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认识和体会9篇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认识和体会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3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认识和体会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认识和体会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 3 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明确“发展为了人民”的目标、“发展依靠人民”的动力、“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追求。
一、发展为了人民 
中国共产党自立党之初就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要求就是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秉承人民立场,要确保群众路线在新时代贯彻落实。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 11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到,邓小平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做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明确“发展为了人民”的目标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在发展中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和最需要的帮助,落实发展方向和发展措施,通过发展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 必须真抓实干,强化目标导向,用扎实的工作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经常到基层去,到市场中,到群众身边,倾听群众呼声,解决最棘手的问题,让政策的落实效果掷地有声。 
二、发展依靠人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如马克思所言,“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人民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不断在大地上深耕细作,不断奋斗以追求人生的幸福,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创造历史。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参与者和推动者,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 践行“发展依靠人民理念”,就要在发展过程中,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
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好、维护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情再小也要去除。要始终心里装着百姓,做到不谋私利、克己奉公。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要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不满意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心里始终装着父老乡亲,全面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会、医疗、住房、环保、社会治安等问题,集中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乡村环境和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幸福田园生活。只有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才会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
群众的信任与拥护,使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 2 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现代化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鲜明回答了“依靠谁发展、为了谁发展”这一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原则问题,彰显了党热爱人民、服务人民、人民至上的坚定立场。
回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我们党从嘉兴南湖红船起航,经历筚路蓝缕,走过峥嵘岁月,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成长为拥有 8900 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就在于它诞生之初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自己的党旗上,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己心,从来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经历了跨世纪的航程,历史的河流流淌至今,时代场景几经转换,“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始终未变,一以贯之。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对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不念兹在兹,对困难群众的方方面面始终步步情牵:不论是“精准扶贫”还是“美丽乡村建设”,不论是“减税降费”,还是“民生兜底保障”,一个个圆梦工程铺展宏图,一项项民生工程落地生根,一桩桩利民政策持续发力......各项彰显民生情怀、饱含民生关切的举措,让无数人油生出满满的幸福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的是一个百年大党穿越时代的理想与情怀,印刻的是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信念与担当。当前,开启新时代,迈向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前进号角已经吹响,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群众的拥护为工作基础,以人民群众的呼声为努力方向,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为工作标准,夙兴夜寐、克己奉公、砥砺奋进,把人民的期待
变成自觉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动的现实。作为一名街道纪工委书记,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坚持深入基层。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会始终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继续坚持“121”工作法,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融入群众。定期走访所帮包的管区和村,坚持说“农家话”,聊“农家事”,吃“农家饭”,坐“农家炕”,多参加“农家活”,沾染上“农家气”,以一身“土气”深入群众,多接地气,去接触群众、了解群众、融入群众,面对面沟通,“零距离”、多角度倾听群众的诉求,了解、发现和掌握线索,听取群众对于本村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获得第一手素材。
二坚持为民谋利。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会深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恪守为民之责,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体察民情、关注民意、纾解民难、温暖民心上锤炼内功、提升能力,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尽心尽力为群众出主意、想办法、谋利益,让人民在在一桩桩为民服务的事情中,在一项项为民谋利的工程中,在一个个为民解忧的点滴中感受到幸福和温暖。
三是坚持勇于担当。作为一名街道纪工委书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严格遵照敢于担当、廉洁勤政、敢于负责的原则,继续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以力度不减、尺度不降的态势查处违纪违法问题,继续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举措纠正“四风”,打好作风建设“保卫战”,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广大党员、干群的信任和支持。
天地之间,人为大。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人类自身过得更美好。但人是分阶级、阶层的,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政党在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上是不同的。为了谁、由谁享有的问题,是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也是衡量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性质的试金石。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重大举措,都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比如,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就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关切。
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支持程度,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就是因为人民群众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切实利益。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建议》突出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住房、医疗等民生指标,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要始终坚持把推动发展的目的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建议》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人民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努力扫除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
造良好的条件。
篇二: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认识和体会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习心得(三篇)与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三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习心得(三篇)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
共产党从 1921 年成立至今,已经经过了九十九年的栉风沐雨,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坚定践行,与人民群众相依相靠,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并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在革命和建设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事实已经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胜利的根本经验和根本保证。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发展新理念,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牢记党的性质,践行党的宗旨,坚持人民至上,承担起当代共产党人的历
史责任。我们每个党员干部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根植于思想中、落实在行动上,让为人民服务的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篇二)
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英文版出版发行,迅速在全国掀起学习研讨热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
由于在书店工作的便捷性,我有幸在第一时间通读了全书,其中第四个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我感触颇深。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曾强调:“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就需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条主线把握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三万多字的报告提到“人民”的次数多达 203 次。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心系人民的初心,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党和人民始终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不懈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篇三)
4 月 6 日至 9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江苏和安徽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因为这是让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等工作提高到新水平的重要保障。
精神文明创建,顾名思义就是要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导下,以精神为统领、以文明为先导、以创建为桥梁,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为手段,培育、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秘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文章的写作服务,联系电话:400-012-1855
精神文明建设归根结底是服务于党、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时代、服务与改革开放、服务于建设发展、服务于攻坚克难的。精神文明建设要服务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要着眼人民的福祉、促进经济的发展,要固守生态和发展的底线,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文明和进步。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企业、文明村寨以及文明城市的创建,无不是为了形成个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精神家园、文明氛围和情感纽带。只有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灵魂的一个个公民个体道德的涓涓细流,才能逐渐汇聚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良好社会氛围,最终形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泰民安的国家格局。小到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乡村,大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是凝聚力量、形成共识、促进团结、维护稳定的最重要因素。因为爱国,才能正确处理好公私关系,才有核心意识、大局意识、集体意识和家庭意识,才能顾全大局;因为敬业,才有岗位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吃苦意识、攻坚意识、科学意识和反思意识;因为诚信,才有看齐意识、求真意识、创业意识;因为友善,才有团结意识、奉献意识、率先意识和服务意识。对于贫困家庭的感同身受,让我们决战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步伐更加豪迈、信心更加坚定、意志更加坚强、措施更加有效。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对岗位和家乡以及对人民的无比热爱,对时代的忧患和深谋远虑,让我们涌现出许许多多心系群众、因地制宜、真抓实干的党政领导,涌现出前赴后继的救灾志愿者、捐款热心人和见义勇为者,才有敢于坚持“打假”、义务“打拐”、志愿“反扒”和举报涉毒、
监督腐败、仗义执言的斗士,才有了医者仁心的德高医生、义务支教的热血青年、献身科学的一代代航天人、反哺家乡的创业先锋、扶贫攻坚的“第一书记”、遍访群众的帮扶干部,才有了一些老党员、老军人、老干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捐出最后一笔党费的家国情怀,成为闪耀最美初心、最具文明色彩、事迹最为感人的诚信中国人、坚强中国人、欢乐中国人、文明中国人、幸福中国人、善良中国人、高尚中国人和出彩中国人以及中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和文明景点、文明村镇、文明街道、文明城市,才有了中华大地上可歌可泣的、层出不穷的、让人称颂的精神文明的壮丽诗篇。
精神文明的建设和传承,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以及文化挖掘,经济的建设、环境的保护、生态的巩固、旅游的开发、法治的推进,以人民为中心是不变的主题和方向。西北农业人大学守望麦田的共产党员王辉不忘初心、不忘宗旨,海雀村的文朝荣为改变家乡面貌展示了共产党人的新时代愚公精神,女愚公邓迎香带头在崖壁上修公路、黄大发几十年坚持在悬崖上为群众开凿生命渠、贵阳盲人教师王芳义务为学生开始心理辅导课、郭明义热心公益坚持献血……正是这无数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坚持以精神为引领,他们的铮铮铁骨、拳拳真心、谆谆誓言、腔腔热血和深深足迹,汇聚成一股股精神的江河激流,在大地上回响,在山谷间回应,在新闻上热播,在人世间流传,谱写了优秀共产党人爱岗敬业精神的不朽诗篇、爱国爱家的奋斗诗篇、诚信友善的人格诗篇、践行宗旨的美丽诗篇和感天动地的魅力诗篇。
坚持以精神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通过创建活动树立文明新风,有针对性地解决诚信缺失、拜金主义、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坚持以精神为引领,正如刘奇葆强调的,一要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提倡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形成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氛围;二要大力倡导勤俭简朴的生活方式,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做起,持续开展“光盘行动”,努力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风气;三要广泛发现和表彰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善行义举,产生良好示范效应;四要要发挥文化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涵育作用,推进文化惠民,改善文化民生,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五要倡导全民阅读,扶持实体书店发展,为群众读书创造便利条件,努力打造书香社会,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弘扬崇德向善的价值力量。如果我们按照这五途径认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提高到新水平”就一定不会是空话。坚持以精神为引领,我们的灵魂就能得以不断的洗礼,我们的境界就能得以不断的提升,我们的成绩就能得以不断的刷新,我们的风气就能得以不断的转变,我们的故事就能得以不断的感人,我们的建设就能得以不断的保障,我们的和谐就能得以不断的实现,我们的社会就能得以不断的进步,我们的国家就能得以不断的富强。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三篇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是我们党的利益之所在、使命之所在、价值之所在、生命之所在。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没有脱离于群众之外的特殊利益,党员没有超越于群众之上的特殊地位,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生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奋斗史,就是一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历史,就是一部服务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核心是站稳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坚
持人民立场,代表人民利益,站在人民一边,全心全意为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根本政治立场。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不是抽象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民生疾苦放在心头,把改革发展责任扛在肩上,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更高水平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不能搞花架子,来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形式主义背离人民中心立场,危害人民根本利益,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党和人民的大敌。我们党历来反对形式主义。毛泽东就明确指出:“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不动脑子的东西”。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当前,形式主义已经成为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成为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大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就破解形式主义之弊作出部署。
形式主义是一个顽症,形式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解决形式主义也非一日之功。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多样性、变异性,整治形式主义要紧盯老问题和新表现,全面检视、靶向治疗,加强源
头治理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要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要从讲政治高度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化治理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维护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特别是漠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等突出问题。
整治形式主义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当前,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作风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与党和人民的事业要求总体上是相适应的,充分展现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依然存在,有的还比较严重。我们必须站在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党的生死存亡、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拿出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决心和魄力,坚决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开刀,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集中整治不走过场、不做虚功,确保取得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效,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篇二)
作为一名社区的基层工作人员,对于。对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句话,有深刻领悟和体会,我们不但要有服务群众的意识,还要有付出的行动。众所周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工作方法。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把居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
篇三: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认识和体会
民为中心心得 两 篇本文仅供参考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篇一)
8 月 16 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署名文章《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文章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将“初心、奋斗、担当”扛在肩上,牢记使命,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的“幸福指数”。
摆正“态度”,坚守“人民情怀”,修“为民初心”明“性”。党的根基在人民,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这个“主旋律”,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导向”,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力量作为“第一依靠”,把群众幸福作为“第一追求”,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牢记为了人民的根本宗旨,践行服务人民的铮铮誓言。依靠人民,无往不胜;脱了人民,寸步难行。党员干部要与群众
同坐一张椅、同划一把桨、同乘一叶舟,做到在了解群众中明白“我是谁”,在联系群众中明白“依靠谁”,在服务群众中明白“依靠谁”。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揪心事、操心事、烦心事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带领人民群众踏好时代步伐、走稳小康道路。
散发“热度”,致力“人民生活”,修“奋斗之心”明“进”。当下,社会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期盼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优质的医疗条件,这些都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然,这些目标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要靠奋斗挣来。“业精于勤荒于嬉”。所有的成功都归结于一点一滴的拼搏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坚持。当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在即,再攀一程,就能领略云中高山的雄浑风光;再跑几步,就能窥见初生朝阳的万丈光芒。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爬坡过坎”的奋斗状态、“艰苦奋斗”的干事激情、“久久为功”的工作韧劲,以奋斗为舟、以拼搏作桨,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天辟地、在攻坚克难中再创佳绩。
发扬“风度”,胸怀“人民梦想”,修“担当之心”明“责”。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党员干部走好群众路线,就要摒弃非分之想,于平凡中见境界;要树立崇高之志,于担当中见忠诚。要心系民生
冷暖、胸怀万家忧乐,着力保障“底线民生”、不断改善“基本民生”、强力破解“热点民生”,要敢于舍小家、顾大家,要有牺牲精神、奉献精神,站起来能当“伞”,为群众“遮风挡雨”;俯下身能作“牛”,为民鞠躬尽瘁。要强化“想担当”的自觉、压实“真担当”的责任、营造“敢担当”的氛围,懂得用自己的操心换取群众的舒心、用自己的汗水换取群众的支持、用自己的辛苦换取群众的幸福,真正干出党群一心的新合力,干出群众点赞的好口碑,干出惠民兴业的新气象。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篇二)
**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紧围绕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依法有效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圆满完成了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为推动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显著贡献。
突出立法为民提升立法质量 常委会认真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创新立法方式,加强立法论证,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圆满完成了年度立法任务。
关注物业管理,依法出台条例。认真开展《渭南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在全省地级市首家委托第三方起草法规草案,创新举办立法听证会,确保了立法公正。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全票通过我市条例。条例的出台,在广大市民中引起良好反响,体现了群众意愿,彰显了人大作为。
调整立法项目,助力生态文明。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地方大气污染防治立法先于国家进行”的要求,及时将《渭南市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和《渭南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纳入本届常委会立法规划,为打好青山、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奠定了法治基础。同时,加大宪法宣传,推动宪法实施。
坚持科学民主决定重大事项 常委会坚持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依法行使决定权,先后作出决议决定 9 项,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积极保障。
及时就计划财政事项作出决议决定,为推动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追赶超越提供了资金保障。围绕解决“执行难”和加强公益诉讼作出相应决议,为基本解决“执行难”、更好地开展公益诉讼提供了政策支持。
依法有效监督助推追赶超越
常委会紧紧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积极有效实施监督,先后召开常委会会议 7 次、主任会议 14 次,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 33 项,开展专题询问 3 次、代表约见 6 次、专题调研 28 次,对 3 部法律法规进行执法检查,有力助推全市追赶超越。
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运行。建立健全计划财政监督“考察调研+审查意见+决议决定+问题清单+跟踪督查”制度,人大财经工作基本实现了全链条、全过程监督;率先在全省建成预算联网监督平台,为开展财政预算全口径监督奠定了基础;落实中央《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持续改进监督方式,加强支出预算审查监督,有关做法和经验在《**日报》刊登;深入调研全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健全规范相应程序,初步建立了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工作制度。
持续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坚持跟踪监督脱贫攻坚,多次开展有针对性的暗访调研,听取全市脱贫攻坚、万名医生包联因病致贫户行动专项报告,组织开展脱贫攻坚专题询问,累计提出意见建议 36 条,得到了市县政府和有关方面的重视。
全面加强生态环保监督。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依法听取审议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
报告,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人大监督生态环保迈上了法治化轨道。
着力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计划,组织代表对全市营商环境提升年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听取审议专项报告,就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提速增效、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出意见建议,促进我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荐有关委员、代表担任营商环境监督员,切实加强对营商环境的监督。
全力推进促改革惠民生。常委会紧盯群众关切,持续加大民生问题监督,听取审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疫苗监管使用等专项报告,推动我市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全部消除,群众医疗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常委会还听取审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专项报告,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执法检查,有力促进了相关工作。
努力提升司法监督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司法监督工作的规定》,围绕法院执行工作开展专题询问,积极推动解决“执行难”问题。坚持旁听法院庭审,组织代表见证执行,全年开展相关活动 4 次,取得了良好成效。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 452 件次,人大信访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完善规范程序做好任免选举
常委会坚持把党管干部原则和依法任免有机统一,积极慎重行使人事任免权,强化干部述职评议监督,有效增强了常委会任命人员的履职意识。
全年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75 人次。先后对“一府两院”7 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职情况进行述职评议,进一步增强了被任命人员受人大监督、向人民负责的意识。按照《代表法》《地方组织法》有关规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依法补选渭南市出席**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两名、渭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4 名,代表结构进一步优化。
强化服务保障 发挥代表作用 坚持举办人大代表培训班,对 200 多名市人大代表开展履职培训,提高了代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加列席常委会会议的代表人数,不断拓宽代表对常委会和“一府一委两院”工作的知情知政渠道。积极组织代表围绕民营企业、创文创卫、重大民生工程、重点项目建设等开展专题调研和集中考察,邀请省市代表 600 多人次参加常委会组织的各类会议和履职活动,充分发挥了代表作用。在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期间,组织人大机关和“一府两院”150 多名工作人员到会听取意见,并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答复,赢得了代表满意,提高了审议质量。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提出的 148件建议全部办结,做到了事事有交待、件件有回音。
紧贴时代要求加强自身建设
常委会认真落实建设“两个机关”要求,全面加强政治、思想、作风以及党的建设,开创了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局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以案促改”和“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积极主动向市委请示报告工作,全面贯彻市委决策,切实维护市委权威,实现党委意图和人民意志高度统一。继续打造“议一事、学一法”“书香人大”等学习品牌,“学习型”机关建设扎实推进。严格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积极组织中心组学习,定期研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切实做到聚焦主业、履行主责。
此外,人大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在中省市媒体刊发宣传稿件 160 多篇,我市获《中国人大》杂志发行优秀奖,市人大常委会被评为全省人大报刊网微宣传先进单位。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65 周年,也是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 40 周年。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的领导下,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提高标准、提升水平的工作理念,积极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为推动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把人大工作放在全市工作大局来定位、谋划和推进,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重大事项、重要工作请示报告制度,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
认真做好立法工作。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审议通过《渭南市仓颉墓与庙保护条例》,积极推进《渭南市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的相关调研和起草工作,确保我市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配合全国人大、省人大搞好相关调研,提出高质量的立法意见和建议。
依法行使决定权和任免权。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科学审议重大事项,依法作出决议决定。进一步规范人事任免各项程序,坚持开展述职评议,为全市加快追赶超越提供组织保障。
切实强化重点工作监督。听取审议计划、预算相关报告,全面落实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工作要求。加快市县预算联网监督中心建设和应用,建立健
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听取审议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开展《水污染防治法》《**省渭河流域管理条例》《渭南市湿地保护条例》执法检查,继续开展“华山环保世纪行”,加强环境保护和秦岭北麓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监督。听取审议脱贫攻坚、人民调解、扫黑除恶、学前教育等报告。加强人大调查研究工作,组织形成一批高质量调研成果,为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扎实做好代表工作。继续加强代表培训,年内在全国人大和国内知名大学举办代表培训班,切实提高代表履职能力。积极组织代表开展考察调研,完善代表履职平台,规范代表履职工作,切实保障代表闭会期间依法履职。制定出台相关文件,推动常委会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工作进一步加强。切实加强和改进代表建议工作,注重引导代表围绕渭南发展大局提出建议;实行代表议案建议网上办理,推动建议办理规范化、科学化;坚持常委会领导督办重点代表建议制度,不断提高建议办理实效。
全面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加强常委会党组和机关党的建设。建立健全各种有效的学习制度,加强“书香人大”品牌建设。加强对县乡人大工作的联系指导。
围绕纪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65 周年和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 40 周年,做好人大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以干部队伍建设和改进工作作风为重点,全面提高“两个机关”建设水平,为常委会依法履职提供有力保障。
篇四: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认识和体会
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19 篇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19 篇
以人民为中心出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19 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 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篇 1
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只有坚持从严治党,强化责任担当,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改进工作作风,确保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永葆党的本色,才能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当代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追求,以实现人民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党的七大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写进党章,要求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为民谋利、为民造福,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声音,了解人民需求,与人民一起工作。九十多年栉风沐雨,一
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定践行,我们党才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并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在革命和建设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实践已经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胜利的根本经验和根本保证。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发展新理念,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牢记党的性质,践行党的宗旨,坚持人民至上,承担起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取决于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要提高运用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能力。指出,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要深学笃用,通过示范引领让干部群众感受到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历史学,多维比较学,联系实际学,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⑨。真正从思想上把发展的方向、发展的目的搞清楚,把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方法搞对头,努力把新的发展理念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工作举措,转化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二要提高贯彻三严三实要求、落实改革发展任务的水平。践行新理念,落实新任务,关键要有好的工
作作风、好的精神状态。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严的精神改进工作作风,以实的干劲抓好任务落实,以高度政治自觉落实中央的各项部署,自觉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敢于攻坚,敢于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推动改革发展。三要提高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群众路线是落实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法宝,必须始终坚持,着力提高;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必须强化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聚焦人民利益,做好群众工作,自觉摆正同群众关系,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中获得不竭力量支持,确保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断巩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党的以来,以为的党中央,就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为牢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政治保证。我们要认真贯彻全面落实。一要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宗旨意识。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的安身之本。强调,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不论怎么改革,政府职能怎么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变。要在各级干部中开展宗旨教育,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宗旨意识,切实树立起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发展理念和发展思想。二要加强作风建设,从严管理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坚持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干部,切实做到为民用权,为民谋利,坚决改变当官做老爷、以权谋私、以权压民的工作作风,坚决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效率和
水平。三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的关系。贯彻从严治党八项要求,落实从严治党各项任务,坚决查处损害人民利益的各种腐败现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为人民服务,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贴近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感情,更符合人民的期盼和需求,从而为推动发展获得源源不竭的力量支持,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 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一共出现了 203 次,直抵人心,激发共鸣。党的十九大报告始终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通篇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在论述大会主题、新时代特征、基本方略时都有生动精彩的表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心系人民的初心和情怀。作为9000 万共产党人的一员,如何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就需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什么?怎样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如何为人民谋幸福,实现共同富裕?
一、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人民至上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特别是儒家文化当中,一直强调仁这个字。仁是儒家最基本的社会伦理范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他的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等无不围绕仁展开,三
纲五常是儒家倡导的基本社会伦理准则,而仁是五常之首的地位。仁的本意是亲和的意思,指人和人之间互相亲爱,由此推导出为政者对于百姓的关切,进而再推导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建立起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这样一种关切。所以千百年来,儒家文化当中的这种仁的思想、仁政的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当中的优秀基因。
1938 年,毛泽东同志在会见平民教育会诸述周时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的态度,看你是想和老百姓做朋友,还是站在老百姓的头上压迫他们,只要和他们接近,和他们打成一片,他们自然相信你,随你要他们的钱,要他们的命都可以办到。只要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何愁没有人上前线,何愁没有人抗战?毛泽东同志将党群关系比喻成鱼水关系,他说共产党是鱼,老百姓是水;水里可以没有鱼,鱼可是永远离不开水啊!
1981 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时期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基本内涵作出了新的概括: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邓小平同志有一句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朴实的话语,明白无误地道出了邓小平群众观的思想情感来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探索和设计每一个步骤,每一项决策的可行性,邓小平同志都始终坚守一条准则: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主张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提到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习近平引述的这句古语,充分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观念。人民至上,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表达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样的宏愿,也说过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这样的为政哲理。从 2014 年的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到2017 年的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习近平关心的民生领域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医疗、教育、就业、住房、扶贫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风雨兼程、访贫问苦,模范践行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二、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依靠人民
2019 年 3 月 4 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指出,面向未来,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中共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正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 14 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20XX 年 3 月 2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人民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智慧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根本上说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正是把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源头活水,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并上升为党的创新理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目标
实现共同富裕,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2015 年 8 月 2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鲜明特征。
如何完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的关键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自觉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大力弘扬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鼓励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守法经营,通过自身努力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四 结语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都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干部培训
教育的一名工作者,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理念贯穿在我负责的每一期培训中,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我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用细心对待我负责的每一个培训班课程计划,我用耐心对待学员的每一次询问,我用恒心服务于公路行业培训,我用忠心对待我的信仰。不忘交通人的初心,为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交通贡献智慧。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新诠释,也是我们冲刺全面小康征程的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以人民为中心是一以贯之的红线,始终体现着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人民立场,始终饱含着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家国情怀。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 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一共出现了 203 次,直抵人心,激发共鸣。党的十九大报告始终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通篇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在论述大会主题、新时代特征、基本方略时都有生动精彩的表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心系人民的初心和情怀。作为9000 万共产党人的一员,如何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就需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
什么?怎样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如何为人民谋幸福,实现共同富裕?
一、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人民至上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特别是儒家文化当中,一直强调仁这个字。仁是儒家最基本的社会伦理范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他的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等无不围绕仁展开,三纲五常...
篇五: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认识和体会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 3 3 篇 范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一根本原则在发展理论上的创造性运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动力、趋向等问题的科学回答。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涵十分丰富。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尊重人民的创造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注重协同性和联动性,统筹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发展的平衡问题,注重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诉求、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拓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之路,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把握人民群众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现代化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鲜明回答了“依靠谁发展、
为了谁发展”这一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原则问题,彰显了党热爱人民、服务人民、人民至上的坚定立场。
广大干部要始终坚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群众的拥护为工作基础,以人民群众的呼声为努力方向,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为工作标准,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坚持深入基层。作为一线窗口人员,我会始终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深入群众,多接地气,去接触群众、了解群众、融入群众,面对面沟通,“零距离”、多角度倾听群众的诉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二是坚持为民谋利。我深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恪守为民之责,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难事、做好事,尽心尽力为群众出主意、想办法,让群众在一桩桩为民服务的事情中,在一个个为民解忧的点滴中感受到幸福和温暖。
三是坚持勇于担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严格遵照敢于担当、廉洁勤政、敢于负责的原则,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举措纠正“四风”,打好作风建设“保卫战”,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
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心尽责为群众化解难题,将心比心体恤民情,努力以新作为推动新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毛泽东同志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邓小平同志提出并实践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着力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努力,近 40 年来从未动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以人民为中心置于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把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要义是进一步弘扬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是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更是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发扬群众路线的真谛和精髓,不断完善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发展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
展。《共产党宣言》指出,未来社会的理想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回答了“依靠谁发展、为了谁发展”这一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原则问题,彰显了党热爱人民、服务人民,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和感情。发展的主体是人民。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过去,我们强调比较多的是调动人民的积极性。现在,还应该更多强调人民的创造性。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调动人民群众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就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创造,激发人民的创造热情,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才能创造今天的发展奇迹。在新时代的进程中,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打造“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的命运共同体。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以新作为推动新发展
把握住“人民群众最迫切期盼解决的问题”,就是最需要改进的工作领域。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
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要体现在治国理政理念上,而且要转化为施政的具体举措。这就要求我们在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基础上推出更多民生工程、实施更多惠民举措,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应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依靠人民群众共同努力”,要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发展经验,不断提炼升华,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尊重人民的创造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注重协同性和联动性,统筹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发展的平衡问题,注重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诉求、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拓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之路,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如,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最为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中国互联网经济增长速度全球第一,仍然具有较大增长潜力。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就是顶层设计
与人民群众创造相结合的典范。由此可见,把顶层设计与人民群众创新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改革举措真正调动和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有着丰富具体的科学内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我们要学习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先必须要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和思想本质。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民生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机统一起来,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学习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忠诚担当,全力完成党交给的职责和任务。
二、深刻认识税收职能作用与民生的关系
(一)税收组织收入的职能,是民生建设的重要保障。民生建设需要依靠强大的财力作保障,没有税收的持续稳定增长,保障
和改善民生就是空谈。近年来,国家通过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用于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维护社会治安,在改善民生上不断加大投入,促进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当前我们的经济社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来为之提供财力保障,这就需要发挥税收的聚财功能,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二)税收调节经济的职能,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税收与民生息息相关,税制的设计、税收政策的调整、税收负担的高低及税收优惠的落实等,无不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税收通过累进的所得税税率,高收入者适用高税率,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减轻低收入者税收负担。与此同时,税收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在“降成本、补短板、促创新”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也在间接改善着民生。
三、在实际工作中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岗位职责,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维护国家税收权益,加强反避税监管习近平主席在 G20峰会上强调要“深化国际税收合作,加大打击逃避税行为的力度”,当前国际间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税收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跨国公司通过低税率地区和避税港来侵蚀我国税基、
转移我国利润的避税行为日益普遍。税收避税行为损害的是国家税收权益,归根到底损害的是人民的利益。今年反避税调查局组建以后,积极探索反避税和跨境税源管理工作新机制,维护国家税收权益,着力防范打击避税行为,将反避税业务流程规范化、标准化,着力构建多部门联动、数据共享共用的大征管格局。
(二)回应民生期盼,服务“走出去”纳税人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等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全市“走出去”企业和个人境外投资热度持续增长。但是,“走出去”纳税人在境外投资时也面临许多拦路虎,比如境外税收信息收集困难,涉税争议难以解决、遭遇双重征税等。为回应纳税人诉求,解决“走出去”纳税人痛点,我们要建立“走出去”企业和个人清册,联合国税对重点“走出去”企业开展上门服务,解答“走出去”企业遇到的税收问题,有针对性地宣传“走出去”相关税收政策,让企业提前防范境外投资税收风险,助力企业远航。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 2
纵观历史,华夏文明灿烂辉煌无一不是由人民创造的,整个新中国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追逐中国梦的探索史、奋斗史和创业史,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书写了传奇,实现了经济腾飞。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讲话,是遵循历史的客观总结,也是指明党和人民鱼水之情的肺腑之言,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伟大情怀。
人民至上就是要凝聚人民群体智慧,迎战历史磨难。人民是历史车轮的推动者,也是历史的缔造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战场上,人民是真正的主力军。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海外华人……人民的伟大力量汇聚成全民抗疫的中流砥柱,而人民的智慧在这场战疫中也被展现得淋漓尽致。网格化管理、无人机喊话、村村响喇叭、一户一人出行制度……各出奇思,各用奇招。这场全民战疫中,闪烁着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展现出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在人民的“英雄光辉”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中国正一步步取得积极成效。
人民至上就是要密切党群血肉联系,牢牢扎根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是水,我们是舟,如果为官不为民,舟就会沉没。党员干部要带领好、引领好、服务好人民,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既考验领导魅力,更体现人格素养。疫情这块“验金石”,更让许多党员干部经受住了考验,锤炼了党性,提升了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人民至上就是要牢记初心践行使命,为人民谋幸福。孟子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一旦脱离人民,背道而驰,我们什么都不是。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与人民的“鱼水”关系,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人民群众缔造了历史,创造了财富,就应共享发展红利。
当前,中国人民向党之心空前凝聚,爱国之情空前高涨,奋进之力空前强劲。疫情过后,广阔天地必将大有作为!
篇六: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认识和体会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范文( 三篇 )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 一 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明确“发展为了人民”的目标、“发展依靠人民”的动力、“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追求。
一、发展为了人民
中国共产党自立党之初就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要求就是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秉承人民立场,要确保群众路线在新时代贯彻落实。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 11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到,邓小平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做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明确“发展
为了人民”的目标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在发展中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和最需要的帮助,落实发展方向和发展措施,通过发展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
必须真抓实干,强化目标导向,用扎实的工作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经常到基层去,到市场中,到群众身边,倾听群众呼声,解决最棘手的问题,让政策的落实效果掷地有声。
二、发展依靠人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如马克思所言,“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人民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不断在大地上深耕细作,不断奋斗以追求人生的幸福,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创造历史。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参与者和推动者,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
践行“发展依靠人民理念”,就要在发展过程中,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
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好、维护好、维护好、发展好最
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情再小也要去除。要始终心里装着百姓,做到不谋私利、克己奉公。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要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不满意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心里始终装着父老乡亲,全面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会、医疗、住房、环保、社会治安等问题,集中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乡村环境和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幸福田园生活。只有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才会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拥护,使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 二 篇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在第四个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了重要论述。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出发点在“人民”,落脚点也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辩证法,提纲挈领地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不忘初心,是共产党人许党许国、报党报国雄伟气魄的真理写照。
发乎于“心”,以“无我”之境,勇毅奉献。何为“无我”?道家、佛家经典中常用“无我”来表现悲天悯人的情怀,倾向强调超脱于凡人的存在。清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也曾用“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来区分中国古诗词的美学境界。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无我”则是指以国家前途为念,以民族未来为己任,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宝贵精神。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公仆,肩负着为中华民族谋幸福的崇高使命,只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不计个人利益得失,时时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先,事事以群众利益为重,把群众装在心
里,把责任扛在肩上,方能锻造出心系人民、行为人民的博大胸怀,培育出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见乎于“行”,以“有我”之境,担当作为。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让我对“人民至上”有了更深的体会,更能深刻领悟到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不能仅停留在喊口号层面,更要体现在勇于担当、勤于奋斗的点滴行动中。“有我”,是党员干部对自我角色身份的认知,亦是对恪尽职守奋发有为的新时代干部担当精神的深刻领会。“责任面前应有我,干事面前该有我,发展面前当有我”,简单的“有我”二字,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豁达胸怀,凝聚着“奋楫笃行,臻于至善”的刚毅品格,蕴含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坚毅勇气。“我是党员,冲锋必有我!”疫情席卷,卡口值守、入户测温,党员干部遇险不避挺身而出,展现硬核担当;洪峰过境,沿河值守、彻夜清淤,党员干部遇难不惧而奋勇向前,彰显为民情怀。一名党员一面旗,一句“有我”践初心,只要国家召唤、人民需要,共产党人永远冲锋在前!
显乎于“范”,以“忘我”之境,勇立潮头。谈到“忘我”,似乎都会联想到“忘我工作”这个成语,而此处“忘我”之境的“忘我”却是指忘记本我,以职责身份来引导自
己的言行。共产党员是政治身份,也必然是第一身份,不只是个人的身份标识,更是对与其相关的价值观、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的认知。在这重身份的背后不仅有荣光,还有责任和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无比壮丽的崇高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国家和民族赋予新一代共产党人以时代重任,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团结一心发扬勇立潮头精神,主动迎难而上,全力攻坚克难。越是关键时期、任务艰巨,越需要党员干部时时牢记“第一身份”、恪守“第一职责”,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上抵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无私奉献中成就人生境界,在为民造福中实现自我价值。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 三 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只有坚持从严治党,强化责任担当,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改进工作作风,确保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永葆党的本色,才能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
到实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当代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追求,以实现人民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党的七大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写进党章,要求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为民谋利、为民造福,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声音,了解人民需求,与人民一起工作。九十多年栉风沐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定践行,我们党才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并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在革命和建设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实践已经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胜利的根本经验和根本保证。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发展新理念,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牢记党的性质,践行党的宗旨,坚持人民至上,承担起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取决于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
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要提高运用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能力。指出,“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要深学笃用,通过示范引领让干部群众感受到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历史学,多维比较学,联系实际学,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真正从思想上把发展的方向、发展的目的搞清楚,把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方法搞对头,努力把新的发展理念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工作举措,转化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二要提高贯彻“三严三实”要求、落实改革发展任务的水平。践行新理念,落实新任务,关键要有好的工作作风、好的精神状态。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严的精神改进工作作风,以实的干劲抓好任务落实,以高度政治自觉落实中央的各项部署,自觉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敢于攻坚,敢于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推动改革发展。三要提高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群众路线是落实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法宝,必须始终坚持,着力提高;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必须强化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聚焦人民利益,做好群众工作,自觉摆正同群众关系,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中获得不竭力量支持,确保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断巩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党的以来,以为的党中央,就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为牢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政治保证。我们要认真贯彻全面落实。一要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宗旨意识。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的安身之本。强调,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不论怎么改革,政府职能怎么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变。要在各级干部中开展宗旨教育,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宗旨意识,切实树立起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发展理念和发展思想。二要加强作风建设,从严管理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坚持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干部,切实做到为民用权,为民谋利,坚决改变当官做老爷、以权谋私、以权压民的工作作风,坚决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三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的关系。贯彻从严治党“八项要求”,落实从严治党各项任务,坚决查处损害人民利益的各种腐败现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为人民服务,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贴近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感情,更符合人民的期盼和需求,从而为推动发展获得源源不竭的力量支持,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篇七: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认识和体会
民为中心思想心得体会三篇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心得体会篇一
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英文版出版发行,迅速在全国掀起学习研讨热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
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由于在书店工作的便捷性,我有幸在第一时间通读了全书,其中第四个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我感触颇深。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曾强调:“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就需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条主线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三万多字的报告提到“人民”的次数多达 203 次。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心系人民的初心,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党和人民始终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不懈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心得体会篇二
继 20**年 10 月 12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之后,党的十八届*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首次把这一表述写进党的正式文件。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又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的发展实践中的生动体现,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度阐发和凝炼升华,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动力源泉。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达到新高度。正确认识和自觉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我们党的发展壮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具有决定性意义。执政规律,最根本的是人心向背问题。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党的根本宗旨,更决定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党的十八届*中全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到十八届*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再到十八届*中全会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深入探索、自觉运用三大规律,牢牢把握人心向背这个最大的政治,始终抓住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个根本执政规
律,着眼于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加鲜明具体地落实到治国理政的方略和实践中。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我们党让全体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更承载着全国人民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执政宗旨高度一致。《建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努力实现新的目标要求,其中的“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较之党的提出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显著”变为“普遍”,一词之异,充分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全体人民共同进入小康为根本标志。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表明了我们党依靠人民推动发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根本取向是为人民谋福祉,核心思路是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发展。在信息社会,精英分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始终都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始终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不竭的智慧和力量。“十三五”规划《建议》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列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重申“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旨在强调不仅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发展动力也来自人民;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强调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是为了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更是要激发潜藏于***亿民众之中的磅礴智慧和无穷力量;提出“共享发展”的要求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就是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充分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切实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谋发展促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心得体会篇三
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只有坚持从严治党,强化责任担当,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改进工作作风,确保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永葆党的本色,才能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当代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追求,以实现人民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党的七大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写进党章,要求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为民谋利、为民造福,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声音,了解人民需求,与人民一起工作。九十多年栉风沐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定践行,我们党才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并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在革命和建设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实践已经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胜利的根本经验和根本保证。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发展新理念,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牢记党的性质,践行党的宗旨,坚持人民至上,承担起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取决于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
提高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要提高运用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能力。指出,“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要深学笃用,通过示范引领让干部群众感受到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历史学,多维比较学,联系实际学,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⑨。真正从思想上把发展的方向、发展的目的搞清楚,把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方法搞对头,努力把新的发展理念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工作举措,转化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二要提高贯彻“三严三实”要求、落实改革发展任务的水平。践行新理念,落实新任务,关键要有好的工作作风、好的精神状态。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严的精神改进工作作风,以实的干劲抓好任务落实,以高度政治自觉落实中央的各项部署,自觉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敢于攻坚,敢于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推动改革发展。三要提高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群众路线是落实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法宝,必须始终坚持,着力提高;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必须强化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聚焦人民利益,做好群众工作,自觉摆正同群众关系,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中获得不竭力量支持,确保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断巩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党的以来,以为的党中央,就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为牢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政治保证。我们要认真贯彻全面落实。一要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宗旨意识。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的安身之本。强调,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不论怎么改革,政府职能怎么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变。要在各级干部中开展宗旨教育,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宗旨意识,切实树立起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发展理念和发展思
想。二要加强作风建设,从严管理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坚持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干部,切实做到为民用权,为民谋利,坚决改变当官做老爷、以权谋私、以权压民的工作作风,坚决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三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的关系。贯彻从严治党“八项要求”,落实从严治党各项任务,坚决查处损害人民利益的各种腐败现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为人民服务,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贴近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感情,更符合人民的期盼和需求,从而为推动发展获得源源不竭的力量支持,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篇八: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认识和体会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范文( 四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一 篇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提到了新高度,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民生逻辑”“人民情怀”。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临漳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县委工作重点、政府工作难点和群众关注热点,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充分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以务实、担当、创新的精神,续写了新时代人大工作“为民”履职新篇章。
自觉强化政治担当,树立 “ 为民 ” 工作导向
认真落实“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为民”履职贯穿人大工作始终,切实做到贯彻党委决策和维护人民利益高度统一。一是坚持正确方向。贯彻党委正确决策,就是依法履行职责、服务人民群众的过程。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人民”的论述自觉融入、实践于人大工作之中。积极主动将县委关于“加快建设新时代富强美丽、文明幸福新临漳”战略决策落实到人大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请示报告制度,凡遇到重大问题、开展重大活动、
决定重大事项,及时向县委请示报告,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依法开展人大工作,坚决做到与党委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心共向,在依法履职中体现为党和人民服务。县委书记在去年人大党组工作报告上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二是突出以民为本。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电视台、报纸、微信公众号、微信矩阵群等平台和渠道,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将教育、医疗、养老、环保、扶贫、社会治安、司法公正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列入监督计划。利用听取报告、执法检查、考察、调研、评议、督办审议意见等方式,督促“一府两院”把民生实事落到实处,力促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着力推进社会发展,突出 “ 为民 ” 行使职权
以推进经济和民主法治建设为出发点,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依法行使“三权”,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利益不受侵犯,增进更多民生福祉。一是“为民”行使决定权。进一步完善关于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除对财政预算调整、评先评优、召开人代会等常规性事项作出决议决定外,针对事关大局的重点工作,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作出专题性决议决定,把党的正确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使党委决策成为全县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作出
关于加强城市管理的决定并跟踪问效,催生县内首条单行线;
强化老城区管理,促使部分学校路段拥堵问题得到解决,县城更加亮化、美化,人民群众生活更舒心,临漳县城被评为全省文明县城。二是“为民”行使监督权。每年听取审议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等专项工作报告,通过督促审议意见落实,使人民群众共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每年听取审议财政、审计工作报告,今年将听取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推动预算联网工作,切实替人民把好“钱袋子”;
每年听取审议法、检“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对司法人员进行法律考试和评议,促进司法公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持续关注社会治安问题,通过考察、调研,促使政府形成全覆盖、全智能的综合防控体系,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强化“一府一委两院”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进一步推动法治型、服务型国家机关建设。三是“为民”行使任免权。坚持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任中供职报告、询问、电子表决、颁发任命书、向宪法宣誓等环节,增强被任命干部的法律意识、为民意识和接受监督意识;
强化任后跟踪监督,出台被任命人员履职述职评议办法,每年对四至五个政府组成部门一把手和“一委两院”各一名副职进行评议。坚持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副县长向
人代会书面报告工作等制度,确保国家工作人员履职尽责、执政为民。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畅通 “ 为民 ” 联系渠道
只有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才能进一步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才能代表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凝聚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源动力。一是搭建联系平台。建立省、市、县、乡四级代表与选民梯形联系网络,更好地倾听民意、反映民愿、集中民智;
设立微信公众号和各级微信矩阵群,加强与代表、群众的互动,展示宣传人大工作,接受代表和群众监督;
高标准建成 15 个“人大代表之家”和 4 个“代表联络站”,将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全部纳入“家站”管理,代表联系选民的渠道更加广泛。二是丰富联系内容。强化代表培训,提高代表为民履职的能力、素质;
每年就代表小组活动和“家站”建设印发指导意见,代表接待日、议政日、代理信访等活动常态化,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印发倡议书,发挥代表在扶贫、环保、招商等重点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坚持开展半年集中联系代表活动,向代表通报各国家机关上半年工作,年底组织省、市、县三级代表集中考察重点工作,畅通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强化代表对国家机关的监督。三是增强联系实效。建立乡镇人大主席例会制度,每季度集
中汇报交流一次。各乡镇依托“人大代表之家(站)”积极组织代表开展活动,今年以来接待选民 2000 余人,收集意见建议 200 余条,为群众解决宅基地纷纠等实事 80 余件;
在议案、建议办理上,采取主任分包、代表与承办部门“面对面”督办、“背靠背”测评、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等方式,督促政府按时高质量向代表、向人民“交账”。通过督办关于“建立教育园区”的议案,政府认真落实,将有效缓解城区学生上学难的情况。
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夯实 “ 为民 ” 履职基础
新时代新要求,只有强化责任担当、提升自身水平,才能适应新的发展,更好服务发展、服务人民。一是健全组织保障。设立法制、财经等五个专门委员会,恢复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规范了机构设置;
专职组成人员占比超过 62%,常委会议事更加民主、专业;
建议县委加强乡镇人大干部队伍建设,14 个乡镇全部配齐人大主席,其中 13 个配备专职副主席,协调乡镇人大专项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夯实了乡镇人大工作基础。二是提升综合素质。建立常委会会前学法制度,提升组成人员法律素质、议事能力;
实行间周集中学习制度,出台关于加强宣传工作的意见,建立目标责任和半年实名通报制。常委会主要领导亲自撰文,
带动机关同志写作积极性,多篇理论、经验文章被市级以上报刊、网站发表。信息宣传工作连年被市人大评为优秀,树立了良好外部形象。三是创新工作方式。邀请专委会委员、市、县人大代表、普通公民列席常委会会议,强化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
在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中,利用微信公众号和矩阵群,广泛征集代表、群众的意见建议,执法检查既有法制深度,又有民生温度;
实行“再报告、再考察、再询问、再测评”方式,跟踪问效人大审议意见落实情况,促使常委会组成人员的集体智慧落地生根,更多实效惠及群众。四是锤炼务实作风。考察、调研轻车简从,不搞层层陪同,直接与普通群众面对面;
常委会建立出勤通报制度,严格会议纪律,坚持开短会、发短文,打造清新、简洁的会风、文风;
针对精准扶贫工作,机关干部经常深入包联户家中,拉家常、问寒暖、送政策、找路子,真帮实扶,受到包联户和乡、村干部好评;
认真做好信访工作,视来访群众为“亲人”“家人”,把来访群众的心事当成自己的家事,耐心倾听、细心讲解、及时交办、跟踪督办,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二 篇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和实现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将其凝练为“以人民为中心”,并作为必须坚持的基本方略统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政治文化建设乃至外交国防各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社会发展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文艺工作、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在国家安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对台工作中“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等。“以人民为中心”是实践的基本遵循,不是抽象玄奥的概念,但是讲清楚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内涵及其逻辑对于在实践中更好地坚持贯彻落实很有意义。
心怀人民,始终不忘 “ 最大多数 ” 和 “ 每一个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首先要想清楚何谓人民,人民何在。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人民”从来不是一个话语标签,而是有着十分确定的内涵和指向。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字典中,“人民”除了鲜明的政治和阶级属性之外,还有两个关键维度:一个是“最大多数”,一个是“每一个”。
“最大多数”的维度意在人民的整体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段话说出了共产党人的政治追求,也宣示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品
格。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一个社会客观上会分化为不同的阶层和利益群体以形成竞争、保持活力,但是一个国家的人民不应该也不能被分别成“你们”“他们”“我们”而各行其是。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人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且一定是一个社会中的最大多数。所以,我们注意到在中国共产党的文献中,经常使用“最广大人民”“全体人民”等等这样的表达。在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我们更加强调人民作为最大多数的整体性。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什么是“大家”,就是在人民的旗帜下被高度团结起来,有着共同利益、共同梦想、能共同奋斗的最大多数的人们,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所讲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在对人民的认识上一定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遮目,不能用一部分人取代最大多数。在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心中,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意义与价值是“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先富只是手段,共富才是目的,这一立场从来没有改变过。其谓“共同”,指向的正是社会中的最大多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每一个”的维度是人民的具体化。
作为整体的人民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由最大多数中的每一个具体的你、我、他组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这句话就是彰显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最好样本,所以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提出了精准扶贫大方略。对中国共产党来讲,只要有一个人没有进入小康,我们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就不能算兑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是要“精准”到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贫困人口,既不用平均数掩盖大多数,更不让贫困人口通过统计数字“被小康”。
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务的就是这“最大多数”与“每一个”高度统一的人民;
“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放的也是这“最大多数”与“每一个”高度统一的人民。中国共产党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实践的。
为了人民,把 “ 获得感 ” 作为发展最鲜明的价值指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讲了这句话。时隔 5 年,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了这句话。把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作为最高价值指向,让中国社会的发展成果真正转化成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
使命的自觉担当。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但是不能为发展而发展,发展本身不是也不能成为目的。对中国社会来说,发展是硬道理,为人民发展更是硬道理中的硬道理。如果发展成果不能转化为人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不能体现在美好生活货真价实的改善上。这样的发展就没有意义、不可能持续也不值得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坚持“两个提高”,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发展要让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等,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但是随着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出现重大转换,“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更广泛,不仅包括既有的“物质文化”这些客观“硬需求”的全部内容,更包括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从精神文化到政治生活、从现实社会地位归属到心理预期、价值认同等等这些更具主观色彩的“软需要”。
因此,当我们讲人民获得感的时候,不能只看到“绝对”获得感,不能仅仅满足于人民群众今天得到的比昨天多,明天得到的比今天更多,还要在“相对”获得感上下功夫。坚
持新发展理念,让人民的收获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与市场上不同要素获得之间保持大体协调、同向共进,这是相对获得感的意蕴所在。从满足绝对获得感到提高相对获得感,这一变化丰富和充实了中国社会发展价值指向的现实内容,也提出了中国社会发...
篇九: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认识和体会
民为中心心得体会共 3 3 篇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共 3 篇
(篇一)
中共中央党校 9 月 1 日举行 2020 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代诠释,也是我们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动力源泉。作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最前沿的社区,在工作中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融入血脉、融入日常,把我们党这一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继承发扬好,不断提高服务群众、治理社区的能力水平。
(篇二)
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要时刻明晰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为人民服务”理念是党员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领导干部以人民为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要把人民的事情认认真真办好,主动承担重担子,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良好的工作业绩来回报人民。领导干部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桥梁,既要与群众打成一片,又要深入了解群众诉求,切实做到想群众之所想,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因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领导干部必须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关键讲这个政权的兴废,最终的决定因素都是民心。一个好的领导干部,做事能够得到群众的认可,就能够得到群众的拥戴,政权的兴废在于民心,而民心的去向在于干部的作为。要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绩观、人民观、价值观。“生也沙丘,死也沙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集中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政为民、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
(篇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政治承诺,明确提出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为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不忘初心治好国、理好政、富好民提供了强大的科学指引。
一、深入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创新意义
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这一唯物史观。这一重要思想,既与党的理论传统一脉相承,又展现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为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意义重大而深远。
站稳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执政,就是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这一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地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等事关发展的根本问题,确立了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进一步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根本动力和根本价值,进一步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执政使命和执政追求,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扬中国梦的精神旗帜,强调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先后将“人民主体地位”写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决议,并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的首要原则之一,强调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要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请教,向智者问策,从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主体地位的牢牢坚守,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引领。
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为国
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这进一步指明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宗旨所在,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如果只实现了增长目标,而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没有进展,即使到时候我们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群众也不会认同。这就从对人民负责、让人民获益的高度,深刻揭示了我们党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治国理政思想的精神实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二、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践创新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的伟大实践之中,为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
贯穿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进人**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着力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创作导向、研究导向,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坚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
贯穿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取得显著成效。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增速继续走在世界前列,居民收入增速跑赢 GDP 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突出全面深化改革于人民有利,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各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和满满的获得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进一步彰显。突出全面依法治国落实人民当家作主,将党和国家工作进一步纳入法治化轨道,广泛动员组织人民依法有序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法治观念进一
步深入人心。突出全面从严治党顺民意得民心,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连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担当精神强力反腐,赢得全党全社会高度认同。
贯穿于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发展理念之魂。贯彻新发展理念,归根到底是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不仅把“蛋糕”做大,还把“蛋糕”做优,更把“蛋糕”分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坚持把造福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动能转换,以更多更好的发展成果造福人民。注重处理好区域、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夯实人民根本利益一致性的基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顺应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等的强烈要求。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以开放推动创新、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建立,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人民享受到更多的开放成果。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立健全包括社会保障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共享制度,发展成果进一步普惠于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三、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须抓好关键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统一认识、指导决策、推动工作、强化落实,抓好关键环节。
破除速度焦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经济增长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下,如果仍沿袭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不仅经济增长难以持续,也不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形成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
境有改善的发展新格局,让人民群众享受更高质量的发展成果,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贯彻“三实”要求,坚决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当前,脱贫工作进入攻坚期,现有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更深、脱贫难度更大。有的地方存在脱贫计划脱离实际随意提前,扶贫标准随意降低,出现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现象。这既有精准意识不强、工作不实的问题,也有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识不深、“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意识不强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人民的政治承诺,要贯彻落实“三实”要求,脱贫攻坚决不能有虚假。要进一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部署,坚决做到脱贫的措施要实要准,脱贫的工作要真要细,让脱贫实现得了、实现得好,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确保脱贫的结果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推动共享发展,让发展更有动力更可持续。共享发展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当前,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渐趋紧张等矛盾问题凸显,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探索建立推动共享发展的一系列制度政策体系。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把握“两个毫不动摇”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提供根本保障。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积极主动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加快形成和谐的分配关系。要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巩固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形成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体制机制,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推荐访问: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认识和体会 中心思想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