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案7篇高中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案 探索篇誗课改论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进行培养,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案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高中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案
篇 誗 课改论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进行培养,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有效增加高中生的阅读数量,倡导多读书、少做题的阅读原则,提倡高中生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要读整本的书。从新课程标准对读整本书的重视程度就可以看出,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思维、理念意识等方面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不管是从阅读的目标来看,还是从阅读的方法指导方面来看,组织学生广泛阅读、深入阅读、科学阅读都是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应用语言的有效保障,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一、有效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浓厚兴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积极培养高中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名著的整本阅读活动,并保证阅读字数的总量不得少于一百五十万字。
但是在实际的高中整本书阅读中,要么出现教师过分重视课内阅读教学,导致课外整本书阅读开展不利的现象,要么出现教师一味追求阅读效果,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导致学生陷入题海,出现被动消极阅读的现象。此种情况下,学生的阅读兴趣已经完全丧失,又怎么会积极开展整本书阅读?又怎么会实现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呢? 想要保证高中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得以有效激发,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阅读书目的选择,在保证学生完成对《三国演义》《红楼梦》《围城》《复活》《老人与海》等规定篇目的阅读之外,还可以依据学生的不同喜好进行篇目的选择。例如学生喜欢阅读战争类小说,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吕梁英雄传》《儿女英雄传》《希特勒名单》《战争与和平》等;学生喜欢阅读科幻类小说,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八十天环游地球》《惊奇故事》《太空巡逻》等。其次,要注重对学生布置任务的层次性,对那些能力较高的学生,适当布置的难度稍大一点;对于那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
只要教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够保证学生整本书阅读中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二、对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方法的深入指导保证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是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手段。
首先,需要指导学生对作品的写作背景进行深入的挖掘与探究,为理解作品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明确作品的主要内容,抓住作品内容的关键节点,对整部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再次,要深度挖掘作品的内涵,明确作者要反映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想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情感;最后,要让学生能够获得独特的感悟。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采用略读、精读、默读、朗读等不同方法进行阅读活动。
例如阅读老舍的话剧《茶馆》,就需要从裕泰茶馆的兴衰中探求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的生活,感受到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
有了对阅读方法的掌握,有了对作品的独特体验,就实现了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三、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主题的阅读活动对于高中生的整本书阅读来说, 仅有读的过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保证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深入的互动,以促进整本书阅读的高效开展。
例如,在组织学生对《老人与海》进行了整本书阅读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我眼中的圣地亚哥”的阅读感悟展示活动,学生分成两个阵营,一部分认为圣地亚哥就是一名渔夫,结果出海没有打到鱼,因此他是失败的;一部分认为圣地亚哥在与自然界、与自己的对抗中获得了胜利,展示了他敢于同厄运抗争的英勇斗志,他是一个胜利者。
在活动中,学生对作品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人生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感悟,实现了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的重要作用,科学、深入地实施整本书阅读活动,深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学生量身定制切实可行的阅读策略,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有效的培养,保证学生从整本书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情感认知,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参考文献:[1]莫欢丹. “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在整本书阅读策略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7(10):132-133.[2]徐进.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2).[3]胡春梅.外国文学名著整本书阅读策略探析[J].语文建设,2016(25):16-19.誗编辑 温雪莲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指导对策余伦旦(诸暨荣怀学校,浙江 诸暨)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不断深化,重视学生的阅读指导,尤其是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逐渐成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因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不到位、不深入,只是组织学生进行部分章节的阅读,造成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不清、对作者的感情理解不透、对作品的主旨体会不准的现象,这种情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指导对策进行简要探究。关键词:高中生;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指导20 - - 万方数据
篇二:高中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案
019 年第 30 期(总第 606 期)254 素 质 教 育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问题探微 王永娟 新疆伊宁市第25中学
835000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使高中生“读整本书”的要求。针对当前高中生课外阅读普遍正处于“散漫”的学习状态,读什么书、如何读、读书的效果怎样,大多数都缺少正确的指导。实际上,高中生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积累的经验还不够丰富。如果教师没有正确引导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会使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认真的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极开展“读整本书”教学达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目标。但是,在“读整本书”活动开展以来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将以核心素养教育为前提,从根本出发结合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有建设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
学生在语言实际活动中表现出的语言能力、语言实践的经验和语言品质,主要通过指导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意识为核心要素。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出学生的核心素养,新课改标准中提出的“任务群”概念,使教师要把“整本书阅读”融进到阅读教学中。
一、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规划,没有目标 整本书阅读是以碎片式阅读、浅阅读与众不同的阅读方法。而整本书阅读能够使语文教学阅读练习可以摆脱阅浅阅读的约束,扩充学生的阅读知识范围。现阶段,整本书阅读教育方式作为高中语文阅读活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然而有的人缺乏看待事物长远的目光,所以并不注重对整本书阅读教育方式。有的教师实际上并没有把整本书阅读带入到课堂教学中,并且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任务中布置的轻率随意。在受到这些影响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心存应付了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1.2 方式单一,范围狭窄 在高中生阅读整本书中,有一部分教师会选择在教学过程中用教科书单一化的作为“引入”,教师选择一些书籍组织学生阅读。但是,有一些学校和老师会放任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书籍去阅读。因为高中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还没完全成熟,阅历不足、兴趣爱好也不够广泛,有的高中生会选择小说、休闲娱乐题材作为整本书阅读的选择,很少会选择学术类或名著类书籍。阅读范围的狭窄和知识面不够广阔,会令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很难学到一些更深一层的知识。
1.3 疏忽指导,考核缺位 读整本书作为新课改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因为有一些教师会片面地认为,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和沟通才是读整本书的主要问题,因此,现在很多学校的整本书阅读活动开展会通过一周一次阅读课的方式进行,阅读课的教学方式会以学生们自主阅读书籍,用讨论的方式去沟通阅读感想,实际教师很少参加阅读课的指导。因为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大部分教师很少布置阅读作业给学生,与之相关的阅读考核和评价都很少参与其中。
二、高中语文教育有关整本书阅读的建议 2.1 重视思想,明确目标 如果想将高中语文读整本书阅读课达到理想效果,当然读整本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教育相关部门和学校的支持和重视,因此,教育相关部门和学校、教师要充分重视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规定和制度的方式去帮助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式落实下来,将整本书阅读要求、阅读目标的规范更明确化,支持整本书阅读的实行。如果学校要将整本书阅读的管理规范制度更健全,还可以成立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指导小组,提升图书馆建设的环境和质量,在征求广大意见的前提,整理“整本书”阅读目录,对学生加强整本书阅读的培养。教师作为学生成长之路的引路人,应该积极宣传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活动,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对学生学习进步的阅读计划,并做好优秀示范,给学生营造一个对阅读有利的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2.2 多元化阅读,感受丰富的知识 在高中语文新课改标准中指出:整本书阅读可以通过记录读书笔记、与同学讨论交流经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去替代学生的思考和阅读。阅读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好书推荐、评价,制定出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计划方案,同时,要注重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阅读类型和正确的阅读方式,针对课堂上整本书阅读和课外阅读时间做好合理的规划。首先,在进行阅读整本书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体验,并指导学生多上网查找与书籍内容、作者相关的资料,结合阅读整本书后的感受,可以让学生通过写人物传记、阅读日记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关于阅读后学到的知识。用丰富的阅读经历帮助学生去提高其阅读能力。
2.3 做好指导,强化考核 现在的高中生面对高考升学的压力,平时学业繁重,家庭作业又多,这就导致了学生缺少一定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时无法全身心投入进去。教师应该积极的向学生讲述整本书阅读的作用和意义,才能够高中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并更有效的收获知识,教师和学生共同建立学习交流的平台,帮助学生参与到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去。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并注重整本书阅读的实际考察和评价,并且激发学生不断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可以主动去完成阅读的任务。同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去加强阅读效果,应在教学中合理不值阅读作业,比如指导学生在完成了一定的阅读任务后,记录自己阅读后的体会。教师还可以通过读书交流会,让学生用读书笔记的方式可以更好的观察出学生的阅读情况,并检查其阅读成果,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读书成果,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帮助其做出解决措施。
三、结语 综合上述内容,在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改革基础下,我国现阶段教学改革的主流是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阅读整本书作为新课改的要求,同样也作为时代发展的需求。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对整本书阅读的研究和分析,并整理出合理的计划和管理,以达到对整本书阅读效果的提高,使高中语文教学课程得到优化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 文 静 . 高 中 语 文 阅 读 效 果 策 略 探 析 [J]. 教 学 管 理 与 教 育 研 究2018(02):108~109.
[2]彭丽丽.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的现状及策略探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7. [3]杜建峰.利用“互联网+”提升课外阅读品质[J].中学语文;2017 年 18 期 [4]周海萍.找准文本解读突破口,提高课堂阅读效率[J].学周刊;2017 年 13 期 [5]王永刚.如何通过改变阅读理念提高语文阅读效率[J].读书文摘;2015 年 20期 万方数据
篇三:高中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案
dquo;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策略初探——以《哈姆雷特》为例彭嘉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00摘要:思辨读写是“整本书阅读”的有效策略,本文以《哈姆雷特》为例,围绕“起点”、“支点”、“落点”展开“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规划。从而探寻“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的可行路径。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思辨读写;《哈姆雷特》一、引言随着语文课改的推进,“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如何真正落实“整本书的阅读”依然是困扰许多一线教师的问题,何以突破“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现实困境,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育者深思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的思辨读写理念应运而生,他指出,思辨读写策略正是实现整本书阅读课程化的最佳方式。以下,笔者将立足学生本位,结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文指向,以教材中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为例,探寻“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教学的有效策略。二、《哈姆雷特》“整本书阅读”思辨读写指导方案余老师认为,“思辨性阅读的阅读体验应该要有共鸣、有冲突;阅读认知要有还原、有对话;阅读内容要让学生在遵循公共逻辑的基础上,寻求对情理的独特理解;只有满足这几个条件,我们才能收获真正的思辨性阅读成果”。基于此,笔者将从起点、支点、落点三点展开“整本书阅读”教学规划,利用思辨读写策略带领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由点及面、由表人里,从而真正实现有效阅读、深度阅读,由思维的单一走向思维的多元。(一)起点:开启阅读初体验,探求学生认知冲突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1。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尽情去读,去感受,从学生的原初理解与原初体验出发,再以学生与文本的认知冲突为内驱力,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认知冲突为外驱力.帮助学生构建好向真阅读纵深处漫溯的起点。环节一:整体感知,走近王子与单篇阅读相比,整本书阅读阅读量大,信息量多,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辅助手段以帮助学生持续阅读。在初次阅读中,作品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容易成为学生的阅读障碍,此时,我让学生以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以主人公哈姆雷特为中心,将剧中的人物关系进行梳理,理清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学生就会清晰地感受到哈姆莱特的复仇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环境,他不仅肩负复仇的使命,还处在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感情的煎熬中;接着以情节发展为序,绘制情节发展的阶梯图,故事情节就在这图中一步一步向前推进。需要明确的是,这不是一张简单的图,里面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提取信息能力、整体感知能力、推理解释能力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绘制思维导图也是一种思辨读写41。借此,学生顺利完成初读,理清故事大概情节,读懂作品的大概意思,达到整体感知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我将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后与同学相互交流。(1)在第一幕中,哈姆雷特是否完全相信了鬼魂的话?(2)“戏班子”的出现有什么作用?(3)你认为哈姆雷特装疯是否有必要?为什么?(4)在你眼里,哈姆雷特是个怎样的人?以上问题有些是细节性问题,这就可以提醒学生在阅读中注意留意剧中的细节,而不是囫囵吞枣地略过;有些是容易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剧中反常的细节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认知冲突,从而实现在矛盾中发展,在思维碰撞中推动阅读的深入,由此唤醒学生的阅读内驱力;但同时,它们都是开放性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同学问的不同意见又将形成认知冲突,而这样的冲突恰恰能促使学生再一次回到自己的阅读过程,重新认识自己的认知冲突.由此.便在问题的思考与交流中打开思辨阅读的大门,让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向作品、作者靠近,为更深层次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支点:以问题、活动助学,踏上思辨读写之道承接前面的读前导人与整体感知,在这一部分,我将从以下三个环节展开教学,聚焦全书的关键之处,利用问题群及小活动作为撬动“整本书阅读”的支点,带领学生品砸此剧的精妙所在,实现由传统的梳理式阅读向问题式、思辨式阅读的转换。环节二:重点赏析,深入王子1、人物语言我们知道,戏剧这一艺术是通过人物对话推进剧情、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所以戏剧家也是语言大师。因此,引导学生分析《哈姆雷特》中个眭化的人物语言对读懂作品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哈姆雷特复杂的性格变化都通过语言表现出来.所以他的语言有的恼怒愤慨.有的却充满哲思与深度;克劳迪亚心里视哈姆雷特为眼中钉,嘴里却高呼“我的侄儿哈姆雷特,我的孩子”、“我们的孩子.定会胜利”等笑里藏刀的话,而只有在波洛涅斯面前,他的真面目才显现出来,可见他是一个外表和善、内心凶残的人,因此他的语言具有两面性。据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剧中哈姆雷特的性格变化是如何通过他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全剧中克劳迪亚说的话有哪些矛盾的地方,为什么”等问题,从而提醒学生关注其中人物语言的魅力。同时,鼓励学生阅读过程中在人物语言旁边及时批注下自己当时对人物的评价,最后回头观察随着情节的发展自己对人物的感受自始至终是否有所变化,接着思考原因并写下自己的体会,由此,以文本为基点,从语言出发去感知人物,驱动学生在思辨读写中沉人作品。2、情节构思说到《哈姆雷特》的情节,其波澜起伏,曲折动人的特点及多线索的情节结构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因此,对于此剧情节构思的赏析也极为必要。首先,哈姆雷特为父报仇是本剧的一条主线索,除此之外.还有分属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二人各自的两条复仇线索。这三条情节线互相交织,展示了生活中冲突矛盾的多样和复杂,同时,三条线索又主次分明,主线引出副线,副线索环抱着主线并为其发展提供服务,三者浑然一体又交相辉映起。在教学中,可以针对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尝试识别、理清剧中的线索,并思考、辨别它们的关系与作用。其次,剧中也写到了一些下层民众的命运,哈姆雷特的复仇是沉重的,而在这样沉重的进程中,作者却安排两个拙墓人的对话。读到这里,学生可能仅仅只是一笑而过,于是,教师就可提问学生这样的情节安排起到了什么样的效果,以明确这样一来做了喜剧性的调剂,使焦灼紧绷的悲剧气氛得到暂时的缓和,等到悲剧继续发展时,就显得很更有气势,更加震撼人心;二来便是更加凸显哈姆雷特内心的痛苦。(三)落点:强调文本核心,追求“最哈姆雷特”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诚然,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也要尊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独特的阅读感受。但,尊重却不是一味地遵从,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中,哈姆雷特必须是哈姆雷特.而不能是哈利波特。“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对读者权利的伸张,但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下转第168页)本文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自由探索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9zYTs50)。万方数据
指标指本 导趣导法一一对习作指导课的几点看法谢谷龄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司马小学一说到作文(现在都把作文称之为习作),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历来作文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更是难点。难就难在教师尽力地讲,学生费神听,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总会让我们感觉到习作指导课沉闷、低效⋯⋯是的,孩子怕作文,怕上作文课。学生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是:(1)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2)作文内容空泛笼统;(3)作文缺乏个|生。有老师戏称这样的作文是“三无产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怎样避免“三无产品”呢?其实静心想一想,学生缺乏表达的自信,缺乏材料的积累,缺乏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缺乏积极写作的态度和情感⋯⋯如此,何以“情动其中,而行于言”?如何提高作文指导课的效果。所谓指导,就是既要“指”,还要“导”。“指”向何处,指向标本。指标指本,“标”即课程标准(以前称教学大纲),“本”即文本(以前称课文)。“导”向何方?,导趣导法。趣即兴趣,法即方法。指标指本,循序渐进电脑要从娃娃抓起。同理,习作要从一年级抓起(甚至是从幼儿园抓起)。一年级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抓什么?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明确提出的要求有六点,这六点要求的达成就是学生习作的源头、基石。在第一学段必须有意识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分步骤,逐一落实这些要求。紧跟着第二学段、第三学段接棒,第二学段、第三学段还必须注意,把习作要求和口语交际提出的要求有机的融合一起进行习作指导教学。唯如此,习作教学才形成一条完整的线条,才能循序渐进。否则习作教学将是镜花水月、海市蜃楼、空中楼阁。导趣导法,扎实有效你爱写作文吗?在五年级某班的学情调查中,全班47人,爱写作文的学生只有5位。学生爱写吗?——兴趣是起点也是终点。说到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就不能不让人想到“兴趣”二字。我们成年人也都有过这样的体会,要写一篇文章,当你对主题不感兴趣没有思路时,再怎么冥思苦想也不知如何下笔,可一旦来了灵感,写作就成了有感而发,就会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是什么带来灵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兴趣。兴趣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学生习作更是如此,只有学生对习作产生内在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去思考去创作⋯⋯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为终身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于小学作文教学而言,兴趣即是起点也是终点。在上作文指导课时应特别重视“兴趣先行”效应,注意运用灵活的艺术手段,使训练形式多样化,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如以以读带写、看图写话、先玩后作、先画后写、续写故事、先演后作、音像作文等多种手法和综合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指导学生写秋天的景色时,先引导学生用画笔画一画秋景,再围绕秋天的色彩写一段话。学生有了绘画的兴趣,并马上抓住了天空、落叶、稻谷、枫叶等看得见,摸得到的景物去画,然后把学生的画布置在教室中,用学生自己的作品去创设了一个情境,使全班同学都感觉已置身于大自然的美丽秋景中,再让他们去描述,解决了学生言之无物的难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作文就来源于生活,学生的欲望一旦被激起,会带来无尽的收获。事半功倍,何以达成?方法是最好的拐杖。曾礼英老师的习作指导课,从分体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写作方法的引导。(上接第138页)于引导学生寻找“最哈姆雷特”的理解”1。环节三:延宕之谜,揭秘王子关于哈姆雷特为何在复仇的过程中再三犹豫即延宕向来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引导学生对这一点进行思辨也是对主人公性格、命运甚至全剧主题的一次深入探讨。思辨性阅读是一个与文本、与自我反复对话的过程,也是一个质疑、反思的过程。在本部分的教学中,我将利用一个问题切人并让学生畅所欲言一一“你认为哈姆雷特的“延宕”反映出了他是个怎样的人?”,指引学生思考“延宕”背后的涵义,当有学生以此认为哈姆雷特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时,我将提示学生抓住文本,按照“根据剧中的哪些内容,我认为哈姆雷特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的思路去回答,引导学生追溯哈姆雷特的言行,去质疑、去反思,去寻找隐藏在这一行为背后哈姆雷特的前提假设,如此,学生就会逐渐明晰哈姆雷特复仇中思维的条理脉络是:要确认凶手,才能不滥杀无辜;戳穿凶手,才能表示自己复仇的合理性与正义性;审判凶手,才能将他的灵魂送下地狱。由此明白哈姆雷特的延宕是必然的,不能因此而认为他是懦弱的、只会空想空谈的,且这种延宕折射的是哈姆莱特对真相、正义的需求、追求、渴求,也显示了他缜密的一面以及人性的高贵。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学会思辨阅读,在阅读时就不只是表面的理解文本,而是能够自主运用逻辑思维,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可以进行理性的自我评价与反思,从而深入的理解阅读内容并从中得到启发,加深阅读的深度。环节四:落笔沉淀,对话王子这一环节是教学的最后一步,即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哈姆雷特忠诚的朋友,写下想对王子说的话。目的是通过这一写作任务,鼓励学生在尊重文本事实与逻辑的基础上.把阅读中的所思所感抒发出来,让“读”的力量有一个“出口”,同时,教师也能够以此检测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三、结语《哈姆雷特》的文本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的具体形式都有很大的挖掘空间。本文对这部戏剧作了简单的“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案梳理,尝试设计了几个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和活动作为教学参考,以期帮助广大教师和学生在思辨读写中寻找到“整本书阅读”的有效路径。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叭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2[2】陈兴才.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课堂价值实现Ⅱ】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16(10).[3】赖瑞云多元解读与文本中心田.语文学习,2011(12).万方数据
篇四:高中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案
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探索之路尚存有一定差距,从而导致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念不能行之有效地付诸教学实践,实现“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设置初衷。为此,本文重点从教学设计角度,对路遥先生《平凡的世界》一书进行教学实践的研讨。
一、教学书目确定 教学设计的对象是教学实践有效开展的前提。因此,有效的确定对象书目和辅助书目是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
(一)《平凡的世界》选择缘由 1.符合新课标任务群要求 新课标指出,完成一部长篇小说是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基本要求。从小说字数来讲,《平凡的世界》在形式上无疑符合新课标要求。同时,新课标在附录中也有对该小说的参考推荐。基于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教学目标,即要求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要继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该书目的主旨“奋斗”恰好符合了这一教学目标的要求。
2.符合高中生的具体学情 从年龄上讲,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随着生理指标趋于成熟,高中生的心理状态逐渐向弗洛伊德意义上的生殖器阶段发展,思维状态也趋向于皮亚杰理论上的形式运算阶段,在人生角色转换和逻辑推演方面都有了新的期待和发展。根据《平凡的世界》的主要内容,其中的爱情主线诸如孙少安与田润叶、孙少安与贺秀莲等恰好符合了转变期高中生的学习动机,且由于人物关系复杂,学习时需要一定逻辑思维进行划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高中生形式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
(二)参考书目的确定 1.参考书目的确定依据 从作者个人生平角度确定。艺术源于生活,尤其是文学作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情感与经历。例如,在场景方面,《平凡的世界》描述的地域处于黄土高原,与作者路遥本人的家乡高度一致。在个人感情经历方面,路遥曾与北京知青相恋过,此后因对方的“绝交信”沉重打击了青年时的路遥。同样,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与田晓霞的恋爱与路遥的感情经历存在相似性。无论从两位女性的地位还是综合气质都有着一致性。因此,从了解路遥生平的角度确定相关书目有助于学生对《平凡的世界》的阅读。
从文学史的宏观角度确定。纵观文学史中对《平凡的世界》的诸多争论,其中“农村题材小说”“改革文學”和“现实主义小说”的定位较为集中。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对相关参考书目的确定可以从文学史定位的宏观角度引导学生形成对《平凡的世界》的个人具体定位。
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确定。基于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在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要合理运用相关文学理论对文本进行深层次鉴赏,从而避免好与坏的二元对立思维。例如,运用马斯洛的层次需求论可以探究文本中人物从生理到心理的变化轨迹,运用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可以探究文本中人物从原始欲望到奋斗不息的心路历程。
2.具体参考书目
从书目的知名度和借阅的难易程度上,教师在参考书目的推荐方面要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整本书阅读体系和经验。例如,从作者的个人生平角度,可以推荐《早上是从中午升起》《路遥传》等书目;从文学理论角度,可以推荐《马斯洛人本哲学》《自我与本我》等书目;从文学史的角度,可以推荐《乔厂长上任记》《红旗谱》《人间喜剧》《红与黑》等书目。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安排 (一)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在语言建构、思维提升、审美鉴赏与文化传承等方面为《平凡的世界》提供了具体的教学依据。其中,在语言运用方面,教学目标可定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严谨的态度和语言对人物形象具体辨明”;在思维发展方面,教学目标可定为“通过教师给定的模型,深层次构建人物关系,并能运用相关文学理论对人物进行判断”;在审美创造方面,教学目标可定为“通过将作者生平与个体经历的比对,构建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在文化理解方面,教学目标可定为“通过对孙少平、孙少安的人生轨迹分析,强化对自强不息等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与责任感”。
(二)教学安排 根据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阅读经验和方法,通过精度、略读与浏览的合理安排,对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和心得以阅读笔记形式记录下来。为此,在统筹考虑学生的自主阅读进度的前提下,将《平凡的世界》教学课时定为一学期八个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认识路遥,引导学生了解路遥生平,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第二课时:社会历史,引导学生熟悉社会历史变迁过程,强化主旨的理解。
第三课时:人物关系,引导学生从宏观视角体会人物层次关系。
第四课时: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对阅读中的问题分组讨论、展示。
第五课时: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青春期树立长远、正确的爱情观。
第六课时:自强演讲,引导学生通过演讲树立自强不息的人生观。
第七课时:小品表演,引导学生主动体会文本情境,展现个人体验。
第八课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对阅读中的问题分组讨论、展示。
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鉴于整本书阅读具有内在逻辑体系的特点,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其与现行教材中单篇选文的教学模式差别迥异。首先,单篇选文重在整体把握,阅读时间基本呈现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平凡的世界》是长篇小说,字数达百万,在简短的课堂之上难以完成阅读任务,因此在阅读方法上不能套用单篇选文式的整体感知阅读法;其次,在题材选择上,整本书阅读是具有内在逻辑的文本,而非选文合集。因此,若套用单篇选文的局部突破法会破坏整本书阅读的整体性,阅读意义就无法彰显。
因此,在阅读时间上,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课下完成定量的阅读任务,运用翻转教学法,将课下作为学习的主阵地,将课堂时间作为师生阅读交流与分享的平台。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明确整本书阅读的宏观把握,着重理解人物、情节与内涵的宏观概念,弱化单篇选文式的精细化句式分析。在题材上,教师要以专题式教学为抓手对“整本书阅读”展开教学,力争从多元化角度对文本进行探讨,保证整本书的内在逻辑性。
(一)教学模式
从整体模式选择上,对《平凡的世界》的整本书阅读宜采取课下与课上相結合的模式。在此过程中,把阅读任务重点放在课下,课上作为交流与分享的平台。因此,该模式将分为自主阅读、课前阅读和专题阅读三个既互相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板块。其中,自主阅读板块包括导读、自读、搜集问题和交流分享四个环节;课前阅读板块更注重阅读针对性,是按照教师的阅读安排作为课上展示的铺垫;专题教学板块的教学环节可分课前、课上与课后三个环节。其中,专题教学板块包括课前阅读板块,与自主阅读板块各为一条相互补充的教学主线,从而实现课上与课下的交叉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保证了阅读时间的连续性和阅读空间外延性。同时,由于自主阅读和专题教学相互结合,充分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调动起来,实现了师生的全程参与、共同合作。
1.自主阅读 (1)导读。在该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总结文本阅读方法,并了解相关参考书目。同时,要从作者角度和社会历史角度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减少阅读陌生感。
(2)自读。教师在制定阅读任务时,要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心智水平和阅读速率。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高中生应该达到的阅读速率是每分钟 600 字以上。结合《平凡的世界》文本阅读量(共三部,162 章),初步确定《平凡的世界》每部阅读时间为两周,全部阅读完成需要六周。因此,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任务应该是分部阅读,每天完成五章,每两周完成一部,最迟用六周时间完成整本书阅读。
(3)搜集问题。在制定阅读任务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建立问题意识,并及时在课堂进行反馈。为此,教师可以从小说的要素出发,对包括人物、情节、环境和主旨在内的可预见性问题制成表格,方便学生问题统计。
(4)交流分享。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上时间,将解决问题作为课上的主要教学内容,通过集中讲解和分组讨论的形式将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进行讲解和展示。
2.课前阅读 课前阅读从属于专题教学,是按照后者的专题进行阅读。为此,可将课前阅读设置为以下环节:
(1)认识路遥,阅读《路遥传》第一、第二章。
(2)社会历史,阅读《时间的力量:改革开放 40 年影像记》。
3.专题教学 鉴于整本书阅读的内在逻辑,为避免整体感知和集中突破的局限性,教师可将专题教学板块分为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进行教学。针对《平凡的世界》阅读量大的问题,教师要在该板块硬性规定一定量的阅读任务并在课前完成,从而更好的利用课上时间解决问题。针对题材差异问题,该板块要侧重个案处理,以点带面,重在启示和阅读经验的积累。课后主要是对课上内容的强化与发散,并结合课上对问题进行交流与分享。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分为教与学两部分。“教”是针对教师的教授方法,“学”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
1.教 在《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过程中,采用讲授法、读书指导法和讨论法。其中,讲授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运用方法,以“传道受业解惑”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发展。在《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参考书目的推荐、路遥和历史背景的讲解以及问题的总结与分析就是具体讲授法的体现。读书指导法主要是教师为巩固学生知识点而采取的具体指导方法。例如在课前环节设置相关问题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就是读书指导法的运用。讨论法是为解决学生的阅读问题而进行讨论、分析的具体方法,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2.学
根据《平凡的世界》的章节特点,可以将学生的“学”设置为对每个章节的总结、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文本批注等。
(1)概括章节。章节概括包括内容概括和标题概括。其中,内容概括要求 100 字左右,标题要求简明扼要。例如,对文本第一章的内容可概括为“高中伙食分为欧亚非不同等次,他们几乎都来自农村,因此伙食最好的学生与最差的学生均为少数,大部分都是中等伙食。孙少平与郝红梅共同要了最差伙食,家境贫寒可想而知”,标题则可以概括为“少平与红梅食堂偶遇,同病相怜”。
(2)人物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制定相关人物评价表,深化学生对文本中人物的理解。例如孙少平,可以从外貌、性格、心理、经历及人生转折等角度让学生对其进行总结。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在教师给定表格的基础上增删相关评价项。
(3)文本批注。作为阅读鉴赏的重要形式,批注对分析人物与情节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批注权限与规则,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分享。例如,在文本依据部分可用括号引用,并在空白旁标注“少安性格”“少安外貌”等批语,强调双引号以表明对括号部分的重点理解。
四、教学评价 (一)保证评价客观性 客观性是基于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做客观的价值评判。对《平凡的世界》阅读教学着重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课堂作业要适当装订,规避学生姓名,拒绝主观评判;其次,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拓展评价主体;再次,评价标准和评判态度要统一、端正。
(二)注重评价个性化 在正常评价中,教师要站在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承认并接受学生个体差异。对评价结果要细化梳理,对评价效果较差的学生采用个性化方案引导学生进步。
(三)保持评价整体性 教学评价要从阅读、写作、思辨、参与度、交际等多方面能力象限进行评价,且要平衡在《平凡的世界》教学各阶段的综合表现,避免一叶障目、以偏概全。例如,有的学生在人物关系专题方面表现较好,但在情感专题反面表现较差,此时就不能以单方面的好坏作为学生的综合评价依据。
(四)强调评价多元化 教学评价可采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身的评价,他人评价是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例如在演讲环节,学生之间的打分就属于他人评价,而演讲的同学进行自我总结就属于自我评价。同时,在时间维度方面,要对《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进行定期或经常性评价。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在每周五在课下抽查学生阅读进度和文本批注情况等定期评价方式,以保证教学在各个阶段的评价。
参考文献:
[1]计静晨,张萌,刘畅.如何阅读《平凡的世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李煜辉.略谈整本书阅读课程方案的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17(02). [3]邓罗笠.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策略研究[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18.
篇五:高中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案
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与评价策略探索
南平市教师进修学院
一、整本书阅读 之课标教材解读 • 新课标、新教材将整本书阅读上升到课程和教学的层面。
• (一)课标要求
• 学习任务群1 1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1. 学习目标与内容 • (1 )
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阀读整本书的经验。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 (2 )
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
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 , 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 (3 )
在指定范 围 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
通读全书,勾画 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4 )
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 索 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
(5 )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 悦 ,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语言 撰 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2 、教学提示 • 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本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安排1 学分,18 课时。应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的阅读,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要运用这些经验与方法阅读 相关作品 ,不专门安排学分。
相关作品:
课程标准附录2 2
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
其他 17 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材料也都可以选用“整本书”
必修课程(8 8 学分)
选择性必修(6 6 学分)
选修(0 0- -6 6 学分)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1 1 学分)、 当代文化参与 ( 0.5 学分)、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 0.5 学分)
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不设学分,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1 1 )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1 1 )
汉字汉语专题研讨(2 2 )
中华 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2 2 )
中华 传统文化专题研讨 (2 2 )
文学阅读与写作 ( 2.5 )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0.5 )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讨(2 2 )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 1.5 )
中国 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 0.5 )
中国 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 (2 2 )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1 1 )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1 1 )
跨文化专题研讨 (2 2 )
科学文化论著研习 (1 1 )
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2 2 )
(二)教材编排 1 1 、总体安排
☉ ☉
必修2 2 册(8学分)+ + 选择性必修3 3 册(6学分),共 28 个单元,其中必修 16 个单元,覆盖7 7 个学习任务群;选择性必修 12个单元,覆盖 6+3 个任务群;
☉ ☉ 每单元 0.5
学分,一般来说用9 9 课时完成;
☉ 整本书阅读在必修教材中安排两个单元,共 18 学时完成。
必修上册
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一)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二)
第二单元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一)
文学阅读与写作(四)
第三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二)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二)
第四单元
当代文化参与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一)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三)
第六单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一)
文学阅读与写作(五)
第七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三)
整本书阅读(二)
第八单元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一)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
围绕学习任务群和人文主题两条线索进行组织单元
遵循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要求,教材以新时代高中学生应具有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作为隐性的精神主线,按照“整体规划,有机渗透,自然融合”的基本思路,分解成若干 人文主题 ,作为单元组合的重要依据,自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
必修上册
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激扬 中华文明之光 第二单元
劳动光荣 良知与悲悯 第三单元
生命的诗意 探索与发现 第四单元
我们的家园 媒介素养 第五单元
乡土的中国 抱负与使命 第六单元
学习之道 观察与批判 第七单元
自然情怀 不朽的红楼 第八单元
语言家园 责任与担当
整本书阅读单元,以阅读为核心
,以任务为引领,
但更多指向建构经验,养成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读
书方法。包括的主要栏目有:
单元导语、导入语、阅
读指导和学习任务 。
单元导语:提纲挈领地阐述该书的重要价值和社会影响,提示阅读策略和阅读重点, 目的是让学生在较高站位上认识阅读整本书的重要意义。
导入语:简要介绍名著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或提示必要的写作背景,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阅读期待。
2、单元栏目设计及教学要求
阅读指导:从学生实际阅读可能遇到的困难出发,提供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指导。不仅关注本书特殊的阅读方法,同时兼顾一类书的阅读解决方案,以期收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之效。
学习任务:依据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设计富有启发性、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构成前后关联的结构化的语文实践活动系列,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品味名著,深入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和经验,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高中名著导读必读书目:
书名 必修一
《论语》 《 大卫· 科波菲尔 》 必修二 《家》《巴黎圣母院》 必修三 《红楼梦》《高老头》 必修四 莎士比亚戏剧
《谈美》 必修五 《三国演义》《堂吉诃德》 中国小说欣赏 历史与英雄
1. 《三国演义》 2. 《水浒传》
谈神说鬼寄幽怀
3. 《聊斋志异》
人情与世态
4. “三言”5. 《红楼梦》 从士林到官场
6. 《儒林外史》 7. 《官场现形记》
家族的记忆
8. 《家》 9. 《白鹿原》
女性的 声音
10. 《呼兰河传》 11. 《长恨歌》
情系乡土
12. 《小二黑结婚》 13. 《平凡的世界》
人在都市
14. 《子夜》 15. 《骆驼祥子》 烽火岁月
16. 《红旗谱》 17. 《红高粱》
二、整本书阅读之教学策略探索 •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一般过程
教师研读、制定方案、实施方案
•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形态
学生自学、小组探究、 课堂教学
•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课型
指导课、研讨课、展示课
方法指导课和策略建构课
• 多方对比
整体把握 —— 《红楼梦》人物赏读方法指导课
• 《 三国演义 》 —— 目录管窥阅读法
• 《 堂吉诃德 》 —— 序跋助读法
研讨课的三个主要方面 梳理探究 表达交流 阅读鉴赏
研讨课 人生自是有情痴 —— 《 红楼梦 》 之“宝黛爱情”主题阅读研讨会
展示课的三个主要方面 成果梳理 成果展示 成果评析
(四)整本书阅读教学常用策略
• 1 1 、三题定位,思辨读写
三题定位 思辨性阅读 思辨性写作 基本要素
(1 1 )三题定位 • 三题:母题、议题、问题
• 定位:课程的方向与内容
教学的框架与抓手
母题:阅读的角度与范畴 • 母题是最基本的题旨范畴,内涵近似于题材或话题。一个母题往往不能穷尽一部作品的所有内涵。一个母题也可以涵纳众多的作品。确定母题的原则:
基于文本 学生本位 人生关怀
经典名著中的人生智慧 • 《 鲁滨逊漂流记 》: : 冒险与生存
• 《 西游记 》: : 成长与成功
• 《 三国演义 》: : 功名与道义
• 《 红与黑 》: : 野心与尊产
• 《 水游传 》: : 反叛与规训
• 《 哈姆雷特 》: : 使命与命运
• 《 悲惨世界 》: : 苦难与罪恶
• 《 复活 》: : 堕落与拯救
• 《 俄狄浦斯王 》: : 命运与担当
议题:课程的内容与结构
• 议题,其内涵近似于“命题”,但它是“有待论证”的命题,即有待于分析、论证从而作出判断的命题。
• 将整本书内容议题化,以议题来组织教学内容,实现从文本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化,这是思辨读写的基本策略。
• 在议题的安排上,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体现母题逻辑 尊重文本个性 形成认知结构
体现母题逻辑
• 《 鲁滨逊漂流记 》
• 母题:“冒险与生存”
• 教学目标: :
• 理解“冒险”对于人类生存与个体生命的意义;
• 理解“理性精神”
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价值;
• 理解反思“理性精神”在构建生命意义中的作用。
• 议题:冒险动机
生存行动
冒险意义
尊重文本个性
• 《 三国演义 》
• 母题:功名与道义
• 根据“人物分类与分析”的思路,围绕下列内容设定议题,就形成了一个以功名与道义为母题,以人物的分类研究为框架的内容。围绕不同的人物类型,设计一系列议题:
• 主公系列、谋士系列、降将系列、帝王系列、战将系列
形成认知结构
• 议题及其关系,要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即在长期的训练与生活实践中形成的 推理模型 ,一旦形成,便会成为思考问题的前提性框架。在青少年时期形成合理而稳定的认知结构,对于人的认知发展与成长具有奠基性的意义。
• 《 骆驼祥子 》 中祥子“堕落”的原因
问题:教学的抓手与动力
• 聚焦阅读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以思辨读写来推动问题的解决。
• 问题在哪里
• 问题设计要服从母题的理解与议题的辨析。
• 具有选择性、迷惑性、风险性的问题,才能驱动学生的思辨读写。
• 问题类型
问题的追问
• 《 鲁滨逊漂流记 》 :一个人,一座孤岛, 28 年生存,何以可能?
• 勇敢、乐观等品质
拥有的资源与工具
生存能力 .......
•
资源与工具从何而来
能力从何而来
•
多亏了那艘船
生存与冒险的经历
•
判断力与胆识
对生活与冒险的热情
•
•
母题 : 冒险与生存
• 《 三国演义 》 从母题到议题、问题
• 母题:功名与道义
• 根据“人物分类与分析”的思路,围绕下列内容设定议题,就形成了一个以功名与道义为母题,以人物的分类研究为框架的内容。围绕不同的人物类型,设计一系列议题:
• 主公系列、谋士系列、降将系列、帝王系列、战将系列
• 问题:
有人说曹操是“真小人”,刘备是“伪君子”,并提出“宁要真小人,不要伪君子”的说法。你认可这个说法吗?请说出你的观点并分析之。
(2 2 )思辨性阅读 • 批判性思维: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维,用来决定信念与行动。
• 思辨性阅读(批判性阅读):一种理性的、反思性的阅读,用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 从具体阅读过程来看,思辨性阅读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 一是发现与界定问题。
• 二是分析与论证问题。
• 三是在评估与权衡的基础上作出合理断言。
(3 3 )思辨性表达 • 就是以分析论证为核心的说理性表达,这是思辨读写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表达,核心是写作,但也包括口头表达、活动性表达及其也符号性表达。
• 即尝试着将阅读所得转化为表达资源,读以致“用”,让“用”反作用于读,此处的“用”不局限于写作,说话、交际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都在范围之内。
• 思辨性写作强调基于事实的分析与论证,并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做出判断,这对于整本书阅读具有重要意义。
• 文本是一个事实的世界,也是一个逻辑的世界,通过思辨性写作可以澄清文本的内涵,辨析作品的题旨,推动阅读向纵深发展。在整本书阅读中思辨性写作可以渗透在各个环节。
• 《 鲁滨逊漂流记 》 中设计的 表达任务
• 作为一个课程策略,其目的在于将阅读的过程转化成为思考、建构、发现的过程,让经典资源成为学生文化与精神成长的资源;
• 作为一个教学策略,通过基于问题解决的思辨读写,以读写推动思辨,以思辩推动读写,最终达成读经典、练读写、学思维的三位一体的综合效益。
2. 任务驱动, , 专题教学 • 专题:在语文学科特定研究领域,基于核心阅读材料建构的、需要通过探究和合作去解决的个性化研究问题。
对于具体的一次语文专题教学来说,通常用核心阅读材料来命名。
如 《 诗经 》 专题、《 呐喊 》 专题等。
• 专题教学:以“专题”为统领,围绕语文学科特定研究领域下的核心阅读材料,指导学生建构并解决研究问题、撰写完成研究论文等学习成果的教学方式。
• 任务驱动:用学习任务驱动专题教学的整体安排,每个课段围绕一个关键的学习任务展开,这些任务彼此关联,层层递进,直至引导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的目标。
• 课段:教学周期长,教师先预估一个教学周期,然后再把它逐次划分成若干教学阶段,称为课段。
专题教学的基本要素 设置任务 层层推进 反复阅读 专题研究 学习总结
案例一:
《 边城 》 (内容贯通式整本书)
...
篇六:高中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案
位 代 码 10475学 号 104754160265
分 类 号 G633.3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专 业 学 位 )
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专业学位领域 :
学科教学(语文)
专业学位类别 :
教育硕士
申 请 人 :
张子雪
学 业 导 师 :
王利锁
教授
职 业 导 师 :
任彦红
中教高级
二〇一八年六月 万方数据
A Study on Teaching of Reading the
Whole Book of Senior High Students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of Henan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ducation
By Zhang Zixue Supervisor: Prof. Wang Lisuo & Ren Yanhong June, 2018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I 摘 要 教育家叶圣陶在上个世纪提出了“整本书阅读”这一教学思想,但是由于教学实施中各种因素的限制,整本书阅读教学成为人们可望不可及的美好愿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今社会教育者逐渐认识到阅读对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积极作用,整本书阅读教学也由此受到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在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
教育部 2017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语文课程的任务群之一,并且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了要求,这就再一次强调了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提高了整本书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整本书阅读教学逐渐成为语文教育的热点,但是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全面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依然面临诸多挑战。鉴于此,本论文将以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为研究对象,共设计四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从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缘起、目前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及研究价值与意义等问题展开论述。
第二部分是整篇论文的理论基础,本章分析了整本书阅读教学与单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的异同点,探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坚持的教学原则。通过分析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发展历程、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和众多成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整本书阅读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可行性。最后分析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促进语言发展、培养阅读能力、拓展阅读视野、提高审美水平、提升与深化思维、传承优秀文化这些方面。
第三部分针对开封市第二十五中学和焦作市修武县第一中学两所高中目前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总结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第四部分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教学现状的策略,包括营造良好的整本书阅读环境、树立正确的整本书阅读观念、教师提高阅读素养、加强阅读指导、学生培养自我约束力和锻炼阅读意志力。同时本章中还对建构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制订科学合理的阅读书目、设计具体明确的课程规划、完善科学多元的评价机制。论文最后记录了本人在实习过程中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的过程。
万方数据
II 总之,本文将从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出发,通过分析总结目前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进而探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尝试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发展和进步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字: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万方数据
III ABSTRACT Ye Shengtao, an educator, put forward the teaching idea of "the whole book reading" in the last century, but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various factor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the whole book reading teaching has become an unattainable vision. With the deepening of curriculum reform, educators begin to realize that reading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students" Chinese ability and improving core accomplishment in subjects. Therefore, the whole book reading teaching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and more and more Chinese teachers carry out the whole book reading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eaching. The Ordinary High School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 that promulga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17, explicitly proposes "reading and discussing the whole book" as one of the tasks of the Chinese curriculum and request the teaching goal and the teaching content.I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 the whole book once again, and improves the position of the whole book reading teaching in Chinese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It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Chinese education,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whole book reading teaching is still facing many challenges.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will take the whole book reading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esign four parts of the content: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mainly discusses the origin of the research on the whole book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discusses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the research value and significance at present. The second part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whole paper. This chapter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whole book reading teaching and single reading teaching, group reading teaching, and discusses the teaching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adhered to in the whole book reading teaching.The feasibility of the whole book reading teaching in the high school teaching is summarized by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whole book reading teaching,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many successful teaching practices.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whole book reading teaching under the core accomplishment of Chinese subject, including promoting language development, developing reading ability, expanding reading vision, improving aesthetic level, 万方数据
IV promoting and deepening thinking, and inheriting excellent culture. The third part investigat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whole book reading teaching in the school that includes Kaifeng twenty-fifth middle school and Xiuwu NO.1 Middle School,which tak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 the objects of investigation.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eaching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problem analysis,the fourth part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including four aspects: to create a good reading environment for the whole book, to establish a correct reading idea of the whole book, and to improve the reading literacy of teachers, strengthen reading guidance, to develop the self-discipline of the students and exercise the willpower of reading. At the same time, this chapter also puts forward some targeted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book reading teaching curriculum:to make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reading bibliography, to design a specific and definite course plan, and to perfect the scientific and pluralistic evaluation mechanism. In the end, I record the process of reading teaching in the whole book of A Dream Red Mansions. In a word, this paper will start from the whole book reading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of the whole book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ry to give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I hope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whole book reading teaching.
KEY WORDS: the whole book reading, teaching status, teaching strategies
万方数据
目 录 摘 要 ..................................................................... 1 ABSTRACT .............................................................. Ⅲ 绪 论 ..................................................................... 1 研究缘起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现状 ................................................................................................................................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5 研究价值与意义 .................................................................................................................... 5 第一章
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 7 第一节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内涵 ........................................................................................ 7 第二节
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可行性 ...................................................................... 10 第三节
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 14 第二章
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与成因分析 ............................... 19 第一节
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 .......................................................................................... 19 第二节
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28 第三章
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与课程设计 ............................... 33 第一节
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 33 第二节
建构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 .................................................................................. 38 第三节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 ...................................................................... 41 结 语 ........................................................................................................................................ 47 参考文献 .................................................................................................................................. 49 致 谢 ........................................................................................................................................ 53 附 录 ........................................................................................................................................ 55
万方数据
绪 论
1 绪 论 研究缘起 朱永新是近年来推广阅读的领军人物,他在《我的阅读观》中提出了“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改变,从阅读开始”① 等观点,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其观点目前也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阅读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处在人生重要阶段的高中生来说,阅读更是意义重大。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在专家、教师、学生和家庭等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学生的阅读情况相比之前有较大的改善,但是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也开始初露端倪。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也使得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开始关注并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学。整本书...
篇七:高中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案
书阅读指导课 设计 模板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案 作者信息
作者姓名 丁路平
作者所在单位 杨思高级中学
作者电子邮箱地址 Dingluping861104@126.com
专题名称
《史记》整本书阅读指导
学习 进程
总体安排
基础阅读:利用校内时间,进行阶段阅读且边读边记。
分析阅读:利用寒暑假,布置重要篇目 等准备作业。
评价阅读:利用语文课余活动,按 类型进行专题研讨与评价。
探究阅读:经教师指导,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思维品质。
阶段内容
第一阶段:每周规定阅读完一篇传记作品,并布置读书笔记。
第二阶段:寒暑假作业中要求梳理各个传主的生平事迹,阅读相关评论。
第三阶段:高二开学进行小组演讲,自由组合、自主选题、分组演讲。
第四阶段:根据学生暑假作业制定指导计划及总结人物传记类阅读方法。
资源提供
《百家讲坛》王立群 读《史记》
《百家讲坛》 易中天
汉代风云人物
《项羽与刘邦》司马辽太郎
《李广难封之因诠释》巩宝平
学习 定向
文本分析
《史记》被列为 “ 二十四史 ” 之首,与后来的《 汉书 》《 后汉书 》《 三国志 》合称 “ 前四史 ”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 “ 正史 ” 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 鲁迅 誉为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 等人认为此书 “ 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 。
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的阅读基础较为薄弱,缺乏阅读的主动性,同时课业负担繁重,导致阅读的时间不能充分得到保障。
目标设定 通过对《史记》中英雄人物的解读 评价 ,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 学习史传类作品的阅读方法。
评价设计
阅读前:对《史记》相关知识的梳理
阅读中:读书笔记、阅读交流会
阅读后:
课本剧 剧本
教学实施
活动一 问题引领 1 1、 、 项羽、刘邦二人同是秦汉时期楚汉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领袖人物,作者经常将两人置于同一问题、同一处境。比如同样面对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时,面对谋臣的建议时,面对内部的叛徒时,他们的表现截然不 同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呢?请通过对剧本的修改,体会作者的用意。
1 1、 、 学生展示修改后的剧本。
2 2、 、 学生谈修改原因。
3 、学生点评。
4 、教师归纳 :
归纳方法:阅读同类型人物的作品时,可将两者对比着来读,在对比中了解性格差异,加深理解。
活动二 问题引领 在阅读的过 程中,我们还发现在写同一事件时,作者在他们各自的本纪中呈现的内容迥然相异,这又是为什么呢?请通过对课本剧剧本的解读来体会作者的用意。
主要步骤 1 1 、学生交流创作初衷。
2 2 、学生点评。
2 2 、学生归纳总结:《项羽本纪》集中展现项羽英勇霸气一面,他的一些性格弱点见于《高祖本纪》等;刘邦的无赖自私残忍主要见于《项羽本纪》。
4 4 、教师总结:《史记》作为有机整体并不是独立成篇,有的历史人物性格复杂,面面俱到会影响人物性格的塑造,也给叙述带来不便,而去掉一面又不符合历史真实,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作者将一人的事迹分散于各篇,以“互现”方式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这样既能忠于历史真实,又不损害人物形象。体现了司马迁的史学精神:“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5 5 、归纳方法:阅读史传类作品,还需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对 人物的把握要建立在泛读同时期其他历史人物的作品基础上
活动三
问题引领 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重现了两大风云人物,留待后人评说。同学们眼中的刘、项又是如何的呢?1 《乌江自刎》是最令人痛惜的一幕,请同学们上来演绎,看看两组同学演绎出来的人物有什么区别? 主要步骤 1 、学生表演。
2 、点评同学的表演。
3 3 、总结本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