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_青年教师心得体会3篇

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_青年教师心得体会3篇

发布时间:2022-10-07 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_青年教师心得体会3篇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_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活动有感刚才听了2位老师的读书汇报交流非常感慨: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有了这么大的收获。 他们的汇报发言真正实践了&l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_青年教师心得体会3篇,供大家参考。

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_青年教师心得体会3篇

篇一: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_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沙龙活动有感 刚才听了 2 位老师的读书汇报交流非常感慨: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 就有了这么大的收获。

 他们的汇报发言真正实践了 “心中有书吐若兰”, 眼见为实, 名不虚传。

 看来, 学校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展示、 交流、 欣赏的平台是多么正确、 多么及时的一个举措啊!

 而作为官中的一员, 我深切地感受到:

 我们官中的每一名青年教师都是幸运的, 因为官中从本学期一开始, 就非常重视青年教师阅读。

 开办了 今天才有的读书沙龙活动,还不惜出资请胥主任上宝应为教师精心购买了大量的专业书籍, 让老师们在业余时间不断“充电”; 使教师的专业知识长流新鲜的活水; 同时, 学校还给在座的每位老师发了 一本精美的笔记本, 用来记录自己读书的心得, 写读后反思等, 很好地促使了 教师的思想总结与专业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如今这些, 通过刚才 2 位老师发言, 不难看出, 都让教师们“读”有所获, “读”有大获。

 我想, 这也是在座每一老师能够深切感受到的。

 古人云: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可见, 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

 其实, 对于任何人而言, 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

 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 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

 提起“读书沙龙这个活动的好处”, 那实在太多了, 随便哪个人也能说出一大堆来。

 我认为, 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 举办这个沙龙, 还有更深层的意义。

 读书沙龙就是一种大家互相学习, 互相交流的一个平台。

 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学习氛围必定是非常浓厚的, 教师通过这个沙龙一定是带头读书学习的, 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

 爱读书、 有学养的教师, 往往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教师的一举一动, 都会让学生刻意揣摩效仿, 有很多学生就是在老师的熏染下爱上读书的。

 很难想象, 一个不喜欢读书学习的教师, 能培养出爱读书学习的学生。

  读书沙龙能提升教师心灵修养。

 大家通过这个读书沙龙在一起有针对性的读书, 不仅能增长知识, 开阔视野, 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

 教师是社会上最大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 虽然待遇较差, 地位一般, 但是社会看教师的眼光却很高。

 人们往往把教师看作是有学识、 有文化、 有修养的人, 无论说话做事, 都得高标准, 严要求, 不能跟社会上的人一样。

 一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 经过书籍日积月累的浸润, 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而不媚俗, 性情逐渐变得细腻而平静, 内心逐渐变得博爱而不自私, 一句话, 读书可以使教师的灵魂变得高尚而伟大起来, 而举办这样的沙龙更能提升教师心灵修养。

 这样的教师, 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读书沙龙能让教师博学多才, 悟性提高。

 新课程改革, 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教学不能再跟以前那样照本宣科, 一味地讲解教材, 而是要师生互动,要联系实际生发, 扩展。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贮备, 更要有很好的悟性,今天的读书体验就是明天的课堂实践。

 只有在这个读书沙龙氛围的影响下, 教师书读多了 , 知识面广了 , 领悟能力强了 , 在课堂上才会如鱼得水, 游刃有余, 课堂才能高潮迭起, 精彩纷呈。

 这样, 学生就会在享受中快乐学习, 教师就会在享受中轻松施教。

  读书沙龙能让人保持平淡的心境。

 有人把读书比做精神的呼吸, 此话的确有道理。

 工作累了 , 读上一段, 在浮躁的现实中寻得一份宁静平淡, 这种感觉是做其它任何事情都难比拟的。

 当你对一本书、 一篇文章, 甚至一句话产生深深共鸣的时候, 你会觉得读书竟有如此的魅力, 竟是如此地陶冶人的性情, 净化人的心灵。

 这个时候你就很想与别人分享你的心得, 而这个沙龙就是一个你展示自己的最好平台。

 这样既升华了 自己, 也陶冶了大家。

 有的老师说, 谁都懂得读书的理儿, 可就是没有时间啊。

 我认为这是在为懒散找理由。时间如海绵里的水, 是挤出来的, 工作再忙, 只要用心去挤, 时间总会有的。

 想想看,每天我们用在看电视、 闲聊上的时间有多少呢? 每天抽出半个小时, 甚至一个小时, 总不是很困难吧? 古人说的好:

 “少而好学, 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 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 如秉烛之明。

 ”即使真的到了迟暮, 秉烛而行也比摸黑行走要好。

 再说, 年龄大的老师, 就算是他(她)

 拥有了一桶“水”, 但这桶“水”也许 20 年未换了 , 也许 10 年未换了,这样一桶“水”, 不会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的, 教师拥有的一桶水, 应是“源头活水”, 不应是一桶“死水”。

 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 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更新的重要方法就是读书, 就是学习。

 “活到老, 学到老”, 不仅仅对一般人说的, 更是对我们老师说的。

 最后我想用一位印度诗人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活动。

 “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 收获的将是一个行动!

 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 收获的将是一个习惯!

  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 收获的将是一个性格!

 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 收获的将是一个命运!”

  就让我们一起播种阅读的习惯, 一起收获美好的明天。

 发言人:

 韩方 2011.05.03

篇二: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_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年教师的读书心得

  《我是来欣赏同行的》,参加过很多次听课,也聆听过很多专家的点评,有时自己的困惑能从专家的点评中得到解惑,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能阐述出不一样的观点,有的观点可能和自己想的不谋而合,有的观点以自己的水平还达不到理解的程度,这样在他们的点评中能得到新的东西,用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而作者的观点让人觉得非常有道理,“既然是来学习的,那就把心态摆摆正。让我们来欣赏每位上课的教师吧。”“欣赏”这个词非常喜欢,不管怎样摆正自己的心态,能从一课中有一收获就可以了,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固然非常好,每个人上课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是来参观的,是来欣赏别人的,可能这样的心态下会淡定地对待,这样也会减少上课老师的压力。

  《课堂有你,更有学生》文中最后一段“如果上课可以不用课件,尽量不要用。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是一种文化熏陶。……”作为一名教师,在师范是必练的基本功就有粉笔字。记得我才进师范时,三字中从没接触过毛笔字,看到别人写的毛笔字特别是隶书,真的很羡慕。轮到自己拿起毛笔,横竖都不听话,写出来的甚至都看不出来是什么字,老师对我们这些没练过字的学生说的一招我现在还记得,就是用毛笔画圈,一个接一个,连着画,看线条的粗细是否能做到大体相同。对一个不懂书法的人来说,我不知道这样做的道理,但练着练着,再去写字,感觉有点能握住笔了,每个暑假,包括到现在我都有练字的习惯,毛笔字的练习影响了钢笔字和粉笔字,所以我的三字写出来是差不多的,粉笔字更好一些。曾经带一届学生带了三年,而那时的学校没有多媒体,有很多的小黑板,有卡片式的、转动的、整块的(有大小之分),每天下午都会为明天的课准备小黑板,可能学生

 受我的影响,班上有一部分学生的字体越来越和我相似,这时我才看到小处对学生的影响。

  生而有涯,知识无限。能在精力充沛的有限时间内好好工作、读书,真的是非常幸福的。老师们,让我们一起把教师做成播种幸福的职业,愿我们共享生命与职业的欢欣和幸福!

  暑假期间,学校给老师们购买了很多书籍,我分到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我就细细地读了这本书。书中平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分别是“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 85 篇文章。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吴非老师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发现了很同行在教育中的问题并写了下来。给我深的感触是他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一文中说: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他在“我们是来欣赏同行的”一文里也说:我们是来欣赏别人的,并不是来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长处。他也说,所谓“公开课”,本来也不过是大家在一起切磋切磋教学艺术,交流心得体会,何心非得比出个高低?我是

 来欣赏别人的,我是来参观的,有什么必要评头论足,说三道四?他举的案例最使人印象深刻,曾有著名教授荣退,系里安排上一节课,有纪念的意味。70 多岁的教授精心地准备了两个月,隆重地上了最后一课,的确绝伦逸群,无奈教授耗尽心力,上完课已无法走下讲台,其后大病一场。请记住,我们是在上一节课,这节课课是向学生讲授的,这是我们的日常工作,而不是为了坐在后排听课的老师,而且,我们在这以后还有很多节课要上,不是非得在这节课上把一切美好的东西展示出来。

  你是教师,你今天播下什么样的种子,明天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实。他说,教育是“慢”的事业,它的特征最像农业和林业,不能依赖“硬件设备”,不能强调资金投入,不能指望加班加点,不能靠使用生长激素。教师的人文素养比业务更重要。爱因斯坦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会做好!

  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终止。

  这本书作者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几方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特别是每一个章节前面短短的几句话对我的感触最大。

  一、就让你的眼泪流下来

  说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不由得想起一次课堂上,由于几个男学生的故意捣乱,我停止正在进行的课,对学生讲我的求学经历,希望能够感动他们,由于感情过于投入,边讲边流泪,事后觉得自己过于幼稚,竟然在学生面前流泪。读了 吴非 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后,想想:是啊!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流泪呢?

  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

  其实,不管是什么地方,每个中国人的根都在农村,我们的祖先都是农民。小农意识哺育了民族性格,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知识阶层。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把小农意识带进教育。可怕的是这种习气又通过教师的示范,传染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有些教师回忆自己的学生,会发现在做人上差异过大,其实种子是在青少年时代种下去的。如果你嫌自己的学生“小气”,既需要从家庭教育方面找原因,可能也得反思:自己是不是个“大气”的人。

  三、说学生听得懂的话

  教师不了解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缺乏耐心,说话方式不当,都可能形成隔膜,使学生畏惧老师,从而失去很多学习机会。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主要责任在教师。

  在教学不顺利的时候,教师们能不能做点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是否有问题?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这些人的成长需要靠我们的耐心和勇气去实现,如果能时时想到每一节课,每一次谈话,都关系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关系到他的人格养成,关系到他个体生命的价值,我们可能会更加重视话语方式,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书中还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深意的道理,要当一名合格的老师需要注意学习的还有很多,作者的文字,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与希望,激励我前行。

  我们学校为每位教师准备了《致青年教师》,让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好好阅读。书中写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常识,作者在冷静地辨析教育现象,把自己遇到过的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和大家分享,让这些问题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感触很深,我想把它与我们老师共勉。

  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惊喜。因为我从事的特殊教育事业有太多的相似,也许我们教给她更多的知识,,她并不掌握多少,但是面对一张张孩子们纯真的面孔,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够的,对我的`职业生命负责,我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

 就是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本人对教学研究比较肤浅,有时自己的困惑能从专家的点评中得到解惑,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能阐述出不一样的观点,有的观点可能和自己想法的不谋而合,有的观点以自己的水平还达不到理解的程度,这样在他们的点评中能得到新的东西,用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而作者的观点让人觉得非常有道理,“既然是来学习的,那就把心态摆摆正。让我们来欣赏每位上课的教师吧。”“欣赏”这个词非常喜欢,不管怎样摆正自己的心态,能从一课中有一收获就可以了,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固然非常好,每个人上课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是来参观的,是来欣赏别人的,可能这样的心态下会淡定地对待,这样我们会学到很多知识。

  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处在青少年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篇三: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_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体会 30 篇 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的体会 朱志远 信手翻阅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时时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做一个教师真的很幸福,而这种幸福的感受从何而来,来源于那一种长期的修身养性,来源于精神上不断超越,超越自我,逐渐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不断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师将这种高尚的追求化为一种行动就是不断地读书,读古人圣贤书,读经典的文本,在古人经典的思想里遨游,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体会。陶老师说,“在我的记忆里,就一直没有和书疏离过”“以书为伴,以读为乐”“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审美追求,特别是高品位的阅读,甚至是背诵,几乎没有停止过。”陶老师特别注重了对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因为数十年不断地对经典作品的广泛涉猎,潜心地钻研,陶老师才具有了温温尔雅的大师一样的儒家风范,除此之外,陶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编辑记者工作的热爱,更是养成了一种优秀的品格,宠辱不惊,泰然自若。

 这本书是陶老师的讲演录,共分三部分,分别是《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其中《打点幸福人生》主要是讲人的自身修养,《孔子的精神世界》则主要是讲陶老师几十年研究《论语》的成果和心得。

 本文不作详细介绍。我重点向大家介绍第一部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这部分共分九讲,分别是:第一讲《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第二讲《读书走向:取法乎上》;第三讲《诵读内容:古今中外经典》;第四讲《疏离浮躁,淡泊名利》;第五讲《读书教学相得益彰》;第六讲《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第七讲《读书与思考同行》;第八讲《经典诵读的思考与行动》;第九讲《终身幸福的文化之旅》。这九讲按主要内容我把它归纳为三个大问题,即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 第一 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形式有两种,即常态的肉体形式和内化的精神和心灵维度。大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就很好地诠释了生命的这两种形态。对于常态的生命来说,空气、阳光、食物和水是必需的养料;而对于精神和心灵维度的生命来说,它需要的养料来自于读书。用陶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我们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和心灵层面涵养学生,通过对其潜能的开发,让其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 以前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想现在这句话恐怕就很不恰当了。一则现在的

 孩子知识面之广甚至已经超过我们老师了,也就是说人家的碗比你的桶还大呢,你说这怎么行?二则社会的发展要求孩子越来越全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两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说光有一桶水够吗?三则世界越来越小,都成为一个地球村了,知识的需求日新月异,你桶里的水都臭了,还怎么给学生?所以,当代的教师你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而这活水从何而来?从书中来。你说我们教师怎么能离开读书?这正所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啊。想一想我们熟知的那些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又有哪一个是死抠教科书而终有所成?所以从教师这份职业的需要来说,教师离不开读书。

 我们常常发现,我们周围那些退休的老教师一旦离开学校,便形容枯槁,精神憔悴,甚至郁郁而终。我们只当是他们离不开学校,离不开学生之故,岂不知是他们精神生命的终结使然。退休前,他们教的是教科书,看的是教参书,改的是教辅题,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好像很充实。可退休后,没有了题可改,没有了书可教,生命中好像一下子没有了阳光,失 去了意义。运气好的抱抱孙子外甥,运气不好的连孩子都没得抱,终日无所事事,你说怎能不生病?陶老师建议大家“在精神世界中为自己搭建一座辉煌的宫殿”,要“提前

 为 60 岁作准备”,与书为友,同书结伴,不断地丰盈自己的精神,滋润自己的心灵,这样,“‘退休不再是精神生命走到了尽头,而会欢欣鼓舞地迎接另一个精神生命的诞生”。这是从教师自身的幸福需要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每两年一次的评聘是大家特别关注的,一不留神就落聘了,丢人现眼外加经济损失,没办法只得求爷爷告奶奶。再例如进城这件事,也是脱关系走门路,耗神费力。如果我们能潜心读书,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让“文化不断为你增值”,那你就会成为你所在单位的优秀分子,甚至是更大范围的教育名人,不但不用再去考虑那些职称啊,职务啊,调动啊等乱七八糟的事,还会有“更上一层楼”的快乐体悟,心得体会《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体会》更为重要的是“你的生命深层有了经典滋养,就有了一生幸福的本钱,就会永远快乐。”这是从教师的生存必需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第二 教师应该读什么书? 既然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陶老师的回答很清楚,那就是“取法乎上,读古今中外经典”。读书应有所选择,经典能不断滋养人的精神和心灵;而非经典的书不但不能滋养生命,反而会损害和破坏已有的文化积淀,产生负面作用。所以读书要“有舍有得”。舍弃那些三流的“下品”,选择那些一流的“上品”。大家都知道犹太人很了不起,可你知道吗,以色列这个犹太国家平

 均每人每年读书 64 本,他们的孩子一出生就舔舐涂着蜂蜜的《圣经》,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这个民族能历经磨难而不垮,处身包围而不败,与热爱读书至关重要。是经典滋养了爱因斯坦,马克思这些犹太伟人,成就了以色列这个特殊的国度。俄罗斯也是一个爱好读书的国家,人均年读书 55册。在俄罗斯的车站码头机场,俄罗斯人捧着名著等车候机的场景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恐怕俄罗斯的崛起于此不无关系吧?我们也偶尔看见国人候车于漪,还是教坛新星韩兴娥,苏静都是把读书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用深厚的文化素养来滋养教学,从而使他们的教学也登 堂入室。

 其次读书要和写作结合起来。用陶老师的话说就是“让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写是相互促进的。大量的阅读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时常练笔则能更快更好更多地内化阅读的内容,二者相互作用,使阅读更有品位,使写作更有思想和深度 第三 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提醒大家读书不能看热闹,要学会思考。陶老师认为,“深度思想的介入,是阅读主体和作者的心灵对话”。只有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让阅读深入我们的内心,渗入我们的灵魂和血液,这样的阅读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阅读。

 有句古话叫作“尽信书不如无书”。人云亦云只能算得

 上是鹦鹉学舌,邯郸学步,只能算得上是传话筒录音机。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有的人做报告我们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一句话,而有的人做报告,对于我们的耳朵和神经来说都是一种折磨,为什么?因为有的人只会“把别人的东西罗列了一下”而已,由于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创造,所以显得死气沉沉,没有色彩。假期中我们听了几十场报告,这种感受一定很深吧?所以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样书中的内容因为有了我们的参与和酝酿而散发出更加迷人的芬芳。

 另外书中的有些内容受时代和作者经历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就需要我们得有清醒的头脑和睿智的目光去判断,去选择,从这方面来说思考也很重要。鲁迅先生曾提到过“拿来主义”,就是要我们审慎地对待书中的内容,有用的我们吸收消化,最后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没用的甚至有害的我们要毫不惋惜地抛弃,从这个角度讲,光读是不行的,还必须有自己的思考,甚至是“深入的思考”。因为“没有思考或很少思考的阅读,仅仅是在表面行走,难以抵达心灵的深处”,也就难以融入我们的灵魂和血脉之中。

 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深深地启发和激励着我,坚定了我与书终生为伴的信念。我将在“流淌着智慧的光华,摇曳着思想的要义”的经典文化中,不断汲

 取营养,拓宽生命的维度,寻找生活的幸福 2016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心得一: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让我知道了许多有着教育爱和爱中的教育的故事。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

 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两个学生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判断,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学生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达到,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惩罚。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同样,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

 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兄弟,父母。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无从谈起,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

 心得二: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感受颇深。一直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

 学生考了 96 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 100 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马上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 40 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怎么那么坐不住?怎么那么难教?怎么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么也不管管?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

 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弃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知道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

推荐访问: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_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青年教师 读书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