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结

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2-09-08 09:4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

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结

 

 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结

 为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大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当地实施方案要求,XX 学校结合实际,于 2021 年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通过本次活动,达成了预期的目的,有了明显的效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和安排部署 XX 学校成立“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张铁刚任组长,校长赵宪利任副组长,教务部、学生部、班主任等教职工广泛参与,充实工作力量。其他各科室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安排,精心组织。二是学习宣传到位,做到普及面广、了解的人多。三是活动落实到位,使师生参与面不断扩大,各项活动丰富多彩。

 二、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 通过“一对一”活动,通过我校校办公室和学工科团队提供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少数民族数量和信息,和我校教师一对一帮扶,我校领导与本校民族教师一对一帮扶,各班班主任对本校民族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切实保证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日常化、经常化和规范化、制度化。

 通过共同学习,充分发挥教师优势,帮助学生收集提供有利于学习和增进民族一家亲的信息,通过微信或 QQ 的方式宣传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对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互动互助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就学、就医、就业等问题,让有困难的学生或教师更多地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切实感晋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通过每两月一次与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搭

 建了相互沟通交流的桥梁。通过共建“朋友圈”,及时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随时随地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帮助。通过共办家庭聚会,有利于彼此了解饮食和风俗习惯,融洽感情,增进亲情。通过共学民族歌舞。有利于双方在相互学唱歌曲、相互学习舞蹈中增强对各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欣赏,在愉悦的活动中拉近心与心的距离。通过共同“走亲戚”,有利于激发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强烈情感。通过共照“全家福”。有利于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三、加大民族团结宣传教育 全校教职工通过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各族群众“五个认同”的意识及各族群众抵御防范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侵蚀的能力,提升了各民族同胞感恩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的动力,促进了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推动了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交往活动:

 1、组织主题班会活动,深刻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对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作用。

 2、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加强宣传,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校园氛围,有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利于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和群众血肉联系,有利于更好地保障改善民生、凝聚争取人心,有利于更好地巩固和发展 XX 学校各族人民长期团结和睦的优良传统。

 3、通过举办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情景画创作大赛,加深了其对民族团结的理解,以班主任老师和心理学专业老师为成员组建师生一对一心理咨询站,帮助其树立了正确的生活观念。各班设立“民族团结”才艺展示角,有利于促进班级之间的交流,为进一步构建和谐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础。举办校级“民族团结一家亲”精品团

 活观摩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示范效应,更好地起到思想引导作用。

 4、开展以“民族团结一家亲我爱的大家庭”主题演讲、体育竞技比赛,通过语言和文字表达了对民族团结的重视以及爱国爱校的美好感情。

 5、举办民族风俗文化交流座谈会,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同胞彼此了解、互相尊重、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的目的。

 6、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或者周末进行民族美食制作分享的活动,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与交流。

 7、设置校园“民族团结一家亲”留言墙,有利于提高每个人对民族团结的领悟力,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推进民族团结。

 8、开设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道德大讲堂,通过授课教师讲解、心得总结让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此外,我校还通过职教活动周和技能大赛还进行了学唱民族歌曲、各民族学生的技能大赛的展示,举办民族团结为主题的舞会、学民族食品、《民族团结应知应会》有奖知识竞赛、教职工之间帮扶我校困难职工等活动,都加强了各民族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了民族团结的进程

推荐访问: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结 民族团结 工作总结 创建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