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经验交流心得体会,菁选2篇(完整文档)

经验交流心得体会,菁选2篇(完整文档)

发布时间:2023-02-03 17:10:06 来源:网友投稿

经验交流的心得体会1  创建体育先进社区经验交流材料  社区居委会自成立以来,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坚持以提出的“努力推动我国由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验交流心得体会,菁选2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经验交流心得体会,菁选2篇(完整文档)

经验交流的心得体会1

  创建体育先进社区经验交流材料

  社区居委会自成立以来,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坚持以提出的“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讲话为指导,立足辖区实际,自觉地实践“xxxx”,以社区为载体,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社区体育组织的职能作用,努力营造“广泛参与,强身健体” 的舆论氛围,进一步推进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高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积极开展各项体育运动。

  一、各级领导重视

  1、成立了社区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由社区居委会主任任组长,社区工作人员、体育好者为成员的体育领导小组,并落实专人负责。体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社区开展各种比赛、评比和各项体育活动。每年定期主持召开4次居民体育小组会议,研究、部署社区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2、制定、完善规章制度。

  体育领导小组成立后,先后出台了工作职责、会议制度、体育组织和活动点管理规定、档案管理规定等制度,并在工作实践中对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会议、活动记录簿、照片纪录册和健身人员健康档案。让社区的体育工作从一开始就走上了快速、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3、制定好计划,落实资金。

  社区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体育工作,制定年度体育工作计划,使社区的体育工作按照计划要求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稳步推进,一年上一个台阶。同时给予社区体育设施和体育活动充分的保障。领导的重视和资金的保障有力地促进了群众文体活动的蓬勃发展。

  二、场地数量充足,设施配套齐全

  社区现在拥有水泥标准篮球场1个,健身路径3套,文体活动广场1个,排练厅1个,乒乓室1个,棋牌室1个,残疾人康复中心1个,多功能文化室1个,阅览室1个,并且与东南小学签订了体育设施共享协议,小学的体内体育馆和塑胶跑道向社区居民开放。根据社区内不同文化、年龄层次的要求,逐步完善了文体设施布局,加快建设体育基础设施,通过发挥现有活动室、体育场、健身路径等文体阵地和设施的作用,开辟更多方便社区居民群众活动的文化体育场所,形成以社区活动点为基础,辖区共建单位文体场所为共享资源的新型社区文体网络。为了更好的发挥文体设施的作用,社区切实加强文体设施的管理和利用,完善活动室、图书馆等场所的必要的设施和装备,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社区居委会在体育健身队和体育设施点配备了定点体育指导员进行专门管理。通过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文体设施利用率。

  三、不断创新载体,开展体育活动

  1.体育活动内容新颖丰富。

  社区联合东联物业等共建单位开展各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组织活动骨干到现场进行指导和协调。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广大居民对社区举办小型多样的比赛活动要求也越来越强烈,我社区凭着“科学锻炼,全民健身,活跃身心健康,增强身体素质”的宗旨,1月举行了“与投资创业中心乒乓球联谊赛“,8月举行了“迎奥运三人篮球赛”;12月举办了“夕阳红杯”象棋争霸赛;3月14日又举办了“好邻居杯”趣味家庭运动会,每一个活动都有声有色,趣味非凡。在全民运动的活动中,既让每位参赛者体验了运动的乐趣,也给社区居民搭建了一个交流的良好*台。除了自己组织的体育活动,社区还积极参加宁波市、鄞州区、下应街道等举办的比赛活动,如排舞、腰鼓、气功、木球、飞镖、游泳等。值得一提的是在组织、发动这些体育活动过程中,得到了社区许多热心人士和各楼幢居民的积极配合,组织参赛,把全民健身活动引导到楼群和家庭,形成“我运动,我健康”的氛围。在*时,我社区还利用节假期开展自娱自乐的太极拳、木兰拳、健身操等比赛。

  2.加强社区文体队伍建设。

  一是稳定加强文体队伍,社区现有广场舞队、腰鼓队、乒乓球队、篮球队、木球队、气功队等多支文体队伍,充分发挥群众各自的爱好特长,使他们在社区内外文体活动中得到交流和提高。二是加强培训。提高文体队伍的素质。采取有效措施,在文体队伍中补充年轻、新鲜血液。充分调动各个年龄段居民的积极性,参与性。三是强化管理,发现和挖掘社区居民中热心于体育健身事业、具有奉献精神的志愿者,组成社区业余文体团队、体育设施管理、体育健身活动策划组织、后勤保障等多种志愿者队伍,让社区中的居民共同参与进来。

  3.积极开展宣传活动。

  社区广泛发动居民群众参与,利用社区宣传窗、公告栏、阅览室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社区文体的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充分发挥体育活动的教育性、娱乐性、知识性,使社区群众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主人翁意识,吸引广大居民参与,特别是吸收体育教师、工、青、妇体育干部、离退休人员和体育积极分子参与社区各类体育组织的管理工作,使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健身深入到社区居民之中,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社区的文明程度。

经验交流的心得体会2

  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工作经验交流

  近年来,我市工运事业发展迅速。工会基层组织不断壮大,会员不断增加。截至XX年9月底,全市共有基层工会覆盖单位14953家(其中企业工会数13299家),会员约64.3万余人。工运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加强年轻干部培养是塑造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市总工会机关现有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8名,占机关干部总数的20%。机关党组织高度重视对年轻干部的培养,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大对年轻党员干部的培养力度,既促进了年轻党员干部成才,又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活力。

  一、基本做法

  在年轻干部的培养过程中,市总工会机关党组织坚持“重教育、重实践、重管理”的思路,采取建立年轻干部学习班、导师帮带、外派学习等有力措施,在“育、干、管”等环节下功夫,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适应工运事业发展的年轻党员干部队伍。

  (一)准确定位

  机关党组织是年轻党员干部成长的引路人。经过各种考试走上市总工会工作岗位的年轻干部,文化知识比较扎实,但在当前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理性看待社会问题的能力不强。基于此,市总工会机关党组织积极搭建*台,创新方式上好党课,坚定年轻干部的理想信念。一是结合经历讲党课。邀请具有几十年工会工作经验的老同志、领导等“现身说法”,畅谈如何做好工会工作,分享在工作岗位上的感悟,面对面、心交心的交流,在年轻人心中激起共鸣,增强了他们对工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年轻干部纷纷表示要学好本领,把握职业生涯的关键时期,做好工会工作。二是结合建党九十周年纪念活动讲党课,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介绍*90周年的风征程,重温90年光荣与辉煌,引导年轻干部深刻领会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结合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任何时候都不能怀疑和动摇。三是结合红色教育活动讲党课。组织年轻干部赴延安等革命圣地,重温我党成长壮大的光辉历程和老一辈革命家为之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使年轻干部深刻认识到新中国的创建来之不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来之不易,引领年轻人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同时,市总工会机关党组织还注重发挥年轻活力,引领他们开展集中与自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种学习形式。如以年轻干部学习班为载体,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畅谈“讲话”对年轻干部的激励与指引;组织阅读《理论热点面对面XX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结合时政热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读书感言;参与“比服务、强执行、优环境、促发展”征文活动,在思考行文中强化作风建设,提升执行力。

  (二)创新方式

  市总工会机关党组织把培养年轻干部作为一项人才战略工程,以“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念,拓宽培养渠道,创新培养形式。年轻干部无论在工作还是在思想上都有一个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他们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因此,一方面市总工会机关党组织对年轻干部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建立动态成长档案卡,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对工作时间不长处于积累期的,主要加强理论培训和业务素质培训,同时给予更多的基层锻炼机会,以丰富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对工作时间在5年以上,思想上逐渐成熟处于成长期的,党组织尽可能开展提高执政能力的培训,强化管理监督,鼓励轮岗交流;对工作时间在XX年以上,担任职务处于成熟期的,党组织则侧重加强警示教育,鼓励其参与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另一方面,市总工会机关党组织培养年轻干部注重从“心”开始,讲懂与爱,“懂”就是要做到真正的了解、理解年轻干部,这是前提。不仅了解年轻干部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还要理解其理想追求,以及在工作和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爱”就是要时时“关心”年轻干部,这是手段。在“教育+锻炼+帮带”的培养方式中注入懂与爱,建立年轻干部关爱机制,关心其思想动态,关注其能力发展,关怀其日常生活。在懂和爱中帮助年轻干部理顺职业生涯的发展渠道,引导他们树立更高层次的人生追求。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经验交流 菁选 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菁选2篇 经验交流的心得体会1 经验交流的心得体会100字 经验交流的心得体会1000字 经验交流的心得体会10字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