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证四十年心得3篇建证四十年心得 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心得 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心得【10篇】 我们的深圳——写在深圳经济特区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证四十年心得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建证四十年心得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40 周年心得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40 周年心得【10 篇】
我们的深圳——写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40 周年之际
今天,深圳经济特区 40 岁了。我们与千千万万来自五湖四海的深圳建设者一起,由衷地道一声:“我圳生快!”
古语云,“四十不惑”。对人来说,40 岁意味着经过生活的磨砺和积淀,开始进入自信成熟的新阶段;对一座乘着改革开放春风快速崛起的城市来说,四十不惑,意味着经历一次次爬坡过坎后所达到的高度和收获的丰盛,以及踏上新征程时的从容不迫。
40 年来,一代又一代拓荒者披荆斩棘,踏平坎坷,终于将深圳从一个鲜为人知的沿海渔村,建设成为千万级人口的充满生机的国内一线城市和创新动力十足的国际化大都市,经济体量从 1979 年的不到 2 亿元增长到 20**年的**.*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位列全国第一。深圳是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和缩影之一。
深圳的发展繁荣,起初得益于独特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在中央“允许试、大胆闯”的政策支持下,深圳率先突破了诸多禁区,市场化措施首先在深圳进行尝试,商品市场和资金、劳动力、人才、土地等要素市场纷纷在深圳建立,加上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境内外资金和人才纷纷涌向深圳,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打通,改革与开放相得益彰,深圳迅速在加工制造业、商贸、金融等领域取得一席之地,展现出了蓬勃活力。
在当时的发展战略中,经济特区被赋予了以局部增量带动全国存量改革开放
的意图,深圳的成功也确实充当了示范作用,有效地刺激和带动了内地的改革开放。深圳还一度充当“黄埔军校”的角色,向内地输送了大量的市场经济各类人才。以经济特区搅动全国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深圳可谓不负使命。
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之后,市场化改革热潮在全国掀起,社会上一度出现“特区不特”的担忧。21 世纪初,东南亚金融危机余波未了,一些地区因独特的政经地位在城际竞争中长袖善舞,民间亦曾出现“深圳,你被谁抛弃?”的议论。然而,深圳的改革并未因此停步,这些关于深圳衰落的担忧最终都未成为现实。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不论是明星企业的崛起、整体产业的升级,还是整个城市功能的提升,深圳的表现都大大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
20**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出现新产业浪潮,深圳又一次踏准节奏,在新兴的高科技产业领域迸发出新的活力,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力,在全球城市综合实力竞争中优势进一步凸显。今年以来,面临外部环境和疫情的冲击,深圳在一线城市中唯一一个实现了 GDP 正增长,经济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
回望过去 40 年,深圳的发展跨过了一个又一个坎,翻越了一座又一座山,城市综合实力不断上台阶,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深圳的城市定位也不断上升。40年的发展经验表明,深圳成功的因素已从当初依靠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转换为主要依靠体制和文化优势。
深圳经济体制优势体现为市场经济成色高、民营经济活跃、民间创新力强和政府服务型定位。这些要素的组合创造出了一种宽松、自由、公平的营商环境,大大降低了经济运行中的交易成本,对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资本和人才构成了持续的吸引力。深圳的文化优势体现为务实、平等、开放的市民文化根基深厚。移民城市的特点和民营经济占比高的经济结构是形成深圳城市文化特质的主要因素。“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些口号背后是流淌在
血液中、刻在基因上的平等、包容精神。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进行的一系列探索,一直广受关注,并被寄予厚望。早期阶段,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的内地把深圳商品经济的成功喻为“斯芬克斯之谜”,甚至掀起一股探谜解谜的热潮。当市场经济改革在全国推开、市场经济的框架写进教科书之后,深圳在经济运行、公共治理和城市文化方面继续显示出一种特质,优等生的榜样作用继续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深圳仍然是“我们的深圳”。
这些年来,不断有其他一些地方学习深圳,甚至组团到深圳取经,但因为自由平等开放的市民文化土壤达不到深圳那样的厚度,借鉴和移植深圳经济体制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也提醒我们,要学到深圳的精华,要先培育相应的文化土壤。维护深圳经济发展的优势,一定要维护深圳体制的优势,更要维护深圳独特的市民文化优势。
毋庸讳言,当前深圳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人口流入与土地资源、人口结构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之间的矛盾需要有效解决,房价对创新精神的负面影响也需要妥善处理,城市治理中仍然有不少达不到人们期望之处。如何保持生生不息的文化活力,让这座城市“日日新,又日新”,应当引起每一个人的思考。
与 40 年前设立特区时相比,今天的深圳站在了更高的平台。在新的国内国际环境下,深圳被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不仅要在科技创新、科学发现方面作出新贡献,大力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而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全国的改革开放,同时,还要发挥共建、共治、共享方面的领先优势,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打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城市范例”。
独美不如众美,深圳一开始就是全国人民的深圳、世界的深圳、我们的深圳。
衡量深圳是否成功,不能只看深圳自身经济发展是否成功,还要看它能否通过全方位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沿海和内地城市进行体制创新、治理创新,释放出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活力。我们相信深圳将再次不辱使命。
四十载风雨兼程,四十载成就辉煌。不惑之年的深圳,正肩负着新的使命,以梦为马,奔向远方。祝福你,我们的深圳!
我的深圳,40 周年生日快乐!
有人说深圳是鹏程万里而掠不过的海,深圳人是扬帆逐梦而永不放弃的海盗。
而局长喜欢把深圳叫做绽灵之境,为什么?因为:萦萦之际,百花绽灵。通灵之花,亦如梦想之花,飘荡且悠扬,孤独且断肠。
40 年孕育出的深圳,它显得很年轻又很单薄。年轻到整座城市宛如一所大学,单薄到漂泊者的灵魂无处安放。熙攘之间,似梦似幻,它承载着太多年轻人的梦。
深圳就像是文化的沙漠,它甚至没有放过任何与外地文人交流的间隙,很多人一再追问,文化沙漠里能否绽放出绚烂的花?
除了楼花和韭菜花。水花、浪花!还有梦想之花!40 年的特区,在改革开放的培养基里,像一个实验室里惊奇结果,像一个历经沧桑的人。
南下,对于上一代的中国人,犹如一场张扬反叛精神的梦。伴随摇滚乐手旋律与低吼,“一直往南方开,一直往南方开”,所有放弃一切安定的日子去南方的勇气,都是为了实现追求激荡人生的那种感觉。
命运像一只手,牵引着逐梦者朦朦胧胧地走。老家伙总会告诉新来的你:来了都是深圳人。哲学家道森有句名言,“文明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秩序,框定它的准则并非物质财富,而是精神洞见。”
显然,深圳的文明还在施工中。但我们又很幸运,在慌张的工地里捡到了“镀金的瓦片和砖头”。还在为深圳添砖加瓦。
其实深圳早已不是刻板印象里那个没有文化的“暴发户”了。全国各地的精英汇聚深圳已经有 40 年的时间,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早就已经为这座城市打磨出了属于它自己的文化。
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奋斗,没有家人照顾,没有宗族牵绊,人们必须发展出新的社会结构来实现过去由血缘构成的生活保障。
40 年的成绩从渔村到国际都市
都说评定一个城市,上至文化底蕴,下至平民。GDP 是衡量一个城市的数字的根据,帝都、魔都、羊城的历史悠久而又长远,相比之下深圳是伶仃洋海湾孕育的新生儿,而这座年轻到你无法感受他的人文,我很喜欢别人称深圳为鹏城,因为古人云:鹏程万里!深圳是一座速度之城。
说到深圳的企业,人们总会提起:华为、腾讯、中兴、大疆、创维、这些王牌企业!仅仅在粤海街道办就拥有上市企业 83 家企业园区***个,产业楼宇 318 栋众多知名的科技公司,都在这里诞生!
最能直观表达一座城市经济的是这座城市的 GDP,从 1979 年的**.*亿到 20**年的**.*万亿,GDP 足足翻了 120**倍!就在去年,超过了新加坡,位列全球***名。
以下是 20**全国 GDP 总量排名。深圳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位于全国第三!深圳人均GDP由1979年的***元提升到20**年的20*****元,即使放在国内四大一线城市之中深圳的人均 GDP 也排在第一
深圳电子
很北、很华、很强
华强北步行街南端往左右两边看,会看到华强电子世界和赛格电子市场两座深圳电子业的标志性建筑。随便走入一家,你就会震撼于中国电子产业的物质之丰富,从 USB 接口到成品电子烟,甚至比特币矿机,无所不包。
当年,靠做 DVD 起家的台资电子企业联发科发布了一种 MTK 芯片,把 MP
3、手机芯片、照相机、收音机、触摸屏全部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同一快芯片上,让造手机变成了一件很“傻瓜”的事。初创厂商只需要加上电池和外壳,就可以拼出一部手机。手机初创厂商的投资额从几个亿一下降到了数百万。深圳迅速抓住手机市场,一路绝乘,发展至今!
如今的国产手机市场竞争,已经几乎是深圳手机品牌之间的“内战”了。
这一点,宝安机场里满墙的手机广告就是一个证明。
更了不起的是,深圳的手机产业真正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撬动了另一些领域,带动了整个深圳的产业生态,一起走到了全国前列。
自然地,深圳因此成为了高质量发展的世界焦点。
自 1999 年起,由国家十大部委院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高交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 20 届。
在这个号称“中国科技第一展”的展会上,每年都有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展示逾万个全世界最高尖的新科技,令人叹为观止。
世界前沿领域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将在这里完成交易、落地,推动深圳新一轮的大发展。
每年,数万个“高精尖”项目都会亮相深圳高交会。20**年“中国无人机大会”落地深圳高交会,希望借此可以将深圳打造成世界无人机之都,现在,深圳已经做到了。
20**年,深圳市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达到了 3 万家,其中大部分和电子产业相关,而且多少有自己的绝技,它们构成了深圳手机零件供应的基座。但终端的整机企业却并没有能力了解每一家小供应商,供应链企业就在这当中穿针引线,为整机企业找到最合适的小供应商。
在高科技制造业长期的打磨下,深圳供应链企业的经验和水平,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深圳人的爱情
1***万深圳人心中有 1***万个深圳
在深圳,你可以对年轻人说单身...,但绝不能对 TA 说发不了财!深圳人不谈恋爱,一心只想发财,白天写字楼,晚上街边愁。诗和远方,酒与边疆。要想富,先修路,修了路,有出路,路在何方?写字楼那方!
深圳是座包容的城市
除了发财,深圳人还想做的事:买房,毕竟在深圳买了房的人,都发了财!民间曾有这样一个传说,只要我一直单身的够快,深圳的房价就追不上我,只要我加班的够晚,黑眼圈黑的够重,妹子就看不上我。时间管理大师在线理财。
深圳是座包容的城市。例如每个城市都有歧视指南,但在深圳没有歧视,只有“鄙视链
最后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马上就要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了,每一个十年都是发展的光年,也是深圳逐梦者的青春。提前祝愿深圳四十周年快乐,愿不忘,励励前行!
四十周年快乐!我的深圳!
深圳特区 40 周年,坐上南下的火车,你在深圳过得还好吗?
20**年*月*日,一个周三的普通工作日,你依旧在深圳挤地铁,赶在 9 点之前去公司,生活中有很多烦心事,也许是房东要涨房租了,也许是老板给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或者是家里来的催婚电话,但无论如何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深圳特区成立 40 周年了。
深圳地标,平安金融大厦
40 年而已,1980-20**,比很多人年纪小,但比在深圳的大部分年纪都大,因为深圳是一座属于年轻人的城市。
那些 40 年前去深圳的年轻人去哪里了?
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已经回归田园,重新躬耕于田园,帮孩子们带孙子,离开深圳,但是关于深圳的记忆历久弥新。
在村头的小卖铺门口,常有一些老人聊天,多是回顾过去,其中一定有多年前去过深圳的人。他们不是在工厂工作就是在建筑工地工作,他们说“那时的南山都是工厂,罗湖才是最繁华的地方”,他们不知道的是现在南山成了深圳核心区,房价***万平,互联网上深圳湾一号豪宅吸引了多少人的目光,揽山阅海,无敌海景,诗歌是诗歌,生活是生活,而罗湖被老旧房屋占据,房价倒成了价格洼地,在关外的龙华变得阔了起来,深圳北站附近的房价都要***万平了。
深圳的这些已经与这些人无关了,他们当年从四面八方去往深圳,坐上南下的火车,不安迷惘又充满斗志。第一个难题就是暂住证,当年深圳查暂住证查得很厉害,没有的话就会被遣送回原籍,而办这个证对很多人来说不容易,需要有正式工作;第二个难题就是社会治安比现在差很多,黑社会勒索时有发生,所以 8
0、90 年代严打,穷就会出问题,就有可能走上歧途,穷的话命就不值钱了;第三就是交通和通讯不方便,几个月收不到家里来的信息,特别思乡、思念亲人,发电报有字数限制且价格不便宜,有人舍不得,所以当年大江南北的思乡歌很流
行,费翔的《故乡的云》歌词中的“我曾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行囊”是很多人的写照。
绿皮火车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这些第一批去深圳的人多是农民工,他们一年到头十分辛苦,过...
篇二:建证四十年心得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0 40 周年心得感想汇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圳答卷
深圳经济特区在四十年的发展征程中,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努力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并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如今的深圳,既是全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也是全国宜居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圳答卷。
厚植绿色发展优势,成就生态“高颜值”。在高效发展的四十年间,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深圳的一大品牌,生态环境改善与城市竞争力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深圳坚持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城市化进程,不断厚植绿色发展优势,探索符合自身的生态保护特色,成就了深圳如今的生态“高颜值”。目前,深圳的生态环境不断向好,已连续多年在全国 GDP 排名前 20位的城市中空气质量排名第一。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争当践行“两山”理念的领跑者。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可谓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四十年来,深圳经济特区积极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兼顾关系,走稳高质量发展之路,争当践行“两山”理念的领跑者。作为全国先发展起来的城市之一,深圳率先跨过了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著名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临界点,进入到用“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的阶段。目前,
“两山”转化的“深圳路径”日渐明晰,深圳正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生态环境,吸引优质企业与高端人才入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能。
开展绿色科技创新,提升经济含“绿”量。推动清洁能源结构优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构建绿色经济体系……近年来,深圳在不断提升社会经济发展“含金量”的同时,也在稳步提升“含绿量”。摈弃“散乱污”,转型“高精尖”,对接绿色产业项目,开展绿色科技创新,这是不少深圳企业转型发展的精确路径。如今,绿色发展理念正融入深圳城市发展肌理,一条高度重视经济含“绿”量的可持续发展新路正在形成。
深入推进治理环境污染,打造“深圳蓝”、“深圳绿”城市名片。“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截至 2019 年年底,深圳全市 159 个黑臭水体和 1467 个小微黑臭水体消除黑臭,水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改善。如今,“深圳蓝”、“深圳绿”已经成为了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当年让人“掩鼻而过”的河道,如今已成为了市民休闲的乐园:大沙河风景宜人,茅洲河鱼翔浅底,深圳河水清岸绿……所有的变化,都是深圳“生态与经济齐飞、美丽与发展共赢”的生动缩影。
为了永葆生态“高颜值”,深圳划定了“生态红线”,致力于打造“绿色之城”。未来的深圳,必将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释放更多的“绿色福利”。深圳正努力使每个人都能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让良好生态环境成
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0 40 周年心得感想
深圳在全球经济中的意义
深圳在全球经济中的意义是什么?四十年前,没有谁会在全球经济的背景下提出这样的问题。但在今天,刚满四十岁的深圳已经是一座具有世界影响的城市。与其他世界性城市相比较,深圳很年轻。深圳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成为具有全球经济意义的城市,她是世界四大港口之一,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创新型制造业中心,是加速发展的金融服务和资本交易中心,是人类经济史上建设速度最快的大都市......因为深圳的成功,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她代表着与中国经济有关的一切。
四十而不惑!用社会发展的眼光衡量四十岁的深圳,就能发现她是一座蕴藏着巨大经济动能和创新冲动的全球化城市。具有全球领先意义的华为总部、比亚迪总部、腾讯总部、大疆总部......一系列中国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巨头,都是在深圳的土壤上成长壮大起来的,这些企业甚至比深圳还要年轻更多。改革开放以来让世界晕眩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就是从深圳出发、在深圳加速的,当年的深圳速度被全中国所仿效。因为深圳的成功,在世界的眼中,深圳就是微缩的中国经济力量的象征。深圳的发展奇迹,成为当代全球经济发展史的
重要案例。10 年前,当全球经济受到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冲击在低迷中徘徊的时候,美国《大西洋》月刊的资深编辑格雷格·伊斯特布鲁克在全世界选择了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十座城市,想通过这些城市的成就和新的蓝图,来增强人们对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信心。伊斯特布鲁克选择的第一个城市是深圳,他说:“像深圳这样的情况以前还从未发生过——从未有哪一个大都市的建设速度如此之快,从未有哪一地区发达的经济几乎是从零开始,也从未有哪一个社会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从封闭孤立迅速转型成为一个以外向型出口的社会。”四十岁的深圳已经忝列于全球伟大城市的行列,许多世界城市发展到同样规模并建立起这样的全球影响力,都用了 100 年以至几百年以上的时间。全球化的浪潮奔涌到二十一世纪,有许多伟大的城市在自豪讲述他们与全球经济发生的动人故事,也有许多伟大的城市,因为停滞落伍而在锈迹斑斑中沉默。今天,在全球经济的汪洋大海里,深圳代表着最前沿的冲浪者,深圳经济社会依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求新、变革、转型、发展。深圳经济的支柱和城市发展动力,已经从特区建立初期劳动密集型的“三来一补”,加速转型到以高技术制造、知识密集和金融资本服务为主要动能的现代创新型经济。四十岁,很年轻就很成功!深圳的发展潜力和她强大的创新能力,会继续给全球经济带来更多的惊奇。
庆祝深 圳经济特区成立 0 40 周年心得感想
用“精耕细作”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
据媒体近日报道,深圳正举全市之力、高质量编制《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有望于年内完成。这份建市以来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事关深圳未来发展,非常值得一说。
土地是基础性资源,是人类一切生产生活的源泉和载体。
“怎么利用土地”最能直观反映城市发展取向。深圳面积不足 2000 平方公里,在四个一线城市中是最小的,经济产出却很惊人,去年深圳 GDP 突破 2.6 万亿,因而有人戏称,深圳以一个县的面积创造了一个中等省份的 GDP。这句话也反映了深圳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紧张程度。
土地资源的承载力不是无限的,目前深圳的地均 GDP 为 13.48 亿元,已是全国领先。而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使命要求深圳,必须继续将地均产出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才能将自身打造成为全球标杆城市。同时,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还要求深圳在民生幸福、生态文明保护上齐头并进。
在规划利用土地上,虽说发展经济与民生保障和环境保护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此消彼涨。要实现共赢,深圳必须用“绣花”功夫精耕细作。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规划划定了一条生态“红线”——“大力推进森林入城,到 2035 年森林覆盖率保持在 37.5%以上”,这表明了深圳不会为发展而牺牲环境的决心,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保障民生上,规划将加强教育、卫生、交通、文化等公共设施的供地保障,其中,“至 2035 年将居住用地供应比例提高至 25%,住房总量达到 7.2 亿平方米以上,常住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 40平方米以上”。深圳的常住人口高达 1300 多万,可以说这是深圳对“住有所居”的坚定执行。
在经济发展用地上,深圳还需兼顾了现实与长远。规划中还有另一条“红线”——严守工业用地红线,加快打造“两个百平方公里级”(保留提升 100 平方公里工业区、整备改造 100 平方公里产业空间)。制造业是深圳经济的基石,也是深圳产业链优势的根本所在,因此实体经济用地必须得到保障,但同时也必须提升品质。从去年的全球招商大会起,深圳不断向外界释放信号:“只要是符合深圳产业方向和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优质项目,一定有地可落”。
另一方面,规划显示,至 2035 年深圳城市重点片区将形成一批“品牌之作”,其中包括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方园区等片区,为深圳夯实基础研究、增强源头创新、蓄积发展后劲打下坚实基础。
用好土地,深圳太难了,但换个角度看,这种紧张也“逼”出了深圳的高效利用和经济转型,最终将推动深圳走出一条更高质量的发展之路。
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0 40 周年心得感想
我们的深圳
今天,深圳经济特区 40 岁了。我们与千千万万来自五湖四海的深圳建设者一起,由衷地道一声:“我‘圳’生快!”
古语云,“四十不惑”。对人来说,40 岁意味着经过生活的磨砺和积淀,开始进入自信成熟的新阶段;对一座乘着改革开放春风快速崛起的城市来说,四十不惑,意味着经历一次次爬坡过坎后所达到的高度和收获的丰盛,以及踏上新征程时的从容不迫。
40 年来,一代又一代拓荒者披荆斩棘,踏平坎坷,终于将深圳从一个鲜为人知的沿海渔村,建设成为千万级人口的充满生机的国内一线城市和创新动力十足的国际化大都市,经济体量从 1979 年的不到 2 亿元增长到 2019 年的 2.7 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位列全国第一。深圳是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和缩影之一。
深圳的发展繁荣,起初得益于独特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在中央“允许试、大胆闯”的政策支持下,深圳率先突破了诸多禁区,市场化措施首先在深圳进行尝试,商品市场和资金、劳动力、人才、土地等要素市场纷纷在深圳建立,加上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境内外资金和人才纷纷涌向深圳,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打通,改革与开放相得益彰,深圳迅速在加工制造业、商贸、金融等领域取得一席之地,展现出了蓬勃活力。
在当时的发展战略中,经济特区被赋予了以局部增量带动全国存量改革开放的意图,深圳的成功也确实充当了示范作用,有效地刺激
和带动了内地的改革开放。深圳还一度充当“黄埔军校”的角色,向内地输送了大量的市场经济各类人才。以经济特区搅动全国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深圳可谓不负使命。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之后,市场化改革热潮在全国掀起,社会上一度出现“特区不特”的担忧。21 世纪初,东南亚金融危机余波未了,一些地区因独特的政经地位在城际竞争中长袖善舞,民间亦曾出现“深圳,你被谁抛弃?”的议论。然而,深圳的改革并未因此停步,这些关于深圳衰落的担忧最终都未成为现实。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不论是明星企业的崛起、整体产业的升级,还是整个城市功能的提升,深圳的表现都大大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
2008 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出现新产业浪潮,深圳又一次踏准节奏,在新兴的高科技产业领域迸发出新的活力,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力,在全球城市综合实力竞争中优势进一步凸显。今年以来,面临外部环境和疫情的冲击,深圳在一线城市中唯一一个实现了 GDP 正增长,经济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
回望过去 40 年,深圳的发展跨过了一个又一个坎,翻越了一座又一座山,城市综合实力不断上台阶,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深圳的城市定位也不断上升。40 年的发展经验表明,深圳成功的因素已从当初依靠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转换为主要依靠体制和文化优势。
深圳经济体制优势体现为市场经济成色高、民营经济活跃、民间创新力强和政府服务型定位。这些要素的组合创造出了一种宽松、自由、公平的营商环境,大大降低了经济运行中的交易成本,对全国乃
至世界各地的资本和人才构成了持续的吸引力。深圳的文化优势体现为务实、平等、开放的市民文化根基深厚。移民城市的特点和民营经济占比高的经济结构是形成深圳城市文化特质的主要因素。“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些口号背后是流淌在血液中、刻在基因上的平等、包容精神。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进行的一系列探索,一直广受关注,并被寄予厚望。早期阶段,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的内地把深圳商品经济的成功喻为“斯芬克斯之谜”,甚至掀起一股探谜解谜的热潮。当市场经济改革在全国推开、市场经济的框架写进教科书之后,深圳在经济运行、公共治理和城市文化方面继续显示出一种特质,优等生的榜样作用继续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深圳仍然是“我们的深圳”。
这些年来,不断有其他一些地方学习深圳,甚至组团到深圳取经,但因为自由平等开放的市民文化土壤达不到深圳那样的厚度,借鉴和移植深圳经济体制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也提醒我们,要学到深圳的精华,要先培育相应的文化土壤。维护深圳经济发展的优势,一定要维护深圳体制的优势,更要维护深圳独特的市民文化优势。
毋庸讳言,当前深圳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人口流入与土地资源、人口结构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之间的矛盾需要有效解决,房价对创新精神的负面影响也需要妥善处理,城市治理中仍然有不少达不到人们期望之处。如何保持生生不息的文化活力,让这座城市“日日新,又日新”,应当引起每一个人的思考。
与 40 年前设立特区时相比,今天的深圳站在了更高的平台。在新的国内国际环境下,深圳被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不仅要在科技创新、科学发现方面作出新贡献,大力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而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全国的改革开放,同时,还要发挥共建、共治、共享方面的领先优势,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打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城市范例”。
独美不如众美,深圳一开始就是全国人民的深圳、世界的深圳、我们的深圳。衡量深圳是否成功,不能只看深圳自身经济发展是否成功,还要看它能否通过全方位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沿海和内地城市进行体制创新、治理创新,释放出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活力。我们相信深圳将再次不辱使命。
四十载风雨兼程,四十载成就辉煌。不惑之年的深圳,正肩负着新的使命,以梦为马,奔向远方。祝福你,我们的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