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2022年学习《信访工作条例》心得体会(例文)

2022年学习《信访工作条例》心得体会(例文)

发布时间:2022-08-26 16:35: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学习《信访工作条例》心得体会(例文),供大家参考。

2022年学习《信访工作条例》心得体会(例文)

 

 2 2022 年学习《信访工作条例》心得体会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我们党历来重视信访工作,注重从制度上规范和保障信访工作开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对信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开创了新时代信访工作新局面。《信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制定施行,对于系统总结我们党长期以来领导和开展信访工作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成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纵深推进信访制度改革、完善信访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信访工作、更好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信访工作,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信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系统回答了信访工作是什么、信访形势怎么看、信访工作怎么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使我们党对信访工作规律性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为新时代人民信访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引。《条例》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通过党内法规的形式确立下来,有利于充分发挥这一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对信访工作全面领导的显著优势,有利于信访工作更好履行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是新时代信访工作的基本遵循。

 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信访工作人民性的鲜明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要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要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举一反三,加以改进,更好为群众服务。《条例》把保持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通过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构建机制、完善程序等方面作出规定。特别是《条例》首次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了信访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化解信访突出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职责使命,明确提出信访工作要坚守人民情怀,彰显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指明了新时代信访工作的原则要求。

 三、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信访工作、推动信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信访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国信访工作呈现出一系列积极可喜变化,信访总量和结构出现历史性转变。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当前经济社会面临许多新的风险挑战,制约信访工作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仍然存在,信访干部的法律政策运用能力、防控风险能力、群众工作能力还有待全面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注重源头预防,夯实基层基础,加强法治建设,健全化解机制,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针对性,真正把解决信访问题的过程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过程。《条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对新时代党领导下的信访工作格局作出明确界定,在适用范围上实现对信访工作领域的全覆盖,构建起较为完整的信访工作监督体系。《条例》的颁布实施,必将积极推进信访工作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全面提升信访工作能力和水平。

 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信访工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政治文明建设密切相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完善信访制度放到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中作出安排部署。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完善信访制度,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写入党的重大决议,充分彰显了信访制度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独特优势。

 《条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通过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优化业务流程、强化法治保障,能够使民情民智更加有效汇集、解决问题更加快捷高效、服务决策更加及时精准。

 《条例》的颁布实施,必将充分发挥信访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评估政策得失、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把信访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有效服务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2 2022 年学习《信访工作条例》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信访工作条例》指岀,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举一反三,加以改进,更好为群众服务,做对党忠诚可靠、恪守为民之责、善做群众工作的高素质专业化信访工作者。

 提升矛盾化解之力,做合理诉求的切实解决者。化解信访矛盾问题,最有效、最重要、最根本的方法是解决问题。要紧紧围绕以事要解决为核心,坚持分类指导、一案一策,切实把群众的合理诉求解决好、把发现的矛盾问题处理好。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对待每 T立信访人的问题诉求,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的信访工作体系,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面对信访人的无理诉求,要做好解释解答和思想教育工作,注重研究无理诉求产生的原因、问题矛盾是否具有普遍性、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否受到了损失,从而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信访工作是密切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的特殊桥梁和纽带,每一次接访不仅是一次化解矛盾的过程,更是一次深入群众开展调研的有利契机,我们要用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用耐心的解释引导群众走出思想误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增进关心关切之情,做困难群体的热心帮扶者。诉求问题影响信访人的日常生活,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容易进一步激化矛盾的负面情绪。给予信访人日常的关心关切,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困难,既是信访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寸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践行。

 要把信访人当家人、信访事当家事,注重困难帮扶与教育开导相结合,进一步增强信访人走出困境的信心,从源头上消除问题矛盾隐患。要树立强基导向,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各级干部要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走到群众中间,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及时摸排矛盾纠纷、及时处理突发问题、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民生领域的各种问题。要强化多部门联合救助,形成合力;强化各项救助政策的落实与运用,提升救助效果,让困难群体切实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规范依法守法之矩,做法制权威的忠诚维护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必须把信访工作的各个环节纳入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把是否依法依规处理到位作为衡量信访事项办理质量的主要标准,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信访工作是各级机关、单阪其领导干部、工作人员接受群众监督、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要大力推进信访事项公开办理,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维护良好的信访秩序、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强化法治建设,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减少矛盾增量。对于采取非法串联聚集、制造极端事件等滋事扰序、缠访闹访的违法行为,要严格依法处置,树立遵法守法的正确信访行为导向。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信访工作条例》,并发岀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谩照执行。通知指出,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学习条例的相关规定,在基层事务中主动当好一线的客服,用优质的电话服务应对好、整合好、解决好群

 众反映的问题,让上情下意在信访工作中双向奔赴,凝聚起亿万人心的磅礴力量。

 居其位者安其职,当好人民群众的招待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地指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只有紧密地同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蒸蒸日上;如果脱离了群众基础,任何行动都会举步维艰。信访工作作为面向群众、联系群众的数据端口,就必须要不断扩大其娄骊传输量,强化其工作效能。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完成好组织交付的信访工作安排,当好群众来访的招待人,扛好政治责任,给予群众良好的第一印象。守好基层信访工作的群众热线,当有电话来访及时接听,绝不能未接或者挂断,要让信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真实情况、成为组织把握实际大局的高效数据链。

 尽其诚不逾其度,当好人民群众的倾听者。真诚是沟通的应有态度。在进行信访工作时,倘若总以主观臆断去讨论交流,那么我行我素的作风就并不会对问题有所帮助,反而会使群众的感观直线下降。同样,如果一味地顺着群众的话头,没有形成自己的建议,那唯唯诺诺也会让群众疑窦丛生。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握好信访工作的度,一方面要时刻考虑群众的真情实感,面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感同身受,切忌打马虎眼,含糊其辞,要及时摆明自己的态度,做到有什么说什么。另一方面也不能任由激烈的情绪滋生蔓延,要及时做好安抚工作,潜移默化地培养法律思维,倡导群众依法办事,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效果。

 纸上得来终觉浅,当好人民群众的办事员。批判的武器比不上武器的批判,事实总是比话术来得更有说服力。信访工作质量的高低,解决问题的结果占主要地位。如果总是口头上奉承,答应得很爽快,

 但结果却一直不了了之,那么话术再精美动人,也只会对群众的信任造成更大的伤害。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实干家,当好人民群众的办事员,让实干成就群众信访体验的好评点赞,通过整合群众意见,快速解决群众的切实问题,并有预见性地防患于未然,让信访工作的关口前移,刨根式解决问题,从而实现高效的群众工作。

 广大党员干部要一以贯之地做好信访工作,让“枝叶清”成就“鱼水情”,实现组织和群众的“双向奔赴”。

  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研讨发言材料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信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握新时代信访工作原则和要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信访工作责任体系,把党中央关于信访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信访工作是对接民事的“桥梁”,是连通民心的“纽带”,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各部门要强化信访工作的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秉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在信访工作中做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做到深入实地、了解实情,做到速接快办、提质增效,在工作实践的全过程中突出“精准化”“高效化”“长效化”。解决问题突出“精准化"。信访工作是“民生工程",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厚植“民生为大”的深厚情怀,心向着百姓、眼跟着百姓。各地区各部门在收到群众来信时,要把问题的解决放在第一位,要把群众满意作为开展信访工作的第一标准,在工作实践中强化问题导向,在问题的摸底、溯源、研判和办理上下足功夫,推动问题在现场一次性办结、推动矛盾在一线一次性化解。要从群众的角度理解群众,从群众的立场关怀群众,与

 民之所感同频共振,与民之所忧感同身受,坚持“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深入群众了解民意、以民为师汲取民智、为民办事维护民利,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以贴心暖心的关怀、全心全意的付出服务群众,打出解决问题的“精准拳 回应诉求突出“高效化”。问题办结率连着群众满意度,问题解决的成效如何连着群众的安全感和获得感。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查早查小、快查透查,推动问题在源头处理,于属地解决。要将群众来信收集整理、分类分级,抵达现场详查快办、因人因事施策抓方,在力度上一抓到底,在速度上一马当先,在思想和行动上积极主动,在方法和方式上探索创新,在处理结果上及时反馈,让信访工作“通民心”“接地气”,以落实到位、化解有力释放为民服务的“温度”。要将信访内容与实际情况“对号入座”,以严谨务实、立行立做的态度研究问题、巩固成果,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办好基层“千头万绪事”,也办好群众“牵肠挂肚事”,不断加大问题的化解力度,在“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中为群众排忧解难,及时回应群众的现实诉求。

 机制建立突出“长效化”。紧扣解决问题这一目标,在信访工作中要建立规范统一、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标本兼治、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问题的解决落地见效。坚持从“源头”上发力,畅通群众信访的门路渠道、权益保障通道,完善接访方式,激发群众监督力量;从“事要解决"的办理过程和具体成效上发力,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从受理研判到转送交办,从强化督办到推动落实,从信息共享到横纵联动,从主动下访到做好回访,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质效,做好信访的“后半篇文章";在平台建设上,加强信访平台的信息化应用程度,强化具体业务和数据的衔接,以“一网登记、一网转办、

 一网处理、一网回复”的便捷流程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努力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化解在家门口,让群众的问题“项项被解决”,让群众的...

推荐访问:信访总结2022 2022年学习《信访工作条例》心得体会(例文) 例文 心得体会 信访工作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