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心不忘,,,,梦想未央,供大家参考。
初心不忘
梦想未央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如果把一生的前 10 年和 80 岁以后的时间不算作完全自由人生,那么一个人在世的自由时间就是 70 年。7 年,就是人生的十分之一,而习总书记的知青七年,又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不难看出,习总书记的当下治国理政的各项英明决策,与知青七年的人生磨砺密切相关。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指引健康成长的灯塔。习总书记曾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面对父辈的下放落难、家庭的支离破碎以及陌生的艰苦环境,当时年仅 15 岁的他,并没有放弃社会、放弃自己、放弃努力,他用最坚强的毅力在极短的时间调整好了浮躁的内心,闯过“四关”,很快融入到了当地群众中去,扎下了根,并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知识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尊重,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之后的伟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推动自我革新的引擎。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时我们不难发现,讲话总是引经据典、妙语连珠,这正是当年知青岁月“嗜书”的结果。在采访录中,好几位村民都提到了一个很沉的箱子,那是习近平总书记装了满满一箱的书。在那个物质匮乏社会、“读书无用论”
言论盛行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仍能崇学尚读、不忘读书、酷爱读书,不仅读完自己带的书籍,还不辞辛劳远借名著,可见其求知欲望是何等的强烈。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习总书记能够用丰富的精神食粮弥补物质的匮乏,不断自我完善、自我革新。
可贵的实干精神,是筑牢成长之路的基石。勤政务实、敢于担当,习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也正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习近平总书记走上党支部书记岗位后,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感召着当地群众,带领群众不断发展生产:自觉学习良种培育技术、带头跳到冰面施工打井、主动学习四川沼气技术……每一项工作,都体现了可贵的实干精神。正是这样的实干精神,促成了后来从中央机关到地方基层的抉择,也成就了一位了解基层、心系民生,带领全中国摆脱贫困、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总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