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建材料 > 文化观方面对照材料(5篇)

文化观方面对照材料(5篇)

发布时间:2022-11-25 20:10:04 来源:网友投稿

文化观方面对照材料(5篇)文化观方面对照材料  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分析材料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治理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和。具体地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观方面对照材料(5篇),供大家参考。

文化观方面对照材料(5篇)

篇一:文化观方面对照材料

  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分析材料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治理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和。具体地讲,就是指统一的员工意识、思想、行为的企业经营哲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企业精神、价值观念、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一般学者都认为它具有五大功能,即:目标导向的功能、凝聚的功能、融合的功能、约束的功能、激励的功能。21世纪不仅是络经济时代,也是文化经济时代,文化已逐渐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支强劲动力。所以有人提出:决定21世纪人类消费的是文化,21世纪将是文化营销的时代!这一观点,得到不少学者和企业家的认同。因而,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延伸,一种新的功能逐渐显现出来,越来越突出,这就是企业文化的营销功能。所谓企业文化的营销功能就是指通过企业文化的外向传播,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知和认同,从而产生良好、深刻的印象,产生企业与消费者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提高消费者对该品牌的信任度和忠诚度,刺激消费量的增长,从而促进营销工作的开展的功能。

  企业文化的营销功能是通过组成企业文化的几大核心要素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综合体现出来的:

  一、企业价值观念企业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与风格,左右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它对企业外在形象的塑造影响深远,树立一个能被消费者所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念至关重要。比如“走向世界,为国争光”、“创建知名企业,振兴民族工业”、“诚信为先,回报社会”等优秀的企业价值观念都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企业远大志向、博大胸怀、关爱民生的崇高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塑了良好的企业外在形象,对消费者来说极具亲和力和感染力,使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品牌均能产生深刻的印象和持久的记忆,从而刺激了消费者的

  消费欲望。二、企业精神风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良好的精神风貌是企业的活力之源,

  比如“团结奋斗、求实创新”、“成就伟业、缘于你我”;“学习进步、团结向上、热情互助、整体为先”等优秀的企业精神,都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不但在员工之中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极大地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提高了员工的素养,使员工逐渐形成举止规范、谈吐文明的行为,时时处处能体现出与众不同的一种精神风貌。员工在与其它社会群体交往过程中,易于给对方留下好感,轻易得到认同和沟通,“只有优秀的人才能生产出优秀的产品”,最终会引伸到消费者对产品产生良好的印象,现实的消费者会变得更加忠诚,潜在的消费者会变成现实的消费者。

  三、企业的视觉形象企业的视觉形象是最直观、最易于向社会群体传播的企业文化要素。所有构成企业视觉认别的各种元素如企业注册商标、产品包装;各种用于宣传标语、文字、影相、图片材料;员工衣着、厂容厂貌等都直接体现了企业的视觉形象。社会群体通过这些要素会对企业产生一个直观的熟悉和印象,也是消费者熟悉企业和产品的最直接、最重要途径。而这种熟悉和印象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购买行为。四、企业的质量文化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任度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最关键因素。企业产品过硬的质量水平、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可信的质量承诺构成了企业优秀的质量文化,它的传播会提高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任度,成为为消费者决定购买行为的重要参考要素,起到了引导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作用。五、企业的服务文化目前消费者消费水平和层次日益提高,在追求产品质量过硬的同时,对产品营销企业的服务质量如何也非常重视。随着科技的发展,产品质量上的差异会逐渐缩小,而服务质量之间的差异性却很大,消

  费者对产品的选择会集中到对服务质量的选择上来。免费送货、质量“三包”、定期走访、上门服务等构成企业良好的服务文化,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六、企业的信誉度人品好的人,会等到大家的尊重和信任,乐于与期交往,会建立起良好的从际关系。同样,企业的“人品”好的话,也能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与信任,从而乐于对其产品进行消费。企业的信誉如何,决定了企业“人品”的好坏,假如企业虽然产品质量很好,但总是大讲空话、假话,承诺不能得到很好的兑现,信誉不好,也就使其信任度降低,消费者会逐渐放弃对其产品的消费。如河南某名牌白酒企业产品质量上乘,多年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在一次瓶盖兑奖活动中,向消费者所作的承诺没有兑现,使许多客户和消费者受到欺骗,某些客户事先已向消费者按企业承诺进行的兑现,因企业拒绝向客户兑现,经济损失惨重,企业因此而引发多场官司,均遭败诉,而且这一事件受到省内多家媒体的关注,从而使消费者对企业产生了信任危机,产品销量一落千丈,最后使企业陷入困境,难以自拔。企业文化必将在企业营销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发挥企业文化的营销功能也成为企业经营治理中的重要环节。有效发挥企业文化的营销功能就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的营销功能就无从谈起,所以企业文化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的营销功能有效发挥。要有效发挥企业文化的营销功能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文化的质量和层次。尤其是企业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视觉形象、质量文化、服务文化、企业信誉等方面都是建设和提高的重点,这是一个长期过程,企业不能急于求成,必须持之以恒。二、重视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企业文化只有通过对外传播,影响到消费群体,企业文化的营销功能才能体现出来。所以重视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是体现其营销功能

  的有效保障。企业文化对外传播的途径很多,但最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三、重视营销人员的传播作用营销人员是企业中最直接与消费者和客户接触的人员,营销人员是他们对企业信息的了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和途径。营销人员担负着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积极传播企业文化也是促进自己销售工作的重要手段。所以营销人员能否把企业精神在消费者面前得到完美的体现和最大限度的传播,对企业精神对营销工作的促进事关重要。所以营销人员必须深刻熟悉和理解企业文化的内容和精髓,积极向消费者和客户宣传企业的价值观念、质量文化,时时处处体现出企业精神风貌、服务质量,言必行,行必果。四、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商业性广告的宣传,在提高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认知度方面作用巨大,但商业广告过分的功利性和消费者接受的被动性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却有非常大的局限性。所以企业文化的传播不能过分依靠于商业广告,而应开辟多种渠道,诸如积极开展各种公关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向外界散发企业内刊、加强文字报道等软广告宣传,企业文化被溶于其中,这些活动也是企业文化的体现,布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和人情味,更易于被消费者所接受,企业文化出就能便捷准确地传播到消费者心中。五、重视企业参观人员每一位到企业参观的人员都会对企业产生很直观、深刻的印象,企业文化随之就进行零距离的传播与交流。企业假如给参观人员留下良好印象,美好的回忆,不但会刺激他们对产品的消费,而且他们会向四周的人群进行介绍和传播,会影响大批的潜在消费者。所以企业参观人员非常重要。企业接待人员的热情程度、服务质量、工作效率;企业现场治理水平;员工行为规范、精神风貌都是影响参观者对企业印象的重要因素,必须不断提高,做到尽善尽美。除了被动地接受参观人员外,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邀请消费者或社会群体到企业参观,

篇二:文化观方面对照材料

  企业文化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怀着对职业的赤诚和热爱,他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钻研技术、创新管理,用实际行动谱写着现代化工人的光辉形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企业文化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企业文化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一)李是张家峁公司机修车间主任,二十余载的煤矿工作,铸就了他坚毅、务实的性格,形成了他在工作中出类拔萃、敢为人先的职业素养。怀着对职业的赤诚和热爱,他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钻研技术、创新管理,用实际行动谱写着现代化煤矿工人的光辉形象。该同志自担任机修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在公司企业文化指引下,从管理中提炼文化,以文化促进管理,车间厂容厂貌焕然一新,人员气势激奋昂扬,大环境井然有序,小班组融洽和谐,树立了良好的对内对外形象。一、以公司企业文化为准绳,构建车间文化理念体系。企业文化是管理的升华,是精细化管理强有力的抓手。他以车间党支部为堡垒,结合公司企业文化,研究提炼了符合车间的文化体系,细化文化建设,结合车间各岗位工种情况,提炼总结了各岗位工作目标,安全理念30余条;设计制作了员工工作目标牌板,使企业文化落到实处,做到每个岗位都有安全理念,每位职工都有工作目标。

  第1页/共10页

  二、规范班前会礼仪,细节之处体现车间执行力文化。为使班前会程序化和规范化,他制定了车间班前会制度和班前会记录表,通过班前会制度的规范以及记录的健全完善,使车间告别了以往班前会有内容无程序,记录有重点不全面的局面,向职工表达了车间在精细化管理上的决心,潜移默化的提升职工干好各项工作的执行力。三、创新五精管理应用,提升车间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扎实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他以五精管理为抓手,全力打造品牌车间。针对综采车间既承担机电设备维修又承担机电设备库房管理的工作特点,他和班子其他成员认真研究,严格推行四项技术应用,将综采车间进行区域定置划分,并对各区域采用围网焊接进行精确定置,完善了各区域定置看板50余块,各类设备标识400余项,各类区域、货架编码1000余条;在他的带领下,车间精细化工作呈现新亮点。井下电气设备维修、实验、培训区不仅是电气设备维修、实验的区域,同时还承担着公司维修电工实践教育培训和技术比武基地的重任。今年以来,该车间组织和配合公司上级部门开展了6次维修电工实践教育培训及新员工入井前实践培训任务,1次职工技术比武大赛。示范展示区主要以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为标准,目前该车间自主设计完成了精品掘进工作面管线吊挂及示范展示样板和井下电气设备常见50种失爆现象展示样板两项管理创新,分别获得了张家峁公司工

  第2页/共10页

  会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小改小革一等奖的殊荣,为公司精细化管理注入了新活力。

  四、加大车间职工自主培训力度,融入学习型企业文化。为了进一步提高机修车间维修质量,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维修保障,该同志从学习工作化入手,带领车间职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制定专项培训计划,利用每周学习例会开展集中性技术培训,使职工真正融入到学习工作化氛围之中,有力提高了车间各项维修服务水平。为了使职工在工作中得到学习,该同志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强化生产事故应急能力,提高设备维修质量这一目标,每年在车间举行一次岗位危险源辨识演练活动,在职工工作区域或是维修环节上设置假想的危险源,让职工进入工作岗位,考核职工在工作前或工作环节中是否能够及时辨识察觉提前设置的危险源,并以安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置。演练完成后及时召开专题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但提高了职工日常工作安全生产意识,也增强了职工标准化操作的能力。企业文化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二)蒋x同志于2019年2月进入公司,一直在地铁建设一线从事前期管理工作,历任建设公司部门主管、副部长、部长,先后两次获得地铁公司优秀员工、地铁公司及建设公司优秀共产党员、2号线东延线建设先进个人等奖项。刚进公司之初,他主要负责交通疏解、岩土工程勘察、

  第3页/共10页

  施工临时用电引入及绿化、地面市政设施迁改等工作。满足工程建设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铁打围施工给站点周边以及局部区域交通带来的影响是交通疏解工作的原则。为此,他带领工作小组从项目的初步设计阶段就积极介入,从交通疏解的角度参与方案的讨论。实施阶段反复对地铁沿线各站点进行实地踏勘,详细掌握各站点及其周边道路、小区及商家进出等情况(重难点区域甚至要深入相邻的地下停车场,详细调查他们的出行方式)。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与相关单位反复研究、讨论,据理力争,确定临时交通组织方案,并将可具实时性的临时交通组织方案、打围方案提交市建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审查批复。过程中,有时为了采集路口的交通流量数据,他们冒着严寒、顶着烈日,在路口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具体打围时更是不分昼夜、不分天气情况、不分时间全程参与每次现场施工打围,有时还会受到各种各样不理智、不理解的言语和行为,像1号线的骡马市站、2号线的白果林站、3号线的前锋路站、4号线的骡马市站及市二医院站、7号线的琉璃场站等等,都受到过各种阻挠。面对这种情形,他没有退缩,而是坚强的面对,因为他深知:地铁事业不仅仅是地铁公司的事业,更多的是实现成都市人民早日乘坐地铁的事业!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想尽快形成围挡,为地铁各项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约完成了大大小小的打围近千

  第4页/共10页

  次、约10万米岩土工程勘察钻孔工程量、约10万平米的绿化迁移。全面保障了地铁各项工程建设的需求。

  众所周知,征地拆迁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又难度巨大的工作,因它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人,而当中又涉及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既有点又有面,范围非常广泛。

  还记得2019年,为及时高效推进2号线东延线的工程建设,建设公司成立东延线现场工作推进协调小组,任命他为组长,全面负责该线路建设的所有前期工作。接到工作安排后,他立即与小组人员一起深入现场一线踏勘,每天在现场工作,采取步行,翻山越岭,钻入苗圃、果林,逐户调查,前后花了近2个月时间,详细掌握了现场的具体情况以及工程建设需求,并将现场急需解决的问题、施工需求时间汇总,向各级领导详细汇报,同时积极与龙泉驿区相关部门、省市区××局等单位沟通协调,建立现场会、周征地拆迁协调例会等沟通协调机制,获得理解,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对于一些重难点区域的拆迁,他改进施工进场方式,做好现场情况的摸底取证,制定现场实施方案,应急预案,安保措施,后勤保障方案等。印象最深的有两处:一是高架段的黄桷树苗圃拆迁。由于苗圃业主漫天要价,多次协调谈判都没达成一致意见。他带领团队深入32亩的密林当中,逐一清点数量,逐一测量树木的胸襟大小,并登记造册;同时详细了解了业主的情况,最终在多方帮助下终于完成了拆迁及施工进场。二

  第5页/共10页

  是书房村拆迁。该区域由于历史原因及村民的众多要求,一直无法进场施工。为确保工期,在属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带领团队配合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成功做好了当地村民的思想工作,最终政府协调多部门协助,成功完成了进场施工。

  整个东延线的建设过程中,先后组织了八次类似这样的施工进场,每次他都冲锋在前,靠前指挥协调。全面完成了11趟35KV~220KV不同等级的高压输电线路的迁改,完成了7家企业、150多户农户、86亩集体土地的征拆以及250余亩电力迁改临时用地等前期工作,及时保障了工程建设需求。

  2019年3月,东延线的前期工作进入尾声,当时4号线文家车辆段征地拆迁进度还很缓慢,施工未实质性开展,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主动申请负责文家车辆段的征地拆迁工作。他深入现场,与街道、社区及村组工作人员一起,详细调查涉及三个社区的情况。通过一个多月的艰辛工作,无数次地与属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协调,于2019年4月9日一次性完成约80亩施工用地的施工打围。该车辆段施工过程中,属地居民的阻工情况时有发生,每次他都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积极同政府、属地村民协调沟通。该车辆段拆迁工作历时整整两年,他说,有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梦里都在搞拆迁,半夜惊醒,彻夜难眠。

  第6页/共10页

  地铁前期工作贯穿整个工程建设过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繁琐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工作中虽然受了很多委屈,甚至有时还要面对自身安全的风险,但他从来都没有想到过放弃和退却。因为他知道:他和所有地铁人一样,都在为实现成都市民的地铁梦而努力奋斗!所有地铁人也和他一样,面对工作中的任何困难都不曾退却过!

  成功的喜悦往往会覆盖过程的艰辛与酸楚,当他踏上东延线开通的首趟车,听着乘客们的赞叹声,他静静地依靠在车窗旁看着沿线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以往的每一幕就像放电影一样,他热泪盈眶,心中不禁感慨:过去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成绩属于过去,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继续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与所有地铁人一道为公司更加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

  企业文化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三)作为一名柠条塔公司企业文化师,面对企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找准作为支部书记的助手、单位领导的参谋和职工群众的朋友的定位,从而充分发挥好文化师的职能,是丁朋朋同志始终思考和实践的课题。实际工作中,该同志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一、认真学习,做好核心价值观的宣贯者。该同志从内心深处热爱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类企业文化和五精管理方面的工作,不断在学习

  第7页/共10页

  中增强实践的本领,在实践中提升学习的能力。从而在公司2019年组织的企业文化师选拔工作中脱颖而出,被公司聘为综采一队企业文化师。自此,开始踏上了企业文化建设专职人员的行列。

  实际工作中,该同志积极学习公司企业文化理念精髓,结合工作实际,利用典型案例,为员工多方面的讲解公司企业文化理念,启发和引导职工自觉参与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尤其是公司七大核心价值观确立后,如何能够让员工从内心深处认同和践行七大核心价值观?他多次深入井下一线,采取以身边人说身边事的宣贯模式,将大家自己身边发生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运用到班前礼仪、班中整理和班后讲评的各个阶段。现身说法讲求实效,让所有职工朋友从内心认同接受践行七大核心价值观。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综采一队最热情的人、最诚信的人、最有责任心的人等等,纷纷涌现,七大核心价值观深深植根于每位职工的内心深处。

  二、创新思维,打造井下休息硐室新亮点。丁朋朋同志深入一线,结合现场实际,在单位领导的指导支持下,创新性地在井下硐室建立了员工休息硐室,为井下员工提供热水和食物,解决员工班中餐问题。将井下已经初具规模的休息硐室进行了升级改造,着力打造井下核心价值观宣贯硐室。

  第8页/共10页

  结合对照七大核心价值观的突出点制作了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标语:跟咱父母打个电话吧,有信心帮助区队打破工作纪录吗?在简单的提示中,逐渐增强职工朋友对企业文化的归属感。结合高速公路服务区卫生间张贴小笑话的工作思路,将各类标语张贴于休息硐室储物柜透明玻璃的内部,当班中三三整理时,会不经意查看到这些标语。这些标语都是简短的一两句话、只言片语,有体育趣事,有新闻动态,职工朋友乐于接受。积极引导职工朋友参与手写或者摘抄部分名言警句,让大家有了参与的机会,使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宣贯落在了实处,打造了井下核心价值观宣贯硐室。

  三、勇于实践,争当文化五精建设的排头兵。该同志善于思考,善于应用五精管理四项技术,先后组织建立了井下材料硐室和机环双检牌板,定置管理各类配件,将设备列车处的工具柜进行改造和升级,制定每个工种的配件摆放看板,对井下存放配件进行编码管理,将地面库房部分重要配件做出精确统计。结合机环双检讲座的内容,在井下各个工种的工作区域,设置了机环双检牌板,将每道工序进行了流程式的公布,就算初到岗位的人员参照流程图也能一目了然的了解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井下设备出现故障时,大家参照双检流程图,第一时间能够找到解决办法,为正常的生产组织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使五精管理工作在区队开花结果。在N1207工作面煤机电缆更换过程中,该同

  第9页/共10页

  志第一时间到了现场,协助跟班副队长确定流程,与大家一道,将几百米的煤机电缆进行了及时更换,使原本计划24个小时结束的工作,只用了17个小时便顺利完工。

  第10页/共10页

篇三:文化观方面对照材料

  廉洁文明家风对照检查材料

  廉洁文明家风对照检查材料今年,临床党支部根据委党委和所党总支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深化“廉洁文明家风·党员干部示范”专项行动。会前,党支部召开了支委会,班子成员之间沟通工作情况,交流思想,开展了谈心谈话、批评与自我批评,并结合实际征求支部党员意见建议,认真查找和反思党支部班子自身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了整改措施。支部结合廉洁文明家风建设工作,对照《关于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简办婚丧喜庆事宜的实施意见》《南昌市直卫计系统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落实“两报告两告知两承诺”实施方案》及《南昌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中有关标准要求,认真查找差距和不足。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习党章党规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不足;2、示范引领,推动本单位廉洁文明家风建设不足;3、参加社区家风建设活动,主动亮明身份,接受监督不足;4、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汲取传统家规家训精髓不足;5、从严管教和监督家人,筑牢家庭防线不足;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廉洁文明家风建设的意识不强。现代人普遍缺乏廉洁文明家风建设的意识。缺乏一致遵守的规范,不能形成共同崇尚的行为规范。——廉洁文明家风建设缺乏必要的指导。廉洁文明家风建设基本上处于自发的、无组织的状态。——廉洁文明家风建设的机制不明确。廉洁文明家风建设还没有必要的监督。缺乏一定的强制力量和相应的惩罚。三、整改措施及努力方向1、增强自觉廉洁文明家风建设意识

  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政风清。党员干部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重要性,立说立行,迅速行动。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党员干部的家风,与党风紧密相连,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党规党纪有规定。《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将廉洁齐家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明确规定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加强党员干部廉洁文明家风建设,就是要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围绕廉洁文明这一主题,立家规、严家教、正家风,在家庭内部形成崇廉尚洁的氛围,筑牢家风防线。

  二、强化廉洁文明家风建设责任担当,提高行动成效加强党员干部廉洁文明家风建设,是建设廉洁南昌的重要内容,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强化责任担当,确保行动取得实效。一要抓住主题。开展廉洁文明家风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廉洁文明家风这个主题。突出主题教育,通过主题教育和实践,形成有思想、有内涵的感悟,增强党员干部和家属的思想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对廉洁文明家风建设的所思所想所悟进行升华,在家庭内部形成共识,根据自身实际,订立或修订约束力强、有自身特点的家规家训,实现家风正、立得住、可传承。二要抓牢关键。开展廉洁文明家风建设,必须抓牢党员干部示范这个关键。党员领导干部是关键中的关键,要以上率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当好建设者。三要抓准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查纪监督活动,着力解决思想认识不到位、教育监督不严紧、制度管理不健全等问题。要从转变观念着手,消除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惯性思维,改变家风建设是家庭私事的错误思想。干部犯错误,家庭有责任,组织有责任,对党员干部家风建设不能仅限于倡导性要求,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作为加强党员干部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管理指导,强化考核运用。要从加强监督着力。把家风建设作为落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要求来抓,纳入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

  活、党员民主评议内容,就家风建设方面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家风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让当事人在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上说清楚。发现党员干部家风方面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切实筑牢家风防线。

  四要抓出特色。一要落实落细规定动作。二要创新创优自选动作。三要求实求效工作要求。既要有动员有部署,又要有检查有考核,防止光打雷、不下雨,华而不实。

  三、加强廉洁文明家风建设举措保障,落实行动要求一要高位推动。支部切实担负起廉洁文明家风建设的主体责任,把党员干部廉洁文明家风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党风廉政建设总体布局,支部书记

篇四:文化观方面对照材料

  贴一篇老文章:考古学文化观(2011-10-1309:40:21)转载▼标签:考古学文化概念文化分类:考古思想原以为已经贴了这篇文章,查了一下,似乎没有,有关考古学概念的讨论是个焦点,准备再说一下。原文见《考古》2009(10)期。

  考古学的文化观

  一、前言人是有文化的动物,和动物简单的行为模式不同,文化呈现出来的形态要复杂得多,研究的角度也多种多样,这就导致了文化内涵的多义性。虽然不同的考古学者都认为自己是在研究人类的文化,但是此学者所谓的文化往往与彼学者所谓的文化不同,因此在学术争论中往往是各说各话,彼此难以沟通。文化作为考古学研究的核心概念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深刻的变化,不同考古学派立足于不同的文化观上。在这种情况下,了解不同考古学派的文化观是非常必

  要的,它无疑是互相理解的基础,而目前有关这个方面的概念梳理工作还比较缺乏,这也就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二、考古学文化观的形成考古学文化观的形成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从文艺复兴时代古物学的出现,到十八世纪末叶从北欧兴起的科学古物学,再到十九世纪以田野考古学为特征的近代考古学的形成,考古器物与遗迹的发现不断增加,人们对于史前的知识也不断丰富,但是一直到二十世纪初,考古学家对于考古材料的研究还不是系统的,考古学家缺乏一个合适的理论工具把众多的考古材料统合起来,所以他们也无法把众多的考古材料整合在一个具有时间与空间特征的历史框架中,解决人们试图了解过去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的问题。德国考古学家科西纳(GustafKossina)是第一个运用考古学文化来整理考古材料的人,1911年他出版《德国人的起源》一书,认为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就可以运

  用“考古学文化”这个概念了;考古学文化不可避免地反映民族性,考古学文化的传统也就意味着民族传统[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科西纳是一个典型的种族优越论者,他试图通过考古学文化的整理寻找德意志民族的起源,他的预设(assumption)是将考古学文化与民族性等同,从古代实物遗存特征上试图区分不同民族文化传统,这无疑是靠不住的。但是他的这个理论预设促使他竭力寻找古代实物遗存在时空上分布特征。真正系统地运用考古学文化重建欧洲史前历史框架的人是柴尔德。1925年他出版的《欧洲文明的曙光》TheDawnof(EuropeanCivilization)一书被认为是史前考古学的新起点,自此所有的欧洲考古学家有了研究工具[②]。毫无疑问,他的研究是建立在欧洲近代考古学形成以来在各个博物馆、研究所、大学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的考古材料基础之上,同时和他的马克思主义历史整体观(历史是不可分割的互相联系的整体)与唯物史观分不开(他早年是个社会主义者),这也就是解释了为什么是在欧洲而

  不是其他地区、为什么是柴尔德而不是其他人建立起考古学文化在考古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考古学文化这个概念可谓是应时而生,实际上在此之前考古学家早已运用文化这个来自于民族学的概念,但是考古学家简单地把考古材料归属于民族学上的文化时,很快就出了问题,其中缺少太多的中间环节,缺乏基本的逻辑合理性。至今为止,考古学家依旧在努力缀合必要的中间环节。

  三、考古学文化观的分化文化历史考古学的文化观20世纪60年代新考古学兴起,70年代末后过程考古学出现,文化历史考古学并没有完全被取代,只是范围有所缩小。在一些史前文化历史框架还没有建立起来、在一些还在探索民族起源历史的地区,文化历史考古学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文化历史考古学中,考古学文化作为一个理论工具,其中存在着两个预设:一是以实物材料为特征的考古遗存就是划

  分不同文化的标准,也就是说它们代表了人们头脑中不同的思想、社会组织、经济方式或者仅仅是不同的行为习惯;二是这些标准就能够定义一个文化,或者说代表一个“人们共同体”[③]。这两个预设都是没有经过检验的,一个考古学文化只能说是一组有共同时空特征的遗存特征组合,它是考古学家对实际存在的考古遗存现象的归纳。我们经常从语言、族属、血缘关系、心理认同、生态地域、经济方式、思想传统等角度来划分社会群体,考古学文化和以这些方式进行区分的人类社会难以准确对应。尤其是考古学文化的划定是基于考古遗存特征的相似性,然而我们知道史前人类活动产生的物质遗存并不都是相同的,而是充满差异的。早在1939年,托姆孙(D.F.Thomson)就认识到澳大利亚土著不同季节不同的生计活动比如狩猎、捕鱼、采集坚果等等留下的遗存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按照相似性的原则进行划分,那么就会形成数个考古学文化[④]。70年代初宾福德(Binford)对努那缪提(Nunamiut)爱斯基摩人的民族

  考古学研究更加系统地证明狩猎采集者的遗存不仅仅存在时间上差异,一群狩猎采集者往往根据实际资源条件利用不同的空间,这些不同功能的空间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⑤];与此同时,在一个生活居址的内部,还存在着功能空间上的差别,比如垃圾抛弃带的器物组成就不同于室内活动区。假定这个群体所有的实物都遗留下来而且被我们发现,那么我们看到的这个考古学文化应该包括众多拥有不同遗存特征,而不是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遗址。再者,当同一区域为不同群体使用后,由于相同的资源条件导致类似的遗址功能,那么我们看到就是相似的考古遗存,我们很容易将之归为一个考古学文化或者一个文化传统,实际上他们分属不同的群体。再者,考古学家还经常假定他们发现的考古遗存能够直接反映古人在这个区域的活动,而没有考虑古人对遗存的选择性废弃过程,古人决定离开的速度与是否返回的预期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些遗存的有无、完好程度[⑥];考古遗存形成之后还会受到

  的人为与自然的干扰,比如古人可能会循环使用已废弃遗址中某些材料,特别是石料。这样的话,基于相似性的考古学文化划分就面临一种困难的局面,属于同一人群的考古学文化面貌因为不同遗存废弃过程而不一样。“考古学文化”这个概念的意义在于它能统合遗存在时空上共同属性,解决了考古材料在广大地域范围的分布特征,让考古学家能够对一盘散沙的考古材料进行综合研究。但是它只是考古学家为了满足一个时期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分析工具,它应时而生,也因为任务需要的变化而改变。

  功能主义与过程考古学的文化观如果考古学家将研究目标限定在重建史前文化历史框架、限定在了解史前的物质文化、限定在描述而不是解释变化的时候,考古学文化这个概念或许是足够用的。但是考古学还在发展,人们与考古学家还想了解到更多的东西,尤其史前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他们经历怎样的发展过程?再比如

  说,为什么农业只在某些地区起源,而没有在其他地区起源?为什么后来农业起源中心的周边地区有些又采用了农业,而有些地区坚决拒绝农业呢?考古学文化的概念对我们解决这些问题能够提供的帮助有限。20世纪30年代的柴尔德已经意识到考古学文化这个工具作用的有限性,他开始利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史前社会的变化;40年代英国考古学家格拉汉姆·克拉克(GrahameClark)通过运用严格的考古发掘与发展考古科学开创了考古学的古经济学研究[⑦]。克拉克所谓的文化不同于文化历史考古学所指的考古学文化,而是一种具有适应与生态意义上的文化,这种文化观在过程考古学中得到明确的阐述,也就是宾福德所说的:文化是人类外在的适应手段[⑧]。过程考古学的文化观扎根于斯图瓦尔德(JulianSteward)的文化生态学与怀特(LeslieWhite)的文化进化论[⑨]。和考古学文化作为区分群体的标准不同,过程考古学所说的文化是功能的,是人应付外在环境变化与资源条件差异的方法与策略。

  于是,在这个概念框架中,我们要研究的是文化的发展过程,解释文化变化的原因与机制。与之相应,考古学家的研究对象也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再局限于遗物与遗迹的形制特征(form),而开始注意功能(function)与过程(process)。所以他们不断引入科学技术手段来确定器物的功能、遗址居留的时间长度与季节、遗址周边的资源分布状况等等,他们发展民族考古学与实验考古学等“中程研究”来协助考古学家了解考古遗存的形成过程,他们还努力建立考古学理论,寻求文化发展的规律,这是过程考古学或者说新考古学所研究的文化。显然,它不同于在文化历史框架中的考古学文化。过程考古学是把文化放在进化论与生态学的背景中研究,文化在生态系统中与众多的要素(或称子系统)相互关联,呈现出多样的发展路径(多线进化)。这里所说的文化范围可以很大,大到区域的研究;也可以很小,只研究某个遗址。它可能包括若干的考古学文化,也可能是某个考古学文化的一个部分。有时它甚至能和一个考古学文化相对

  应,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考古学文化在其分布区域中往往代表的不只是一种适应方式。最根本的问题还不在这里,以考古学文化为中心的研究关注文化谱系的建立,只收集与之相关的考古材料,而很少收集有关文化适应的材料。就像造自行车的零件很难用了造汽车一样,以分类描述为中心写成的考古报告用于研究文化生态、文化适应变迁的时候,常常会让人感到信息缺乏。

  后过程考古学的文化观后过程考古学的文化观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作为文本的文化。一般来说,考古学家的任务就是要读懂考古遗存中保存的信息,然后通过它理解人类的过去。后过程考古学家把他们的研究对象视为“文本”。虽然后过程考古学家经常阅读福柯、哈贝马斯、布迪厄等,但是从与考古学的关系紧密程度上来看,哲学释义学对他们的影响要更深远。按照哲学释义学的理论,懂得材料本身的意义要比材料本身重要。释义学

  的鼻祖施莱尔马赫提出一个解释者如果有足够的历史知识和语言学知识,他就可以比作者更好地理解读者[⑩]。考古学家就是这样一个解释者!如果文化是文本,就需要了解文化的构成,从文化的历史过程来理解文化的形成过程。二是作为行动的文化。人不是机器,文化也不是镜子。人对外在的客观条件主要通过文化来反应,但人不是被动的,人有主观能动性,他们不是只有一种选择,人可以选择他们的行为,这就是带有主观能动性的行动(action),而不是一味应对外在条件变化的活动(activity)。按“释义学之父”狄尔泰的说法,人的世界是自由和创造的世界,在人文科学研究领域他建议用“理解”来代替自然科学的因果解说方法,要“从里面来理解”,通过“重新体验”来理解促使一个行动或一群行动者去行动的内在理性[⑪]。后过程考古学强调利用这种方法。过程考古学把文化视为人适应外在世界的手段,因此它强调环境的外在约束,强调生态的过程,确信经验世界的客观性,

  它的文化观是唯物的;相反,后过程考古学的文化观,把材料视为需要重新释义的文本,本身就是带有理论的(theory-laden),没有客观性存在,环境约束还是要通过思想起作用,真正的阻碍文化变化的是社会传统,因此后过程考古学的文化观是唯心的。后过程考古学家认为人利用文化改造环境、改造人的体质、改造人的社会或者说人以之创造自我。人不是系统的奴婢,不是结构的依附者,不是为规律所决定的因子。与之相应,后过程考古学家侧重研究文化的意义(meaning)。打个比方,现在有一群人坐在一起喝咖啡,然后他们留下杯子走开了。研究文化史的考古学家过来后,他们会特别关注器物组合特征,研究它们的时空属性,究竟属于什么时代的东西,和周边地区相比它们有什么特点。过程考古学家过来后,他们特别关注整个遗存的分布,究竟这里发生了什么?他们会做杯子的残留物分析、做杯子的来源地分析、器物分布的空间分析,如此等等,他们要解释这些遗存是怎么废弃的、怎么保存下来的、喝咖啡的功能

  (是生理需要还是社会需要?),如此等等。而后过程考古学家更关心喝咖啡这个活动的意义,它在当时的时代象征着什么?它和当时社会哪些活动有关?它能说明什么样的社会问题?如此等等。不难看出,这三种研究关注的方面不一样,虽然它们都以文化作为研究对象。无疑,这三种研究都是我们所需要的,文化史的研究往往是基础,过程考古学的研究是一次拓展,后过程考古学再次进行了拓展。

  四、反思当代中国考古学的文化观考古学文化无疑是当代中国考古学最核心的概念与理论工具,从1959年夏鼐开始倡导运用考古学文化这个概念整理中国的考古学材料[⑫],到苏秉琦提出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分析[⑬],中国考古学对考古学文化这个概念的运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⑭]。考古学文化在重建中国史前历史的时空框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且无可替代。当然,中国考古学在如何判定考古

  学文化上还有一些误区。从整体上来说,旧石器时代是否适合运用考古学文化这个概念呢?比如许家窑文化、大窑文化,它们和经典的考古学文化定义并不契合,代表这些文化只有一个遗址,如果这些文化成立的话,也就是说每个遗址都应该是一个考古学文化,哪怕这些遗址包含有时间跨度极大的几个层位。因此,在旧石器时代,尤其是对早中期的考古遗存而言,用石器组合或者工业来统合考古材料要更合适一些。考古学文化具有时空特征,跨度极长极大的划分,比如彩陶文化、细石器文化,我们已经知道它们是不合适的,然而究竟多大多小是合适的呢?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选定遗存组合特征,以现在还有人在使用的“细石器文化”而论,它主要指用间接打制技术生产两边平行的细小石叶为主的考古遗存,要确定它的遗存组合特征是困难的,实际上与细石叶、细石核共存的还有许多大型石核工具、还有更多的石片工具,细石核、细石叶只是所有器物中的一小部分。它从二万多年产生,流行于东北亚到北美西

  北部极广大的地区,最晚的使用已经进入历史时期,它代表的是一种特殊的适应方式[⑮]。很显然,考古学文化也不适合分析这类考古遗存。在中国考古学中,考古学文化这个概念在新石器与早期夏商周考古中运用最为普遍,这两个时期的文化大多是定居文化,遗存特征组合的时空分布相对比较稳定,风格发展明确,可以将之视为社会行动的单位。此外古史传说对这些时代有一些记载,因此把考古学文化与族群相对应不可避免,尤其是在夏商周考古时期。然而把考古学文化这个理论工具具体化还是有相当风险的,所以需要时间、地域、经济、社会、信仰等诸多特征的对应[⑯]。在古史传说不大准确的新石器时代,只能将考古学文化粗略视为社会行动单位,而不能是传说中的族群。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考古学文化代表一个社会群体是在一定条件下成立的,它适用于定居文化,而不大适用于高度流动的狩猎采集群体,因为后者遗存特征时空分布非常分散而且多样,风格发展不明确,很

  难准确划分考古学文化。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后段,考古遗存的地域特征得到明显的发展,它们是考古学文化的雏形,但是要在这个阶段建立考古学文化,目前的工作还不够。而在国家文明形成之后,社会复杂性大大加强,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文化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考古学文化这个概念的运用也有局限,所以“考古学文化”最适用的范围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中,超越了这个范围就会出问题,中国考古学的实践也证明如此。以考古学文化研究为中心难以解决的问题是解释文化的变化,为什么一个文化会发生变化呢?考古学家只能依靠传播论、迁徙论或者说是文化影响不可避免来解释,所以在我们的考古报告中经常充斥着这样的讨论:因为某些特征相似,某某文化受到另外一个文化的影响。文化接触必然就会导致文化改变?这是一个假设。把文化的变化机制当作“黑箱”只能是权宜之计,过程考古学在这个方面已经做了很好的工作,值得学习。中国考古学文化观的问题固然在于

  有一些未经证实的假设,最主要的问题则是考古学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的目的论倾向:考古学研究有最终的目标[⑰]。一旦有了这个固定的目标,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必然也要围绕之运转,与之相应,也就有了惟一的理论基础。实际上,从考古学的发展史来看,考古学家的目标是不断发展的,未来的考古学的研究目标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所有的理论都是研究的工具,因为我们的研究目标在不断发展,因为研究材料在不断丰富,所以不存在不分时间空间、不分对象、永远正确的理论。就像一种药物对于治疗疾病的有效性不断衰减一样,每一种的理论的效用都是递减的。考古学文化这一理论工具在运用的初期其合理性与效率也是很高的,但是随着考古学研究的深入与拓展,它的不合理性与低效也越来越明显,因此考古学家永远需要努力,不断发展新的理论与方法以赶上实践的步伐;而目标的有限会助长考古学家慵懒[⑱];目标的固定,则会制约考古学家的理论创造力。也许我们需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中

  国考古学文化观会如此。中国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疏离是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现象。我们知道过程考古学的理论基础离不开科学哲学、文化进化论与文化生态学,而后过程考古学则离不开后现代的哲学思想。中国考古学明确地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是指导理论,但是它们与考古学研究实践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显然中国考古学家没有能够架起合乎逻辑的中间层理论(middle-leveltheory)桥梁。为什么会如此?这是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问题的解决可能要回归到研究体制层面上来,一种良好的考古学研究体制应该是在国家考古(以前苏联为代表)、学术考古与民间考古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与平衡。国家考古为国家支持、服从国家意志,它可以有效地组织必要的人力物力完成一些重大的项目;学术考古主要在大学之中,它的长项在于理论与方法上的自由探索,它应该具有更高的独立性,这有助于考古学研究保持活力;民间考古活跃在体制之外,具有更

  大的灵活性,与大众的关系更加密切。国家考古容易僵化,学术考古容易脱离实践,民间考古则容易媚俗,它们应该互相补充,避免因为单一而丧失活力。

  五、讨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考古学文化观?作为复数的文化观前文我们已经讨论了几种不同的考古学文化观,文化高度的多义性反映的是不同的审视角度,也反映文化内涵的丰富性、社会现实的复杂性与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考古学所讨论的文化是通过研究实物材料得来的,考古学家在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也显示仅仅通过这种手段获得有关过去的信息是有限的,因此,考古学家研究文化的深度和民族学家、历史学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文化历史考古学家运用“考古学文化”这个概念来限定文化的内涵:只表示有时空特征的遗存组合;过程考古学则将文化简化为适应手段,可以和动物的行为相提并论;后过程考古学讨论的文化相对要复杂一些,

  尤其它更多考虑考古学家所在时代社会现实的状况,这样的话就考虑到了不同考古学家的研究出发点、所强调的文化内涵可能不同,所以文化观的多元性在后过程考古学中表现更为突出。

  作为复数的考古学2003年,华生(Watson)在回顾与展望近些年美国考古学的发展时指出,美国考古学不再是是一个单数,而是复数的考古学(archaeologies)了,各种理论与方法背景的考古学竞相登场,不仅仅有占主流的过程考古学,还有后过程考古学、进化考古学、性别考古学等等[⑲]。且不说文化历史考古仍然还有一席之地,后过程考古实际上是数种考古学的统称。从考古学的发展史上来看,考古学在形成阶段就不是一个统一的学科。旧石器、史前(包括原史与新石器时代考古)与历史考古学分别有着不同的起源过程。历史考古学和古物学的关系的更加密切,早期的田野发掘更多为了搜寻艺术品,后来方法逐

  渐规范,其最终目的仍然是证史补史;而旧石器考古学在于了解人类起源的过程,其理论与方法来自于生物学与地质学,比如进化论和均变论(Uniformitarianism),和一般意义上的史前考古学的理论方法来源不同。按炊格尔(Trigger)的说法,近代考古学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北欧的“古物学”,另一个是英法的旧石器考古学[⑳]。从性质上来说,北欧古物学和流行于西南欧洲注重艺术史研究的古物学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侧重于重建完全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而且考古学家汤姆逊和蒙特留斯发展出完善的类型学方法,来帮助确定相对年代;瓦萨伊(Worsaae)与尼尔森(Nilsson)等运用田野发掘、多学科合作研究、民族学类比和实验考古等研究古代人的生活面貌,完全是一种全新意义上“古物学”,也就是近代的史前考古学。当代的考古学除了继续保持在以上三个领域的差异之外,更形成了文化历史考古、过程考古与后过程考古三种在理论方法不同的考古学,其中过程考古学在旧石器考

  古学领域、后过程考古学在历史考古学领域、文化历史考古在史前考古学领域各有擅长,但是这三种方法又互相竞争、互相批判,让我们看到一个异彩纷呈的局面。

  作为复数的我们:目的与需求——谁的考古学?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考古学文化观?“我们”也是一个复数,我们经常运用“我们”这个词时存在着一个未经验证的假设,即我假定别人和我持同样的观点,然而,我们是一个包含众多差异在内的代词,我们并不是一个整体,里面是由不同阶级、阶层、民族、国家、宗教,乃至不同地方或部门的人组成的各种群体,这些群体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与主张,在确定考古学研究的目的与设定考古学研究的目标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回顾近代考古学形成的历史,不难发现以上所提及的因素对考古学发展的影响。在近代考古学发展的早期,西北欧的考古学家从《圣经》出发,将自身的文明视为

  人类文明的正裔,其他文明因为不信仰上帝而堕落。十九世纪初,殖民主义最高峰的时期,殖民地考古学偏爱种族主义,把文化的差异归因于生物学特征上的区别,把文化的优越化为殖民统治的合法性。到了十九世纪中后期,欧洲的民族主义勃然兴起,或是如德国为了国家的同一,或是为了反抗帝国的统治,如中东欧,考古学研究强调地区文化历史、强调民族的起源研究、强调地区文化的独特性21。不同的“我们”造就不同考古学。近代西方考古学是中产阶级兴起的产物22,考古学从贵族对古物的偏好转移到对古人生活的探索,它反映的是占社会主流的中产阶级的趣味。纳粹德国的考古学强调雅利安民族的优越性,为其侵略战争服务。前苏联的考古学采用封闭的单线进化论,它反映的是一个新观念政权被敌视时对政权合法性的辩护。在二十世纪中叶民族独立解放运动高涨的时候,考古学赋予民族独立性以文化依据,强调民族文化的成就与特质,和十九世纪殖民地考古学家的研究迥异。当然,也

  有能够包括所有人在内的“我们”,那就是我们都作为人类,这也就是旧石器考古学研究的范畴,所以这个领域的国际化程度最高。而到了历史考古学阶段,随着“我们”这个概念内涵的丰富,差异也就越来越丰富。后现代的科学哲学家如费耶阿本德经常批判学术研究是学者们构建的23,用之于考古学,那就是说考古学不过是考古学家们为了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人为构建起来的,“考古学”就是考古学家的考古学。这里的“我们”就是考古学家,他们垄断考古学的话语权,似乎把大众排斥在一边。实际上,当我们考察现实社会时,就会发现大众也有自己的考古学,通过现代传媒,尤其是电视和网络,考古学以一种考古学家无法控制的方式在发展。作为学术的考古学与作为大众文化的考古学,究竟谁在边缘呢?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考古学文化观呢?不同的群体、不同的考古学领域与流派、不同的文化审视角度会导致不同的考古学文化观。是否可以有一个统一的考古学文

  化观呢?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因为我们不可能统一“我们”,与此同时,强行推行一个统一的考古学文化观,必然是以不同考古学文化观最佳适合度为代价的。

  六、结论通过对不同考古学派文化概念的梳理,我们了解到它们研究的对象与任务是有区别的。了解这种差异有助于持不同考古学文化观的学者在同一个平台上对话。二十一世纪是个复杂的世纪,并不存在一种惟一正确的考古学文化观,考古学发展史上没有,将来更不可能有,我们应该拥有多元的考古学文化观,这也符合我们这个世纪的社会背景: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我们需要学会互相理解与尊重。虽然不同的考古学都以文化为研究对象,然而过去的文化实际上并没有保存下来,保存下来是以实物形式存在的考古材料,考古必须先理解考古材料,然后才可能理解人类的过去,过程考古学擅长于前者,后过程考古学强调后者,就这一点而言,他

  们是互补的。在理解不同的考古学文化观的时候,不难发现它们都植根于一个时代的思想、技术与考古实践之中。考古学家就是在理论与实践这两极之间发展丰富的中间层理论的人,缺乏理论与缺乏实践对考古学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从唯物主义的过程考古学文化观到唯心主义的后过程考古学文化观,考古学家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基础与相似的考古学田野工作之间发展出了许多的有趣研究,或认为他们是互补的关系,或认为是交叉的关系。是什么关系或许不重要,重要是考古学家要在理论基础与实践之间创造性地架起桥梁。最后必须指出的是每一种方法有其最佳的适应任务,而任务往往又是时代所赋予的,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其适合度或者说解决问题的效率就逐渐降低。我们因此不断需要更有成效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在考古学的文化观上不断探索,创新我们的理论工具,更好更多地解决考古学上的问题。

  注

  释

  1Trigger,ArchaeologicalUniversityPress,

  B.G.,AHistoryofThought.CambridgeCambridge.1989.

  2Daniel,G.E.,AHundredYearsofArchaeology,Duckworth,London,1950.3Johnson,M.,ArchaeologicalTheory:anIntroduction,Blackwell,Oxford,1999.4Thomson,D.F.,Theseasonalfactorinhumanculture.ProceedingsofthePrehistoricSociety10:209~221,1939.5Binford,L.R.,NunamiutEthnoarchaeology.AcademicPress,NewYork.1978.

  6Schiffer,M.B.,FormationProcessesoftheArchaeologicalRecord,UniversityofUtahPress,SaltLakeCity,1987.7同1。

  8Binford,L.R.,Archaeologyasanthropology.AmericanAntiquity28:217~225.9Willey,G.R.andJ.A.Sabloff,AHistoryofAmericanArchaeology,Freeman,SanFrancisco,1980.10刘放桐等:《新编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2000。11同10。

  12夏鼐:《关于考古学上文化的定名问题》《考古》1959年第4期。,

  13苏秉琦,殷玮璋:《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文物》1981年第5,期。14WangTao,EstablishingtheChinesearchaeologicalschool:SuBingqiandcontemporaryChinesearchaeology,Antiquity71:31-39,1997.15陈胜前,《细石叶工艺的起源:一个理论与生态的视角》《考古学研究》,(七),244~264页,科学出版社,2008。16李伯谦,《考古学文化的族属问题》,《考古学研究》(七),452~459页,科学出版社,2008。17夏鼐、王仲殊,《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1~21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18Taylor,W.,AStudyofArchaeology.

  MemoirsoftheAmericanAnthropologicalAssociation69,1948.19Watson,P.J.DoesAmericanistarchaeologyhaveafuture?In:EssentialTensionsinArchaeologicalMethodandTheory,pp137~142,UniversityofUtahPress,SaltLakeCity,2003.按照华生的对1999、2000、2001三年美国考古学会分组会议统计,在总计576个小组中,后过程仅占23个、进化考古学占11个。后过程考古还没有成为主流。202122同1。同1。同1。

  23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篇五:文化观方面对照材料

  企业文化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篇

  企业文化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作为一名___公司企业文化师,面对企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找准作为支部书记的助手.单位领导的参谋和职工群众的朋友的定位,从而充分发挥好文化师的职能,是丁朋朋同志始终思考和实践的课题.实际工作中,该同志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一.认真学习,做好核心价值观的宣贯者.

  该同志从内心深处热爱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类企业文化和五精管理方面的工作,不断在学习中增强实践的本领,在实践中提升学习的能力.从而在公司_年组织的企业文化师选拔工作中脱颖而出,被公司聘为综采一队企业文化师.自此,开始踏上了企业文化建设专职人员的行列.

  实际工作中,该同志积极学习公司企业文化理念精髓,结合工作实际,利用典型案例,为员工多方面的讲解公司企业文化理念,启发和引导职工自觉参与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尤其是公司七大核心价值观确立后,如何能够让员工从内心深处认同和践行七大核心价值观?他多次深入井下一线,采取以身边人说身边事的宣贯模式,将大家自己身边发生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运用到班前礼仪.班中整理和班后讲评的各个阶段.现身说法讲求实效,让所有职工朋友从内心认同接受践行七大核心价值观.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综采一队最热情的人.最诚信的人.最有责任心的人等等,纷纷涌现,七大核心价值观深深植根于每位职工的内心深处.

  二.创新思维,打造井下休息硐室新亮点.

  丁朋朋同志深入一线,结合现场实际,在单位领导的指导支持下,创新性地在井下硐室建立了员工休息硐室,为井下员工提供热水和食物,解决员工班中餐问题.将井下已经初具规模的休息硐室进行了升级改造,着力打造井下核心价值观宣贯硐室.

  结合对照七大核心价值观的突出点制作了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标语:跟咱父母打个电话吧,有信心帮助区队打破工作纪录吗?在简单的提示中,逐渐增强职工朋友对企业文化的归属感.结合高速公路服务区卫生间张贴小笑话的工作思路,将各类标语张贴于休息硐室储物柜透明玻璃的内部,当班中三三整理时,会不经意查看到这些标语.这些标语都是简短的一两句话.只言片语,有体育趣事,有新闻动态,职工朋友乐于接受.积极引导职工朋友参与手写或者摘抄部分名言警句,让大家有了参与的机会,使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宣贯落在了实处,打造了井下核心价值观宣贯硐室.

  三.勇于实践,争当文化五精建设的排头兵.

  该同志善于思考,善于应用五精管理四项技术,先后组织建立了井下材料硐室和机环双检牌板,定置管理各类配件,将设备列车处的工具柜进行改造和升级,制定每个工种的配件摆放看板,对井下存放配件进行编码管理,将地面库房部分重要配件做出精确统计.结合机环双检讲座的内容,在井下各个工种的工作区域,设置了机环双检牌板,将每道工序进行了流程式的公布,就算初到岗位的人员参照流程图也能一目了然的了解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井下设备出现故障时,大家参照双检流程图,第一时间能够找到解决办法,为正常的生产组织工作提供了技术

  保障,使五精管理工作在区队开花结果.在N__工作面煤机电缆更换过程中,该同志第一时间到了现场,协助跟班副队长确定流程,与大家一道,将几百米的煤机电缆进行了及时更换,使原本计划24个小时结束的工作,只用了_个小时便顺利完工.

  构建文化理念体系创新五精管理应用

  ___是___公司机修车间主任,二十余载的煤矿工作,铸就了他坚毅.务实的性格,形成了他在工作中出类拔萃.敢为人先的职业素养.怀着对职业的赤诚和热爱,他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钻研技术.创新管理,用实际行动谱写着现代化煤矿工人的光辉形象.

  该同志自担任机修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在公司企业文化指引下,从管理中提炼文化,以文化促进管理,车间厂容厂貌焕然一新,人员气势激奋昂扬,大环境井然有序,小班组融洽和谐,树立了良好的对内对外形象.

  一.以公司企业文化为准绳,构建车间文化理念体系.

  企业文化是管理的升华,是精细化管理强有力的抓手.他以车间党支部为堡垒,结合公司企业文化,研究提炼了符合车间的文化体系,细化文化建设,结合车间各岗位工种情况,提炼总结了各岗位工作目标,安全理念30余条;设计制作了员工工作目标牌板,使企业文化落到实处,做到每个岗位都有安全理念,每位职工都有工作目标.

  二.规范班前会礼仪,细节之处体现车间执行力文化.

  为使班前会程序化和规范化,他制定了车间班前会制度和班前会记录表,通过班前会制度的规范以及记录的健全完善,使车间告别了以往班前会有内容无程序,记录有重点不全面的局面,向职工表达了车间在精细化管理上的决心,潜移默化的提升职工干好各项工作的执行力.

  三.创新五精管理应用,提升车间精细化管理水平.

  为扎实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他以五精管理为抓手,全力打造品牌车间.针对综采车间既承担机电设备维修又承担机电设备库房管理的工作特点,他和班子其他成员认真研究,严格推行四项技术应用,将综采车间进行区域定置划分,并对各区域采用围网焊接进行精确定置,完善了各区域定置看板50余块,各类设备标识4_余项,各类区域.货架编码1_0余条;在他的带领下,车间精细化工作呈现新亮点.井下电气设备维修.实验.培训区不仅是电气设备维修.实验的区域,同时还承担着公司维修电工实践教育培训和技术比武基地的重任.今年以来,该车间组织和配合公司上级部门开展了6次维修电工实践教育培训及新员工入井前实践培训任务,1次职工技术比武大赛.示范展示区主要以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为标准,目前该车间自主设计完成了精品掘进工作面管线吊挂及示范展示样板和井下电气设备常见50种失爆现象展示样板两项管理创新,分别获得了___公司工会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小改小革一等奖的殊荣,为公司精细化管理注入了新活力.

  四.加大车间职工自主培训力度,融入学习型企业文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机修车间维修质量,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维修保障,该同志从学习工作化入手,带领车间职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制定专项培训计划,利用每周学习例会开展集中性技术培训,使职工真正融入到学习工作化氛围之中,有力提高了车间各项维修服务水平.

  为了使职工在工作中得到学习,该同志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强化生产事故应急能力,提高设备维修质量这一目标,每年在车间举行一次岗位危险源辨识演练活动,在职工工作区域或是维修环节上设置假想的危险源,让职工进入工作岗位,考核职工在工作前或工作环节中是否能够及时辨识察觉提前设置的危险源,并以安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置.演练完成后及时召开专题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但提高了职工日常工作安全生产意识,也增强了职工标准化操作的能力.

推荐访问:文化观方面对照材料 对照 材料 文化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