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创作心得体会五篇【精选推荐】

创作心得体会五篇【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2022-12-28 12:15:03 来源:网友投稿

创作的心得体会1  纵观绘画艺术的发展,从古埃及壁画开始,绘画创作的一步步演变,可以看出,绘画创作一开始的目的是为了真实的描述社会现象,作为比文字更早出现的东西,它们负责记录,随着时间的发展,绘画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作心得体会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创作心得体会五篇【精选推荐】

创作的心得体会1

  纵观绘画艺术的发展,从古埃及壁画开始,绘画创作的一步步演变,可以看出,绘画创作一开始的目的是为了真实的描述社会现象,作为比文字更早出现的东西,它们负责记录,随着时间的发展,绘画开始有了新的目的,透视的发现与完善,让绘画创作更加接近于准确的表现出客观存在的东西,也就是写实。我们可以看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对于自然风光、人像的描述精准且美妙。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不断进步,摄影技术越来越完善,写实已经无法满足画家了!写实主义重点在于真实的描绘客观事物,而人们欣赏时往往死抠细节而忽略画作背后画家的思想与情感,于是他们像更能表达自己思想的领域进军!

  于是印象派、抽象派等等更加大胆抽象的风格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它们用色大胆,打破常规,往往让人一眼看上去满头雾水不知所云;然而又是那么的和谐美丽,画作中隐藏着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

  长期以来绘画创作的本质一直是画家研究和探讨的主要问题,画家总是会在创作题材、形式上煞费苦心。怎么才能创造出优秀的绘画作品是画家一生都在研究的问题。画家的个人品质和生活情趣影响着画家的绘画表达形式和语言。

  在艺术的世界里,画家的气质往往决定了画家绘画作品的艺术语言;画家的情感与智慧决定了作品的好坏,可以说气质与情感智慧是绘画作品创作的基础。

  每一个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每一幅画都表达了画家不同的内心情感。可以说画家的每一幅画都是不可复制的,是独一无二的。在绘画艺术实践中,有什么样的气质,就会有什么样的绘画语言。可以说气质决定了画家的绘画语言。首先,独特的气质来源于独有的个性和独有的成长环境。梵高出生于荷兰乡村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他充满幻想、爱走极端,在生活中屡遭挫折和失败,最后他投身于绘画,决心“在绘画中与自己苦斗”。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而当他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的时候,则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在阿尔,梵高想要组织一个画家社团。1888年,高更应邀前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此后,梵高的疯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这位易激动而富于神经质的艺术家,在其短暂一生中留下大量震撼人心的杰作。他的艺术,是心灵的表现。他曾说:“作画我并不谋求准确,我要更有力地表现我自己”,他并不关注于客观物象的再现,而注重表现对事物的感受。亨利〃福西隆在论述凡高时说道:“他是他时代中最热情和最抒情的画家。……对他来说,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种惊人的诗意”,“他感到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种神秘的升华,他希望将它捕捉。这一切对他意味着是一个充满狂热和甜蜜的谜,他希望他的艺术能将其吞没一切的热情传达给人类”。为了能更充分地表现内在的情感,梵高探索出一种所谓表现主义的绘画语言。他认为:“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在他画中,浓重响亮的色彩对比往往达到极限。而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转、跃动的笔触,则使他的麦田、柏树、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腾、颤动,震撼观者的心灵。在他的画上,强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与笔触的交响乐中。

  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影响,代表作有《食土豆者》、《塞纳河滨》等。曾两次在咖啡馆和饭馆等地向劳工阶层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厌倦巴黎生活,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

  梵高的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被世人所接受,直到十九世纪末的时候世界正进行着一次全面的革新,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变革,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大大的提高。而过去相对于印象派较为超前的梵高,此时正适应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凡高他对大自然有着火一般的热情,具有一种如火山般狂热爆发的个人气概。这种热烈疯狂的气质来源于他笃实虔诚的性格和不入俗流的个性情操,也就形成了他独有的艺术气质。凡高成长于一个牧师家庭,成年后他也成为一名牧师,在为矿区的工人祈求上帝给予他们食物时却饿起了自己的肚子,把这种情绪用一种什么东西表达出来呢?于是他就拿起画笔,来描述矿工,反映他们的生活,以唤起人们去拯救自己,这样就产生了矿区素描。这是他的一张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线条是那样粗重,实在拙笨,但恰到好处,。阿尔的明丽日光、太阳的儿子向日葵金灿如火的花盘使凡高发疯,纯纯的土黄、中黄、柠黄直接上到画面上,纯色勾出的线条是狂热激情的喷发,至今我们还被那瓶金黄灿烂的向日葵激动着!凡高的个性语言就是在他独有个性气质与自己情感撞击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其次,独特的气质直接对应独有的情感世界,个性的情感丰富强化了作者的气质,更完善了个性的艺术语言。八大山人是我国著名的花鸟画家,他是前明帝室之胄,对明王朝怀有无限眷恋,对满清王朝有着骨子里的反感,因此,形成了他避世孤傲、蔑视清庭的个性气质。他画的水鸟或仙鹤眼睛都向上翻着,甚至他的怪石也如同人一样露出蔑视之态,这独特的个性语言符号让人过目不忘。当人们看到八大的画,不必看署名,便一目了然。由此可见,在绘画艺术创作中,对于一个画家,有什么样的个性气质就会有什么样的个性绘画语言。

  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应该能与参观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所以,“真情实感”是艺术作品感染人的关键所在。这里的真情实感是指不忸怩作态,而是自然生发的作者的创作冲动。毕加索在血淋淋的国内战争时期,挥汗创作的鸿篇巨制《格尔尼卡》,虽然运用了立体分析的手法,但那对战争控诉,那如西班牙凶残牛头对生灵蹂躏、践踏,人民在哀号的表现,让每个欣赏者都被拉回到那个时空中,把他对和*的热爱对内乱者的控诉之情凝固于画布之上,至今都会让人为之感动。

  *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的江南水乡作品,把我们从作者情感物化的画布上带到了秀逸迷人的江南水乡,那鲜明的白墙黑瓦和水中的红鱼、小舟让人自然联想到“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优美自然风光,这源于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种“低头思故乡”之情结与“举头望明月”之思绪,在他举头握画笔之时的强烈思乡、恋乡、爱乡之情感宣泄于画布上,所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使多少人为其作品放大瞳孔!真情感于人,真情出于人,人所共知,人所共有,这才是绘画作品真正打动人类灵魂之所在。画家正是结合自我的情感取向,开动自己的智慧头脑创造自己的艺术语言的。林风眠创造了中西合壁的独一无二的绘画新风格,新语言,是*当代著名的绘画大师,他对*画中特有的墨线非常感兴趣,同时又痴迷于西洋油画凡高的如流淌式的狂热色彩表现,巧妙地将二者结合起来。艺术创作的本质所在,就是画家把自己的真情感与独有的智慧相融合,也即把自己的情感与智慧凝固于画面上,去感染人,让人在赏心悦目中进一步欣赏画家智慧的哲思与创造。

  每一个画家拥有不同的生活体验,不同的情感世界,所以,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的绘画语言及绘画形式,可以说绘画作品是画家个人品质情感与智慧的综合体现。一个画家要想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应该不仅仅在绘画技能上锻炼自己,还要培养个人的艺术修养,要热爱生活,用心去体会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一般人看绘画作品,能够欣赏的是写实的作品,而对看上去色彩运用像儿童画那般纯的画和将事物分解重组的抽象画难以理解和欣赏。这之中蕴含的画家的情感需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才能够感受。从我这个年龄来说,生活的苦难只流于纸面,我明白它在字典中的含义,却无法切身感受到,所以对待绘画作品的欣赏!

创作的心得体会2

  (一)画面构图每一件优越美术作品,无论是油画、水墨画、水彩画、胶彩画或相片,其先决条件必是「构图」。一张油画在创作前必须拟设特殊「美感」、具有风格之景象做为创作之意境。而画面上之「构图」应重视前景、中景、后景、(或上、中、下之分)之层次表达。画面整体联系、以及每部为之相互关系,调配是重要条件。

  (二)色彩观念色调以光线明暗、彩度之强弱为油画之生命,一张完美的油画作品,必然其色调之表现、颜色之彩度、光线之明暗,均赖以彩色运作之变化无穷,以彩度魅力呈现于画布上,更能显示出画家的崇高理念。因此在整体画面上必须顾虑到每处部位,色与色之间运作,高彩度画面,充满了作品本身之生命力与活跃气息。所以一张完整油画,必须有计划性,多次在原画面上做其色调配运作,才能呈现其色调运作效果。

  (三)适当之绘画技巧运作一张油画作品,除了能以完整构图,即相称之配色及强烈彩度外,需注意到画家下笔之粗、细,广层面之处理、细线条之力向运作;熟练之笔触,能控制整张画面。融合于作品中,表达「优美」、之感。此及美术创作最高境界。(依赖作画经验陶冶出来)往往有些画家为求作品之质性,偶而以画刀、精笔、细笔、松笔等巧妙技术之描画、或重点毅力之强调,助长了其作品之特征。又以彩度之变化层次,彩色间交互配作,让画面更呈显出高雅之感。

  (四)画面须具生命价值艺术家精心创作一件作品,必须在作品上显现出该作品之生命、力量。作品*坦、无生命、无活力、毫无价值可言。一般人欣赏作品中能体会到真实感,油画能扣人心弦就是画家的成就感,所以艺术家完成一件好作品,必然在该作品上,每一个角落,除分别重点、次要点、配点外,能凝聚整体生命力。无论是作者、欣赏者都能深入其境,领悟到无数之生命,堪称良作。

  (五)作品须「有感情」、「有爱」当我们欣赏油画作品中,会产生爱慕之意、亲切感与热情,并真正流露出「真」、「善」、「美」的意境,自然回归人类爱美的天性。虽然画家以表达自己创作心意而经过多方运作呈现作品,但倘若其作品让大众共同感到厌恶,就是画家技巧再好,也未必能被接受。因此笔者认为一优秀作品必须要有「爱」有「感情」。相信画家本身必能与自己的作品「相恋」、「拥抱」,欣赏者也必然从画中分享到其境真正爱与感性之意味,正是一件乐趣的最高享受。综合上列数点作画过程,年轻时经过许多师长教导、以及长期观摩古今中外名作,并以自己五十年作画心得领悟到的浅见。最后笔者愿以一般*常人所最容易接触的大自然为我们创作与欣赏最佳景象作介绍,因为大自然充满了「美」、「生命」、「活力」、「万物景观」,是最活生生的绘画题材,更是人类无穷的宝藏。我应该珍惜爱护这个大环境,更希望它永垂不朽。

创作的心得体会3

  毕业的日子即将到来,经过几个月的奋战,毕业设计的创作也逐渐接近了尾声,毕业设计不仅仅是对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也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使我了解到自己在专业方面的不足之处,今后该加强的方面,让我明白自己该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我学的是动画专业3D方面,创作中主要负责建模、材质、灯光渲染以及后期制作工作等,在剧本与各项设定确定好之后,首要工作是建模,建模用的软件是三维动画软件3D—max,由于时间有些紧迫,这就要求建模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质量又要求有速度,在建模时严格遵守对齐原则,对齐有捕捉对齐以及用对齐工具两种,在建模的时候为了提高速度必须熟练应用它的快捷键还有一个视窗操作,之所以要用一个视窗操作,一方面是为了节省眼睛,另一方面由于一个视窗显示的图形大,在操作时也不易出错,这样可以在无形中提高很多速度。建模过程中我的基础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操作也更加熟练。在建好模型之后,就是画材质上贴图的工作,由于模型并不复杂,画材质的时候并没有遇上很大的困难,于是顺利地完成了建模贴图这项初期工作。

  大部分人在创建3D短片的时候往往注重于建造精细的模型,画出华丽的贴图。但是却忽视环境灯光以及摄像机。以至于做出了短片,人物在场景中总是差强人意,其实环境灯光是很重要的一环,它可以让创造出的角色在动画中富有真实感,生动感。在短片中运用的是最基本的三点照明法,它是3D用光中一种非常实用的基本方法,可以适用于许多场景和各个领域,是一种使用三个光源的方法:主光源、环境光以及背景光。在三维动画软件3D max中可以运用它打光,它一共分成四个步骤:1、首先载入场景,确定场景中没有其他的光源,在添加首盏灯光的过程中不能有其他光源的存在。2、添加主光源,主光源是你场景中的主要照明光源,在短片中也就是阳光,建立了一个聚光灯作为主要光源,它要亮于任何正面照射物体的光源,它是场景中阴影的主要产生来源,高光也由它产生。3、添加环境光,环境光的作用在于对主光源的照明区域进行延伸,提高物体的亮度,并加强物体的阴影,它是场景中的第二光源,在场景中可以添加数盏环境光,在场景中我使用聚光灯配合点光源并使用主光源的一半亮度作为环境光,让它照明主光源照不到的地方并提亮物体。在添加环境光的时候要谨记环境光亮度的总和不能超过主光源。4、在做完以上几点后最后要添加的就是背景光了,它的作用主要在于让物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将它创建于物体的顶部或边缘,亮度可以任意调整。添加完这三种灯光,便完成了打灯光的过程,这种方法较于实用,大部分的场景都适用。短片的开头与结尾的场景以及大部分中间场景便是运用它,而在战斗的场景中由于有时候动作里是场景移动而不是人移动,

创作的心得体会4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是一幅迷人的画,勾勒出我多少动人有趣的故事;童年,是一首婉转悠扬的短笛,奏出了我多少纯洁美好的幻想;童年,是一束绚丽的茉莉,儿时的欢笑像茉莉散发出的醉人的芳香,朵朵洁白的花瓣就仿佛是一件件回忆。童年是快乐的,童年的感觉是美好的,童年的回忆是陈旧的。

  我的童年就是在农村长大的。农村长大的我,小时候总有无穷的乐趣:田野,土房,小伙伴,过年等等历历在目。童年里发生的趣事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得数不清。其中最亮最耀眼的还是我的奶奶和过年时对我的映像最为深刻。说起这农村的新年,那习俗可多了,吃年夜饭,请门神,贴对联,祭祖,放烟花,习俗多得数也数不清。我的童年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是我生命的第一个阶梯,成长进步的第一个脚印,未来旅途的第一个站点。爱因斯坦说:“我们所经历的最美好的事情,它是所有真正的艺术和科学的源泉。”童年的快乐回忆正是我艺术创作的源泉,他影响着我的艺术创作思路。

  一:选题

  小时候的我对奶奶和过年的影响特别的深刻,一直就想画一幅表达奶奶爱和新年的作品。只是因为技法有限,一直未敢尝试。所以进入大学之后我很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希望在艺术和技法上可以更上一层楼。别人说妈妈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而奶奶的爱却是温暖的,奉献的。每每想起奶奶,小时候的往事便历历在目。我时常梦见奶奶和我的童年,梦见奶奶轻轻地牵着我的小手,呢喃着我的乳名……奶奶啊,您可知道吗?您永远活在我的记忆中,活在我的心里啊!

  所以我毅然的决定以奶奶和传统的*农村过年为这次创作题材,但是,奶奶去世都那么多年了,而且,奶奶生前是很少拍照片的,那怎么办呢?这个难题顿时让我一筹莫展。这个时候邓老师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她说:“艺术形象它凝聚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闪耀着艺术创造的光辉,能给欣赏者以美得享受。”是呀!绘画并不是摄影的替代,摄影师留住美丽,而绘画是加工美丽,一张绘画作品或多或少的凝聚了创作者的想法和观点。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既然没有艺术形象就自己从生活中去挖掘形象,创造形象。正如英国的一句名言:“画家和诗人都是允许撒谎的。”这个时候我想到了自己曾经获奖的一张人物摄影作品,表达的主题正是祖孙情。正好可以用来作为这次创作的参考。照片拿给了邓老师看了,老师告诉我一定要处理好艺术创作和摄影照片的问题,以及构图技法等方面的问题。在老师的提醒下我上网看了很多有关绘画和摄影以及艺术概论构图等的知识,老师的帮助让我受益匪浅!

  二:构图的探索

  确定好了题材。在油画创作中首先涉及的就是构图的问题,构图在*画中,传统的提法是“布局”、“经营位置”、以及“章法”等。野兽派画家马蒂斯是这样谈论构图的:“构图就是画家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把各种不同的因素用装饰的方法按照画家的意图安排的艺术。”的确,构图就是指画家在有限*面里,对自己所要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和安排,形成整个*面或空间的特定结构。通过这样的艺术加工和构成,取得恰如其分的艺术效果,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说服力,以实现艺术家的表现意图。构图如此的重要,我一定要多花些时间来研究。那么我该怎样来布局我画面中的人物主人公呢?这时,我想起了中学阶段学过的黄金分

  所以我按比例把画布的大小等比例缩小到拷贝纸上面,接着算出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位置,标出黄金分割线,中线。把主要人物老奶*部安排的黄金分割的区域。一般人物朝向的位置画面要空旷,显得画面不闷。所以老奶奶朝向的视觉区域在画面中要开阔些。

创作的心得体会5

  《狙击唐小婉》的故事来源于我一个非常好的朋友。他曾经跟自己的学生有过一段不伦之恋。在他的倾诉中,一个电影故事有了它的雏形:

  一个性感小萝莉向有家室的男老师复仇,最终将他逼上绝路。酷!极致!参考的感觉就是美国的《水果硬糖》。

  在我近些年的观影和阅读经验中,影响我最深的,一个是韩国的写实类型片,另一个则是日本的悬疑推理小说。前者对社会话题和人性复杂的深度开掘常常令我窒息,后者则在细节陈设和推理步骤上给了我想像的空间。在写作时,当我为推进行动线头疼或者崩溃于戏剧情境营造时,我时常会看看奉俊昊、朴赞郁和罗宏镇的电影,或者翻翻东野圭吾、岛田庄司以及道尾秀介的小说。

  《狙击唐小婉》是我对写实类型片的一次尝试。我对社会结构以及历史进程的话题没有兴趣,能打动我的,还是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自身的欲望,尤其是身体的欲望。从立意之初,我们便将这个故事确定为惊悚悬疑片。如何将一个“约炮成性”的大学老师放置在“惊悚悬疑”类型框架下,成为我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我一直认为,类型片跟现实题材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封闭型”和“假定性”。故事虽然是取材现实生活,但吃喝拉撒睡这种日常生活经验是要被屏蔽在我们故事之外。我们只想跟随一个“被整”的男人完成一次寻找真相的冒险过程。我们看着他遭遇了何种压力和阻拦,我们也看着他顺其自然地掉到复仇者设计好的陷阱中。至于他是否应该受到“道德的惩戒“,则不在我们探讨的范畴,而且我也不认为电影应该承担这种简单的、廉价的道德评判功能。

  中岛哲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日本导演,他的《被遗弃的松子的一生》影响我很多。他的时空跳跃的讲述方式以及MV式的影像风格令我深深着迷。一直以来,我都想用中岛的风格来进行一次影像尝试。幸运的是,我跟摄影师在这一点达成了深深的共识——用中岛的《告白》作为我们的视觉参考。而且,同样是发生在校园里的复仇事件,故事上也有相似之处。

  拍摄的时候,北京的天气非常配合我们,很少出太阳,以阴冷为主。这正符合我们对画面的理解——低调、克制。在后期处理中,我们又有意地降低了饱和度和对比度,以有电影感的“青”为主,剔除日常生活感,也力争让每一幅画面做到“有意味”。

  惊悚片的氛围其实有一半是来自于声音。如果说这次拍摄留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应该是声音。筹备和拍摄期没有充分重视到声音元素,这给后期声音处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尤其是那场审讯室的戏还丢掉了现场的同期声,尽管通过后期补录对白,但还是很难还原当时的气氛。所幸,丢掉的是声音,如果是画面的话,补拍则几乎不可能。这对我个人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教训,无论经费如何紧张,DIT的人员费用还是不能省的。

  在这个片子的拍摄上,我们在最大限度内完成多种商业尝试。床戏、雨戏、巷内追逐、浴室谋杀、公路追车、野外翻车等等,几乎是动作和*相关的商业元素都被我们放了进。有的超过我的预期,有的则差强人意。我是一个完美主义的创作者,几乎每天从片场拍摄回来后,我都会突然发现,某个设计好的特写镜头或者人物的关系镜头没有给,就很遗憾。一个导演曾经跟我说,拍电影就是在完成了规定动作之后,再玩花的。这句话在我拍这些场面的时候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虽然很多场面对于一个正常商业片来说没什么难度,但是,对于一个小制作、而且没那么多片场经验的导演来说,确实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十天的拍摄,六十四分钟的片长,九百余个镜头,我们已经力求做到了最好,至于呈现的结果如何,只能接受观众的批评了。


创作的心得体会5篇扩展阅读


创作的心得体会5篇(扩展1)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10篇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1

  要学好书法,首先要临帖。*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累积有五千多年的优秀遗产,任何书家,都只能在学习和继承先人的前提下创新自立。学书法,就得临帖。入门需临,变体也需临。

  读帖则是一种心功,这种功夫看似轻巧,实际比手的训练更难。它是一种默临、默记,是一种揣摩,是实现从钩、摹、临的“入帖”到得其字帖的神韵、势度、用笔、行气或结构布局技巧的“出帖”之道。

  鉴于本次开课《泰山刻石研究》,谈一下这四周的书法临帖、读贴及创作的心得体会。

  一、临帖

  *书法强调内外功结合,内功是基础,贵在一个“功”字,而外功则是修养。临帖练字是书法的字内功夫,所谓“笔突万支”“笔冢成山”,讲的就是字内功夫的修炼。在这个阶段,学书者通过毛笔这种特殊的书法工具,从文字的点画俯仰之中,从线条的抑扬顿挫之间,去感受笔情墨趣。这个阶段需要较长时间的临帖习字,反复揣摩其字形结构方能奏效。经过长时期的练习,从泼墨染翰之中去采撷天地正气,就会感到一种禅意的祥光在心中漫射开来,从而获得胸怀的舒展和放达。

  四周临帖的体会:

  1、运笔(中锋、侧锋,露锋、藏锋,方笔、圆笔,按笔、提笔)

  成熟的艺术往往具有比较严苛的规范和普遍适用的方法、技巧。运笔的技术,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流派、书法家的书写习惯等不同,形成了所谓不同的笔法,“中锋”与“使其中锋”本身就是传统论述中关于笔法的重要核心部分。

  2、笔顺

  谈线条、谈构型、谈布白,同时还要关注笔顺。所有的线条不是同时呈现在纸上的,是有先后的呈现,并且这种先后次序不是无关紧要的,不是拆破打散随便安排都可以的。

  3、速度

  初临帖宜缓宜逼真,这是毋庸置疑的道理。书写的速度,缓慢不羁仅仅在笔画运行时,更多的时间应该花在下笔和下笔前的准备。古人说凝神敛气,不是夸张。当你握笔紧张,手都在颤抖,呼吸急促,肺部收缩,如何能写得好呢?必然不能着急下笔,需要调整好呼吸后,以最放松的姿态,自然舒适的写出这一笔,完结之后,再准备下一笔。久而久之,加上读书的功夫,最终需要养成的是一种静气,自信而淡定。

  4、姿态

  人可贫,而行为不可猥琐,书不佳,唯姿态不肯让人。字已不佳,更无赴急草率的资笨,更要讲求书写时的姿势,头正身直、臀*足安。

  二、读贴

  读帖,可使自己更多地了解各家各派书风,从而融会贯通选择,创立自己的风格。实际上,读比临、比写都要多得多。读可以“破万卷”而临摹再多,于几千年累积的优秀碑帖,也不过凤毛麟角,书道中的“厚积”,非同小可。

  这段时间从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书法临帖,从书写毛笔字的三要素中体味每一笔在这个字中的行气、势度。老师还亲自带我们去岱庙、经石峪考察,观看历代书法大家的石刻作品,风格各具特色,独树一帜。虽然他们的风格各异,却是同样的拥有一种气势,磅礴有度,能感觉到是用心写出来的字。身临其境,方能感受其神韵。

  三、创作

  在临帖与读贴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字体创作具有自己风格书法作品,通过书法表达一种心声。

  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笔墨线条造型艺术。我在每次书法创作前,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写内容,然后设计章法,把每个字的写法、每行字的大小布白都考虑好以后,再进行对帖临习,以唤起自己的创作灵感,进入角色,然后把事先选择好的书写内容进行作品创作。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2

  为期一周的书法培训学习结束了,在培训中,通过书法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次培训,时间虽短,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它不仅仅是一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传递着一种责任,那就是传承祖国书法传统文化的责任。作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深知培训意义和此次书法学习的重要性。

  在培训中,聆听了朱宏、吴宝玉书法名师讲座,以及李伟东老师的书法与写字教学方面专业知识精辟的讲解与指导。使我对书法专业知识有了较系统了解和新的认识。这使我不仅学到了书法专业知识,而且从中也悟出了很多道理。

  *书法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它既能锻炼意志,又可陶冶情操;既反映个人的意志,又体现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灵魂的具体体现。书法艺术,不仅在国内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在国际艺坛上也享有盛誉。尤其在东南亚、日本、新加坡等地爱好成风,因此,书法艺术成为沟通我国和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

  众所周知,书法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欣赏和喜爱。人们只所以会喜欢她,正是因为她能示人以美,可以说,他是无声的音乐,静态的舞蹈。它触发人们对美的感受和联想,它是审美与实用的结合体。学习书法不只是提高写字的水*,还能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和人的良好心里素质。如练习书法可以陶冶情操。练字也像音乐一样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振奋,受到美的感染。如学*羲之秀美挺拔的字体,可使人的性格变得开朗活泼;学习颜真卿端正的字体,就好像聆听一首抒情小调,可以使人性格朴实、厚重;*自古讲究“文如其人”,许多大书法家都是做人的楷模,他们的精神有助于陶冶情操。

  鲁讯曾说:“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是通过有规律的组合线条作用于纸上而形成的,这次学习,学员临摹结合,自觉地感受流动线条的美,也感受到写好字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练习,就会有惊喜的收获。

  我国的汉字起源悠久,书画同源。他的造型,原于自然,是对自然形象的高度概括和抽象空间的视觉形象。汉字结构的艺术性是对立统一的。他不但具有主观的形式美,还具有客观的形象美。所以,学习书法,要有良好的想象能力,要与自然造物之美结合起来,书写出主观与客观、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艺术汉字来。

  练习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美的书法能通过形象而又抽象的线条使欣赏者获得美的享受,并能够陶冶人的人格和性情。练习书法实际上是习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

  苏东坡云:“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唐朝书法家欧阳修云:“古之人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逐远??爱其书者善取其人也。”如民族英雄岳飞的书法代代相传,而卖*、残害忠良的秦桧的书法却无人知晓。所以,学习书法不仅能修身养性,还是修心养性的好活动。

  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鉴赏水*是人综合知识水*的体现,也是学习书法知识积累程度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人的鉴赏水*越高,书写进步的程度就越快。另一方面,鉴赏水*的高度,是随着人书写程度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而提高的。因此鉴赏水*和书写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所以今后应在书法知识积累、基本功训练来提高书写技能和文化素养,从而达到提高自己鉴赏水*和书法修养。

  练字的人,虽然不可能人人成为书法家,但人人都可成为一个书法艺术爱好者。我们在学习书法的同时,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一曝十寒,它是一个长期的细水长流的过程。既要注意人品的修养,要不务虚名,不好高骛远,还要富有刻苦踏实的学习作风。这正是我们民族气节和精神文明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攀登书法艺术的高峰。

  总之,此次书法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受训教师的书法水*,也对传承民族的文化艺术,修练人的涵养素质,对今后在学校进一步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今后一段时间中,要尽量挤出时间,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积极行动,尽快地消化和吸收培训的知识,按要求去完成作业,尽快达到培训的目标和要求。努力为书法的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3

  8月,我有幸参加了“河北省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的学习。在短暂的学习期间,聆听了全国书法界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徜徉于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欣赏历代书法大家的神品杰作,体会书法艺术之精妙,感受*书法文化之博大精深。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倍感传承书法艺术这一经典文化之重任。现就如下几个方面谈谈本次学习感悟。

  一、主要收获

  1.学习了*书法史,对汉字书体的演变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通过聆听专家的报告,欣赏殷商甲骨、战国简牍帛书、敦煌残纸等文物图片,了解到汉字有甲骨文、金文、篆、隶等古文字“隶变”为草、行、楷的演变过程。体会到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增强了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和审美情趣。

  书法艺术是可读可识的直观艺术。通过欣赏《曹全碑》、《张迁碑》、《乙瑛碑》、《礼器碑》、《兰亭序》、《多宝塔碑》、《丧乱帖》、《寒食帖》、《张黑女墓志》、《董美人墓志》等一系列古代书法经典作品,领略王羲之、王献之、赵孟頫、米芾、颜真卿、董其昌、苏轼、黄庭坚、欧阳询、柳公权、锺繇、楮遂良、虞世南等古人书法之神采,提高了自身的书法审美能力。在书法艺术的熏陶下,使我对书法进一步增强了浓厚的兴趣和无比的热爱,愿不惜一切以精益求精的人生态度致力于书法艺术的探究。

  毛笔的特殊性丰富拓展了书法艺术的和内涵,汉字的特殊性产生了*别具一格的形式意味。书法不是绘画的形,而是示意的形、抽象的形。

  3.提高了认识,重新审视了书法艺术对人类的重要影响。

  书法艺术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书法教学是传播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书写与审美及语言文化规范化水*的迫切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无纸化办公”的普及,人们的书写水*正在日益下降。孩子们迷恋网络,成年人对计算机产生依赖。面对书写技能退化的严重事实,弘扬和传承经典的中华书法文化和艺术,教育孩子们周周正正写字,端端正正为人,是时代的迫切需求,具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4.领悟了一些书写技法。

  书法是创造美的艺术,从点划到结体,都有一定笔法、字法、章法。例如在用笔时,“书必入木,则如印印泥,蚕吃草,要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行笔时,要“如锥画沙,如印印泥”。正如欧阳询所言:“墨淡则伤神采,绝浓心滞锋毫,肥则为钝,瘦则露骨。”南宋词人、书法家姜夔在《续书谱》中说:“折钗股欲其曲折圆而有力。”“折钗股“,也是笔画转折处的用“金银钗”的形象作比喻的一种笔法。

  另外,运笔的过程也是与周围的事物相关联的。如怀素“夜闻嘉陵江水”,“观夏云多奇峰,辄尝师之”,所以笔走蛇龙,得骤雨狂风之势;张旭见公主担夫争道而得书法布局间架之意,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彻书法的节奏和气韵;黄庭坚晚年乘船过三峡,看到船工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节奏的前俯后仰,把船桨推出挽回,一去一返,协调自然。由船工摇桨自然“到位”的动作,黄庭坚悟到了用笔如何自然“到位”。从“长年荡桨”中领悟到“飘逸”的笔法,是他多年研究笔法。

  二、对专家教授的美好印象

  *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卜希旸教授作了《书法概论》及《隶书的技法与实践》专题讲座,通过殷商甲骨、战国简牍帛书、敦煌残纸等文献资料的展示,以及从象形文字到金文和籀文、到汉隶的演变图解,使我们感受到古文字的魅力,深刻理解了“大地先秦之书,一字千金”和“得古人之墨迹两行必成大家”的含义。

  河北师范大学书法教授杨春的《楷书技法与实践》使我们领略到颜体宽博宏伟、沉雄朴茂;欧体法度森严、寓动于静,寓险于*;柳体瘦硬坚挺、骨力洞达;赵体华贵典雅、俊秀婉丽。

  石家庄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郭少斌《创作知识及创作》的主题报告深入浅出,结合实际,以鉴赏家的独特视角,带领我们体验了“能”“妙”“神”的书法艺术境界。使我们明确地认识到写字与书法是两个不同的观念。写字趋于实用性,而书法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而不是复制,要达到创造美的目的,只有这样,书法艺术最终才能达到格调的高雅和神采的灵动。

  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魏兵然老师的《书法艺术与审美》,告诉我们“*书法是*文化哲学的核心”,从自然万物的和谐告知我们欣赏一幅好的作品,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变化,结体、点划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字要讲究变化,讲究透气、空灵、飘逸,不能锋芒毕露,既刚劲大方又含蓄柔美,就像为人一样,艺术的境界也是如此,是用心去体会。同时让我们体会“用笔如用刀”“用笔如驭奔马”“点画如高峰坠石”“空中取势之意”“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将我们提高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教授们身上散发出的诗人气质、学者风范、大师风采让人着迷,他的文化底蕴和儒雅才情更是令人折服。

  三、一些期寄

  此次书法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受训老师的书法水*,也对传承民族文化艺术,人的涵养素质,对今后在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及书法专业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书道虽深,至诚可达”。愿我们一起努力,为书法教育教学增添一份春色。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4

  为期5天的书法班培训学习结束了,在培训中,通过书法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对书法艺术的认识。让我体会到了*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此次培训,时间虽短,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作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深知此次培训的重要意义和书法学习的重要性。

  本次学习有5天的课程,前两天为硬笔书法学习课程,后三天为毛笔书法训练课程。在前两天中,首先,县教研室王营老师和书法报社编辑对本次培训做了动员讲话和培训内容介绍。课程开始后由湖北荆州书法家黄文泉老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硬笔书法学习的一些知识,包括书写、运笔的姿势和书写时的感觉,黄老师特别强调轻松写字,认为要做到手上轻松容易,心中轻松并不容易,黄老师讲解的非常精彩,分析了硬笔字结构、笔画、章法,纠正了我以前的一些错误认识,改变了入笔、运笔、收笔方式,找到了书写的正确感觉和状态,特别是硬笔书法课结束时,黄老师引用王国维人生三境界来诠释书法的学习,使我感觉到书法的博大精深,更为我以后的书法学习指明了方向。

  后三天是毛笔书法的学习,毕云扬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草书的发展历程,每一时期的碑帖特点,临写要点等,把书法的发展脉络梳理的非常清晰。然后对文房四宝的鉴别作了解释,我们又对智永《千字文》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包括学习各个笔画,以及每种笔画对应特点特别突出的文字,都进行了临习。而后又对书法章法排布进行了训练,最后每位学员都进行了书法创作,取得很大进步。

  几天的学习使我受益颇深,学到了很多笔墨知识,使我得到了很多启发。练一手好字,可以让自己受益终生。字的好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个人的性格和修养,把字写得整洁规范,可以给其他人留下好的印象,反之,就会给别人留下坏的印象。练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学习书法可以改变一个人毛躁、急功近利的坏毛病,养成耐心、细心和毅力等良好的品质。练习书法还可以陶冶情操,练习书法要求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高度的学习热情,日复一日的坚持下去。如何练习书法呢?练习书法,要喜欢和热爱书法,以高度的学习激情投入到练习中去。练习书法,要懂得创新,不能一味模仿,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练习书法,还要有一颗坚持的心,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坚持到底,才会有收获。

  总之,此次书法培训学习提高了我的书法水*,在今后一段时间中,我要尽量挤出时间,静下心来认真练习、思考,积极行动,争取尽快地消化和吸收培训的知识,达到培训的目标和要求,尽快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教学,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书写水*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我要把本次学习的经验和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书写技能得到提高发展,争取培育更多的书法人才,努力为书法的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5

  时光荏苒,学习书法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从最初的兴趣爱好到现如今从事专业,我想除了坚持以外,更主要的是领悟和学习古人的经典作品。

  对于学习书法而言,临摹与创作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学习书法的人都能言之一二,但观念和体验的差异往往会造成截然不同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效果。

  谈临摹,必须先清楚临摹的目的。临摹是*传统艺术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他是技艺的学习,风格的吸收,同时更是艺术感觉的积累和提升。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有其潜在的艺术感觉,孩童写字有他的自然天趣,*初习书法亦有他的自然天性,但这些自然大都是原初而低级的,需要通过磨练和打造来提升,使之最终成为一种高境界的自然天成,临摹便是磨练和打造的最好方法。

  通常学书者都知道临摹有三个阶段,即实临、意临和背临。我认为实临是基础,它能够为以后的博采提供扬弃的标准,因而也是最为关键的。明末清初学者钱谦益曾对王铎早年的阁贴临书有这样一个评述“如灯取影,不失毫发”。“如灯取影”以字面含义来理解,似乎与复制、拷贝意思相近,灯下取影显然是形容临摹过程中对范本点画形廓把握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6

  常听人讲论书法时说到“功力”,功力是什么呢?我认为,功力就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当你拿到一本生疏的范帖,你可以几遍就临摹得形神兼备;当你有一个好的构思,你可以准确地用笔表述出来。总之凡经眼、凡脑海中成形的,均可以笔去准确表现,这时我认为就具有了功力。但功力是技术性的。

  “功力”是一切创作的先决条件,你的情感、情绪、审美理想等等,要想在作品中行以表现,全仰仗这个“功力”。没有她,你的一切美好理想只能是“自以为大有深意”。我的二十年学书历程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是用于获取“功力”,其余才是创作。“功力”又是无止境的,但她有一个“及格线”,不到“及格线”真正的创作是不存在的。

  创作上,现代派书法主要用心在构成上,而古典书法则更多着意于点画和境界追求。我的创作应该是古典的,但我在构成上想得也比较多。现代派书法,小式的作品田头多,即使是大件,也不过是小品的放大,整体上线量较少,关系简单。形象点说,现代派书法像小分队式的侦察兵,可以游击,但集团式的战役、战争搞不了。古典书法阵容较大,但往往却又太象兵马俑。我想如果能借用现代派的一些手法让兵马俑活起来,兵力分派匀当,再来个“赵子龙”七出七进,岂不太好看了。

  改变抄写式的书法模式,现在已成为书法家的共识,但大家又不愿意简单地搬袭现代派方式,因为它毕竟艺术语言太单薄,聊备一格可以。就像一出戏,里面可以有数个丑角,但一出戏里全是丑,怎么看呀!所以我们还得努力,以自己丰厚的“功力”,吸收现代派的构成意识使之成为古典派的一种创作手段,这种手段的作用可以使作品更富有观赏性,“戏剧性”冲突更明显,更轻松自然,也就更接近了中等欣赏者的口味,书法的欣赏面会扩大。但这毕竟不是太简单的事情,需要很多人不停地探索,我愿成为这其中的一个。崭新的时尚意识、鲜明的个性追求加上古典主义的基因素质,我想这大概可以概括我现在的追求的全部。

  除此以外,我想再谈谈我在功力技巧方面的一些心得。一般情况下,人们用笔较多关注线的自然*向流动,而我则更多关注线的流动中的跳荡,也就是笔在起落之间的变化。就像山间溪水,它在流动时遇到大障碍会绕过去,一如曲线和结体中的避让;倘若遇到小石头,溪水就会跳荡起来,体现在用笔上,就是轻重、粗细、提按、顿挫,这样的线变化丰富,活泼而灵动。用笔方面我的另一个关注点是速度,楷书、隶书、篆书运笔速度较为均匀缓慢,而行草书的用笔则是急缓共存的,用的是加速度和爆发力。我首先注意发力点,发力点有两个,一个是起笔,一个是转折,转折是下一个笔段的起笔。起笔处的变化最为复杂,形状变化也最丰富,要求笔尖要灵活,随时调整到最佳发力状态。就像篮球运动中的传球,用的力量是爆发力,这个力量既不可太强也不可太弱,太强则易使队龙接球时脱手,太弱则容易被夺去。这个“功夫”是“功力”范畴,是要通过训练获得的。转折还是下面笔段的随机思考的临时驿站。在整个行草书创作中速度是随着情绪和开合需要随时变化的,情绪*静则线条舒展,线段较长,字的开合较大,有如溪间流水时遇*缓地势,水流慢下来,缓缓流淌,也如闲庭信步;情绪激荡,心跳加速,笔速也就随之快起来,线段则短短相加,有时甚至线线叠加,绞缠,如水到陡峭处,水流湍急,时跳时跃,水花四溅,五彩纷呈!一件好的作品,应该是承转合齐备,就像一部完整的交响乐,欣赏者会随着音乐节奏的演进而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引起强烈共鸣。这正是行草书的魅力所在,只是艺术家的情感表现所搭乘的载体不同罢了。我多年来倾心于行草书创作,其真正原因即在于此。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7

  人们熟知苏东坡的一句诗,“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其实,东坡还说过:“有道而无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胸中之竹,毕竟不等于手中之竹。王国维所说的大家之作“其辞脱口而出”,白石老人作画的所谓“一挥”,都是学化于才、熟而能巧的结果。齐白石早年临摹金农的画作,惟妙惟肖;为了画好昆虫、鱼虾,他长时间地观察写生。老人的画,那几片叶茎,看似粗犷随意,却搭配得那么精巧,你要移动一点点都不行。这些,充分说明“大家之能得心应手,正先由于得手应心”。傅山说“宁真率、毋安排”,不是说不要谋篇布局、意在笔先,其意应是“极有布置而了无布置痕迹”,徐青藤的这句话透露了天机,正像韩退之诗中所描绘的那样:“草色遥看近却无”。

  东坡论书“无意于佳,乃佳耳”。学习书画的人,没有不想自己的笔下呈现佳作的。长期艰苦地学习训练正是“有意于佳”的真实写照。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对于具备一定水*的书画家来说,只有在放下思想包袱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意笔交融,心手两忘,从而造就真正的佳作。“有意于佳”只是基础,“无意于佳”才是境界。一个为获得更大市场份额而改变初衷讨好买主的作者,他丢失了艺术家最为宝贵的东西,又怎能产生真正的佳作?刘熙载早已指出,“书非使人爱之为难,而不求人爱之为难。盖有欲无欲,书之所以别人天也。”

  此外,一件作品的成功往往不在作者的有意处,而在其无意处。戴熙说:“有意于画,笔墨每去寻画。无意于画,画自来寻笔墨。有意盖不如无意之妙耳。”陈曼生也说:“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有时,有意着力的地方,偏偏导致了天趣的流失,在战术上,虽属锦上添花;在战略上,已是画蛇添足。

  即便是优点,过分地强调或表现得不是地方,也会变质变味。恽南田论画“习气者,即用力之过”,强调“宁恒见不足,毋使有余”,正是这个道理。相反,局部的瑕疵,有时并不妨碍作品整体的成功,恰如黄庭坚所言:“殊不知西施捧心而颦,虽其病处,乃自成妍”。

  *书画注重功夫,熬出来的功夫。宜乎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最忌浅尝辄止,一曝十寒。学生抱怨老师:您老是要我夯实基础,别人的墙已经砌得老高了!他不懂老师对他的殷切期望和良苦用心!

  岁月的力量不容忽视,《书谱》所谓“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哲理深刻。以为别人几十年走完的路,自己几年、几个月就能走完,是幼稚。艺术学习、艺术创作和艺术发展自有其规律,这些规律又是无情的`。违背规律的催长、“打造”和走捷径,只会得到与初衷相反的结果。

  从较长的时间看,书画家们对艺术的追求,好比接力赛,更像是“马拉松”。起跑时人头攒动密密麻麻,能跑完全程者却已不多,能打破纪录者更是寥寥。那些开始不久就在领跑的选手,往往难以“领”到最后,甚至难以跑到终点。有人说“赢在不该赢的地方,比输在不该输的地方,输得更彻底”,不无道理。

  一种艺术风格、一种个人面目的成立,既要得到人们的认可,更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陆游在《学书》一诗中说得好:“即今讥评何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要想真正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人,必须具备这样的眼光和气度,不计较一时一事,而能够“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不懈、自甘寂寞。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8

  常听人讲论书法时说到“功力”,功力是什么呢?我认为,功力就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当你拿到一本生疏的范帖,你可以几遍就临摹得形神兼备;当你有一个好的构思,你可以准确地用笔表述出来。总之凡经眼、凡脑海中成形的,均可以笔去准确表现,这时我认为就具有了功力。但功力是技术性的。

  “功力”是一切创作的先决条件,你的情感、情绪、审美理想等等,要想在作品中行以表现,全仰仗这个“功力”。没有她,你的一切美好理想只能是“自以为大有深意”。我的二十年学书历程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是用于获取“功力”,其余才是创作。“功力”又是无止境的,但她有一个“及格线”,不到“及格线”真正的创作是不存在的。

  创作上,现代派书法主要用心在构成上,而古典书法则更多着意于点画和境界追求。我的创作应该是古典的,但我在构成上想得也比较多。现代派书法,小式的作品田头多,即使是大件,也不过是小品的放大,整体上线量较少,关系简单。形象点说,现代派书法像小分队式的侦察兵,可以游击,但集团式的战役、战争搞不了。古典书法阵容较大,但往往却又太象兵马俑。我想如果能借用现代派的一些手法让兵马俑活起来,兵力分派匀当,再来个“赵子龙”七出七进,岂不太好看了。

  改变抄写式的书法模式,现在已成为书法家的共识,但大家又不愿意简单地搬袭现代派方式,因为它毕竟艺术语言太单薄,聊备一格可以。就像一出戏,里面可以有数个丑角,但一出戏里全是丑,怎么看呀!所以我们还得努力,以自己丰厚的“功力”,吸收现代派的构成意识使之成为古典派的一种创作手段,这种手段的作用可以使作品更富有观赏性,“戏剧性”冲突更明显,更轻松自然,也就更接近了中等欣赏者的口味,书法的欣赏面会扩大。但这毕竟不是太简单的事情,需要很多人不停地探索,我愿成为这其中的一个。崭新的时尚意识、鲜明的个性追求加上古典主义的基因素质,我想这大概可以概括我现在的追求的全部。

  除此以外,我想再谈谈我在功力技巧方面的一些心得。一般情况下,人们用笔较多关注线的自然*向流动,而我则更多关注线的流动中的跳荡,也就是笔在起落之间的变化。就像山间溪水,它在流动时遇到大障碍会绕过去,一如曲线和结体中的避让;倘若遇到小石头,溪水就会跳荡起来,体现在用笔上,就是轻重、粗细、提按、顿挫,这样的线变化丰富,活泼而灵动。

  用笔方面我的另一个关注点是速度,楷书、隶书、篆书运笔速度较为均匀缓慢,而行草书的用笔则是急缓共存的,用的是加速度和爆发力。我首先注意发力点,发力点有两个,一个是起笔,一个是转折,转折是下一个笔段的起笔。起笔处的变化最为复杂,形状变化也最丰富,要求笔尖要灵活,随时调整到最佳发力状态。就像篮球运动中的传球,用的力量是爆发力,这个力量既不可太强也不可太弱,太强则易使队龙接球时脱手,太弱则容易被夺去。这个“功夫”是“功力”范畴,是要通过训练获得的。

  转折还是下面笔段的随机思考的临时驿站。在整个行草书创作中速度是随着情绪和开合需要随时变化的,情绪*静则线条舒展,线段较长,字的开合较大,有如溪间流水时遇*缓地势,水流慢下来,缓缓流淌,也如闲庭信步;情绪激荡,心跳加速,笔速也就随之快起来,线段则短短相加,有时甚至线线叠加,绞缠,如水到陡峭处,水流湍急,时跳时跃,水花四溅,五彩纷呈!一件好的作品,应该是承转合齐备,就像一部完整的交响乐,欣赏者会随着音乐节奏的演进而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引起强烈共鸣。这正是行草书的魅力所在,只是艺术家的情感表现所搭乘的载体不同罢了。我多年来倾心于行草书创作,其真正原因即在于此。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9

  常听人讲论书法时说到“功力”,功力是什么呢?我认为,功力就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当你拿到一本生疏的范帖,你可以几遍就临摹得形神兼备;当你有一个好的构思,你可以准确地用笔表述出来。总之凡经眼、凡脑海中成形的,均可以笔去准确表现,这时我认为就具有了功力。但功力是技术性的。

  “功力”是一切创作的先决条件,你的情感、情绪、审美理想等等,要想在作品中行以表现,全仰仗这个“功力”。没有她,你的`一切美好理想只能是“自以为大有深意”。我的二十年学书历程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是用于获取“功力”,其余才是创作。“功力”又是无止境的,但她有一个“及格线”,不到“及格线”真正的创作是不存在的。

  创作上,现代派书法主要用心在构成上,而古典书法则更多着意于点画和境界追求。我的创作应该是古典的,但我在构成上想得也比较多。现代派书法,小式的作品田头多,即使是大件,也不过是小品的放大,整体上线量较少,关系简单。形象点说,现代派书法像小分队式的侦察兵,可以游击,但集团式的战役、战争搞不了。古典书法阵容较大,但往往却又太象兵马俑。我想如果能借用现代派的一些手法让兵马俑活起来,兵力分派匀当,再来个“赵子龙”七出七进,岂不太好看了。

  改变抄写式的书法模式,现在已成为书法家的共识,但大家又不愿意简单地搬袭现代派方式,因为它毕竟艺术语言太单薄,聊备一格可以。就像一出戏,里面可以有数个丑角,但一出戏里全是丑,怎么看呀!所以我们还得努力,以自己丰厚的“功力”,吸收现代派的构成意识使之成为古典派的一种创作手段,这种手段的作用可以使作品更富有观赏性,“戏剧性”冲突更明显,更轻松自然,也就更接近了中等欣赏者的口味,书法的欣赏面会扩大。但这毕竟不是太简单的事情,需要很多人不停地探索,我愿成为这其中的一个。崭新的时尚意识、鲜明的个性追求加上古典主义的基因素质,我想这大概可以概括我现在的追求的全部。

  除此以外,我想再谈谈我在功力技巧方面的一些心得。一般情况下,人们用笔较多关注线的自然*向流动,而我则更多关注线的流动中的跳荡,也就是笔在起落之间的变化。就像山间溪水,它在流动时遇到大障碍会绕过去,一如曲线和结体中的避让;倘若遇到小石头,溪水就会跳荡起来,体现在用笔上,就是轻重、粗细、提按、顿挫,这样的线变化丰富,活泼而灵动。用笔方面我的另一个关注点是速度,楷书、隶书、篆书运笔速度较为均匀缓慢,而行草书的用笔则是急缓共存的,用的是加速度和爆发力。我首先注意发力点,发力点有两个,一个是起笔,一个是转折,转折是下一个笔段的起笔。起笔处的变化最为复杂,形状变化也最丰富,要求笔尖要灵活,随时调整到最佳发力状态。就像篮球运动中的传球,用的力量是爆发力,这个力量既不可太强也不可太弱,太强则易使队龙接球时脱手,太弱则容易被夺去。这个“功夫”是“功力”范畴,是要通过训练获得的。转折还是下面笔段的随机思考的临时驿站。在整个行草书创作中速度是随着情绪和开合需要随时变化的,情绪*静则线条舒展,线段较长,字的开合较大,有如溪间流水时遇*缓地势,水流慢下来,缓缓流淌,也如闲庭信步;情绪激荡,心跳加速,笔速也就随之快起来,线段则短短相加,有时甚至线线叠加,绞缠,如水到陡峭处,水流湍急,时跳时跃,水花四溅,五彩纷呈!一件好的作品,应该是承转合齐备,就像一部完整的交响乐,欣赏者会随着音乐节奏的演进而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引起强烈共鸣。这正是行草书的魅力所在,只是艺术家的情感表现所搭乘的载体不同罢了。我多年来倾心于行草书创作,其真正原因即在于此。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10

  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我有幸被派遣参加了由西宁市教育局在市少年宫举办的首届西宁市中小学教师书法培训学习班。此次培训班旨在促进“书法进课堂”,来自全市五十多所中小学的老师,聆听了来自于*书法协会、青海省书法协会、青海书画院的诸位名师讲座,他们就书法与写字、教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了精辟的讲解与指导。

  八天的培训时光,对于书法学习者来说犹如白驹过隙般短暂,但我却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此次培训不仅使我对书法专业知识有了较系统了解和新的认识,而且也认识到教育工作者对书法传承的重要性所在。

  在培训中,指导老师的耐心讲解,让我对书法艺术有了崭新的认识。过去一直认为,书法就是写字,字写得好,就是书法学得好。我对于书法的爱好,*时也就是凭兴趣写写画画,照猫画虎。而现在才知道那是狭隘的认识,是单一、片面的认识,是非常好错误的认识。

  鲁讯曾说:“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书法是门艺术,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是通过有规律的组合线条作用于纸上而形成的。不是简简单单地能写好字就是学好了书法,是需要用“心”去学,花时间去学的艺术。要想在书法上有些成绩,首先得会观察,观察将直接影响到写字的准确度,只有全身心的“进入”字帖才能进行细致的观察。观察做到了,要会读贴,读贴要读到字的笔法、字法、墨法、章法,要读出每一笔画的特点,读出笔画的律动和节奏。读贴读准了,就可以临帖了,当然,这里的临帖不是“依葫芦画瓢”,而是尽量准确地还原古人的用笔,临帖的时候要入贴、入骨,这样写出来的字才“筋”“骨”“肉”俱在,才不会和古人的字看似两张皮。观察、读贴、临帖之后进行仿作,仿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可进行加进自己的风格进行创作。

  书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懈,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和精力。这是参加此次培训的老师普遍所达成的共识。所以,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时要坚持练字,掌握这一专业技能,不仅仅是一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传递着一种责任,那就是传承祖国书法传统文化的责任。*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而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又是*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它与*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而目前随着电脑、手机的日益普及,传统的书写方式面临着电子商品的空前挑战,汉字书写水*的群体化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新技术的冲击并非导致人们书写水*下降的根本原因。在崇尚快节奏和新鲜感的现代文化中,人们开始越来越忽略古老汉字所蕴藏的丰富艺术价值,也逐渐钝化了对汉字独特美感的审视能力,对传统汉字文化缺少一种心底的珍视和敬畏。

  对中小学生而言,书法课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文化修养,对于国家而言,书法课不仅提升国民素质的要求,更有着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滋养子孙的现实意义。所以,大家一致认为书法教育从娃娃抓起。学生的书法教育是和老师分不开的,要想“书法进课堂”顺利开展,在学校里开设书法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师资不足,市教育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联合青海省书法协会开办了西宁市首届书法教师培训班。我想这也许就是开办此次教师书法培训班的根源所在。

  同时,此次培训班得到了西宁市中小学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参加培训的老师的充分肯定。在培训的最后两天,一位和我同年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听说我在培训书法,放弃自己休息的时间到培训班旁听,表示明年果还有培训一定报名参加。最近几年,我所在的西区教育局每年对新聘教师进行基本功过关测试,在测试中毛笔字过关率是

  比较低的。所以非常希望,市教育局能为我们年轻的、爱好书法的教师多举办几次这样的书法培训。总之,此次书法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我们年轻教师的书法水*,也对传承民族的文化艺术,修练人的涵养素质,对今后在学校进一步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今后一段时间中,要尽量挤出时间,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积极行动,尽快地消化和吸收培训的知识,尽快达到培训的目标和要求,努力为书法的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创作的心得体会5篇(扩展2)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10篇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1

  人们熟知苏东坡的一句诗,“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其实,东坡还说过:“有道而无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胸中之竹,毕竟不等于手中之竹。王国维所说的大家之作“其辞脱口而出”,白石老人作画的所谓“一挥”,都是学化于才、熟而能巧的结果。齐白石早年临摹金农的画作,惟妙惟肖;为了画好昆虫、鱼虾,他长时间地观察写生。老人的画,那几片叶茎,看似粗犷随意,却搭配得那么精巧,你要移动一点点都不行。这些,充分说明“大家之能得心应手,正先由于得手应心”。傅山说“宁真率、毋安排”,不是说不要谋篇布局、意在笔先,其意应是“极有布置而了无布置痕迹”,徐青藤的这句话透露了天机,正像韩退之诗中所描绘的那样:“草色遥看近却无”。

  东坡论书“无意于佳,乃佳耳”。学习书画的人,没有不想自己的笔下呈现佳作的。长期艰苦地学习训练正是“有意于佳”的真实写照。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对于具备一定水*的书画家来说,只有在放下思想包袱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意笔交融,心手两忘,从而造就真正的佳作。“有意于佳”只是基础,“无意于佳”才是境界。一个为获得更大市场份额而改变初衷讨好买主的作者,他丢失了艺术家最为宝贵的东西,又怎能产生真正的佳作?刘熙载早已指出,“书非使人爱之为难,而不求人爱之为难。盖有欲无欲,书之所以别人天也。”

  此外,一件作品的成功往往不在作者的有意处,而在其无意处。戴熙说:“有意于画,笔墨每去寻画。无意于画,画自来寻笔墨。有意盖不如无意之妙耳。”陈曼生也说:“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有时,有意着力的地方,偏偏导致了天趣的流失,在战术上,虽属锦上添花;在战略上,已是画蛇添足。

  即便是优点,过分地强调或表现得不是地方,也会变质变味。恽南田论画“习气者,即用力之过”,强调“宁恒见不足,毋使有余”,正是这个道理。相反,局部的瑕疵,有时并不妨碍作品整体的成功,恰如黄庭坚所言:“殊不知西施捧心而颦,虽其病处,乃自成妍”。

  *书画注重功夫,熬出来的功夫。宜乎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最忌浅尝辄止,一曝十寒。学生抱怨老师:您老是要我夯实基础,别人的墙已经砌得老高了!他不懂老师对他的殷切期望和良苦用心!

  岁月的力量不容忽视,《书谱》所谓“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哲理深刻。以为别人几十年走完的路,自己几年、几个月就能走完,是幼稚。艺术学习、艺术创作和艺术发展自有其规律,这些规律又是无情的`。违背规律的催长、“打造”和走捷径,只会得到与初衷相反的结果。

  从较长的时间看,书画家们对艺术的追求,好比接力赛,更像是“马拉松”。起跑时人头攒动密密麻麻,能跑完全程者却已不多,能打破纪录者更是寥寥。那些开始不久就在领跑的选手,往往难以“领”到最后,甚至难以跑到终点。有人说“赢在不该赢的地方,比输在不该输的地方,输得更彻底”,不无道理。

  一种艺术风格、一种个人面目的成立,既要得到人们的认可,更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陆游在《学书》一诗中说得好:“即今讥评何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要想真正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人,必须具备这样的眼光和气度,不计较一时一事,而能够“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不懈、自甘寂寞。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2

  为期一周的书法培训学习结束了,在培训中,通过书法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次培训,时间虽短,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它不仅仅是一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传递着一种责任,那就是传承祖国书法传统文化的责任。作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深知培训意义和此次书法学习的重要性。

  在培训中,聆听了朱宏、吴宝玉书法名师讲座,以及李伟东老师的书法与写字教学方面专业知识精辟的讲解与指导。使我对书法专业知识有了较系统了解和新的认识。这使我不仅学到了书法专业知识,而且从中也悟出了很多道理。

  *书法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它既能锻炼意志,又可陶冶情操;既反映个人的意志,又体现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灵魂的具体体现。书法艺术,不仅在国内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在国际艺坛上也享有盛誉。尤其在东南亚、日本、新加坡等地爱好成风,因此,书法艺术成为沟通我国和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

  众所周知,书法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欣赏和喜爱。人们只所以会喜欢她,正是因为她能示人以美,可以说,他是无声的音乐,静态的舞蹈。它触发人们对美的感受和联想,它是审美与实用的结合体。学习书法不只是提高写字的水*,还能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和人的良好心里素质。如练习书法可以陶冶情操。练字也像音乐一样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振奋,受到美的感染。如学*羲之秀美挺拔的字体,可使人的性格变得开朗活泼;学习颜真卿端正的字体,就好像聆听一首抒情小调,可以使人性格朴实、厚重;*自古讲究“文如其人”,许多大书法家都是做人的楷模,他们的精神有助于陶冶情操。

  鲁讯曾说:“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是通过有规律的组合线条作用于纸上而形成的,这次学习,学员临摹结合,自觉地感受流动线条的美,也感受到写好字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练习,就会有惊喜的收获。

  我国的汉字起源悠久,书画同源。他的造型,原于自然,是对自然形象的高度概括和抽象空间的视觉形象。汉字结构的艺术性是对立统一的。他不但具有主观的形式美,还具有客观的形象美。所以,学习书法,要有良好的想象能力,要与自然造物之美结合起来,书写出主观与客观、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艺术汉字来。

  练习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美的书法能通过形象而又抽象的线条使欣赏者获得美的享受,并能够陶冶人的人格和性情。练习书法实际上是习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

  苏东坡云:“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唐朝书法家欧阳修云:“古之人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逐远??爱其书者善取其人也。”如民族英雄岳飞的书法代代相传,而卖*、残害忠良的秦桧的书法却无人知晓。所以,学习书法不仅能修身养性,还是修心养性的好活动。

  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鉴赏水*是人综合知识水*的体现,也是学习书法知识积累程度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人的鉴赏水*越高,书写进步的程度就越快。另一方面,鉴赏水*的高度,是随着人书写程度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而提高的。因此鉴赏水*和书写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所以今后应在书法知识积累、基本功训练来提高书写技能和文化素养,从而达到提高自己鉴赏水*和书法修养。

  练字的人,虽然不可能人人成为书法家,但人人都可成为一个书法艺术爱好者。我们在学习书法的同时,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一曝十寒,它是一个长期的细水长流的过程。既要注意人品的修养,要不务虚名,不好高骛远,还要富有刻苦踏实的学习作风。这正是我们民族气节和精神文明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攀登书法艺术的高峰。

  总之,此次书法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受训教师的书法水*,也对传承民族的文化艺术,修练人的涵养素质,对今后在学校进一步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今后一段时间中,要尽量挤出时间,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积极行动,尽快地消化和吸收培训的知识,按要求去完成作业,尽快达到培训的目标和要求。努力为书法的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3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连续三次参加了黄陂区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通过学习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书法这门古老而奇特的艺术,是世界艺术苑囿的一朵奇葩,艺术家创造的艺术珍品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毛笔基本退出了日常书写工具的行列,书法也基本与实用书写脱离而成为一门必须专门学习的艺术。长期以来,由于书法教育一直未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开展,乃至一般人不仅对书法艺术知之甚少,而且书写也存在许多问题。软笔书法在一般小学名存实亡,对于硬笔书法相对比较重视。但一般只是临帖,老师专门指导还是有限的。作为一名教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培训班上几位老师的讲解和示范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王景老师的硬笔书写,从笔的粗细,到笔画的角度,细致入微;从学生作品展示,到老师课堂实录,全面夯实。吴高*老师的软笔规范字的教学尽显个人风采,徐谦老师的碑帖临写见解独道,徐国康老师的“永”八法娓娓道来。总之,通过学习不仅使自己对硬笔、软笔书法有了新的了解,而且对笔、墨、纸、砚的知识丰富了、特别是对碑帖的认识加深了。

  几次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笔墨知识,也使我得到了一些启示。练一手好字,能让自己受益终身。常言道,字如其人,一个人的子的好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这个人的性格和修养。把子写得整洁规范,可以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一个人连一个字也写不好,他的办事成功率可想而知。练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改变一个人毛躁、急功近利的毛病,养成细心、耐心和毅力的良好品质,陶冶我们的情操。

  练习书法,首先必须喜欢和热爱书法,以高度的学习激情投入到练习中去,要有一颗坚持的心,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坚持到底,才会有收获。如果在练习中,懂得创新,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就会更好。

  当然我们学习的目的是应用于书法教学,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书写 水*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书写技能得到提高发展、培育更多的书法人才。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4

  8月,我有幸参加了“河北省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的学习。在短暂的学习期间,聆听了全国书法界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徜徉于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欣赏历代书法大家的神品杰作,体会书法艺术之精妙,感受*书法文化之博大精深。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倍感传承书法艺术这一经典文化之重任。现就如下几个方面谈谈本次学习感悟。

  一、主要收获

  1.学习了*书法史,对汉字书体的演变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通过聆听专家的报告,欣赏殷商甲骨、战国简牍帛书、敦煌残纸等文物图片,了解到汉字有甲骨文、金文、篆、隶等古文字“隶变”为草、行、楷的演变过程。体会到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增强了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和审美情趣。

  书法艺术是可读可识的直观艺术。通过欣赏《曹全碑》、《张迁碑》、《乙瑛碑》、《礼器碑》、《兰亭序》、《多宝塔碑》、《丧乱帖》、《寒食帖》、《张黑女墓志》、《董美人墓志》等一系列古代书法经典作品,领略王羲之、王献之、赵孟頫、米芾、颜真卿、董其昌、苏轼、黄庭坚、欧阳询、柳公权、锺繇、楮遂良、虞世南等古人书法之神采,提高了自身的书法审美能力。在书法艺术的熏陶下,使我对书法进一步增强了浓厚的兴趣和无比的热爱,愿不惜一切以精益求精的人生态度致力于书法艺术的探究。

  毛笔的特殊性丰富拓展了书法艺术的和内涵,汉字的特殊性产生了*别具一格的形式意味。书法不是绘画的形,而是示意的形、抽象的形。

  3.提高了认识,重新审视了书法艺术对人类的重要影响。

  书法艺术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书法教学是传播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书写与审美及语言文化规范化水*的迫切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无纸化办公”的普及,人们的书写水*正在日益下降。孩子们迷恋网络,成年人对计算机产生依赖。面对书写技能退化的严重事实,弘扬和传承经典的中华书法文化和艺术,教育孩子们周周正正写字,端端正正为人,是时代的迫切需求,具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4.领悟了一些书写技法。

  书法是创造美的艺术,从点划到结体,都有一定笔法、字法、章法。例如在用笔时,“书必入木,则如印印泥,蚕吃草,要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行笔时,要“如锥画沙,如印印泥”。正如欧阳询所言:“墨淡则伤神采,绝浓心滞锋毫,肥则为钝,瘦则露骨。”南宋词人、书法家姜夔在《续书谱》中说:“折钗股欲其曲折圆而有力。”“折钗股“,也是笔画转折处的用“金银钗”的形象作比喻的一种笔法。

  另外,运笔的过程也是与周围的事物相关联的。如怀素“夜闻嘉陵江水”,“观夏云多奇峰,辄尝师之”,所以笔走蛇龙,得骤雨狂风之势;张旭见公主担夫争道而得书法布局间架之意,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彻书法的节奏和气韵;黄庭坚晚年乘船过三峡,看到船工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节奏的前俯后仰,把船桨推出挽回,一去一返,协调自然。由船工摇桨自然“到位”的动作,黄庭坚悟到了用笔如何自然“到位”。从“长年荡桨”中领悟到“飘逸”的笔法,是他多年研究笔法。

  二、对专家教授的美好印象

  *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卜希旸教授作了《书法概论》及《隶书的技法与实践》专题讲座,通过殷商甲骨、战国简牍帛书、敦煌残纸等文献资料的展示,以及从象形文字到金文和籀文、到汉隶的演变图解,使我们感受到古文字的魅力,深刻理解了“大地先秦之书,一字千金”和“得古人之墨迹两行必成大家”的含义。

  河北师范大学书法教授杨春的《楷书技法与实践》使我们领略到颜体宽博宏伟、沉雄朴茂;欧体法度森严、寓动于静,寓险于*;柳体瘦硬坚挺、骨力洞达;赵体华贵典雅、俊秀婉丽。

  石家庄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郭少斌《创作知识及创作》的主题报告深入浅出,结合实际,以鉴赏家的独特视角,带领我们体验了“能”“妙”“神”的书法艺术境界。使我们明确地认识到写字与书法是两个不同的观念。写字趋于实用性,而书法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而不是复制,要达到创造美的目的,只有这样,书法艺术最终才能达到格调的高雅和神采的灵动。

  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魏兵然老师的《书法艺术与审美》,告诉我们“*书法是*文化哲学的核心”,从自然万物的和谐告知我们欣赏一幅好的作品,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变化,结体、点划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字要讲究变化,讲究透气、空灵、飘逸,不能锋芒毕露,既刚劲大方又含蓄柔美,就像为人一样,艺术的境界也是如此,是用心去体会。同时让我们体会“用笔如用刀”“用笔如驭奔马”“点画如高峰坠石”“空中取势之意”“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将我们提高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教授们身上散发出的诗人气质、学者风范、大师风采让人着迷,他的文化底蕴和儒雅才情更是令人折服。

  三、一些期寄

  此次书法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受训老师的书法水*,也对传承民族文化艺术,人的涵养素质,对今后在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及书法专业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书道虽深,至诚可达”。愿我们一起努力,为书法教育教学增添一份春色。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5

  *书法源远流长,它以方正端庄的结构、线条优美的造型、风格各异的体势、内涵深邃的意境,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它虽历经上下五千年、绵绵日月而不衰,具有亘古不灭的生命力。不仅是华夏文明的国粹,更代表*的文化精神。

  要学好书法,首先要临帖。*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累积有五千多年的优秀遗产,任何书家,都只能在学习和继承先人的前提下创新自立。学书法,就得临帖。入门需临,变体也需临。

  读帖则是一种心功,这种功夫看似轻巧,实际比手的训练更难。它是一种默临、默记,是一种揣摩,是实现从钩、摹、临的“入帖”到得其字帖的神韵、势度、用笔、行气或结构布局技巧的“出帖”之道。

  鉴于本次开课《泰山刻石研究》,谈一下这四周的书法临帖、读贴及创作的心得体会。

  一、临帖

  *书法强调内外功结合,内功是基础,贵在一个“功”字,而外功则是修养。临帖练字是书法的字内功夫,所谓“笔突万支”“笔冢成山”,讲的就是字内功夫的修炼。在这个阶段,学书者通过毛笔这种特殊的书法工具,从文字的点画俯仰之中,从线条的抑扬顿挫之间,去感受笔情墨趣。这个阶段需要较长时间的临帖习字,反复揣摩其字形结构方能奏效。经过长时期的练习,从泼墨染翰之中去采撷天地正气,就会感到一种禅意的祥光在心中漫射开来,从而获得胸怀的舒展和放达。

  四周临帖的体会:

  1、运笔(中锋、侧锋,露锋、藏锋,方笔、圆笔,按笔、提笔)

  成熟的艺术往往具有比较严苛的规范和普遍适用的方法、技巧。运笔的技术,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流派、书法家的书写习惯等不同,形成了所谓不同的笔法,“中锋”与“使其中锋”本身就是传统论述中关于笔法的重要核心部分。

  2、笔顺

  谈线条、谈构型、谈布白,同时还要关注笔顺。所有的线条不是同时呈现在纸上的,是有先后的呈现,并且这种先后次序不是无关紧要的,不是拆破打散随便安排都可以的。

  3、速度

  初临帖宜缓宜逼真,这是毋庸置疑的道理。书写的速度,缓慢不羁仅仅在笔画运行时,更多的时间应该花在下笔和下笔前的准备。古人说凝神敛气,不是夸张。当你握笔紧张,手都在颤抖,呼吸急促,肺部收缩,如何能写得好呢?必然不能着急下笔,需要调整好呼吸后,以最放松的姿态,自然舒适的写出这一笔,完结之后,再准备下一笔。久而久之,加上读书的功夫,最终需要养成的是一种静气,自信而淡定。

  4、姿态

  人可贫,而行为不可猥琐,书不佳,唯姿态不肯让人。字已不佳,更无赴急草率的资笨,更要讲求书写时的姿势,头正身直、臀*足安。

  二、读贴

  读帖,可使自己更多地了解各家各派书风,从而融会贯通选择,创立自己的风格。实际上,读比临、比写都要多得多。读可以“破万卷”而临摹再多,于几千年累积的优秀碑帖,也不过凤毛麟角,书道中的“厚积”,非同小可。

  这段时间从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书法临帖,从书写毛笔字的三要素中体味每一笔在这个字中的行气、势度。老师还亲自带我们去岱庙、经石峪考察,观看历代书法大家的石刻作品,风格各具特色,独树一帜。虽然他们的"风格各异,却是同样的拥有一种气势,磅礴有度,能感觉到是用心写出来的字。身临其境,方能感受其神韵。

  三、创作

  在临帖与读贴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字体创作具有自己风格书法作品,通过书法表达一种心声。

  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笔墨线条造型艺术。我在每次书法创作前,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写内容,然后设计章法,把每个字的写法、每行字的大小布白都考虑好以后,再进行对帖临习,以唤起自己的创作灵感,进入角色,然后把事先选择好的书写内容进行作品创作。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6

  *书法源远流长,它以方正端庄的结构、线条优美的造型、风格各异的体势、内涵深邃的意境,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它虽历经上下五千年、绵绵日月而不衰,具有亘古不灭的生命力。不仅是华夏文明的国粹,更代表*的文化精神。

  要学好书法,首先要临帖。*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累积有五千多年的优秀遗产,任何书家,都只能在学习和继承先人的前提下创新自立。学书法,就得临帖。入门需临,变体也需临。

  读帖则是一种心功,这种功夫看似轻巧,实际比手的训练更难。它是一种默临、默记,是一种揣摩,是实现从钩、摹、临的“入帖”到得其字帖的神韵、势度、用笔、行气或结构布局技巧的“出帖”之道。

  鉴于本次开课《泰山刻石研究》,谈一下这四周的书法临帖、读贴及创作的心得体会。

  一、临帖

  *书法强调内外功结合,内功是基础,贵在一个“功”字,而外功则是修养。临帖练字是书法的字内功夫,所谓“笔突万支”“笔冢成山”,讲的就是字内功夫的修炼。在这个阶段,学书者通过毛笔这种特殊的书法工具,从文字的点画俯仰之中,从线条的抑扬顿挫之间,去感受笔情墨趣。这个阶段需要较长时间的临帖习字,反复揣摩其字形结构方能奏效。经过长时期的练习,从泼墨染翰之中去采撷天地正气,就会感到一种禅意的祥光在心中漫射开来,从而获得胸怀的舒展和放达。

  四周临帖的体会:

  1、运笔(中锋、侧锋,露锋、藏锋,方笔、圆笔,按笔、提笔)

  成熟的艺术往往具有比较严苛的规范和普遍适用的方法、技巧。运笔的技术,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流派、书法家的书写习惯等不同,形成了所谓不同的笔法,“中锋”与“使其中锋”本身就是传统论述中关于笔法的重要核心部分。

  2、笔顺

  谈线条、谈构型、谈布白,同时还要关注笔顺。所有的`线条不是同时呈现在纸上的,是有先后的呈现,并且这种先后次序不是无关紧要的,不是拆破打散随便安排都可以的。

  3、速度

  初临帖宜缓宜逼真,这是毋庸置疑的道理。书写的速度,缓慢不羁仅仅在笔画运行时,更多的时间应该花在下笔和下笔前的准备。古人说凝神敛气,不是夸张。当你握笔紧张,手都在颤抖,呼吸急促,肺部收缩,如何能写得好呢?必然不能着急下笔,需要调整好呼吸后,以最放松的姿态,自然舒适的写出这一笔,完结之后,再准备下一笔。久而久之,加上读书的功夫,最终需要养成的是一种静气,自信而淡定。

  4、姿态

  人可贫,而行为不可猥琐,书不佳,唯姿态不肯让人。字已不佳,更无赴急草率的资笨,更要讲求书写时的姿势,头正身直、臀*足安。

  二、读贴

  读帖,可使自己更多地了解各家各派书风,从而融会贯通选择,创立自己的风格。实际上,读比临、比写都要多得多。读可以“破万卷”而临摹再多,于几千年累积的优秀碑帖,也不过凤毛麟角,书道中的“厚积”,非同小可。

  这段时间从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书法临帖,从书写毛笔字的三要素中体味每一笔在这个字中的行气、势度。老师还亲自带我们去岱庙、经石峪考察,观看历代书法大家的石刻作品,风格各具特色,独树一帜。虽然他们的风格各异,却是同样的拥有一种气势,磅礴有度,能感觉到是用心写出来的字。身临其境,方能感受其神韵。

  三、创作

  在临帖与读贴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字体创作具有自己风格书法作品,通过书法表达一种心声。

  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笔墨线条造型艺术。我在每次书法创作前,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写内容,然后设计章法,把每个字的写法、每行字的大小布白都考虑好以后,再进行对帖临习,以唤起自己的创作灵感,进入角色,然后把事先选择好的书写内容进行作品创作。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7

  常听人讲论书法时说到“功力”,功力是什么呢?我认为,功力就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当你拿到一本生疏的范帖,你可以几遍就临摹得形神兼备;当你有一个好的构思,你可以准确地用笔表述出来。

  总之凡经眼、凡脑海中成形的,均可以笔去准确表现,这时我认为就具有了功力。

  但功力是技术性的。

  “功力”是一切创作的先决条件,你的情感、情绪、审美理想等等,要想在作品中行以表现,全仰仗这个“功力”。

  没有她,你的一切美好理想只能是“自以为大有深意”。

  我的二十年学书历程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是用于获取“功力”,其余才是创作。

  “功力”又是无止境的,但她有一个“及格线”,不到“及格线”真正的创作是不存在的。

  创作上,现代派书法主要用心在构成上,而古典书法则更多着意于点画和境界追求。

  我的创作应该是古典的,但我在构成上想得也比较多。

  现代派书法,小式的作品田头多,即使是大件,也不过是小品的放大,整体上线量较少,关系简单。

  形象点说,现代派书法像小分队式的侦察兵,可以游击,但集团式的战役、战争搞不了。

  古典书法阵容较大,但往往却又太象兵马俑。

  我想如果能借用现代派的一些手法让兵马俑活起来,兵力分派匀当,再来个“赵子龙”七出七进,岂不太好看了。

  改变抄写式的书法模式,现在已成为书法家的共识,但大家又不愿意简单地搬袭现代派方式,因为它毕竟艺术语言太单薄,聊备一格可以。

  就像一出戏,里面可以有数个丑角,但一出戏里全是丑,怎么看呀!所以我们还得努力,以自己丰厚的“功力”,吸收现代派的构成意识使之成为古典派的一种创作手段,这种手段的作用可以使作品更富有观赏性,“戏剧性”冲突更明显,更轻松自然,也就更接近了中等欣赏者的口味,书法的欣赏面会扩大。

  但这毕竟不是太简单的事情,需要很多人不停地探索,我愿成为这其中的一个。

  崭新的时尚意识、鲜明的个性追求加上古典主义的基因素质,我想这大概可以概括我现在的追求的全部。

  除此以外,我想再谈谈我在功力技巧方面的一些心得。

  一般情况下,人们用笔较多关注线的自然*向流动,而我则更多关注线的流动中的跳荡,也就是笔在起落之间的变化。

  就像山间溪水,它在流动时遇到大障碍会绕过去,一如曲线和结体中的避让;倘若遇到小石头,溪水就会跳荡起来,体现在用笔上,就是轻重、粗细、提按、顿挫,这样的线变化丰富,活泼而灵动。

  用笔方面我的另一个关注点是速度,楷书、隶书、篆书运笔速度较为均匀缓慢,而行草书的用笔则是急缓共存的,用的是加速度和爆发力。

  我首先注意发力点,发力点有两个,一个是起笔,一个是转折,转折是下一个笔段的起笔。

  起笔处的变化最为复杂,形状变化也最丰富,要求笔尖要灵活,随时调整到最佳发力状态。

  就像篮球运动中的传球,用的力量是爆发力,这个力量既不可太强也不可太弱,太强则易使队龙接球时脱手,太弱则容易被夺去。

  这个“功夫”是“功力”范畴,是要通过训练获得的。

  转折还是下面笔段的随机思考的临时驿站。

  在整个行草书创作中速度是随着情绪和开合需要随时变化的,情绪*静则线条舒展,线段较长,字的开合较大,有如溪间流水时遇*缓地势,水流慢下来,缓缓流淌,也如闲庭信步;情绪激荡,心跳加速,笔速也就随之快起来,线段则短短相加,有时甚至线线叠加,绞缠,如水到陡峭处,水流湍急,时跳时跃,水花四溅,五彩纷呈!一件好的作品,应该是承转合齐备,就像一部完整的交响乐,欣赏者会随着音乐节奏的演进而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引起强烈共鸣。

  这正是行草书的魅力所在,只是艺术家的情感表现所搭乘的载体不同罢了。

  我多年来倾心于行草书创作,其真正原因即在于此。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8

  *书法源远流长,它以方正端庄的结构、线条优美的造型、风格各异的体势、内涵深邃的意境,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它虽历经上下五千年、绵绵日月而不衰,具有亘古不灭的生命力。不仅是华夏文明的国粹,更代表*的文化精神。

  要学好书法,首先要临帖。*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累积有五千多年的优秀遗产,任何书家,都只能在学习和继承先人的前提下创新自立。学书法,就得临帖。入门需临,变体也需临。

  读帖则是一种心功,这种功夫看似轻巧,实际比手的训练更难。它是一种默临、默记,是一种揣摩,是实现从钩、摹、临的“入帖”到得其字帖的神韵、势度、用笔、行气或结构布局技巧的“出帖”之道。

  鉴于本次开课《泰山刻石研究》,谈一下这四周的书法临帖、读贴及创作的心得体会。

  一、临帖

  *书法强调内外功结合,内功是基础,贵在一个“功”字,而外功则是修养。临帖练字是书法的字内功夫,所谓“笔突万支”“笔冢成山”,讲的就是字内功夫的修炼。在这个阶段,学书者通过毛笔这种特殊的书法工具,从文字的点画俯仰之中,从线条的抑扬顿挫之间,去感受笔情墨趣。这个阶段需要较长时间的临帖习字,反复揣摩其字形结构方能奏效。经过长时期的练习,从泼墨染翰之中去采撷天地正气,就会感到一种禅意的祥光在心中漫射开来,从而获得胸怀的舒展和放达。

  四周临帖的体会:

  1、运笔(中锋、侧锋,露锋、藏锋,方笔、圆笔,按笔、提笔)

  成熟的艺术往往具有比较严苛的规范和普遍适用的方法、技巧。运笔的技术,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流派、书法家的书写习惯等不同,形成了所谓不同的笔法,“中锋”与“使其中锋”本身就是传统论述中关于笔法的重要核心部分。

  2、笔顺

  谈线条、谈构型、谈布白,同时还要关注笔顺。所有的线条不是同时呈现在纸上的,是有先后的呈现,并且这种先后次序不是无关紧要的,不是拆破打散随便安排都可以的。

  3、速度

  初临帖宜缓宜逼真,这是毋庸置疑的道理。书写的速度,缓慢不羁仅仅在笔画运行时,更多的时间应该花在下笔和下笔前的准备。古人说凝神敛气,不是夸张。当你握笔紧张,手都在颤抖,呼吸急促,肺部收缩,如何能写得好呢?必然不能着急下笔,需要调整好呼吸后,以最放松的姿态,自然舒适的"写出这一笔,完结之后,再准备下一笔。久而久之,加上读书的功夫,最终需要养成的是一种静气,自信而淡定。

  4、姿态

  人可贫,而行为不可猥琐,书不佳,唯姿态不肯让人。字已不佳,更无赴急草率的资笨,更要讲求书写时的姿势,头正身直、臀*足安。

  二、读贴

  读帖,可使自己更多地了解各家各派书风,从而融会贯通选择,创立自己的风格。实际上,读比临、比写都要多得多。读可以“破万卷”而临摹再多,于几千年累积的优秀碑帖,也不过凤毛麟角,书道中的“厚积”,非同小可。

  这段时间从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书法临帖,从书写毛笔字的三要素中体味每一笔在这个字中的行气、势度。老师还亲自带我们去岱庙、经石峪考察,观看历代书法大家的石刻作品,风格各具特色,独树一帜。虽然他们的风格各异,却是同样的拥有一种气势,磅礴有度,能感觉到是用心写出来的字。身临其境,方能感受其神韵。

  三、创作

  在临帖与读贴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字体创作具有自己风格书法作品,通过书法表达一种心声。

  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笔墨线条造型艺术。我在每次书法创作前,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写内容,然后设计章法,把每个字的写法、每行字的大小布白都考虑好以后,再进行对帖临习,以唤起自己的创作灵感,进入角色,然后把事先选择好的书写内容进行作品创作。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9

  要学好书法,首先要临帖。*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累积有五千多年的优秀遗产,任何书家,都只能在学习和继承先人的前提下创新自立。学书法,就得临帖。入门需临,变体也需临。

  读帖则是一种心功,这种功夫看似轻巧,实际比手的训练更难。它是一种默临、默记,是一种揣摩,是实现从钩、摹、临的“入帖”到得其字帖的神韵、势度、用笔、行气或结构布局技巧的“出帖”之道。

  鉴于本次开课《泰山刻石研究》,谈一下这四周的书法临帖、读贴及创作的心得体会。

  一、临帖

  *书法强调内外功结合,内功是基础,贵在一个“功”字,而外功则是修养。临帖练字是书法的字内功夫,所谓“笔突万支”“笔冢成山”,讲的就是字内功夫的修炼。在这个阶段,学书者通过毛笔这种特殊的书法工具,从文字的点画俯仰之中,从线条的抑扬顿挫之间,去感受笔情墨趣。这个阶段需要较长时间的临帖习字,反复揣摩其字形结构方能奏效。经过长时期的练习,从泼墨染翰之中去采撷天地正气,就会感到一种禅意的祥光在心中漫射开来,从而获得胸怀的舒展和放达。四周临帖的体会:

  1、运笔(中锋、侧锋,露锋、藏锋,方笔、圆笔,按笔、提笔)。成熟的艺术往往具有比较严苛的规范和普遍适用的方法、技巧。运笔的技术,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流派、书法家的书写习惯等不同,形成了所谓不同的笔法,“中锋”与“使其中锋”本身就是传统论述中关于笔法的重要核心部分。

  2、笔顺。谈线条、谈构型、谈布白,同时还要关注笔顺。所有的线条不是同时呈现在纸上的,是有先后的呈现,并且这种先后次序不是无关紧要的,不是拆破打散随便安排都可以的。

  3、速度。初临帖宜缓宜逼真,这是毋庸置疑的道理。书写的速度,缓慢不羁仅仅在笔画运行时,更多的时间应该花在下笔和下笔前的准备。古人说凝神敛气,不是夸张。当你握笔紧张,手都在颤抖,呼吸急促,肺部收缩,如何能写得好呢?必然不能着急下笔,需要调整好呼吸后,以最放松的姿态,自然舒适的写出这一笔,完结之后,再准备下一笔。久而久之,加上读书的功夫,最终需要养成的是一种静气,自信而淡定。

  4、姿态。人可贫,而行为不可猥琐,书不佳,唯姿态不肯让人。字已不佳,更无赴急草率的资笨,更要讲求书写时的姿势,头正身直、臀*足安。

  二、读贴

  读帖,可使自己更多地了解各家各派书风,从而融会贯通选择,创立自己的风格。实际上,读比临、比写都要多得多。读可以“破万卷”而临摹再多,于几千年累积的优秀碑帖,也不过凤毛麟角,书道中的“厚积”,非同小可。

  这段时间从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书法临帖,从书写毛笔字的三要素中体味每一笔在这个字中的行气、势度。老师还亲自带我们去岱庙、经石峪考察,观看历代书法大家的石刻作品,风格各具特色,独树一帜。虽然他们的风格各异,却是同样的拥有一种气势,磅礴有度,能感觉到是用心写出来的字。身临其境,方能感受其神韵。

  三、创作

  在临帖与读贴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字体创作具有自己风格书法作品,通过书法表达一种心声。

  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笔墨线条造型艺术。我在每次书法创作前,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写内容,然后设计章法,把每个字的写法、每行字的大小布白都考虑好以后,再进行对帖临习,以唤起自己的创作灵感,进入角色,然后把事先选择好的书写内容进行作品创作。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10

  *书法源远流长,它以方正端庄的结构、线条优美的造型、风格各异的体势、内涵深邃的意境,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它虽历经上下五千年、绵绵日月而不衰,具有亘古不灭的生命力。不仅是华夏文明的国粹,更代表*的文化精神。

  要学好书法,首先要临帖。*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累积有五千多年的优秀遗产,任何书家,都只能在学习和继承先人的前提下创新自立。学书法,就得临帖。入门需临,变体也需临。

  读帖则是一种心功,这种功夫看似轻巧,实际比手的训练更难。它是一种默临、默记,是一种揣摩,是实现从钩、摹、临的“入帖”到得其字帖的神韵、势度、用笔、行气或结构布局技巧的“出帖”之道。

  鉴于本次开课《泰山刻石研究》,谈一下这四周的书法临帖、读贴及创作的心得体会。

  一、临帖

  *书法强调内外功结合,内功是基础,贵在一个“功”字,而外功则是修养。临帖练字是书法的字内功夫,所谓“笔突万支”“笔冢成山”,讲的就是字内功夫的修炼。在这个阶段,学书者通过毛笔这种特殊的书法工具,从文字的点画俯仰之中,从线条的抑扬顿挫之间,去感受笔情墨趣。这个阶段需要较长时间的临帖习字,反复揣摩其字形结构方能奏效。经过长时期的练习,从泼墨染翰之中去采撷天地正气,就会感到一种禅意的祥光在心中漫射开来,从而获得胸怀的舒展和放达。

  四周临帖的体会:

  1、运笔(中锋、侧锋,露锋、藏锋,方笔、圆笔,按笔、提笔)

  成熟的艺术往往具有比较严苛的规范和普遍适用的方法、技巧。运笔的技术,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流派、书法家的书写习惯等不同,形成了所谓不同的笔法,“中锋”与“使其中锋”本身就是传统论述中关于笔法的重要核心部分。

  2、笔顺

  谈线条、谈构型、谈布白,同时还要关注笔顺。所有的线条不是同时呈现在纸上的,是有先后的呈现,并且这种先后次序不是无关紧要的,不是拆破打散随便安排都可以的。

  3、速度

  初临帖宜缓宜逼真,这是毋庸置疑的道理。书写的速度,缓慢不羁仅仅在笔画运行时,更多的时间应该花在下笔和下笔前的.准备。古人说凝神敛气,不是夸张。当你握笔紧张,手都在颤抖,呼吸急促,肺部收缩,如何能写得好呢?必然不能着急下笔,需要调整好呼吸后,以最放松的姿态,自然舒适的写出这一笔,完结之后,再准备下一笔。久而久之,加上读书的功夫,最终需要养成的是一种静气,自信而淡定。

  4、姿态

  人可贫,而行为不可猥琐,书不佳,唯姿态不肯让人。字已不佳,更无赴急草率的资笨,更要讲求书写时的姿势,头正身直、臀*足安。

  二、读贴

  读帖,可使自己更多地了解各家各派书风,从而融会贯通选择,创立自己的风格。实际上,读比临、比写都要多得多。读可以“破万卷”而临摹再多,于几千年累积的优秀碑帖,也不过凤毛麟角,书道中的“厚积”,非同小可。

  这段时间从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书法临帖,从书写毛笔字的三要素中体味每一笔在这个字中的行气、势度。老师还亲自带我们去岱庙、经石峪考察,观看历代书法大家的石刻作品,风格各具特色,独树一帜。虽然他们的风格各异,却是同样的拥有一种气势,磅礴有度,能感觉到是用心写出来的字。身临其境,方能感受其神韵。

  三、创作

  在临帖与读贴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字体创作具有自己风格书法作品,通过书法表达一种心声。

  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笔墨线条造型艺术。我在每次书法创作前,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写内容,然后设计章法,把每个字的写法、每行字的大小布白都考虑好以后,再进行对帖临习,以唤起自己的创作灵感,进入角色,然后把事先选择好的书写内容进行作品创作。


创作的心得体会5篇(扩展3)

——毕业创作设计心得体会

毕业创作设计心得体会1

  时间过的飞快,不知不觉已经大三了。以前都是看着学姐学长忙毕业作品,这次也是轮到自己了。从开始的选题到最后的确认,其实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跟老师沟通了很多次,想法也说了很多,老师也给了许多的建议,最终确定下了这个本子。

  面试这件事对艺考生来说其实并不陌生。记得高三的时候去校考,为了一个学校的面试也有等过一整天的时候。只是那个面试是考学校,而我们现在的面试却是找工作了。我们从小到大就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面试,到现在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了,所面临的面试才真正的残酷起来。一个好的职位往往有许多的竞争者,通过几分钟的面试,就决定谁留下来工作。由此可见,一个几分钟的面试有多么重要。面试者想要在几分钟内给考官留下好的印象,肯定要下很大的功夫,想很多的办法。然而有的时候,有的人往往只是注重到了外表,却忘记了内在。很多人在面试上花很多功夫,变魔术、谈理想、唱歌、跳舞等等,只想着在面试时给面试官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因而常常剑走偏锋,做一些寻常人不敢做的事情。但是一个公司招聘员工,并不是为了看员工唱歌跳舞变魔术的。真正要的,是应聘者的工作能力。结合现在的情况所以萌生了当初想这个片子内容的初衷。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商讨,最终本子确定了下来,接下来是前期工作了。我主要负责的是前期的工作。由于片子需要的演员比较多,所以找演员花费了很长时间。其中也有很多的插曲。本来找好了的演员,又临时有事来不了了,这是让我最头疼的事情。找演员大概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才最终确定下来。然后就是找场地了。因为对长沙也

  不太熟悉,所以我先从学校周边能用到的拍摄地点先找起。学校的几栋楼能用到的可以用的我都去看过了,最终确定下来了教学楼和艺术楼以及图书馆的几间教室。室外的戏也是把特立公园转了一圈最后发现天气好公园的人太多可能声音太杂乱影响后期,所以最后把拍摄地点定到了教学楼前的草坪。演员、场地这些确定下来大概是两个多礼拜之后的事情了,中间还夹杂的上课什么的,每天都是下了课再去找的,所以进度有点慢。

  之后就是准备道具什么的。其实我们要准备的道具也不多,一叠A4的纸,几分面试表,几支笔,都是些常用的东西不难找,一下就准备好了。然后就是录音的东西,开始是打算用录音笔的,到最后发现还没iphone的录音好用,而且手机都随身携带不用去借,最后一致决定就用手机录音了。方便好用,音质也ok。

  终于要开拍了。拍摄还是很顺利的进行的,因为找的演员都是很好的朋友,给看过剧本之后也有很好的配合。然后我也担任起了场记的工作。拍摄基本上都是按照剧本上面来的,只改动了一点点。拍摄进度还是很快的`,利用休息时间前前后后大概只花了两个多礼拜吧。后面还补了好些镜头,花絮才是最搞笑的。片子拍完之后只剩后期了。后期工作我没怎么参与,但是成片剪出来还是感觉差了点什么。最后在老师的建议下又改动了,在改过之后感觉好一些了。然后再挑毛病,再改,再挑毛病,再改。前前后后改了许多次,才有了最后的成片。

  这次毕业作品大家都很认真的对待,也想对自己的这三年大学生活有一个好的总结吧,所有事情能做到最好绝对不敷衍。我们可能一个镜头NG了很多遍,拍了很多遍,只为达到最好的效果。大学三年啊,就这么一晃而过了,仿佛昨天才到学校报到,满心欢喜的找自己的新宿舍,我们还在操场军训,时间真的过得好快。很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宿老师,给了我们很多的建议和意见,教了我们很多实用的拍摄小技巧等等。这个片子我自己也出演了,我当初想着我们拍毕业作品的时候我也要出演,给我的大学留个纪念。最终我也这么做了,也算是完成了自己当时的心愿吧。


创作的心得体会5篇(扩展4)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10篇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1

  为期一周的书法培训学习结束了,在培训中,通过书法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次培训,时间虽短,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它不仅仅是一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传递着一种责任,那就是传承祖国书法传统文化的责任。作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深知培训意义和此次书法学习的重要性。

  在培训中,聆听了朱宏、吴宝玉书法名师讲座,以及李伟东老师的书法与写字教学方面专业知识精辟的讲解与指导。使我对书法专业知识有了较系统了解和新的认识。这使我不仅学到了书法专业知识,而且从中也悟出了很多道理。

  *书法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它既能锻炼意志,又可陶冶情操;既反映个人的意志,又体现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灵魂的具体体现。书法艺术,不仅在国内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在国际艺坛上也享有盛誉。尤其在东南亚、日本、新加坡等地爱好成风,因此,书法艺术成为沟通我国和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

  众所周知,书法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欣赏和喜爱。人们只所以会喜欢她,正是因为她能示人以美,可以说,他是无声的音乐,静态的舞蹈。它触发人们对美的感受和联想,它是审美与实用的结合体。学习书法不只是提高写字的水*,还能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和人的良好心里素质。如练习书法可以陶冶情操。练字也像音乐一样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振奋,受到美的感染。如学*羲之秀美挺拔的字体,可使人的性格变得开朗活泼;学习颜真卿端正的字体,就好像聆听一首抒情小调,可以使人性格朴实、厚重;*自古讲究“文如其人”,许多大书法家都是做人的楷模,他们的精神有助于陶冶情操。

  鲁讯曾说:“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是通过有规律的组合线条作用于纸上而形成的,这次学习,学员临摹结合,自觉地感受流动线条的美,也感受到写好字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练习,就会有惊喜的收获。

  我国的汉字起源悠久,书画同源。他的造型,原于自然,是对自然形象的高度概括和抽象空间的视觉形象。汉字结构的艺术性是对立统一的。他不但具有主观的形式美,还具有客观的形象美。所以,学习书法,要有良好的想象能力,要与自然造物之美结合起来,书写出主观与客观、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艺术汉字来。

  练习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美的书法能通过形象而又抽象的线条使欣赏者获得美的享受,并能够陶冶人的人格和性情。练习书法实际上是习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

  苏东坡云:“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唐朝书法家欧阳修云:“古之人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逐远??爱其书者善取其人也。”如民族英雄岳飞的书法代代相传,而卖*、残害忠良的秦桧的书法却无人知晓。所以,学习书法不仅能修身养性,还是修心养性的好活动。

  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鉴赏水*是人综合知识水*的体现,也是学习书法知识积累程度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人的鉴赏水*越高,书写进步的程度就越快。另一方面,鉴赏水*的高度,是随着人书写程度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而提高的。因此鉴赏水*和书写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所以今后应在书法知识积累、基本功训练来提高书写技能和文化素养,从而达到提高自己鉴赏水*和书法修养。

  练字的人,虽然不可能人人成为书法家,但人人都可成为一个书法艺术爱好者。我们在学习书法的同时,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一曝十寒,它是一个长期的细水长流的过程。既要注意人品的修养,要不务虚名,不好高骛远,还要富有刻苦踏实的学习作风。这正是我们民族气节和精神文明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攀登书法艺术的高峰。

  总之,此次书法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受训教师的书法水*,也对传承民族的文化艺术,修练人的涵养素质,对今后在学校进一步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今后一段时间中,要尽量挤出时间,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积极行动,尽快地消化和吸收培训的知识,按要求去完成作业,尽快达到培训的目标和要求。努力为书法的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2

  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我有幸被派遣参加了由西宁市教育局在市少年宫举办的首届西宁市中小学教师书法培训学习班。此次培训班旨在促进“书法进课堂”,来自全市五十多所中小学的老师,聆听了来自于*书法协会、青海省书法协会、青海书画院的诸位名师讲座,他们就书法与写字、教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了精辟的讲解与指导。

  八天的培训时光,对于书法学习者来说犹如白驹过隙般短暂,但我却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此次培训不仅使我对书法专业知识有了较系统了解和新的认识,而且也认识到教育工作者对书法传承的重要性所在。

  在培训中,指导老师的耐心讲解,让我对书法艺术有了崭新的认识。过去一直认为,书法就是写字,字写得好,就是书法学得好。我对于书法的爱好,*时也就是凭兴趣写写画画,照猫画虎。而现在才知道那是狭隘的认识,是单一、片面的认识,是非常好错误的认识。

  鲁讯曾说:“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书法是门艺术,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是通过有规律的组合线条作用于纸上而形成的。不是简简单单地能写好字就是学好了书法,是需要用“心”去学,花时间去学的艺术。要想在书法上有些成绩,首先得会观察,观察将直接影响到写字的准确度,只有全身心的“进入”字帖才能进行细致的观察。观察做到了,要会读贴,读贴要读到字的笔法、字法、墨法、章法,要读出每一笔画的特点,读出笔画的律动和节奏。读贴读准了,就可以临帖了,当然,这里的临帖不是“依葫芦画瓢”,而是尽量准确地还原古人的用笔,临帖的时候要入贴、入骨,这样写出来的字才“筋”“骨”“肉”俱在,才不会和古人的字看似两张皮。观察、读贴、临帖之后进行仿作,仿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可进行加进自己的风格进行创作。

  书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懈,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和精力。这是参加此次培训的老师普遍所达成的共识。所以,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时要坚持练字,掌握这一专业技能,不仅仅是一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传递着一种责任,那就是传承祖国书法传统文化的责任。*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而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又是*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它与*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而目前随着电脑、手机的日益普及,传统的书写方式面临着电子商品的空前挑战,汉字书写水*的群体化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新技术的冲击并非导致人们书写水*下降的根本原因。在崇尚快节奏和新鲜感的现代文化中,人们开始越来越忽略古老汉字所蕴藏的丰富艺术价值,也逐渐钝化了对汉字独特美感的审视能力,对传统汉字文化缺少一种心底的珍视和敬畏。

  对中小学生而言,书法课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文化修养,对于国家而言,书法课不仅提升国民素质的要求,更有着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滋养子孙的现实意义。所以,大家一致认为书法教育从娃娃抓起。学生的书法教育是和老师分不开的,要想“书法进课堂”顺利开展,在学校里开设书法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师资不足,市教育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联合青海省书法协会开办了西宁市首届书法教师培训班。我想这也许就是开办此次教师书法培训班的根源所在。

  同时,此次培训班得到了西宁市中小学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参加培训的老师的充分肯定。在培训的最后两天,一位和我同年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听说我在培训书法,放弃自己休息的时间到培训班旁听,表示明年果还有培训一定报名参加。最近几年,我所在的西区教育局每年对新聘教师进行基本功过关测试,在测试中毛笔字过关率是

  比较低的。所以非常希望,市教育局能为我们年轻的、爱好书法的教师多举办几次这样的书法培训。总之,此次书法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我们年轻教师的书法水*,也对传承民族的文化艺术,修练人的涵养素质,对今后在学校进一步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今后一段时间中,要尽量挤出时间,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积极行动,尽快地消化和吸收培训的知识,尽快达到培训的目标和要求,努力为书法的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3

  为期5天的书法班培训学习结束了,在培训中,通过书法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对书法艺术的认识。让我体会到了*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此次培训,时间虽短,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作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深知此次培训的重要意义和书法学习的重要性。

  本次学习有5天的课程,前两天为硬笔书法学习课程,后三天为毛笔书法训练课程。在前两天中,首先,县教研室王营老师和书法报社编辑对本次培训做了动员讲话和培训内容介绍。课程开始后由湖北荆州书法家黄文泉老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硬笔书法学习的一些知识,包括书写、运笔的姿势和书写时的感觉,黄老师特别强调轻松写字,认为要做到手上轻松容易,心中轻松并不容易,黄老师讲解的非常精彩,分析了硬笔字结构、笔画、章法,纠正了我以前的一些错误认识,改变了入笔、运笔、收笔方式,找到了书写的正确感觉和状态,特别是硬笔书法课结束时,黄老师引用王国维人生三境界来诠释书法的学习,使我感觉到书法的博大精深,更为我以后的书法学习指明了方向。

  后三天是毛笔书法的学习,毕云扬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草书的发展历程,每一时期的碑帖特点,临写要点等,把书法的发展脉络梳理的非常清晰。然后对文房四宝的鉴别作了解释,我们又对智永《千字文》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包括学习各个笔画,以及每种笔画对应特点特别突出的文字,都进行了临习。而后又对书法章法排布进行了训练,最后每位学员都进行了书法创作,取得很大进步。

  几天的学习使我受益颇深,学到了很多笔墨知识,使我得到了很多启发。练一手好字,可以让自己受益终生。字的好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个人的性格和修养,把字写得整洁规范,可以给其他人留下好的印象,反之,就会给别人留下坏的印象。练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学习书法可以改变一个人毛躁、急功近利的坏毛病,养成耐心、细心和毅力等良好的品质。练习书法还可以陶冶情操,练习书法要求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高度的学习热情,日复一日的坚持下去。如何练习书法呢?练习书法,要喜欢和热爱书法,以高度的学习激情投入到练习中去。练习书法,要懂得创新,不能一味模仿,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练习书法,还要有一颗坚持的心,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坚持到底,才会有收获。

  总之,此次书法培训学习提高了我的书法水*,在今后一段时间中,我要尽量挤出时间,静下心来认真练习、思考,积极行动,争取尽快地消化和吸收培训的知识,达到培训的目标和要求,尽快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教学,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书写水*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我要把本次学习的经验和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书写技能得到提高发展,争取培育更多的书法人才,努力为书法的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4

  常听人讲论书法时说到“功力”,功力是什么呢?我认为,功力就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当你拿到一本生疏的范帖,你可以几遍就临摹得形神兼备;当你有一个好的构思,你可以准确地用笔表述出来。总之凡经眼、凡脑海中成形的,均可以笔去准确表现,这时我认为就具有了功力。但功力是技术性的。

  “功力”是一切创作的先决条件,你的情感、情绪、审美理想等等,要想在作品中行以表现,全仰仗这个“功力”。没有她,你的一切美好理想只能是“自以为大有深意”。我的二十年学书历程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是用于获取“功力”,其余才是创作。“功力”又是无止境的,但她有一个“及格线”,不到“及格线”真正的创作是不存在的。

  创作上,现代派书法主要用心在构成上,而古典书法则更多着意于点画和境界追求。我的创作应该是古典的,但我在构成上想得也比较多。现代派书法,小式的作品田头多,即使是大件,也不过是小品的放大,整体上线量较少,关系简单。形象点说,现代派书法像小分队式的侦察兵,可以游击,但集团式的战役、战争搞不了。古典书法阵容较大,但往往却又太象兵马俑。我想如果能借用现代派的一些手法让兵马俑活起来,兵力分派匀当,再来个“赵子龙”七出七进,岂不太好看了。

  改变抄写式的书法模式,现在已成为书法家的共识,但大家又不愿意简单地搬袭现代派方式,因为它毕竟艺术语言太单薄,聊备一格可以。就像一出戏,里面可以有数个丑角,但一出戏里全是丑,怎么看呀!所以我们还得努力,以自己丰厚的“功力”,吸收现代派的构成意识使之成为古典派的一种创作手段,这种手段的作用可以使作品更富有观赏性,“戏剧性”冲突更明显,更轻松自然,也就更接近了中等欣赏者的口味,书法的欣赏面会扩大。但这毕竟不是太简单的事情,需要很多人不停地探索,我愿成为这其中的一个。崭新的时尚意识、鲜明的个性追求加上古典主义的基因素质,我想这大概可以概括我现在的追求的全部。

  除此以外,我想再谈谈我在功力技巧方面的一些心得。一般情况下,人们用笔较多关注线的自然*向流动,而我则更多关注线的流动中的跳荡,也就是笔在起落之间的变化。就像山间溪水,它在流动时遇到大障碍会绕过去,一如曲线和结体中的避让;倘若遇到小石头,溪水就会跳荡起来,体现在用笔上,就是轻重、粗细、提按、顿挫,这样的线变化丰富,活泼而灵动。用笔方面我的另一个关注点是速度,楷书、隶书、篆书运笔速度较为均匀缓慢,而行草书的用笔则是急缓共存的,用的是加速度和爆发力。我首先注意发力点,发力点有两个,一个是起笔,一个是转折,转折是下一个笔段的起笔。起笔处的变化最为复杂,形状变化也最丰富,要求笔尖要灵活,随时调整到最佳发力状态。就像篮球运动中的传球,用的力量是爆发力,这个力量既不可太强也不可太弱,太强则易使队龙接球时脱手,太弱则容易被夺去。这个“功夫”是“功力”范畴,是要通过训练获得的。转折还是下面笔段的随机思考的临时驿站。在整个行草书创作中速度是随着情绪和开合需要随时变化的,情绪*静则线条舒展,线段较长,字的开合较大,有如溪间流水时遇*缓地势,水流慢下来,缓缓流淌,也如闲庭信步;情绪激荡,心跳加速,笔速也就随之快起来,线段则短短相加,有时甚至线线叠加,绞缠,如水到陡峭处,水流湍急,时跳时跃,水花四溅,五彩纷呈!一件好的作品,应该是承转合齐备,就像一部完整的交响乐,欣赏者会随着音乐节奏的演进而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引起强烈共鸣。这正是行草书的.魅力所在,只是艺术家的情感表现所搭乘的载体不同罢了。我多年来倾心于行草书创作,其真正原因即在于此。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5

  人们熟知苏东坡的一句诗,“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其实,东坡还说过:“有道而无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胸中之竹,毕竟不等于手中之竹。王国维所说的大家之作“其辞脱口而出”,白石老人作画的所谓“一挥”,都是学化于才、熟而能巧的结果。齐白石早年临摹金农的画作,惟妙惟肖;为了画好昆虫、鱼虾,他长时间地观察写生。老人的画,那几片叶茎,看似粗犷随意,却搭配得那么精巧,你要移动一点点都不行。这些,充分说明“大家之能得心应手,正先由于得手应心”。傅山说“宁真率、毋安排”,不是说不要谋篇布局、意在笔先,其意应是“极有布置而了无布置痕迹”,徐青藤的这句话透露了天机,正像韩退之诗中所描绘的那样:“草色遥看近却无”。

  东坡论书“无意于佳,乃佳耳”。学习书画的人,没有不想自己的笔下呈现佳作的。长期艰苦地学习训练正是“有意于佳”的真实写照。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对于具备一定水*的书画家来说,只有在放下思想包袱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意笔交融,心手两忘,从而造就真正的佳作。“有意于佳”只是基础,“无意于佳”才是境界。一个为获得更大市场份额而改变初衷讨好买主的作者,他丢失了艺术家最为宝贵的东西,又怎能产生真正的佳作?刘熙载早已指出,“书非使人爱之为难,而不求人爱之为难。盖有欲无欲,书之所以别人天也。”

  此外,一件作品的成功往往不在作者的有意处,而在其无意处。戴熙说:“有意于画,笔墨每去寻画。无意于画,画自来寻笔墨。有意盖不如无意之妙耳。”陈曼生也说:“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有时,有意着力的地方,偏偏导致了天趣的流失,在战术上,虽属锦上添花;在战略上,已是画蛇添足。

  即便是优点,过分地强调或表现得不是地方,也会变质变味。恽南田论画“习气者,即用力之过”,强调“宁恒见不足,毋使有余”,正是这个道理。相反,局部的瑕疵,有时并不妨碍作品整体的成功,恰如黄庭坚所言:“殊不知西施捧心而颦,虽其病处,乃自成妍”。

  *书画注重功夫,熬出来的功夫。宜乎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最忌浅尝辄止,一曝十寒。学生抱怨老师:您老是要我夯实基础,别人的墙已经砌得老高了!他不懂老师对他的殷切期望和良苦用心!

  岁月的力量不容忽视,《书谱》所谓“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哲理深刻。以为别人几十年走完的路,自己几年、几个月就能走完,是幼稚。艺术学习、艺术创作和艺术发展自有其规律,这些规律又是无情的。违背规律的催长、“打造”和走捷径,只会得到与初衷相反的结果。

  从较长的时间看,书画家们对艺术的追求,好比接力赛,更像是“马拉松”。起跑时人头攒动密密麻麻,能跑完全程者却已不多,能打破纪录者更是寥寥。那些开始不久就在领跑的选手,往往难以“领”到最后,甚至难以跑到终点。有人说“赢在不该赢的地方,比输在不该输的地方,输得更彻底”,不无道理。

  一种艺术风格、一种个人面目的成立,既要得到人们的认可,更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陆游在《学书》一诗中说得好:“即今讥评何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要想真正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人,必须具备这样的眼光和气度,不计较一时一事,而能够“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不懈、自甘寂寞。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6

  *书法源远流长,它以方正端庄的结构、线条优美的造型、风格各异的体势、内涵深邃的意境,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它虽历经上下五千年、绵绵日月而不衰,具有亘古不灭的生命力。

  不仅是华夏文明的国粹,更代表*的文化精神。

  要学好书法,首先要临帖。

  *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累积有五千多年的优秀遗产,任何书家,都只能在学习和继承先人的前提下创新自立。

  学书法,就得临帖。

  入门需临,变体也需临。

  读帖则是一种心功,这种功夫看似轻巧,实际比手的训练更难。

  它是一种默临、默记,是一种揣摩,是实现从钩、摹、临的“入帖”到得其字帖的神韵、势度、用笔、行气或结构布局技巧的“出帖”之道。

  鉴于本次开课《泰山刻石研究》,谈一下这四周的书法临帖、读贴及创作的心得体会。

  一、临帖

  *书法强调内外功结合,内功是基础,贵在一个“功”字,而外功则是修养。

  临帖练字是书法的字内功夫,所谓“笔突万支”“笔冢成山”,讲的就是字内功夫的修炼。

  在这个阶段,学书者通过毛笔这种特殊的书法工具,从文字的点画俯仰之中,从线条的抑扬顿挫之间,去感受笔情墨趣。

  这个阶段需要较长时间的临帖习字,反复揣摩其字形结构方能奏效。

  经过长时期的练习,从泼墨染翰之中去采撷天地正气,就会感到一种禅意的祥光在心中漫射开来,从而获得胸怀的舒展和放达。

  四周临帖的体会:

  1、运笔(中锋、侧锋,露锋、藏锋,方笔、圆笔,按笔、提笔)

  成熟的艺术往往具有比较严苛的规范和普遍适用的方法、技巧。

  运笔的技术,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流派、书法家的书写习惯等不同,形成了所谓不同的笔法,“中锋”与“使其中锋”本身就是传统论述中关于笔法的重要核心部分。

  2、笔顺

  谈线条、谈构型、谈布白,同时还要关注笔顺。

  所有的线条不是同时呈现在纸上的,是有先后的呈现,并且这种先后次序不是无关紧要的,不是拆破打散随便安排都可以的。

  3、速度

  初临帖宜缓宜逼真,这是毋庸置疑的道理。

  书写的速度,缓慢不羁仅仅在笔画运行时,更多的时间应该花在下笔和下笔前的准备。

  古人说凝神敛气,不是夸张。

  当你握笔紧张,手都在颤抖,呼吸急促,肺部收缩,如何能写得好呢?必然不能着急下笔,需要调整好呼吸后,以最放松的姿态,自然舒适的写出这一笔,完结之后,再准备下一笔。

  久而久之,加上读书的功夫,最终需要养成的是一种静气,自信而淡定。

  4、姿态

  人可贫,而行为不可猥琐,书不佳,唯姿态不肯让人。

  字已不佳,更无赴急草率的资笨,更要讲求书写时的姿势,头正身直、臀*足安。

  二、读贴

  读帖,可使自己更多地了解各家各派书风,从而融会贯通选择,创立自己的风格。

  实际上,读比临、比写都要多得多。

  读可以“破万卷”而临摹再多,于几千年累积的优秀碑帖,也不过凤毛麟角,书道中的“厚积”,非同小可。

  这段时间从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书法临帖,从书写毛笔字的三要素中体味每一笔在这个字中的行气、势度。

  老师还亲自带我们去岱庙、经石峪考察,观看历代书法大家的石刻作品,风格各具特色,独树一帜。

  虽然他们的风格各异,却是同样的拥有一种气势,磅礴有度,能感觉到是用心写出来的字。

  身临其境,方能感受其神韵。

  三、创作

  在临帖与读贴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字体创作具有自己风格书法作品,通过书法表达一种心声。

  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笔墨线条造型艺术。

  我在每次书法创作前,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写内容,然后设计章法,把每个字的写法、每行字的大小布白都考虑好以后,再进行对帖临习,以唤起自己的创作灵感,进入角色,然后把事先选择好的书写内容进行作品创作。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7

  常听人讲论书法时说到“功力”,功力是什么呢?我认为,功力就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当你拿到一本生疏的范帖,你可以几遍就临摹得形神兼备;当你有一个好的构思,你可以准确地用笔表述出来。总之凡经眼、凡脑海中成形的,均可以笔去准确表现,这时我认为就具有了功力。但功力是技术性的。

  “功力”是一切创作的先决条件,你的情感、情绪、审美理想等等,要想在作品中行以表现,全仰仗这个“功力”。没有她,你的`一切美好理想只能是“自以为大有深意”。我的二十年学书历程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是用于获取“功力”,其余才是创作。“功力”又是无止境的,但她有一个“及格线”,不到“及格线”真正的创作是不存在的。

  创作上,现代派书法主要用心在构成上,而古典书法则更多着意于点画和境界追求。我的创作应该是古典的,但我在构成上想得也比较多。现代派书法,小式的作品田头多,即使是大件,也不过是小品的放大,整体上线量较少,关系简单。形象点说,现代派书法像小分队式的侦察兵,可以游击,但集团式的战役、战争搞不了。古典书法阵容较大,但往往却又太象兵马俑。我想如果能借用现代派的一些手法让兵马俑活起来,兵力分派匀当,再来个“赵子龙”七出七进,岂不太好看了。

  改变抄写式的书法模式,现在已成为书法家的共识,但大家又不愿意简单地搬袭现代派方式,因为它毕竟艺术语言太单薄,聊备一格可以。就像一出戏,里面可以有数个丑角,但一出戏里全是丑,怎么看呀!所以我们还得努力,以自己丰厚的“功力”,吸收现代派的构成意识使之成为古典派的一种创作手段,这种手段的作用可以使作品更富有观赏性,“戏剧性”冲突更明显,更轻松自然,也就更接近了中等欣赏者的口味,书法的欣赏面会扩大。但这毕竟不是太简单的事情,需要很多人不停地探索,我愿成为这其中的一个。崭新的时尚意识、鲜明的个性追求加上古典主义的基因素质,我想这大概可以概括我现在的追求的全部。

  除此以外,我想再谈谈我在功力技巧方面的一些心得。一般情况下,人们用笔较多关注线的自然*向流动,而我则更多关注线的流动中的跳荡,也就是笔在起落之间的变化。就像山间溪水,它在流动时遇到大障碍会绕过去,一如曲线和结体中的避让;倘若遇到小石头,溪水就会跳荡起来,体现在用笔上,就是轻重、粗细、提按、顿挫,这样的线变化丰富,活泼而灵动。用笔方面我的另一个关注点是速度,楷书、隶书、篆书运笔速度较为均匀缓慢,而行草书的用笔则是急缓共存的,用的是加速度和爆发力。我首先注意发力点,发力点有两个,一个是起笔,一个是转折,转折是下一个笔段的起笔。起笔处的变化最为复杂,形状变化也最丰富,要求笔尖要灵活,随时调整到最佳发力状态。就像篮球运动中的传球,用的力量是爆发力,这个力量既不可太强也不可太弱,太强则易使队龙接球时脱手,太弱则容易被夺去。这个“功夫”是“功力”范畴,是要通过训练获得的。转折还是下面笔段的随机思考的临时驿站。在整个行草书创作中速度是随着情绪和开合需要随时变化的,情绪*静则线条舒展,线段较长,字的开合较大,有如溪间流水时遇*缓地势,水流慢下来,缓缓流淌,也如闲庭信步;情绪激荡,心跳加速,笔速也就随之快起来,线段则短短相加,有时甚至线线叠加,绞缠,如水到陡峭处,水流湍急,时跳时跃,水花四溅,五彩纷呈!一件好的作品,应该是承转合齐备,就像一部完整的交响乐,欣赏者会随着音乐节奏的演进而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引起强烈共鸣。这正是行草书的魅力所在,只是艺术家的情感表现所搭乘的载体不同罢了。我多年来倾心于行草书创作,其真正原因即在于此。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8

  人们熟知苏东坡的一句诗,“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其实,东坡还说过:“有道而无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胸中之竹,毕竟不等于手中之竹。王国维所说的大家之作“其辞脱口而出”,白石老人作画的所谓“一挥”,都是学化于才、熟而能巧的结果。齐白石早年临摹金农的画作,惟妙惟肖;为了画好昆虫、鱼虾,他长时间地观察写生。老人的画,那几片叶茎,看似粗犷随意,却搭配得那么精巧,你要移动一点点都不行。这些,充分说明“大家之能得心应手,正先由于得手应心”。傅山说“宁真率、毋安排”,不是说不要谋篇布局、意在笔先,其意应是“极有布置而了无布置痕迹”,徐青藤的这句话透露了天机,正像韩退之诗中所描绘的那样:“草色遥看近却无”。

  东坡论书“无意于佳,乃佳耳”。学习书画的人,没有不想自己的笔下呈现佳作的。长期艰苦地学习训练正是“有意于佳”的真实写照。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对于具备一定水*的书画家来说,只有在放下思想包袱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意笔交融,心手两忘,从而造就真正的佳作。“有意于佳”只是基础,“无意于佳”才是境界。一个为获得更大市场份额而改变初衷讨好买主的作者,他丢失了艺术家最为宝贵的东西,又怎能产生真正的佳作?刘熙载早已指出,“书非使人爱之为难,而不求人爱之为难。盖有欲无欲,书之所以别人天也。”

  此外,一件作品的成功往往不在作者的有意处,而在其无意处。戴熙说:“有意于画,笔墨每去寻画。无意于画,画自来寻笔墨。有意盖不如无意之妙耳。”陈曼生也说:“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有时,有意着力的地方,偏偏导致了天趣的流失,在战术上,虽属锦上添花;在战略上,已是画蛇添足。

  即便是优点,过分地强调或表现得不是地方,也会变质变味。恽南田论画“习气者,即用力之过”,强调“宁恒见不足,毋使有余”,正是这个道理。相反,局部的瑕疵,有时并不妨碍作品整体的成功,恰如黄庭坚所言:“殊不知西施捧心而颦,虽其病处,乃自成妍”。

  *书画注重功夫,熬出来的功夫。宜乎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最忌浅尝辄止,一曝十寒。学生抱怨老师:您老是要我夯实基础,别人的墙已经砌得老高了!他不懂老师对他的殷切期望和良苦用心!

  岁月的力量不容忽视,《书谱》所谓“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哲理深刻。以为别人几十年走完的路,自己几年、几个月就能走完,是幼稚。艺术学习、艺术创作和艺术发展自有其规律,这些规律又是无情的。违背规律的催长、“打造”和走捷径,只会得到与初衷相反的结果。

  从较长的时间看,书画家们对艺术的追求,好比接力赛,更像是“马拉松”。起跑时人头攒动密密麻麻,能跑完全程者却已不多,能打破纪录者更是寥寥。那些开始不久就在领跑的选手,往往难以“领”到最后,甚至难以跑到终点。有人说“赢在不该赢的地方,比输在不该输的地方,输得更彻底”,不无道理。

  一种艺术风格、一种个人面目的成立,既要得到人们的认可,更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陆游在《学书》一诗中说得好:“即今讥评何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要想真正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人,必须具备这样的眼光和气度,不计较一时一事,而能够“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不懈、自甘寂寞。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9

  我此次参加湖南省小学书法骨干教师培训,自始自终严格遵守培训纪律和规章,认真听了每位专家学者的讲课,做了大量的学习笔记,同时也认真仔细地观摩了金海实验小学教师的书法课,我收获很丰富,不虚此行,达到了我的预期目的。我深感收获的是:

  首先,对书法课堂有了新的认识。我的工作地怀化溆浦,离省文化中远,原来表现对文化认识也离得远,认为进不进课堂无所谓。培训后,认识上有改变,认为很有必要,书法学习是在拯救我们的民族文化,应该从小孩子抓起,直至中学大学。

  其次,丰富了书法理论知识。我虽然懂点书法,但长期忙生计和工作,对理论上的东西只知道点皮毛。通过培训,豁然开朗,书法理论多了。并知道何满宗、李再湘、夏时、熊瑛、谢建明这些专家学者和老师们是怎样刻苦学理论的,怎样理论联系实际践行书法艺术活动的。自己将来也要在一边实践书法,一边下苦功夫学习书法,做到理论引路,不迷失方向,做一个合格的书法爱好者和地方小书家。

  再者,此次培训让我更加学会了施教的方法。原想自己学书觉得枯燥,还去教小孩子学枯燥,岂不枉哉?由于思想认识的错误,导致教法陈旧过时还不当成一回事。以致教学质量没有大幅度的提高。其实现在看来,我教书法是可以的,但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书法兴趣方面还需下功夫。回去后,我将重新调整状态,改良教法,让孩子们的学习书法不觉得枯燥,更加轻松愉快。

  另外,通过培训让我*了思想,我觉得有必要把自己教学方面总结的教法经验贡献出来,供大家讨论,让大家在教学中少走弯路。首先是教学理念上,我认为刚读一、二、三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低,不必教名家的教材,只要用1—3年级语文课本便可。让学生取得成就感有了自信心,认知能力提高后再学习名家法帖,效果会更好,否则,我们学生的写作业的能力、水*得不到很快提高。培养写字能手是必然的,培养书法家是偶然的。

  再就是怎样用最简方法,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方法教学生?我认为应多用朗朗上口的口诀。我编了些供大家参考指正,互相提高。

  丹桂飘香宁乡逢,师训班里把学同。

  十日情怀百般爱,百年修来万年红。

  此次培训做得太好了,真的让我不虚此行,下次培训我们愉快再会!

  衷心感谢李再湘教授和其他几位专家学者,衷心感谢郑主任,衷心感谢班主任陈娅女士和熊周蓉女士。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10

  要学好书法,首先要临帖。*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累积有五千多年的优秀遗产,任何书家,都只能在学习和继承先人的前提下创新自立。学书法,就得临帖。入门需临,变体也需临。

  读帖则是一种心功,这种功夫看似轻巧,实际比手的训练更难。它是一种默临、默记,是一种揣摩,是实现从钩、摹、临的“入帖”到得其字帖的神韵、势度、用笔、行气或结构布局技巧的“出帖”之道。

  鉴于本次开课《泰山刻石研究》,谈一下这四周的书法临帖、读贴及创作的心得体会。

  一、临帖

  *书法强调内外功结合,内功是基础,贵在一个“功”字,而外功则是修养。临帖练字是书法的字内功夫,所谓“笔突万支”“笔冢成山”,讲的就是字内功夫的修炼。在这个阶段,学书者通过毛笔这种特殊的书法工具,从文字的点画俯仰之中,从线条的抑扬顿挫之间,去感受笔情墨趣。这个阶段需要较长时间的临帖习字,反复揣摩其字形结构方能奏效。经过长时期的练习,从泼墨染翰之中去采撷天地正气,就会感到一种禅意的祥光在心中漫射开来,从而获得胸怀的舒展和放达。四周临帖的体会:

  1、运笔(中锋、侧锋,露锋、藏锋,方笔、圆笔,按笔、提笔)。成熟的艺术往往具有比较严苛的规范和普遍适用的方法、技巧。运笔的技术,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流派、书法家的书写习惯等不同,形成了所谓不同的笔法,“中锋”与“使其中锋”本身就是传统论述中关于笔法的重要核心部分。

  2、笔顺。谈线条、谈构型、谈布白,同时还要关注笔顺。所有的线条不是同时呈现在纸上的,是有先后的呈现,并且这种先后次序不是无关紧要的,不是拆破打散随便安排都可以的。

  3、速度。初临帖宜缓宜逼真,这是毋庸置疑的道理。书写的速度,缓慢不羁仅仅在笔画运行时,更多的时间应该花在下笔和下笔前的准备。古人说凝神敛气,不是夸张。当你握笔紧张,手都在颤抖,呼吸急促,肺部收缩,如何能写得好呢?必然不能着急下笔,需要调整好呼吸后,以最放松的姿态,自然舒适的写出这一笔,完结之后,再准备下一笔。久而久之,加上读书的功夫,最终需要养成的是一种静气,自信而淡定。

  4、姿态。人可贫,而行为不可猥琐,书不佳,唯姿态不肯让人。字已不佳,更无赴急草率的资笨,更要讲求书写时的姿势,头正身直、臀*足安。

  二、读贴

  读帖,可使自己更多地了解各家各派书风,从而融会贯通选择,创立自己的风格。实际上,读比临、比写都要多得多。读可以“破万卷”而临摹再多,于几千年累积的优秀碑帖,也不过凤毛麟角,书道中的“厚积”,非同小可。

  这段时间从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书法临帖,从书写毛笔字的三要素中体味每一笔在这个字中的行气、势度。老师还亲自带我们去岱庙、经石峪考察,观看历代书法大家的石刻作品,风格各具特色,独树一帜。虽然他们的风格各异,却是同样的拥有一种气势,磅礴有度,能感觉到是用心写出来的字。身临其境,方能感受其神韵。

  三、创作

  在临帖与读贴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字体创作具有自己风格书法作品,通过书法表达一种心声。

  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笔墨线条造型艺术。我在每次书法创作前,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写内容,然后设计章法,把每个字的写法、每行字的大小布白都考虑好以后,再进行对帖临习,以唤起自己的创作灵感,进入角色,然后把事先选择好的书写内容进行作品创作。


创作的心得体会5篇(扩展5)

——年会的心得体会5篇

年会的心得体会1

  在近期召开的公司电视电话会议上,公司领导对一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批示,通过认真学习,我有深刻的认识,怎么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这不仅要学政治理论,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更为关键的是怎样将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勇于实践,打破习惯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作为一名基层刚入职的员工,我觉得更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敢于*自己的思想,以清醒的头脑,做好我们工厂现有枯燥乏味工作,使我们工厂时刻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严于律己,坚持原则,通过认真学习年终公司的总结报告,我深刻反思自己,得出以下几点需要自己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刻苦。

  一、要勤于学习。

  董事长在报告中提到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管理干伍和企业人才队伍的迫切要求。实施人才战略,企业优先是基础,队伍建设是根本这就要求我们工厂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必须具备一支尽职尽责、甘于奉献、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敢于开拓的企业人才队伍,必须有一套严格精细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通过认真学习领导讲话,切实解决管理理念、思想作风、创新意识、责任意识、组织纪律、工作作风、执行能力与执行力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员工的思想、员工的个人素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是我们工厂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思想的重点在实践。领导是深化改革的组织者、决策者、实践者。做为一名基层管理人员要有新的理念,既要有扎实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又要把握企业文化的真谛,了解企业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企业信息技术,担当起办好每一项领导交代的重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在学习中要向领导学,还要虚心向身边的同事、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深刻思想,更新工作观念,从而创新工作思路,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

  二、要善于思考。

  就一个公司而言,实现了人才、产品、企业三者的共同发展才叫真正的发展。员工是我们工厂企业的一种特殊“产品”,“产品”的合格率高说明了企业的质量就高;所以,以提高企业文化和员工个人素质为根本,去努力实现人才、产品、企业的同步发展。

  如何去实现?一个人仅仅学习而不思考,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思考是一种能力,要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加工,精益求精,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工作中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这时要正确认清形势,把握好大局,妥善处理好矛盾。一定要注意沟通方式和方法不能一成不变,要开动脑筋,想零售客户所想。要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工作经验,根据岗位工作职责,积极思考如何打开工作局面。当然还要勇于实践,就是要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要将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目的是要促进发展。

  三、要敢于转变工作作风办事要诚实、坚持原则。

  我们工厂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面临着各种考验和诱惑,通过学习,认真总结,积极主动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同时,在工作中要能够破除旧观念,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的工作需求。

  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达到;眼光达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达到。只要我们工厂勤学习、善思考、勇实践、敢转变,彻底*思想、更新观念,将所学所思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升华,从自身做起,认真履行职责,为公司的蓬勃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年会的心得体会2

  我们企业举办的年会活动已经结束了,在这次的年会活动里,公司各位领导向我们大家进行了年终的总结,让我们知道过去一年里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参加本次年会,真的是感受颇多。

  年会的第一项,是领导和管理者向大家汇报一年来取得各项成绩,我们所做的所有工作。在领导汇报中,我才发现原来我过去的一年原来做了那么多的事情,过去的工作我们遇到了很多的挑战,但是在大家的团结合力下,我们完成了,也取得了很多的成功。

  年会第二项,是对优秀员工的颁奖。这是我最期待和激动的地方。我从来未想过自己可以成为企业优秀员工,成为大家的楷模。我在下面听着企业对我们员工工作的肯定和褒奖,真的是太开心了。这说明我们的努力没有被白费,我们的能力也没有被埋没,而是被大家挖掘出来了。这一次的年会,我能够拿到这么个奖项,说真的,这是对我过去一年辛勤工作的认可,也是对我本人的鼓励,让我对未来的工作有了更多的动力。我相信在座的其他人也是跟我一样的.感受,我们那么努力的工作,不就是希望被领导看到并赏识,努力去把能力提高,为企业贡献吗?

  年会的第三项就是节目表演了,庆祝过去取得成绩,也欢庆新年到来。虽然我不是表演者,但是作为观众,在下面看着大家的表演,我也是羡慕的,也特别的享受这样的活动。台上的表演十分的精彩,这是大家努力几个月的结果,一边要顾工作,一边还要去排练节目,只为了这次年会能够举办成功。所有的节目汇聚成了一场盛大的视觉宴席,让下面坐着的我们不断的为他们喝彩。很感谢他们的表演,带给我们那么精彩的视觉感受。

  经过这次年会的举办,我觉得我对企业更加有信心了,也越来越喜欢企业了。要知道一场年会活动的举行没有大家的相互配合,没有上级领导的支持,是很难举办的。所有这一次参加的年会,我觉得特别棒,会成为我心中难得的回忆。年会结束了,就要开始做好准备迎接新的一年了,我相信大家在这次年会上得到鼓励,会使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无限美好的期待的。

年会的心得体会3

  我们企业举办的年会活动已经结束了,在这次的年会活动里,公司各位领导向我们大家进行了年终的总结,让我们知道过去一年里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参加本次年会,真的是感受颇多。

  年会的第一项,是领导和管理者向大家汇报一年来取得各项成绩,我们所做的所有工作。在领导汇报中,我才发现原来我过去的一年原来做了那么多的事情,过去的工作我们遇到了很多的挑战,但是在大家的团结合力下,我们完成了,也取得了很多的成功。

  年会第二项,是对优秀员工的颁奖。这是我最期待和激动的地方。我从来未想过自己可以成为企业优秀员工,成为大家的楷模。我在下面听着企业对我们员工工作的肯定和褒奖,真的是太开心了。这说明我们的努力没有被白费,我们的能力也没有被埋没,而是被大家挖掘出来了。这一次的年会,我能够拿到这么个奖项,说真的,这是对我过去一年辛勤工作的认可,也是对我本人的鼓励,让我对未来的工作有了更多的动力。我相信在座的.其他人也是跟我一样的感受,我们那么努力的工作,不就是希望被领导看到并赏识,努力去把能力提高,为企业贡献吗?

  年会的第三项就是节目表演了,庆祝过去取得成绩,也欢庆新年到来。虽然我不是表演者,但是作为观众,在下面看着大家的表演,我也是羡慕的,也特别的享受这样的活动。台上的表演十分的精彩,这是大家努力几个月的结果,一边要顾工作,一边还要去排练节目,只为了这次年会能够举办成功。所有的节目汇聚成了一场盛大的视觉宴席,让下面坐着的我们不断的为他们喝彩。很感谢他们的表演,带给我们那么精彩的视觉感受。

  经过这次年会的举办,我觉得我对企业更加有信心了,也越来越喜欢企业了。要知道一场年会活动的举行没有大家的相互配合,没有上级领导的支持,是很难举办的。所有这一次参加的年会,我觉得特别棒,会成为我心中难得的回忆。年会结束了,就要开始做好准备迎接新的一年了,我相信大家在这次年会上得到鼓励,会使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无限美好的期待的。

年会的心得体会4

  彬华家居的感恩年会过去有几天了,心里有种东西一直在眼前挥之不去,带给我的是一种力量,一种感触。

  全体彬华家人们都是在原来没有经历过的情况下,第一次组织这种大型的会议,还是很成功的,以下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1、沟通的技巧和策略是整个会议成功的关键。

  在现在会议营销同样激烈的情况下,许多不规范的追求短期利益的会议营销操作对企业对很多消费者造成了很不好的负面影响,所以无论会议现场的布置还是销售沟通的过程中,尤其是与消费者进行一对一的沟通过程中,不要让消费者感觉到明显的浓厚的商业气氛,包括明显的销售语言和相关的销售举动。

  2、客户的采集工作看似简单,但要把它做好确实不容易。

  必须每天奔走于这座城市之中,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是不行的。在客户邀约的过程中制定计划和按计划进行。包括如何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也包括实施这一目标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有各自的方法。对客户管理有方,客户就会有热情,会积极地配合。必须想尽方法维护好客户关系,关注客户的各个细节,随时让客户感觉到你与他同在。

  3、团队战斗力,发挥团队的整体效应很重要。

  充满凝聚力的团队,她的战斗力是最强大的,势不可挡。 所以每一个人,不管自己是哪个部门或哪块业务,都必须时刻记得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分子, 是积极向上的一分子,记得我们的行动离不开团队,我们的行动会影响到团队。团队为了不断巩固和增强我们的战斗力, 也会义不容辞地支持我们每一位销售人员。

  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同收获。在学习、总结、实践、摸索、尝试中提高,相信彬华的明天会更好!

年会的心得体会5

  20xx年12月14、15日,很荣幸在家门口参加了这么隆重的聚会——浙江省小学科学20xx年会。两年一次的年会,被我一个刚入行一年的菜鸟在家门口碰上了,难道这还不够幸运吗?更幸运的是,我站在了视觉效果最好的位置——台上。这个台上不是上课,而是拍录像,这更是幸运中的幸运。所以这次年会我的体会是非常深刻的。

  一、精华的课

  听了7节课科学课,每节都很有它的精华部分,如夏老师那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丁建国老师对箱子轮子的设计,李建荣老师的电流放大器等等都是值得我慢慢回味和学习的。但是7节课都发生了同一个事故——拖堂,是不是也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在这样的大场面,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要传递话筒等,会影响上课的时间,拖堂2分钟也算能接受,但是如果这节课超过2分钟,那么这个设计就得需要改进。刚刚在杭州市优质课上听了14节课,比赛有严格时间规定,不能超过43分钟,我发现基本都能在43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我也在今年浙派名师小学科学展示课上听了几节课,也都发现拖堂比较严重。是不是非得到了有时间规定我们才来控制时间,控制上课环节。我想现在的科学还可能要被考试,学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做作业本的练习,想让学生课外完成作业本那等于是天方夜谭。所以我想我们设计的活动需要少些再少些,而每一个活动时间长些再长些,这样才能把活动做足,才能把时间真正还给学生。

  二、精彩的互动

  又一次让我听到了精彩的互动。记得上一次有这样精彩的互动还是诸暨,那时候也是夏志明老师上的"课,最后还是喻老师不忍心踩下了“刹车”。而这次活动,同样的一幕又出现了,而且比上次更厉害。上课者坐在台上接受台下那么多老师的追问,看起来有点残酷,有点审问罪人的感觉。而话筒被抢来又抢去,互动争锋相对,毫不客气。这样的评课才是真正有价值,才能引起我们大多数教师的思考。当然我们的评课只是评课,就课讲课,对个人毫无意见,这样的评论才能使我们进步,才能使我们有更大的提高。唯一遗憾的是,这个环节的时间少了点,多少人还跃跃欲试,想上来说几句,都没机会了。

  三、经典的点评

  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大师,也没听过他们声音,只看过海风在论坛上发过路老师和章老师在广西南宁对全国年会几节课的点评实录。看过点评之后我是这样认为的:这两个家伙,不知是男还是女,评课够严厉,是不是理论一套又一套的大话专家,连我们喻老师这样经典的课也被评得几乎一文不值。这次终于有幸见到了他们的评课,我的观念发生了180度的转弯。路培琦老师的点评是那么和蔼,嘴边时常挂着微笑,点评的时候也不是说什么什么不好,就笑着说简单得六个字 “看不懂、不明白”,把他们的观点暴露无疑,确实高明。不时还引得全场大笑,确实是“功力不凡”。而章老师用向前走的思路告诉我们,不要满足,永远向前,这样我们才能走在全国的前列。确实是大师级别的人物。可惜有点遗憾,听他们的评课还是太短了,时间有些匆忙。套用喻老师在飞机场里发来的一句话——少讲才显得珍贵嘛,令人回味的感觉最好。

  没听够怎么办?晚上回到家,想再听听二老的故事,于是我网上找来了二老几年前的两节课《小车的运动》和《桔子的认识》,看了上课又看了他们的评课,真是经典,难怪这二老一同被誉为我国自然教学的两座“丰碑”,久负盛名,素有“南章北路”之称。静静的期待着下次再见这二老吧!

  我还有一个新的发现:路培琦、章鼎儿、喻伯军、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笑和幽默。

  在这样一个幸福的团队中,在这样一棵大树下,我又怎么舍得离去呢,又怎么舍得离开小学科学呢?


创作的心得体会5篇(扩展6)

——植树的心得体会5篇

植树的心得体会1

  植树活动心得体会阳光灿烂的我们9点集合完毕后,就浩浩荡荡的来到了植树场地,由社会实践委员联系好的一处场地,正好在我们的寝室下面,这样选择主要是方便男生同学的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将亲手种下的树照顾好。尽管人很多,但组长们做的周到细心,他们分好组,井然有序地把树苗分发给每个小组,并嘱咐大家要小心行事。安排妥当后,大家都干劲十足的忙活起来。此时的我们心里满是快乐与轻松,很快一棵棵树苗耸立与春土中,以昂扬的姿态向世界宣布了自己的一片立足之地。

  此后,它们会吸天地之灵气,大地之精华来使自己更加茁壮的成长,长成参天大树!这不正象征着我们这新一代的国家未来接班人吗?我们就是在社会的爱护与培养中茁壮的成长中。 此时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努力吸取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身文化品德修养,争取作个二十一世纪的合格人才!春和日丽,万里无云,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有一个地方一群有着美好希望与梦想,心怀感恩的阳光灿烂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们正在快乐的忙活着。此时的他们是最可爱的,说笑着,忙活着,着不得不让人承认是一道别有风味的风景线!看啊!阿姨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同学脸上显露欣慰与自豪的表情。三点多完工大家排队打道回府。

  一路沐浴在阳光的爱河里,树儿也友好的向我们招手示意。大家对这次活动都感触颇深,皆感慨万千,可以说这次活动不仅拉进了大家的心,使我们的大家庭体会到了团结的重要。更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饮水思源,取之社会,用之社会”心存感恩将永远美好,心向阳光就永远不会有阴影。让我们亲近自然,亲近社会,树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带着自己的使命与信念更加坚定地前进!这就是我们此次活动的感想,谨共享!

植树的心得体会2

  为迎接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的到来,3月12日上午,我们学校团委学生会组织体育学院大部分学生在学院内的空地里进行了植树活动。

  上午点许,同学们就带着必须工具和树苗来到了植树地点。顿时大家都忙碌了起来,挖土、施肥、封土、浇水,大家一个也没闲住,互相帮忙,团结协作。1点左右植树任务基本完成。

  活动之后,大家看着一棵棵挺拔的树苗,脸上挂着劳动后高兴与喜悦笑意。体育学院团委*对植树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强调: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学生必须认识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大计,认清肩负的责任本次活动美化了校园环境,增强了同学们的协作能力和相互间的友谊,更使同学们认识到了肩负的责任,影响深远。

植树的心得体会3

  3月12日,是植树节,是为纪念我们人类的朋友—树。同处在蔚蓝色的星球上,是树造就了绿色,使时间变的清新;是树造就了生命使大自然变得丰富多彩。在日益进步和完美的工业化的今天,我们,作为世界上高智慧的人类,却犯了低级的错误,为了金钱和利益不惜伤害我们的朋友!

  树变得不高兴了。它摇晃着树枝,向远方伸展,仿佛要招回那些被人类伤害过的同类,仿佛要告诉人们:“你们是如此的无情,作为地球上的生物,你们就不能积点德,放下心中的贪欲,放我们一条生路!”

  人类被利益蒙蔽了双眼,没有听到树的呼唤,依然大车前往的驶向树木的栖息地。树伤心了,难过了,难过的泪禁不住留了下来。他们那粗壮的身躯变的日益消瘦,被人类运往世界各地,进入了千家万户,被油漆弄得变了模样,变成了桌子,椅子,各种家具。

  看到人类依旧伤害自己的同类,看到人类那利益熏心的得意的面目,书树变的绝望了,想抓住人们的臂膀,狠狠的教训他们一顿,但毕竟无能为力,无法拯救同类。树的呼吸越来越微弱,人类所需的氧气也不多了。

  这时,人类醒悟了,知道了朋友的重要性,当朋友消失时,人类的末日也即将来到,人么开始提出“与树木和*相处”的口号。多给树木一点空间,多给树木一点关怀。

  但是,由于人们大量的砍伐,使树木越来越少,沙漠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向人类进发。土地沙漠化成了我们的心腹大患,人类这时想起了我们的朋友—树。

  人类想要用树木阻挡住沙漠的进军,树木原谅了我们,坚强的挺立在戈壁沙漠上,向我们发出了内心的呼唤:“我们已经占领了荒漠,希望你们能够善待生命,善待大自然!”

  同过这些我们应该联想到我们学校,在植树节期间,老师们,拎着水桶,拿着工具,辛辛苦苦为‘生命之苗’浇水,翻土,给予他们充足的营养,让他们享受人间般的享受。不畏辛劳的老师们!他们的汗水代表了一份一分的祝福,祝福生命之苗茁壮成长!

  但是,我们有没有注意到,是谁在无情的摇晃着那些正在成长的树木,甚至让他们生命垂危!这种行为是可耻的,可恶的!是对生命,老师的辛劳不尊重的!你们真该好好反思一下!你是生命,那树呢!依然是生命啊!还是和我们密不可分的朋友!你可以不顾一切的保护你自己。

植树的心得体会4

  一、前一天赵老师通知的时候,碰巧我值班(这边就我们三个人,每个人值一周),这项活动我是很想参加的,但是又赶上我值班,鱼与熊掌怎么兼得呢,最后还是领导让去了,这是一项全室的集体活动,要求每个员工都得去,正中我意,万分高兴。

  二、这是一项全民性的活动,各局委都去了,路不算远,可走的却很艰辛。我们只知道什么村,大概的方向,单位的车里挤的满满的,司老师的车、俊民的车也坐满了,路上还有一些不知去什么地方的车跟着,可谁也不清楚具体在什么位置,就这样跑呀跑呀,费了好大劲才到目的地。如果事先各单位派一个人先来看看目的地,也不至于跑那么多冤枉路。到的时候具体任务也不明确,只告诉树坑的大小是80见方,至于栽在什么位置,株距行距如何却都不清楚,如果事先在要挖的坑上用石灰画一个十字不就省事多了吗。为什么这几个细节问题都没考虑到呢,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是细节决定成败,并举了上海一号地铁与二号地铁,一个是德国人设计的,一个是*人设计的,但*人设计的许多细节问题都没有考虑到,有许多败笔之处,损失也很大。

  三、上面给我们单位分的任务是48个树坑,而实际上却仅仅有12个,那多余的几个去哪里了,不得而知,是不是其他单位也有这样的情况呢,难道又那些领导们在玩一些数字游戏还是为了自己不可告的利益?树坑挖完之后,又通知先不让栽树,等领导验收了合格后再栽,为什么不能马上就验收一下呢,难道真的有必要再跑来一趟吗?干吗要那么多形式?

  四、这次植树节正好赶上星期天,有些老师没有联系上,有些老师联系上了却因私事而不能前往,而那天天气也比较冷,领导对这次临时性出勤不太满意,说什么有些人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而不考虑集体利益,回来后又给前去挖树坑的老师每人补助50元。我在想,谁会没有个私事呢,况且这是星期天,又是个临时性的活动,至于放到那个高度吗,没有去的员工也决不会有什么私心而不愿去植树,实在是有些事情。

  五、植树是一项全民性的活动,如果我们每个公民都能够在这个季节栽上一棵树,过不了多久,我们生活的环境将会有很大的改善,将会变得生机盎然,如果每个人在离开生活的环境时,用一棵树来代替占去的那片耕地,生命将会画上更完美的句号。

  六、早想亲自去栽一些树了,不是单位组织的,而是自己自发的、自愿的,同时也要领着自己的"女儿栽一些树(如果按阴历算的话,今年的植树节正好是女儿的生日),每年去几次,培育它,让她感悟生命的意义,去感悟生命是如何在自己精心培育下延续的,去懂得关爱,更要懂得生命的珍贵。

  昨天植树节,我们办里去了5个人参加市里组织的植树。虽然这不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了,但心里还是有种在市内呆久了,到郊区吸吸新鲜空气的激动。一路上,车外的人和事确实给了我们不少的议论话题目。一会儿就到了植树地,一路排开的大大小小的车子,大概有100来辆,车旁的司机也是一字排开。来到山上,那横幅,那人群,那工具,真是人山人海、工程浩大。据说,参加劳动的人,回到单位都是有20—50元不等的补助的,有的单位,中午还要在外面吃一顿,可见,这不是种树,这是在造秀啊!我想,领导要的不是要种多少树,也不是要去多少人,关键是要电视上那几分钟的新闻报道,关键是要总结报告里那个种树的数据。植树节,变了味的植树节,这是种政治树哦!把这一天所有单位的开销加在一起,再去请人种树,不知道要多种多少树啊!这样的植树节不知道还要到什么时候?

植树的心得体会5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对啦!就是植树节!我特别期待这一天,你问我为什么?答案就是:我们要去烈士陵园种花、扫墓啦!

  老师说,家里如果有花的可以带一些花苗来。于是,今天下午,我就带着20棵花苗出发了。别看只有20棵花苗,加上泥土的重量,可不轻了,我一路走走停停,经历“千辛万苦”才把花苗带到学校来,可把我累坏了。不过,我一想到自己能为班级出力,就又感到很满足。

  不一会儿,同学们都到齐了,大家都整装待发,在老师分组、宣布出行规则的时候,大家的心其实就早已飞到了烈士陵园里。

  出发了,我们高举着队旗,踏着青青的草地,迎着明媚的阳光,一路上欢声笑语。看白云多柔软,瞧花儿多美丽,啊——大自然是我们的课堂!

  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到了烈士陵园,大家都没有欢呼着飞奔过去,而是安静地等候老师安排,因为我们都知道:烈士林园是革命先辈们长眠的地方。

  开始种花了,大家先挖坑,在挖坑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夏毅在挖土时,用脚踩锹,结果,连踩了几脚都没踩进去,夏毅说:“再踩不进去,我就不干了!”结果还是没踩进去,夏毅是一脸“I服了you!”的表情,我们都说:“夏毅连锹都斗不过,哈哈哈——”

  坑挖好了,我们把一个个带着我们期待的花苗种了下去,我们期待着它们开出美丽诉花朵,好让烈士在地下也能闻到的芬芳,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

  花种好了,我们去扫墓。喻珮说:“我要把墓碑上的五角星都擦得亮亮的。”我说:“五角星不用你擦,它永远都是亮亮的!”

  最后,大家一起合影。“茄子”、“田七”……伴着一阵阵笑声,“幸福十二班”的一个个快乐的瞬间被定格,一张张快乐的笑脸被永远的记录下来。

  我呢,也永远不会忘记这快乐的节日,因为它让我知道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更让我懂得了:植树栽花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们更要爱惜身边环境,不是吗?


创作的心得体会5篇(扩展7)

——班级的心得体会5篇

班级的心得体会1

  很荣幸有机会去xx参加由xx师范大学举办的这次会议,此次xx之行收获甚多,不仅美丽的天府陶冶了我的心情,更重要的是会议精神给了我动力,给我今后的工作注入了更多的精神力量和技术支撑。具体来说有以下感想,我用这样几个词来概括我的感受:

  一、使命感。

  通过学习使我更明白了班主任岗位的角色价值,广西师大教授李庆忠用这几个词形容班主任工作岗位,他说班主任是“铺路石”“发动机”“小校长”,班主任水*高低直接影响育人效果,关系教育的成败。班主任的地位: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级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德育教育的骨干、沟通家长和社会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班主任是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人格高尚的班主任应当是一面旗帜,一盏航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工作对一个班级有决定性的影响。由此可见班主任对班级的发展、对学校工作的实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何其重要的作用,再升华一下班主任工作对一个民族的未来,也有着其他行业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往只知道班主任工作重要并没有对班主任准确定位,或定位的高度并不够,通过学习使我深感班主任责任重大、地位高,而自身能力有待提高。

  二、责任心。

  班主任是一份苦差事,主要表现在:安全责任太重、工作时间太长、学生班级难管、班级考核太多、工作津贴偏低。班主任感受最多的是棘手的事和评比的无奈,班主任品味最多的是“身累”加“心累”的情感,班主任工作任务重——教育教学双肩挑,班主任时刻处在矛盾的焦点,表现在学校的要求不敢含糊、一些学生的不配合、部分家长的不理解,班主任是学校工作最辛苦的人群之一,班主任岗位是最需要奉献精神的岗位。班主任工作之苦、之累与其报酬无法用数学原理来衡量,付出与收入的失调会让我们的心理失衡,要知道做班主任完全是一种责任,一种问心无愧的责任心。班主任有许多类型,无论哪种类型,关键在于责任心,在于奉献精神,在于对工作的改进和事业的追求,班主任要学会对自己审视、反思,做到与时俱进,完善自我,争取成功。

  三、事业感。

  学生是家庭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强烈的事业心是做好班主任的首要条件。对班主任的总体要求是:一高:高尚的师德;两爱:热爱教育岗位、热爱教育对象;三强:教育教学能力强、教育科研能力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强,我们要适应学生、追求优秀、熟练岗位责任要求、有个性、胜任班主任工作,从班主任的应做、应会、应能、应优上,形成的班级教育风格。

  四、观念、理念、意识。

  1、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班级工作理念,这是每个班主任工作的追求和价值体现,先进的班级理念对工作是一个目标。班主任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一切为了学生的未来、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要求学生:基础扎实、学有所长、全面发展、个性优良,为成功人生做准备。要求学生:真——追求真理,学做真人;实——为人诚实,学风踏实;新——探求新知,爱——爱已爱人。

  2、更新教育观念。学生因“学”而“生”,学生活的知识,学生存的技能,学生命的意义,学习是前提,生长是关键。树立:学生是人,是发展中的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学生需要*等、尊重、关注,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学生发展有差别,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一幅珍贵的画卷。

  3、班主任的文化导向。安全重于泰山、责任高于能力、服务打造品牌。安全是不教条,是习惯,是行动和优秀,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永具魅力。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优良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健康的心态和完整的人格,方是真正的安全教育。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承担应承担的责任、完成应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做的工作,有责任感的人受人尊敬、招人喜爱、让人放心,责任高于能力,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的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比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

  4、树立服务意识。服务是教育教学的立身之本、辅政之基、谋事之道。服务是教师工作的核心、天职,也是灵魂。教师要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学会做人、读书、能自立;服务于家长——尊重家长的评价、取得家长的认可,让家长愿意选择你的班级;服务于学校——班主任工作体现着整体、代表着学校、影响着学生,你是主人。

  我们应与时俱进,切实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应增强自己和学生的亲和力、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度,提高对学校的贡献力。

  五、自我调适。

  班主任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处于各种矛盾中,易产生职业倦怠和心理危机,我们要学会自我抚慰心灵。学会自我控制、学会宣泄、学会转移、学会满足,从根本上说教师的心理健康需要自己呵护,我们应有这样的心态:遵行规律、顺应自然、与人为善,使自己处于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中。

  本次学习内容很丰富,就我的感受今天只谈这些,其他部分由其他同志与大家交流,谢谢!

班级的心得体会2

  我作为小学的班主任,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很久了,我在班级管理上也下了很多苦功夫,因此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在就来跟大家谈谈班级管理的心得。

  小学的管理需要班主任的耐心和细心,同时又要去适当的放松,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还是比较好玩的,大部分的学生都比较调皮,不太好去管理,这时候就不能去压迫,还是要适当的放宽松,只要学生不涉及到违规违纪的事情,还是可以让他们进行尝试的。一个班级是由班主任、班干部和学生构建成的,因此班主任如果说是管理者,那么班干部就是班级里的为班主任分担责任的人,而学生就是被管理的这个主体。这样看来每一个部分都必须要齐全才能够对班级的管理发挥作用。

  我在管理这方面比较提倡我是作为他们的指导者,而学生则是班级里自主发挥自己作用的人,所以我一般都会把权利分散下去,让他们自己去管理班级。首先就是选好班干部,班干部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因为班干部也是学生里的一部分,他们相处时间要长过我这个班主任,自然是更加了解彼此的,有什么事情也比较好商量,解决不了的事情再来找我去帮忙,这是比较好的管理方式了。通过他们自主的管理,才能最大效益的让班级被管理好。这样不仅能够去锻炼学生在管理方面的能力,还能增加他们之间的感情,也是为这个班集体提供更有利的帮助。

  我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上,逐渐的摸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因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虽然我是个班主任,但是我也只是他们人生路上的指导者,并不能一直陪着他们走下去,因此只有在小学时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才能让一个班级更加团结起来。我们大部分的老师都习惯去干涉很多班级的事务,实际上只要做好自己班主任的.职责,其他我们是可以去放权的,这样也就不会过多的干涉而造成学生们的反感,以至于让一个班级分散了。

  在今天这样的时代,班主任不再是班级的主体,我们不能什么事去都给学生做完了,一定要让学习自己去做,才能让这个班级变得更好。过多的管理是不会有太多的好处的,有可能会造成相反的情况。因此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管理班级,才是能够把班级集中起来管理。

班级的心得体会3

  一、研究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21世纪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环境的最本质变化是社会经济运作的市场化。市场经济使得传统观念和精神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这种转变使得传统观念发生猛烈的碰撞和冲突,这种碰撞直接影响学生装的价值观的形成。

  同时,随着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社会的各种信息先后直接传播给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新世纪的人才不但要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而且还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能正确对待挫折和压力,能在竞争与进取中体验乐趣,能在学习和事业中体现自尊和自信。但是,现在的中学生恰恰表现出心理素质较低,耐挫力较差的特点,而传统教育忽视了心理素质的提高,限制了学生个人潜能的发展,更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人才的要求。

  鉴于以上原因,在班级工作中,我对学生的心理进行了仔细研究,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一)行为的从众性

  学生非常看重同龄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自己在小团体中的地位,把同龄对自己的评价当成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准。因此,当同龄人的观点和教师、家长的观念相抵触时,他们更倾向于服从同龄人的意见。只要能得到同龄人的赞许,宁可舍弃客观标准而服从少数同龄伙伴的意愿。所以,一些学生为了获取伙伴的赞许,经常做出一些违纪的极端举动,根据这一点,我特别关注班级中出现的一些非正式群体,特别是消极型和危险型的群体。对非正式群体表现的不良倾向,要积极引导,使他们的目标逐步与集体的目标相一致。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正是扎住这一点,成功地改造了一大批青少年违法者。

  (二)思维的独立判断性

  当代中学生在考虑问题时,开始更多地运用理论思维。对于老师提出的要求,已不像小学生那样一概服从,特别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学生的精神生活空间空前扩大,他们的社会视野更加广阔,他们不仅对别人的思想要问一个为什么,对自己的想法也常常进行反思。另一方面,思维的批判性使他们变得十分固执,对一些虽然正确但还没被他们相通的观点拒不接受。针对这一特点,我不是用高压手段强令他们服从,而是耐心地寻找他们的思想的疙瘩所在,并帮助他们解开思想疙瘩,最后收到水到渠成的教育效果。

  (三)情绪的两极性

  青年学生情绪反应十分强,遇到一些小事,或振奋激动,或动怒怄气。有时他们自认为是真理的化身,会热血沸腾;有时他们又心灰意冷;有时又由于一时的冲动而干出蠢事来。针对他们的情绪,我本着对他们高度负责的宗旨对他们加以正确引导,只要他需要合理,方向正确,由于产生的激情、热情就加以保护,对那些不合理的需要和错误观点,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给予纠正,帮助他们学会正确思考,善于总结教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自我意识的增强

  青年学生大多数都愿意主动地根据社会要求不断认识和发展自己。中学生较强的自尊心,是一个驱使其前进的动力,自尊心强的学生,通常要别人尊重自己,有主见、善于交际,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自尊心弱的学生,往往会轻视自己,倾向于消极评价自己,回避周围的人,很少参加社会活动,这不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特别是与当前市场经济的需求不相适应。为此,对于初犯错误的学生,在思想上帮助他们,鼓励他们细小的进步;在生活上体贴关怀他们,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发挥聪明才智,认识自己的长处;同时经常帮助他们,使他们既不过高估计自己,又不低估自己,逐步树立自尊心与自信心。

  二、重视“鼓励”在班级鼓励中的重大作用

  真诚、坦率、得体的“鼓励”能创造奇迹。《圣经》中所罗门谚语说:“那种在合适环境中讲的话,如同在银盘子里放上一些金苹果那样恰到好处。”的确,我在工作中体会到,恰如其分的“鼓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榜样鼓励,自强不息

  “圣贤之仁可以百世为师”,懂得圣贤们的礼貌规矩,愚蠢的人会变得聪明,优柔寡断的人会变得刚毅果断。要让学生见贤思齐。我让同学们认真翻阅名人传记,选出其令自己心动的章节,在班里交流,台上声情并茂,台下掌声迭起,同学们无不为那些优秀人物所表现的品格而干喟不已。我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向名人学习,用实际行动书写自己成功的历史。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在心中写下了自己的豪言壮志。

  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道德家塞谬尔斯迈尔斯说:“当人的性格处于可塑阶段并且容易接受影响时,最好是激励他们去崇拜伟大的品格。”的确,优秀人物所说出的金玉良言,他们为世人所做出的表率,会超越时空地存在着,会融入后代人的思想和心灵,给其人生的道路以有益的启迪。尽管名人激励并不都是立竿见影,但是我相信,这份教育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位同学,使其自强不息永远进取。

  (二)肯定鼓励,自勉不堕

  林肯曾说,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谦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这种渴望使狄更斯写下了不朽的作品,克利*多福瑞恩爵士在石头上设计出诗篇;徐悲鸿对齐白石作品的赞许,熊庆来对华罗庚论文的肯定,使*多了位艺术家和科学家。同样,老师的讽刺挖苦、吹毛求疵会使学生丧失志气,而发自内心的肯定会在其人生的*湖上荡起层层涟漪,甚至掀起滔天巨浪。人班一位女生因家庭的意外变故而精神萎靡不振,成绩一落千丈。我鼓励好用理智战胜情感,珍惜青春,为实现理想而用心学习。对此,好感受到老师对好的尊重与期待。终于从困境中走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全国重点大学。

  (三)宽容鼓励、自善其身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犯错误不在人的能力范围这内,学生犯错误更是不可避免。塞缪尔*迈尔说,与其说是人们的错误使其堕落,不如说是人们对待错误的态度导致他们堕落。如何让他们在痛苦中总结经验,在教训中学到智慧,使用权其不迁怒,不腻过,老师对错误的处理方法至关重要。爱迪生的母亲的宽容使这个世界多了位发明家,同样,为师者的宽容也会使学生感受一份真爱与抚慰。

  紧张的期末考试结束了,晚上七点多,电话铃响起,传出了一个女生的啜泣:“老师,实在对不起您,我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原来这位同学学习成绩优秀,可她对政治课不感兴趣,期末考试又怕不及格,把政治资料带入了考场,违反了校规。她检讨着,哽咽不停,正战战兢兢,如果疾言厉色,可能会使这精神崩溃。我汉有呵斥她,而是与她一起分析错误发生的原因,劝慰她放下包袱,用行动抒写好今后的历史。老师的宽容使她的情绪*定了许多,在对老师感激的同时,又多了份自惭与自责。几天后,她心*气和地接受了学校的批评。她在努力学习的同时,默默地为集体服务着,用行动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而今的她漫步在学校的校园。在她一次次甜甜的问候与不懈的追求中,我体味着做一名教师的欣慰与荣耀。

  疏松的土质能使用权植物更加茁壮的成长,宽松的环境能让心灵更加健康的发展。教师的宽容与谅解造成就了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更造成就了一颗颗健康明朗的心灵。

  榜样鼓励让徘徊踯蹰的学生装看到了前进的方向,肯定鼓励使屡犯错误的同学有了改过的信心,宽容鼓励令痛苦不堪的同学看到希望的曙光。在老师善意的尊重与信任中,同学们会更加自律与自强,充分挖掘内在潜力,日异其能,岁增其智,构筑一个完美的人生。

班级的心得体会4

  一、全接纳、慢引导

  为了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老师始终认为学生是学生,需要引导;学生是孩子,需要关爱;学生是成长中的人,需要宽容。并提出了“全接纳、慢引导”的教育理念。

  “全接纳”即接纳每一个孩子,接纳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因为无论学习好坏,那都是她的学生。因为无论贫富贵贱,他的感受都是无罪的。在“全接纳”的基础上,她又采用了“慢引导”,她认为孩子是成长中的人,允许他们犯错,再慢慢地耐心引导,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郑老师把教育比作农业,把孩子比作种子,俗话说春种秋收,我们要耐心地等待花开一样,等待孩子的成长。

  全接纳,让孩子们积极向上,慢引导,让所有孩子自信阳光。

  二、尊重、热爱学生

  爱是教育的基础,有爱便有了一切。必须有爱心,一个班级才会让学生感到家庭般的温暖。只有在这个爱的大家庭中,每一个同学才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照顾。

  我认为:教师的爱应洒在学生身上,包括对优等生的培育,对一般生的促进,对特殊生给予的特殊的关怀,对后进生给予的偏爱。

  如:我班某同学在我刚接班时,自由散漫,没有礼貌,上课说话捣乱,严重地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对于这样一个学生,我一开始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发现孩子依然没有改变,时间久了,发现自己管理方法不对。随后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批评,而是与他交谈。在交谈中,我了解到他的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无人倾诉,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非常同情他,像这样的孩子如果不及时教育,给予特殊的爱,会使他失去学习的信心。为了能使他转变,我经常找他谈心,耐心地引导,用身边的真实事例感化他,慢慢地他开始努力学习了。

  三、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种尊重,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这会让我们的教育工作更加得心应手。随着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交流、争论的机会逐渐增多,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学会倾听,成为孩子们的忠实“听众”。

  因此,在课堂上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无论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得清楚明白还是语无伦次,我都要专注耐心倾听,不打断他们的话。只有善于倾听,才能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才能正确地判断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症下药,教学效果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学生回答不正确、语言表达不清楚的地方只有在你耐心倾听了,才会给予及时指出。倾听是一种等待,在倾听中去交流,去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在生活中依然如此,听听孩子们心里话,互相安慰,互相鼓励,从而拉进和孩子的距离。因此,我们应学会倾听,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才能让学生感到关爱,才能事半功倍。

  通过这次培训,为我今后的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要管理好班级,提高管理水*,就要不断地学习并总结经验,努力做得更好!

班级的心得体会5

  本学期即将结束,回首过去,感慨万千。三年过来,这帮学生就要毕业了。学生的出色表现,是对我这三年来所付出的最好的报答,令我十分满意。特别是后段举行的活动中,显现出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成果。因此,我们班在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在自主能力、行为习惯、人格健全等方面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都归功我们班全体同学具有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工作热情和人格魅力而所得。根据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以及本班在本学期所取得的成绩,

  下面就谈谈班级自主管理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领会学校的办学方向,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班会课让学生主持认真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主任不定时组织召开班干部、团员会议,由周或日值日班干部主持召开,讨论周或月的各项工作,并明确各自的职责要求,做好一名班干部、团员的形象,带动、影响其他同学。

  2、以习惯养成为途径,以文明行为习惯、感恩教育为主。

  养成在不同场合应具有的行为习惯。根据学校各月工作的安排,学生就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完成学校所给的任务。小组与小组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特别是在各月举行的各项活动中,学生都自由组合来完成,他们都经常说着这样的一句话:"班主任,不用再烦你了,只要你有时间就来引导一下就可以了"。比如:六。一活动的感恩手语舞中,让我意料不到有这样好的效果,学生表露出的手语动作、情感表达,让我难以想象。

  3、完善卫生责任区的包干保洁制度,卫生区以小组为单位,每组轮流一天打扫三次,值日班干部在早读课前检查。

  课室卫生以个人及小组为单位,一个学期负责到底。除学校安排的大清洁活动,班内不设清洁卫生课,自己包干的地方发现不清洁,随时都可以做。

  4、完善班级自主管理。

  宿舍由舍长等成员组成自主管理小组,按时出操,打扫宿舍卫生,整理好宿舍内务,管好宿舍纪律。课室以生本小组为单位,()个人或小组分工负责,从学习、工作、生活、纪律、思想、情感态度上,相互相帮,互相促进,共同努力。做到班级管理里人人有责、人人有岗。

  5、加强自省周记的书写,认真反省自己一周内的优缺点。

  有时候,自省周记还可以让得力班干部或小组长帮助班主任书写教师寄语一栏,让班主任和他们一起去鼓励他们,转化他们。毕竟这些助手和他们常相处在一起,比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在情感上自主提升。这样,有了这些助手的帮助,有了同学们的理解,有了同学们的共同努力,班级的班风何愁不好?师生间的交流,师生间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同学们思想意识,为班集体的良好建设打下了基础。

  因此,从教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以来,是我感受最多、感触最深的一年,是学生的自省周记让我常常感动。有时候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用口头语言往往比不过用书面语言的效果好。自省周记里的"老师!我会改的!""老师!我一定会努力的!""老师!别忘了注意休息!""老师!我们会自己管理好自己的!"等等。这看似一些*常的词语,但字里行间却表达了他们内心丰富的情感。表达了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但是,初中学生叛逆心理性较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有一定的难度。我们班还有个别同学的思想意识提高不快,心理波动起伏不定,各方面的素质还较差,还为所欲为,叛逆心理还很强,给班集体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给老师、学生对班级的自主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因此,我们班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还远远不够。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相互相帮,携手合作,共同努力,造就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形象就为期不远!


创作的心得体会5篇(扩展8)

——采风的心得体会5篇

采风的心得体会1

  美术系的学生都会有一次专业的采风之旅。每个人心里一直都有一份自己的期待。虽然早就知道了美术系要出去采风,可是到了就要出发的时候,心里有点激动和紧张,激动的是可以到其他学校及大都市参观与交流;紧张的是这次我们大学中唯一的一次。我们要去的有四个省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共十个地方。

  5月9日早上,八点钟,我们寝室的都把必需品装好了,九点半我们几个赶到火车站集合,同学们整装待发,在火车站坐上了开往我们采风的序幕。

  第二天的早上九点我们就到了杭州火车站,在我们去安徽黄山的路上,大巴车里弥漫着兴奋与激动,看着安徽的那些大山让我找到了一种归属感。经过了半天的路程,我们在下午四点到达了第一站的目的地——宏村。有两个导游带着我们全班进去。走到一个大池旁边,宏村温柔的韵味已经让我沉醉了。向对面看过去,眼前的景象让我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自己走进了一幅画中,感觉像是画廊聚集地,这时,我才对这采风的第一站有了点认识。据导游介绍,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堪称*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之一绝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画里乡村"。但是天公不作美,断断续续地下着雨,让采风活动蒙上了一层遗憾。下午五点半我们在村门口集合,然后回到酒店,结束了我们采风的第一站。

  第二天早上七点,向我们的第二站出发,八点多就到了黄山的脚下,我们分两组上山,一组坐缆车,另一组步行上山。坐缆车的先到上面等步行上去的同学。可惜还是阴雨天,上面雾很大,有很多的景点都看不到。晚上我们都住在了上面。第三天早上,早早的起来看日出观云海,然后继续我们的旅程;直到中午,我们才集体下山奔我们的第三站江苏。

  第四天早上我们就去了*美术学院,在那里参观了他们的教学课程及作品,还进去包豪斯博物馆参观,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下午我们去了我一直想去的杭州西湖,西湖很大,我们用了几个小时还走不到它的三分之一。

  第五天我们直奔江苏的拙政园,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下午我们去虎丘——吴中第一山,三国的历史所在地。

  第六天早上我们转去上海的*馆,那里是*传统元素的集结地,在那里可以看到很多*的历史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也有古今的艺术作品。中午我们去M50创意园,在那里我看到了艺术设计的创意,让我深深的认识到设计的另一种表现方法。下午我们去黄浦江边的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是集观光、餐饮、购物、娱乐、会展、历史陈列、广播电视发射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文化景点。

  第七天,早早的起来就去了我们采风之旅的最后一站——上海博物馆。里面开设12个专题陈列室:少数民族工艺馆、*古代青铜馆、*明清家具馆等,在里面我还看到了贵州德江的傩面具,也有一些正在逐步失传的作品。下午乘坐火车返回贵州,踏上了归途。

  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而这次的采风之旅,我很庆幸很快乐能够参加,和同学们一起体验这次难忘的旅途,来这里不仅仅是学习它的民族风情和都市文化,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感受和启发,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丽,感受社会的发展步伐给我们的那份启发,让我深深的认识到大都市发展的节奏及社会人们需求的那份创新,也知道自己有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采风之旅,是我们以后怀念大学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

采风的心得体会2

  这天我们个个打扮了一番以休闲的一面出现在聚中点,思想汇报范文在人力资源部总监的带领下我们上了旅游车,天气特好,同事嘻嘻哈哈说个不停,交流着喜悦的心情。

  一个小时的车程似乎也随着我们幸福的心情很快到达了我们的所要采风的地方“千佛洞”。它主要有“千佛洞”、“莲花观”和“文圣阁”三处主要的景点,我们跟随着导游进入“千佛洞”,洞穴里采用土雕的特殊技法,雕刻着神态各异的释迦牟尼佛、菩萨、罗汉和各派祖师等,全是用黄土雕制。洞穴设计独特,雕塑的特别逼真,很值得观赏同时也能了解到小部分成语的来龙去脉。

  随后我们去了“文圣阁”里面雕塑着华夏五千年在不同领域中涌现出的百余位杰出的人物,其中有文学家、书法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等,他们勤于学习以惊人的毅力为*乃至世界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和才智,让人真的很敬佩和自豪。

  最后又去了“莲花观”同样里面也塑造了我国开天辟地的经典神话故事和传奇的远古人物,内外八卦图式布局极具高超的艺术,以其厚重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启教作用,让我们在这次采风中了解到更多的历史任务及其他们的故事。

  在这个地方又有双龙洞、莲花台等其他景观的陪衬,还能吃上农家饭,真是美极了!

  通过这次旅游采风,不但增加了见识、还能了解了更多的历史知识,这次旅游采风是我们努力的结果,我们以后更要把“万狮情”店刊越办越好。

采风的心得体会3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到了苏州后,在的士上,司机跟我们说:"现在已经不是天堂了。"可是我坚信它会是个天堂。

  到了苏州阴雨绵绵,很有江南水乡的味道,我们去了拙政园。有人说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首,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园林之母”,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年)拙政园成为太*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从拙政园中园的建筑物名来看,大都与荷花有关。王献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扬荷花,主要是为了表达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中部景区还有微观楼、玉兰堂、见山楼等建筑以及精巧的园中之园——枇杷园。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拙政园的建筑还有澄观楼、浮翠阁、玲珑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等。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春日繁花丽日,夏日蕉廊,秋日红蓼芦塘,冬日梅影雪月,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因地制宜,以水见长。疏朗典雅,天然野趣。庭院错落,曲折变化。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对于园林的游览可能各人有不同的观点了,我问过一个人他说拙政园,一个小时就可以出来了,当时还半信半疑的,呵呵去了以后,彻底不信了,逛园林,讲究的是心境,对山水,对人文的一种欣赏,不是男生逛商场,一个商场不要10分钟就可以逛完。我觉得园林其实可以很好品味的,感觉很不错。

采风的心得体会4

  以前总是听人家说起采风,我心中就对其充满向往。在我大三的下学期,老师布置了要对徐州三大民间传说进行采风研究整理,我们就选择了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作为对象,去寻找关于他的,在当地民间还流传着的传说。这样在薛院长的统一指导下,在全组同学的讨论后,我和另外三名组员前往丰县采风。

  20xx年4月21日,我们踏上了征程,前往张道陵的老家——丰县费楼村。由于前一天徐州下了雨,我们还特别担心到了那边的村子,道路会不太好走。后来特地打听了一下原来当地并没有下雨,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了。由于本来就晕车,车子刚开动我就睡着了。后来突然惊醒,以为到站了,结果只是才刚经过收费站,车子颠簸了一下,我就醒了。后来我就睡不着了,顺便观察了沿途的风景。四周都是绿油油的麦田,不时还能看到几个人在农田里劳作。

  10点半左右,车子到站了,我们终于到达了丰县县城。后来知道那边并不通车,我们只得打车过去。到了那个村子,眼前的景象让我有些惊呆,虽说我家也是徐州的农村,但这里的房屋、环境感觉落后了好多。当时我就想,这真的就是张道陵的老家吗?后来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我们先是来到天师府,找到了那里的负责人——杜尔贤先生。他以前是一名教师,退休后就收村里人的委托,在这里看管天师府,并对张天师的故事传说进行研究整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交谈,杜老先生给我们讲述了好多关于张天师的传说故事,比如说能确立张天师的老家确实是费楼村的“张老汉巧占天门穴”的传说,张天师保佑后人的“三次暴风雨避过费楼村”的故事。

  告别杜老先生后,我们又在热心村民的指引下去寻找下一个讲述人——邵长宏。到了他家,他还很热情的给我们倒了水。他又把他所知道的张道陵的传说故事热心的给我们进行了讲述,他还特意指引我们去看了传说中的“药盒子”,这令我们兴奋不已。

  后来听当地村民说,张道陵的家族还有一本族谱和好多资料,在张家让先生的手上。但我们找到他家时,他家大门紧锁,并不在家。等了好久,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张家让先生迟迟未归,我们心想只好作罢,没有看到他手中的资料也真是遗憾。后来,在我们出村子的时候,碰到了张家让先生的父亲,他把我们带到了他的侄子家,然后让他打电话让张家让先生赶快回家,。很快,我们终于见到了张家让先生本人。一进他家,就看到了“道渊源世家”五个醒目的大字。 随后他把他多年整理的关于张道陵的资料都拿给了我们看,我们也见到了那本族谱。他跟我们说,他把这些东西给我们看,不仅希望我们能够了解张道陵,更希望的是我们能将张道陵的文化发扬出去。

  采风回来后,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小小的总结会,大家也畅所欲言,和组员一起分享我们在采风过程中的见闻认识、心得体会、思考感悟等。通过这次采风,我也深刻感受到了采风的重要性。作为文学专业的我们,*时只能在教室里通过书本和老师的介绍来接触文学这样一门融入了情感语言艺术表现,思维精神等内涵丰富的独特艺术,缺少了感情经历的真实体悟而难以深刻理解。而深入实地考察研究,就能够启发独特、自我的情感体会和思考。像这次的采风,首先我就了解了张道陵在家乡人民心目中的高大形象,然后就是了解了他对道教以及道家文化的特殊贡献,对其肃然起敬。这次采风活动真的对我影响很大,我也从中学到了好多东西,真希望这种活动越多越好。

采风的心得体会5

  20xx年4月6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腾冲和顺古镇,我们是晚上到的。拖着行李箱走在用凹凸不齐的石板路上,我们住在玉*居里,安顿好了,晚上就和小伙伴在外面的摊摊上吃了一碗饵丝和炒大救驾。

  和顺古镇里处处是古巷,古牌坊,古居民,这些居民都是依山而建,房屋基本上都是木质结构,据说这样子房子就会冬暖夏凉,另外还有一个说法是这边地峭活动频繁,木质结构房子安全些。第二天我们参观了和顺图书馆,滇缅抗战博物馆,艾思奇纪念馆,元龙阁,刘思宗祠,洗衣亭,弯楼子居民博物馆和和顺小巷等景点。让我们体会到和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内涵所展现的宝贵财富和人文精神氛围。

  参观完后,我们打算吃一些特色小吃,下午我们十个人吃了和顺古镇的特色小吃土砂锅。 回到住的地方我们开始聊着天,吃着东西,一起画着速写。嘻嘻闹闹的。等待老师的检查。

  第四天,下着微微的小雨,我们成群结对的逛着,撑着伞,走在安静的古镇里,嬉笑,聊天,拍照,走走停停,非常的惬意与舒服,我们买了一杯水牛奶尝尝鲜,这一天过得特别的快,我非常喜欢和顺古镇里面的一家店铺叫《爱上离开》的店铺,我在店铺里给自己寄了一张明信片买了一张舒服的蓝调CD,老板人很好我们坐在店铺里聊天休憩。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

  在一起的时间久了,就玩熟了,大家会互相损对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去你的”,我记得在一家店里面吃东西,我们买了一份蛋炒饭,我同学直接说“去你的,蛋都没有,老板听到了,还马上解释道,有鸡蛋的只是,我把他搅拌了,所以就看不出来了。我觉得古镇里的人们还是比较淳朴的,在古镇里过着安静,舒适的生活,没有城市的繁华与喧闹,就这样静静的我觉得也不错。

  第五天,我们睡过头了,听到外面的吵杂声,醒来,急急忙忙的洗漱,整理,准备去拍集体照,出发去大理。

  大理建国于937年,1094年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改国号为后理。古代大理国全盛时期(937-1253)的管辖区域相当于今云南全境、四川西南部等地,分八府、四郡、三十七部,留下许多文物古迹值得游览。大理受中原文化影响极深,几代国王曾在苍山神祠祀典。苍山神祠据《云南通志》载:唐贞元10年四川帅臬遣节度巡官崔佐时至云南,与云南异牟寻盟于点苍山,因立祠,每年春秋二仲月祭祀。宋代大理国相沿旧制,仿效历代帝王祀典,进行祀典,延续至明、清。这上下一千多年的封建史,至今仍可从《敕封点苍照明镇国灵帝位碑》中窥见一斑。

  到达大理在客栈安顿下来。就和几个同学去古城里吃东西,进入古城后,大理带给我的感觉是大气,淡定,宽大的青石板路,精致的建筑,街道中清致秀美的花草,到处都是源源不断的潺潺流水,随风飘动的树枝,沿街的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比比皆是,石房檐上精致的花纹,和屋檐的翘角尽显建筑的厚重与大气。

  晚上我们逛了人民路,洋人街,等等,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来大理了,每次来大理都有不一样的体会,第一次来的时候还不怎么流行编头发,和画印度文,我最喜欢的就是人民路,这里有各种小玩意儿,我也很喜欢买,这里有不同人在这里摆摊,有大理学院的学生,有穷游过来的摆摊挣路费,也有不想过城市的生活在这里流浪的人,他们都很有艺术性,我喜欢这条街。和小伙伴们进了一家酒吧,和老外用不是很流利的英语交流,还好他也会一点点中文,每次来都有不一样的体会。

  第二天我们去了扎染工坊,买了两个手工扎染。

  去了喜洲,吃了喜洲粑粑,喝了白族三道茶。1、苦茶 (豁然开胃好心舒,慢理情思妙不虚。人世几多如此茗,个中滋味伴诗书,2、甜茶(苦去甘来思大多,茶涵世事也蹉跎。忘乎所以两相照,镜鉴人生免折磨。)3、回味茶(饮茶三道自回味,迈步人生眼莫迷。三月杨花虽靓丽,几分喜气几分凄)。

  在到达洱海之后,才算是真正的感受到大理白族居民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这里的每家每户都离不开精美的绘画装饰盒雕刻,“粉墙画壁”就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墙体的砖柱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心粉白,由于檐口彩画宽窄不同,饰有不同色彩相同的装饰带。以各种花鸟、山水、书法等文人字画,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也显现出这里的独具特色。这些团案绘制,正是体现了当地的民俗民风的古朴自然,他们与自然相和谐,这种设计理念启迪了我在以后的环艺设计中的思维方法,那就是融于自然的设计能让人安心舒适。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创作 创作心得体会五篇 创作的心得体会1 创作的心得体会100字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