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家国情怀培训心得9篇

家国情怀培训心得9篇

发布时间:2022-10-31 12:25:07 来源:网友投稿

家国情怀培训心得9篇家国情怀培训心得 从红色家书感悟家国情怀--抗日英雄赵一曼的“示儿书”XXX党支部XXX2021年X月 家书抵万金家书,是一份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国情怀培训心得9篇,供大家参考。

家国情怀培训心得9篇

篇一:家国情怀培训心得

色家书感悟家国情怀--抗日英雄赵一曼的“示儿书”XXX党支部XXX2021年X月

 家书抵万金家书,是一份牵挂,是一份期盼,也是一份传承。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家书都让人感受到爱与光明,感受到力与希望。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为一封封充满亲情、爱情和革命理想的家书。红色家书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优质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红色基因和社会主义文化。其不仅涵盖了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全过程,还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的革命意志。品读红色家书,能够帮助我们解读革命时代先辈的情感羁绊,传承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丰富党史育人的思政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汲取磅礴伟力。

 抗日英雄赵一曼川妹子--1905年出生于四川宜宾一个富裕家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进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双枪白马战敌寇,誓志为国不为家

 1932年春,赵一曼将不满3岁的宁儿(希望儿子安宁健康)送到了汉口,交给丈夫的堂哥陈岳云抚养,并留下一张母子唯一的合影,从此杳无音信。ꢀ1927年9月,赵一曼被派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那里,她与同是黄埔军校出身的陈达邦相识并结婚。婚后不久,已有身孕的赵一曼接受党组织安排,辞别丈夫,回到国内从事地下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此时的她才化名为赵一曼,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奔赴抗战前线,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后来被任命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手持双枪、红装白马的密林女王

 1935年11月,赵一曼在春秋岭战役中身负重伤,养伤期间被日军发现,再度负伤,昏迷被俘。为了击垮赵一曼的意志,从她嘴里套出有用信息,敌人轮番使用鞭打、吊拷、竹筷夹手指脚趾等酷刑。面对敌人的轮番审问,赵一曼怒斥道:“你们这些强盗,可以让整座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人的信仰!”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押往黑龙江珠河县。在去往珠河的火车上,赵一曼知道此行实为赴死,她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她的孩子宁儿。她向押解她的日本宪兵要来纸和笔,写下了最后一封信:

 ꢀ临刑前,赵一曼高唱《红旗歌》“高高举起呀!血红旗帜,誓不战胜,终不放手”“牢狱和断头台来就来你的,这就是我们的告别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赵一曼的“示儿书”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红色信笺,纸短情长。这封信充满了母亲对儿子的歉疚和期望,表达出为国捐躯、虽死犹荣的坚定信念。1957年,当原东北抗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到赵一曼的家乡四川宜宾进行烈士身份核实时,宁儿才第一次知道母亲的真实身份。此后,宁儿曾专程前往东北,在东北烈士纪念馆,时隔21年第一次见到了母亲留给他的遗书,他用笔抄下了这封遗书。赵一曼的孙女陈红回忆说:“父亲抄完后用钢笔在自己手上刺了‘赵一曼’三个字,直到父亲去世,那三个字仍留在他手上。

 知识青年钢铁战士一封家书 写下了母亲对儿子的歉疚、思念和期望。以身示范、坚贞不屈、英勇就义。共产党员妻子一封家书 写下了自己的信仰与忠诚,用鲜血和生命守护国家,以实际行动践诺信仰、诠释忠诚,表达出为国捐躯、虽死犹荣的坚定信念。富家女儿母亲

 新时代发扬赵一曼精神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新征程已顺利开启,我们党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进军。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着更加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在“一曼精神”中汲取精神力量,实现新作为,不负新时代。C

 新时代发扬赵一曼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牢牢把握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贯彻学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清华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从赵一曼精神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自觉将个人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立足本职岗位,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发扬斗争精神,投身强国伟业,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实际行动,为健康中国、健康四川建设贡献力量。

篇二:家国情怀培训心得

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潘传玉( 巢湖市槐林镇中心小学

 安徽合肥

 238000 )摘要: 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 加强小学语文中的诗歌教学 , 不仅可以让学生领略祖国山河的锦

 绣壮丽 , 激发他们生于中华长于中华的自豪感 , 还可以使学生感受经典诗篇中展现出的爱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 从而强我中华而努力学习 。关键 词 :

 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家国情怀纵观五千年华夏文明 , 诗歌无疑是其中最夺目

 璀璨的一颗明珠 。

 漫步百花竞放 、 万紫千红的文艺

 长廊,诗歌是一朵傲世而立的奇葩 , 历经世代更替 、

 岁月蹉竝 , 历久弥香 … …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 在

 古诗教学中 , 除了要求学生学习诗歌 、 背诵诗歌 、 领

 略诗歌中蕴藏的幽深意境 、 感受诗人爱国忧民的情

 怀 、 聆听岁月流淌的余韵之外 , 更要做到古为今用 ,

 于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 。一 、 、 让学生在古诗中领略祖国山河的锦绣壮丽我们伟大祖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她幅员辽阔 、 物产丰富,在世界版图中呈现出多姿多

 彩的特征:山河壮丽 , 四季分明 , 既有江南的小桥流

 水 、 风情万种,又有北国的悠远寂寥 、 恢宏壮阔 。

 在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 , 教师要抓住诗歌中所展现的

 祖国山河之壮丽 、 四季之分明多姿 、 江南北国的不同

 风情 , 带领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锦绣壮丽 , 激发学生

 的爱国热情 。

 例如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

 蓝 ” ,似火的江花绚丽多姿 , 清澈见底的江水中倒映

 着绿树蓝天 , 绿树红花 、 蓝天白云共同勾画出一幅绚

 丽多彩的春光图 , 给人一种清丽迷蒙之美; “ 两个黄

 鹏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 , 于绿柳中歌唱的黄莺 、

 蓝天下齐飞的白鹭 , 似真似幻 , 动静结合 , 让小桥流

 水的江南春天有声有色 , 让画面在春光中逸动; “ 小

 荷才露尖尖角 , 早有蜻蜓立上头 ” “ 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 ” ,粉似霞 、 白如雪的荷花在澄碧似

 玉的荷叶中亭亭玉立 , 让浓荫如瀑的夏日多了一丝

 清凉 , 于荷花间起落停转的蜻蜓更让炎炎夏日增添

 了无限的生机; “ 千里黄云白日廩 , 北风吹雁雪纷纷 ”

 中的幽远寂寥 ,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中的恢宏

 壮阔 , 让学生领略北疆的无限风光; “ 停车坐爱枫林

 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 比二月春花还要绚丽的枫叶

 是秋天最美的风景; “ 湖光秋月两相和 , 潭面无风镜

 未磨 ” , 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幽静朦胧 , 风光旖旎 , 令

 人神往; “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 一夜

 大雪让枯树逢春 , 绽放出千万朵花; “ 遥知不是雪 , 为

 有暗香来 ” , 于寒冬中傲霜斗雪的梅花冰清玉洁 , 在

 银装素裹的天地间暗香浮动 … … 这些情趣高雅的诗

 句 , 意境优美 , 对青少年性情的陶冶和志趣的塑造,

 能够起到一般说教无法达到的效果 。二 、 、 让学生在古诗中感受感受作者的爱国深情在诗歌教学中 , 让学生深切感受诗人心系天下 、

 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 。

 在杜甫的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诗句中看到战

 火纷飞 、 国都沦陷后的满目苍凉 , 百姓因战乱而流离

 失所 、 妻离子散 , 感受诗人 “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

 簪 ” 的悲痛和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的

 喜悦之情 ; 杜牧在秋意渐浓的秦淮河上泛舟 , 看到唐

 王朝后期政治腐败 、 弊端百出 、 民不聊生 , 而那些官

 僚佞臣依然沉迷声色犬马 、 夜夜笙歌,因而发出 “ 商

 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 ” 之叹;陆游在临终

 前因没有看到 “ 北定中原 , 山河统一 ” 而抱憾终身 , 写

 出了 “ 死去元知万事空 , 但悲不见九州同 ” 的诗句 , 国

 恨家仇铭刻心间 , 在奄奄一息之际依然不忘叮嘱自

 己的孩子 “ 王师北定中原日 , 家祭无忘告乃翁 ” , 这既

 123

 2020 年 4 月下第 8 期 ( 总第 48 期 )是对儿子的叮嘱 , 更是对子孙的殷切期盼 , 希望他们

 能子承父志 , 以毕生的努力在沙场中挥戈杀敌 , 夺回

 失地 , 统一中原 , 报效祖国 。

 南宋晚期 , 半壁江山落

 入金人之手 , 山河破碎 。

 爱国诗人文天祥看到国家

 危在旦夕,面对敌军的威逼利诱 , 慷慨激昂地写下了

 “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的诗句 , 表现了

 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

 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 名垂千古 , 值得后世子孙敬仰

 学习 。

 教师通过多媒体 、 画面和诵读 , 创设情境 , 让

 诗人跨越时空从文字中鲜活起来:他们的铮铮铁骨 ,

 他们的呕心沥血,他们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的爱国热

 情 , 他们胸怀天下 、 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 会穿越时

 空在耳畔回响 , 跨越历史的长河走入我们的视线 、 进

 驻我们的心灵深处,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报国

 之志 。三 、 让学生在古诗中养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诗歌为载体 , 让学生从中感受诗人修身 、 齐家

 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

 “ 千锤万凿

 出深山 , 烈火焚烧若等闲 ” , 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

 遭遇挫折和失败 , 应该在逆境中奋勇向前 、 永不言

 弃 , 于失败中逆流而上 、 力挽狂澜 , 才能在天地间立

 而为人 。

 “ 粉身碎骨全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 , 展现

 了诗人不惧千难万险 , 坚贞不屈 、 洁身自好的品质 。

 “ 不要人夸好颜色 , 只留清气满乾坤 ” , 王冕笔下的墨

 梅清雅脱俗 、 傲霜斗雪 , 不与百花争艳 , 不惧严寒 , 冰

 清玉洁 … … 诗人借墨梅自喻 , 展现他出淤泥而不染 、

 不慕功名利禄 、 不为世事纷扰的高雅情操和高尚品

 质 。

 更要让学生在古诗的教学中感受诗人忧国忧

 民 , 保家卫国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 。

 “ 但使龙城飞

 将在 , 不教胡马度阴山 ” 展现了诗人用血肉之躯捍卫

 国家领土的英雄气概;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 , 不肯过江东 。

 ” 这首诗鲜明地表现了李

 清照的人生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豪杰 , 为国

 家建功立业 ; 即使是死,也要为国捐躯 , 成为鬼中英

 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不破楼兰

 终不还 ” , 表达了诗人不打败敌军攻下阵地则坚决不

 返回故乡与家人团聚的必胜决心 。教师带领学生在一个个浸染着生死之志的文字

 中 , 在一句句铿锵有力的音韵中去聆听去感受诗人

 澎湃的内心 、 激昂的斗志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 让

 学生深切感受诗人如何在乱世中 “ 出淤泥而不染 ”

 “ 只留清气满乾坤 ” 修齐治平的远大志向 , 培养学生

 正确的人生观 。我觉得 , 所谓的家国情怀 , 就是中华儿女对个

 人 、 集体 、 祖国三者之间关系的处理及先后位置的摆

 放 。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 要心中有他人 、 心中有集

 体,更要有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 , 只有这样才能树立

 远大志向 、 发奋图强 。

 梁启超在 《 少年中国说 》 中曾

 大声疾呼: “ 少年智则国智 , 少年富则国富 , 少年强则

 国强 ,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 那么 , 我中华少

 年从小就要具有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 , 爱国爱民 , 更

 肩负着富民强国 、 让我泱泱中华雄立于世界民族之

 林的气魄和能力 。

 我们既要有爱国的热情,更要有

 爱国的能力 , 那么 , 从现在起 , 从此刻始 , 就要珍惜时

 间 , 努力学习 , 将来才能成为建国强国的栋梁 。( 上接第 113 页 )

 获了

 2017 年合肥市高新区 “ 讯飞

 杯 ” 中小学智慧课堂应用 、 建设评比展示活动一等

 奖 。

 同时 , 在 2017 年国家教育部组织的 “ 基础教育

 信息化示范案例 ” 评选活动中,我校的智慧课堂应用

 示范案例 — — 《 智慧课堂,打造智慧学校的第一步! 》

 荣获省级一等奖 。

 在 2016 — 2017 年 “ 一师一优课 ”

 评比活动中 , 有 2 节获 “ 部优 ” , 2 节获 “ 省优 ” , 8 节获

 “ 市优 ” 。

 信息技术三项比赛教学反思中有 2 个获市

 级二等奖 。

 微课比赛中获 2 个市级一等奖 ,3 个市

 级二等奖 。

 在 2017 — 2018 年 “ 一师一优课 ” 评比活

 动中 , 有 3 节获 “ 省优 ” , 6 节获 “ 市优 ” 。

 在 2018 —

 2019 年 “ 一师一优课 ” 评比活动中 , 有 1 节获 “ 部

 优 ” , 3 节获 “ 省优 ” , 8 节获 “ 市优 ” 。老师在信息化教学软件的帮助下 , 更好地研究

 教法学法,落实教学任务 , 学科教学有了长足的进

 步 。

 学生在 “ 智慧课堂 ” 的帮助下 , 学习积极性有了

 明显的提高 , 开阔了视野 , 改变了方式 , 提高了效率 。“ 智慧课堂 ” 是合肥市桂花园学校 ( 东区 )

 迈向智

 慧学校的第一步 , 这一步扎实稳健地为合肥市桂花

 园学校陈区 )

 的智慧校园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4

篇三:家国情怀培训心得

主义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0 1000 字文章 5 5 篇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爱国主义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1000 字文章范文一

 爱国主义是浇灌中国梦的最好养料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在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力指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新时代爱国主义伟力。

 “五星红旗,永照大地”。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更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信仰和寄托。鲜艳的中国红,厚积了中华儿女最坚实的民族自信;飘扬的中国红,激荡起中华儿女最澎湃的奋斗力量;永远的中国红,凝聚着中华儿女最深沉的爱国情感。《纲要》深入阐明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基本内容,对实现爱国的共识更深刻、情感更统一,行动更有力发挥着积极引导作用。

 永葆心相融的真情,在坚定理想信念中激发爱国情。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那就是爱我中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而携手并肩的进取心同频共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的奋斗心同向发力。90 多

 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新时代,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让中华心一起跃动、爱国情永远激扬,使爱国主义成为我们共同奋进的理想信念。

 永葆文同根的深情,在坚守文化精髓中激发强国志。文以载道,文以聚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流淌其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指引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共创美好未来。5000 年历史长河中,各民族文化始终坚定爱国主义流向,交融汇聚;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源源不绝,历久弥新,共同书写了灿烂的中华文化,铸就了我们强大的文化自信。新时代,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强化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深入人心。在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秉承强国志阔步新征程。

 永葆血同源的亲情,在接力复兴大任中激发报国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心中,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精神基因,永远高擎、照亮前方的精神火炬。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唯有弘扬和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才能更加自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时代追梦航线上劈波斩浪。“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

 人民、聚焦青少年,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让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在青年手中接力传递,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激励奋斗圆梦的报国行。

 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我们要认真抓好《纲要》的贯彻落实,施好爱国主义养料,让中国梦绽放时代欢颜。

 爱国主义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1000 字文章范文二

 多些实在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是最深沉、最厚重、最质朴的情怀,是生长在每个中华儿女身上的基因种子。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里,涌现过无数先驱榜样和英雄人物,留下恒河沙数的爱国箴言。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的宴婴,“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的岳飞,“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的杨继盛等等,句句珠玑、字字铿锵,鼓舞和熏染一代又一代人为国赴难、刚毅挺拔,筑牢起中华民族独有的爱国精神脊梁。

 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坚持虚功实做、久久为功,在深化、转化上下功夫,在具象化、细微处下功夫,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务实节俭开展教育、组织活动,杜绝铺张浪费,不给基层和群众增加负担,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的洗礼、

 精神的荡涤,求真务实才能涵养底气,崇尚实在方可激发实效。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爱国主义尽管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无限追求,具有爱国主义情操能释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光芒魅力。然爱国主义并非“曲高和寡”的不可企及之地,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假使坚守家国情怀的堤坝,涵养“卑微不敢忘国忧”的品质,定能在爱国主义大道上驰骋向前。现实生活中,不乏少数单位或组织无法把握爱国主义的精髓内核,给爱国主义教育“穿衣戴帽”,令其走样变形、沦为形式。如,某地体育竞技场上,打着爱国旗号干扰运动员正常比赛。让爱国主义教育蒙尘,伤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

 最是情怀最动人。习近平总书记曾言,“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拳拳爱国之心,如何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自觉意识和坦然言行,离不开具体而微、细致而实的情感呵护与自然注入。如,小学操场上,一名学生冒雨本向教室,当国歌奏响立马在育种向国旗敬礼;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家家户户自发装挂国旗,让鲜红旗帜印鉴炽热之心。所见,只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生活日常、实践行动,让一滴水加入河海凝聚波涛,才能收获爱国主义磅礴力量。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多些实在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爱国主义本身也是实在的情愫。追逐爱国主义、弘扬爱国精神、传递爱国价值,每个人都不能做旁观者、掉队者,而是要做奋斗者、进取者,秉持强烈的爱国担当与忠诚的为国使命,立足岗位责任、扎根本职工作,

 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为建设更加美好富强的中国不息努力、孜孜开拓。

 爱国主义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1000 字文章范文三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须多积尺寸之功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历久而弥新,新时代必须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爱国主义成为中华民族凝心聚力的桥梁,成为中华儿女的坚定底气和精神力量。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任重而道远,需多积尺寸之功,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课题,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多积尺寸之功就是要于“细节”中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成大业若烹小鲜,做大事必重细节,要让爱国主义如春风化雨般融入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心中,将爱国主义教育注入到干部工作和群众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去。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曾经有人说爱国主义过时了,但当我们真正面对大灾大难、内忧外患的时候,爱国主义才是那股能够把中华民族拧成一股绳儿的强大力量,她看不见、摸不着,却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爱国主义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落细”就要做好爱国主义教育的每一

 项工作,处理好爱国主义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教育就是要细致,要让人清楚明白爱国主义的重要性,感动人、教育人要有一定的说服力,要让爱国主义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中华儿女的行动自觉。

 多积尺寸之功就是要于“小事”中扎实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全面深入、全面过硬。尽小者大,慎微者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习近平总书记常说,小事是一面镜子,小事中有原则、有党性、有人格,那些看似寻常的小事往往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爱国主义教育在于方方面面,就是要在每一件小事中将爱国主义深入角角落落,要全面运用多种形式和渠道、载体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小“仪式感”,在小的“仪式感”中增强中华儿女的集体观念和爱国意识。要在小事中将爱国主义情怀根植于心,要面向全体中华儿女、聚焦青少年,要发挥好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的爱国主义“宣传”作用,要发挥好先进典型模范的带头作用,要积极组织开展“大、中、小”爱国主义主题活动,要在小事小节中调动起中华儿女爱国的热情和积极性,要让爱国主义在根深蒂固中成为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

 多积尺寸之功就是要于“平常”中切实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成效和质量。爱国之情何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关键还是要注重日常经常平常,爱国主义教育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干好基础工程就是要在厚植爱国情怀上下足功夫,让爱国主义教育生根发芽结果。爱国,贵在人人心中有国、心中有爱,爱国主义是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彰显着中华民族和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积极态度和精神面貌,要切实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到位,要在平常

 中见到爱国主义教育成效,要通过教育将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每个人的实际行动。各单位、组织、个人要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把学习党史国史作为“平常事”,把涵养爱国心当做“平常心”,把爱国主义教育化作“平常态”,在平常中将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发奋工作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效。

 新时代新时期,我们将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确定的底气,是中华儿女应对一切不确定因素最宝贵的“武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需多积尺寸之功,在“一砖一瓦”堆砌中让爱国主义在新时代释放更大能量!

 爱国主义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1000 字文章范文四

 弘扬“爱国主义”筑牢“报国心魂”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深入阐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基本内容,并就教育对象和方法、实践载体、氛围营造、组织领导提出明确要求,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力指导,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积淀为中华民族最崇高的精

 神品格,彰显着中华民族不懈的价值追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爱国是我们每一个人最自然、最朴素的内心情感。“你所站立的这片土地,就是生你养你的地方,就是你的家,就是中国!”——对于这句话,我们一定都感同身受!“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祖国大家强盛是个人小家美好的“根本力量”,也是中华儿女行走于这个世界的“坚强后盾”。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将爱国当成自己的“永恒信仰”,都需要牢记家国情怀,并将对国家、对民族的深厚感情,融于自己的血脉和灵魂之中,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寓于小事、见于日常。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爱国是我们每一个人最纯洁、最高尚的抱负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常言道,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不断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构建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思想认同和实践认同,持续消除人们的认知误区和思想疑惑,从思想根子上清除不良思潮的影响与侵蚀,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进而用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拼搏奋斗来实现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爱国是我们每一个人最起码、最基本的使命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我们普通人的爱国情怀也许无法用轰轰烈烈的方式来表达,但可以把小我融入祖国大我、人民大我之中,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不畏压力、攻坚克难,越压越勇、越压越强,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情,兢兢业业干好每一项工作。

 弘扬“爱国主义”,筑牢“报国心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常言道,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当前,我们正处于“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刻,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在线上线下日趋多元多样多变语境下,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弘...

篇四:家国情怀培训心得

ldquo; 家国情怀”感 有感 1 家国情怀早已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近代以来,实现民族复兴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根植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居功至伟。

 2019 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70年来,亿万中华儿女始终秉承家国情怀,把个体价值、家庭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将自己的人生融入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更加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把家国情怀转化为奋斗激情。正是无数人、无数家庭的奋斗与奉献,推动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一方面,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另一方面,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每一个家庭的梦想才有最坚实的依靠。今天,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

 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体现了家国情怀“爱家”与“爱国”的一体性。“夫孝,德之本也”。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提倡孝老爱亲,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抚今追昔,我们更能感受“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就能用 4 亿多家庭、近 14 亿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学“ 家国情怀”感 有感 2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物格而后知至的译文为通过降低自己的欲望,减少自

 己的贪念,来让自己头脑清醒,是非曲直分明。正念分明后就要努力在待人处事的各方面做到真诚二字,努力断恶修善,久而久之自己的修养就起来了,有智慧了。这时就可以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好了。家庭是国家的缩影,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好了的人也一定可以把国家治理好。一个能把自己国家治理好的人,那么他(她)也一定能让世界充满和谐,天下太平。

 学习习总书记的家国情怀,我们的党员干部也应该具备这样的情怀,行动上做到严于律己、爱党爱国、敬业奉献,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具体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修身。党员干部作为社会的关键少数,应具备高尚的情操,有着高尚的理想追求,简而言之,党员干部应该是一个高尚的人。党员干部的理想,应该彰显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公精神。

 二是齐家治国,党员干部应具备家国情怀。在中华传统传统文化意义上,家与国从来都是一体,不可分割。正所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党员干部应具备家国情怀,注重家风建设。一方面,党员干部要注重家风建设,争当家风建设的领头雁。党员干部要争当“榜样典型”,做到“廉洁齐家”,同时,党员干部的家人也要争当“贤内助”,共建好家风。另一方面,党员干部既要爱家也要爱党爱国,要认识到国与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党员干部应发自内心的爱党爱国,做到敬业奉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三是平天下,党员干部应具备为民情怀。天下之事,民生为大,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不是说一名党员干部能够公而忘私、敬业奉献,就一定具有为民情怀。公而忘私、敬业奉献,是为民情怀的前提,党员干部真正具有为民情怀,还需要有一颗同理心。党员干部具有同理心,才能够心理换位,了解群众真正想要什么;才能够将心比心,真正走到群众心里。党员干部俯下身子和群众打成一片,做到一切为了人民,才能够真正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学“ 家国情怀”感 有感 3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这首歌曲唱出了国与家之间的紧密关系。在第一次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释了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总书记的家国情怀,也是总书记立身行事、治国理政的生动写照,在总书记看来,不论时代发生多大的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那么什么是所谓的家国情怀呢?家国情怀我们可以理解以追求国家与民族利益为最高目标,将家庭与个人的荣辱得失紧密维系于国家与民族的荣辱得失之中,这是中华儿女骨血里自然具备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也是炎黄子孙特有的一种优异品质。

 一个个小家庭组成了我们祖国这个大家庭,只有小家庭美满幸福,人民安居乐业,大家庭才能够国家富强、民族复兴。那么我们中华儿女如何把自己的生活过好,为中国梦的实现汇聚力量,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当考虑的问题。

 毋庸质疑,我们要紧跟总书记的步伐,牢记“自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九个字,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不仅做家国情怀的倡导者,也要做家国情怀的践行者。首先要修身,在修身方面,总书记坚持“修其心治其身”,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重视学习、紧抓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本领,另外一方面也要严以修身;其次要齐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在修身的基础上齐家,重视家庭的建设、家风的建设,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好,才会有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然后治国,这方面总书记坚持夙夜在公,勤政为民,不忘初心,不负期望,“责任、担当”始终贯穿于他的治国理念中。党的干部一定要是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好干部,能够摆正自己的公仆位置,全心全意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最后才可平天下,不求一时之利,但谋天下之计。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者之间好比四个阶梯,一步一步最终走向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基础。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够治国平天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照顾好自己的家庭也

 是为实现“中国梦”汇聚力量的一种重要方式。

 学“ 家国情怀”感 有感 4 古人云:“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关健。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促进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幸福。所谓“家和万事兴”只有和和气气的相处,才可以建立一个温暖的家,才可以更好的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

 家国情怀,是一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自觉担当,也是一种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品德情操。组工干部作为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的人才,更应多一些忧患意识、多一些为民情怀,常念民之冷暖,常思国之兴衰,涵养崇高的家国情怀。

 一要涵养忠诚的政治情怀。忠诚,是家国情怀的核心,忠诚才能可靠,可靠才能可信,可信才能堪用。组工干部践行对党忠诚,必须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要做党章党规和法律法规的执行者和捍卫者,炼就不忘初心的钢筋铁骨,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

 二要涵养担当的工作情怀。担当,是家国情怀的精髓。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有多大成就。组工干部不能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

 要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大家”,把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人民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把爱党为党、忧党兴党责任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做到乐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

 三要涵养宽广的人生情怀。格局,是一种境界,是组工干部践行宗旨的视野高度。家国情怀是一种大格局,一个人只有心里的格局够大,大到心里装的是国家、民族和人民,才有可能自觉践行家国情怀。组工干部要把握大势、着眼大事、胸怀大爱,涵养容长的雅量、容短的肚量、容异的气量。

 四要涵养高尚的道德情怀。情怀,是为心灵憧憬而努力、不为功利得失而作为。组工干部要登高望远、胸怀全局,经得起形形色色诱惑,耐得住明明暗暗围剿,躲得开糖衣炮弹攻击,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在思考中增长见识,在实践中增长才华,在创新中增长本领,始终保持高尚的人生追求。

 学“ 家国情怀”感 有感 5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发展繁荣不懈奋斗。新时代新起点,更应该有新担当。作为新进公务员以及青年知识分子,我们更应坚定理想信念,秉承爱国奋斗精神,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成为建功立业的有为青年。

 爱国是常怀为民情怀。身处乡镇基层,每日深入乡间地头,与百姓交流接触。作为干群关系的直面者和经手人,爱国就是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

 烈的突出问题;立足人民群众的认可,尽心尽力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做好国家惠民方针政策的宣传者,让百姓感受到祖国的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部的工作成效应以群众的认可为标准,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始终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党分忧、为民奉献,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

 爱国是坚定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矢志不渝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着坚定步伐向幸福出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我们应脚踏实地,用行动践行理想信念。但独在乡镇,工作繁杂,远离了大城市的喧嚣,与好友失去了共同的话题,长此以往,难免滋生退却之心。我们应时刻提醒自己,牢记选择基层工作的初心,将高尚的家国情怀、高远的志向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为检验自己的标准,每日三省吾心吾身。只有心中有理想,才能脚下有力量。

 奋斗是不畏艰苦,恪守使命。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同志守护孤岛 32 年,以一腔热血、一副身躯保卫着祖国海航边境的安全,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书写出不平凡的人生华章。这种爱岗敬业精神与大局观念应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努力做到讲

 奉献不讲条件,讲付出不讲回报,坚守岗位,牢记使命,迎难而上,为人所不为。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的岗位或许和王继才同志的一样平凡,但我们却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沉重担子。只有真正俯下身子,扎根基层,才能充分汲取养分,茁壮成长。只有坚守岗位无私奉献,才能不辱使命。

 奋斗是优化工作方法,立足本职作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祖国最需要的基层、艰苦地区和紧缺岗位,是广大青年大显身手、为国建功的好地方。我们应利用好自己的所学专长,在本职岗位上撸起袖子加油干,加强理论学习,创新工作方法,做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

 爱国奋斗,我们生逢其时;实现人生价值,惟有爱国奋斗。建功立业需要所有青年携起手来,践行爱国奋斗精神,赢取新时代的伟大胜利。

 学“ 家国情怀”感 有感 6 在每个人的心中,对美好生活的人生都有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乘肥衣轻,一掷千金”是美好的人生,有人认为“宜家宜室,举案齐眉”是美好的人生。可我认为,“物力有尽而人欲无穷”,人生的美好在于心灵的满足。只有心有温度,牵念他人,才能获得美好人生。

 “佛系”一词流行网络。一些青年将它作为自己的标签,表达自己不悲不喜、不怒不嗔的无欲态度。在他们看来,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充满“不幸”,只能“佛系”一点。这种生活态度看起来固然美好,可是,万事不走心的“佛系”背后,更多的是对他人他事的冷漠和对现实责任的逃避。当追求闲适生活的思想压倒了奋斗图强的欲望,对美好物质的喜爱超越了对社会责任的担当,那么冷漠的心灵只会让青年陷于虚无的泥淖,无法感受满足、美好。我国经济发展已临近全面小康,但若就此止步、享受生活、丧失创造、奋斗的动力,则会令民族复兴大业停滞不前。要改变这一现象,需要年轻人重拾家国情怀,“以百姓之心为己兴,以他人之心为己心”,感悟到个人幸福与他人、与国家、与时代的紧密联系,激发出拼搏向上的动力,让心灵摆脱冷气,更有温度。

 北宋名相范仲淹便是这样一位因心灵有温度而获得美好生活的典型代表。为国为民的信念,贯穿他的一生。青年时,他因反对刘娥、吕夷简专权擅势三次被贬,但无论被贬黜至何地,他都泰然自若,安民济物。中年时,西夏犯边,他虽是一介书生,却能慨然请命,戍边西北,而后更力推新政,兴利除弊。由此看来,心系他人,兼济天下,必将成就更加美好的人生。

 牵念他人、心怀国家的心灵更有温度,愈加炙烈,其成就的人生会更加幸福和美好。因为这样的人,心中有着责任

 与担当,他们在工作中将会积极进取、努力奋斗能够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最终,不仅能收获事业的成功,更能享受心灵的满足,赢得拼搏奋斗、绚烂多彩的人生。

 学“ 家国情怀”感 有感 7 在 2019 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

篇五:家国情怀培训心得

习 “家国情怀” 心得体会

 篇一

 每个人都想成为更优秀的人才,都想有更大的作为。要想优秀起来,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提高,好了更好,“牛”中更“牛”,排名靠前,创优争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身行事、治国理政的生动写照。正己修身,他“修其心治其身”,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整齐家风,他入孝出悌,又防微杜渐,整治家风,清肃党纪;治国理政,他夙夜在公,勤政为民,不忘初心,不负期望;心怀天下,他不求一时之利,但谋天下之计,践行睦邻友好,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修身”一词始终贯穿于习近平的过往经历之中。习近平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他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他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他并不觉得农村 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习近平激励青年要重视自我提升,勇于担当。现在条件这么好,大家更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搞好。

 他在《做人与做官》中阐明了修身对于为官的重要性。他引用王安石《洪范传》里的一句“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表明领导干部既是一个要有高尚品德的普通人,也是一言一行对社会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的不普通的人。

 做官先做人,做人必修身。习近平提出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并对其内涵作了系统阐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将“严以修身”置于首位,进一步突出了严以修身作为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作风标尺的重要地位。习近平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立政德,包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齐家。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小家”,连着“大家”,关乎“国家”。“家”,往里看,连着个人——“修身”方能“齐家”;往外看,连着“天下”,连着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习近平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 习家有着从严教子、勤俭持家的家风。习近平走上领导岗位后,习仲勋的夫人齐心专门开家庭会,要求其他子女不得在习近平的工作领域从事经商活动。家风连着党风,党风关乎民心。《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将廉洁齐家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标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追求。制度保障是外力约束,而家风建设却是内在的提升。一个党员干部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中要处理好各种“中国式关系”,抵御不良诱惑,坚定信念和初心,离不开优良家风的建设与拱卫。正如习近平所说,健康的家庭生活,可以滋养身心,鼓励领导干部专心致志工作。反过来,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一言一行,又直接影响着家庭其他成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的家风家教。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才能有整个社会的风清气正。

 治国。在中国,说不完道不尽的,是家国情怀。有多少名言警句信手可以拈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靑”(文天祥); “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家国,在中国人心中,总是一股“沛乎塞苍冥”的浩然正气。

 考察、调研、慰问,出访、参加会议,发表讲话„„习近平几乎无日不在为国为民兢兢业业。“责任”“担当”始终贯穿在习近平的治国理念当中。他指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是好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举一“国”之力,也是尽一“家”之责。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家庭梦才能梦想成真。立足当下世界,着眼人类发展。习近平引领中国不断前行,从顶层设计到深耕细作,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贡献智慧、提供方案。习近平在一系列双边和多边重要外交场合多次强调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出亚洲命运共同体等,同世界各国共同致力于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与进步。六年多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留下无数精彩瞬间。

 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新时代的领路人习近平带领我们继续书写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我们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中国将不懈努力。

 篇二

 家国情怀早已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近代以来,实现民族复兴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根植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居功至伟。

 2019 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70 年来,亿万中华儿女始终秉承家国情怀,把个体价值、家庭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将自己的人生融入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更加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把家国情怀转化为奋斗激情。正是无数人、无数家庭的奋斗与奉献,推动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一方面,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另一方面,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每一个家庭的梦想才有最坚实的依靠。今天,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

 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体现了家国情怀“爱家”与“爱国”的一体性。“夫孝,德之本也”。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提倡孝老爱亲,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抚今追昔,我们更能感受“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就能用 4 亿多家庭、近 14 亿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篇三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物格而后知至的译文为通过降低自己的欲望,减少自己的贪念,来让自己头脑清醒,是非曲直分明。正念分明后就要努力在待人处事的各方面做到真诚二字,努力断恶修善,久而久之自己的修养就起来了,有智慧了。这时就可以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好了。家庭是国家的缩影,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好了的人也一定可以把国家治理好。一个能把自己国家治理好的人,那么他(她)也一定能让世界充满和谐,天下太平。

 学习习总书记的家国情怀,我们的党员干部也应该具备这样的情怀,行动上做到严于律己、爱党爱国、敬业奉献,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具体应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一是修身。党员干部作为社会的关键少数,应具备高尚的情操,有着高尚的理想追求,简而言之,党员干部应该是一个高尚的人。党员干部的理想,应该彰显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公精神。

 二是齐家治国,党员干部应具备家国情怀。在中华传统传统文化意义上,家与国从来都是一体,不可分割。正所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党员干部应具备家国情怀,注重家风建设。一方面,党员干部要注重家风建设,争当家风建设的领头雁。党员干部要争当“榜样典型”,做到“廉洁齐家”,同时,党员干部的家人也要争当“贤内助”,共建好家风。另一方面,党员干部既要爱家也要爱党爱国,要认识到国与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党员干部应发自内心的爱党爱国,做到敬业奉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三是平天下,党员干部应具备为民情怀。天下之事,民生为大,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不是说一名党员干部能够公而忘私、敬业奉献,就一定具有为民情怀。公而忘私、敬业奉献,是为民情怀的前提,党员干部真正具有为民情怀,还需要有一颗同理心。党员干部具有同理心,才能够心理换位,了解群众真正想要什么;才能够将心比心,真正走到群众心里。党员干部俯下身子和群众打成一片,做到一切为了人民,才能够真正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篇四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这首歌曲唱出了国与家之间的紧密关系。在第一次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释了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总书记的家国情怀,也是总书记立身行事、治国理政的生动写照,在总书记看来,不论时代发生多大的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那么什么是所谓的家国情怀呢?家国情怀我们可以理解以追求国家与民族利益为最高目标,将家庭与个人的荣辱得失紧密维系于国家与民族的荣辱得失之中,这是中华儿女骨血里自然具备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也是炎黄子孙特有的一种优异品质。

 一个个小家庭组成了我们祖国这个大家庭,只有小家庭美满幸福,人民安居乐业,大家庭才能够国家富强、民族复兴。那么我们中华儿女如何把自己的生活过好,为中国梦的实现汇聚力量,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当考虑的问题。

 毋庸质疑,我们要紧跟总书记的步伐,牢记“自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九个字,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不仅做家国情怀的倡导者,也要做家国情怀的践行者。首先要修身,在修身方面,总书记坚持“修其心治其身”,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重视学习、紧抓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本领,另外一方面也要严以修身;其次要齐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在修身的基础上齐家,重视家庭的建设、家风的建设,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好,才会有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然后治国,这方面总书记坚持夙夜在公,勤政为民,不忘初心,不负期望,“责任、担当”始终贯穿于他的治国理念中。党的干部一定要是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好干部,能够摆正自己的公仆位置,全心全意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最后才可平天下,不求一时之利,但谋天下之计。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者之间好比四个阶梯,一步一步最终走向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基础。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够治国平天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照顾好自己的家庭也是为实现“中国梦”汇聚力量的一种重要方式。

篇六:家国情怀培训心得

攻坚电视专题片《摆脱贫困》 第六集:家国情怀 观后感之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本文章 997 字,每点都结合专题片事例阐述,架构如下:

 第一点,前几集回顾及本集概述 第二点,两部分体会 体会一:家国情怀 体会二:无私奉献 第三点,总结升华,接力脱贫,继续前行

 大型脱贫攻坚电视专题节目《摆脱贫困》已经播出过半,每晚我都在电视机前收看,前几集有为国家如期脱贫感到骄傲,有为各行各业合力攻坚感到团结振奋,也感叹扶贫干部一路以来的艰辛,而今晚播出的第六集:《家国情怀》让我最为感动。本集讲述了多个扶贫英雄的先进事迹,带领贫困人口种土豆致富的朱有勇院士,科学研究投入扶贫实践成功,叫人拍手称号;当电视播放到退伍军人王新法和北师大研究生黄文秀的时候,我感动的泪水忍不住留了下来,他们倾其所有奉献给扶贫事业,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舍弃小家为大家。有国才有家,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

 家。本集中的扶贫工作者都是扶贫的国家英雄,他们舍弃小家,几乎将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扶贫事业,为的是脱贫攻坚,为的是让贫困人口的美好生活。“与民共富军人团队”是王新法和老战友们自发组织的扶贫队伍,王新法用几十年的积蓄,整整 64 万元,亲自上阵带着村民们劈山开道。面对危险,他写下一张“如出现不测、后果自己承担”的责任书。多年前,他在写给妻子的信中曾写道:如果入党是一种信仰的话,那么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找到比____党更值得信仰的信仰。党就是王新法的信仰,他心中的扶贫事业是义不容辞的使命,然而在建桥的过程中,他因过度劳累突发心梗,在扶贫事业中牺牲了。

 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脱贫攻坚战涌现出了一批无私奉献的英雄,他们有的甚至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历史把那些为了广大的目标而工作,因而使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看作是伟大的人。历史见证了扶贫人的奋斗与牺牲,中国会铭记他们是伟大的人。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女孩黄文秀,带领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村民种植砂糖橘致富,种植技术请专家、销售渠道找电商,黄文秀昼夜不停的忙碌,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终于认可了这位年轻的扶贫第一责任人。可在 2016 年 6 月的某个凌晨,黄文秀返回百坭村的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年仅 30 岁,村民们还来不及对她说一声谢谢。更令人动容的是黄文秀父亲的一

 番话:“希望在扶贫攻坚战场上的人,听____的话,听党中央的话,以后做得比黄文秀更加优秀。” 如期脱贫的背后,伫立的是一个个与贫困斗争到底的平凡英雄。伟大的事业,从来与伟大的奉献,与极致的付出交相辉映,紧紧相连!他们的付出浇注到贫瘠的土地上,开出了脱贫的花朵,而我们要接力奋斗,结出丰硕的果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发光发热!

篇七:家国情怀培训心得

家国情怀 汲取奋进力量(重温红色家书)

 引

 子

 双手被反捆,却昂首挺胸、含笑赴死!每当看到父亲王孝和 4 24 岁那年牺牲前的照片,3 73 岁的王佩民都会潸然落泪。

 8 1948 年 年 9 9 月 月 0 30 日,中共地下党员王孝和在上海提篮桥监狱英勇就义。一组《大公报》记者拍摄的照片,记录下王孝和慷慨就义的最后时刻。

 是怎样的力量,能够令人以笑容直面死亡?

 王孝和牺牲 1 21 天后,遗腹女王佩民出生。0 70 多年来,她一直在“找寻”父亲。面对父亲临刑前的笑容,她特别想知道,父亲当时有过怎样的心路历程。

 王佩民竭尽所能找寻跟父亲有关的事物。父亲留下的珍贵遗产,除了这组照片,就是在狱中写下的家书。展信若晤,见字如面,一封封家书让王佩民跨越时空走近父亲、读懂父亲。

 在被捕后 5 5 个多月的铁窗斗争中,王孝和写下了 0 50 封家书,平均 均 3 3 天一封,最短的 3 53 个字。佩民的名字,正是他在遗书中为即将

 出生的孩子起的。临刑前,他仍不忘在遗书中勉励工友:“前途是光明的!那光明正在向大家招手呢!只待大家 努力奋斗!”

 王孝和牺牲一年零一天后,新中国宣告成立。王佩民渐渐明白,书为心画,笑由心生,心中希冀光明,笑容自然流露在脸上,这笑容里有对敌人的轻蔑,有对光明的期盼,有为信仰而牺牲的坦然自若,这是信仰的微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经常“重温革命烈士的家书”。5 2015 年 年 9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革命烈士的家书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

 片纸千钧重,家书意万重。近 0 70 年来,评弹、戏剧等反映王孝和家书的文艺作品迭出,蕴藏在笺札中的烈士形象日趋丰富立 体,越来越多的人走近王孝和,循着事踪笔迹,从字里行间感悟家国情怀,在薪火相传中汲取奋进力量。

 “0 00 后”演员心中的原型王孝和

 “走近王孝和,方能演好《王孝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是同龄人”

 学艺 5 5 年多,登台一年半,1 21 岁的上海评弹团演员季毅洋第一次担纲主演,角色正是王孝和。3 3 月 月 7 27 日,评弹《王孝和》在上海天蟾逸夫剧院复排重演,3 3 名主角中,两名是“0 90 后”“0 00 后”演员。

 一双素手轻拨琵琶,五指连弹奏动三弦,柔情汩汩的吴侬软语间,多了几分荡气回肠 —— “好容易养儿到如今,今天完成了我一生。总算是做人目的未违 背,未曾轻掷好青春……”季毅洋娓娓道来的这段唱词,出自王孝和致父母的遗书。

 评弹《王孝和》始创于 5 1955 年,今年初入选上海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0 100 周年红色经典剧目展演季”。不久前,上海评弹团组织青年演员赴龙华烈士陵园为王孝和烈士扫墓,季毅洋逐字逐句研读0 50 封家书,王孝和的形象在他心中愈发清晰。“之前,台词是背下来的,如今脱口而出。”放下一沓写满笔记的台词本,眼眸清澈的季毅洋若有所思:“走近王孝和,方能演好《王孝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是同龄人。”

 5 15 岁那年,季毅洋考入苏州评弹学校。这个年纪的王孝和 ,是上海励志英文专科学校一名在校学生。他选择英语专业与儿时经历密不可分,王孝和的父亲王福定是名轮船火夫,因语言不通,常遭外籍船老板欺辱。王孝和决心学好英语,将来为父亲和工人们争取权益。即便被捕后身陷囹圄,他仍牵挂着海上漂泊的父亲,在 1 11 封家书均有

 提及:“父亲之船可到了吧!他老人家身体可好?”“请父亲勿必为男多虑,还是安心上船去为盼”……

 7 17 岁那年,季毅洋第一次从专业必修的弹唱课上听到王孝和这个名字。正是 7 17 岁的年纪,王孝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宣誓入党这天恰是 5 5 月 月 4 4 日。上海杨树浦发电厂的王孝和史料陈列展,至今 保存着王孝和亲笔写下的一张泛黄纸条 —— “守纪律,组织利益第一。D D 的秘密不得疏忽轻泄。负责任,规定任务要完成。多计划,养成独立的能力。同志间,勤勉和批评相爱惜。”其中,D D 是共产党的代称。朴实无华的句子,饱含着一名年轻共产党员的赤诚。

 9 19 岁那年,季毅洋毕业参加工作,成为上海评弹团的一名演员。同样的年龄,王孝和考入上海电力公司杨树浦发电厂,在总控制室当抄表员,自此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他参与组织了 6 1946 年的上海电力公司大罢工和声援 8 1948 年的申新九厂罢工运动,年纪轻轻就挑起上海电力公司工会党团书记的担子。王孝和被捕后,家书中附着的一份律师辩诉状这样评价:“被告人王孝和在上海电力公司服务有年,工作勤劳,待人笃诚,深为员工同人所器重,故得被推选为工会常务理事……”

 8 1948 年 年 4 4 月 月 1 21 日,因叛徒出卖,王孝和被国民党反动军警逮捕。彼时,他的大 女儿王佩琴才满周岁,妻子忻玉瑛刚怀上第二个孩子。狱中,他受尽酷刑,一度因电刑昏厥,但始终保守了党的秘密。

 大义凛然的他,也有难以割舍的牵挂。

 作为长兄,王孝和惦念弟弟们的学业。就义前 6 76 天,他在家书中关切地问:“二弟这学期考的成绩如何,请告诉我。”

 作为父亲,王孝和想念刚断奶的长女佩琴。就义前 0 60 天,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我坐了牢,累得小孩子也苦了。(探监时)我只望了她那卷发下的小脸儿伏在您的肩上,要再来看一下时,环境已不许可了。但只听得她在哭,您在哄她说:喏,喏,阿爹喏……”

 作为丈夫,王孝和最放心不下 怀有身孕的妻子。就义前 7 27 天,他仍在信中写道:“您的分娩地点是(父母居住的)三马路,比(租住的)杨树浦来得好……我想这对您在医院里住了一星期或两星期以后是比较好些的,否则您孤苦伶仃独自在杨树浦,我虽在牢也放心不下……”

 王孝和牵肠挂肚,也憧憬未来。在给妻子的家书中,他对即将出生的孩子满怀期待:“您自己的身体更应保重,因为不久您要做两个孩子的母亲了,我已经告诉了我的难友们请他们吃红蛋哩!”

 无计可施的敌人,以“连续教唆、意图妨碍戡乱治安未遂”的所谓罪行判处王孝和死刑。王孝和毫无惧色,留下 3 3 封绝笔遗书,一封给狱 中难友,一封给父母,一封给即将分娩的妻子。

 “但愿你分娩顺利!未来的孩子就唤他叫佩民!身体切切保重,不久还可为我申冤、报仇!” —— 一阵急促的三弦连弹将演出推向高潮,家书中这段力透纸背的遗言化作铿锵唱词,余音在剧场上空久久回荡,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座无虚席的剧场里,一位满鬓斑白的老人早已泣如雨下 —— 她便。

 是王佩民,王孝和家书中那个“未来的孩子”,如今已是古稀老人。

 谢幕时,王佩民走上舞台,从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手中接过一份特殊的礼物 —— 这是 5 1955 年版及 1 2021 年版的评弹《王孝和》珍藏海报。

 5 1955 年,上 海评弹团将王孝和事迹搬上舞台,改编为中篇评弹《王孝和》,由陈希安等演员在上海静园书场首演,创下连演 3 3 个月、观众 众 7 7 万多人的高票房。

 7 2017 年,9 89 岁的陈希安罹患癌症,在当年 1 11 月的告别演出上,这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评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抱病登台,与弟子高博文联袂对唱,曲目正是《王孝和》。9 2019 年 年 0 10 月,陈希安溘然长逝,就在这一年,季毅洋考入上海评弹团,拜入高博文门下,《王孝和》成为三代评弹演员薪火相传的经典曲目。

 女儿心中的父亲王孝和

 “爸爸希望我知道他‘是怎样,为什么与世永别的’,如今,我多么渴望爸爸知道,女儿没有辜负他”

 曾经,王佩民会莫名羡慕身边的人。她羡慕比自己大 1 1 岁 岁 7 7 个月的姐姐佩琴,曾倚在父亲厚实的肩膀上玩耍;她羡慕邻居家的小伙伴,能牵着父亲的大手放学回家……成年后,她甚至羡慕自己的两个女儿,只要孩子们愿意,随时能一头扎进父亲怀里撒娇,她却从未有过这样的机会。

 父亲之于她,就是一幅肖像。

 9 1949 年 年 1 11 月 月 5 5 日,王佩民刚满周岁,长辈抱着她参加上海电力工会为王孝和烈士举行的公祭大会。会场上,一张画像画着的正是王孝和。画像前,王佩民与 素未谋面的父亲留下一张跨越时空的黑白“合影”。

 “千千万万有良心有正义人士,还活在世上,他们会为儿算这笔血账的。”临刑前致父母的绝笔信中,王孝和对未来充满信心。在他牺牲的 8 1948 年 年 9 9 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从远方的隆隆炮火声中,王孝和似乎听到了光明的足音,8 8 个月后上海解放。

 “儿之亡,对儿个人虽是件大事,但对此时此地的社会说来,那又有什么呢!”王孝和在家书中特意叮嘱父母:“琴女及未来的孩子佩民,应告诉他们,儿是怎样,为什么与世永别的!”

 几十年来,不论学校就读期间,还是毕业参加工作后,王佩民每每说起自 己的名字,大家便会围上来关切地问:“你就是王孝和烈士的女儿啊!”王佩民日益有了一种强烈的感觉:父亲并未远去。

 “我要好好努力,不能辜负了爸爸。”王佩民考入上海中学,毕。

 业后主动到基层工作,成为原上海电讯器材厂的一名普通工人。4 24 岁时,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4 24 岁,父亲的生命永远定格,对女儿来说,则是接续传承的新起点。

 “做一名像父亲那样的共产党员。”王佩民兢兢业业,多次被评为单位的先进工作者。上世纪 0 80 年代,电脑普及伊始,年近半百的她克服困难,自学操作系统。调入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后,王佩民长期从事《上海年鉴 》编辑工作。面对大量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她并不觉得枯燥,逐字逐句校核。“我要替爸爸好好看一看,这日新月异的新上海。”

 7 1997 年,王佩民当选中共上海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作为党代表,她深入基层听取群众呼声,积极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王佩民以父亲为榜样,切实履职尽责,得到党组织和党员群众认可,后又当选中共上海市第八次党代会代表。

 “爸爸希望我知道他‘是怎样,为什么与世永别的’,如今,我多么渴望爸爸知道,女儿没有辜负他。”王佩民说。

 这些年,王佩民一直在收集、整理父亲的遗物,一点一点走近他。1 2001 年初,在上海市 档案馆查阅资料时,王佩民无意中发现父亲在狱中写下的 7 47 封家书原件。

 “我小时候见过父亲临刑前留下的 3 3 封遗书,但从不知道父亲还写过这么多家书,母亲也从未提起过。”王佩民说,父亲给家中寄信时,母亲忻玉瑛尚不识字,只能托邻居代念。

 王孝和牺牲后,年仅 0 20 。

 岁的忻玉瑛一度精神恍惚。9 1949 年 年 5 5 月,上海解放这天,忻玉瑛冲上街头,看到解放军战士便问:“见过王孝和吗?解放军进城了,我们家孝和该回来了……”2 1952 年,组织上安排忻玉瑛进入上海电力专科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后到上海电力公司工作。时隔半个多世纪,展读这 7 47 封家书,母女俩相拥而泣。

 一封封家书丰富了王佩民对父亲的认识:他的饮食口味偏重,家书中总不忘叮嘱妻子将“咸菜烧得油些”带给他;他个性豪爽、为人慷慨,狱中收到亲友送来的十几个粽子,当即“与难友们一下子吃了”,并高兴地写道“其味道之好没有一 个不称赞”;他也会睹物思人,吃。

 到家人送来的栗子时,便在家书中询问,此物大概是爸爸带来的吧。

 “以前,我心中的父亲是位大义凛然的英雄,为了党的事业可以牺牲一切。从这些家书中,我看到了一个热爱生活、珍重亲情、乐于分享快乐的父亲,即便身处铁窗监牢,也是那样的乐观豁达。”退休后,王佩民带着对父亲家国情怀的感悟走上荧屏,参加了中央电视台

 《朗读者》等节目的录制。越来越多的人同王佩民一起,透过一封封红色家书走近王孝和,追寻这位永远年轻的革命先烈。

 新时代大学生心中的榜样王孝和

 “像王孝和那样,到更需要我、更能磨练我的地方 去”

 一束光柱,透过微尘,投射进青瓦红砖的厂房车间,为斑驳墙壁添上一抹亮色。

 一群青年,身着工装,穿梭于纵横交错的管线走廊,灵动舞姿洋溢着青春活力。

 和 黄浦江畔,王孝和 0 70 多年前工作过的杨树浦发电厂已被改造成工业遗迹公园,沉浸式情景剧《王孝和》正在这里排演。

 循着烈士生前的足迹,观众能够在移步换景中行进式观演:全长0 500 米的演出长廊,综合运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全景式还原了王孝和发动工潮、铁窗斗争、法庭抗辩、英勇就义等 0 10 幕场景。

 实地实景,立体呈现 —— 这场 1 1 小时的沉浸式情景剧由上海电力大学和杨树浦发电厂 联合制作,历时 3 3 个多月精心编排,目前已进入联排试演阶段,将于今年“七一”前面向社会公演。0 60 多名演员全部来自上海电力大学话剧团和舞蹈团。

 “每当我试着走近王孝和时,内心都会深受触动。”已饰演王孝近 和近 3 3 年的刘松林,是上海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回忆起最早听闻王孝和故事时的情景,刘松林记忆犹新。

 9 2019 年 年 6 6 月,学校组织学生到杨树浦发电厂参观,一组《大公报》记者拍下的照片深深震撼了刘松林。画面中的王孝和被反手捆绑着,正由法警押解至刑场,他昂首挺胸,面露微笑,目光坚定,毫无惧色。“王孝和的笑容感 染着今天的我们,却震撼着在场的敌人。”刘松林颇为感慨:照片中的角色似乎颠倒了过来,全副武装的反动法警紧张不安,被审判者从容自若。

 “前途是光明的!那光明正在向大家招手呢!”刘松林从王孝和的遗书中深刻感悟到了烈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立 “在新中国成立 0 70 周年之际,我们理应用实际行动来缅怀这位对光明孜孜以求的先烈。”刘松林说,参观杨树浦发电厂的同学中有不少校话剧团成员,大家提议以王孝和的英雄事迹排演一出戏剧。得到上海电力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的支持,编排筹演工作随即展开,刘松林被确定为王孝和的饰演者。他与 伙伴们认真研读烈士家书,感悟笔端流淌的热血与激情。

 9 2019 年 年 0 10 月,戏剧《王孝和 —— 我以我血荐轩辕》在上海电力大学迎新晚会上首演,并在互联网上同步直播,广受好评...

篇八:家国情怀培训心得

代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个人感想范文 0 10 篇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个人感想范文一

 国庆期间,中宣部部署在全国城乡广泛深入开展“倡导国庆新民俗、打造爱国活动周”活动,要求各地在 2020 年国庆节期间,把“倡导国庆新民俗、打造爱国活动周”活动持续开展下去,集中打造新亮点,实现城乡全覆盖。中宣部要求,“各地要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积极做好安排,让群众上前台,让群众唱主角,积极推进致敬革命英烈、广泛悬挂国旗、传唱爱国歌曲、国庆体验旅游、开发国庆美食、倡导全民健身、灯光秀烟花表演、网络空间迎国庆等群众民俗活动,并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持续扩大影响。”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爱国”居于首位。对于亿万中华儿女而言,它是船头风帆,有最澎湃的力量,能穿破苍茫晨雾,也能刺破幽深黑暗。爱国教育至关重要,只有弘扬好伟大精神,才能发展好伟大事业。新时代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的重要主题,要在“历史课堂”中走深,在“生活课堂”中走实,在“体验传承”中走心,要在饱蘸“烟火气”的爱国实践中强化爱国教育效果,在日益丰富的爱国表达中凝聚人民群众发展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国庆长假期间,全国各地按照中宣部的部署与要求,如火如荼地

 开展着形式多样的爱国主题活动,共组织开展相关活动 33 万场次,推动国庆黄金周发展成为亿万群众积极参与的爱国活动周,形成国庆新民俗。比如在致敬革命英雄中感念幸福生活,在唱响爱国歌曲中舞动中国色,在来份“国庆面”中为伟大祖国庆生……群众反响热烈,活动效果显著。“热潮”不止于线下,线上也是一派热闹景象。“点亮灯笼祝福祖国”“国庆节服装 P 图”“我向祖国敬个礼”等活动也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参与热情,成为全网的“顶流”。举国上下,欢度国庆的氛围分外浓厚,全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爱国主义是时代精神,更是同胞情谊。爱国情感深邃绵延,激越着最滚烫的心,奔腾着最质朴的热情,是传承于中华儿女血脉中的“基因”,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弱化或丢失。“爱国新民俗”使“寓教于乐”的内容更加丰富,通过寓教于唱、寓教于游、寓教于食、寓教于健身等方式,将爱国融入生活场景,更具象可感,让家常菜的味道与爱国味道相融合,将爱国情感与动听的音韵一同放飞,在人人参与、人人实践中深化宣传、强化认知,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被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位置,在加强宣传引导中,既要注重主题的鲜明突出,也要注重形式的灵活多变,“爱国新民俗”正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让国庆黄金周成为爱国行动周,是对爱国主义热情的充分激发,也是面向祖国母亲的最好“告白”,是时势所趋、价值所向、民众所愿,这样的“全民时尚”既趣味横生又内蕴丰富,既看点十足又意义非凡,可谓一举多得。

 强化“爱国新民俗”的共识引领、价值导航和实践养成,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紧随时代步伐,充分发挥互联网使用率高、时效性强等优势,将爱国表达生活化,爱国实践常态化,让爱国主义教育在扎根群众生活中彰显充沛活力,倡导广大人民群众解锁更多爱国主义“打开方式”,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愿景成为全民的共同奋斗目标,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强大发展合力。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个人感想范文二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我们中华民族赓续千年、融于血肉的民族“坐标”。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固本培元、凝心铸魂,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擘画了新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重在丰赡内容、谋划载体、创新方式,引导人民尤其是青年人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

 育爱国之情,开办“洋气”课堂。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就是用事实说话,让受教育者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最讲“实打实”,最忌“空对空”。当代青年都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无人不网、无事不网是最鲜明的特征。死板的“土”味课堂不仅“留人不留心”导致效用减退,甚至还可能适得其反。

 《纲要》指出,要紧紧抓住青少年阶段的“拔节孕穗期”,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

 治理论课。然而,开好“洋气”课堂,一方面要尊重青年主体地位,真正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把网络直播、VR、AR 当“讲台”,走进他们的“社交圈”“朋友圈”,成为他们的网友、微友和播友,多用互动式、启发式、交流式的“网言网语”,少用填鸭式、灌输式、教条式的“官话套话”,在潜移默化中用信仰点亮人生。另一方面,要强化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积极稳妥地探索“互联网+教育”“区块链+教育”,让青年人用最低廉的成本享受最优质的资源,进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理性对比,真正了解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

 砥强国之志,选树“仰望”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投眼浩瀚的历史星空,我们从不乏爱国、强国、报国的榜样。既有“上下求索”的屈大夫、“平生慷慨”的班都护,也有“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岳家军,更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丞相……他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英雄气概,无不闪现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回忆过往,《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字字泣血;环顾今朝,“一甲子深藏功与名”的张富清、“甘做隐姓埋名人”的黄旭华、“一辈子都造中国星”的孙家栋事事催泪,他们是“最可爱的人”。《纲要》要求我们要“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引导人们把敬仰和感动转化为干事创业、精忠报国的实际行动。”这就要求我们用好传媒工具,生产出高质量的宣传作品,为爱国模范画像、立传、明德,告诉人们他们伟大在哪里、成就在哪里、不易在哪里。事实上,值得仰望的榜样除了“高大全”的时代楷模,还有那些在某一领域、方面熠熠生辉的

 “小人物”。因此,要善于从身边人、身边事着眼,积极挖掘鲜活的爱国故事、爱国模范,让人们觉得可亲、可敬、可爱,最重要的是可学,从而心向往之。

 践报国之行,营造“阳光”氛围。爱国,既应该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更应该是行之所向。《纲要》强调,要抓住重大纪念活动、传统和现代节日等时间节点,用好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自然人文景观等,不断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俗话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一个地方爱国主义教育氛围“浓厚不浓厚”“阳光不阳光”,关键看党员干部“给力不给力”。党员干部要坚持虚功实做、久久为功,在生产生活中以上率下做表率,坚决维护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自觉遵守和宣传国歌法、国旗法、国徽法和英雄烈士保护法等。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契机,积极发挥群团组织和“五老”作用,让群众“自发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在社会上化风成俗,让“人人讲述亲身经历、人人弘扬爱国传统”蔚然成风。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个人感想范文三

 爱国是最深沉、最厚重、最质朴的情怀,是生长在每个中华儿女身上的基因种子。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里,涌现过无数先驱榜样和英雄人物,留下恒河沙数的爱国箴言。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的宴婴,“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的岳飞,“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的杨继盛等等,句句珠玑、字字铿锵,鼓舞和熏染一代又一代人为国赴难、刚

 毅挺拔,筑牢起中华民族独有的爱国精神脊梁。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坚持虚功实做、久久为功,在深化、转化上下功夫,在具象化、细微处下功夫,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务实节俭开展教育、组织活动,杜绝铺张浪费,不给基层和群众增加负担,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的洗礼、精神的荡涤,求真务实才能涵养底气,崇尚实在方可激发实效。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爱国主义尽管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无限追求,具有爱国主义情操能释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光芒魅力。然爱国主义并非“曲高和寡”的不可企及之地,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假使坚守家国情怀的堤坝,涵养“卑微不敢忘国忧”的品质,定能在爱国主义大道上驰骋向前。现实生活中,不乏少数单位或组织无法把握爱国主义的精髓内核,给爱国主义教育“穿衣戴帽”,令其走样变形、沦为形式。如,某地体育竞技场上,打着爱国旗号干扰运动员正常比赛。让爱国主义教育蒙尘,伤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

 最是情怀最动人。习近平总书记曾言,“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拳拳爱国之心,如何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自觉意识和坦然言行,离不开具体而微、细致而实的情感呵护与自然注入。如,小学操场上,一名学生冒雨本向教室,当国歌奏响立马在育种向国旗敬礼;新中国成立 70 周

 年之际,家家户户自发装挂国旗,让鲜红旗帜印鉴炽热之心。所见,只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生活日常、实践行动,让一滴水加入河海凝聚波涛,才能收获爱国主义磅礴力量。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多些实在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爱国主义本身也是实在的情愫。追逐爱国主义、弘扬爱国精神、传递爱国价值,每个人都不能做旁观者、掉队者,而是要做奋斗者、进取者,秉持强烈的爱国担当与忠诚的为国使命,立足岗位责任、扎根本职工作,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为建设更加美好富强的中国不息努力、孜孜开拓。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个人感想范文四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历久而弥新,新时代必须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爱国主义成为中华民族凝心聚力的桥梁,成为中华儿女的坚定底气和精神力量。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任重而道远,需多积尺寸之功,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课题,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多积尺寸之功就是要于“细节”中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成大业若烹小鲜,做大事必重细节,要让爱国主义如春风化

 雨般融入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心中,将爱国主义教育注入到干部工作和群众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去。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曾经有人说爱国主义过时了,但当我们真正面对大灾大难、内忧外患的时候,爱国主义才是那股能够把中华民族拧成一股绳儿的强大力量,她看不见、摸不着,却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爱国主义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落细”就要做好爱国主义教育的每一项工作,处理好爱国主义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教育就是要细致,要让人清楚明白爱国主义的重要性,感动人、教育人要有一定的说服力,要让爱国主义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中华儿女的行动自觉。

 多积尺寸之功就是要于“小事”中扎实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全面深入、全面过硬。尽小者大,慎微者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习近平总书记常说,小事是一面镜子,小事中有原则、有党性、有人格,那些看似寻常的小事往往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爱国主义教育在于方方面面,就是要在每一件小事中将爱国主义深入角角落落,要全面运用多种形式和渠道、载体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小“仪式感”,在小的“仪式感”中增强中华儿女的集体观念和爱国意识。要在小事中将爱国主义情怀根植于心,要面向全体中华儿女、聚焦青少年,要发挥好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的爱国主义“宣传”作用,要发挥好先进典型模范的带头作用,要积极组织开展“大、中、小”爱国主义主题活动,要在小事小节中调动起中华儿女爱国的热情和积极性,要让爱国主义在根深蒂固中成为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

 多积尺寸之功就是要于“平常”中切实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成效

 和质量。爱国之情何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关键还是要注重日常经常平常,爱国主义教育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干好基础工程就是要在厚植爱国情怀上下足功夫,让爱国主义教育生根发芽结果。爱国,贵在人人心中有国、心中有爱,爱国主义是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彰显着中华民族和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积极态度和精神面貌,要切实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到位,要在平常中见到爱国主义教育成效,要通过教育将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每个人的实际行动。各单位、组织、个人要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把学习党史国史作为“平常事”,把涵养爱国心当做“平常心”,把爱国主义教育化作“平常态”,在平常中将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发奋工作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效。

 新时代新时期,我们将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确定的底气,是中华儿女应对一切不确定因素最宝贵的“武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需...

篇九:家国情怀培训心得

传统文化 培养家国情怀朱孟雅摘 要: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日益全球化,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被逐渐淡化,重新审视其价值尤为迫切。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当今中学生传统文化相对缺失,中学阶段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毋庸置疑的。

 儒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传统文化的核心。

 文章拟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课为教学案例,感受民族文化,培养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从而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效落实于教学实际中。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传统文化;明清儒学;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一、 教学背景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精神等各个领域。

 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对外来文化更为关注的同时,却忽视了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

 历史作为人文社会学科之一,和传统文化联系紧密。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更加有效的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家国情怀,进而增强民族凝聚力。《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3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 课主题,讲述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尤其是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对儒家思想和传统政治制度的反思,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儒家传统思想中精华的继承。

 明清时期,理学僵化,统治腐败,忧国忧民情怀的儒者著书立说,通过一部部著作表达个人主张,思想中充满了深厚的民族感情和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通过本单元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儒学发展变化的线索,对中国传统文化思考的广度和深度也有所提高。

 然而由于年龄等限制,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亟待提高。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在设计过程之中,坚持以学生主体为中心,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史料教学,引导学生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分析问题,比较讨论,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二、 教学目标1. 运用时空定位,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发展脉络并将其置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下。

 培养学生在特定的时空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能力,即时空观念的学科核心素养。2. 通过史料分析,再现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张,学生认识到明清思想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及产生的影响。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3. 利用唯物史观,辩证分析明清儒学思想的影响。

 增强当代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使命感,激发其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民族情感,弘扬民族文化,涵养家国情怀。三、 教学重难点1.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2. 难点: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明清时期,“一些最敏锐的心灵”对当时社会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期望寻找某种方案来解决问题。

 哪些心灵进行了怎样深刻的反思呢?[设计意图]问题导引,设置悬念,凝神激趣。推进新课:(一)探源篇———明清儒学活跃的背景教师设问:明清儒学家为何要进行反思?展示史料:历史场景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黄宗羲历史场景二:图片“科举考试场景”历史场景三:“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郡者,常十九。

 转他郡粟给老幼,自桐江,自饶河,自宣池者,舰相接肩相摩也。

 ……中人之家,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其势然也。”———《天下郡国利病书》历史场景四:(意大利)利玛窦于 1584 年制作的世界地图被明清统治者藏在书库里,一放就是 250 多年,无人问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学生认识到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落实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核心素养。(二)感受篇———走进明清儒学学生活动: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李贽的生平,概括归纳李贽的思想主张。教师设问:我们如何看待李贽的思想主张?展示史料: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界的保守落后,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疏与无能;他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

 ———《明朝史话》几个世纪以后,对于李贽的缺点,很少有人指斥为过激,而是被认为缺乏前后一致的完整性,他的学· 4 1 ·周刊

 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

 ———黄仁宇[设计意图]通过史料教学,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李贽的思想,培养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客观地全面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获取信息并得出结论,绘制表格。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代表作《 明 夷 待 访录》《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船山遗书》思想主张批判 君主专制是 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经世致用;提出 “ 天 下 兴亡, 匹 夫有责。”唯物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辩证法: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却是相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设计意图] 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教材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度及有效性。教师设问:黄、孟二人的主张是否一致? 说说你的看法。展示史料:史料一:教材“资料回放”史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犠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乾水溢,则变置社稷。

 ———《孟子·尽心下》[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使学生能够区分两者的思想,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展示史料:“梨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这部书是他的政治理想。

 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在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出世钱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梁启超[设计意图]立足史料,学生感受黄宗羲扶危定倾的责任感,根深蒂固的传统家国思想,浓厚的家国情怀。展示史料,探究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亭林文集》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学,股肱惰而万事 荒, 爪 牙 亡 而 四 国 乱。

 神 州 荡 覆, 宗 庙 丘墟。

 ———《日知录》教师设问:顾炎武立志读书研究学问的目的何在?展示史料:有亡国,有亡天下。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顾炎武《日知录》教师设问:“亡国”与“亡天下”有何区别?[设计意图]加深对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顾炎武一生身怀“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的道德责任,饱含对民族、国家刻骨铭心的热爱,这对当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中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教师设问:请同学们总结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主张的共同点,并概括其在哪些方面发展了传统儒学?[设计意图]学生比较归纳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共同主张,理解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对特定政治经济的反映。

 学生从传统文化的学习中,领悟儒学与时俱进强大的生命力,感受明清思想家们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民族情感,涵养家国情怀。(三)反思篇———如何评价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展示史料:“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教师设问: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如何评价明清儒学?[设计意图]利用唯物史观辩证地分析明清儒学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对国家的责任意识,突出个人在社会发展与民族进步的作用。五、 教学反思:渗透素养,彰显历史价值本课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以儒学思想的演变为主线,将本课与必修三第一单元内容相联系,通过比较分析,问题导引,分组讨论等方法贯彻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分析并解决历史问题,培养其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

 史料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能够获得知识,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搭建了一个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思考及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平台。

 在问题的设计上,秉持着由浅入深的原则,使大多数学生参与探究,从而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历史的学习不仅仅在于学习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进行反思,认识现在。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同样需要联系社会现实进行反思。

 教师需在中学历史教学有限的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重新审视并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学生历史、对中国文化的敬意,培养学生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价值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历代有识之士强烈的忧患意识,积极的入世精神,匡扶天下的济世情怀,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媒介,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参考文献:[1]何成刚,张汉林,沈为慧主编.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占素娇.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以儒家文化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作者简介:朱孟雅,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八中。· 5 1 ·○ 教育教学研究

推荐访问:家国情怀培训心得 情怀 家国 心得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