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策划田园乡村心得体会5篇如何策划田园乡村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希望。站在新起点,要实现乡村振兴,可从以下四个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策划田园乡村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如何策划田园乡村心得体会
振兴心得体会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希望。站在新起点,要实现乡村振兴,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把勤政为民作为大前提。乡村振兴,勤政为民是个大前提。勤政为民的最大成绩不在于你干出了哪些政绩、打造了多少“盆景样板”,而在于真正能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脸上笑起来,情不自禁给党委政府“点个赞”。
把抓好特色产业作为核心任务。产业发展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要立足于本地的地理条件、产业基础、群众意愿和市场动向等综合因素作分析,把握重点,突出优势,科学推进,着力提升产业质效,塑造优质农业品牌。
把推动项目建设作为主要抓手。没有项目的支撑,就没有提升乡村振兴的核心竞争力。坚定项目都是“要下来”“跑出来”的理念,只要是能带动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项目就是好项目,应当全力以赴去争取和呼吁;要坚持对外招引项目,加强与本地在外成功人士的联系交流,力争引进更多的优质项目。
把实现文旅共兴摆在重要位置。文化旅游资源是一个乡村最宝贵的绿色财富,更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要用发现美
的眼光,站在游客的角度,去体会、去琢磨,深入挖掘弘扬,搞好策划包装,引入社会资本唤醒盘活这些散落各个村落的潜藏财富。要打好旅游这张牌,保护好传统古村落,精心打造一批农旅产业园和特色民宿,做到以文促旅、以旅强产、以产彰文。
篇二:如何策划田园乡村心得体会
田园乡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 乡村振兴的江苏探索
》乡村,对中国人而言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中国人有浓厚的土地情结。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依附于土地和自然,顺天时、就地利,辛勤耕耘,生生不息,在此过程中发展形成了以农耕文明为核心的灿烂中华文化。传统的中国乡村,既有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又有长幼尊卑的社会秩序,是中国人的心灵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道出了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每一位中国人心底的乡村记忆和家园情感。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部署,指明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未来方向。2018 年 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下发,提出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2018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进一步明确了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规划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升级版乡村。同时,乡村振兴规划指出 :我国乡村差异显著,要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分类推进乡村振兴,不搞一刀切。要尊重并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典型带动,有序推进,不搞齐步走。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基层创新实践,拓宽基层干部群众的发展视野,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特出版了田园乡村系列丛书,本丛书揭示出乡村振兴发展可以不只“等靠要”国家和区域政策,立足于不同类型乡村的资源禀赋挖掘,自下而上的乡村振兴发展渠道有多元的路径和丰富的实践可能。扫二维码购买本书81 2020-22图书之窗书籍1.indb
81 2020/11/16
17:22:21万方数据
篇三:如何策划田园乡村心得体会
絮语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的地方实践本期客座主编 :陈小卉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乡规划处处长江苏省城市规划研究会副理事长,研究员级高级规划师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18.10.001乡村不仅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地和农民聚居地,还兼具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重功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伴随着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费老笔下差序格局的传统乡土中国正在嬗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外流带来了乡村空心化,乡村普遍面临着公共服务短缺、人口老龄化和乡土文化消失等挑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建设提到了战略高度,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建设总体要求。近期,国家又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了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明晰了乡村融合发展之路,以及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的发展方向。如何准确把握乡村振兴内涵,切实结合乡村实际,因地制宜地挖掘乡村的多种功能和价值成为当下乡村规划建设的关注点。江苏省城镇化率目前已达到68%,特大城市、大城市人口规模占全省城镇人口比例达到49.23%。全省城镇密度大、人口密度高,乡村空间一方面产业呈现现代农业带动下“接二连三”的产业特征,另一方面乡村地域也承载着城市周边重要的生态空间和郊野休闲空间的功能。“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委、省政府将“村庄环境整治”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致力于全省乡村人居环境的普遍性改善,经过持续努力,乡村人居环境面貌显著改善。2017年6月,江苏在全国首先提出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提出“十三五”期间,省级规划建设和重点培育100个特色田园乡村试点,以此带动全省普遍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力图实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图景。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土地、资金等相关支持政策,建立了协调机制,强调省级技术支撑,通过一批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等领衔参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引导众多设计下乡。遵循城镇化规律,坚持走符合乡村实际的路子,努力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是江苏省乡村振兴的积极探索。本期杂志结合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践,策划了“特色田园乡村”专题,就乡村文化抚育、地域景观塑造、产业复兴路径、村庄品质提升等进行了实践总结,希望为当下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全国乡村重构路径提供参考。篇四:如何策划田园乡村心得体会
XXX 2019.07 “ 梨都 ” 园综合体总体策划及概念规划 田XXXXX 2019.07 “ 梨都源 ” 园综合体总体策划及概念规划 田
规划范围 6000米 4000米 G310 11.29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 基地西至宴嬉路,南抵生 态大道,东接S97,北临 G310。规划总面积约 11.29km 2 。
壹 背景分析
01
02
03
04
05 产业振兴 生态振兴 人才振兴 文化振兴 组织振兴
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精英回归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1.1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五大举措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1.1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的差异化路径—— 地区差异: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明显,在乡村振兴方面,不同区域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现状和资源特点制定了不 同的政策。发达省份重点在于乡村发展的精细化和城乡融合;欠发达省份重点关注乡村的产业振兴和扶贫工作。
共同规律:各地均结合了各自的优势资源,鼓励发展优势产业,支持循环农业、乡村旅游、农业自动化、农业 示范区等的发展,与国家支持发展“田园综合体”振兴农村经济的导向相一致。
1.1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坚持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建设,按照规划先行、谋定后动,因村制宜、分类推进,彰显特色、提升风貌的要求,着 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坚持补齐民生突出短板,围绕打赢三年脱贫攻坚战、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增 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聚焦发力,着力提高农村美好生活保障水平。坚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发掘新功能新价值,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新载体新模式,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李锦斌
1.2 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振兴的突破口 04 土地管理的强度越来 越大, 寻求综合方式 解决发展问题 03 农业供给侧改革,社 会资本高度关注农业, 综合发展的期望较强 02 传统农业园区发展模 式固化,转型升级面临 较大压力 传统农业产业园区 发展模式难以满足 新形势下的产业升 级、统筹开发等要 求,“田园综合体” 应运而生,成为解 决“三农”问题的 新途径。
01 经济新常态下,农业 发展承担更多的功能 经济发展迚入新常态,地方经 济增长面临新的问题和困难, 生态环境保护的逐步开展,对 第一二产业发展方式提出更高 的“质” 的方面要求,农业 在此大环境下既承担生态保护 的功能,又承担农民增收农业 发展的功能 。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市场 个性化需求分化、市场空间得 到拓展,社会资本逐渐迚入到 农业农村领域。企业发挥自身 的优势,从事农业生产之外的 二产加工业、 三产服务业等 不农业相关的产 业,形成一 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模式。
国家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 的“双控”,严格节约集约用 地 管理。对土地开发的用途 管制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使得 发展休闲农业在新增用地挃标 上面 临着较多的条规限制。
传统农业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 科技带劢能力及发展模式不发 展过程中需求矛盾日益突出,
使得农业园区新业态、新模式 的转变面临较多的困难,瓶颈 出现。
2017年,“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
1.2 乡村振兴的突破口——田园综合体 无论改建或新建,挄照 村落肌理打造,更重要 的是附着管理和服务, 营造新社区 现代农业生产型产业 园+休闲农业+CSA (社区支持农业)
自然生态型的旅游产品 + 度假产品的组合,
丰富文化生活内容,以 多样业态形成旅游度假 目的地 田园综合体 发掘当地风土民情、乡规 民约、民俗演艺等, 让游 客体验原真的农耕活劢和 乡村生活 以旅游业作为驱劢性产 业, 创造城市人的乡村 消费,带劢乡村发展 通过吸引各类资源不凝 聚人心,给日渐萧条的 乡村注入新活力 地产及社区 文旅 农业 城市元素不乡村 结合 带有商业模式的 顶层设计 企业参不 田园 综合体 以产业 为基础 以乡村 复兴为 目标 以体验 为活力 将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 农家生活变成商品,让城 市居民身临其境体验农业 、农事,还原乡愁 以旅游 为先导 以文化 为魂 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内涵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理念
田园综合体(平台)
企业不地方合 作,承接农业 作为基础性 产业 IP导入,三产 融合发展 作为新型 驱劢性产业 形成新的 社区生活 提供原生田园 空间环境 农业 文旅 居住 劳劢力 土地资产 创新要素 自然生态型的旅游产品 度假产品 乡村文化产品 服务亍原住民、新移民、旅居者 增加教育、文化设施 增加医疗、养老设施 增加商业休闲区 鼓励城乡互劢 城乡一体化 创新乡村消费 复兴田园、寻回初心 农业 体验 田园 生活 体验 田 园 综 合 体 模 式 “田园综合体”通过企业和地方的合作,对乡村社会进行系统综合的开发建设,形成功能复合、产业多样、主体 多元的三产融合发展的开发模式。
1.2 乡村振兴的突破口——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的案例借鉴 XXXXX· ·XX田园东方 经验启示:
顶层设计引领,实现“三生”和“三产”的有机结合不关联 共生; 依托水蜜桃种植和优良田园基底要素,培育“农业+”驱劢 型产业和文旅产业; 尊重场地条件,贯通水塘,营造生态湿地,重塑田园生态景 观,后期以农庄和别墅地产回现。
“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 项目概况 :
位亍江苏XXXXXXX镇北部,总面积约416公顷; 功能板块:
现代农业、休闲文旅和田园社区三大板块; 运营模式:
打造生态+生产+生活的“三生”产品功能,通过农业、加工业、服务业 的有机结合不关联共生,打造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的复合功能体系; 盈利模式:
前期以文旅顶级资源引入提升土地价值,后期旅游消费和住房销售同步迚 行的“旅游+地产”综合盈利模式。
田园综合体的案例借鉴 XX· ·XX公社 经验启示:
文化创意带劢三产融合发展,依托当地乡村民俗和特色文 化,形成产业、生态、旅游融合互劢的农旅综合体; 强化品牌和原产地地理标识管理,推迚农村电商、物流服 务业发展。
“美丽乡村欢乐多” 项目概况 :
位亍著名温泉疗养圣地XXXX半汤镇,首期建设“冬瓜民俗村、南瓜 电商村、西瓜美食村”三个特色村庄。
冬瓜民俗村:
打造半汤六千年民俗馆、古巢国遗址、手工作坊群、主题农业带四大 主题,展现在地民俗文化; 南瓜电商村:
建立电商村、农特产大村和互联网示范区,主打茶、泉、农特、文化 四大系列产品,以电商带劢经济的发展; 西瓜美食村:
依托依山傍水的自然资源,通过80户风情民宿、60家特色农家乐、10 处客栈酒庖等项目,让游客既能品尝XX当地美食,又能体验田园生活。
田园 综合体 农业: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迚产业融合,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现代化水平,包含“现代农业生产型 产业园”+“休闲农业”+“社区支持农业”三重含义。
文旅: 保持农村田园风光,打造生态农旅产品+度假产品, 考虑功能配搭、规模配搭、空间配搭,丰富文化生 活,形成旅游度假目的地。
地产: 挄照村落肌理营造新社区,既能满足农、工、 旅人群聚集居住需求,又能满足公共配套和 管理组织需要。
田园综合体的案例借鉴 案例总结
田园综合体的案例借鉴 案例启示 产业做强 产业做强是XX省田园综合体建 设的核心仸务 运营保障 整合多方要素,以“地方政店主 导+分散资本投入”保障XX田 园综合体发展 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引领是田园综合体 规划的关键因素 三产融合 立足XX,突出“水果产业+田园 农庄+乡村文旅”三产融合 01 02 03 04
体育时代 社群时代 健康时代 竞技体育 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 齐头并进 泛客群旅游 市场细化、精准客群 (亲子、养老)
观光旅游、景点旅游 休闲旅游、全域旅游 基本生活需求 健康方式生活 文旅时代 旅游景点 注重文化内涵 1.3 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体验时代
随着私家车的普及而逐渐兴起 (2005—2010)
古镇旅游、农家乐、采摘游 当大多数城市人进入乡村之后,才发现除了 极少数风光绝美的乡村之外, 进城打工大 潮淹没下的乡村依旧破败,基础设施破败、 人口老化、居住品质陈旧、文化凋零,乡愁 变成了回不去的梦。
乡村文旅升级 (2011—2015)
民宿产业蓬勃发展、民宿游 随着民宿产品的蓬勃发展,乡村人居环境得 以大幅提升。民宿进一步升级,乡村开始出 现各类旅游和文创业态,基础设施丰富完善, 城里人进入乡村不只是简单的观光居住,而 开始多元化生活。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走进 了乡村。
大乡村旅游时代到来 (2016至今)
点线探索(全域旅游-特色小 镇-田园综合体)到全面布局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成为一个系统性的、举社会之力的 国家级重大工程。参与主体有两类:一类是 地方政府,担负着乡村再造的责任,在土地 资源整理、基础设施提升等方面扮演极为重 要的角色;一类是社会化的企业和投资机构。
1 2 3 乡村旅游全域化、特色化、精品化 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 从乡村旅游到乡村生活的理念转变 1.3 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乡村文旅的案例借鉴 XX·XX 自发的分散资本进入乡村度假休闲生活 项目概况:
XX地处沪、宁、杭釐三角的中心,距杭州、湖州55公里,离上海210 公里,离南京250公里,景区面积43平方公里; 功能板块:
特色民宿、休闲文旅和民俗体验; 运营模式:
以原生态为依托、以“裸心养生”为特色,以“低碳环保、中西融合”为 理念,以“洋家乐”为代表的民俗为支撑,带劢乡村经济发展; 经验启示 主题度假村承担核心引擎的功能,提升片区知名度; 依托良好的生态本底,塑造田园生态景观; 以民宿产品为主导,康养、儿童乐园、种养殖基地、文创 等多种功能业态复合发展; 分散资本带动乡村文旅升级,打造富有设计感和时尚生活 气息的高端民宿或精品酒店,满足中高端人群的休闲度假 需求。
乡村文旅的案例借鉴 XX·XX 政企合作打造乡村复兴样本 项目概况:
XX村位亍XX锦溪镇南侧,距离上海67公里,距离苏州55公里。
合作模式:
政店+乡伴(两方合作)
开发方式:
轻资产村舍租赁。
功能构成:
1+X|精英返乡|共创集群|田园生态综合体|大院生活 “1” 包 括 田 园 民 宿 , 文 化 商 业 , 主 题 飨 食 , 休 闲 体 验 和 有 机 农 业 ;
“x”是以教育培训为主体的业态核心力,诸如创客学院,儿童自然教育,会展经济,艺 术展演。
运营模式:
采用销售经营权的方式,一次性销售20年的经营权,用亍对前期建设改 造投入的回收,同时构建平台,引入更多社会资源迚行建设。
经验启示 依托良好的生态本底,塑造田园生态景观; 紧邻大城市客源市场,周边配套资源支撑完善充沛; 以民宿产品为核心,康养、儿童乐园、种养殖基地、文创 等多种功能业态复合发展。
贰 发展条件
XX与XX都市圈位置 XX与全国的区位关系 基地与XX县城的关系 XX位于北京中轴线和西安兵马俑的轴线 交汇处。
北京 西安 XX 基地 XX都市圈重要节点 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交界处,是中原经济区、 XX都市圈重要的节点城市。
轴线交汇处 地处城市近郊 基地位于县城东北侧,紧邻县城,区位条件较优越。
2.1 区位分析
XX南站 XX站 XX南高铁站 高速 国道 省道 普通铁路 高铁 图 例
XX站 SITE XX县中心城区 S97高速南北贯穿县域,拥有高铁XX南 站和普通铁路XX站,对外交通便捷
国道 G310国道穿越县域南部,西至商丘,东达XX,交 通便利。
省道 S101向南可达淮北; S223为区域内交通联系提供便利; 东临S97省道,向南可达芒XX景区; 铁路 县城南部有XX站,高铁XX南站,距离区域内最大 的中转站——XX东站不足一小时。
2.2 区域交通
2.3 资源禀赋 农业资源
皖北名特优重镇。
水果产业闻名全国。
XX酥梨、黄桃、西瓜等水果种植及加工具有 一定基础。
旅游资源 省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潭、黄河故道 休闲观光景区——乾隆御植园、鳌头观海景区、梨树王景区、突山风 景区、天鹅洲风景区、环城公园、乌龙披雪、瑶池烟霞。
XX是农业大县,现状产业以果蔬业及相关产业为主,“旅游+产业 发展起步,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产品上,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产品功能单一,文化内涵欠缺; 空间上,旅游多集中在以梨树王为核心的东部区域; 时间上,旅游淡旺季差异明显,游客出游停留时间短; 服务上,配套设施层次及服务品质不高; 乾隆御植园 鳌头观海景区 梨树王景区 ” 项目名称 类型 占地规模 特色 黑龙潭 省级自然保护区 2.5平方公里 休闲、避暑
黄河故道 省级自然保护区 2180公顷 湿地、乌龙抦雪、民俗文化园 乾隆御植园 休闲农业观光园
花海、果园
鳌头观海景区 休闲观光
花海、休闲娱乐
梨树王景区
休闲农业生态园
1200亩
梨树观赏、赏果、赏花 突山风景区
休闲观光
100余亩 赏树造型、古式花轿、花车、 骑马、骑骆驼游园、花船荡水 鑫源农庄 生态采摘观光园
休闲垂钓、采摘、赏花 梨韵山庄 综合性庄园 150亩 赏花、赏果、垂钓 黄河故道 资源核心竞争力不足,乡村文旅尚处于发展早期,内容薄弱,文化支撑不足,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景观资源。
2.3 资源禀赋
2.4 文化认知 名士文化
齐白石 酥梨文化 武术文化 梨花节 大洪拳,梅花拳,查拳
曲艺文化
XX唢呐、四平调
砀城镇用地规划图(2011-2030年)
总体规划中,规划基地以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及防护 绿地为主,如发展定位转变,需要相应调整总体规划。
2.5 上位及相关规划
《XX县城总体规划(2011—2030)》
土地利用现状 2.6 场地认知 现状建设用地约273.66公顷,其中村庄建设用地 约244.25公顷,城市建设用地约17.91公顷。
图 例
村庄建设用地 教育科研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 公园绿地 水域 农林用地 规划范围线 名称 面积(ha)
占总用地比例 (%)
建设用地 273.66 24.24
其中 村庄建设用地
244.25
21.63 城市建设用地 ...
篇五:如何策划田园乡村心得体会
田园康养综合体策划:康养是目的,休闲是方式,田园是载体 田园养生,指的是以田园为生活空间,以农作、农事、农活为生活内容,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生活目标,回归自然、享受生命、修身养性、度假休闲、健康身体、治疗疾病、颐养天年的一种生活方式。一 、田园养生 田园养生,指的是以田园为生活空间,以农作、农事、农活为生活内容,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生活目标,回归自然、享受生命、修身养性、度假休闲、健康身体、治疗疾病、颐养天年的一种生活方式。
二 、田园养生的客源市场 该群体偏好时尚健康旅游方式,热爱生态旅游和高端运动;注重文化消费和精神享受;追求相对私密环境和带有社交性质的聚会式场所;商旅服务配套要求较高。而且消费能力强,质量要求高;受季节约束小;停留时间较长,产业拉动力远高于大众旅游。
中小学生市场:该市场主体需求为求知加游乐。中小学生正处于学习认知的初级阶段,农业旅游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认识农业、了解大自然的途径。针对这一市场,休闲养生农
业应提供科普教育相关旅游产品,寓教于乐。
工薪白领市场:该市场主要为久居城市、不了解农业的人群。休闲养生农业旅途可以提供农业生产、农事体验、节事参与等旅游产品,使游客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
“银发族”市场:该市场群体为老年人,他们渴望安静安静的生活、健康简单的食物、休闲的环境,通过休闲养生农业旅游,他们可以体验耕作、收获的快乐。
三 、田园养生的特点 1.乡村性 乡村性,指的是田园养生以乡村为载体的特性。这里的乡村,包括农村中的所有部分,即包括田园、村庄和自然三大块。
2.“三农”性 这里的“三农”指的不是“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而是“农作、农事、农活”的“三农”。田园养生的“三农”性,就是强调田园养生必须以“三农”为生活内容,必须在乡村里,在田园中,从事农作、农事、农活,而并非纯粹在乡村居住,更不是将城市的生活方式搬到乡村去。
3.生产性 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能养生,能够实现回归自然、享受生命、修身养性、度假休闲、健康身体、治疗疾病
和颐养天年的目的。
4.养生性 在田园养生中,农作、农事、农活都仅仅是形式和途径,并不是目的,养生才是目的,回归自然、享受生命、修身养性、度假休闲、健康身体、治疗疾病、颐养天年才是目的。这就是田园养生的养生性。
5.时段性 进行田园养生的都是非农的,都不是以农业为职业的,都不是终其一生从事农业的,即从事农作、农事和农活所经历的时间往往仅仅是人的一生的某一个时段或某几个时段,并不是一生。不过,这些时段既不长,也不短,一般应一周以上,几年以内。
6.生活性 田园养生从事的农作、农事、农活,特别是农活,完全就是一种生活,一种生活方式,因为它所指的是农村中的日常生活,是食、穿、住、行等。
四 、田园养生的设计 1.村庄性与田园性相结合 田园养生以乡村为载体,以包括田园、村庄和自然三大块的乡村为载体。在乡村这一载体中,以田园为主,以村庄为次,以自然为补充,因此,田园养生设计必须做到村庄性
与田园性相结合。而所谓村庄性与田园性相结合,就是村庄的田园化和田园的村庄化。
其实,村庄也好,田园也好,都只不过是自然的不同用途而导致的结果而已,前者是自然居住的结果,后者是自然耕作的结果,就这一点来说,村庄和田园的有机结合是完全可能的,关键在于将村庄和田园融合成为一个整体,特别是将住宅建到田园中,建到田园的不宜耕的土地上,将田园变成住宅的庭院,变成耕作作物的庭院。
2.自然性与审美性相结合 田园养生,是在田园中,在包括田园、村庄和自然的田园中,通过农作、农事和农活等形式来实现养生的,来实现回归自然、享受生活、修身养性、度假休闲、健康身体、治疗疾病、颐养天年的,因此,在设计中,必须做到自然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所谓自然性,就是在田园的设计中,在田园、村庄和自然的设计中,应尽可能保持原貌,做到人为的改造尽可能地少。
所谓审美性,就是在田园的设计中,在田园、村庄和自然的设计中,在做到体现自然性的同时,还必须使其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特别是符合养生者的审美需求,并据此而设计出符合美学规律的田园,符合美学规律的田园、村庄和自然。
在城市,在现代城市,在现代花园式城市,无处不在表
现着审美性,但却往往难于见到自然性;或者可以说,城市,现代城市,现代花园式城市,不是自然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而是以牺牲自然性来凸现审美性的。因此可以推知,自然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田园——包括田园、村庄和自然在内的田园——应该是怎样的。
3.“三农”性与生产性相结合 田园养生是通过农作、农事、农活来实现的,特别是通过以农作为主的农作、农事、农活来实现的;同时,田园养生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生活目标。因此,在设计中,必须做到“三农”性与生产性相结合。
所谓“三农”性,就是田园养生必须通过农作、农事、农活来实现;所谓生产性,就是田园养生必须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生活目标;所谓“三农”性与生产性相结合,则是田园养生必须通过农作、农事和农活等方式,在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一目标中,实现养生的目的。基于此,那些不考虑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如不考虑农田的正常生产、农田的亩产量和农田的亩产值的所谓农作、农事和农活,则不能算作田园养生。
4.养生性与生命性相结合 养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和表现方式,也是人类生命与其他生物生命共生共存的一种方式。因此,在田园养生设计中,必须做到养生性与生命性相结合。
所谓养生性,就是田园养生设计中所设计的景物景点及其存在、生活方式必须有利于人们养生;所谓生命性,就是田园养生设计中所设计的景物景点及其存在、生活方式等一切必须遵循生命、特别是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并有利于生命、特别是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所谓养生性与生命性相结合,则是田园养生设计中所设计、追求的是人们通过与健康成长的生命、特别是农作物的对话,实现养生的目的。了解更多 如在田园养生中,种植作物是养生的一种方式。然而,在养生性与生命性相结合这一原则下,种植作物并不完全是为养生而种植,而还是为了作物的存在和表现而种植,即这时的作物应该是健康成长、枝繁叶盛、硕果累累的作物。
5.生活性与劳动性相结合 田园养生既是生活,也是劳动,既是进行回归自然、享受生命、修身养性、度假休闲、健康身体、治疗疾病、颐养天年等生活,也是从事农作、农事、农活等劳动,因此,田园养生必须做到生活性与劳动性相结合。
所谓生活性与劳动性相结合,就是劳动的生活方式化。采茶作为劳动,讲究的是采茶的速度、数量和质量,如茶农;作为生活,则不过分强调采茶的速度、数量和质量,而在保持一定的、必要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追求采茶知识的认识、劳动的锻炼、技能的掌握、乐趣的获得,如游客。
前者采茶就是一种劳动,一种纯粹的劳动;后者采茶则是一种生活,一种生活方式化的劳动。
因此,在田园养生设计中,就应该在劳动的场景中,也就是在劳动的田园中,将生活元素设计进去,如将田园设计成景观化的田园,将工具设计成音乐化的工具等;或者可以说,这些就是田园养生生活性与劳动性相结合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