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讲座所获心得体会8篇
特级教师讲座所获心得体会篇1
12月8日至9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城北小学举行的新课程标准下美术教学“疑难问题”研讨会,并听取了西湖小学教育集团章献明校长的讲座。
在历时两天的学习中,我认真地听了讲座,并做了详细记录。章献明校长的讲座让我感觉受益匪浅。在这章献明校长几个小时的讲座里,没有感觉到疲劳,反而如沐春风。章校长的幽默、乐观、豁达,令会场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与掌声,让我真正领略了一个特级教师的人格魅力,感触颇多。听章献明校长的讲座,我更折服于他的语言艺术,章校长很少看演讲稿,但却旁征博引,侃侃而谈。那诙谐的话语,让人觉得亲切轻松;章校长从美术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评课”几个角度出发,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
回忆章校长的讲座,我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1、听课与评课体现出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
章献明校长在讲座中提到西湖教育集团的教师听课要求做到“三个六”指标。对上课教师要提出六个优点、六个缺点和六条建议。他建议教师们在听课时要做到笔要勤、手要快,做好每个环节的记录和评语,尤其强调了同步评课的优越性。对于集中评课要有针对性、实效性。类似“教态自然与否”、“课件是否精美”等方面的浅层次评价尽量少讲,甚至不讲。
结合章校长的听课要求,对照自己的听课笔记,发现平时听课过程中大都是以上课教师教学环节为主线进行的。虽然评课中,也能根据教学目标、难点落实等方面记录评语,但都停留在自己平时所积累的零碎经验的层面上,没有一整套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性点评。今后仍将加强理论学习,在听课、评课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探究、细化。
2、读透教材是备好课的大前提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先全面了解教材,再进行备课。但有时会发现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完成的作品思路单一等问题。所以,如何才能读透美术教材是上好课的关键因素。
在章校长的讲座中我找到了方向,他针对如何读透教材的几个问题做了进一步探究。第一,教师要读“透”教材的地位和重要性,一课教材往往包含了诸多内容,如何对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就是建立在明确教材地位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教师要“深入”教材,要挖掘教学内容,加之地区美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对教材的处理与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三,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强调了备课就是备学生的教学观。
3、教师要拓展视野,培养学生的创作欲望
以往自己的美术教学是以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进行的。虽然教学内容能注意题材广泛,但学生的创作欲望不强、作品中也缺少孩子们天真、浪漫的气息。听过章校长的讲座后,我发现教学内容和方法是一个整体,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对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探索世界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也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
为此,我设想改变以往停留在单一领域目标的做法,应该深入到学生生活中去发掘他们关注的热点,将目标拓展到学生的兴趣方面,还要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并从中去寻找美术创作的题材,将美术创作放在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中,使学生不断体验探究新知的乐趣。
4、教师运用各种途径与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在章校长的讲座中我了解到图画、符号、剪贴等美术手段经常会成为学生的手段。这些记录虽然称不上艺术作品,却十分有助于学生学习如何去把握新的信息。教师设计探究活动能使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资料并加以利用,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能把美术教育局限于专门的美术活动。当美术作为学生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时,它的目标就不是学习某种表现形式,而是把握更为灵活的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自我实现的能力,使美术在学生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教师要养成学科课堂的专业习惯
平时自己对于教学中偶发事件或对于教材的新的认识,很想记录下来,但是往往是激动之后,没有动笔,还是自己的惰性比较大以及动笔的习惯不好有关。我觉得章校长说得很好:“一堂课两万字的评课记录也不为多”。这次讲座使我逐渐认识到教科研的重要性,尤其在新课改过程中,更应该值得去学习一下新课改的理念,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教我明学思之理,外在的知识要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能力,就必须用理性的思维,挑战的眼光去审视、吸收、创新。
在得知章献明校长开完讲座后还要立刻奔赴杭州开会时,我感受最深的还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敬业精神。章校长用精彩的授课方式为我们讲解、指导,表现出了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就教师的观念、新课程、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让我获得进步的同时,也感受到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重要性。
这次听讲座学习使我获得的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也对今后的美术教学工作充满了信心。
特级教师讲座所获心得体会篇2
10月31日至11月1日,我有幸聆听了省特级教师张志平等教师的专题精彩讲座。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张志平教师,也是第一次听他的讲座,但却使我受益匪浅,享用不尽。
张老师给我们的感觉既幽默风趣又真诚朴实,是一个极具智慧型的数学专家。此次讲座让我们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数学学科及数学内容本质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从一个新的角度去了解我们所热爱的数学教育。他那对数学严谨地表述,潜心地思考,精辟的归纳,不得不让人佩服数学和数学研究者的魅力。我突然顿悟:原来数学教学竟可以那么的神秘与美丽!她是一门富有强大生命力的、值得研究探讨的学科,她是集聚艺术的。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有了从未有过的自豪感。
但伴随着更多的是我感到自己很紧张,很恐慌。真是所谓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我原本以为自己还行(学生成绩在全镇一直都位居前列),但听了张老师的讲座之后,我发现我离所谓的优秀教师实在太遥远了。回顾我之前的教学,年复一年,做着同样的事,虽然成绩很优秀,但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我会教得那么辛苦,学生学得也那么辛苦?而不是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不明白为什么成绩这么好,可是我心里却对自己的教学仍没个底?为什么我的教学水平总是老样子,没有什么突破?也不知怎么突破?为什么我讲不出、写不出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现在我终于恍然大悟:原因在我自己!是我肚里的墨水太少,对数学教育的认识太浮于表面,以至把数学教死了。扪心自问:除了给学生一个分数,还能给什么?我对教材体系有多少了解?我对每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本质内涵有多深的挖掘、延伸?我的教学对学生思维有多少提升?我在学生心目中是怎样一个教师?是十年之后恨之入骨、还是感激不尽?打算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教书匠,还是一个智慧型的教育家?
面对以上问题结合汪校长的报告,我反思着自己的不足,寻找着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教学观和教材观,掌握钻研教材的一般策略,做到真正整体把握教材。也将努力做到:
一、要持之以恒地多学习。
理论知识的匮乏,让我的教学之路走得如此艰辛,却收获甚微。一句话:我太需要学习了!而且是马上去学习,还要坚持学习!!只有学习,才能让我的精神世界变得丰满。只有学习,才能更新我的教学理念;只有学习,才能引领我有效实践。
二、对教材要系统思考、整体把握。
系统思考、整体把握教材是教师的观念,是教师对数学和数学教育的理解,是教师教学素养的充分体现。对教材没有系统思考与整体把握,会使我们的教学显得肤浅没有内涵,学生对数学的本质不了解,内在思维得不到发展,那么数学教学也将失去她真正的意义与作用。所以我们教师需要整体把握教材中知识点之间本质的联系,站在一个整体联系的层次去审视和处理教材,实现教材的必要超越,向学生传递一个完整的数学思想,
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融会贯通的数学认知结构。通过数学教育引导学生要学会联系看问题的思维习惯,他们应被鼓励寻找联系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三、要勤于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人或许工作了二十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个经验的二十次重复。“教而不研则浅”,反思使人进步!所以教师只有跳出教育看教育,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惟有不满,才有创新;惟有耕耘,才有收获。
张老师的讲座不仅为我们指明了今后要努力的方向,更让我们深刻领悟到:只有系统思考,才能整体把握;只有深入分析,才能融会贯通
特级教师讲座所获心得体会篇3
学校和教师,应该把学生当人看待.提出这个问题是不是很荒谬?难道我们的学校和老师没有把学生当人看待?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他们既是未成年人,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有时,我们把他们看作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反反复复地训导他们,时时处处管控他们,唯恐他们不思进取,犯了错误.此时,我们往往忘记了他们也是有尊严、有隐私、有独立意识的人.
有时,我们又把他们看作是应该和咱们成年人一样有理性、有责任、稳重成熟的大人,一旦他们神态举止表现出孩子气息,就会怒不可遏,严加管束.殊不知,此时我们又忘记了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他们一定要经历幼稚、肤浅、冲动、宣泄这样一个感性化、情绪化的阶段.所以,我这里所说的学校和教师把学生当人看,是指把学生看作成长过程中的有独立人格的人.这儿的关键词有两个,即“成长过程中”和“独立人格”,它们必须紧紧结合在一起,不能拆开了看待学生.
学会让学生参与相关事务的讨论和决策
看看现在学生的实际情况,说学校和老师没怎么把学生当人,其实并不冤枉.请问,现在有多少学校针对学生制定的规章制度,哪一条是经过学生讨论同意的?比如穿校服这件事,都是强制学生统一穿着,谁在乎学生的意见?学校会以为他们太小不懂事,或者认为征求他们的意见就会遭到否决,因此根本就不让学生参与这件事,这就是没有把学生当人看.
前一段时间,我们十一学校师生微信圈里热议起了要不要穿校服这件事.有老师写了《学生为什么必须穿校服》一文广为传播,马上就有学生写了《服?不服!》的文章予以反驳,甚至还有学生写了《学生为什么必须佩戴校长像章》的文章进行讽刺.当然更多的学生却是热爱校服、主张穿校服的,他们是从学校的身份证明、品牌效应、文化认同等角度看待校服的.
经过这样一场讨论,穿校服的同学增添了一份自豪,不穿的人就有了一丝羞愧.其实,十一学校多年前就实现了学生校服款式、颜色、型号的多样化,那也是学生不断争取、参与讨论和设计的成果.有些老师可能觉得这个过程没有多大必要,学生参与进来弄出了反对意见,这有什么好呢?好处实在太大了!一是调动了学生关注和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管理的意识,这是作为未来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习选择、思考、判断,而不是一味地听从他人的安排;三是明确了一项规则包含的意义和精神,从而在执行时才是发自内心的认同,而不是被迫.
学校和教师把学生当人看待,就应该这样平等对话,特别是要听取不同的声音,尊重那些提出反对意见的同学.在十一,我觉得这种风气正在慢慢形成.
分清学生在“私域”里的放松
和在“公域”范围的违纪
在中小学,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却被大多数人视作平常,那就是学校的规则完全不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不管学生违背的是私域规则还是公域规则,处罚起来一样扣分、训导甚至处分.
比如自习迟到和不做清洁值日、上课玩手机和在网上匿名骂人、男女生走得太近和编造同学的谣言……这些行为产生的影响是有很大区别的.自习迟到影响的是自己的学业,跟别人没有多大关系,属于对他人不构成损害的违纪.但如果是集体活动迟到,那就要可能使同伴久久等候,影响的就是他人了,当然就属于公域范围的违纪了.
对这些私域和公域区别如此明显的行为,学校和教师处罚起来往往是重“私”而忽视“公”,这恰恰就是不把学生当人看的典型表现.校园里曾经发生过的一些悲剧,往往是因为“私域”的问题处理不当而导致的.比如曾经有老师没收学生手机,调查男女生关系,就导致学生殴打甚至刺死教师的悲剧发生.
“私域”的东西可以由学生比较亲近的老师私下了解、沟通与教育,切不可大张旗鼓实施公开处罚.我甚至觉得学生的行为只要不妨碍他人,没有必要纳入惩戒的范围.但“公域”方面的规则就不一样了,不遵守这些规则可能对他人和社会带来妨碍、甚至伤害,那当然应该根据规则和程序进行调查和惩戒.“私域”和“公域”不分,甚至重“私域”而忽略“公域”,这样既干涉了学生个人的生活,剥夺了学生个人选择权,又让学生觉得公共领域的规则无关紧要.这可能也是许多学生步入社会之后轻视公共规则的一个原因吧?
尊重学生本真的特性,
不要试图短时间内扭转与改变学生
看过有关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和媒体报道,其中总有一条成绩,就是转变了多少差生,改变了多少差班.且不说“差”这个称呼本身就有问题,仅看所谓的“转变”“改变”这样的词语,就觉得相当滑稽.如果一次谈话、一个举动就能立即改变一个学生,这要么是教师撒谎,要么是学生学会演戏了.
我的一个学生,前不久中秋放假完了后回到学校,交来一篇随笔《中秋之夜》.写的是中秋放假后,爸爸妈妈到上海去了,留下我一人在家里.八月十五晚上,我到阳台上望着圆圆的明月,情不自禁思念远在外地的亲人.想到平常父母如何如何关爱我,如何如何教育我,就越发觉得做父母的太不容易了,我应该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我应该承担起一个男子汉的责任,分担父母的辛劳和家庭的事务.
我觉得这文章写得很好,准备向班上同学推荐,就把作者叫到我面前.我说求证一下,这个事是不是真的呀?他就瞪着眼睛望着我,说:“你怀疑啊?”我说我想求证一下,待会儿跟同学们推荐,免得同学们笑话啊.他说那你就算了,这真是假的.他说,就一个是真的,我爸爸妈妈确实那天到上海去了,我一个人在家里,真高兴啊,我玩了一通宵的游戏啊!
我听了十分吃惊,问他这个文章是怎么出来的?他说别人不都是这么写的吗?特别是中秋之夜,爸爸妈妈不在家,我思念他们,那肯定就是这样写的.作为随笔,我当然可以把它视作小说,“我”是凭想象虚构的.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已经见多了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扭扭捏捏的学生干部.
学生为什么虚伪起来?为什么会做起两面人?
这与教师急于“转变”“改变”学生的意识紧密相关.其实,教师更多的是通过自身学术魅力、行为示范影响学生,而不是什么“严师出高徒”之类.学生的真正改变是通过生活的触动、自身的反思、修养的提升而促成的.而这个过程总是十分漫长的,需要教师静静等候.
维护学生在校的合法权益,
让他们在校园里有尊严权益
在目前的学校,学生的权益被剥夺、被侵害的现象是非常严重的,谁来维护?靠学生是不行的,他们毕竟很小,维护自己权益的声音很弱,还缺乏这种意识,因此要靠我们老师来保护.
学生应该有那些权益呢?明摆着的就应该有课程选择权、体育运动权、合理的休息权,自主结交伙伴权,免于恐惧权……
学校里有一门课,临时冲掉后就永远不会补上的是什么?对,是体育!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吹嘘自己的教学成绩,却没有学校说自己学生的近视率怎样,肥胖率多少.
学生在校离不开伙伴,可是很多时候老师会干涉学生自主选择伙伴.
我曾经帮助一个不愿上英语课的学生离开课堂,到一边自主学习英语,她反而学得更好.学生如果有合理的自主学习需求,为什么不能满足他呢?
我曾经促成一位老师向学生道歉,因为老师要把这名违纪的学生赶出自己的课堂.学生尽管违纪了,但在教室里的学习权是不容剥夺的.
教育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只有教师把学生当做了人,他们才会意识到自己应该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特级教师讲座所获心得体会篇4
前不久,观摩聆听名师讲座,名师神采飞扬,听者亦有心得。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面对着鲜活的教学对象,智慧的教师必然没有相同的课堂。
网络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大量的可学习资源,使我们的备课效率更高了。特别是名校名师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细致深刻的教材解读和精巧的教学设计,给我们的备课提供了丰盈的源头活水,让我们的头脑拥有了丰富的教学智慧。
然而,任何一种资源,我们都不能采取拿来主义思想。因为任何一种思想,都打上深深的个人思想的烙印,都是那些教师们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教学环境下,面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所作的个性思考。它的思考也许会与唤起你的共鸣,但这种共鸣不可能是教学实施时的成功之路。由于地域、语言习惯、知识底蕴、教学风格,甚至于教学条件的不同,都可能使你的拿来的`内容在自己的班级无法实施。从这些意义上来看,再好的课堂也是无法克隆的。
无论名师大家,还是我们身边的同事学友,观摹课堂或多或少给予我们教益。然而,你想克隆获得好评的课堂,结果只能是东施效颦,徒增自己的茫然和难堪。究其因,不是自己的学生没有别的班级出色,而是自己没有对别人的经验总结消化。
一旦让别人的经验成为自己的营养了,那么你必然能获得丰收的喜悦。
比如,让学生获得“特殊的稿费”,以此激发其写作的兴趣,这是教学中新鲜的创意。但稿费从哪里来?你与学生的家长有时多少沟通?稿费的引导是否会引起负面作用?所以,创意的实现得需要有一个过程。一是要针对班级学生的习作现状,他们的写作热情是否在消退?二是孩子在热情消退的情形下,与家长悄悄地沟通,将节省的零用钱交给老师,用于对成功的作品进行奖励。三是稿费刺激需要借助一个有效的展示平台,比如班级或学校的刊物。四是不要放大稿费的物质刺激,而要将此作为提升学生精神境界,提高精神需求的转折点。五是将“稿费”与平时的作文讲评、赏识和鼓励相结合,让全体学生建立信服感,并能从中收获到写作的技巧,发表的快乐,从而将写作并发表作为自己崇高的精神追求。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现在倡导的同课异构教学科研策略,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展开教学进程,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
充满智慧的教师,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可以使同一种教学设计,产生不同的教学的过程,获得不一样的教学成果。现在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正是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效范式。
特级教师讲座所获心得体会篇5
几天来和国家特级教师们零距离接触,专家们对小学数学的前沿引领,对课堂的高超把握,无不让人心生敬仰。又一次让我经历了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领略到名师课堂的精彩,欣赏到名师的教学和独到的见解,让我豁然开朗,发现了数学教学的新天地。不禁让我感觉到:越是名师,上课越有激情、越对学生亲近,大概是他们身体中文化积淀到一定的厚度,人站到一定的高度,才有那样的教学功底。学习后给我的是心灵上的震憾,精神上的顿悟,思想上的净化,认识上的升华。通过这次学习,整理笔记、盘点收获、几多感悟在心头:
一、异彩纷呈的讲座收获颇多。
海淀区著名的特级教师田丽丽老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但是对我们来说,每位教师都是一座丰富的宝藏。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老师,我们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每个人又身在不同的学校,面对不同的学生,因而专家们的新潮观念、精妙方法等不一定适合我们每个人,这就要求我们用心研究分析,对照自己的实际,为我所用。
二、注意了课堂上的生成资源
教学活动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几位教师用各种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强调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真实地遵循了学生认知过程。展示了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做。使一个真实的课堂,以人为本的课堂,以学定教的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彰显。课堂中生成的许多新课程资源,真实写了学生间的认知差异,启发了学生更加深入,全面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如:田老师在教学《认识体积与容积》时,当学生回答错误是,她并不是马上否定她们,而是从侧面诱导他们。如果此时我们的老师对这样的学生大加挖苦或否定,那么这位学生就可能无所收获,甚至会影响到他今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此时的田老师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尽可能知道学生的亮点。学生也很舒畅,在教学中,田老师或点拨、或点头、或巡视、或参与谈论、、、、、、真正履行着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1.多创造一些让学生发言的机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师生观已经是教育界的共识。所以我们的教学应多创造一些让学生展现自我个性,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的发言的机会,决不能让少数“精英学生”包揽课堂发言权,作为教师应具备这样一种教学民主意识,即不管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学习状态如何,都应让他在一节课上至少发言一次或更多。(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关注学困生)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我们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创设数学问题,通过数学问题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引进数学学习的殿堂。
2.多创造一些让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判断,推理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活动,要改教师的“讲授”为学生的“自主”,必须要给学生充分的自我思考时间和空间。有了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得以充分展示出来,学习成果才能瓜熟蒂落。那些违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最终并不会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什么值得回忆,回味的东西(哪怕你塞给他许多知识)。有的甚至造成学生后继学习的困难。这些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的惊醒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动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去实验,去猜测,去交流,去概括,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牢固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情感,形成稳定的,积极的情感态度。
四、浮华退去,尽显本色。
这次听课最大的感受就是,名师执教的观摩课都很朴实,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淡化了课件等的辅助作用。华丽惹眼的课件被几样简单的物品代替;五花八门的活动被扎实的动手实践所代替,真正彰显了课堂本色。
五、高效成为衡量课堂教学标准。
教师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高效”,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尤其学生的学习效率。每节课都非常注重对重难点的落实。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抓住重难点的好习惯,上起课来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做一名好教师不容易
几位老师的课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首先要苦练教材关。只有把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钻研透了,把教材吃透了,才有可能设计出精彩的教学过程。其次教师必须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不断实践,因此要有计划的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最后,教师要有真本事。小学数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的艺术是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智慧之果。
想一想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凝聚。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实是生活的本质,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此!名师们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用真情拨动学生那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创造的精神的琴弦。我们也只有将课堂教学当作人生中的生命经历,去享受、去充实,才会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生命经历。名师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师的课堂朴实而显睿智。
走近名师,学习名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我坚信通过这次学习,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
特级教师讲座所获心得体会篇6
学校和教师,应该把学生当人看待.提出这个问题是不是很荒谬?难道我们的学校和老师没有把学生当人看待?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他们既是未成年人,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有时,我们把他们看作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反反复复地训导他们,时时处处管控他们,唯恐他们不思进取,犯了错误.此时,我们往往忘记了他们也是有尊严、有隐私、有独立意识的人.
有时,我们又把他们看作是应该和咱们成年人一样有理性、有责任、稳重成熟的大人,一旦他们神态举止表现出孩子气息,就会怒不可遏,严加管束.殊不知,此时我们又忘记了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他们一定要经历幼稚、肤浅、冲动、宣泄这样一个感性化、情绪化的阶段.所以,我这里所说的学校和教师把学生当人看,是指把学生看作成长过程中的有独立人格的人.这儿的关键词有两个,即“成长过程中”和“独立人格”,它们必须紧紧结合在一起,不能拆开了看待学生.
学会让学生参与相关事务的讨论和决策
看看现在学生的实际情况,说学校和老师没怎么把学生当人,其实并不冤枉.请问,现在有多少学校针对学生制定的规章制度,哪一条是经过学生讨论同意的?比如穿校服这件事,都是强制学生统一穿着,谁在乎学生的意见?学校会以为他们太小不懂事,或者认为征求他们的意见就会遭到否决,因此根本就不让学生参与这件事,这就是没有把学生当人看.
前一段时间,我们十一学校师生微信圈里热议起了要不要穿校服这件事.有老师写了《学生为什么必须穿校服》一文广为传播,马上就有学生写了《服?不服!》的文章予以反驳,甚至还有学生写了《学生为什么必须佩戴校长像章》的文章进行讽刺.当然更多的学生却是热爱校服、主张穿校服的,他们是从学校的身份证明、品牌效应、文化认同等角度看待校服的.
经过这样一场讨论,穿校服的同学增添了一份自豪,不穿的人就有了一丝羞愧.其实,十一学校多年前就实现了学生校服款式、颜色、型号的多样化,那也是学生不断争取、参与讨论和设计的成果.有些老师可能觉得这个过程没有多大必要,学生参与进来弄出了反对意见,这有什么好呢?好处实在太大了!一是调动了学生关注和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管理的意识,这是作为未来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习选择、思考、判断,而不是一味地听从他人的安排;三是明确了一项规则包含的意义和精神,从而在执行时才是发自内心的认同,而不是被迫.
学校和教师把学生当人看待,就应该这样平等对话,特别是要听取不同的声音,尊重那些提出反对意见的同学.在十一,我觉得这种风气正在慢慢形成.
分清学生在“私域”里的放松
和在“公域”范围的违纪
在中小学,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却被大多数人视作平常,那就是学校的规则完全不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不管学生违背的是私域规则还是公域规则,处罚起来一样扣分、训导甚至处分.
比如自习迟到和不做清洁值日、上课玩手机和在网上匿名骂人、男女生走得太近和编造同学的谣言……这些行为产生的影响是有很大区别的.自习迟到影响的是自己的学业,跟别人没有多大关系,属于对他人不构成损害的违纪.但如果是集体活动迟到,那就要可能使同伴久久等候,影响的就是他人了,当然就属于公域范围的违纪了.
对这些私域和公域区别如此明显的行为,学校和教师处罚起来往往是重“私”而忽视“公”,这恰恰就是不把学生当人看的典型表现.校园里曾经发生过的一些悲剧,往往是因为“私域”的问题处理不当而导致的.比如曾经有老师没收学生手机,调查男女生关系,就导致学生殴打甚至刺死教师的悲剧发生.
“私域”的东西可以由学生比较亲近的老师私下了解、沟通与教育,切不可大张旗鼓实施公开处罚.我甚至觉得学生的行为只要不妨碍他人,没有必要纳入惩戒的范围.但“公域”方面的规则就不一样了,不遵守这些规则可能对他人和社会带来妨碍、甚至伤害,那当然应该根据规则和程序进行调查和惩戒.“私域”和“公域”不分,甚至重“私域”而忽略“公域”,这样既干涉了学生个人的生活,剥夺了学生个人选择权,又让学生觉得公共领域的规则无关紧要.这可能也是许多学生步入社会之后轻视公共规则的一个原因吧?
尊重学生本真的特性,
不要试图短时间内扭转与改变学生
看过有关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和媒体报道,其中总有一条成绩,就是转变了多少差生,改变了多少差班.且不说“差”这个称呼本身就有问题,仅看所谓的“转变”“改变”这样的词语,就觉得相当滑稽.如果一次谈话、一个举动就能立即改变一个学生,这要么是教师撒谎,要么是学生学会演戏了.
我的一个学生,前不久中秋放假完了后回到学校,交来一篇随笔《中秋之夜》.写的是中秋放假后,爸爸妈妈到上海去了,留下我一人在家里.八月十五晚上,我到阳台上望着圆圆的明月,情不自禁思念远在外地的亲人.想到平常父母如何如何关爱我,如何如何教育我,就越发觉得做父母的太不容易了,我应该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我应该承担起一个男子汉的责任,分担父母的辛劳和家庭的事务.
我觉得这文章写得很好,准备向班上同学推荐,就把作者叫到我面前.我说求证一下,这个事是不是真的呀?他就瞪着眼睛望着我,说:“你怀疑啊?”我说我想求证一下,待会儿跟同学们推荐,免得同学们笑话啊.他说那你就算了,这真是假的.他说,就一个是真的,我爸爸妈妈确实那天到上海去了,我一个人在家里,真高兴啊,我玩了一通宵的游戏啊!
我听了十分吃惊,问他这个文章是怎么出来的?他说别人不都是这么写的吗?特别是中秋之夜,爸爸妈妈不在家,我思念他们,那肯定就是这样写的.作为随笔,我当然可以把它视作小说,“我”是凭想象虚构的.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已经见多了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扭扭捏捏的学生干部.
学生为什么虚伪起来?为什么会做起两面人?
这与教师急于“转变”“改变”学生的意识紧密相关.其实,教师更多的是通过自身学术魅力、行为示范影响学生,而不是什么“严师出高徒”之类.学生的真正改变是通过生活的触动、自身的反思、修养的提升而促成的.而这个过程总是十分漫长的,需要教师静静等候.
维护学生在校的合法权益,
让他们在校园里有尊严权益
在目前的学校,学生的权益被剥夺、被侵害的现象是非常严重的,谁来维护?靠学生是不行的,他们毕竟很小,维护自己权益的声音很弱,还缺乏这种意识,因此要靠我们老师来保护.
学生应该有那些权益呢?明摆着的就应该有课程选择权、体育运动权、合理的休息权,自主结交伙伴权,免于恐惧权……
学校里有一门课,临时冲掉后就永远不会补上的是什么?对,是体育!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吹嘘自己的教学成绩,却没有学校说自己学生的近视率怎样,肥胖率多少.
学生在校离不开伙伴,可是很多时候老师会干涉学生自主选择伙伴.
我曾经帮助一个不愿上英语课的学生离开课堂,到一边自主学习英语,她反而学得更好.学生如果有合理的自主学习需求,为什么不能满足他呢?
我曾经促成一位老师向学生道歉,因为老师要把这名违纪的学生赶出自己的课堂.学生尽管违纪了,但在教室里的学习权是不容剥夺的.
教育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只有教师把学生当做了人,他们才会意识到自己应该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特级教师讲座所获心得体会篇7
前不久,观摩聆听名师讲座,名师神采飞扬,听者亦有心得。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面对着鲜活的教学对象,智慧的教师必然没有相同的课堂。
网络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大量的可学习资源,使我们的备课效率更高了。特别是名校名师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细致深刻的教材解读和精巧的教学设计,给我们的备课提供了丰盈的源头活水,让我们的头脑拥有了丰富的教学智慧。
然而,任何一种资源,我们都不能采取拿来主义思想。因为任何一种思想,都打上深深的个人思想的烙印,都是那些教师们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教学环境下,面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所作的个性思考。它的思考也许会与唤起你的共鸣,但这种共鸣不可能是教学实施时的成功之路。由于地域、语言习惯、知识底蕴、教学风格,甚至于教学条件的不同,都可能使你的拿来的`内容在自己的班级无法实施。从这些意义上来看,再好的课堂也是无法克隆的。
无论名师大家,还是我们身边的同事学友,观摹课堂或多或少给予我们教益。然而,你想克隆获得好评的课堂,结果只能是东施效颦,徒增自己的茫然和难堪。究其因,不是自己的学生没有别的班级出色,而是自己没有对别人的经验总结消化。
一旦让别人的经验成为自己的营养了,那么你必然能获得丰收的喜悦。
比如,让学生获得“特殊的稿费”,以此激发其写作的兴趣,这是教学中新鲜的创意。但稿费从哪里来?你与学生的家长有时多少沟通?稿费的引导是否会引起负面作用?所以,创意的实现得需要有一个过程。一是要针对班级学生的习作现状,他们的写作热情是否在消退?二是孩子在热情消退的情形下,与家长悄悄地沟通,将节省的零用钱交给老师,用于对成功的作品进行奖励。三是稿费刺激需要借助一个有效的展示平台,比如班级或学校的刊物。四是不要放大稿费的物质刺激,而要将此作为提升学生精神境界,提高精神需求的转折点。五是将“稿费”与平时的作文讲评、赏识和鼓励相结合,让全体学生建立信服感,并能从中收获到写作的技巧,发表的快乐,从而将写作并发表作为自己崇高的精神追求。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现在倡导的同课异构教学科研策略,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展开教学进程,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
充满智慧的教师,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可以使同一种教学设计,产生不同的教学的过程,获得不一样的教学成果。现在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正是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效范式。
特级教师讲座所获心得体会篇8
几天来和国家特级教师们零距离接触,专家们对小学数学的前沿引领,对课堂的高超把握,无不让人心生敬仰。又一次让我经历了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领略到名师课堂的精彩,欣赏到名师的教学和独到的见解,让我豁然开朗,发现了数学教学的新天地。不禁让我感觉到:越是名师,上课越有激情、越对学生亲近,大概是他们身体中文化积淀到一定的厚度,人站到一定的高度,才有那样的教学功底。学习后给我的是心灵上的震憾,精神上的顿悟,思想上的净化,认识上的升华。通过这次学习,整理笔记、盘点收获、几多感悟在心头:
一、异彩纷呈的讲座收获颇多。
海淀区著名的特级教师田丽丽老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但是对我们来说,每位教师都是一座丰富的宝藏。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老师,我们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每个人又身在不同的学校,面对不同的学生,因而专家们的新潮观念、精妙方法等不一定适合我们每个人,这就要求我们用心研究分析,对照自己的实际,为我所用。
二、注意了课堂上的生成资源
教学活动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几位教师用各种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强调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真实地遵循了学生认知过程。展示了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做。使一个真实的课堂,以人为本的课堂,以学定教的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彰显。课堂中生成的许多新课程资源,真实写了学生间的认知差异,启发了学生更加深入,全面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如:田老师在教学《认识体积与容积》时,当学生回答错误是,她并不是马上否定她们,而是从侧面诱导他们。如果此时我们的老师对这样的学生大加挖苦或否定,那么这位学生就可能无所收获,甚至会影响到他今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此时的田老师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尽可能知道学生的亮点。学生也很舒畅,在教学中,田老师或点拨、或点头、或巡视、或参与谈论、、、、、、真正履行着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1.多创造一些让学生发言的机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师生观已经是教育界的共识。所以我们的教学应多创造一些让学生展现自我个性,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的发言的机会,决不能让少数“精英学生”包揽课堂发言权,作为教师应具备这样一种教学民主意识,即不管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学习状态如何,都应让他在一节课上至少发言一次或更多。(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关注学困生)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我们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创设数学问题,通过数学问题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引进数学学习的殿堂。
2.多创造一些让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判断,推理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活动,要改教师的“讲授”为学生的“自主”,必须要给学生充分的自我思考时间和空间。有了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得以充分展示出来,学习成果才能瓜熟蒂落。那些违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最终并不会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什么值得回忆,回味的东西(哪怕你塞给他许多知识)。有的甚至造成学生后继学习的困难。这些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的惊醒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动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去实验,去猜测,去交流,去概括,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牢固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情感,形成稳定的,积极的情感态度。
四、浮华退去,尽显本色。
这次听课最大的感受就是,名师执教的观摩课都很朴实,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淡化了课件等的辅助作用。华丽惹眼的课件被几样简单的物品代替;五花八门的活动被扎实的动手实践所代替,真正彰显了课堂本色。
五、高效成为衡量课堂教学标准。
教师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高效”,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尤其学生的学习效率。每节课都非常注重对重难点的落实。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抓住重难点的好习惯,上起课来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做一名好教师不容易
几位老师的课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首先要苦练教材关。只有把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钻研透了,把教材吃透了,才有可能设计出精彩的教学过程。其次教师必须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不断实践,因此要有计划的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最后,教师要有真本事。小学数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的艺术是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智慧之果。
想一想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凝聚。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实是生活的本质,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此!名师们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用真情拨动学生那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创造的精神的琴弦。我们也只有将课堂教学当作人生中的生命经历,去享受、去充实,才会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生命经历。名师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师的课堂朴实而显睿智。
走近名师,学习名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我坚信通过这次学习,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所获 讲座 特级教师教学经验心得体会 听特级教师的讲座体会 特级教师成长之路讲座感想 观看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的心得 优秀教师讲座心得体会 特级教师大讲堂培训心得 特教老师心得感悟 骨干教师讲座心得体会 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特级教师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