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迹7篇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迹 学党史·中共党史中的工人阶级◎ 乔 东学习“工人旗帜”赵占魁的英雄事迹和崇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迹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迹
史·中共党史中的工人阶级◎ 乔 东学习“工人旗帜”赵占魁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今年 6 月 2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今天受到表彰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就是各条战线党员中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七一勋章”获得者都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作为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授予的“特等劳动英雄”“工人旗帜”,并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中国式的“斯达汉诺夫”,赵占魁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也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也是广大工人中的平凡英雄以及党员的杰出代表,更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素材。赵占魁不仅是我党在延安时期开展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的家喻户晓的劳动英雄,而且成为我党选树劳动模范的标杆人物,对于建国后的劳模工作以及新时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赵占魁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朱德同志称他是用革命者态度对待工作的“新式劳动者”。1950 年,赵占魁被授予新中国首届“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信念,就是坚持不忘初心、不移其志,以坚忍执着的理想信念,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牢记在心目中、落实在行动上,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宝贵生命,为党的理想信念顽强奋斗、不懈奋斗。赵占魁之所以成为劳动的英雄,根本原因在于,赵占魁受到党的教育后,坚定信念,积极加入中国■责任编辑 长 风 R ecord 记录96共产党。赵占魁自幼家贫,12 岁给人当雇工、做苦力,17 岁学铁匠,先后在太原铜元厂提炼部、太原兵工厂当学徒,后到同蒲铁路介休车站修理厂当火炉工。1938 年初,同蒲铁路被日军占领,赵占魁流落西安,适逢中国共产党在泾阳县安吴堡创办的西北青救会训练班职工大队,在西安招收有志抗战的工人学员。他听说“延安是工人出头的地方”,便应招到青训班学习。7 月,他随职工大队迁转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职工队学习。1938 年 12 月 20 日,在党的教育和引领下,赵占魁坚定了自己的人生信念,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首先必须加强党性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践行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践行宗旨,就是对人民饱含深情,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密切联系群众,坚定依靠群众,一心一意为百姓造福,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赵占魁作为普通工人,受到党的教育,提高了政治觉悟,成为广大工人当中的先进分子后,积极践行党的宗旨,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极大的提升。1939 年 6 月,赵占魁被分配到陕甘宁边区农具厂当翻砂工、翻砂股股长。他全力以赴为抗日战争积极劳动,在高温炉旁作业,终日汗流浃背,从不叫苦叫累;而且每天都早上班、晚下班。为了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赵占魁潜心钻研,解决难题。他说,为革命多做些工作,是为了抗战与人民的需要增加生产。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最终要落在为群众办实事上。所以,我们要学习赵占魁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践行宗旨,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应有的作用。拼搏奉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拼搏奉献,就是把许党报国、履职尽责作为人生目标,不畏艰险、敢于牺牲,苦干实干、不屈不挠,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赵占魁的拼搏奉献精神和斗争精神,让他在大生产运动中脱颖而出。1942 年 5 月,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和陕甘宁边区总工会派人到边区农具厂检查工作,发现了赵占魁这个先进人物,决定予以嘉奖。消息一发表,毛泽东立即给中央职委书记邓发打电话说:“奖励赵占魁这件事做得很好,这不是奖励一个人的问题,你们把他的优点总结出来,树立标兵,推广到各工厂,各生产单位去。”在中共中央倡导下,边区广泛开展了以树立新的劳动态度、提高生产率为内容的“赵占魁运动”。“赵占魁运动”实际上就是学劳模、赶劳模的劳模运动。这对于我们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廉洁奉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廉洁奉公,就是保持共产党人艰苦朴素、公而忘私的光荣传统,从不以功臣自居,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贪图享受,守纪律、讲规矩,生动体现了共产党人应有的道德风范。赵占魁身上就生动体现了共产党人应有的道德风范。赵占魁在工作上,不怕艰苦繁重,始终站在最前面,做得最多最好。但他从来不自夸、不贪功,每遇论功行赏的时候总是让开,认为那是大家努力的结果。他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待遇与得失,克己奉公。夏天,赵占魁身穿棉衣站在上千度的熔炉旁,每天工作 12个小时以上,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额外要求。在一次炼铜时,上千度的铜水泼溅在赵占魁的右脚上,脚面立刻被烧成焦黑一片。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邓发和延安各单位的同志到中央医院看望他,可他没等脚伤痊愈,就回到了工作岗位,还把各单位送的慰问金全部捐给了前线战士。在赵占魁的心中,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唯独没有自己。他把节约的钱交给合作社兴办集体福利,借给附近农民发展农业生产。他帮助别人诚心实意,从不计较名利,受到大家爱戴。我们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以赵占魁为榜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R ecord97记录
| 2021 年 11 月刊
篇二: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迹
素材: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坚持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老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和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会聚起亿万职工群众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表达,具有丰富深刻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关心劳模和劳模工作,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2022 年 4 月 28 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全国总工会机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强调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2022 年 4 月 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鲁木齐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时,提出劳动精神。2022年 4 月 2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时,提出工匠精神。2022 年 11 月 24 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作出全面系统深刻阐述,强调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表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党对劳动、劳动价值的认识,对新时代新征程上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具有内在联系。劳模精神反映劳动模范在生产实践中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品质,弘扬劳模精神强调用劳模的先进思想、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劳动精神是劳动者劳动意识、劳动理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的集中展示,弘扬劳动精
神强调正确认识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工匠精神不仅是大国工匠群体特有的品质,更是广阔技术工人心无旁骛钻研技能的专业素质、职业精神,弘扬工匠精神强调在追求卓越中超越自己。劳动精神是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根基,离开劳动创造,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劳动精神向更高水平的开展、在更高层次的升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总工会和各级工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牵头做好劳模评选表彰工作,共表彰 5461 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参赛企业 6 万余家,参赛职工 1500 万人。以“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五大任务为目标,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国建立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8.2 万家,产业工人技能学习平台累计培训职工超过1.4 亿人次。加大劳模、大国工匠宣传力度,持续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联合制作播出 8 季大国工匠,联合发布 8 届全国“最美职工〞共 81 人次,发布 3 届“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通过形式多样的工作,不断推动形成劳动荣耀、创造伟大的浓厚社会气氛,对劳动的认可、对劳模的尊重、对工匠的推崇日益深入人心。实践证明,不管时代怎样变迁、社会怎样变化,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始终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局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出巨大引领价值 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镌刻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形成开展的光辉历程。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孕育于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开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光大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局部。
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为开展生产、武装自己,党在苏区开展了热火朝天的生产运动。40年代,党在陕甘宁边区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新劳动者运动〞,涌现出“边区工人一面旗帜〞赵占魁、“兵工事业开拓者〞吴运铎等先进人物。新中国成立后,在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中,涌现出“高炉卫士〞孟泰、“铁人〞王进喜等劳动模范。改革开放后,“蓝领专家〞孔祥瑞、“金牌工人〞窦铁成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和人民建立了杰出功勋。
进入新时代,我国工人阶级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鼓励和感召下,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顶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为全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开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作出了突出奉献,用智慧和汗水营造了劳动荣耀、知识崇高、人才珍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气,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涌现出巨晓林、高凤林、李万君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典型。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激发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将继续鼓励和鼓舞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不懈奋斗。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国内改革开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进入新开展阶段,无论是贯彻新开展理念、构建新开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开展,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归根到底要依靠辛勤劳动、老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新征程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带动全社会一起拼搏、一起奋斗,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会聚强大正能量。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凝聚亿万职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伟力 奋进新征程,我们要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工人运动时代主题,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团结带着广阔职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引领职工群众坚决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工会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引导职工群众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劳动创造幸福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擦亮叫响“最美职工〞“大国工匠〞等品牌,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典型事迹,引导职工群众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调动职工群众建功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实际,充分发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价值。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贯彻到党和国家政策制定、工作推进全过程,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做到在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牢牢把握我国工人运动时代主题,聚焦“十四五〞时期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工程、重点产业,组织职工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深化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合理化建议和“小创造、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为推动高质量开展作出更大奉献。
提高职工群众技术技能素质。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必须落实到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措施,努力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推动完善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开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鼓励政策,鼓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引导职工群众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展,勤学苦练、深入钻研,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
让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开展成果。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为了实现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决策部署,推动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职工劳动报酬。扎实有效做好职工权益维护工作,着力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城市困难职工等群体合法权益,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努力使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平安感成色更足。坚持从职工群众多样化需求出发开展工作,加快构建联系广泛、效劳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不断提高职工生活品质。强化制度保障,推动政策落实,加强舆论引导,努力营造劳动荣耀的社会风气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确保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篇三: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迹
0 个人物素材01 艾爱国:劳模制造 必是精品
人物事例
艾爱国是第一位从湘钢走出来的焊接大师。从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到亚洲最大深水油气平台——南海荔湾综合处理平台,这些国际国内超级工程中,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从助力中国船舶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比肩世界一流水平,到突破国外企业“卡脖子”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都离不开他的焊接绝活。凭借一身绝技、执着追求,他 2021 年被中共中央授予“七一勋章”。
他在上世纪 80 年代采用交流氩弧焊双人双面同步焊技术,解决当时世界最大的 3 万立方米制氧机深冷无泄露的“硬骨头”问题;上世纪末带领团队 10 年攻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大线能量焊接用钢国产化;花甲之年带领团队解决工程机械吊臂用钢面临的“卡脖子”技术,大幅度降低中国工程机械生产成本;主持的氩弧焊接法焊接高炉贯流式风口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申报专利 6 项,获发明专利 1 项。他用 50 多年的时间,实现了自己最初写下的“攀登技术高峰”的目标,将自己活成了一座高峰。
人物速写
他是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荣获“七一勋章”等多项国家级荣誉。50 余年坚守焊工岗位,为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国家重点行业攻克 400 多项焊接技术难题,改进焊接工艺 100多项,年过七旬仍奋斗在科研生产第一线,是当之无愧的焊接行业“领军人”。
02 刘湘宾:矢志奋斗 只争朝夕
人物事例
刘湘宾参加工作 40 多年,在精密加工事业部数控组当了 22 年的组长,他所带领的团队主要承担着国家防务装备惯导系统关键件、重要件的精密超精密车铣加工任务,加工的惯性导航产品参加了 40 余次国家防务装备、重点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大型飞行试验任务,圆满完成长征系列火箭导航产品关键零件、卫星、神舟 12 号载人飞船重要部件生产任务。
他率领团队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球型薄壁石英玻璃的加工需求,打通该型号研制的关键瓶颈。研究成果可推广应用于航空、船舶等重要部件的硬脆材料精密加工,为我国新型防务装备、卫星研制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他还通过持续创新改进工艺方法,开展了大量试验,成功将陶瓷类产品的加工合格率提高到 95.5%以上,加工效率提升3 倍以上。
人物速写
阅兵式上的防务装备、奔月的“嫦娥”、入海的“蛟龙”、导航的“北斗”等大国重器导航系统的关键零部件—陀螺仪,有很多出自他和他的团队。从事铣工 38 年,练出将陀螺仪精度加工到微米和亚微米级的绝活,以精准的导航擦亮大国重器的“眼睛”,在以微米度量的世界不断超越,一次又一次大写中国!
03 陈兆海:中国精度 极致匠心
人物事例
陈兆海先后参建大连湾海底隧道、大连港 30 万吨级矿石码头、大船重工香炉礁新建船坞、
星海湾跨海大桥等多项国家战略工程,坚守“用一辈子做好工程的眼睛”,从攻克悬索安装到高精度测量,将测深技术从原有的二维推展到三维,对海上沉管安装测量工艺进行革命性创新,用执着和匠心雕琢“中国精度”,诠释“中国速度”。
2001 年,陈兆海参建福建石湖港项目,海域情况非常复杂,在没有测深仪的情况下,水深测量施工只能采用“打水跎”(采用水准仪配合水准尺作业)。在高流速的海域放水准尺好比是顶着 2—3 节流速练百步穿杨,测深读数时间必须在配重触及海底的 2 秒内完成,最佳读数时间不足 1 秒。为抓住这 1 秒钟,只要没有施工,他就反复练习眼力和反应速度,最后将一整套快速读数方法练成了条件反射,练就了一手在高流速海域秒内精准读取水准尺的绝活,创下了靠人工测量方法将沉箱水下基床标高精度控制在毫米的奇迹。随着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全面启动,他向着更高精度目标发起攻坚,提出了立体成像测量方法,成功引进多波束测量设备和系统并进行优化,实现海底沉管“毫米”级精度对接。
人物速写
26 年工作在测量一线,他先后参与修建了我国首座 30 万吨级矿石码头、首座航母船坞、首座双层地锚式悬索桥等多个国家重点工程。他执着专注、勇于创新,练就了一双慧眼和一双巧手,以追求极致的匠人匠心,为大国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04 周建民:周式精度 如琢如磨
人物事例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周建民在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岗位上 40 年的坚守,走出了一条令人尊敬的工匠之路。
他完成了 15000 余项专用量规生产制造任务,进行小改小革,工艺创新项目 1100 余项,累计为公司创造价值 3100 余万元。他秉承工匠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产品态度,15000 余件
微米级专用量规没有出现一件质量事故。他用工匠担当,组织团队破解位置量规、无人机内外轴、中国现代第一枪电磁枪等工厂、国家乃至世界级的机械制造难题。面对一次次高薪聘请、各种诱惑,他选择了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工人岗位,敬业坚守、道技合一、精雕细琢、默默敬业奉献。
人物速写
他有一双神奇之手,工作 39 年来,完成创新成果 1000 余项;他有一双可靠之手,研制的16000 余件专用量规无一发生质量事故;他有一双精准之手,凭借眼看、耳听与手感,使专用量具达到微米级精度。执着忘我练就一身功夫,巧思钻研成就创新达人,一人一册培养后辈新人,他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05 洪家光:言传身教 匠心筑梦
人物事例
洪家光始终秉持“国家利益至上”价值观,以实干践行初心,在生产一线创新进取、勇攀高峰。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性能、寿命和安全性取决于叶片的精度,他潜心研究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解决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经生产单位应用后,叶片加工质量和合格率得到了提升,助推了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技术进步。凭借该项技术,他荣获 2017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工作岗位上,他先后完成了 200 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 300 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他以国家级“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洪家光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先后为行业内外 2000 余人(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亲授的 13 名徒弟均成为生产骨干。他先后完成工具技术创新和攻关项目 84 项,个人拥有 8 项国家专利,团队拥有 30 多项国家专利,助推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水平提升,积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动力梦”贡献力量。
人物速写
他以精妙绝伦的手艺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潜心研究航空发动机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39 岁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他先后完成 200 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 300 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06 刘更生:修旧如旧 匠心楷模
人物事例
刘更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事“京作”硬木家具制作与古旧家具修复已近 40 年。他多次参与重要文物的大修与复制,2013 年故宫博物院“平安故宫”工程中,他成功修复故宫养心殿的无量寿宝塔、满雕麟龙大镜屏等数十件木器文物,复刻了故宫博物院金丝楠鸾凤顶箱柜、金丝楠雕龙朝服大柜,使经典再现,传承于世,为“京作”技艺、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贡献。
他多次承担国家重点工程任务,参与制作了香山勤政殿、颐和园延赏斋、北京首都机场专机楼元首厅等项目的经典家具,设计制作了 2014 年 APEC 峰会 21 位元首桌椅、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70 周年大座屏、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贺礼、国庆 70 周年天安门城楼内部木质装饰等国家重点工程家具。他设计的“APEC 系列托泥圈椅”荣获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会“国匠杯”银奖。2021 年 4 月,天坛家具成为“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生活家具供应商”,他秉承“产业报国、传承经典”理念,向世界讲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冬奥会场馆中再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人物速写
凭借多年的经验和精湛技艺,心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他先后参与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颐和园和香山等多处古旧家具的大修与复刻,让许多珍贵文物重现光彩;他数次承担国家外事活动所用家具的设计与制作,向世界展示着中式家具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07 卢仁峰:焊接技能 极致追求
人物事例
1986 年,卢仁峰在某军品生产攻坚中意外发生工伤,左手 4 级伤残基本不能工作。重返岗位后,他定下每天练习 100 根焊条的底线。为了克服左手残疾带来的技术“短板”,他把筷子当成焊条、把桌子当成练习试板,反复训练恢复技术能力,最终创造了熔化极氩弧焊、微束等离子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等操作技能,《短段逆向带压操作法》《特种车辆焊接变形控制》等多项成果,“HT 火花塞异种钢焊接技术”等国家专利。他牵头完成 152 项技术难题攻关,提出改进工艺建议 200 余项,一批关键技术瓶颈的突破为实现强军目标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作为阅兵装备的某型号轮式车辆首批次生产,卢仁峰主动请缨,经过多次失败和从头再来,创造性地提出“正反面焊接,以变制变”的操作方法,使该产品合格率由 60%提高到 96%,对推动我军轮式装备性能和国防工业水平的跃升、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具有重要的牵引推动作用。2020 年,他对某海军装备铝合金雷达结构件焊接变形问题进行攻关,通过优化焊接顺序、改进焊接方法、制作防变形工装等措施,一举解决了该装备变形问题,为开拓海军装备市场奠定了工艺技术基础。
人物速写
他从事焊接工作 42 年,即便左手因工伤落下残疾,仍选择继续坚守焊工岗位;他单手掌握十几种焊接方法、练就精湛的独臂焊接绝技;他创新操作法,在我国新型主战坦克等重要装备的制造过程中,突破技术瓶颈,为国防军工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08 徐立平:为铸“利剑” 不畏艰险
人物事例
徐立平是航天科技特级技师,自 1987 年参加工作以来,30 余年一直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药面整形工作,该工序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过程中最危险的工序之一,被喻为是“雕刻火药”。多年来,他承担的战略导弹、战术导弹、载人航天、固体运载等国家重大专项武器装备生产,次次不辱使命。安全精准操作,工艺要求 0.5 毫米的整形误差,他却始终控制在 0.2 毫米内。在重点型号研制生产中,他经常被指定为唯一操作者,在高危险、高精度、进度紧等严苛的生产条件下,经他整形的产品型面均一次合格,尺寸从无超差。
多年来,他先后数十次参与发动机缺陷修补型号攻关,并创新实现了真空灌浆、加压注射等修补工艺。在某重点战略导弹发动机脱粘原因分析中,他凭借扎实的技能和超人的勇气,钻入发动机腔、精准定位并对缺陷部位完成挖药、修补,修补后的发动机最终成功试车,保障了国家重点战略导弹研制计划顺利进行,为国家挽回数百万元的损失。为解决手工面对面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徐立平带领班组开展机械整形技术攻关,推动实现了包括“神舟”系列在内的 20 余种发动机远距离数控整形,填补了国内行业技术空白。
人物速写
从 1987 年参加工作至今,他一直从事着极其危险的航天发动机固体动力燃料药面的微整形工作,相当于在炸药堆里雕刻火药。他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实践,自学数控知识并亲手设计出多个改良设备,大大提升了药面雕刻精准度。他为火箭上天、神舟遨游、北斗导航、嫦娥探月等一项项国家重大工程任务“精雕细刻”,以匠人之心,用双手助力着大国航天梦。
09 张路明:追求卓越 永无止境
人物事例
张路明长期扎根专业技术一线,从事无线通信射频电路设计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埋头钻研,聚焦军工通信核心关键技术研究、产品研制,先后突破了短波小型化射频信道的“机芯平台”“高速跳频”软切换技术、“抗强干扰”同轴腔体滤波器、“超宽带大动态”低噪声放大技术等数十项关键技术,其中多项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突破了国外在高性能短波侦收、小型化高性能抗干扰电台、超宽带短波通信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封锁,他参与研制了共 4 代(模拟、数字、自适应、自动)短波、超短波通信系统数十型号产品,支持了我国在短波、超短波电台等军工通信装备紧跟世界领先水平同步发展。
他从 1988 年至今负责研制“100W 短波自适应通信系统”“xx 战术短波跳频电台”“舰艇遇险救生通信系统”“125W 自适应电台”“软件无线电网关”等多个项目。中国自主研发制造战斗机歼 20 是国防重器,意义重大且深远。他负责其中“X20 机载短波通信设备”项目,指导确定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通过试飞验证,该技术方案基本解决了机载短波通信设备发射效率低的问题,较大提升了有效通信距离,满足了飞机远距离覆盖的要求。
人物速写
他坚守科研一线近 40 年,在无线通信领域有着“战神”称号。他主导研发了我国四代短波通信产品,曾带领团队成功解决边海防通信难题,他和团队助力新一代战机、新一代通信网络等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建设与应用,屡屡为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立下功勋。
人物事例
刘丽始终把“我为祖国献石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己任,坚守在生产一线,苦练本领。她专注于解决生产难题,研发各类成果 200 余项,其中获国家及省部级奖项 33 项、国家专利及知识产权软著 41 项。她研制的“上下可调式盘根盒”,使操作时间缩短四分之三,填料使用寿命延长 6 倍,在 60000 多口油井应用,年节约维修工时 10 万小时、节电 2.4 亿多
...
篇四: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迹
22中考高考作文素材:劳模精神人物事例01徐振超:金牌工人 人物简介许振超,生于1950年,山东荣成人,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之一。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6”等荣誉称号。人物事迹他立足本职工作,多次带领团队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振超效率”享誉世界航运界;他发扬“工匠精神”自学成才,成了响当当的“桥吊专家”;他把港口当家,发扬“主人翁精神”,创造了 “一钩准”“一钩清”“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多项绝活,成为技术顶呱呱的“许大拿”,让“振超精神”名扬四海,令世人赞叹。中国能成为世界第一集装箱装卸大国,他功不可没。人物语录①是时代催着我学,催着我进步;也是时代成就了我,成就了我们港口工人。②千难万难,不能说难。饿死不弯腰,冻死迎风站,人不能没有傲骨,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02巨晓林:铁路小巨人 人物简介巨晓林,生于1962年,陕西岐山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高铁分公司技术员、工匠技师,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人物事迹高中学历的巨晓林刚到工地,看着铁路电气化专业技术知识的图纸犹如“天书”,心里直发怵。他暗下决心要在这个行业闯出名堂,上班跟着师傅学,下班追着师傅问,记下70多本、130多万字的笔记,经过30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他累计创新施工方法,给公司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巨晓林还写出了10万字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书稿,填补了我国铁路接触网施工技能培训教材的空白,成为铁路施工一线技术工人的学习“宝典”。人物语录①干工作,你不但要用心记事,还要有想法,要发挥你的智慧才能。②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只要勤学苦练,掌握知识和技能,农民工也能有所作为。03胡双钱:航空手艺人 人物简介胡双钱,出生于1960年7月,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被称为“航空手艺人”。2015年10月13日,胡双钱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被授予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2016年4月,胡双钱获201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人物事迹1980年,从小就喜欢飞机的胡双钱进入当时的上海飞机制造厂,亲身参与并见证了中国人在民用航空领域的第一次尝试——运10飞机研制和首飞。那一刻他强烈感受到“造飞机是一件很神圣的事”。然而,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运10项目下马了,这聚集了各路中国航空制造精英的工厂转眼间冷清了下来,争抢飞机技师的公司专车竟开到了工厂门口,面对私营企业老板开出优越工资,胡双钱谢绝了。选择留下后,胡双钱与同事一起陆续参与了中美合作组装麦道飞机和波音、空客飞机零部件的转包生产,并抓住这些机遇练就了技术上的过硬本领。20多年后,
当我国启动ARJ21新支线飞机和大型客机研制项目后,胡双钱几十年的积累和沉淀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人物语录①勤奋刻苦为我赢得尊严,技艺精湛让我收获荣誉,我为自己是一名航空技术工人而感到自豪。②自身的工作并不是简单的零件加工,而是制造关系到千千万万乘客生命安全的航空产品。平时工作中,每每想到此,就必然会严格要求自己,像珍爱自己生命一样对待产品质量。04包起帆:抓斗大王 人物简介包起帆,生于1951年2月,浙江镇海人,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荣获改革先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多次荣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人物事迹从码头工人,到技术骨干、企业带头人、物流专家、国际标准的领衔制定者……他带领团队主动创新,研发新型抓斗及工艺系统,推进港口装卸机械化。参与开辟上海港首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建设我国首座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积极推进我国首套散矿装卸设备系统的研发。几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港口装卸工具的改革创新,以一百多项发明获誉“抓斗大王”,并获得国内外创新发明大奖无数。人物语录①做事,就要做能结出果实的事!②从零开始再启航,不断在创新这条路上走下去。
05王顺友:马班邮路 人物简介王顺友(1965年11月-2021年5月30日),出生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原邮递员,《感动中国》2005年十大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邮政“马班邮路”忠诚信使。人物事迹20年来,他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每年投递报纸8000多份、杂志700多份、函件1500多份、包裹600多件;正是因为他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个邮件,没有丢失过一份报刊,投递准确率达到100%,为中国邮政的普遍服务作出了最好的诠释。人物语录①我要继续走好邮路走到走不动为止。②送信就是为党做事,为党做事的人要吃得起苦。06吴登云:白衣圣人 人物简介吴登云,出生于1940年,江苏省高邮市郭集镇柳坝村人,百位新中国感动中国人物、曾任新疆乌恰县政协副主席、县人民医院原院长,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白求恩奖章。2009年,吴登云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人物事迹1963年,吴登云从江苏扬州医学专科学校毕业,自愿到我国最西端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工作了40年,退休了还舍不得走。他每年都要花三四个
月的时间,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深入到牧区巡诊和防疫,受到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衷心爱戴,被誉为“白衣圣人”、“马背医生”。他还精心培养少数民族医务骨干,一大批柯尔克孜族医生迅速成长起来,他用行动书写了一个好医生为民爱民的美丽人生。人物语录①自己受一点累,献出一点血、一点皮,换来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我觉得这是天底下最值得做的事情。②对于一个医生来说,就是要对患者抱有强烈的同情心,就是要像白求恩那样,对病人满腔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07陈贞:大眼睛天使 人物简介陈贞,1974年4月出生,副主任护师,华东医院ICU(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长,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她长期从事重症患者护理岗位,以高超的护理技术,全心全意服务患者。疫情期间,她主动报名驰援武汉,付出艰辛努力,作出重要贡献。2020年,陈贞入选2-7月“中国好人榜”。人物事迹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袭。小年夜,陈贞第一个报名请战支援武汉。在金银潭医院,陈贞护士长和其他队员接管了重症病房。一天工作下来,防护口罩深深的勒痕留在她脸上,病人们看不清穿防护服的陈贞,只能从护目镜中看到她从容的眼神,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大眼睛护士长”。人物语录一直在重症监护室工作,没有接触过这样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我内心很同情病人,他们在里面很孤独,没有家人的陪伴,我要像亲人一样照顾他们,把力所能及的事尽可能做好。
08刘双燕:贫困群众的亲闺女 人物简介刘双燕,1975年出生,国家税务总局亳州市税务局选派干部,朱集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2019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2020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公务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人物事迹她连续三届驻村扶贫,8年芳华献给了脱贫攻坚。朱集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脱贫任务特别重,她鼓励村民创业发展养殖业,联系专家指导技术,协调与大型肉鸭基地签订销售合同,通过”公司+农户“的种植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了好收入。短短几年时间,朱集村由一个深度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安徽的省级美丽中心村。村民们对她的称呼,由最初的刘书记、双燕,变为“闺女”。人物语录我们扶贫干部就像一个扛着枪的战士,冲在基层一线的战士,我想亲身参与见证这一项伟大的战役,想赢得这场战役,共同参与到这场战斗中来,并且取得伟大的胜利!09黄大发:当代愚公 人物简介黄大发,1935年11月出生,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人,现任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名誉村支书。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七一勋章”等荣誉称号。人物事迹黄大发带领村民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为改善山区群
众用水条件、实现脱贫致富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当代愚公”。人物语录我这一生,我是党员,我干一辈子不放弃,为人民干一辈子。
10孙泽洲:九天揽星人 人物简介孙泽洲,生于1970年,辽宁沈阳人,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任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曾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世界航天奖”等奖项。2021年8月,荣获首届航天功勋荣誉称号。人物事迹孙泽洲长期致力于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研究和工程实践。他在月球环绕、软着陆及巡视探测器系统设计领域、测控通信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科技成果。圆满地完成了我国首次绕月探测任务、首次月面软着陆及巡视探测任务,以及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及巡视探测任务,为我国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人物语录①怀揣梦想,脚踏实地追求自己的梦想。②不管什么样的困难,总是有办法来解决,只是解决的办法是简单还是复杂,所经历的时间是短还是长,但只要有信心,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
篇五: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迹
近 2021 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3 月 2 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 2021 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正式播出。艾爱国、刘湘宾、陈兆海、周建民、洪家光、刘更生、卢仁峰、徐立平、张路明、刘丽等 10 人当选 2021 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他们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段让人触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 2021 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阅读他们的事迹,一起致敬匠心!来为我们的作文注入“新鲜血液”,为 2022 中考满分作文助力。
艾爱国:焊接行业“领军人” 艾爱国,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焊接顾问。他是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荣获“七一勋章”等多项国家级荣誉。50 余年坚守焊工岗位,为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国家重点行业攻克 400 多项焊接技术难题,改进焊接工艺 100 多项,年过七旬仍奋斗在科研生产第一线,是当之无愧的焊接行业“领军人”。
艾爱国是第一位从湘钢走出来的焊接大师。从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到亚洲最大深水油气平台——南海荔湾综合处理平台,这些国际国内超级工程中,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从助力中国船舶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比肩世界一流水平,到突破国外企业“卡脖子”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都离不开他的焊接绝活。凭借一身绝技、执着追求,他 2021年被中共中央授予“七一勋章”。
他在上世纪 80 年代采用交流氩弧焊双人双面同步焊技术,解决当时世界最大的 3 万立方米制氧机深冷无泄露的“硬骨头”问题;上世纪末带领团队 10 年攻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大线能量焊接用钢国产化;花甲之年带领团队解决工程机械吊臂用钢面临的“卡脖子”技术,大幅度降低中国工程机械生产成本;主持的氩弧焊接法焊接高炉贯流式风口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申报专利 6 项,获发明专利 1 项。他用 50 多年的时间,实现了自己最初写下的“攀登技术高峰”的目标,将自己活成了一座高峰。
“劳模制造,必是精品”,艾爱国用高度的责任和精湛的技艺,以匠人之心,铸大国重器,充分彰显了焊接行业的使命担当和崇高精神,他用 50 多年的时间,实现了自己最初写下的“攀登技术高峰”的目标,将自己活成了一座高峰。
人物事迹
素材解读
刘湘宾:矢志奋斗 只争朝夕 刘湘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九院 7107 厂数控铣工。阅兵式上的防务装备、奔月的“嫦娥”、入海的“蛟龙”、导航的“北斗”等大国重器导航系统的关键零部件—陀螺仪,有很多出自他和他的团队。从事铣工 38 年,练出将陀螺仪精度加工到微米和亚微米级的绝活,以精准的导航擦亮大国重器的“眼睛”,在以微米度量的世界不断超越,一次又一次大写中国!
刘湘宾参加工作 40 多年,在精密加工事业部数控组当了 22 年的组长,他所带领的团队主要承担着国家防务装备惯导系统关键件、重要件的精密超精密车铣加工任务,加工的惯性导航产品参加了 40 余次国家防务装备、重点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大型飞行试验任务,圆满完成长征系列火箭导航产品关键零件、卫星、神舟 12 号载人飞船重要部件生产任务。
他率领团队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球型薄壁石英玻璃的加工需求,打通该型号研制的关键瓶颈。研究成果可推广应用于航空、船舶等重要部件的硬脆材料精密加工,为我国新型防务装备、卫星研制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他还通过持续创新改进工艺方法,开展了大量试验,成功将陶瓷类产品的加工合格率提高到 95.5%以上,加工效率提升 3 倍以上。
“矢志奋斗,只争朝夕”,刘湘宾从事铣工 38 年,练出将陀螺仪精度加工到微米和亚微米级的绝活,以精准的导航擦亮大国重器的“眼睛”,在以微米度量的世界不断超越,一次又一次大写中国!
陈兆海:索塔上随叫随到的“蜘蛛侠” 26年工作在测量一线,他先后参与修建了我国首座30万吨级矿石码头、首座航母船坞、首座双层地锚式悬索桥等多个国家重点工程。他执着专注、勇于创新,练就了一双慧眼和一双巧手,以追求极致的匠人匠心,为大国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陈兆海,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测量工。中共党员,1974年12月出生,1995年毕业于天津航务技工学校测量试验专业,现为中交一航局三公司测量首席技能专家,作为测量施工的主要负责人,他是索塔上随叫随到的“蜘蛛侠”,也是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的获得者,更是创下了靠人工测量方法,将沉箱水下基床标高精度控制在厘米级的奇迹……一次次挑战、一次次跨越,专业、专心与专注已经融进他的血液之中,他用执着与人物事迹
素材解读
人物事迹
坚守、用心与细腻,一次又一次撰写着中国工程的技艺和传奇。
他执着专注、不忘初心。从“攻克悬索安装”到“高精度测量”,他不仅精炼了“中国速度”,更创造了“中国精度”。从我国首座30万吨级矿石码头——大连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工程;及我国首座航母船坞——大船重工香炉礁新建船坞工程;到国内最长船坞——中远大连造船项目1号船坞工程;再到我国首座双层地锚式悬索桥——星海湾跨海大桥工程,以及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顺利承建的背后,都见证了他攻坚克难、精雕细琢、勇于创新和追求极致的匠人匠心。一路走来,陈兆海在平凡中创造着非凡,在非凡中演绎着感动。
“中国精度,极致匠心”是对陈兆海一生工作的真实写照。陈兆海坚守“用一辈子做好工程的眼睛”,从攻克悬索安装到高精度测量,将测深技术从原有的二维推展到三维,对海上沉管安装测量工艺进行革命性创新,用执着和匠心雕琢“中国精度”,诠释“中国速度”。
用工匠精神对待每一个微小的细节,持之以恒追逐匠梦、呕心沥血传授技艺,凭着对测量事业的执着与热爱,陈兆海将一团团永不熄灭的激情火焰点燃在无数的点与线之间,他所蕴藏的不竭奋斗与赤子情怀弥足珍贵,不仅照亮了自己别样的人生,也诠释出新时代央企工匠的风采与活力,更托起了辉煌的中国梦!
周建民:周式精度 如琢如磨 周建民,中国兵器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十四分厂工具钳工。
他有一双神奇之手,工作39年来,完成创新成果千余项;他有一双可靠之手,研制的16000余件专用量规无一发生质量事故;他有一双精准之手,凭借眼看、耳听与手感,使专用量具达到微米级精度。执着忘我练就一身功夫,巧思钻研成就创新达人,一人一册培养后辈新人,他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周建民在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岗位上40年的坚守,走出了一条令人尊敬的工匠之路。
他完成了15000余项专用量规生产制造任务,进行小改小革,工艺创新项目1100余项,累计为公司创造价值3100余万元。他秉承工匠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产品态度,15000余件微米级专用量规没有出现一件质量事故。他用工匠担当,组织团队破解位置量规、无人机内外轴、中国现代第一枪电磁枪等工厂、国家乃至世界级的机械制造难题。面对一次次高薪聘请、各种诱惑,他选择了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工人岗位,敬业坚守、道技合一、精雕细琢、默默敬业奉献。
素材解读
人物事迹
“15000余件微米级专用量规没有出现一件质量事故”,这是多么需要一种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产品态度,周建民做到了。是什么让他做到了呢?大国工匠的责任与担当,执着忘我的精神让他练就一身功夫,巧思钻研让他成为创新达人,顶住各种利益诱惑,让他做好一人一册培养后辈新人,他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他的敬业坚守、道技合一、精雕细琢、默默敬业奉献的精神值得大家去铭记。
洪家光:“拼命三郎”“工作疯子” 他以精妙绝伦的手艺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潜心研究航空发动机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39 岁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他先后完成 200 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 300 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谈起 1998 年刚从技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心路历程,洪家光说:“每天与零件打交道,同样的动作做几千遍,我当时也曾迷茫过。但渐渐我想明白了,没有平凡的岗位,每一个岗位都有自己价值,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加工好每一个零件。” 叶片是航空发动机重要的组成部件。2002 年,公司接手了一个难度巨大的任务——打磨飞机发动机叶片的滚轮,并且要把误差缩小在 0.003mm 内。被称为“拼命三郎”“工作疯子”的洪家光主动请缨,带领团队经过 10 多年的马不停蹄,上千次尝试,将误差缩小到了0.002mm。
此后,他又先后攻克了多个国家新一代重点型号发动机叶片磨削工具金刚石滚轮的加工课题,改写了公司金钢石滚轮大型面无法加工的历史,创造了让同行惊叹的佳绩。此项技术的应用累计为公司创造产值 9200 余万元,并已成功授权为国家发明专利。这个重要的突破写上了“中国制造”,留下了洪家光的名字。
2020 年,洪家光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拼搏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这是洪家光微信朋友圈的个性签名,也是他实现 200 多项技术革新,解决 340 多个技术难题的精神“密码”。2022 年 2 月 3 日,洪家光作为张家口工业文化主题公园首棒火炬手,传递冬奥火炬。他说:“作为新时代的航发人,见证并亲历了航空发动机事业迎来新的春天,参与其中、奋战其中,这是人生的机遇,也是奋斗的舞台。我将以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姿态,继续扎根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一线,刻苦钻研、攻坚克难,奋力跑出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加速度。”
言传身教 匠心筑梦。洪家光始终秉持“国家利益至上”价值观,以实干践行初心,在生产一线创新进取、勇攀高峰。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性能、寿素材解读
人物事迹
命和安全性取决于叶片的精度,他潜心研究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解决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经生产单位应用后,叶片加工质量和合格率得到了提升,助推了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技术进步。凭借该项技术,他荣获 2017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工作岗位上,他先后完成了 200 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 300 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他以国家级“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洪家光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先后为行业内外 2000 余人(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亲授的 13 名徒弟均成为生产骨干。他先后完成工具技术创新和攻关项目 84 项,个人拥有 8 项国家专利,团队拥有 30 多项国家专利,助推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水平提升,积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动力梦”贡献力量。
“拼搏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这是洪家光微信朋友圈的个性签名,也是他实现 200 多项技术革新,解决 340 多个技术难题的精神“密码”。他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他那精妙绝伦的手艺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华夏人敬佩与学习。
刘更生:
修旧如旧 匠心楷模 刘更生,北京金隅天坛家具股份有限公司龙顺成公司工艺总监。凭借多年的经验和精湛技艺,心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他先后参与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颐和园和香山等多处古旧家具的大修与复刻,让许多珍贵文物重现光彩;他数次承担国家外事活动所用家具的设计与制作,向世界展示着中式家具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刘更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事“京作”硬木家具制作与古旧家具修复已近 40 年。他多次参与重要文物的大修与复制,2013 年故宫博物院“平安故宫”工程中,他成功修复故宫养心殿的无量寿宝塔、满雕麟龙大镜屏等数十件木器文物,复刻了故宫博物院金丝楠鸾凤顶箱柜、金丝楠雕龙朝服大柜,使经典再现,传承于世,为“京作”技艺、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贡献。
他多次承担国家重点工程任务,参与制作了香山勤政殿、颐和园延赏斋、北京首都机场专机楼元首厅等项目的经典家具,设计制作了 2014 年 APEC 峰会 21 位元首桌椅、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70 周年大座屏、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贺礼、国庆 70 周年天安门城楼内部木质装饰等国家重点工程家具。他设计的“APEC 系列托泥圈椅”荣获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会“国匠杯”银奖。2021 年 4 月,天坛家具成为“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生活家具供应商”,他秉承“产业报国、传承经典”理念,向世界讲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冬奥会场馆中再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素材解读
人物事迹
修旧如旧,使经典再现,传承于世,向世界讲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冬奥会场馆中再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向世界展示着中式家具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更生用他的实际行动做到了,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向他致敬!
卢仁峰:焊接技能 极致追求 卢仁峰,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焊工。他从事焊接工作 42 年,即便左手因工伤落下残疾,仍选择继续坚守焊工岗位;他单手掌握十几种焊接方法、练就精湛的独臂焊接绝技;他创新操作法,在我国新型主战坦克等重要装备的制造过程中,突破技术瓶颈,为国防军工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 年,卢仁峰在某军品生产攻坚中意外发生工伤,左手 4 级伤残基本不能工作。重返岗位后,他定下每天练习 100 根焊条的底线。为了克服左手残疾带来的技术“短板”,他把筷子当成焊条、把桌子当成练习试板,反复训练恢复技术能力,最终创造了熔化极氩弧焊、微束等离子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等操作技能,《短段逆向带压操作法》《特...
篇六: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迹
素材:我们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六篇) 我们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 匠人志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工作是一种修行,世间只有必然性没有偶然性!
截止 2012 年,寿命超过 200 年的企业,日本有 3146 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 837 家,荷兰有 222 家,法国有 196 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我们研究了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究竟。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 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经典。
工匠精神不是瑞士的专利,日本式管理有一个绝招: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这种精神其实就是“工匠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 精雕细琢的精神。在众多的日本企业中,“工匠精神”在企业领导人与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
在获得奥斯卡日本影片《入殓师》里。一个大提琴师下岗失业到葬仪馆当一名葬仪师,通过他出神入化的化妆技艺,一具具遗体被打扮装饰得就像活着睡着了一样。他也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好评。这名葬仪师的成功感言是: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结,不要拒绝它,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有灵气的生命体,要用心跟它进行交流。
工匠之术用的方法,创造价值 “工匠”是技艺精湛的人,在欧洲,德国的学徒传统培养了最优秀的工匠、瑞士的顶级名表都是工匠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打磨而成的。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并且专业、专注。
在这个“商人精神”横行的年代。个人和企业都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比如一些以山寨产品为主的企业,在外部环境好的时候,企业可以生存,一但外部环境变的恶劣,企业很容易马上倒闭。
企业的核心因素是人,而脱离了这种困境的途径是培养企业的“工匠精神”。工匠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他们在享受产品在手里升华的过程。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出新品—圈钱”。而打造“工匠精神”的企业却在从另一方面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看着自己的产品在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以一种符合自己严格要求的形式存在。
工匠用的工作获得金钱, 但工匠不为钱工作。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工匠精神并不是舶来品,《庄子》中就有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和音律的。
梁惠王问:“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回答说,他凭精神和牛的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体本来的构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十九年了,他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
厨师还说:每当碰到筋骨交错很难下刀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霍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看看瑞士名表,将一项技术发挥到极致,顶级品质造就了顶级品牌。
工匠之行在行动中体悟修行的乐趣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长久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组织发展之途充满刑荆。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更让基业常青成为凤毛麟角,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工匠精神 田东江 不久前写过一篇《工匠》,现在想说说工匠精神。假以时日,会有权威部门给出明确的释义。在当下,要突出的显然是对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翻开历史看看,古代的杰出工匠应当说完美地诠释了这种精神。
欧阳修《归田录》载,汴京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都料匠,工匠的总管或曰总工匠,前文所引柳宗元《梓人传》的传主就是一名
都料匠。预浩把塔建好后,却是“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成了斜塔。大家都奇怪这是怎么回事,预浩解开了谜团:“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意大利的比萨斜塔闻名于世,但至于为什么会倾斜,直到今天也不明所以,唯一可以肯定的不是设计者的初衷;而“年龄”远远大过比萨斜塔的开宝寺塔,则是在充分考虑到气候因素前提下的刻意之举。这样来看,不光前人要感叹预浩“用心之精盖如此”,今天我们又如何不该伸出大拇指? “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 ,当之无愧,可惜预浩撰写的“《木经》三卷”已经失传,只在沈括《梦溪笔谈》中还能见到片段。开封见今仍有开宝寺塔,为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是否预浩建的那个不太清楚,太多的古代建筑都是这样,尽管建造技术十分高超,却没有留下工匠的名字。比如西安小雁塔,更有“三离三合”的神奇,即:三次地震时分裂,又三次自行“复合”。神奇的原理是什么呢?近代在修复小雁塔时发现,当时的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了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会均匀分散,从而使塔身像“不倒翁”一样。
周密《癸辛杂识》云:“汴梁宋时宫殿,凡楼观、栋宇、窗户, 往往题‘燕用’二字,意必当时人匠姓名耳。”这显然只是一种猜想,哪有某个工匠,即便都料匠也罢,能够包揽一切的道理?但历史上那些留下了姓名的工匠,又往往不能与作品进行对应。朱启钤等先生编辑、杨永生先生新编的《哲匠录》,便是一部关于古代工匠名录的书。书中“所录诸匠,肇自唐虞,迄于近代;不论其人为圣为凡,为创为述,上而王侯将相,降而梓匠轮舆,凡于工艺上曾着一事,传一艺,显一技,立个言若,以其于人类文化有所贡献”,因此,举凡“营造,叠山,锻冶,陶瓷,髹饰,雕塑”等方面的能工巧匠,一概收录。像圣字辈的鲧、禹一类,将相级的曹操、萧何、杨素、韩琦等,在他人看来,“沦为”工匠或许有些屈尊吧。
工匠精神每令我们叹为观止,还有一种更要肃然起敬。明朝宋濂写过一篇齐桓公责备工师翰的寓言故事,工师翰就是一名工匠。宫殿坏了,建新的,工师翰全权负责。先去伐木、用木排运出山,然后“麾众徒,操剞劂斲之,运绳尺剫之”。五个月后,大功告成。桓公一看,“东阿之楹有樗者”——东宫有根柱子是用臭椿树做的,不高兴了,责备说:“樗,散木也。肤理不密,渖液弗固,嗅之腥,爪之不知所穷,为柣为枨尚不可,况为负任器耶?”这种树一堆毛病,不密实,闻着臭,做成门槛什么的都不合格,何况要承重?工师翰假装委屈,我把别的地方都弄得那么好,“嘉木以为桯,文磶以荐址,画藻以奠井,坚垩以厚墉,陶甓以饰黝”,梁柱缺了一根用椿树凑数,不成想就被责备了。桓公给他讲道理,宫殿就是靠柱子支撑的,“一楹蠹则倾隳”,怎么能行呢?工师翰这时也讲道理了,国家稳固正如同宫殿稳固,如果“众壬进”,奸臣当道,能行吗?桓公说肯定不行。工师翰说,那你只看到臭椿柱就是“察其小而遗其大”了,看看现在朝里掌权的,雍巫、夷鼓初、寺人貂、开方,这四个都是什么人,“皆蠧矣”。桓公恍然大悟,“于是解四子政而召管敬仲任之,齐国大治”。工师翰先故意露出破绽,然后以桓公之矛攻桓公之盾,逻辑如工艺般严谨,进谏效果也就自然可期。
如果说宋濂笔下的还只是寓言故事,那么宋朝李诫编撰的《营造法式》不仅是对建筑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而且更有助力防止腐败的社会价值。李诫即工匠出身,“其考工庀事,必究利害,坚窳之制,堂构之方,与绳墨之运,皆已了然于心”。但该书在技术层面之外,还明确了劳动定额,以及运输、加工等所耗时间,对于编造预算,施工组织都有严格规定,相当于一套建筑工程的制度、规范,从而能够有效地杜绝物料浪费和工程管理人员中饱私囊。如李诫这样一种工匠精神,不是同样足令我们景仰吗?
当下为什么要提出培育工匠精神?在我看来,出发点显然不是要打捞传统手工艺,而是旨在将传统手工艺中蕴藏的精益求精注入现代企业。这两年,我国游客不是走到哪个国家就在哪里“扫货”并不断成为新闻吗?究其原因,国人口袋鼓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于国货信誉有待提振。这样来看,就不难明了此种提法的战略意义了。
“中国制造”亟待“工匠精神” 耿银平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新词汇“工匠精神”,这几日备受关注。“工匠精神”的理念就是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精致精细,执着专一。
当下,“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强力迈进,我们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让它为中国腾飞,做出积极担当。
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欲速则不达”、“萝卜快了不洗泥”告诉我们,无论是企业发展、人的发展,太强调“快”和“立竿见影”,注定会留下粗糙、浮躁的印记。无法让人永久记住。因此,需要在踏踏实实方面下功夫:
不贪多求快,不好高骛远,不眼花缭乱,不惜力,不怕费事。甚至费尽周折没有收获也无怨无悔,不轻言放弃,用一步一个脚印的精神,艰苦磨练,产品和技能才能不断攀越,走向精致。比如“大国工匠”胡双钱,在自己的行业干了 35 年,“在车间里,他从不挑活,什么活都干,通过完成各种各样的急件、难件,他的技术能力也在慢慢积累和提高”。
摒弃浮躁、宁静致远。也就是所谓的职业心境的从容淡泊:外边的世界很热闹,自己却不轻易盲从;灯红酒绿中的诱惑很多,自己却坚守“初心”,一切“走心”,像田野一样安静,像诗歌一样平和。“静能生慧”,“静能生乐”,所以,工匠们才能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枯燥的专业发展中,拥有不知疲倦的技术性快乐。让技术发展,离浅入深,不断飞跃。比如“大国工匠”毛腊生,是给导弹铸造衣服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却“很无趣,甚至连个爱好都没有,有时甚至连表达都成问题”。
“39 年,他只做了一件事——读懂砂子,铸好导弹”。他将“木讷”当做淡定,将“无趣”当做安静,浮躁少了,当然就能造就技术的辉煌。
精致精细,执着专一。《尚书 ?大禹谟》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在技术竞争、人才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要想谋求更辉煌的成果,“差不多的思维”要不得,它会让自己流于庸俗,止于轻薄、肤浅和粗糙。发展思想不精细,产品就上不了档次。所以,我们要有“人有我优”的技术追求,选定一个目标,努力用一生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精心打造,永不放弃,不遗余力,精益求精,甚至用强迫一样的思维,让技术和产品“从 99%到 99.99%”的过程中,迂回推进,不厌其烦,努力坚守,把每一个生产产品,当作工艺品一样精雕细刻、耐心打磨。久而久之,就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发展奇迹、震撼效应。比如“大国工匠”胡双钱,“在 35 年里加工过数十万个飞机零件,在这里面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精细到了何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人人都有“工匠精神”,“中国智造”、中国品质,自然就能更上一层楼。
刍议“工匠精神” 春之呢喃 最近,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个热词——“工匠精神”,其实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总理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 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而成为了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
“工匠精神”,百度百科中解释: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 99%提高到 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说白了,“工匠精神”其实就是一种一丝不苟的责任,一种爱岗敬业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执着,“工匠精神”也是一种“傻子”精神,一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坚韧。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生产大国,我们任何一个年代都必须具备“工匠精神”,这样,我们很多的工业产品才不至于需要进口,才能让“中国制造”渗透到人类生存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说出来大家也许不会相信,至今中国圆珠笔中的“圆珠”都需要进口。1895 年圆珠笔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了, 高铁、大飞机我们都能造得出, 圆珠笔芯竟然还不能生产!其实不难理解,我们国人干任何事都讲究赚钱,谁会愿意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来做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玩意?!其实,中国很多精密机床、精密仪器都依赖进口。近年来出现了“桥塌塌”、“楼歪歪”事件,恐怕也是因为国人的浮躁,这种浮躁表现在一味追求GDP 增长,或只顾眼前利益,或偷工减料,或以次充好,却忽略产品的质量。
其实,中国历来不缺“工匠精神”,像赵州桥、京杭大运河、故宫这么闻名于世的建造物,也不缺“工匠”,像鲁班、梁思成等。在我们生活中也不乏“工匠精神”。记得我小的时候,家里来了木匠、篾匠做生活、生产工具,那时手工做出来的木椅子里,没有...
篇七: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迹
21 工匠精神事迹材料范文 5 篇 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他们执着、坚 守,对自己的工作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与无数个不眠之夜相伴的深中通道建设者们,是平凡的百姓,却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他们有着吃苦 耐劳、踏实肯干、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选 2021 工匠精神事迹材料范文 5 篇》,供大家参考学习,欢迎阅读。精选
2021
工匠精神事迹材料范文
5 5
篇【一】
施品芳在加工国产大型客机 C919 的气密试验接头。这一个零件他足足做了两个多小时。背靠车床,一身工装。凝神专一,技近乎道。任何一个工业时代的故事中,都少不了工匠的身影。新华社记者裴鑫摄
工匠精神并不是个新词,在德国、日本、瑞士等发达国家,正是因为工匠的坚持专注,正是因为对产品完美形态的不断追求,才最终生产出举世闻名的精品。无论瑞士手表、军刀,还是日本的家用电器,德国的汽车,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 200 年的企业,日本有 3146 家,德国有 837 家,荷 兰有 222 家,法国有 196 家。这些长寿企业的出现绝非偶然,工匠精神在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日本,工匠被称作“职人”,而“职人精神”也贯穿到各行各业。最近几年,大卫·贾柏所拍摄的纪录片《寿司之神》风靡网络,讲的就是东京银座一家看上去很普通的寿司店主小野二郎的故事。这位全球最年长的米其林三星大厨,终其一生都在捏寿司,始终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和学徒们。
“你必须爱你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片中,在小野二郎的店里做学徒,必须首先学会拧毛巾,直到完全学会了拧毛 巾,才能碰鱼,然后才是用刀。十年之后,才开始学煎蛋。正是这看上去极其严苛的标准,才让这家店誉满天下,“米其林指南”为其打了三颗星,意味着这个餐厅“值得特别安排一趟旅行”去造访。
在欧洲,德国的学徒传统,确保了这个国家始终有着最优秀的工匠。作为制造业强国,德国始终坚持“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小学生小学 4 年毕业之后进行一次所有人才的“分流”,许多学生进入通往职业教育方向的中 学,最后经过职业培训后就业,或者进入高等院校——应用科学大学深造。德国政府还规定,德国企业有义务提供职业教育的培训岗位,这确保了学生可以有机会跟着有经验的技师学习一手实用知识和技术。
与此同时,在德国工程师是非常受尊敬的职业,也有着不菲的收入,这激励了更多人选择这样的职业。工匠精神贯穿在大企业和各类中小企业中,以质量为生命,以质量赢得声誉,不断打造质量最高的产品,而不是追求所谓的 “物美价廉”。
在瑞士,制表商对每个零件、每道工序、每块手表都以一丝不苟的完美主义精神打造。这个没有独特资源的国家,如今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观察者认为,工匠精神在其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对机械表精密度的高要求,几乎使得瑞士手表霸占了全球市场。据了解,有一些手表,其中零件可达七八百个,即使是顶级表匠,一年也只能造出一个。
实际上,中国历史上,有过对“工匠精神”的绝佳比喻。
《庄子》中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一个叫丁的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 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都合乎乐曲的节拍。
传说当然只是传说,但这背后对于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却是中国历史上绵延不绝的一笔精神财富。在璀璨的中国文明中,无数巧夺天工的珍品,正是工匠们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的产物。这样的追求,曾一度在对量的追求和低成本的追求过程中,被人们忽视过。如今,这精神正在重新焕发生机。
精选
2021 工匠精神事迹材料范文
5 篇【二】
新时代的每个角落都不乏步履铿锵的造梦者和追梦人,对于****能源有限公司露天煤矿采剥段副段长**来讲,十四年的工作历程也是一段追梦的过程。在他心里,“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是一句口号,更是体现在工作中的一种实干精神,在党徽的照耀下,这位新时代矿工将在煤海追梦路上继续奔跑,谱写奉献煤海的新篇章!
坚守岗位勇担责
**年,**毕业分配到公司露天煤矿采剥段担任技术员,当时露天煤矿正处于快速建设发展时期,采剥段只有他一名技术人员,由于工作量大,任务繁 重,但是他不认输,埋头苦干。当时,露天煤矿从**废旧设备移交过来两台WK-4 型电铲,设备状态让人堪忧,**和同事们认真分析设备存在的缺陷和故障,精心维护、细心维修保证设备正产生产,通过这两台设备的有效工作,全 年完成了 150 万吨的生产任务。露天煤矿购进第一台 WK-10B 型电铲,担任技术
员的**负责整个电铲安装前期、中期、后期的组织工作。在领导的支持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提前 15 天完成设备的安装调试,确保了露天煤矿第一台大型采掘设备的准时投产。在安装过程中**积极向安装师傅请教学习,包括原理、保养、检修、维修等问题,目前露天煤矿采剥段有 4 台 WK-10B 型电铲和 6 台WK-35 型电铲设备,**年度完成土方剥离 2500 万立方米、煤炭生产 2800 万 吨。
**年冬天某日气温达到零下 40 多度,电铲大部件硬度变脆,容易出现铲杆及勺斗断裂的情况。为保障电铲正常运转,他每天对电铲大部件进行一次检 查。虽然电铲设备较大,但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认真检查。当时 101 电 铲作业于上分层煤炭,煤层硬度大、气温低,检查 101 电铲时,在铲杆上发现 了一条如发丝的细小裂纹,他便对 101 电铲格外关注。当天夜班作业时,**由 于不放心这条裂纹,他在夜班期间每间隔 2 个小时,上铲观察一次,早上 5 点多时,他又一次进行检查时发现裂纹已经变成大了,他立即联系维修人员进行修复焊接,避免了故障扩大。
班组建设显担当
**年担任采剥段副班长,通过观察和了解,采剥段班组建设工作发挥的作用不太明显。他学习丰田公司的“5S”管理方法,学习先进企业的班组管理模式,结合本班组实际,制定了班组管理制度 21 项;将多媒体引入班前会,利用声、图结合的方式,让职工快速理解班前会的要求、了解工作环境的危险源, 做到防范于未然。他还编制了《危险源汇编》,借鉴手、指、口述的形式,让职工更加清楚每一个作业环节的危险情况,应该如何去预防。
作为副班长认识到团结凝聚同事的重要性,他经常从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去了解班组成员的思想动态,为其排忧解难。**年初春,采剥段某职工家里的平房年久失修,因失火导致房屋受损,工作时,他一直闷闷不乐。**了解情况 后,联系班组成员,利用休班的时间,集资对其家里的房屋进行了修缮。他对此事非常感谢,也多次向其他同事伸出了援助之手,整个班组成为了一个和谐温暖的大家庭。
不辱使命讲奉献
**年 6 月份被露天煤矿聘任为采剥段副段长。任职以后全身心投入现场中心工作,由于采场空间狭小,电铲作业需要经常性的调整作业位置,每次调整时,他都提前规划好采掘作业面及电缆的铺设线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及时调整电铲,确保了电铲的安全高效生产。半年时间电铲调整作业位置达 20 多 次,最多一天完成 3 台电铲的位置调整。关心帮助职工未随着职务的改变而有所变化,当得知某职工身患喉癌时,他第一时间前去探望,劝导安抚职工心 理,积极协调帮助其解决经济困难,彻底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2020 年的春节计划回家陪父母过节,随着疫情的扩散,他放弃了回家的机会,积极组织段队人员参与防控疫情和安全生产。对段队人员信息一遍一遍的审核确认,尤其是外来和外出人员信息更是准确无误。
精选
2021 工匠精神事迹材料范文
5 篇【三】
自在向本次人大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提“工匠精神”,从德国制造到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从瑞士手表到中国航天,可圈可点的案例分析与文化自省,已经在以朋友圈为代表的舆论场上流行了一轮。
前些日,李提醒中国还“不具备生产磨具钢的能力”与“圆珠笔头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点出一个基本现实:中国制造中的粗制滥造仍触目可见,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
其实,制造强国只是工匠精神的果,不是因,也不是终极目标。工匠精神的因与终极目标,都是人本身。
今日提倡工匠精神,首先是因为我们希望告别“圆珠笔老不出水”或“用一次就坏”的时代,与那些卓越之“物”共生共处。我们希望厂家制造的一口锅,从出生到老年,都仍然好用;一块表由奶奶传下来,戴在腕上仍然滴答不止;城市的下水道于一百多年前建造,还是那么通畅。
由此,很多生命记忆得到活生生的传承,卓越之“物”里饱含着人的专注与深情,传达给一直使用和保存的人。对天地间的各种产品,我们不是弃之如敝履,而是当做值得爱惜的果实。人与物之间,才会告别粗鄙,达到一种美好的状态。
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产品,如果靠地沟油与三聚氰胺就能赚大钱,工匠精神就只能是一句口号。只有当我们开始真正欣赏匠心独运的人,当看到一位拿高工资的高级技工,不是因为其收入超过名校硕士而羡慕,而是因为他对手艺的专注去尊敬,追求精益求精的“职人”,才会成为一种精神标尺。人与人之间,也才能告别粗鄙,回归到生命品性的相互砥砺与欣赏。
就像日本与德国一样,告别粗鄙时代,要经历管理与教育的双重革新。
二战后,日本企业界在美国质量管理之父爱德华兹·戴明的全心协助下, 迅速提高了日本制造的质量,取得经济奇迹。这种管理变革不会凭空诞生,源自人的意愿、视野与学习能力,教育显然更为根本。
德国的教育体系里,在接受覆盖全民的基础教育之后,学生很早即向职业教育与文科中学分流。这种分流的好处有两个:其
一是减少千军万马共挤独木桥的危害,避免了类似中国应试教育对学生兴趣乃至人格的伤害;其
二是较早使学生依照“性之所近”者,确定自己的职业主攻方向。
尤为重要的是,这种职业教育,不是在学校里做与社会无关的学习,而是在政府的宏观制度设计下,直接与企业就业岗位对接。将一线实践与课室里的
研究融合在一起,琢磨产品的精度,理解市场的变化,从小铸造出德国人的工匠精神。
反观中国,职业教育不职业,精英教育不精英的状况,广泛存在。为了争抢经费,各种中专和大专院校也追求大而全的学科设置,以提高学校行政等 级。为了分数,除了极少数可以兼顾的学生,家长不得不让孩子逐渐放弃手工与兴趣,放弃生活教育与人格磨砺,进入刷题式学习。
这也是一种教育上的粗鄙状态。树大者根必深。只有改变这样的现状,工匠精神才能光而大之。
精选
5 篇【四】
去年北京 APEC 会议期间,古老的中国錾刻技术,给各国元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在送给他们的国礼中,有一个是金色的果盘里放了一块柔软的丝巾, 看到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抓,结果没有一个人能抓得起来,原来这块丝巾是用纯银錾刻出来的。
錾刻工艺师 xx 就参与了这份国礼的制作。他是北京握拉菲首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技术总监,已在工艺美术行业上奋斗了 22 年。xx 是一个能够沉下心来做细活的人。为了提高技术水平,他勤练基本功,几个枯燥的动作,他能重复练习一年。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绘画,学习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知 识,积极探索新的工艺制作方法,大胆改进创新,创作出大量贵金属工艺摆件作品,先后制作了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优秀志愿者奖章、512 抗震英雄奖章、全国道德模范奖章、中国海军航母辽宁舰舰徽等作品模具,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工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尝试改变铸造的焙烧温度、化料温度和倒料时的浇铸速度,经过反复试验、对比和推算,攻克了纯银铸造的工艺难题, 使成品率提高了近 50 个百分点,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成本。
xx 是位坚守传承,勇于创新的工美匠人,他用最朴实的劳动践行着一名普通劳动者的责任和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守。
精选
2021 工匠精神事迹材料范文
5 篇【五】
xxx,女, 2004 年进入移动公司参加工作,成为一名营业员。由于业务突出,2007 年初被公司任命为营业厅值班经理。她始终把“客户满意就是我最大的快乐”这一诺言作为追求目标,六年如一日,爱岗敬业,真诚服务,不断创新,无私奉献,成了客户心目中移动“优质服务”的代名词。她像一位光的使者,把融入微笑、温暖的优质服务带给每一位有需要的客户,为移动的事业默默工作,奉献青春。
“三心”到家 提升满意度
营业窗口是企业一面的明镜,更是联系客户的桥梁和纽带,要做好前台服务工作,必须建立真心真意服务用户的心态,主动、细心地了解用户的需求。
面对清一色的“女兵”,xxx 暗暗发誓要带出一支精细又干练的优秀团队。她对班组成员提出四句要求:“环境一尘不染,服务毫厘不差,遇事有礼有节, 笑容发自内心。”在 xxx 的带领下,云梦梦泽大道营业厅的营业员早已养成每天微笑服务、三声服务、站立服务的行为规范。为了提高服务素质,使服务做到更方便、快捷、有效。xxx 在班组中开展“一天一讲评”,“一周一培训” 活动,加强了全员的服务意识,切实树立争创一流服务的思想观念。她要求大家做到“六化”,即:服务态度礼仪化、服务手段现代化、程序标准规范化、管理方法军事化、效率便捷快速化、特殊对象亲情化。为提高客户满意度,她还把客户的服务宗旨细化为“三心”服务理念:即:省心——使客户感受到首问负责制带来的方便、高效;舒心——让客户感受到最优质、最快捷的服务; 放心——把最真诚的服务送给每一位客户。并提出把小事做“细”、把常事做“新”、把难事做“巧”,要求员工们把它作为座右铭,使每位前来营业厅的客户都有宾至如归的温馨感觉,在每个月的全市客户满意度排名中一直都是名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