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事迹材料 > 养殖能手事迹材料8篇

养殖能手事迹材料8篇

发布时间:2023-02-12 20:10:06 来源:网友投稿

养殖能手事迹材料8篇养殖能手事迹材料篇1“在甘肃文县碧口镇,很多人都知道剪子沟,因为那里有人养娃娃鱼,特别是他们的娃娃鱼滋补汤,特别有味儿。”不久前,在一位食客的介绍下,我们采访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养殖能手事迹材料8篇,供大家参考。

养殖能手事迹材料8篇

大家在撰写事迹材料的时候需要强调段落层次分明,当我们亲身体会到那一个个的优秀事迹,是时候拿起笔写一写事迹材料了,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养殖能手事迹材料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养殖能手事迹材料篇1

“在甘肃文县碧口镇,很多人都知道剪子沟,因为那里有人养娃娃鱼,特别是他们的娃娃鱼滋补汤,特别有味儿。”不久前,在一位食客的介绍下,我们采访了许德彦的娃娃鱼养殖基地,了解了他的生态生财之道。

出文县碧口镇向南14公里,记者在当地群众的指引下找到了许德彦家所在的水蒿坪村剪子沟社。这里群山环抱,生态良好,溪水清澈见底,养殖基地跟自然环境融为一体。3000余尾娃娃鱼幼苗和1000余尾商品娃娃鱼长势良好,特别是200余尾种鱼,被许德彦视为珍宝。

“你们看,我这条最大的种鱼重32斤,是我的镇场之宝,有人出价50万元,我都没舍得卖。”许德彦很自豪地说。

许德彦曾是一名国企员工,因为公司破产,下岗后自谋出路。东奔西跑中,他意识到家乡良好的生态环境藏着致富经。从2007年开始,许德彦一边尝试养殖娃娃鱼,一边经营农家乐,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领村里人种茶叶,这让他和乡亲们尝到了甜头。

“我们的娃娃鱼是真正的原生态养殖,用山泉水养殖是我们养殖场的特色。”许德彦说。

目前,虽然人工养殖娃娃鱼的市场价格大幅回落,武罐高速公路却给这里的乡村旅游带来了良好机遇。许德彦非常看好发展乡村旅游,他利用流转的近10亩土地作为娃娃鱼养殖基地,并配套茶园观光发展了集餐饮、休闲、住宿于一体的农家客栈,旺季每天可接待游客200人左右,其中,慕名而来的北京、成都等地游客也不在少数,仅今年夏秋季节就接待游客3000多人。在许德彦的带动下,文县源泉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在剪子沟村成立,7户社员共种植龙井43号及其他品种茶叶120多亩,村民们足不出村就能获益颇丰。

谈及今后的发展,许德彦说:“相比四川、陕西,我们这里的旅游业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寻求有资金实力的人共同开发,共同打造新的旅游环境。”他还说:“发展乡村旅游,网上营销更有效,希望政府能够帮助解决不通网络的难题。”

村里如何抱团发展原生态乡村旅游,许德彦心里有一个非常完整的计划,他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跨越式发展。

养殖能手事迹材料篇2

野鸡又名雉鸡,是集肉用、蛋用、观赏和药用于一身的名贵野味珍禽。虽然是一项很有前景的致富项目,但在我县,还没有大规模养殖野鸡的养殖户,张丹丹怎么就发现了养殖野鸡这条致富路的呢?下面带大家一起了解下。

在我县古恰镇仓粮村有一户人家,院子挺大,但都被一张张大网扣住了。走进去一看,满院子里跑的都是鸡雏,细看还和普通的肉鸡或蛋鸡的鸡雏不同。据这家女主人张丹丹介绍,这些都是她养的野鸡,有八百多只,野鸡不像驯化了的家鸡,飞行的能力还没退化,但放在笼子里养,野鸡的羽毛又长不好,所以只能在院子里扣上网防止野鸡飞走,又能达到散养的目的。

说干就干,张丹丹从网上查找资料,翻看养殖野鸡的专业书籍。和父亲一起研究养殖的一些技巧,注意事项,并把院子和屋子都重新按照野鸡养殖的要求修整一番。在今年六月份,购进了第一批野鸡雏,但是因为缺乏大规模养殖的经验,损失了不少。

第一批五百只鸡雏的损失,给张丹丹非常大,她也一度想到放弃,但是她是个重承诺的人,小女子却又一颗君子之心。第二批五百只鸡雏她硬是咬着牙给取回来了。

即使张丹丹知道,喂一些饲料,野鸡雏长得会快一些,体质会强一些,她的损失也会少一些,而且野鸡的体型也会均匀一些,卖的时候,价格也会高一些;但是张丹丹,没有,她坚持绿色养殖,尽最大可能保持野鸡肉和蛋的天然口感。

在张丹丹的养殖场里,我们发现公鸡比母鸡多。原来,野鸡无论从外观还是肉质方面,公鸡都比母鸡受欢迎,公鸡全身的羽毛特别漂亮,,非常光滑,体型还较大,而母鸡全身就一个颜色,个头也特别小。但是,公鸡好斗,稍不注意就会将母鸡或体型小一些的野鸡啄伤,造成严重损失。所以,为了减少这样的事情发生,张丹丹就给野鸡带上了 “眼镜”。

由于我县还没有完善的野鸡销售市场,而且张丹丹的家就在大广高速边上,所以她打算在野鸡出栏以后都是销往外地。同时,她也想在我县打开一种独特的销售方式。

当记者问张丹丹有什么长远打算时,她说没有太远的,就是打算明年把鸡舍盖起来,再一点点的,把家里的四晌的林地圈起来,在林子里也扣上大网,搞林下养殖。

养殖能手事迹材料篇3

熊贤富,男,32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果瓦乡庆阳村党支部书记。该同志是个头脑灵活、敢为人先的好支书,近年来除了自己种地,还带领村民创业致富。其主要先进事迹如下:

熊贤富同志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乡党委关于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部署精神,积极参加各种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活动,思想超前,敢想、敢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熊贤富同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同时他也是一个敢想敢做的村党支部书记,2010年12月他当选为庆阳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就积极探索,努力寻找致富的新路子,常常组织庆阳村党员和村民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学习农业实用技术和养殖技术,为了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给广大党员群众开好头、带好路,他结合庆阳村荒山草坡多的实际情况,搞起了杂交牛养殖,并在庆阳村建起了黄牛品改点,发动群众。平时,他努力钻研肉牛养殖技术,积极通过报刊、远程平台学习各种实用技术,购买有关资料回来自学,拓宽知识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积累,他终于掌握了一套扎实的肉牛养殖技术及黄牛品改技术。

他在依靠养殖肉牛致富以后,不忘乡亲们。他积极组织庆阳村党员和群众学习黄牛养殖技术,热心地带领群众致富。同时组织有志于养殖黄牛的青年刻苦学习黄牛养殖技术,争取让他们走出去。他无偿让有志于养殖黄牛的年轻人跟他学习技术。

他致富的同时也非常热心扶助困难家庭的孩子读书,每逢村里有人患重病住院,他都去慰问,并慷慨解囊。

熊贤富同志依靠科技勤劳致富,热心带领群众致富,扶困济贫的典型事迹深受当地群众的称颂。他真不愧为我乡创业带富的优秀共产党员。

养殖能手事迹材料篇4

养殖狐狸,当然是卖狐狸皮了。狐狸皮的价钱要看狐狸大小,还要看狐狸的品种、毛发纯度、毛绒长度、密度等。这几年,黑龙江伊春市大昆仑经营所职工靠养狐走上了一条致富路。经营所现养殖狐狸3000多只,有两个规模较大的养殖基地,加上散户,一共有6户养狐户。这6户,个个精通“狐狸经”,都是有多年经验的“老江湖”。

走进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家养殖基地。饲养员孟凡珍正在给狐狸喂食,小家伙们一跃而上,不一会儿就将食槽舔了个干干净净。记者好奇的向孟大姐打听起了养狐狸的“秘笈”。孟大姐说:“狐狸的伙食比人吃得都好,主要是鱼和肉,煮烂了拌上饲料,一天三顿,只有吃得好了毛发才能漂亮。养狐狸不难,但确实是个辛苦活,不能怕脏怕累。我们这儿养了1500多只狐狸,要喂好它们,是个大工程。”每年的6月份是狐狸的产仔期,别看它们个头小,但肚子里装的崽子可不少。一只母狐一窝能产崽10只左右,但是幼崽的存活率常常只有一半。狐狸在怀孕的时候非常“矫情”,容易受到惊吓而流产。谁家要是结婚放个鞭炮或者雨天打几个大雷,都容易让它们流产。怀孕期间,母狐狸需要静养,还得吃点好吃的,除了食物要保持新鲜以外,鸡蛋、牛奶等蛋白质高的东西是它们的最爱。养殖户最怕的就是狐狸生皮肤病,发现不及时,相邻笼舍就会一片片的病倒,那损失可就大了。

在大昆仑经营所,提起养狐大户李学峰,那是无人不知。来到老李家,院子大门刚一开,一群大狗小狗呼啦一下子冲上来。李学峰一边“掩护”记者一边解释:“养殖场人手不多,这些狗是狐狸的保镖,所以霸气十足。”这几天,李学峰正忙着给狐狸调笼,这样做是为了把大小相近的狐狸归置到一处,方便管理。宽敞整洁的院子里,装银狐、蓝狐的铁笼子一字排开,一只只欢实的狐狸在嬉戏、玩耍。在李学峰的精心饲养下,这些小家伙个个毛发光亮、目光炯炯,见到有人闯入,怕生的用警觉的眼神四处张望,不怕生的扒着铁丝笼来回窜动。李学峰笑着说:“很漂亮吧!这是种狐,但是不能卖,还要指望它配种呢。”

今年已经是他养狐的第10个年头了,2005年,怀着发家致富的梦想,李学峰从外地引进20只种狐。初来乍到没经验,第一年下来基本没什么收益。经过一步步摸索学习,不断提高养殖技术,到2010年,李学峰的养殖场已经发展到有种狐100多只了。这几年,皮毛市场一直很景气,连续几年狐狸皮都卖上了好价钱。现在,他的养殖场已经有狐狸1000多只了,每年能卖800多张皮,多是河北、辽宁等地的客商上门收购。除去人工、饲料等成本,每张皮能盈利300多元,保守估计一年也有20多万的.收入。养狐狸,一年一窝,基本都是6月产崽,12月份卖出。看着这些活蹦乱跳的宝贝,李学峰充满信心地说:“明年,我要继续扩大规模、丰富品种、提升技术,把养殖场搞得越来越红火”。

养殖能手事迹材料篇5

一头利落的短发,身穿牛仔裤,脚蹬板鞋,初见刘芳,这位朴素的80后女孩正在基地处理蚯蚓粪便。两年前,山东淄博的刘芳创办了临淄区皇城镇瓦力蚯蚓养殖有限公司,如今不但自己发家致了富,更是帮助当地不少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

因花结缘蚯蚓 收获意外惊喜

刘芳大学毕业后,一直和丈夫在宁夏做煤炭生意。直到2010年,煤炭行业寒潮来袭,无奈之下,刘芳和她丈夫选择回老家创业。

从宁夏回到淄博,已经31岁的刘芳有一年多的时间处于低谷期。“那段时间一直在寻找接下来的创业项目,但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刘芳介绍,她老公喜欢养花,有段时间从花卉市场买回的花,养一段时间泥土就会出现问题,即使浇水也无法解决。后来从网上查询到蚯蚓粪可以解决这一难题,试验过后,效果果然出奇的好,这萌发了刘芳要养殖蚯蚓帮助更多喜爱养花人士的想法。

“起初,我们从渔具店买了200条蚯蚓,回家养在盒子里,没想到成功了,还繁殖了很多。”刘芳说,对于蚯蚓养殖,他们完全凭自学、查阅资料并进行创新改良。2012年春天,刘芳看着自己养的蚯蚓繁殖的越来越多,她和老公在户外找到养殖基地,开始了一亩三分地的创业之路。

蚯蚓变有机肥 开启创业之旅

两个大学生就这样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一边学、一边尝试。刘芳一边介绍,一边拿出一包用蚯蚓粪便加工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给记者看。“后来我们发现蚯蚓除了可以用于改善土壤之外,蚯蚓粪可以用来做有机肥,蚯蚓本身可以处理厨余垃圾、用作科研,还可以直接送往制药厂提炼药物中所需要的成分。蚯蚓的成活期一般在两年,到时间后,这些蚯蚓还可以用作饲料。”刘芳说,越接触越发现蚯蚓浑身都是宝。

发现商机后,刘芳和她老公开始研究生产有机肥。第一批有机肥生产出来后,刘芳拿着它来到了山东农科院,请那里的研究人员对有机肥成分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各项指标都非常好。“我们的第一个客户,是农科院教授介绍的,我们用最低的价格给他们提供有机肥。客户反应用有机肥种植出的农作物结出的果实口感确实更好。”刘芳说,这增加了他们的信心,真正开启了蚯蚓有机肥事业。

干事业扶贫 一样都不少

2014年,刘芳将一亩三分地搬到皇城镇,蚯蚓养殖基地规模扩大到400多亩。目前,刘芳和她的团队经过对蚯蚓粪便的深加工,研究出一种黄腐酸水溶菌肥,刘芳介绍在二期生产厂房建成之后,年产量可达到10万方蚯蚓粪生物有机肥。

如今,在刘芳的带领下,公司发展越来越好,产品供不应求。公司不断发展的同时,刘芳心系贫困乡亲的生活状况。今年,她与皇城镇10户贫困户签订帮扶计划。对有劳动力的,为其提供就业机会,进入公司工作,每月按时发放工资,无劳动力的则每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带动增收脱贫。

今年70岁的张国忠是皇城镇北洋村人。年轻时候的张国忠因家境贫寒未娶上媳妇,靠打点零工勉强维持生活。如今身体状况欠佳,已无法外出打工,刘芳了解情况后,安排张国忠在基地修剪树木枝条。“我主要的工作就是打理基地种植花草,一点也不累,每天还能拿到60元的工资。”张国忠说,到公司以后不但可以赚够每天的生活费,更重要的是有伴聊天说话,再也不孤独了。

养殖能手事迹材料篇6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我坚信只要勤劳肯干,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太湖县江塘乡五星村贫困户石纯英动情地说。

今年57岁的石纯英,妻子去世的早,自己又身患膀胱癌,治疗费用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生活十分困难。2014年精准扶贫政策开始,经评定,石纯英被评为贫困户。乡村扶贫干部了解其家庭情况后,鼓励其发展产业致富。石纯英通过了解养殖行业发展情况,查询相关政策,最终决定养殖肉猪,每头生猪净收入200元,一年两批100头就能收入2万元,前景巨大。说干就干,2016年,石纯英通过小额扶贫贷款5万元在新屋组山场搭起了猪棚,养猪生猪50头。从养殖场的.选址,到买饲料,到购买猪崽再到养猪的防疫等,帮扶干部和村干部们都一起为他牵桥搭线。2016年当年,石纯英户生猪养殖就赚了2万多元,再加上残疾人补助、产业补助、减免新农合等政策,石纯英户住房、医疗得到了保障,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多元,年底顺利通过了省第三方评估,实现了稳定脱贫。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石纯英户生猪养殖发展的如火如荼之际,201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造成石纯英户所养的近一百头生猪死亡,经济损失达8万余元。刚刚过上的好日子顿时又有陷入困难风险,但是在困难面前,石纯英并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与奋斗的目标。通过乡村两级帮扶干部的帮助和石纯英本人的努力,石纯英利用原有猪棚又干起了家禽养殖业,养殖鸭、豚等肉禽达到3千多只。每只家禽净收入约5元,年出栏三批,年养殖净收入达到5万余元,一年就将瘟疫造成的损失赚了回来,石纯英又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习养殖技术,特别是防疫知识,注重风险的防范,这样才干得长,养得久”石纯英现在面对帮扶干部经常这样说。

石纯英户的脱贫故事感染了很多人,增强了周边贫困户通过自身发展脱贫致富的信心。五星村现有贫困户212户710人,已脱贫203户686人,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5%,今年将实现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五星村自身发展产业的贫困户达到120户,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通过自身的发展实现了脱贫致富。

养殖能手事迹材料篇7

徐发青,山东省莘县古云镇徐庄村村民,现年52岁,被当地群众评为“养鸭致富能手”。工作中,他务实创新,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生活中,他乐于助人,热爱集体,无私奉献;是新时代里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

勤学苦干,成就致富梦

梦想,如何启程?一个农民的梦想,又如何实现?徐发青同志给了我们一个最生动、最完美的回答。

过去,徐发青依靠传统种地方式种植小麦和玉米,不少投资也不少流汗,增产不增收,难以发家致富。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聊城日报》上看到了一条致富信息:养鸭投资少、成本低、设备简单、鸭舍要求不如鸡舍高、加之生长发育快、见效快,收益大。说干就干,筹建资金建设养鸭场,自此开启了他的养鸭事业和致富梦想。

2004年刚开始的时候,他四处筹措资金,购买了只雏鸭,准备大干一番。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技术,一场鸭瘟使雏鸭一下死去一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徐发青并没打退堂鼓,而是通过冷静的反思,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吃了不懂科技的亏。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此后,徐发青主动地参加了农民科技培训养鸭培训班,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到稻田养鸭、饲料配方、快速育肥、提高雏鸭防疫,成鸭防病等实用技术。他严格按照所学的养鸭技术喂养,定期为雏鸭进行疾病防疫。在不断地实践中徐发青总结出了科学养殖的.五大原则:优良的品种、合理的防疫、完善的管理、全面的营养和整洁的环境。同时徐发青抓住机会,与朝城天天食品公司和莘县立信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所有的雏鸭有这两家公司提供,养殖40天就销售至市场,第一年养鸭净赚2万余元。先如今他又扩大了养殖规模,建设80米长的养鸭棚2个,养鸭数量高达6500只,一年平均养鸭六茬,年收入高达10万元。

同业合作,成就致富带头人

徐发青同志严格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秉承“带头致富,带领集体共同致富”的理念,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在自己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徐发青看到其他养鸭户因为养鸭观念落后、设施条件不好、市场信息不灵、盲目跟风饲养等导致养鸭效益不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聘请养殖专业解救这些人在养殖技术上的难题,还专门去外地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以此来提高全村养殖户的水平。在他的带领下,村内的养鸭户也逐渐多了起来,目前村内养殖专业户有8家,向社会提供无公害肉食鸭3万余只,创利100万余元,户均收益5万余元,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每当提起徐发青这个人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在农民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

养殖能手事迹材料篇8

王显裕,来自吉安市万安县一个偏远的农村,在沿海打拼多年的王显裕看来,生他养他的农村更适合自己的发展,大学生创业典型王显裕:养殖让我扎根农村。于是他回到农村发展养殖业,从养竹老鼠到养猪、养鹅、兴办小型饲料厂,初步形成综合养殖规模。他用自身的创业经历告诉大家: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只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农村也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王显裕来自吉安市万安县一个偏远的农村,他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学生之一。2004年从东华理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后,满怀信心去到深圳寻求发展。出乎他的意料。到深圳找工作几经挫折,王显裕好不容易找到一份软件工程师的工作。

工作之余,在一家电脑维修店做兼职。有一次,王显裕和客户起了争执,最后却以挨打、陪钱、道歉收场。通过这件事情,王显裕发觉自己单纯、憨厚的性格很不适合在城市生活。或许,熟悉的家乡更适合自己,他便开始留意一些适合在家乡发展的项目。

2008年,在一次朋友聚餐时,王显裕品尝到红烧竹老鼠的菜肴,就业参考《大学生创业典型王显裕:养殖让我扎根农村》。就这样,他看到了商机:家乡有着丰富的野生竹老鼠资源和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竹老鼠所需的食料,而且竹老鼠的价格高,大小餐馆需求量大!养殖这个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说干就干,他回到家乡利用自家的房屋,搭鼠窝,买鼠种。养殖就这样正式开始,他也从一个it人士变成了一名养殖户,每天穿梭于各个饲养间,投放饲料、清洗餐具、打扫卫生,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自己做。

短短的半年多时间,他的竹老鼠从当初的40只发展到现在的300只。根据竹老鼠的生长规律,它的繁殖会成几何级数增长。虽然卖出的第一批商品鼠的销售额只有不到2万元,但感到高兴的是,按照目前的繁殖速度,不出一年就能实现产值十几万元。

饲养竹老鼠,除了需要像毛竹和芦苇等粗饲料以外,还要给它们喂一些玉米、豆粕和麸皮等精料。精料配多了,竹老鼠吃不完会变质;少了又不够吃。为了能使精料供应正常,又能实现多元化经营,王显裕便兴建了养猪场和饲料厂。如今已初步形成综合养殖规模。虽然目前的规模不大,但一年后将可以发展到竹老鼠3000支、肉猪2000头、鹅2万支,产值超过400万元,同时也可以带动周围乡亲一起致富。

王显裕说:“虽然农村的创业条件艰苦,但我无悔,因为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找准了发展的方向。我认为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只要是适合自己发展的,那么农村和城市一样,都有我们施展才华的空间。”

推荐访问:养殖能手事迹材料8篇 能手 养殖 事迹材料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