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2023年和孩子阅读心得体会3篇(完整文档)

2023年和孩子阅读心得体会3篇(完整文档)

发布时间:2023-01-15 19:20:03 来源:网友投稿

和孩子阅读的心得体会1  与女儿一起参加读书,一直以来都是我想做的事情,只是耐于身为职场妈妈,白天工作晚上要做家务,实在抽不出太多时间来陪孩子一起读书。红苗幼儿园一直都在举办此类活动,提醒了我,让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和孩子阅读心得体会3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和孩子阅读心得体会3篇(完整文档)

和孩子阅读的心得体会1

  与女儿一起参加读书,一直以来都是我想做的事情,只是耐于身为职场妈妈,白天工作晚上要做家务,实在抽不出太多时间来陪孩子一起读书。 红苗幼儿园一直都在举办此类活动,提醒了我,让我专门留出时间陪同孩子读书,感受非常好!

  女儿喜欢看书,更喜欢让爸爸、妈妈陪着一起阅读的感觉。她曾经说:“我觉得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这样感觉更有意思。”呵呵!你瞧瞧孩子,她其实从内心是非常期待家长一起读书的哦。

  这个活动中,我们一起阅读了《贝贝熊系列丛书》、《米尼狼系列》等,这些读本都是特别适合孩子们的思维与年龄需要,很多小故事都非常有深意和喻意,从中还得出了不少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培养幼儿思想、道德品质、交际技巧都大有益处,当然,孩子也从中受益多多,很多好习惯的养成就来源于对书中主人公的认识和肯定呢。

  每次等看完一本后,我们会在一起讨论和回味书中的故事情节。女儿会告诉我在书中他认为感兴趣的故事,而我和他爸则帮他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同时我们还启发孩子对书中的人物进行比较,寻找书中每个人物身上优秀及具有‘闪光点’的地方。

  孩子的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和核心,全面提升阅读力对于一个孩子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活动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光,从中体会到了幸福和满足。希望我以后每天都能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更好的引导她探索知识世界的奥妙

和孩子阅读的心得体会2

  前几天我和孩子共读了《父母课堂》读了这本书,说实话,感触很深。

  这真的是一本很好的杂志,里面有专家传授的心得,也有家长的良方,对于教育子 很多孩的见解,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项劳神费力的事业,注重方法, 讲学问,读了这本书,就明确了这一点。

  可能很多的家长都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我们也一样,从她上学开始,我们就 很少过问她学习上的事,除了家长会,就没有和老师沟通过,我觉得,管的太严,孩 子会很累,况且她也把自己的学习安排得很好,不用我们操心,她也只需要我们去提 醒一声:该写作业了。我一直认为,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妥,可是看了书以后,我们认 识到,放手不管也不能一直持续下去,如果孩子自制力不佳,会染上恶习,为了避免 这种情况发生,父母应该加以引导,使孩子克制住自己,不过这一点,她做得很好, 我们也无需过多操心了。还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聆听孩子的心声”作者用一个典型 的事例,向家长阐述了一个道理:聆听孩子的心声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与友谊的基础, 是父母对孩子表示关怀的一种最简单、最有效的交流方式,更是父母了解孩子内心世 界的最有效途径。但是,我们忽略了这一点,在饭桌上,孩子要讲一些学校里有趣的 故事见闻,我们却嫌她在饭桌上说话,让她吃完饭再说,可是吃完饭就要写作业,写 完作业就睡觉,哪有时间再说?孩子要说学校里那个老师严格,那个老师和蔼可亲, 那条规章制度不合适,我们我们就打断说:“严格才是好老师,学校的制度好不好都要 照办。”久而久之,孩子也懒得和你说话了,不认真听还总打断,她还会再理你吗?家 长也有通病;只注意到孩子任性和不听话的.行为,却不愿或不能了解造成这些行为的 原因和孩子真实的想法,急于指责或抱怨,这样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所以以后, 我们要多听听孩子的诉说,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也看了这本书,她却对我们说:“你们看看这些通情达理的家长,再反思一下 自己,一点都不重视对我的教育,不关心我的学习。”我听了很来气:“那我也给你买一堆复习资料,让你没事就做题?”她立马呵呵笑着说:“那就不用了,还是这样好。”

  其实看完这本书,我也有自己的观点,对于孩子不同的性格,要选合适的教育方 式,二我选的就是:默默关注。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很管用。


和孩子阅读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阅读


和孩子阅读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1)

——亲子阅读孩子心得体会3篇

亲子阅读孩子心得体会1

  大家好,我是二(5)班z的家长。刚才听了专家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那天接到老师电话,让我今天在这里跟大家介绍一下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方面的体会,我感到很荣幸。说到体会和经验,在座的有专职妈妈,还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肯定有很多好的体会和经验。接到这个任务之后,我回顾了几年来的做法,总结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不同的年龄段,要选择适合的书。

  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我主要是买一些以图片为主的卡片,这种卡片图大,颜色鲜艳,钰力很喜欢自己拿着看看或者玩耍,外婆也经常给他讲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到了学说话的时候,我又给他买了一些图文并茂的童书,比如《婴儿画报》之类的。我对讲故事从来都不在行,那时我很羡慕那些可以绘声绘色讲故事的妈妈,怎么可以把故事讲得这么动听,我就会照着书里的故事一字一句地读给他听。后来我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里看到,专家说“对于白纸一样纯洁的孩子来说,任何词汇于他都是全新的。我们最初灌输给他什么,他就接受了什么。孩子天性中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给他‘读’或‘讲’,对他来说同样有吸引力。”看到这段话,想想原来自己的做法也可以。在钰力会开口说话之后,我就注意以*说话的方式和钰力交流(比如“皮球”就说“皮球”,而不说“球球”),对于他感兴趣的事情,如果他能听懂就好了,如果不明白,再以他能明白的方式解释一遍。我个人觉得这样会让孩子尽早了解和学会对事物的准确表达。

  钰力上了幼儿园之后,我就给他买了一些绘本和寓言、童话故事书。不管是他自己看还是我给读,他都很投入;慢慢地他就不再满足于只看图了,还经常地会问这是什么字,那是什么字,在路上喜欢指着他能看到的任何一个字问,这个爱好一直保持到现在。对于认字,刚开始也刻意教过,但是效果不理想,我就请教了一些有经验的朋友,他们告诉我不必太着急,到了一定的时候,孩子自然会“开窍”的,不要强求,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到了幼儿园的最后一个暑假,发现他的识字量猛增,我想这应该跟他喜欢看书和他的那个爱好有相当大的关系。

  上学以后,特别是学了拼音之后,钰力开始了独立阅读,从拼音读物开始,到现在他的阅读面更加广了,文学类的,科普类的",报刊、杂志都爱看。现在他的阅读速度很快,老师推荐的一个学期的阅读计划他很快就完成了。在老师推荐的书中有很多都是很好的儿童作家的作品,我就找了一些他们的其他作品给他看。从去年9月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的文学类阅读量已达到了650多万字,这是不完全统计。

  第二,有了好书之后,要陪孩子一起读书。

  刚开始,我和很多人想的一样,都把“孩子已经识字了,可以自己看书了”、“自己工作太忙了”这些作为借口,很少甚至没有再和孩子一起读书或读书给他听。孩子必竟是孩子,他认为薄的书看得快,厚的书花得的时间多,钰力都是挑薄的书看,那些厚的书他都不要看。我想这个问题在大人身上也会出现。为了改变这个问题,我及时进行了反思,调整了做法。举个例子吧: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厚厚的一本,我刚给钰力的看的时候,他就跟我说:“这么厚,什么时候才能看完呀?”语气中明显透露出他不想看。我想了一下跟他说:“那你先看其他的书,这本书我先看。”我用了几天时间翻看了这本书后,告诉钰力这本书很有意思,很好玩,还透露了一点点内容给他,吊吊他的胃口。他听了马上就来了兴致,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直到现在,他有时还会跟我提起小豆豆的巴学园和她的巴士教室,会流露出羡慕的神情。

  我想有了好的书,除了要督促孩子读书,必要时可以陪孩子一起看书,也不用每本书都一起看。或许有时候孩子就想我们陪他看书,这是我的想法。

  第三,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在学校,老师给孩子们创造了非常好的读书氛围。班里建立了图书角,每天的早上到校后到做早操前都是孩子们课外阅读时间。钰力每天都会早早地过来看书,除了看自己带的书,还要借图书角的书看。现在白天的阅读时间都超过了半小时,晚上我基本上不刻意安排阅读时间,做完功课,到睡觉之前那段时间,他大多时候都会很自觉地用来看书。钰力房里有2个书架,一个是放还没看的书,一个是放已经读过的书。每次买了新书,我都会帮他在书的内页盖上他的印章,然后在电脑上作好藏书登记。每次看完一本书,又让我帮他做好阅读量的登记。看着已读书架越来越满,未读书架越来越空,他的成就感也会越来越强,读书的兴致越来越高。有时他自己还会提出想看哪类的书,我就会给他添置一些。钰力很羡慕外公有一个一面墙那么大的而且摆满了书的书柜。去外公外婆家小住的时候,他就会在外公的大书柜里找书看。

  钰力之所以喜欢看书,我想跟他喜欢听故事也是分不开的。他很喜欢听奶奶讲三国和西游记的故事,每次听都很专注,听完了不过瘾还会让我买书给他看。

  以上就是我这几年来做的。

  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教授说过: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才是为人父母应当追求的幸福。我想以这句话和在座的家长共勉。也真诚地希望能从各位身上学习更多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好方法。

  谢谢大家!

亲子阅读孩子心得体会2

  大家好,我是二(5)班z的家长。刚才听了专家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那天接到老师电话,让我今天在这里跟大家介绍一下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方面的体会,我感到很荣幸。说到体会和经验,在座的有专职妈妈,还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肯定有很多好的体会和经验。接到这个任务之后,我回顾了几年来的做法,总结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不同的年龄段,要选择适合的书。

  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我主要是买一些以图片为主的卡片,这种卡片图大,颜色鲜艳,钰力很喜欢自己拿着看看或者玩耍,外婆也经常给他讲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到了学说话的时候,我又给他买了一些图文并茂的童书,比如《婴儿画报》之类的。我对讲故事从来都不在行,那时我很羡慕那些可以绘声绘色讲故事的妈妈,怎么可以把故事讲得这么动听,我就会照着书里的故事一字一句地读给他听。后来我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里看到,专家说“对于白纸一样纯洁的孩子来说,任何词汇于他都是全新的。我们最初灌输给他什么,他就接受了什么。孩子天性中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给他‘读’或‘讲’,对他来说同样有吸引力。”看到这段话,想想原来自己的做法也可以。在钰力会开口说话之后,我就注意以*说话的方式和钰力交流(比如“皮球”就说“皮球”,而不说“球球”),对于他感兴趣的事情,如果他能听懂就好了,如果不明白,再以他能明白的方式解释一遍。我个人觉得这样会让孩子尽早了解和学会对事物的准确表达。

  钰力上了幼儿园之后,我就给他买了一些绘本和寓言、童话故事书。不管是他自己看还是我给读,他都很投入;慢慢地他就不再满足于只看图了,还经常地会问这是什么字,那是什么字,在路上喜欢指着他能看到的`任何一个字问,这个爱好一直保持到现在。对于认字,刚开始也刻意教过,但是效果不理想,我就请教了一些有经验的朋友,他们告诉我不必太着急,到了一定的时候,孩子自然会“开窍”的,不要强求,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到了幼儿园的最后一个暑假,发现他的识字量猛增,我想这应该跟他喜欢看书和他的那个爱好有相当大的关系。

  上学以后,特别是学了拼音之后,钰力开始了独立阅读,从拼音读物开始,到现在他的阅读面更加广了,文学类的,科普类的,报刊、杂志都爱看。现在他的阅读速度很快,老师推荐的一个学期的阅读计划他很快就完成了。在老师推荐的书中有很多都是很好的儿童作家的作品,我就找了一些他们的其他作品给他看。从去年9月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的文学类阅读量已达到了650多万字,这是不完全统计。

  第二,有了好书之后,要陪孩子一起读书。

  刚开始,我和很多人想的一样,都把“孩子已经识字了,可以自己看书了”、“自己工作太忙了”这些作为借口,很少甚至没有再和孩子一起读书或读书给他听。孩子必竟是孩子,他认为薄的书看得快,厚的书花得的时间多,钰力都是挑薄的书看,那些厚的书他都不要看。我想这个问题在大人身上也会出现。为了改变这个问题,我及时进行了反思,调整了做法。举个例子吧: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厚厚的一本,我刚给钰力的看的时候,他就跟我说:“这么厚,什么时候才能看完呀?”语气中明显透露出他不想看。我想了一下跟他说:“那你先看其他的书,这本书我先看。”我用了几天时间翻看了这本书后,告诉钰力这本书很有意思,很好玩,还透露了一点点内容给他,吊吊他的胃口。他听了马上就来了兴致,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直到现在,他有时还会跟我提起小豆豆的巴学园和她的巴士教室,会流露出羡慕的神情。

  我想有了好的书,除了要督促孩子读书,必要时可以陪孩子一起看书,也不用每本书都一起看。或许有时候孩子就想我们陪他看书,这是我的想法。

  第三,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在学校,老师给孩子们创造了非常好的读书氛围。班里建立了图书角,每天的早上到校后到做早操前都是孩子们课外阅读时间。钰力每天都会早早地过来看书,除了看自己带的书,还要借图书角的书看。现在白天的阅读时间都超过了半小时,晚上我基本上不刻意安排阅读时间,做完功课,到睡觉之前那段时间,他大多时候都会很自觉地用来看书。钰力房里有2个书架,一个是放还没看的书,一个是放已经读过的书。每次买了新书,我都会帮他在书的内页盖上他的印章,然后在电脑上作好藏书登记。每次看完一本书,又让我帮他做好阅读量的登记。看着已读书架越来越满,未读书架越来越空,他的成就感也会越来越强,读书的兴致越来越高。有时他自己还会提出想看哪类的书,我就会给他添置一些。钰力很羡慕外公有一个一面墙那么大的而且摆满了书的书柜。去外公外婆家小住的时候,他就会在外公的大书柜里找书看。

  钰力之所以喜欢看书,我想跟他喜欢听故事也是分不开的。他很喜欢听奶奶讲三国和西游记的故事,每次听都很专注,听完了不过瘾还会让我买书给他看。

  以上就是我这几年来做的。

  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教授说过: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才是为人父母应当追求的幸福。我想以这句话和在座的家长共勉。也真诚地希望能从各位身上学习更多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好方法。

  谢谢大家!

亲子阅读孩子心得体会3

  大家好,我是二(5)班z的家长。刚才听了专家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那天接到老师电话,让我今天在这里跟大家介绍一下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方面的体会,我感到很荣幸。说到体会和经验,在座的有专职妈妈,还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肯定有很多好的体会和经验。接到这个任务之后,我回顾了几年来的做法,总结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不同的年龄段,要选择适合的书。

  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我主要是买一些以图片为主的卡片,这种卡片图大,颜色鲜艳,钰力很喜欢自己拿着看看或者玩耍,外婆也经常给他讲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到了学说话的时候,我又给他买了一些图文并茂的童书,比如《婴儿画报》之类的。我对讲故事从来都不在行,那时我很羡慕那些可以绘声绘色讲故事的妈妈,怎么可以把故事讲得这么动听,我就会照着书里的故事一字一句地读给他听。后来我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里看到,专家说“对于白纸一样纯洁的孩子来说,任何词汇于他都是全新的。我们最初灌输给他什么,他就接受了什么。孩子天性中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给他‘读’或‘讲’,对他来说同样有吸引力。”看到这段话,想想原来自己的做法也可以。在钰力会开口说话之后,我就注意以*说话的方式和钰力交流(比如“皮球”就说“皮球”,而不说“球球”),对于他感兴趣的事情,如果他能听懂就好了,如果不明白,再以他能明白的方式解释一遍。我个人觉得这样会让孩子尽早了解和学会对事物的准确表达。

  钰力上了幼儿园之后,我就给他买了一些绘本和寓言、童话故事书。不管是他自己看还是我给读,他都很投入;慢慢地他就不再满足于只看图了,还经常地会问这是什么字,那是什么字,在路上喜欢指着他能看到的任何一个字问,这个爱好一直保持到现在。对于认字,刚开始也刻意教过,但是效果不理想,我就请教了一些有经验的朋友,他们告诉我不必太着急,到了一定的时候,孩子自然会“开窍”的,不要强求,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到了幼儿园的最后一个暑假,发现他的识字量猛增,我想这应该跟他喜欢看书和他的那个爱好有相当大的关系。

  上学以后,特别是学了拼音之后,钰力开始了独立阅读,从拼音读物开始,到现在他的阅读面更加广了,文学类的,科普类的,报刊、杂志都爱看。现在他的阅读速度很快,老师推荐的一个学期的阅读计划他很快就完成了。在老师推荐的书中有很多都是很好的儿童作家的作品,我就找了一些他们的其他作品给他看。从去年9月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的文学类阅读量已达到了650多万字,这是不完全统计。

  第二,有了好书之后,要陪孩子一起读书。

  刚开始,我和很多人想的一样,都把“孩子已经识字了,可以自己看书了”、“自己工作太忙了”这些作为借口,很少甚至没有再和孩子一起读书或读书给他听。孩子必竟是孩子,他认为薄的书看得快,厚的书花得的时间多,钰力都是挑薄的书看,那些厚的书他都不要看。我想这个问题在大人身上也会出现。为了改变这个问题,我及时进行了反思,调整了做法。举个例子吧: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厚厚的一本,我刚给钰力的看的时候,他就跟我说:“这么厚,什么时候才能看完呀?”语气中明显透露出他不想看。我想了一下跟他说:“那你先看其他的书,这本书我先看。”我用了几天时间翻看了这本书后,告诉钰力这本书很有意思,很好玩,还透露了一点点内容给他,吊吊他的胃口。他听了马上就来了兴致,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直到现在,他有时还会跟我提起小豆豆的巴学园和她的巴士教室,会流露出羡慕的神情。

  我想有了好的书,除了要督促孩子读书,必要时可以陪孩子一起看书,也不用每本书都一起看。或许有时候孩子就想我们陪他看书,这是我的想法。

  第三,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在学校,老师给孩子们创造了非常好的读书氛围。班里建立了图书角,每天的早上到校后到做早操前都是孩子们课外阅读时间。钰力每天都会早早地过来看书,除了看自己带的书,还要借图书角的书看。现在白天的阅读时间都超过了半小时,晚上我基本上不刻意安排阅读时间,做完功课,到睡觉之前那段时间,他大多时候都会很自觉地用来看书。钰力房里有2个书架,一个是放还没看的书,一个是放已经读过的书。每次买了新书,我都会帮他在书的内页盖上他的印章,然后在电脑上作好藏书登记。每次看完一本书,又让我帮他做好阅读量的登记。看着已读书架越来越满,未读书架越来越空,他的成就感也会越来越强,读书的兴致越来越高。有时他自己还会提出想看哪类的书,我就会给他添置一些。钰力很羡慕外公有一个一面墙那么大的而且摆满了书的书柜。去外公外婆家小住的时候,他就会在外公的大书柜里找书看。

  钰力之所以喜欢看书,我想跟他喜欢听故事也是分不开的`。他很喜欢听奶奶讲三国和西游记的故事,每次听都很专注,听完了不过瘾还会让我买书给他看。

  以上就是我这几年来做的。

  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教授说过: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才是为人父母应当追求的幸福。我想以这句话和在座的家长共勉。也真诚地希望能从各位身上学习更多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好方法。

  谢谢大家!


和孩子阅读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2)

——陪孩子阅读的心得体会3篇

陪孩子阅读的心得体会1

  书的影响对孩子也是很大的,像一把钥匙,开启人的智慧,启迪人的心灵。读好书等于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能丰富她的生活,开阔她的视野,增长她的知识等,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给孩子的阅读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让健康向上的书籍引导孩子茁壮成长。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好书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自从学校开展了“亲子读书”活动,我们家的读书氛围有很大的变化,不仅孩子比以前更爱读书,我们家长在陪读的过程中也不断的充实自己、便于和孩子更好的沟通。

  孩子正处于长知识时期,求知欲强,要支持和鼓励孩子多读些课外书。每天给孩子规定特定的读书时间,给孩子建立自己的书柜,这样便于掌握孩子的阅读范围,选择有益于孩子成长的书,让孩子做到开卷有益。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做一

  些读书卡片、写一些读后感,让孩子认识到读课外书也是一种学习。有时我绘声绘色的陪女儿读书,要自己读书,这样一来就营造了家庭读书的良好氛围。睡觉之前我给她讲《小猪西里呼噜》,就像讲故事一样,孩子听得还认真,理解能力好像提高了很多,从这点说明孩子对感兴趣的事物,是特别敏感的!她会用心的去理解这内容,所有我们*时要让孩子对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好奇心,然后再慢慢的喜欢上!那样事情就简单多了,兴趣是培养出来的!

陪孩子阅读的心得体会2

  哲哲六岁了,已经是上幼儿园中班了,但他学东西总是静不下心来,享受着儿童时代“颓废”的生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作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寻思着要让孩子能够静下心来,于是我想到了要和孩子进行亲自阅读,因为亲子阅读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而阅读能力,通常是在3—8岁期间形成。

  我有了这样的想法以后,立即行动,我来到书店买了几本彩色版的故事书。

  刚开始我在讲故事的时候,哲哲并没有用心的听进去,他只是对书上的动画感兴趣,小手翻来翻去,看到了他这样,我觉得有些恼火。但是毕竟孩子还小,学习的接受方式不一样。所以要慢慢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想到先和孩子一起看书上的动画。然后慢慢地读给孩子听。我刚开始买的故事书故事情节都不是很长的,这样有利孩子能够记的住,避免孩子一下听的时候因为太长而心不在焉。其实对家长来说,读书给孩子听并不枯燥,而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享受。

  有一天,我象往常一样给哲哲讲故事《兔子拉拉》故事刚讲完。哲哲就对我说;妈妈你能给我再将一遍吗?等你讲完这遍,我也给你讲一遍。“那当然好啦!”当我第二遍讲完的时候,他也开始讲起来。虽然有点讲的不完整,但是故事情节是对的。“妈妈,我讲完啦,我讲得对吗?”我伸出大母指,对他说“孩子你真棒!”哲哲开心的笑了。“妈妈,你明天再给我讲一个故事讲几遍,然后我再讲给你听该那?”“好的”。看到这些我明白了,在亲子阅读中家长语言激励,动作鼓励也是要的,更重要的是,身教重于言教,行动是无声的命令,耳濡目染,时间一长,孩子的兴趣就会自然被调动起来,而且哲哲一拿到书一听我讲故事,他就能静下心来。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不仅能增强语言能力,发挥想象力,还能增加孩子和父母的互动,益处多多。

陪孩子阅读的心得体会3

  我喜欢读书,我的儿子也喜欢读书。可是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书才对孩子的发展、身心健康有益,一直是我的困惑。现代物质文明的发展,电视、网络对孩子的诱惑,在经济利益驱使下的儿童读物,虽然孩子很有兴趣也喜欢读,可我觉着很多东西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并不太好,甚至是有害的。而对孩子真正有教育意义的书,孩子却又不喜欢。

  学校开展新教育亲子共读活动非常有意义,让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调动孩子和家长阅读好书的积极性。为了孩子的寒假过得更加愉快和充实,学校专门召开家长会议强调亲子共读的意义和重要性,提供读书建议,并推荐相关年级的阅读书目,使我们做家长的也有的放矢。

  于是,我和孩子共同到书店选书,大体按照学校推荐的.书目,再尽量由孩子作主选书,这也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儿子挑选了《三毛流浪记》、《吹牛大王历险记》、《千家诗》、《奇妙的数王国》等几本他喜欢的书。儿子买到喜欢的书便是爱不释手。

  按要求,我也与孩子商定每天写完作业阅读30分钟,孩子有兴趣可多读一些。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只是看热闹,看里边的小故事,显然对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及教育没起到多大作用,于是开始抽空和孩子一起读书。但是由于工作忙,要全都与孩子一起读是很难做到的。于是我和孩子比赛,谁有时间谁看,看谁看得快,谁看完一部分都要给对方讲讲看了哪些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我和孩子互相讨论、交流,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时间的时候我会给孩子读一段,让孩子享受倾听的快乐。然后共同讨论书中的故事、人物、语言让孩子养成了读书讨论、思考的习惯。以前孩子读书是读书,懒得做笔记。我和孩子共同读书以来,我们一起边读书边把看到的好词好句画下来,注重引导孩子记录好词好句,让孩子逐步养成了用心读书的习惯,而不是光看故事情节。一段时间坚持下来,孩子基本能做到边读边找好词好句,读书也用心多了,这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写作水*。

  与孩子一起共读不仅是分享快乐,同时也要分享困惑。孩子不懂的地方我会谈谈自己的理解,或和孩子一起查资料,家长和孩子都在阅读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思维能力。如今,我们的亲子共读是从被动读书慢慢转变为主动读书,亲子共读正在成为我们一家人的良好习惯,以后我们会不断改进方式方法,进一步激发孩子读书、思考的习惯,使孩子与书为友,与书为伴,在读书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亲子共读,我们喜欢!


和孩子阅读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3)

——孩子亲子阅读心得体会3篇

孩子亲子阅读心得体会1

  大家好,我是二(5)班z的家长。刚才听了专家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那天接到老师电话,让我今天在这里跟大家介绍一下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方面的体会,我感到很荣幸。说到体会和经验,在座的有专职妈妈,还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肯定有很多好的体会和经验。接到这个任务之后,我回顾了几年来的做法,总结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不同的年龄段,要选择适合的书。

  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我主要是买一些以图片为主的卡片,这种卡片图大,颜色鲜艳,钰力很喜欢自己拿着看看或者玩耍,外婆也经常给他讲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到了学说话的时候,我又给他买了一些图文并茂的童书,比如《婴儿画报》之类的。我对讲故事从来都不在行,那时我很羡慕那些可以绘声绘色讲故事的妈妈,怎么可以把故事讲得这么动听,我就会照着书里的故事一字一句地读给他听。后来我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里看到,专家说“对于白纸一样纯洁的孩子来说,任何词汇于他都是全新的。我们最初灌输给他什么,他就接受了什么。孩子天性中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给他‘读’或‘讲’,对他来说同样有吸引力。”看到这段话,想想原来自己的做法也可以。在钰力会开口说话之后,我就注意以*说话的方式和钰力交流(比如“皮球”就说“皮球”,而不说“球球”),对于他感兴趣的事情,如果他能听懂就好了,如果不明白,再以他能明白的方式解释一遍。我个人觉得这样会让孩子尽早了解和学会对事物的准确表达。

  钰力上了幼儿园之后,我就给他买了一些绘本和寓言、童话故事书。不管是他自己看还是我给读,他都很投入;慢慢地他就不再满足于只看图了,还经常地会问这是什么字,那是什么字,在路上喜欢指着他能看到的任何一个字问,这个爱好一直保持到现在。对于认字,刚开始也刻意教过,但是效果不理想,我就请教了一些有经验的朋友,他们告诉我不必太着急,到了一定的时候,孩子自然会“开窍”的,不要强求,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到了幼儿园的最后一个暑假,发现他的识字量猛增,我想这应该跟他喜欢看书和他的那个爱好有相当大的关系。

  上学以后,特别是学了拼音之后,钰力开始了独立阅读,从拼音读物开始,到现在他的阅读面更加广了,文学类的,科普类的,报刊、杂志都爱看。现在他的阅读速度很快,老师推荐的一个学期的阅读计划他很快就完成了。在老师推荐的书中有很多都是很好的儿童作家的作品,我就找了一些他们的其他作品给他看。从去年9月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的文学类阅读量已达到了650多万字,这是不完全统计。

  第二,有了好书之后,要陪孩子一起读书。

  刚开始,我和很多人想的一样,都把“孩子已经识字了,可以自己看书了”、“自己工作太忙了”这些作为借口,很少甚至没有再和孩子一起读书或读书给他听。孩子必竟是孩子,他认为薄的书看得快,厚的书花得的时间多,钰力都是挑薄的书看,那些厚的书他都不要看。我想这个问题在大人身上也会出现。为了改变这个问题,我及时进行了反思,调整了做法。举个例子吧: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厚厚的一本,我刚给钰力的看的时候,他就跟我说:“这么厚,什么时候才能看完呀?”语气中明显透露出他不想看。我想了一下跟他说:“那你先看其他的书,这本书我先看。”我用了几天时间翻看了这本书后,告诉钰力这本书很有意思,很好玩,还透露了一点点内容给他,吊吊他的胃口。他听了马上就来了兴致,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直到现在,他有时还会跟我提起小豆豆的巴学园和她的巴士教室,会流露出羡慕的神情。

  我想有了好的书,除了要督促孩子读书,必要时可以陪孩子一起看书,也不用每本书都一起看。或许有时候孩子就想我们陪他看书,这是我的想法。

  第三,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在学校,老师给孩子们创造了非常好的读书氛围。班里建立了图书角,每天的早上到校后到做早操前都是孩子们课外阅读时间。钰力每天都会早早地过来看书,除了看自己带的书,还要借图书角的书看。现在白天的阅读时间都超过了半小时,晚上我基本上不刻意安排阅读时间,做完功课,到睡觉之前那段时间,他大多时候都会很自觉地用来看书。钰力房里有2个书架,一个是放还没看的书,一个是放已经读过的书。每次买了新书,我都会帮他在书的内页盖上他的印章,然后在电脑上作好藏书登记。每次看完一本书,又让我帮他做好阅读量的登记。看着已读书架越来越满,未读书架越来越空,他的成就感也会越来越强,读书的兴致越来越高。有时他自己还会提出想看哪类的书,我就会给他添置一些。钰力很羡慕外公有一个一面墙那么大的`而且摆满了书的书柜。去外公外婆家小住的时候,他就会在外公的大书柜里找书看。

  钰力之所以喜欢看书,我想跟他喜欢听故事也是分不开的。他很喜欢听奶奶讲三国和西游记的故事,每次听都很专注,听完了不过瘾还会让我买书给他看。

  以上就是我这几年来做的。

  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教授说过: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才是为人父母应当追求的幸福。我想以这句话和在座的家长共勉。也真诚地希望能从各位身上学习更多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好方法。

  谢谢大家!


和孩子阅读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4)

——全民阅读的心得体会3篇

全民阅读的心得体会1

  为营造全民读书、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根据《xx县创建学习型xx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全民读书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xx司法所决定组织本所人员开展《刑事诉讼法》读书研讨学习活动,并得到如下心得体会:

  一、基层司法工作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本次刑诉法修改一个最突出的亮点,就是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刑事诉讼法总则,并在多项具体规定和制度完善中加以贯彻和体现。例如,在完善证据制度中,明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确立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在完善强制措施制度中,完善了逮捕条件和人民*审查批准逮捕的程序,强调检察机关在批准逮捕后对羁押必要性的审查,严格限制采取强制措施后不通知家属的例外规定等等。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我们的基层司法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坚持统筹处理好日常调解工作与保障人权的关系,既要有利于保证准确及时地调解基层各类纠纷,正确应用法律,又要保障民众的人权受到尊重和保障,也要充分保证公民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

  二、基层司法工作重在“早”和“防”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实效,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员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指导村级调委会运行情况。坚持重大纠纷快报制度和社情分析制度,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化解矛盾纠纷于基层。对于涉法涉诉*问题,积极调处。配合相关科室,发挥科室作用,稳控*矛盾。二是定期召开例会,明确职责,各项工作做到有安排、有措施、有检查、有结果,确保所管矫正人员不出现违法犯罪。三是增加视频会见的社会影响。为镇域内服刑人员与亲属增加开通视频会见的监狱数量。提高社会、家庭对服刑人员的关爱帮扶能力。感知司法温暖。四是推广社区矫正人员心理矫正的功能作用,以社区矫正人员九种心理特征为依托,开展针对性心理矫治。

  三、基层司法工作的当务之急是普法到位

  针对群众的法律需求,xx司法所将进行对接式的普法服务。针对新的刑事诉讼法修正及近年来修改颁布的与群众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创新形式和工作方法,积极开展入村宣讲法规、进门法律服务、巧娘法宣引路、电教法制宣讲等行之有效的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扩大法律服务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新《刑事诉讼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法制工作的进程又迈出历史性的一大步,xx镇司法所作为基层司法机关,应当义不容辞的把他执行好、实施好,把基层司法工作推向新的更高的台阶。

全民阅读的心得体会2

  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时我们会觉得行路难。可是,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我们仅有直视目标才能心中有路,那些凶险的景象才不致让我们止步不前,再窄的桥也能从容走过。人生当中遭遇的困难不是上帝为谴责我们的缺陷而给我们布下的陷阱,相,这正是为激励我们而设置的加油站。不管遇到多的困难,要想成功地闯过去,就得确定好日标,永不言弃。这一切努力的动力就是热爱生命。

  这就是我从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这本书中悟出的道理。在那危险的世界里,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生存的艰难和斗争的残酷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为了生存和不被击败,为了继续前进和延续生命,必须做出巨的努力,进行拼死的斗争。这本书就描述了一位淘金者在美国北部的一段生活遭遇和顽强拼搏的历程。=

  这位淘金者为了躲避即将到来的严冬,孤身一人,风餐露宿,在漫无边际的荒原x匕匆匆而又艰难地向东南方赶去。他身上没有食物,就在途中挖野草、抓小鱼生吃来维持生命,天黑后他就躺在地面或岩石上度过寒冷的长夜。一路上,他与棕熊、野狼等野兽进行周旋和搏斗。他先是跳细而行,之后由于体力不支而不得不川四肢在地上爬行。最终,他只能是下意识地用身子在地上蠕动着向前。他与极度的饥饿、疲劳展开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斗争。凭着求生的本能和顽强的毅力,还有膝胧的期望,他最终终干活了下来,在北部荒原上奏响了一曲热爱生命的凯歌。

  这本书令我十分震撼。我想这本书能写到这种程度,应当是融人了作者早年的生活经历,渗透着作者切身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读着书中那位淘金者的种。种遭遇,尤其是他在与饥饿、病痛进行斗争的时候,让我感觉很心酸很感动。朋友抛弃了他,他自一人,拖着皮开肉绽的脚,忍受着撕心裂肺般的巨痛前行。饥饿带来的疼痛则更加剧烈,痛得他神智迷乱。

  是什么使他这么坚强地坚持下去的呢?我想是因为他有一颗热爱生命的心。他总是给自我期望,总是让自我鼓起勇气,总是想着要把生命继续下去。这样,任何微弱的力量都会变得无坚不摧,任何不幸的故事都会变得温馨圆满,任何弱小的生命都会变得生机勃勃!那些困难算得了什么呢?

  人生难免有伤痛,但真正的勇士会在伤痛的刺激下变得更加清醒;人生难免有苦难,但真正的勇士会在苦难的磨炼下变得更加坚强。生命的力量正在我们的血液中翻腾。热爱自我的生命吧,千万不要轻言放弃!

全民阅读的心得体会3

  xx年12月3—5日,我非常荣幸的在xx县教育体育局朱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全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使我走近名师,让我聆听名师的教诲,一睹名师的风彩。两天的观摩研讨让我收获颇多。

  12月4日开幕式开始,临沂市的崔宝*副局长、教科研主任宋玉良,分别作了精彩发言,开幕式结束后虞大明作报告—“漫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热点问题”,虞校长那富有幽默风趣的开场白,令在座的久久难以忘怀。尤其是他的教学评价的激励性——课堂教学评价,让我学到了很多教育的机智。让我明白面对聪明但会想鬼点子与老师做对的孩子时应如何巧妙地以牙还牙,幽默地处理。让学生在笑声中明白自身错误;面对孩子犯下错误时,应巧妙的为孩子搭建一个台阶,让孩子再犯错之后,轻松下台。虞校长的课更是充满大师级的智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情境中自主探究文本,体会园子的特点,感悟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凭借拓展阅读和启迪谈话,激活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美好童年使之永恒的欲望和动力。

  武琼的精彩报告让我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活力。在印象中退休的教师应老气横秋、满脸写满沧桑,没想到武老师却是个活力四射的老太太,无论是在她的精彩报告中还是《七律长征》中都让人感受到她的活力四射,讲到动情处不忘向上扬扬手。在一个多小时的课堂上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

  王振会老师执教的《称赞》也让我感受很深。王老师在课堂上那种镇定自若的神态,甜甜的笑脸、甜美的声音一下子把我们带入童话的世界里。她设计的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指导学生朗读时包含温情又富有童趣。王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是带着真诚的笑容,用真诚的话语去称赞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被称赞的快乐;再设计写生这一环节时王老师对同学书写的优点进行称赞,培养学生发现同学优点乐于称赞别人的心态。

  支玉恒老先生久闻其名,期间也看过他老人家的讲课光碟,就没见其人,今天近距离的一睹支老的风采真是万分激动与荣幸。

  总而言之,再次感谢领导给我们邀请到小语会这么多名家,聆听名家精彩的报告,让我们走近名师课堂,这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有很深的帮助,我们将以名师为榜样,不断吸收他们的精华,勤恳耕耘,不断探索收获明天的希望。


和孩子阅读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5)

——边城的阅读心得体会3篇

边城的阅读心得体会1

  人的一生中不过于学习再学习,读好书,是学习的一个重大步骤,读了好书,就能学到好的知识。我最近读了一本好书叫《边城》。《边城》给人一种遥远而神秘的感觉,看了之后却觉得温暖而*淡,人间的真情意,人间的风情,倒全是体现了出来。

  书中的故事以湘西的小乡村为背景,给我们描绘了一副民间风情的画。从一个渡船老人和他外孙女寻求爱情的生活中,体现了民间的真情真意和民间淳朴的爱情。还让人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之美。所谓情表达得最深,书中的情最深的亲情不过爷爷对孙女翠翠的爱。这情深在爷爷对孙女的真,对孙女的关怀,还有对孙女日日夜夜的照顾。他不仅仅是作为爷爷在爱孙女,也承担着翠翠母亲和父亲的责任。

  爷爷是一名忠诚朴实的人,摆渡了50年,还要继续做下去为人服务。他要照顾的不仅仅是翠翠的穿吃住行,还要关心她的情感世界,为孙女翠翠的感情出谋划策,让她在大老和二老之间做选择。只是后来大老出了事,二老也误会了他们,从此离去,爷爷也为这件事而伤心,最后告别人世。两人的亲情在这贫困的生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人感到温暖又忧伤。冥冥之中你发现了吗,这份无法复制的爱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亲情吗?

  翠翠也是个善良的人儿,她的外表和心灵一样美,读着书你就能感受到她的个性和脾气,就像湘西水孕育出的一样,那么*和,那么柔,不争不抢,默默和爷爷守在渡口边,多么可爱的一个人啊!当爷爷去世时,她失去亲人的悲伤和失去爱情的悲伤交融在一起,令她的世界倒塌,好在杨马兵的安慰使她坚强的活了下来。她的情在对天保和弟弟傩送的认真,在两人同时喜欢上翠翠时,翠翠的真情考虑和对傩送走后的等待,这难道不是份真诚的爱情吗?

  友谊和关怀则是顺顺和杨马兵对祖孙俩的照顾,诚意满满,不怕不动人。《边城》里的一切都让你觉得温暖,文字中透露出很深很深的情意,却也有悲伤,大老的死令人悲伤,二老的离去令人悲伤,爷爷的去世也令人悲伤,好在孙女翠翠后来一直有人陪着,也就让人感受到了边城的温暖。

  亲情与爱情,友谊与关心,读完这本书让我感悟了不少,亲情是我们永远的顶梁,爱情是选择中不一样的回响,友谊是困难时伸出的双手和陪伴,关心是落魄时不一样的问候。不仅看到了不一样的情好看到了活在正直,善良世界的农民。我也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成为那样的人,有着最真的亲情与爱情,有着令人羡慕的友谊,成为善良朴实的人民,就算遇到在多的挫折,也坚强的活着。

边城的阅读心得体会2

  有人说他是山里飘来的一阵风,还带真新鲜泥土的气息。当我翻开《边城》的第一页,我就切身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实含义,顿时我好像置身其中,深呼一口气,感觉是那样的清新愉悦,让自己很放松!我的心也就从此刻跟这作者的笔尖跳动着,渐渐的认识的那个小镇,那条河,那里的人们,当然还有老船夫,翠翠,挪送……似乎我已成为了他们的朋友,随其乐而乐,随其忧而忧!

  现在的社会物质生活充裕,可是心灵的世界似乎并未与物质同行,因而“无聊’”,“寂寞’”,“空虚”成为了我们大多数人口头禅。我也不例外,我时常在这个物质横行的世界中感到疲惫不堪,心力交瘁,而《边城》便是我寻觅已久的一片净土,让我疲惫的心找到了一个可以停歇的驿站!与现在的世界相比,《边城》里的世界似乎什么都没有,或许是人间与天堂的差别,可是哪个是人间,哪个又是天堂呢?相信这个问题的答案将是不统一的。

  如果将《边城》比做一个杯子,就好像韩寒一样,我也好想从《边城》这个杯子里窥出理想世界的影子。走进《边城》的世界,总是想找一些词汇去描述它,可我总是失败了,因为任何华丽的辞藻在此都变得淡然无味,它们切实与这里的一切都不相符。最后我决定换过一个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有人曾说过人物是顺着小说的世界而生的。翠翠那如水一样柔情,明净的双眸,如那个世界的天空一样空灵,广阔的心;老船夫的善良,尽职;挪送的勤劳勇敢;天宝的直爽,憨厚……一切的一切或许就是一个“净“吧,我并不知我这样的概括是否得体,但它真是我真实的感觉。因为每次读完《边城》后我的。心灵就如春雨洗涤过的大地纯净无比,那种感觉真好!

  谈论一个世界,当然不可或缺的便是那个世界中人们的三观。我很大胆的猜测或许那里的他们并不知这个名词的含义,可是他们却用他们的行动谱写着他们的.三观。他们乐天安命,他们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情感,而金钱只是辅助它的一个次要工具,他们通常不在乎与其生活无关的其他世界……如此,就是他们的“三观“,或许,和现在人们的三观相比有人会笑话他们的无知,可是,当你仔细阅读之后,你还会笑话他们吗,难道你没有从中发现什么吗,它和众多专家高调提出的三观不有很多相似之处吗?

边城的阅读心得体会3

  边城,描绘在黄永玉的色彩里;边城,甜美在*的民谣里;边城,生动在沈从文的墨香里。风景绮丽,美不胜收。

  边城,美在青山碧水的风景里。蓬蓬鼓声掠水越山到了渡船头,到了清澈空灵的沱江河畔,到了我心中那心驰神往的地方。一座座土家吊脚楼在边城烟雨中巍然而立,一首首月琴之曲在夜色笙歌张飘渺而出,一艘艘小船在祖父的浆声里游荡于青山碧水之间,朦朦胧胧的河面之上,还有几只洁白如雪的白鸭在水面上漂浮着,为边城的美增添了几分动感的气息。

  边城,美在古朴和乐的风俗里。一个个民俗的节日风俗,皆在这远离世俗喧嚣的小城里被完美的保留下来。这里有与民同乐的戍军长官,有善于泅水的人们,有在水面上肆意追赶鸭子的乡亲,有泅水划船的好选手天保、傩送。小山村河街间,凡逢节日时候,便变成了一片繁华热闹的海洋。明朗的天气里,鼓声蓬蓬的响着。古朴和乐之美,大概皆凝聚在潭中划着的朱色长船里,浮动在刚刚涨过的泛着翠绿色的龙船水面上,潜入到河边人们认真凝视的眼眸里。

  边城,美在淳朴善良的人情里。有为翠翠点灯引路的好心人,有拒绝多收摆渡钱的老爷爷,有“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乡亲,还有为爱坚持等待的翠翠,“生生等你,死死等你,等一城烟雨,只为你;渡一世情缘,只和你。”千山万水穷尽,萋萋芳草荒芜,美丽而执着的等待,还在继续。

  青山依旧,绿水东流,变的只是那人、那时、那情。生活仍在继续,或许本身就注定一个无言的结局。其实,结局已不重要,令人回味的是那不能称之为过程的过程——可喜,可爱,可恨,可恋。


和孩子阅读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6)

——培养孩子的心得体会3篇

培养孩子的心得体会1

  教育孩子我也没经验,只是有一些心得,现在孩子快乐健康成长是我最大的心愿,下面我就将我的一些心得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不会误导大家。

  1、首先我认为孝顺父母是最起码的德行,不管是多不好的人,只要他孝顺父母,就不会坏到哪里去,反过来,不管这个人多么成功,如果他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我认为不能认同他的成功。我们会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的孝道,让他知道以孝为先的道理。

  2、其次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是品德,从小我们就严格要求孩子要诚实、忠厚、我们也从来都相信孩子是不撒谎的。经常鼓励他要乐于助人,要有集体荣誉感,尽可能多为班级、同学做事,我始终认为帮助别人就可以提升自己。这一点我们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是关键,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我们家长也尽可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讲道德文明的人。

  3、学习上,在5岁前,我们主要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每天早上一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DVD给孩子听古典音乐,从来不管他是否能听明白或者是否在听,我们只管开机。但我从孩子的反应中得知,他是听了的,因为他有时会告诉我:妈妈这首曲好听,明天还听这首。甚至在他自己弹钢琴时,听过的曲子很快他能记下来,他学弹钢琴也是他自己决定的,虽然到现在他弹的不好,但他什么时候都觉得自己的爱好有钢琴,也每天坚持弹半个钟以上。现在我觉得孩子的智力还算可以,应与他从小听音乐有一定的关系。

  4、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从他两岁开始我们就给他订书,由我们给他念动画故事到教他自己阅读,从中让他的语言能力得以提高,并养成自己学习的好习惯。我们每年都会给他购一些适合他学习的书籍,现在他大了,可以自己挑选书了,这几年基本上按他自己的兴趣购书。不要小看小孩子的自学能力,只要他去看了,去做了,他就能学会,学好。

  5、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在我们家里,客厅被他撤掉了,改为他的学习、游乐的天地。这个天地是他自己要求要的,读二年级的时候,他告诉我,是否能给他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在里面,他可以自由地学习、弹琴、玩游戏、听音乐,看书,我说,你可以在你自己房里自由呀,他说房里是睡觉的,不正规,就这样我们就将客厅改为他的自由天地了。这样也好,电视机搬走了他也就不成天想着看电视了,自己安排好时间,只要作业做完了,就可以自由地在他的天地里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我们下班回来抽时间与他一起在他的天地里呆一个钟,我感觉到都是一种享受。

  6、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爱和被爱。在家里,只要是牵涉到孩子的事情,我们总是征求孩子的意见和他商量之后再做决定的,我觉得尊重孩子太重要了。

  7、培养他做一个努力上进、快乐、朝气的孩子,鼓励他参与各种活动,培养他多种爱好,尽量满足他学习上的需要。我们从不因为孩子的某次失败而指责或惩罚他,我们不看重他的分数,总是告诉他:考多少分都不骂你,只要你认真学就行。孩子只要认真学习了,相信他的成绩也不会太差。我试过有一段时间,因为他的字写得不好,骂他了,骂得多了,他就不自信,情绪低落下来,字也没进步,后来想想,我应多看他的优点,多鼓励他,想信只要他认真写以后字也能写好的。

  8、和他做朋友,多花时间听他讲诉,陪他、配合他玩看来很幼稚的`游戏。我们常常在生活中,在玩耍时教育孩子,鼓励孩子多提问题,对孩子的任何问题不厌其烦地回答,回答不上的就与他一起查电脑或书籍。我们始终给他灌输自信的理念。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赏识孩子的失败,赏识孩子的恶做剧,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

  9、积极配合老师教育,教孩子信任老师,孩子只有信任老师,他才会以最大的热情去接受老师的教导。经常和孩子谈论、交流学校和老师的情况,尽量抽时间参加学校的亲子活动。

  现在这个浮燥的社会拥有健康心态对孩子很重要,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只希望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培养孩子的心得体会2

  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今天,孩子的培养和教养问题是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培养孩子的心得体会。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能培养出健康、聪明、乐观、优秀的宝宝。也为此花费了很多的心血。在依靠发达的网络、电视等媒体获得了很多成熟经验的同时,也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总结了些方式、方法,积累了些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逐步探索和获得的一点体会:

  1、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给他们发表意见的机会。

  我的一些朋友和同时和我聊天时说,他的孩子在早上去幼儿园的时候,想带一个玩具去幼儿园,可总是不知道选哪一个,没有主见,我对这句话印象特别深刻,所以在我在很多时候,会特别注意锻炼他要有自己的想法。在与他相关的事情上,我经常询问他的意见,让他发表看法。一般他自己的事情,比如:选择书、衣服都是听他自己的意见。在一些日常事情上,有时故意给他一个范围选择,让他帮助挑选,当他的意见被我们采纳时,他会很高兴。

  2、对待孩子的哭闹要采取理性的态度。

  现在的孩子由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往往很任性,所以在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经常采用哭闹的办法解决。在我们家,对于孩子想要的东西,如果我们认为不应该答应的情况下,往往不去理睬,让他哭闹,这样他往往一会儿就停止了哭闹。然后主动和我商量一个折中的办法。所以我总是告诉他;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很多东西不是我们想要就能得到的,当然,有些话他现在未必理解。

  3、不能凡事顺从孩子,也要说“不”。

  我一直认为,当孩子存在一些缺点时,是我们最初给了这个缺点一定得发展空间,为什么这样说呢?比如有一些事情的发生就证明了这点。一次我带孩子去超市买东西,然后他要买儿童饮料,我也没在意,就同意了。结果以后每次去那个超市,他就要买吃的。反复几次以后,我不再同意他的要求。在一次大哭以后,这种事情再也没有发生。现在每次到超市,他也经常选择自己爱吃的东西,作为父母我们往往会限制他。因为孩子选择东西无非是糖类或零食,所以我每次都让他在所挑的东西里面选一样最想买的,其余的东西放回去,等下次来的时候再买。这样,他也养成了习惯,从不为此而哭闹。

  4、身教胜于言传。

  “身教胜于言传”这句话我们都特别熟悉,将这句话应用在培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他就要模仿大人或者周围熟悉的人说话、做事的神态和语气,所以在*常生活当中,当我希望孩子在某一方面做好时,我自己也尽量在哪方面做得更好,为他树立一个榜样,比如过马路不闯红黄灯,吃东西不挑食。

  以上只是过程中的几点体会,在今后孩子漫长的成长道路上,随着他年龄、阅历的增加,周围环境、接触点人、事的变化,无论是他本人还是我们依然会遇到很多问题。作为父母,我们更多的希望他健康、快乐、懂得感恩,将来能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培养孩子的心得体会3

  1。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

  我孩子上小学的时候,由于考虑到孩子的年龄比较小,为此在小学教育时期,基本上是尊重孩子的合理建议。相对而言,对他的事情管的不是很多,课外时间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参加什么兴趣学习,我和他爸爸基本上都会尊重孩子的兴趣选择。希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在各个方面都尝试一下,兴趣广泛。

  我的孩子课外兴趣爱好很多,学习方面,在学而思报了一个奥数班,报奥数班主要是因为孩子对奥数非常感兴趣,她总能想出几种解题思路。孩子看自己班里有一些学生都在外面专门地学习奥数,于是也嚷着要学。她说和同学一起学习,要比一个人学习好。首先有浓郁学习的氛围,其次还有专门的老师进行学习指导。在文艺方面,我们在少年宫学习了书法,钢琴,绘画、舞蹈,声乐。主要提高孩子的个人修养,使孩子成为兴趣广泛,全面发展的人。

  2。全面权衡学习和兴趣的主次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环境的变化,很多事情都需要孩子亲自处理。初中的学习不同于小学,初中的课程相对比小学的要多,为此孩子很苦恼自己的课余时间不够用,书法,钢琴,绘画、舞蹈,声乐都是孩子的最爱,同时初中的学习也是作为学生最重要的事情,如何取舍?

  我通过和孩子班的老师沟通,我指导孩子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兴趣放在第二位。孩子也很聪明的将自己大部分时间放在学习上,而将自己的很少一部分时间放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这样的取舍使孩子明确了学习方向,进入人大附实验班以来,成绩稳定,同时还是班里文艺活动积极分子。

  3。兴趣是孩子乐于学习的前提条件

  我非常认同卢梭说过的一句话:"教育的艺术是使孩子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我的孩子从小到大一共学习了很多东西,比如:钢琴、绘画、外语等。学习这些都是孩子自己选择的。如果孩子不喜欢,我绝对不会让他去学。我们家的教育原则:孩子主动选择,全家全力支持。

  孩子乐于学习的前提条件就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非常不赞成一些家长的做法,孩子根本不想学乐器,父母的却一厢情愿,用省吃俭用攒起来的钱逼着孩子学习很多东西,我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我的一个同事自己弹钢琴,非要自己的孩子学钢琴,而他的孩子对钢琴根本不感兴趣。每天孩子都要被逼着弹几个小时的曲子。结果孩子见到钢琴,心理就不舒服。所以在这里提醒广大家长,孩子不喜欢做的事情,家长千万不要逼着孩子去做。兴趣才是孩子学习的最好动力。

  4。提前学习让我的孩子更加自信

  进入初中,这种变化对于孩子来讲是全方位的,新同学、新老师、还有新课本、新知识,最重要的是新的教学方式。

  初中老师更强调课堂知识的讲授,初中的课业量比小学要多,留的家庭作业也比小学多,但监察则相对宽松,更多的是用考试排名等方式来刺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为此考试成了衡量孩子学习成绩的一个标准。看看人大附中班里什么样的孩子自信?当然是成绩好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很得老师的喜欢。

  初中的孩子主要学习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面对这几个科目的学习,通过多次和学而思的老师沟通交流后,我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哪科不行,就补哪科。同时孩子还会根据学习需要,提出提前学习一些知识。比如今年开学后孩子就进入初三了,初三的时候会增加一门新课--化学,这门课对初二的孩子来说完全是新的,没有什么基础。为此我的孩子选择在初二放暑假的时候提前学习化学。笨鸟先飞,这样才可以比别人飞得更高、更远。

  但愿普天下的孩子,都能够乐学、善思、敢为,品学兼优,茁壮成长,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和孩子阅读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7)

——教育孩子阅读心得体会 (菁选5篇)

教育孩子阅读心得体会1

  《教育应该不一样》

  《教育应该不一样》是严长寿所写的,在这本书中他分析了台湾目前的教育环境,一针见血地道出台湾目前的价值观和迂腐的考试制度,而我们所有的人,都已经在这个体制下经营太久,早就忘了教育的最初目的。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台湾快被摧毁的职教体系、急功近利的家长心态、媒体的可议之处、老师的教育心态及学历通膨时代。他认为教改人士为了满足家长期待而走错方向;政策为了讨好选民,做了错误的转向。他建议年轻人如何从寻找自我到建立自我,建立必要的五大能力,走出自己的路。

  看完这本书,虽然非常认同作者所说的话,却也因更加了解实施教育改革的难度而感到无奈。就像书中提到的“是谁坐视问题恶化?是谁让这气球不断的膨胀?是教育部?是教改人士?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还是为数众多的家长?全部都是!”读了这段话,让我心中起了共鸣,因为他所叙述的就是一个真真实实的教育现象,而身为老师的我,就是处在这个教育体制、这个环境下。在其中一篇《醒醒吧,家长》中,有一篇某成大教授儿子写的绝交信。或许,从*人伦理的角度来说,这个儿子是不孝的,但是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似乎不然。从他们的对话,可以看见台湾传统家庭的教育一味追求好成绩好大学!但每个孩子不一定都适合这样的模式,以小孩的角度来说,硬是将孩子塞入这样的框架只会磨灭孩子对追求新知的热忱,当然也扼杀了许多其他方面的天才。而大陆的教育方式和台湾的教育是何其的相似。在*传统观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熏陶下,学校、老师、家长就很重视“成绩”,以分数为目标,在这样的环境下,补习班、培训班蓬勃发展,学生被训练成了为考试而读书的机器。这种“唯分数是问”的想法,不但是老师的错,分数会受到膜拜,是所有人造成的。如果教师和家长只会以考试分数评断学生的高下,有些学生便注定永远是输家。现在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分数仍然是对孩子的主要标准。而自己*时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认识、定义学生的方式,往往只通过一张张考卷,忽略学生的个性、特长,往往把自己的时间放在作业和考卷中,忘记观察学生、协助孩子探索自我,发掘他们的天赋。爱尔兰叶芝说:“教育不是装满一壶水,而是点亮每个孩子心中的蜡烛,让他发光、发亮。”而我现在在做的只是在装满一壶水,这需要我经常进行自我反思。

  为了考试,往往在讲解作业和习题时用标准答案来规范学生。有了单一的标准,就很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题。书中写到“教育工作者一味坚持标准答案,本身就是一种偏执,难怪学校会系统性、全面性地扼杀学生的创意。”现在的教育制度成就了少数考试顶尖的精英,陪葬掉其它“不合规格”的孩子。而即便是合规格的好学生,也有创造力贫乏的问题。而创新却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也不是考试考得出来的,重视标准答案的考试,也是扼杀学生创意的帮凶。正如赖声川所说,创意就是一种“问问题的能力”。然而,当所有科目都有标准答案时,学生如何想问题?又如何学会问问题?所以*人在知识竞赛中能得到数一数二的成绩,但在创新思维比赛中往往被其他国家所超越。

  另外,有些家长向老师提出多布置些作业,往往把重点放在孩子语文、数学的成绩,忽略孩子的体育、音乐、美术,觉得学这些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帮助。这些话也让很多教学热忱的老师最后以不断的测试来当做最终的方式。有时问孩子“你想要做什么?”孩子往往会说我要好好读书,可再问孩子“读书为了什么?有什么用?”孩子往往就说不出话,大部分的孩子或许无法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知道父母让他们把成绩考好。这样的教育又如何让孩子提供对学习的兴趣。而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学好语文、数学、英语。这让孩子的思维越来越来陈腐,有些成为一个“考试优秀生”,有些成为“考试差生”。

  书中提到老师的关键是具备启发式教学的理念和应用能力。因为从过去到现在,许多老师的教学态度,倾向权威、武断,学生一旦试着说出各种突发奇想,往往就容易被视为捣蛋,或挑战老师的地位。久了之后,学生不再想要问问题,因为他连问问题的能力,都早被连根拔除。而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除了对学生的理解和沟通,还要求老师在教学上运用不同的教学技巧。书中提到严长寿在去高中演讲时,第一次演讲到后半,有学生开始在台下聊天,还要老师维持秩序,演讲的效果不是很好。而第二次演讲时,他开始检讨自己,思考如何激起学生的兴趣。于是,在演讲时首先从自己的着装出发,然后提到学生关注的明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此次演讲完美收官。这件事让他明白学生们不是不愿意学习,只是老师没找到激起学生学习欲望的方法。这我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关注课本和与孩子没有兴趣的课外事物,应该多寻找孩子的关注点和感兴趣的事,一步步引导他们,让他们在有兴趣的状态下学到知识。

  在阅读这本书时,往往想到过去所受的教育,如果在不同的阶段学习不同的事,我或许有更多的发展和更多的可能。既然自己已经尝到现有教育体制的无奈,何必让现在的孩子再受这种折磨呢?改变教育方式或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困难要让时间去冲刷。但是随着今年启发式教育的提倡,我认为只要大家愿意站出来改变,必定能达成!

教育孩子阅读心得体会2

  《教育应该不一样》

  《教育应该不一样》是严长寿所写的,在这本书中他分析了台湾目前的教育环境,一针见血地道出台湾目前的价值观和迂腐的考试制度,而我们所有的人,都已经在这个体制下经营太久,早就忘了教育的最初目的。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台湾快被摧毁的职教体系、急功近利的家长心态、媒体的可议之处、老师的教育心态及学历通膨时代。他认为教改人士为了满足家长期待而走错方向;政策为了讨好选民,做了错误的转向。他建议年轻人如何从寻找自我到建立自我,建立必要的五大能力,走出自己的路。

  看完这本书,虽然非常认同作者所说的话,却也因更加了解实施教育改革的难度而感到无奈。就像书中提到的“是谁坐视问题恶化?是谁让这气球不断的膨胀?是教育部?是教改人士?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还是为数众多的家长?全部都是!”读了这段话,让我心中起了共鸣,因为他所叙述的就是一个真真实实的教育现象,而身为老师的我,就是处在这个教育体制、这个环境下。在其中一篇《醒醒吧,家长》中,有一篇某成大教授儿子写的绝交信。或许,从*人伦理的角度来说,这个儿子是不孝的,但是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似乎不然。从他们的对话,可以看见台湾传统家庭的教育一味追求好成绩好大学!但每个孩子不一定都适合这样的模式,以小孩的角度来说,硬是将孩子塞入这样的框架只会磨灭孩子对追求新知的热忱,当然也扼杀了许多其他方面的天才。而大陆的教育方式和台湾的教育是何其的相似。在*传统观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熏陶下,学校、老师、家长就很重视“成绩”,以分数为目标,在这样的环境下,补习班、培训班蓬勃发展,学生被训练成了为考试而读书的机器。这种“唯分数是问”的想法,不但是老师的错,分数会受到膜拜,是所有人造成的。如果教师和家长只会以考试分数评断学生的高下,有些学生便注定永远是输家。现在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分数仍然是对孩子的主要标准。而自己*时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认识、定义学生的方式,往往只通过一张张考卷,忽略学生的个性、特长,往往把自己的时间放在作业和考卷中,忘记观察学生、协助孩子探索自我,发掘他们的天赋。爱尔兰叶芝说:“教育不是装满一壶水,而是点亮每个孩子心中的蜡烛,让他发光、发亮。”而我现在在做的只是在装满一壶水,这需要我经常进行自我反思。

  为了考试,往往在讲解作业和习题时用标准答案来规范学生。有了单一的标准,就很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题。书中写到“教育工作者一味坚持标准答案,本身就是一种偏执,难怪学校会系统性、全面性地扼杀学生的创意。”现在的教育制度成就了少数考试顶尖的精英,陪葬掉其它“不合规格”的孩子。而即便是合规格的好学生,也有创造力贫乏的问题。而创新却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也不是考试考得出来的,重视标准答案的考试,也是扼杀学生创意的帮凶。正如赖声川所说,创意就是一种“问问题的能力”。然而,当所有科目都有标准答案时,学生如何想问题?又如何学会问问题?所以*人在知识竞赛中能得到数一数二的成绩,但在创新思维比赛中往往被其他国家所超越。

  另外,有些家长向老师提出多布置些作业,往往把重点放在孩子语文、数学的成绩,忽略孩子的体育、音乐、美术,觉得学这些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帮助。这些话也让很多教学热忱的老师最后以不断的测试来当做最终的方式。有时问孩子“你想要做什么?”孩子往往会说我要好好读书,可再问孩子“读书为了什么?有什么用?”孩子往往就说不出话,大部分的孩子或许无法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知道父母让他们把成绩考好。这样的教育又如何让孩子提供对学习的兴趣。而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学好语文、数学、英语。这让孩子的思维越来越来陈腐,有些成为一个“考试优秀生”,有些成为“考试差生”。

  书中提到老师的关键是具备启发式教学的理念和应用能力。因为从过去到现在,许多老师的教学态度,倾向权威、武断,学生一旦试着说出各种突发奇想,往往就容易被视为捣蛋,或挑战老师的地位。久了之后,学生不再想要问问题,因为他连问问题的能力,都早被连根拔除。而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除了对学生的理解和沟通,还要求老师在教学上运用不同的教学技巧。书中提到严长寿在去高中演讲时,第一次演讲到后半,有学生开始在台下聊天,还要老师维持秩序,演讲的效果不是很好。而第二次演讲时,他开始检讨自己,思考如何激起学生的`兴趣。于是,在演讲时首先从自己的着装出发,然后提到学生关注的明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此次演讲完美收官。这件事让他明白学生们不是不愿意学习,只是老师没找到激起学生学习欲望的方法。这我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关注课本和与孩子没有兴趣的课外事物,应该多寻找孩子的关注点和感兴趣的事,一步步引导他们,让他们在有兴趣的状态下学到知识。

  在阅读这本书时,往往想到过去所受的教育,如果在不同的阶段学习不同的事,我或许有更多的发展和更多的可能。既然自己已经尝到现有教育体制的无奈,何必让现在的孩子再受这种折磨呢?改变教育方式或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困难要让时间去冲刷。但是随着今年启发式教育的提倡,我认为只要大家愿意站出来改变,必定能达成!

教育孩子阅读心得体会3

  《陶行知论创造教育》

  暑假里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论创造教育》,受益颇深,这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一生教育理念的精髓,从“教学做合一”,“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方面,集中体现了陶先生教育理念的精华。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有积极地指导意义,特别是其中的一篇《创造的儿童教育》,令我印象特别深刻。

  本文中说道,创造的儿童教育,不是说教育可以创造儿童。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我们晓得特别是*小孩,是在苦海中成长的。我们应该把儿童苦海创造成一个儿童乐园。读到此处,不禁令人感同身受。现在有许多学校靠牺牲孩子的时间来换取所谓的“成绩”,这就失去了让儿童体验学习乐趣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等这样的孩子长成大人时,就不知创造为何物了。那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啊!

  在说到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时,陶行知先生说到了三个方面:

  (1)需要充分的营养。他说孩子的体力和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这个是创造的前提条件。而这个都是要我们学校和家庭共同合力去努力的。(2)需要建立下层的良好习惯,以*上层得性能,才能从事于高级的思虑追求。(3)需要因材施教。陶先生用的比喻特别贴切,易懂。

  他说,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多么形象的比喻啊,我们的学生就是陶行知先生笔下的植物啊!只不过品种还要复杂,所以对于我们园丁来说工作的更加复杂,难度更加高,就更需要我们现代教师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适应自己对各式各样植物的培养需要。

  陶行知还特别提出,我们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要成为儿童中的一员,拥有一颗赤子之心,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到儿童的力量,尊重儿童。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首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用陶行知的创新理念指导我们的实际教育工作,从本职工作做起,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认真对待每一节课,以真正的创新理念去开拓教育的新天地。

教育孩子阅读心得体会4

  《幼儿教师需要什么》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种无私而又博爱的职业,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基础。作为幼儿教师,更需要用爱心和耐心来温暖呵护每一颗童稚的心灵,想要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尤其是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非常的不容易的。这段时间里,我读了《幼儿教师最需要什么》这本书,让我有很大的感触。书中提到说幼儿教师需要有什么样的精神、需要有什么样的专业素质、需要有什么样的教育智慧、需要有什么样的教育艺术。让我了解了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有哪些。

  在《幼儿教师最需要什么》一书中,作者分别从“幼儿教师最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幼儿教师最需要的专业素养”,“幼儿教师最需要的教育智慧”和“幼儿教师最需要的教学艺术”这四方面来阐述了怎样做好一名幼儿教师。确实,要做好幼儿教师这份工作,单靠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充满爱心、痛心、和真心的付出;同时还需要我们老师间的相互配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不光这样,幼儿教师还应具有创新精神和终生学习的思想,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孩子的心中,教师是圣神的、无所不能、完美无缺的,而孩子本身就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对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观察细微,感受强烈,而且还会不加选择的模仿。因此,幼儿教师也应该从自身的言语、行动中使孩子的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比起对孩子一本正经的教育要有用得多。

  我还了解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需要的东西很有很多。比如说,幼儿教师需要“幸福”。

  幸福,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就是一种满足感,饿的时候有的吃就是幸福,累的时候有的睡就是幸福,不高兴时有人陪就是幸福……

  幸福的定义很广,是一个没有答案的迷。有的人认为自己拥有财富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自己取得成功了就是幸福;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觉得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每天早上听着孩子们和你问早,晚上听着孩子们和你说再见是一种幸福;看到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开开心心地生活、游戏是一种幸福;看着孩子们一天天地长高长胖是一种幸福……幼儿教师需要这样的幸福。

  幸福固然重要,一个好的心态也十分地重要。它能成就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也需要一个好的心态。我在书中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在一个刚刚退潮的沙滩上,一个小男孩正俯身捡起一条被海潮涌来时带到岸边的小扔到了大海里。身边的爸爸妈妈觉得很奇怪,问道:“这么多的小鱼都被带到岸边,你什么时候能捡完呢?再说谁又在乎呢?”小男孩头也没抬地继续捡起捡起一条小鱼又扔进了大海,并且自言自语道:“这条小鱼会在乎的。”又捡起一条说:“这条小鱼也在乎”。是呀,每条小鱼都会在乎,它们希望得到这个小男孩的救助,因为他捡起一条,就意味着这条小鱼有生的希望了。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他们肯定也希望老师能够关注自己、在乎自己、鼓励自己,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

  所以,既然我们选择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就应该将自己的心态放*和一些,保持最初职业的热情,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公*对待身边的每一个孩子。把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当作一件大事情来做,让孩子能感受的到你对他的关心,在乎。让他们觉得老师也是我的好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一起生活、学习、游戏。摆正了自己的心态,你的每一天都会过的充实,快乐。

  除了要有好的心态,还需要智慧。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填充知识面,将知识教给孩子们。用正确的方法来对待孩子们,而不是孩子一做错什么事就骂他、责备他。孩子是要靠老师去引导的。只有你用对了方法和孩子去沟通、接触,孩子才会打心底崇拜你。

  以上就是我看了《幼儿教师需要什么》这本书后的一些感触。

教育孩子阅读心得体会5

  《教育应该不一样》是严长寿所写的,在这本书中他分析了台湾目前的教育环境,一针见血地道出台湾目前的价值观和迂腐的考试制度,而我们所有的人,都已经在这个体制下经营太久,早就忘了教育的最初目的。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台湾快被摧毁的职教体系、急功近利的家长心态、媒体的可议之处、老师的教育心态及学历通膨时代。他认为教改人士为了满足家长期待而走错方向;政策为了讨好选民,做了错误的转向。他建议年轻人如何从寻找自我到建立自我,建立必要的五大能力,走出自己的路。

  看完这本书,虽然非常认同作者所说的话,却也因更加了解实施教育改革的难度而感到无奈。就像书中提到的“是谁坐视问题恶化?是谁让这气球不断的膨胀?是教育部?是教改人士?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还是为数众多的家长?全部都是!”读了这段话,让我心中起了共鸣,因为他所叙述的就是一个真真实实的教育现象,而身为老师的我,就是处在这个教育体制、这个环境下。在其中一篇《醒醒吧,家长》中,有一篇某成大教授儿子写的绝交信。或许,从中国人伦理的角度来说,这个儿子是不孝的,但是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似乎不然。从他们的对话,可以看见台湾传统家庭的教育一味追求好成绩好大学!但每个孩子不一定都适合这样的模式,以小孩的角度来说,硬是将孩子塞入这样的框架只会磨灭孩子对追求新知的热忱,当然也扼杀了许多其他方面的天才。而大陆的教育方式和台湾的教育是何其的相似。在中国传统观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熏陶下,学校、老师、家长就很重视“成绩”,以分数为目标,在这样的环境下,补习班、培训班蓬勃发展,学生被训练成了为考试而读书的机器。这种“唯分数是问”的想法,不但是老师的错,分数会受到膜拜,是所有人造成的。如果教师和家长只会以考试分数评断学生的高下,有些学生便注定永远是输家。现在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分数仍然是对孩子的主要标准。而自己*时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认识、定义学生的方式,往往只通过一张张考卷,忽略学生的个性、特长,往往把自己的时间放在作业和考卷中,忘记观察学生、协助孩子探索自我,发掘他们的天赋。爱尔兰叶芝说:“教育不是装满一壶水,而是点亮每个孩子心中的蜡烛,让他发光、发亮。”而我现在在做的只是在装满一壶水,这需要我经常进行自我反思

  为了考试,往往在讲解作业和习题时用标准答案来规范学生。有了单一的标准,就很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题。书中写到“教育工作者一味坚持标准答案,本身就是一种偏执,难怪学校会系统性、全面性地扼杀学生的创意。”现在的教育制度成就了少数考试顶尖的精英,陪葬掉其它“不合规格”的孩子。而即便是合规格的好学生,也有创造力贫乏的问题。而创新却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也不是考试考得出来的,重视标准答案的考试,也是扼杀学生创意的帮凶。正如赖声川所说,创意就是一种“问问题的能力”。然而,当所有科目都有标准答案时,学生如何想问题?又如何学会问问题?所以中国人在知识竞赛中能得到数一数二的成绩,但在创新思维比赛中往往被其他国家所超越。

  另外,有些家长向老师提出多布置些作业,往往把重点放在孩子语文、数学的成绩,忽略孩子的体育、音乐、美术,觉得学这些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帮助。这些话也让很多教学热忱的老师最后以不断的测试来当做最终的方式。有时问孩子“你想要做什么?”孩子往往会说我要好好读书,可再问孩子“读书为了什么?有什么用?”孩子往往就说不出话,大部分的孩子或许无法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知道父母让他们把成绩考好。这样的教育又如何让孩子提供对学习的兴趣。而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学好语文、数学、英语。这让孩子的思维越来越来陈腐,有些成为一个“考试优秀生”,有些成为“考试差生”。

  书中提到老师的关键是具备启发式教学的理念和应用能力。因为从过去到现在,许多老师的教学态度,倾向权威、武断,学生一旦试着说出各种突发奇想,往往就容易被视为捣蛋,或挑战老师的地位。久了之后,学生不再想要问问题,因为他连问问题的能力,都早被连根拔除。而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除了对学生的理解和沟通,还要求老师在教学上运用不同的教学技巧。书中提到严长寿在去高中演讲时,第一次演讲到后半,有学生开始在台下聊天,还要老师维持秩序,演讲的效果不是很好。而第二次演讲时,他开始检讨自己,思考如何激起学生的兴趣。于是,在演讲时首先从自己的着装出发,然后提到学生关注的明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此次演讲完美收官。这件事让他明白学生们不是不愿意学习,只是老师没找到激起学生学习欲望的方法。这我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关注课本和与孩子没有兴趣的课外事物,应该多寻找孩子的关注点和感兴趣的事,一步步引导他们,让他们在有兴趣的状态下学到知识。

  在阅读这本书时,往往想到过去所受的教育,如果在不同的阶段学习不同的事,我或许有更多的发展和更多的可能。既然自己已经尝到现有教育体制的无奈,何必让现在的孩子再受这种折磨呢?改变教育方式或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困难要让时间去冲刷。但是随着今年启发式教育的提倡,我认为只要大家愿意站出来改变,必定能达成!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孩子 阅读 和孩子阅读心得体会3篇 和孩子阅读的心得体会1 和孩子阅读的心得体会100字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