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依法治疆研讨发言材料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依法治疆研讨发言材料
主题教育“全面依法治国”专题研讨发言+ + 理想信念专题党课报告 材料理想信念专题党课报告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基本内容和根本要求。
只有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并自觉践行党的宗旨,才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根本上说,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集中体现在具有内在关联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另一方面是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谋幸福谋利益。因此,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在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就在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党一路走来,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的彻底解放,实现共产主义。这实际上也就明确宣示了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马克思和恩格斯依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揭示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可见,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共产主义理想是价值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自觉地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初心和根本使命,并为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中
国共产党人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辩证统一起来,战胜了各种艰难困苦,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需要解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
(一)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根本要求
1.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奋斗目标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由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部分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就要求每一个共产党人必须牢固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奋斗目标决定的。
2.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世界观和政治信仰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像一盘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这就深刻揭示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必须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中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中国共产党 98 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惜流血牺牲,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革命、为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靠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和平建设时期,无数共产党人为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忘我工作、艰苦奋斗,靠的还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无数共产党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无私奉献,靠的仍然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正是有了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崇高
理想不懈拼搏和努力奋斗,我们才取得了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从而也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3.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对理想信念是牢记还是淡忘、是坚守还是迷茫,是检验共产党人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如今,虽然时代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但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能变、也绝不会变。我们的党员干部,如果不注意加强世界观改造,不能坚持自我革命,理想信念就会发生动摇,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
从以往一些党员干部出现腐败、发生问题的原因中可以明显看出,他们之所以出现问题,首先就是从患精神上的“软骨病”开始的。他们往往从动摇信仰、淡漠信念开始,从而必然会信奉金钱至上、个人利益至上、享乐至上,最终腐败堕落。可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立身之本,是万万不能动摇的。得了精神上的“软骨病”,后果十分严重。
4.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柱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反复强调其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巨大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体现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高度统一。要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必须首先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得以实现。只有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才能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总之,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革命理想高于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紧紧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根本问题不放松。
(二)是否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有客观标准的
新时代,衡量党员干部是否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客观标准是什么?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
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这“四个能否”为衡量共产党员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否具有先进性提供了客观标准。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中,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自觉按照“四个能否”的客观标准要求自己、衡量自己,看自己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否做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要求。
1.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天职。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奋斗,首先就要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这是衡量新时代党员干部是否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根本标准。
2.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这是党章对共产党员提出的根本要求。党章第三条指出,“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能够得到人民高度信任,进而带领人民群众克敌制胜、排除万难的政治优势。党员干部能否把坚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作为根本行为准则,自觉抵制腐败,甘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衡量其是否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根本标准之一。
3.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
廉洁奉公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和优秀品质。共产党人在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奋斗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勤奋工作、廉洁奉公。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必须做到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党员干部是否真正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根本标准。
4.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现,虽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但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更不会从天而降,必须通过共产党人领导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斗争才能逐步达到。共产党人能否为实现理想而奋不顾身地拼搏奋斗,甚至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是衡量其是否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最重要的客观标准。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人为我们党员干部树立了为理想信念拼搏奋斗的光辉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四个能否”的衡量标准,就是要求党员干部既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要从我国当前实际出发,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时刻自觉对照“四
个能否”的标准衡量自己,看自己是否真正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决抵制一切有违党的初心和使命的不良倾向。
(三)当前,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之所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特别强调要以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中心内容,还因为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当前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这也充分说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前,大多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是坚定的,政治上是可靠的。同时也要看到,在党员干部队伍中,信仰缺失或理想信念动摇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这构成了对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严峻挑战。
1.党员干部信仰缺失和理想信念动摇的具体表现
(1)有些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怀疑动摇,甚至出现信仰危机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但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对共产主义主义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怀疑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难以企及的幻想,并由此产生信仰危机。事实反复证明,如果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失去信仰,那么共产党就必然会有亡党亡国的危险,社会主义事业就必然会遭受严重
挫折甚至彻底失败。苏共正是这方面的前车之鉴。因此,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
(2)有的党员干部受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严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
当前,有些党员干部对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推崇备至,认为那是所谓的“普世价值”。这些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产生怀疑,这就严重背离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
(3)有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信奉金钱至上
一些党员干部迷恋奢靡物质生活,贪图安逸享乐,精神萎靡不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产生腐化堕落,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
(4)有些党员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
近些年,有的党员干部由于丧失理想信念,从封建迷信中寻找精神寄托,热衷于算命看相、烧香拜佛等等。有些共产党员甚至直接参加宗教活动,这不仅背离了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而且在根本上背叛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2.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信仰缺失、理想信念动摇问题的原因
要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信仰缺失、理想信念动摇问题,就必须深入揭示它们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解决问题。
(1)“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消极影响
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影响,以及缺乏对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和新变化及其实质的科学认识,再加上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刻意宣传,“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对一些党员干部产生了较大影响,导致他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产生怀疑、动摇甚至悲观失望。
(2)西方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
篇二:依法治疆研讨发言材料
dquo;严以用权”学习研讨会发言材料:依法用权 秉公用权 为民用权 “严以用权”学习研讨会发言材料:依法用权 秉公用权 为民用权“严以用权”学习研讨会发言材料:依法用权 秉公用权 为民用权
“严以用权”在“三严三实”思想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是修身、律己的目标和实践基础,又是修身、律己的内在要求和根本落脚点。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对权力心存敬畏之心,做到有权不任性,自觉做到为人民用好权、履好职,掌好权、负好责。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三要三不”。
一要依法用权,不能滥用权力。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对待手中的权力,要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谨慎,保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约束,要牢固树立法治信仰、法治理念,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同时,必须摒弃特权思想,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不任意妄为,不逃避约束,不让特权成为权势象征。
二要秉公用权,不能公权私用。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公”字摆在首位、挺在前面,在思想上划清楚公与私的界限,在行动上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任何时候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真正做到秉公用权、公平处事;要牢固树立奉献精神,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把群众幸福放在个人幸福之前,真正做到为党和人民事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三要为民用权,不能无所作为。权力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服务、意味着奉献。党的权力、领导干部的权力,从根本上讲都是人民的权力,要始终把人民摆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到履职用权的全过程中,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真正做到用权为民。在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和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要像谷文昌一样,拿出“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拿出“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的干劲,遇到困难矛盾敢于挑战,面对风险失误敢于担责,面对歪风邪气敢抓敢管,真正把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
事实上,严以用权和干事创业不是对立关系,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不是让干部用权时缩手缩脚,而是要在纪律规矩内办事。做谷文
昌这样的好干部的确“不易”,越是“不易”,就更应倍加珍惜、严以用权,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
篇三:依法治疆研讨发言材料
“ 全面依法治国”专题研讨发言 稿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新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新实践 (
主题教育“全面依法治国”专题研讨发言 )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党领导制宪施宪。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充实了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遵循,成为国家各项事业、各项工作的活动准则。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两者紧密联系,统一于党领导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和基础工作,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坚持党对法治建设领导的坚强保障和迫切要求。
贯彻实施宪法、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到法治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这是方向性问题,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全面领导,最根本的是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把法治工作放在党中央工作大局中考量和部署,自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讲条件、贯彻党中央
治疆方略特别是新疆工作总目标不打折扣、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组合拳不搞变通。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全面领导,必须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决落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的重大工作部署,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强化法治思维、增强依法执政的本领;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纠纷,组织带领群众推进法治建设;推进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在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全面领导,必须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使我们党真正成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强领导核心。
贯彻实施宪法、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增强人民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宪法和法治意识,提高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贯彻实施宪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特别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
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这些都对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教育党员干部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我们要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扎实开展尊崇宪法和法律、学习宪法和法律、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宪法和法律、运用宪法和法律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增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责任感使命感,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的理念,带头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严格按宪法和法律要求办事;树立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意识,善于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解决各种问题,彻底改变少数人过去那种胆大妄为、无法无天的领导方式、用权方式和行为方式。同时,要把能不能遵守法律、是否善于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
贯彻实施宪法、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以贯彻实施宪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基层是基础。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基层法治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切实抓好党支部建
设,使党支部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必须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必须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壮大党的力量;必须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必须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贯彻实施宪法、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法治工作者队伍。以贯彻实施宪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治工作者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必须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者队伍,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强调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性,把法治工作者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对立法队伍、行政执
法队伍、司法队伍的培养教育管理,大力推进法治专门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要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人才基础。
贯彻实施宪法、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作风和纪律直接影响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的完成,党员干部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重要原因是作风不正、违反纪律。各种不正之风、违纪行为、消极腐败现象,是对党纪国法的蔑视和践踏,直接污染法治环境,是法治最大的敌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着力端正党风政风,克服“四风”“四气”,使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得到弘扬;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使党的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坚决消除特权思想和消极腐败现象;加强党员干部管理监督,使其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贯彻实施宪法、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切实做到依规治党。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坚持依规治党是法治精神的体现,也为法治建设树立了示范。全面依法治
国必然要求依规治党、制度治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因此,我们必须扎实推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形成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使党内法规制度同国家法律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坚持党纪严于国法,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力,树立法规制度的权威。只有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法律法规,才能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 全面依法治国”专题研讨发言 :
全面依法治国务必要抓住“关键少数”
同志们: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在今年 8 月 24 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总书记对此再次作了强调。习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强调要坚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处理好全面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工作布局、重点任务。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全面依法治国要抓“关键少数”,我想给大家分享三点感受。
一、“关键少数”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一)全面依法治国从领导干部抓起是由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内在规律所决定的。法治的精神就在于约束公权力和保障私权利。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方才休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法治的堤坝被冲破了,权力的滥用就会像洪水一样成灾。”历史证明,“法治优于一人之治”,法治作为一项使“人类行为服从规则治理的事业”,其基本原则之一便是“官方行为与法律的一致性”。故法治建设从领导干部抓起就是要掌权者树立法治的权力观,突出权力行使的有限性与程序性,凡事必须在既定程序及法定权限内运行,这正是法治国家的基本内涵。
(二)全面依法治国从领导干部抓起是由领导干部在法
治建设中的作用所决定的。“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商鞅变法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其通过“徙木立信”的方式,确立了法令对统治阶层普遍约束的公信力。领导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其能否坚持依法办事,对全社会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民“以吏为师”,领导干部是否依法用权,人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且会在自己的行动中效法。“其身正,不令自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的基本法治观念,才能带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才能使人们服从规则治理。管理学中的二八定律表明,只要牢牢抓住占百分之二十的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抓住了法治建设的重点,从而提升法治建设整体水平。
(三)全面依法治国从领导干部抓起是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由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所构成,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体现了多元交互共治的理念,这意味着政府不单只是治理主体,而且也是被治理对象。在新的社会治理格局中,必须理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和制约机制,在法治轨道内追求善治。因此,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是要求党委和政府的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领导干部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社会问题、规范发展行为。
二、“关键少数”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存在着一些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是一些领导干部法治观念淡漠,法律意识不强。受传统“官本位”和“权力本位”思想的影响,他们信奉权力、漠视法律,处理问题按照权力而不是按照法律。
二是一些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能力不足,以法律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本领缺乏。一些领导干部还存在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惯性思维,习惯了“拍胸脯表态、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视法律为行动的禁锢,不按照法律程序和法律规定办事,这种现象在部分领导干部中还比较普遍。
三是有的领导干部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广大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理应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视法律为儿戏,甚至错误地认为法律是管老百姓的,对领导干
部不适用,对国家的相关法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对自身、亲属等的违法行为听之任之,甚至放纵身边人违法犯法。
四是有的领导干部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甚至以权犯法等
问题严重。有的领导干部信权不信法,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压制法律,信奉权力即法律,权在法之上,不按照法律规章办事,徇私枉法甚至以权犯法,带头违反法律。
五是一些领导干部消极腐败,以身试法。在当前反腐败呈现高压的态势下,一些领导干部仍然存在侥幸心理,不收敛不收手,反而变本加厉,毫无畏惧之心,贪污腐败、腐化堕落。领导干部的这些行为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形象和威信,损害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领域的正常秩序,也影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