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心得体会9篇
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心得体会篇1
“三农”工作是关系全局的“国之大者”。从建党初期的依靠工农,到建国之后的发展农业,再到现如今的脱贫攻坚、农业现代化,无不体现了我们百年大党的“三农”情结。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后,更是把“三农”工作提到了极高的位置,作为应变保稳的基础支撑、民族复兴的奠路基石。3月份、4月份,省委、市委也相继召开会议,对农村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清醒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三个事关”,增强紧迫性。
(一)做好“三农”工作,是事关“两个大局”的重要“政治任务”
习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突出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向全党发出了在新征程上农业农村工作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的明确信号。对“三农”工作认识高不高,对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到不到位,对乡村振兴抓得实不实,检验的是政治判断力,体现的是政治领悟力,考验的是政治执行力。我们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看待“三农”问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发展共识,增强行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三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二)做好“三农”工作,是事关“群众福祉”的重要“民生工程”
中中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在“三农”;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基础支撑在“三农”。XXX县作为典型的农业县,我们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全县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农业品牌影响力还不高,综合竞争力不强,结构不优,效益不高;传统农业的粗放生产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科技化含量、市场占有和抗风险能力偏低;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公共文化、交通路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有提升但仍相对薄弱,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和乡村治理水平还有待提升。必须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短板,把农业发展好,把农村建设好,让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三)做好“三农”工作,是事关“XXX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目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动员已经发起,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随着农业的经济价值更加凸显,粮食生产这张王牌将越擦越亮;随着乡村的生态价值更加凸显,秀美乡村这笔绿色财富将越来越宝贵;随着人力资源价值更加凸显,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作用将越来越大;随着“三农”的市场价值更加凸显,乡村这个回旋空间将越来越广。目前,我们已经具备区位、品牌、特色农业等比较优势,要充分认识“三农”领域蕴含着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紧紧抓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机遇,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勇担使命、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乡村振兴,推动全县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心得体会篇2
(一)组织保障。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党政正职要把抓“三农”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党政同责,全面落实优先发展战略和“四个优先”要求,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同时,加强对村“两委”成员的能力培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
(二)机制保障。完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和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开展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督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对标省、市、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立足实际,高质量编制好本镇、本村“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强化规划衔接协调。建立规划落实机制,制定规划实施年度任务清单和工作台账,跟踪督促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落细。
(三)人才保障。要建强人才队伍,一方面要着力“引凤归巢”,联系和利用好XXX的“乡土人才”,落实乡村人才振兴政策,创造条件、优化环境,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另一方面,要抓好本土人才培育,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着力培育一批农业企业家、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精准选才、着力育才、高效用才,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后劲保障。
(四)资金保障。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项目谋划,深化与大型金融机构战略合作关系,大力推进畜禽活体、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抵押贷款业务,探索“保险+信贷”“保险+期货”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的资金政策保障。
(五)作风保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从讲政治的高度看“三农”抓“三农”。持续营造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锻造过硬本领、增强工作底气,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管好用好各类项目资金,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发扬焦裕禄同志“三股劲”精神,“实”字当头、“干”字为先,扎实做好今年和“十四五”农业农村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心得体会篇3
习近平总书记对xx十分关心,多次到xx视察指导,对“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xx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重要指示要求,锚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和“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的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定扛起农业大省责任,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一、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农业农村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指引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指南针,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是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的定盘星。这就要求我们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上来,深学细悟、笃行不怠,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把做好“三农”工作作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现实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xx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三农”工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既立起高线又守好底线、既分类推进又全面提升、既突出乡村又统筹城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立足本地实际,建立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坚持省负总责、市抓推进、县乡抓落实,创新提升“诸城模式”、“xx模式”、“寿光模式”,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综合实力提升。xx年xx成为全国首个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省份,xx年达到11468亿元。
坚持把稳住“三农”基本盘作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根本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xx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守住耕地和生态保护两条红线、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重点念好“稳、特、融”三字经,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xx年,全省生产了全国8.5%的粮食、9.8%的肉蛋奶、11.2%的蔬菜和12.8%的水产品,为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作出贡献。
坚持把畅通循环作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xx农业产业体系健全、发展基础较好、比较优势明显,有5.46万个行政村、近4000万农村常住人口,蕴藏着巨量消费和投资需求;承担着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xx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重大国家战略任务,有条件打造连接“一带一路”、融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桥头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连结点。近年来,xx着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产业聚合、要素整合、城乡融合,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农业对外合作。xx年,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达1238.4亿元,连续23年居全国首位。
坚持把补齐“三农”短板作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从xx实践看,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农业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仍然存在。近年来,xx深化省部共建,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向农村倾斜,全省城乡路水电、客运、垃圾清运基本实现一体化,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政治责任。为广大人民谋幸福,是践行初心使命的职责担当。近年来,xx坚持用大历史观看“三农”问题,秉持人民至上,为了农民、服务农民,依靠农民、仰仗农民,惠及农民、造福农民,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盼,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物质上富足起来;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让农民精神上充盈起来;积极推动乡村善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如今,xx与全国一道告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60万黄河滩区居民圆了安居梦,农民精气神全面提振,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二、坚定不移在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上闯新路走在前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xx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力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党政同责共抓“米袋子”。能否主动抓好粮食生产,是对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政治站位高不高、大局观念强不强、责任担当实不实的重要检验。xx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度,逐级签订粮食安全责任状,将“粮食生产稳定度”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充分调动党政抓粮和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全省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德州市创建全国第一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
优化结构丰富“菜篮子”。“菜篮子”事关民生,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xx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菜篮子”产品产量常年稳居全国前列。向设施栽培要果蔬,一些地方大棚成“海”,蔬菜、水果产能稳定,2/3的蔬菜销往省外国外;向规模养殖要肉蛋奶,畜禽养殖向集约化、工厂化、智能化跃升,肉鸡规模养殖率达99.5%,在现有消费水平下全省肉蛋奶年产量可满足1.5亿人消费需求;向海洋牧场要水产品,打造“海上粮仓”,“深蓝1号”、“国鲍1号”等渔业“重器”耕牧深远海;向标准化要质量、要品牌,建成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全省主要“菜篮子”产品基本实现有标可依,“好品xx”、“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走向全国。
严守红线保住“命根子”。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xx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格执行“长牙齿”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格管控基本农田“非粮化”、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定底线,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定方位,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定责任,全面建立“田长制”,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定步骤,对农村乱占耕地存量问题,依法依规妥善处理,逐步消化。同时,深入挖掘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等后备资源潜力,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振兴种业牵稳“牛鼻子”。科技兴农,良种先行。xx大力开展现代种业振兴行动,实施种业强“芯”工程,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和“卡脖子”技术,推动种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济麦”、“登海”、“希森”等品种多次刷新全国高产纪录,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47%;实施农业技术装备提升工程,打造全程全面、高质高效“两全两高”机械化生产示范省,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8%。
创新服务探索“新路子”。围绕“谁来种地、地怎么种”,xx探索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体系,将大批农户联结到现代农业上来,约46%的耕地实现流转、规模经营;发展专业化生产托管服务小农户,全省粮食作物托管服务面积达1.8亿亩次;推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组织小农户,探索集体与农户之间新的利益联结机制,全省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4.2万家,覆盖近70%的行政村。
三、坚定不移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上闯新路走在前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xx的重托和厚望。xx积极适应“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有序交接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接力棒”,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夯实乡村振兴产业之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xx以培育农业全产业链为重点,大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塑造特色产业,出台23个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方案,促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动xx苹果、寿光蔬菜等向国家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迈进;聚力延链强链,深入实施“百园千镇万村”工程,加快培育农业“链主”企业,打造一批千亿级、百亿级重点产业链,推动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进动能转换,大力发展体验农业、创意农业、中央厨房、直播带货等融合型新业态,推动产业提挡升级。
彰显乡村振兴生态之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xx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挖掘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潜力,让绿色成为齐鲁样板底色。突出“改”,以改厕、改水、改暖等为重点,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由村庄向庭院、由厅堂向角落步步深入,90%的县(市、区)实现农村改厕规范升级;突出“减”,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进农膜污染治理、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打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攻坚战;突出“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实施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重大工程,高标准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一幅生动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齐鲁大地徐徐展开。
铸就乡村振兴精神之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xx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扎实开展乡村文明行动,推动形成乡村文明新风尚。思想强农润人心,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广泛开展“中国梦·新时代·跟党走”乡村宣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乡村、进农家,“习语润心”、“明理胡同”等百姓宣讲品牌深入人心;文明育农化人心,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开展“颂党恩·传家风”等主题活动和志愿者服务,实施“摒弃婚丧陋习、深化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专项行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文化惠农聚人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区,实施“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惠民工程,《经山历海》、《沂蒙壮歌》等一批优秀农村题材文艺作品深受观众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齐鲁大地广为弘扬。
探寻乡村振兴善治之策。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xx深化拓展“莱西会议”经验,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领导力,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发挥好“四进”攻坚工作组、“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第一书记作用;提升村级自治力,注重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作用,让农民群众自己“说事、议事、办事、主事”,切实保障好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提升治理创新力,实行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职责任务清单管理,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巩固提升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水平。
拓展乡村振兴融合之路。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xx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切入点,增强县域统筹能力,13个县(市)入选xx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龙口市、胶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元;把乡镇作为城乡融合发展连接点,打造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城镇,一批小城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把村庄作为城乡融合发展承接点,优化空间布局,加强乡村建设,在县域形成“县城—乡镇—村(社区)”梯次分明、功能协调、布局合理的城乡空间格局。
四、坚定不移在增添农业农村发展动能上闯新路走在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近年来,xx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基础、发挥优势、创造条件、增添动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组织赋能聚合力。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xx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创新干部联系帮包机制,发挥各级党委农业农村委员会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作用,用好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五个工作专班,强化政策指导、工作落实、督导检查;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
要素赋能强动力。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能够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xx把人才引育创新作为全省“十大创新”之一,在招才引智、自主培养、人尽其才上出新招,开展“雁归兴乡”返乡创业推进行动,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聘请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引导各方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集聚各类资源要素流向乡村、振兴乡村。
数字赋能增助力。数字赋能是实现农业由大到强转变的重要支撑。xx加强数字变革创新,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在各生产环节培育一批数字化应用场景,加强“三农”基础数据归集,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强化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生产生活和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高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加快建设数字乡村。
改革赋能添活力。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xx坚持稳妥慎重推进农村改革,不急躁冒进,不层层加码,不盲目推进。统筹推进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临沂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建设等,开展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创建28个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因县施策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探索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作风赋能提效力。好的作风,是干事创业的保障、善作善成的法宝。xx倡导事争一流、唯旗是夺,坚持严肃严格,坚决克服低标准、一般化;坚持求真较真,敢抓敢管、较真碰硬,不怕得罪人;坚持细致细究,研究要细、谋划要细、政策要细、落实要细;坚持务实扎实,说实话、办实事,察实情、谋实策;坚持高效快捷,说了就要干,干就马上干,决不能推诿扯皮、拖沓散漫。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扑下身子听民声、换位思考尊民意、扎扎实实解民忧,以农民之心为心,真正做到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
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心得体会篇4
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是聚焦“有效衔接”,提升“稳度”。全县上下要深刻把握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围绕“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目标,做到“三不”:政策不退。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兜底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返贫致贫风险监测和帮扶机制,围绕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加强对“两类户”动态监测和低收入人群走访,持续精准施策,保持政策延续。队伍不散。加强对新任镇、村干部的政策业务培训,常态化落实帮扶责任,继续做好产业帮扶、就业增收、扶贫扶志以及易地搬迁后续保障等工作。力度不减。巩固好脱贫攻坚取得的不易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返贫、新致贫这条底线,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
二是聚焦“农业发展”,提升“效度”。扛牢粮食安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保护耕地,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良田粮用;同时,全面落实省“四优四化”(重点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统筹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要求,优化农业结构,做好优良品种推广,发挥好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作用,加强技术指导和科技支撑,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制,保持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国“油料生产先进县”荣誉。推进产业增效。要以三个特色种养产业园区建设为引领,加快实施“一乡一特色”、“一村一品”工程,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不断优化种养结构,提质增效,强化带动,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持续加强全链条支持,深化“三链同构”,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力推动全县中药材、食用菌、西瓜、红薯、优质稻米、生态养殖等特色农业由精细种养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实现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产业效益。促进三产融合。立足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融合发展,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带动种养大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坚持绿色生产。坚定不移走绿色兴农之路,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清洁农业,推进秸秆、废弃物、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防治农膜、农药等污染,提升农业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三是聚焦“精神文化”,提升“热度”。乡村振兴既要“塑型”又要“铸魂”。要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大移风易俗。积极倡导新方式、新理念、新思想,推广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加大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以健全、完善良好村规明约为切入点,积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从根子上铲除陈风陋习,净化农村社会环境;强化思想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将核心价值观念融入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同时,借助“党史学习教育”契机,深入乡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传播正能量,营造好氛围,把精神文明建设引向深入,推动乡村社会转型升级;深入文明创建。要巩固和扩大我们的“省级文明县”荣誉,以城镇为中心,向乡镇扩,向农村展,借助“星级户”、“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广泛树立榜样,让文明之风吹进每一家、每一户,让“讲文明、树新风”成为群众茶余饭后、闲谈话聊的主题,让“学文明、懂文明、讲文明”成为农村社会的精神导向,为乡村振兴提供“软保障”。
四是聚焦“生态振兴”,提升“靓度”。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硬性要求。各镇(街道)要充分借助“全县人居环境观摩”、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契机,继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推动镇村面貌“焕然一新”,打造独有的“XXX印象”。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各项措施,强化人防、物防和技防,实施清洁能源利用专项行动,治理农村燃煤污染、扬尘污染、秸秆焚烧,改善空气质量,重塑美丽“天蓝”。加强“四水同治”,严实“河长制”、“湖长制”,深入开展河湖采砂综合治理,严格乡村河湖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理,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防治地下水超采,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回归清澈“水碧”。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XXX,加快推进生态廊道绿化、平原绿化、优质经济林建设等十大工程,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实现广沃“土净”。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三清一改”、“四美乡村”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针对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弱项,按照“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典型引路、多元投入、群众主体、系统治理”要求,一张蓝图绘到底,建管并重,开展整治提升,建设遍地“村美”。让乡村振兴不仅有富裕的“里子”,健全的“形体”,文明的“内涵”,更有靓丽的“面子”。
五是聚焦“农村改革”,提升“深度”。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要围绕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解仲裁体系,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巩固提升改革成果。进一步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确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制定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深化农村集体经营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推进“互联网+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健全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同时,加强涉农法律法规培训和宣传,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能力,切实通过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实现“职责明确,机制健全”。
六是聚焦“基础建设”,提升“力度”。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一体化”上持续发力,增强乡村社会的综合服务功能,让乡村真正成为“宜居”之所。优化规划布局。统筹推进乡村规划工作,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注重保持乡土风貌,编制符合乡村发展实际、符合农民发展意愿、符合乡村振兴要求的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提升设施基础。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推动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电、气、物流、通信等设施提档升级,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社保、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现代乡村。推动现代农业设施装备建设工程落地实施,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5G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作业、农产品营销等方面应用,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开展智慧农(牧、渔)场、智慧农机建设。
七是聚焦“乡村治理”,提升“温度”。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强化组织建设。实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进一步改进作风、增强党性、提升本领,增强农村党组织作战能力;加强和改善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的领导,健全以党组织为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健全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进一步建强基层组织、夯实基础工作、提升基本能力,推动基层基础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改善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农村社会组织等村级各类组织作用,服务农民、树立新风,指导农村普遍制定或修订村规民约。提高群众参与治理的主体意识。推进乡村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加强法治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开展普法行动,加快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拓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和公共安全事件易发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高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建设平安法治乡村。提升公共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政务公开和审批规范化管理,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腿”、“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健全县域内城乡一体的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政策体系,强化乡镇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心得体会篇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带有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就要强化“重中之重”的意识,落实“重中之重”的要求,时刻不能忘记:xx省2/3的人口是农民,2/3的国土是山区,农业依然是xx省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农民依然是最需要关心和支持的群体,城乡失衡依然是xx最大的社会结构性矛盾,农村依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大的难点,从而要不断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努力夯xx省实现发展升级的重要基础。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确保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头等大事的重要论述,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多次强调:“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只要粮食不出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并明确指出“抓农业农村工作,首先要抓粮食生产。”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驾驭全局的战略视野。
xx作为农业大省、粮食主产省,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全省上下艰巨而光荣的重大责任。我们要始终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围绕粮食稳定增产,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坚决守住xx省4600万亩耕地和高产粮田“两条红线”,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确保粮食总产持续稳定,以xx省粮食的稳产增产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好食品安全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的重要论述,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我们必须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抓好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下最大气力、采取最有力的举措,确保广大人民群众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吃得放心。
一是把好食品安全的“源头关”,做好两件事:大力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严格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把住农产品生产安全关。我们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加快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起点、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安全、优质、营养型绿色农产品基地。
二是把好食品安全监管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加快在全省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法规和标准体系,落实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尤其要加快县乡农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同时严防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
三是把好食品安全信誉关。要树立现代市场理念,实施以“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为主题的品牌战略,改变品牌少、小而散、多而乱、含金量不高的现状。集中优势资源,在有特色、深加工、保安全和会营销方面下大功夫,打响xx大米、茶叶、水果、蔬菜、茶油、肉类、蛋禽、水产品、菌类等品牌,逐步培育一批国内外名牌。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论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步伐
一是要从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持续投入、全面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加大农业保险财政支持力度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充分保护和调动好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二是要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必须尽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我们要不断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运用步伐,继续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推进以设施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新兴产业技术研发,组织重大农业科技攻关,切实解决好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
三是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xx省来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注意从不断推进集中连片、田块平整、配套完善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加快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步伐,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
四是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在确保水稻生产稳定增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高产、高效、高附加值种养业,不断提高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比重和养殖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要根据xx省的资源禀赋,从省到市、县、乡依次做好种植结构调整规划,发展适合本地的种植养殖品种,大力推动优势农业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迅速掀起xx省农村改革的新高潮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必须着力抓紧抓好几件事:
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凡是涉及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改革,我们都要慎重稳妥推进,必须有序有节,严格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不能抢跑。说到底,就是要坚决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不能”,把握农村改革中的“变”与“不变”的关系,坚决维护农民权益,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要正确处理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今年xx省将全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在坚持所有权、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在经营权改革上做好文章,积极稳妥引导土地有序流转;重点围绕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在农业补贴、资金奖补、项目建设、金融服务、农业保险及税务登记等方面加强扶持;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我们要根据中央统一部署,落实好三中全会《决定》制定的有关任务和措施,坚持先易后难和区分轻重缓急原则,审慎稳妥推进,为农民持续增收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精准扶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实施精准扶贫攻坚的重要论述,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实现xx省扶贫开发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不断提高扶贫精准度,以扶贫开发助推小康提速,全力确保xx省328万贫困人口与全省全国人民同步共享全面小康生活。
一是加快实施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大力实施扶贫攻坚“六大工程”,为全省小康提速打下坚实基础。确保“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以科学的考评推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水平;二是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到户到人。要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完成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建立贫困户精准台账,形成较为完善的省市县贫困户信息管理网络。要认真实施“一户一策”,深入分析和找准贫困户的不同致贫原因,因户制宜,分类施策,“量身定做”个性化扶持措施,对贫困人口精确瞄准到人、精准帮扶到户,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三是着力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户“造血功能”。全省贫困地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格局,走出符合各地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子。要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解决好贫困地区儿童就学的吃、住、行等问题。
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论述,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城镇化,要注重提高质量,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城乡发展,统筹考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不要不顾实际情况、不讲客观规律大干快上、盲目发展。”我们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从根本上消除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后顾之忧。
我们必须着力推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坚持把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把公共服务延伸至农村,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做到“织好网、保基本、兜住底”。让更多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用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让赣鄱大地水更绿、山更青、天更蓝,绿色崛起之路更坦荡,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xx样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这“两个最严”要求的提出切中时弊,催人警醒。我们必须尽快形成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的完整方案,健全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法规体系,完善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要终身追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习近平总书记这些既充满诗意、又深刻有力的话语,唤起了奔走在城市中人们对故乡的眷恋。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遵循因山、因水、因文化制宜,合理配置乡土绿化、乡俗场所,注重延续地域乡土文化、乡村旧的空间格局和地域建筑文化特色,保持传统村落的自然和地域特色,让美丽乡村留住自己的特色和“灵魂”。
创建“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亿万农民的中国梦。xx省要认真组织实施村庄整治建设、农村垃圾处理、农村水环境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绿色乡村建设提升、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农村水电路信改善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八大行动”,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农村党建的重要论述,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一是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这个传统不能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对于xx这个农业大省来说,党管农村工作这一重大原则,更应该始终坚持,永不放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切实把握好农村改革的方向和节奏,谋划好农业农村发展的思路和方法,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和政策。
二是要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无论农村社会结构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组织如何发育成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削弱。”我们必须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使服务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着力增强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三是要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我们要在重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确保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要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切实处理好“走出去”和“留下来”的村民各自在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中的权利和权益,处理好“老村民”和“新村民”各自的基本权益和利益诉求,让所有村民都能和谐相处,使农民群众真正享有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心得体会篇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xx作为农业大省和农村改革主要发源地,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把准“三农”历史方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两强一增”行动计划为引领,大踏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切实把“三农”这块压舱石夯得实之又实,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展现新气象。
心系“国之大者”,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确保农业稳产增产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xx考察,都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xx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农业气候条件适宜,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和5个粮食净调出省之一,也是畜禽产品、水产品、油料、茶叶等重要农产品产区,常年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都居全国前列,xx年全省粮食总产量817.5亿斤、创历史新高。粮食生产“十八连丰”的背后,是xx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头等大事的使命担当,是以粮食稳产保供的稳定性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生动实践,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从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到党政同责,党中央把粮食安全重要性上升到了新的政治高度,为落实“国之大者”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虽然近年来在国家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xx省一直是优秀等次且位次靠前,但省委省政府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在粮食安全上既算经济账、又算政治账,严格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层层守好种好“责任田”。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就种业振兴、春耕备耕、大豆油料生产等开展专题研究,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任务已经落实到市县和相关主体。全省在地小麦、油菜长势好于常年,各地认真抓好田间管理,努力把“丰收在望”变成“丰收在手”,坚决打好今年粮食生产第一仗。
紧紧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抓住这“两个要害”就抓住了粮食安全的根本。xx是产种、用种、供种大省,保存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约占全国库存量的11%,水稻种子出口量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位。聚焦到2025年初步构建种业强省框架目标,组织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大行动,支持xx打造“种业之都”,做大做强现代种业“xx芯”。从耕地保护看,xx现有耕地8320万亩,位列全国第8,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提高1个位次。聚焦守好数量、质量“双红线”,省委专题研究耕地安全风险防范工作,出台《xx省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措施》,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确保农田姓农、良田种粮。
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xx年12月,xx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签订共同推动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合作框架协议。xx加快推动合作协议项目化、具体化,做好“绿”的文章,打响“特”的品牌,走稳“融”的道路。下一步,将重点建设稻米、小麦、生猪、家禽、蔬菜、水产、林特、茶叶、中药材等10个全产业链产值超千亿元的绿色食品产业,打造长三角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树立全国绿色农业发展新标杆。
聚焦中心任务,用好深化改革重要法宝,确保农民稳步增收
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近年来,xx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着力缩小区域、城乡及收入差距,过去5年农民收入大幅提升,朝着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省脱贫地区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任务,扎实推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省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省级负责同志继续联系帮扶原有贫困县,选派轮换第八批驻村干部,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抓住就业和产业两个关键。就业是最大的民生。xx是劳务输出大省,抓好农民工就业就抓住了农民增收的“牛鼻子”。实施工资性收入倍增行动,启动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重点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鼓励发展共享用工、多渠道灵活就业,加快补齐工资性收入这块短板。坚持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加快打造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推进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工作,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把产业链增值环节更多地留在乡村、留给农民,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加快发展,各类新型主体联农带农成效明显。
持续释放改革红利。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xx坚持以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为主线,大力弘扬小岗精神,深入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三变”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重点领域改革,着力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越来越多的农村沉睡资产变成农民增收的源头活水。
办好民生实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确保农村稳定安宁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xx同全国一样,进入乡村形态快速演变阶段,呈现出城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等特征,我们着力办好农民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持续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更好发挥乡村“蓄水池”功能,不断增进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乡村建成美丽新家园。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从2012年开始,深入学习借鉴xx“千万工程”经验,在全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把握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不搞大拆大建,不赶农民上楼,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宜居宜业、彰显徽风皖韵的中心村近万个。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启动实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深入推进农村改厕和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等工作,乡村整体面貌显著改善。大力实施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五年专项行动计划,环湖生态持续好转,加快把巢湖打造成为xx最好名片。
让乡风焕发文明新气象。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坚持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等做法,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并实现县乡村全覆盖,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大力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面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推进信用农户、经营主体、集体经济组织评定,促进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常态化开展农村扫黑除恶,推进更高水平平安法治乡村建设,连续10年进入全国平安建设先进行列。
在乡土写就担当新作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一直以来,xx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建立五大振兴专项小组并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健全重点任务月分析季调度年考核工作机制,形成闭环、压实责任。率先在全国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对全省“三农”干部开展轮训,全面提升能力水平。乡村振兴讲究的就是一个“实”字,必须以优良作风保障“三农”重点任务落地落实。xx年以来,xx省级领导干部带头公开接访,引导和推动县乡两级认真倾听农民群众诉求,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下大力气解决好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情,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省委召开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广大“三农”干部拉高标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掀起改作风、比服务、讲奉献、重实干的热潮,奋力谱写xx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心得体会篇7
老乡”,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足不足,“老乡”满意不满意是关键。今年3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xx、xx、xx、xx等地考察时,“老乡”始终都是他最牵挂的人。走到田间地头问收成收入,走进村里街巷看村容村貌,坐上农民炕头聊家长里短,一路走来一路谈,如何让农业基础更稳固,如何让农村更美丽,如何让“老乡”生活更美好,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深厚的“老乡”情怀。回望历史,无数事例反复证明,每一次尊重并实现“老乡”合理利益诉求,他们就能爆发出惊人智慧和力量,推动党和国家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向前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能少了广大“老乡”的身影,不能忽视“老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系列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认真学习和全面把握其中蕴含的价值理念和科学方法,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新时代“三农”工作迈向更高水平。
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首要在于站稳人民立场。“三农”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是做好“三农”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农民疾苦,倾听农民呼声,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三农”持续向好形势进一步得到巩固。当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正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站稳人民立场,“三农”工作才能不偏向、不松懈、见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在xx考察时强调,“要抓紧抓实农业、畜牧业生产,确保农民的"钱袋子"富足殷实”;在xx考察时指出,“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强调“要把群众受益摆在突出位置,从产业扶持、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方面出台政策,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xx考察时强调,“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在xx调研时指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业,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希望乡亲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这些重要论述,以为人民谋利益为根本依归,以依靠人民为根本力量,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为根本评价标准,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三农”工作中鲜明的人民立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无论是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还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首要在于站稳人民立场这个根本政治立场,从农民的角度、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以为农民谋利益谋幸福为根本方向,充分尊重农民民主权利和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农民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根本在于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毫不动摇加强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保障。当前,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有了可靠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正在不断转化为重农强农的行动优势。但仍然有一些农村地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缓慢,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困难,乡风文明建设成效微弱,其问题的根源在于这些地区基层党组织的软弱涣散,缺乏强大组织力、凝聚力、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在xx考察时指出,“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要在联系服务群众上多用情,在宣传教育群众上多用心,在组织凝聚群众上多用力”;在xx、xx等地看望易地搬迁群众时强调,“基层党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把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抓好,求真务实,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既要当好乡村产业项目的组织者、推动者,又要当好群众利益的维护者”。这些重要论述都告诉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关键是要抓住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落实党的农村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要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让有干劲、会干事、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人担任支部书记,团结带领老乡们脱贫致富奔小康;要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投入保障制度,保障基层党组织人员待遇、办公经费、活动经费有稳定资金来源;要关心激励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对优秀农村基层干部要加大宣传表彰力度,激励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施展才华干事创业;要扩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覆盖面,确保无论农村社会结构如何变化,无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如何发育成长,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始终坚不可摧。
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关键要靠提高工作本领。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农村正处于深刻转型、全面振兴的关键阶段,农民正处于群体分化、利益多元的关键阶段。面对更加复杂的工作形势,面对更加艰巨的工作任务,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需要在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xx考察时指出,“要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下更大功夫,推动乡村经济、乡村法治、乡村文化、乡村治理、乡村生态、乡村党建全面强起来”;在xx考察时指出,“要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精心选择产业项目,确保成功率和可持续发展”;在xx考察时指出,“电商不仅可以帮助群众脱贫,而且还能助推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在xx考察时指出,“要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让xx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意味着“三农”工作干部要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掌握新本领。全体“三农”工作干部,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战略地位;创新工作理念,深刻把握“三农”工作发展规律;创新工作方法,学会用市场办法、法治方式、信息化手段等方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提升工作能力为关键抓手,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心得体会篇8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底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时发表重要讲话,对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重大事项作出重要指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更硬的措施、更强的执行力,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更好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把保障粮食安全摆在三农工作的首要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达到13657亿斤、增产267亿斤,人均占有粮食483公斤,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有保障的。但也要看到,粮食需求仍在刚性增长,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资源环境约束持续收紧,气候变化挑战突出,我国粮食安全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保障粮食安全的发条要拧得紧而又紧,工作要落得实之又实。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去年秋冬种受罕见秋汛影响,部分省冬小麦晚播,苗情长势复杂,加上农资价格仍在高位运行,农民种粮效益较低,粮食稳产增产任务十分艰巨。要迎难而上,千方百计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尽快制定出台省级党委和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积极应对小麦晚播等不利影响,组织力量下沉一线、包省包片,搞好技术指导,加强田间管理,促进弱苗转壮,打好夏粮丰收第一场硬仗。把落实粮食播种面积作为春耕备耕工作的重中之重,巩固早稻生产,稳定秋粮面积,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落到户、落到田。
实打实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2021年我国大豆进口量9652万吨,同比下降3.8%,但仍处于历史高位。要下决心、下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力争“油瓶子”里尽可能多装中国油。大豆生产的大头重头在东北,积极恢复东北地区大豆种植,支持推行大豆玉米合理轮作,在地下水超采区和不适宜水稻生产的种植区有序推进“水改旱”种大豆。近几年试点成功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比较好地解决了玉米大豆争地问题,要加大在黄淮海、西北、西南等适宜地区推广力度,促进大豆玉米尽可能兼容发展。同时,积极开发南方冬闲田扩种油菜,在黄淮海和北方农牧交错带推进玉米花生轮作,扩大油茶种植面积。通过多油并举、多措并施,确保扩种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
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农民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就安全。要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力争做到政策能保本。同时,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种粮综合效益,努力实现经营促增效。总之,就是要让农民种粮不吃亏、有钱赚、尽可能多得利。
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必须采取强有力的、长牙齿的硬措施,动真碰硬抓好耕地保护和种植用途“非粮化”的管控。在数量上,要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地块和责任人,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在质量上,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加强黑土地保护,提升耕地地力等级。把牢耕地占补平衡质量关,确保补充可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实现补充耕地产能与所占耕地相当。在用途上,严格耕地利用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去年以来,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工作机制、政策举措、机构队伍等衔接有序推进。下一步,重点强化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责任落实,坚持“两手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一手抓巩固,就是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去年,各地全面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近70%的监测对象已消除风险,其余人员均已落实帮扶措施,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也可消除风险。要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完善常态化监测帮扶机制,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在对象上适当宽一些,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及时纳进来。在帮扶上尽量早一些,对及时发现的住房、义务教育、就业、因灾因疫因病突发严重困难等苗头问题,抓紧落实帮扶措施,把返贫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流程上争取再简化一些,加强部门会商沟通,缩短认定时间,切实提高效率。
一手抓拓展,就是加快促进脱贫人口增收和脱贫地区发展,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推动各项帮扶政策落地见效,切实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搬迁大型安置区等重点地区支持力度。要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进一步提高衔接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用于产业的比重,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强化龙头带动作用,发展一批能更多带动就业的特色优势富民产业,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要稳定脱贫劳动力就业。去年脱贫劳动力实现务工就业3145万人,比上年增加126万人、增长4.2%。今年脱贫劳动力务工形势可能更加严峻,要通过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提升帮扶车间、优化公益岗位等多种方式,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
稳扎稳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当前,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全面推进,工作任务繁重、难度系数更高。必须准确领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准政策方向,真抓实干推进,确保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后,新时代抓三农工作就是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阶段两者的内涵、外延基本是一致的,不能机械分开、搞成“两张皮”。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一体承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议事协调职责。目前中央层面,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办部局“三位一体”抓乡村振兴,中央农办负责牵头实施,农业农村部负责统筹实施,国家乡村振兴局负责具体实施。职能虽有不同,但不是“一刀切”,大家拧成一股绳,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正确把握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乡村振兴是全域、全员、全面的振兴,是一场持久战。不能抱着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提不切实际的指标,超越发展阶段急于求成,大干快上乱作为,坚决反对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在工作理念上,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具体化。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农民期盼干的抓紧干,农民愿意干的带着干,农民不愿意干就先放一放、缓一缓。下决心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农民应该干的要尽量交给农民干,政府重点做农民干不了、干不好的事。在工作方法上,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充分认识乡村振兴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保持历史耐心,从农村实际出发,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因地制宜探索有效的模式、路径,目标和标准的调门不要太高,把握好工作的时度效,宁可慢一点,也要稳一点、准一点、好一点。要组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学习大培训,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增强三农政策水平和工作本领,防止工作跑偏走弯。
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推进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典型的“条块结合”的特征,需要全党全社会总动员、部门地方齐发力。要把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落到实处,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组织开展省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要借鉴脱贫攻坚经验,结合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从责任落实、组织推动、社会动员、要素保障、考核评价、工作报告、监督检查等方面,推动健全一揽子乡村振兴的推进机制,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心得体会篇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推进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大台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始终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定人民立场,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做好农村共同富裕工作,关键是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及早干预,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落实“四个不摘”,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等帮扶政策。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动态监督帮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定期核查、动态清零,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要更加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落实,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持续推进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果,必须深入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职能职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以有力监督保障有效衔接。紧紧围绕中央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部署要求,加强监督检查,督促落实到位。要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纳入政治监督重点内容,加强对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监督,保证脱贫摘帽后“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要督促各级党委政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确保工作不留空当、政策不留空白,推动主体责任、监管责任、监督责任一体落实。要认真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关于“把解决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强对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监督检查”的部署,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坚持“监督的再监督”,坚持“抓系统、系统抓”,推动抓好乡村振兴政策衔接、项目落地和资金规范运行,做深做实专项监督,以有力监督推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三农 指示 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心得体会9篇文章 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心得体会9篇作文 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心得体会 三农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心得体会 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心得体会 三农精神的心得体会 三农工作心得体会大全 做好三农工作心得体会 三农精神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