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课下载 > 讲团结谋发展党课讲稿15篇

讲团结谋发展党课讲稿15篇

发布时间:2022-08-21 10:45:03 来源:网友投稿

讲团结谋发展党课讲稿15篇

讲团结谋发展党课讲稿篇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这一重大战略布局,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眼黄河流域岁岁安澜,是黄河治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充分体现了全局性和系统性的战略意蕴。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千秋大计。

  其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

  黄河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源泉所系、血脉所依、根魂所在。华夏文明之所以能延续数千年,既得益于黄河流域所提供的广阔且易于耕种的土地,也与我们先人能较为合理地顺应和利用自然密切相关。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千百年来,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民族品格。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其二,“黄河宁,天下平”道尽了黄河安澜与国家民族命运息息相关。

  黄河穿越崇山峻岭,千折万转,是一条自然条件复杂、河情极其特殊的河流。“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述了黄河水流之湍急;“九曲黄河万里沙”,意味着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从历史上看,国家统一,国力强盛,黄河就能得到比较有效的开发和治理,黄河的安宁则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国家繁荣昌盛。黄河xx年的安澜,新中国x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即是“黄河宁,天下平”的最好证明。“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河宁,天下平”这一规律的深刻把握,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思考。

  其三,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水是人类文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治水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历史上,“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是黄河的真实写照,黄河下游频繁的洪水灾害曾给沿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在中国历史上,黄河治理始终是历代执政者治国安邦的大计。新中国成立xx年来,治理黄河的主要目标已从“除水害、兴水利”,转化为防洪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和谐友好,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如果说传统社会的治水关系到民族生存和国家兴亡,那么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则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全局性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是事关打造我国重要生态屏障。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我国xx、xx地区的重要水源,从上游到下游,连通xx、xx和渤海,是一条连接了三江源、祁连山、汾渭平原、xx平原等一系列“生态高地”的巨型生态廊道,水资源和生态功能极为重要。但是,黄河一直体弱多病,水患频繁、洪水风险威胁较大、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发展质量有待提高是黄河流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先天不足的自然因素,更有后天失养的人为因素,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屏障,既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源涵养、确保黄河生态安全,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更有利于为全流域人民提供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洁净的土壤、宜人的气候等诸多生态产品。

  二是事关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遵循经济规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能源富集区,是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过度拓展,黄河流域既出现了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过高等问题,也出现了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相比发展不平衡、黄河上中游x省区发展不充分等问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

  三是事关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多方面原因,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上中游地区和下游滩区,是我国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全国xx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x个涉及黄河流域,且黄河流域有诸多承载生态功能的区域,这些区域与贫困人口分布高度重叠,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任务非常艰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有利于解决好流域人民群众关心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问题,也有利于贫困人口通过参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和发展生态产业,提高经济收入水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建立长效脱贫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统筹协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科学抉择。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有效协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的科学抉择,必将对黄河流域长远发展产生历史性影响。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一日之功,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经济规律,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更好地让黄河造福人民。

讲团结谋发展党课讲稿篇2

 

  一、中国面对的国际经济环境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加剧了大变局之“变”,世界经济发生了许多根本性变化。特别是中美经贸关系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中国与美国、与世界的经济关系。这些外部环境变化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具体来看——

  (一)世界经济稳定增长态势终结

  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洗礼后,2010年世界经济出现明显的回升势头。在2010年至2019年的十年里,全球GDP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左右。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后,由于疫情冲击和行政管控带来的次生经济灾害巨大,全球经济增长态势终结,将进入下行调整期。

  2021年4月2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报告认为,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3.3%,衰退程度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要严重,可以说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同时,报告还认为,2021年全球经济提速,经济增长将达6%,但各国经济复苏进展不一且存在明显分化,中国经济复苏领先全球,经济增长将达8.1%。并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4.4%。

  总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加速终结了全球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在全球经济下行过程中,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经济增长可能出现短暂反弹,之后放缓,全球经济波动幅度将会增大,持续稳定较高的增长恐难实现。

  (二)全球供应链遭受重创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世界各地均采取了较为严格的边境管控措施,限制了人员特别是货物的流动,这使得国际贸易大幅度萎缩,全球供应链出现裂痕。尽管有志之士呼吁要加强全球供应链的国际合作,但疫情蔓延引发的以xx利益和公共安全为名的调整供应链、建立本土供应链体系倾向,将加速全球供应链收缩,打击生产全球化、投资全球化。

  中间品贸易萎缩,国际投资加速下滑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发展,中间品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主体。我国作为货物贸易大国,在全球中间品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间品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0%以上,占全球中间品出口的10%以上,中间品进口占进口总额的70%以上,占全球中间品进口的15%以上。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收缩,将加剧中间品贸易萎缩,对我国中间品贸易构成一定冲击。

  在生产全球化中,国际直接投资迅猛发展,2007年达到创纪录的1.83万亿美元,但在金融危机后大幅下挫。近年来,全球国际直接投资一直低迷,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更是出现了断崖式下跌,2020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金额下降了42%。受疫情影响,生产、投资全球化收缩,国际直接投资将陷入相对低迷期。

  (三)利己主义抬头,高标准经贸规则遇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一些xx实行的单边主义,已经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有效性构成威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人类共同面对的公共卫生危机,原本需要各国团结协作、联合抗疫,强化各国间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抵御经济下行风险,但却出现以邻为壑、推脱责任、指责他国的非理性行为,排外情绪、极端的民族主义和利己主义思维开始抬头。单边的利己主义与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冲突,将成为未来困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突出矛盾。

  在疫情发生之前,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缺陷就已暴露无遗。比如,不能有效解决世界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偏低以及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发展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拉大,各国之间以及国内不同阶层之间经济利益分配不均衡;一国经济金融风险向世界传递加剧世界经济动荡,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改革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呼声日隆。但是,疫情中出现利己主义的非理性思维和行为,会进一步割裂、分化各国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态度。这时,建立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自由化规则体系就更难取得国际共识,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阻碍和难度就会不断加大。

  (四)中美经贸关系变化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各国在经济政策上都采取了很多应对措施。美国也不例外,它实行了扩张性财政政策,这样使本已岌岌可危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2019年,美国政府债务总量就已达到23.2万亿美元,与GDP的比率升至108%,大幅高于2006年即金融危机爆发前63%的比率。2020年,美国预算赤字达到创纪录的3.132万亿美元,占GDP的16%。美国国债总额达到27.41万亿美元,相当于2020年预计GDP的130%以上,创造了二战后的新纪录。

  面对难解的债务状况,美国不得不依赖增加对外负债,扩大资本账户的顺差。而为了保持并扩大资本账户顺差,美国必然会扮演扰乱国际秩序的角色,打压竞争对手,比如中国,让寻求安全的避险资金流入美国,以此缓解财政窘境。这就是美国谋求遏制中国发展的背景。当然,美国还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就是增加税收。通过增加税收来增加财政收入,使财政收支差额减少,赤字率下降,这样债务依赖也会有所降低。但是,加税的结果却不利于投资者获得更高收益,也不利于刺激消费。可见,这对美国宏观经济运行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以上就是中国在寻求长期稳定发展过程中要面对的国际环境。当然,经济全球化不会停止前行的脚步,世界各国加强合作的愿望仍旧突出。中国会在全球化过程中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会在扩大开放过程中寻求更多与各国合作的机会,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发展,同时也为自身发展赢得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二、中国国内经济环境变化

  我国国内经济环境和长期的趋势性变化明显,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经济发展阶段发生变化

  工业化加速扩张时期已经结束,国民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成为主要特征。

  比较优势发生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生产要素成本优势明显。当时,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凭借廉价的土地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大力吸收外商投资,推动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实现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而外资、外贸的快速发展也拉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随着近年来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的全面上涨,我国生产要素成本优势不断弱化。在这一条件下,我们必须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创新推动技术进步,提升要素效率,从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四)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变化

  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我们必须走依靠技术创新推动集约式内涵型经济增长道路,也就是走依靠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面对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发生的重大根本性变化,以及国内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到底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了解一下。

  (一)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2020年我国GDP增长2.3%,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xx。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持续性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强烈的负面冲击,世界经济增速比2019年下降了约6.5个百分点。而中国经济增速虽然也下降了3.8个百分点,但依然实现了正增长。中国经济的表现还是非常亮眼的。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2019年持平,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上升了0.6个百分点。可以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条件下,我国城镇失业率还保持相对稳定,这是超乎想象的。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在合理预期内。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8%,较2019年有微幅下滑,表明人们对投资品需求相对低迷。

  xx外汇储备32165亿美元,比2019年末增加1086亿美元。这是中国xx实力增强、国内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条件。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981亿元,比2019年下降3.9%。中国是一个消费大国,消费需求稳定对于中国经济稳定至关重要。当前在疫情冲击下,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了一定下降,但相信随着疫情的好转,餐饮、旅游等消费市场会迅速恢复发展。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7270亿元,比2019年增长2.7%。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下,基本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444亿美元,增长4.5%,创造了新的纪录。2020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金额下降了42%,而中国能够逆势增长4.5%,是非常难得的。

  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1102亿美元,下降0.4%。可以说,作为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主体,中国对外投资的相对稳定为其提供了重要支撑,避免出现更大幅度的下滑。

  货物进出口总额321557亿元,比2019年增长1.9%。其中,出口179326亿元,增长4.0%;进口142231亿元,下降0.7%。

  服务进出口总额45643亿元,比上年下降15.7%。其中,服务出口19357亿元,下降1.1%;服务进口26286亿元,下降24.0%。

  从以上2020年宏观经济指标来看,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我国经济运行逐季改善、逐步恢复常态,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

  (二)我国财政状况

  2020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6615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地方债务率(债务余额/地方综合财力)约为80%,也在合理的安全线内。

  中央财政国债余额208906亿元,中央财政负债率20.56%。政府债务负债率(中央与地方债务余额/GDP)为45.82%,与公认的60%的警戒线还有距离,也在安全线内。

  全国政府财政赤字37600亿元,赤字率为3.7%。中国赤字率突破了3%的警戒线,而债务率在安全线内,两者并未同时突破警戒线。由此可以说,中国财政状况仍处在安全线内。但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

  我国金融状况

  2020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72.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全年增加19.63万亿元,同比多增2.82万亿元。可见,快速信贷扩张是当前经济稳定的主要工具。

  本外币存款余额218.37万亿元,同比增长10.2%。显然,贷款的增长速度比存款要高出2.6个百分点。可以说,通过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我们保持金融稳定,没有因疫情冲击使一些企业资金链断流而加剧金融风险。

  (四)我国企业总体效益状况

  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516.1亿元,比上年增长4.1%;资产总计126.76万亿元,比2019年末增长6.7%;负债合计71.06万亿元,增长6.1%;资产负债率为56.1%,比2019年末下降0.3个百分点。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34222.7亿元,同比下降4.5%;资产负债率64.0%,较2019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从以上指标来看,我国企业运行总体平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效益有所提高,其资产负债率也偏高;国有企业的效益低于平均水平,而负债率却高于平均水平。应该说,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略有下降,但它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稳定社会经济特别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突出贡献。

  总之,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仍能保持宏观经济运行相对稳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有喜有忧,但基本好于预期,处于总体健康的状态。各种风险压力增大,但还在可控范围之内。这是一个难得的成就,也是我们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信心来源。

  四、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目标与政策

  (一)2021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21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主要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二)2021年财政政策

  2021年全国财政赤字35700亿元,减少1900亿元。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中央财政赤字27500亿元,减少300亿元。中央财政国债余额限额240508.35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限额151089.22亿元,专项债务余额限额181685.08亿元。总体债务率控制在60%的警戒线以内。这是2021年财政政策的基调,赤字率有所收缩,债务率继续控制在60%的警戒线以内。也许有人会问,是不是要从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向紧缩的财政政策了?

  其实不是。我们的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由以上目标政策来看,预算规模的变化是一个渐进式的变化,是为当前形势下实现财政安全、助力经济稳健发展,而对积极财政政策做出的一个适当的微调。这种微调是正常的。

  2021年金融政策

  2021年我国的金融政策,概括起来说,一是“稳”字当头,回归正常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回归正常化,不是要“急刹车”,也不是要收缩金融政策,而是要保持金融政策的相对稳定,实现支持经济发展和维护金融安全之间的平衡。为此,要保持金融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二是着眼于稳增长、防风险与控通胀之间的综合平衡,更加注重平衡长短周期。

  在2021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以及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下,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的开局还是比较好的,很多指标都在合理预期之内甚至超出预期,向好的方向转化。

  五、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中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那么,我们为什么提出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如何理解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国内大循环为主能不能靠压缩外需来解决、新发展格局是否要各地建立自我循环、如何巩固新发展格局?这些问题不仅仅关系今天的经济决策、经济活动,而且还关系到未来较长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具体来看——

  (一)为什么提出要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的态势就已经非常明确了。有人说,过去的对外依存度太高了,长期实行外向型经济存在很多问题等。这些都是谬论。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但就全国而言,我们并不是一个外向型经济的xx。实际上,近年来我国对外经济依存度一直在下降。1990年,我国货物贸易对外依存度接近30%,2006年达到64.88%的峰值,其中出口依存度达到35.71%,进口依存度29.17%。此后开始下降,2019年货物贸易对外依存度降到31.72%,其中,出口依存度降为17.35%,进口依存度为14.37%。如下图:

  我国服务贸易依存度更低。2007年服务贸易达到历史高点,上升至7.06%,服务贸易出口依存度上升到3.43%,进口依存度上升到3.64%。此后,尽管服务贸易规模逐步扩大,但由于GDP更快增长,服务贸易依存度却下降,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依存度降为5.47%,服务贸易出口依存度1.97%,进口依存度3.49%。

  如果把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加总计算,2019年我国总体的外贸依存度为37.31%,总体出口依存度为19.36%,进口依存度为17.94%。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从供给角度看,我国国内市场的供给主要是由国内企业而非国外企业提供的,我国企业也主要是为国内市场而非国际市场提供供给,目前,我国80%以上的商品和服务是由国内企业提供的。从需求角度看,我国国内市场需求主要是由国内企业提供的,而非主要靠国外企业满足需求。目前,社会总需求中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占比也超过80%。从经济增长贡献角度看,2007-2019年间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

  从外资依存度来看,1990年我国外资依存度增加到2.61%,1994年达到最高峰时为7.66%。此后,随着国内投资和经济总量更快增长,外资依存度逐步下降,2006年回落到2.57%,与1990年基本持平,2019年则下降到不足1%,远低于世界平均约5%的水平。由此可见,中国的外资依存度也是比较低的,说明经济发展不是靠外商投资拉动。从对外投资依存度来看,199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仅有0.23%。2006年对外投资额与GDP之比上升到0.77%,2016年达到高峰,但也仅有1.75%,2019年则下降到0.95%。由此可见,资本要素主要依赖国内市场。

  国内的技术研发投入不断增加。201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19%,与欧盟基本持平,创新能力指数排名全球第15位。发明专利授权数量逐年增加,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的技术主要是靠国内研发满足的。当然,也有许多核心技术还是依赖进口,对国外依存度较高。这也是美国等少数xx利用技术上的优势遏制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必须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突破这个技术瓶颈。

  就劳动力要素而言,国内劳动力市场是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基本渠道,海外劳务输出规模较小,最多的2017年也仅30多万人。

  综上而言,无论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还是生产要素、技术研发,对国外的依存度都比较低。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呢?我们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所以,更应该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导。

  经济形势变得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国际上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利己主义和排华势力抬头,外需增速下滑,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制度竞争趋于白热化。国内要素禀赋发生变化,成本优势削弱,供给结构和消费结构面临升级,国民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培养新的竞争优势。如果有效释放内需潜力,国内大循环活力会日益强劲。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

  (二)如何理解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有些人误读“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等同于脱离国际市场及全球经济体系的“内循环”。要注意,“内循环”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两个概念。“内循环”没有谈国际循环的问题,这与美国谋求与中国经济脱钩、迫使中国走上封闭道路不谋而合。宏观经济中的政府、企业、居民xx部门“内循环模型”,就是把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割裂起来的理论假设,是在不考虑出口和外部需求条件下的封闭型经济模型。这与当前中国扩大开放水平、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现状是不一致的。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已经不具备封闭起来“内循环”的微观基础。中国作为WTO成员正谋求加入《政府采购协议》,政府需求不可能排斥进口产品和服务;大量企业在全球资源配置,所需投资品也不可能只在国内采购;居民消费会用货币投票,更离不开进口的价廉物美商品和服务满足消费结构升级、消费规模扩大的需要。现在,跨境电商发展得这么快,已经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可见,开放不是我们选不选择的问题,而是已经成为一种实际的经济状态。

  我们不能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和国际经济循环对立起来,更不能关起门来搞封闭的经济建设。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发挥国内大市场的优势,才能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才能更好地吸引国际厂商和投资进入中国市场,共同合作、互利共赢。另外,我们只有更好地参加国际经济循环,才能解决国内经济循环中的诸多困难、矛盾和问题,突破国内经济循环的瓶颈,保障国内经济循环更加顺畅。当然,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必须有解决国内经济循环过程中瓶颈问题的能力和举措,这需要我们自己努力,不能依靠外部力量。

  有人认为,我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标准中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的所有工业门类,拥有14亿人口,大市场优势明显,我国经济完全可以依靠国内市场自我循环,不依赖外部市场和资源。其实,完整的工业体系只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动态来看,工业体系是要在发展中不断升级、提升质量和水平的。也就是说,只有在提高开放水平中,广泛吸纳聚集利用全球优质资源,才能更快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更快推动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世界是所有的开放经济体,自然也都是国内经济循环与国际经济循环互动的运行状态。我们要更好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功能,使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有机地结合起来。

  国内大循环为主能不能靠压缩外需来解决

  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出后,有些人就提出,我国对外经济依存度过高了,需要降下来。实际上,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下降,是国内投资、消费更快增长的结果,而非减少进出口的产物,也不能靠压缩进出口来降低外贸依存度。相反,2007年以来,除个别年份,我国进出口保持总体增长,外贸依存度却明显降低。世界上没有一个xx和地区为降低出口依存度而主动减少出口。我们不能为了形成双循环发展格局而主动减少出口、限制进口,减少对外经济联系,这是本末倒置的。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外资依存度一度提高,于是就有人认为利用外资太多了,并提出限制外资规模。其实,外商投资增多,是我国对外开放、积极参加生产投资全球化的结果,外商投资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功不可没。近些年我国外资依存度下降,也不是限制和减少外商投资的结果,而是国内投资和经济增长更快的表现。当今世界争夺国际投资的竞争仍然十分激烈,中国要在良好的营商环境中积极地吸收外资,参与国际直接投资竞争,促使国际直接投资在中国市场获利,同时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新发展格局是否要各地建立自我循环

  在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各地往往要求形成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补齐供应链短板。但是,这样很容易搞成一个个封闭的自我循环,形成各个地区之间的市场分割,肢解全国统一的大市场,降低全国资源配置效率。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就全国总体而言的,而非就某一地区经济而言。我们要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加强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合作。

  (五)如何巩固新发展格局

  在新发展格局下,要求更加关注国内市场,打通国内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扩大内需,发挥国内大市场的优势,建立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突破卡脖子技术,缓解外部需求下行压力。

  第一,在深化对外开放中为新发展格局提供制度保障。深化对外开放,跟踪高标准经贸规则变迁的趋势,大胆探索创新,形成放得开、管得好、安全高效、风险可控的制度环境,建立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制度。这样以开放倒逼改革,才能更快打通国内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生产关系各环节的堵点,为国内经济大循环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在对外开放中助力发挥大市场优势。要扩大开放水平,广泛利用全球资源,增加新的就业机会,提高全社会收入水平。因为收入增长是消费需求扩大的函数,没有了收入的增加我们怎么实现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为此,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如通过改变商业模式来刺激消费等,确实在短期内形成了一些消费热点。但如果不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这些举措对于扩大内需就不具有持续性意义。

  要在扩大开放中释放国内大市场的优势,开放的大市场能够为外商投资、进出口贸易带来更多机会,更好实现国内国际经济互动。国内大市场的优势是什么?既可以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保持相对稳定,也可以吸引国外优质资源为我所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由此,我们要通过扩大高水平开放助力发挥国内大市场的优势。

  第xx,在高水平开放中构建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建立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并非要脱离全球供应链体系,而是要在提高开放水平中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巩固并升级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在外部供应链重构中增强我国的自主性。

  第四,在高水平开放中聚集高端要素。突破卡脖子技术,同样离不开高水平开放。在推动高水平开放中,广泛吸收聚集国内外优秀人才、先进技术、领先企业、先进制造和服务、管理知识和信息等高端资源,加强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在开放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批突破性技术成果,从而建立富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这样才能减少国外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冲击和风险,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环境,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讲团结谋发展党课讲稿篇3

 

  今天,有幸与下楼村的党员干部群众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有关问题,我主要按照“XX”工作要求,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次党课。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重点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乡村振兴将步履维艰;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才会蹄疾步稳。因此,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如何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关键作用?

  首先,要坚持党建引领,使基层组织“强”起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关乎农民切身利益,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

  其次,要坚持党员带头,引领群众“动”起来。农村党员身处基层乡村一线,与农村群众联系最紧密、关系最亲近。因此,实现乡村振兴,绝不能离开广大农村党员的参与和奉献。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思想先进、立场坚定的政治优势,熟悉政策、引领发展的能力优势和扎根基层、战在一线的群众优势,带领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推进乡村振兴。

  第三,要以乡风文明为重点,促进乡风“美”起来。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要积极倡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勤俭节约的价值理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基层群众转变观念,自觉摒弃陈规陋习,以实际行动推动移风易俗,营造文明健康、向善向上的民俗乡风。

  第四,要以人才为支撑,让基层队伍“壮”起来。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没有人才,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实施,再好的资源也难以利用。要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这个最为根本、最为关键的人才,坚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推动形成“头雁”效应;要从严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信得过的人选拔到村“两委”,把好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作用,着力培养好本土人才,同时还要注重人才的引进,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最后,要以产业融合为目标,推动乡村经济“活”起来。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产业融合是出路。针对农村组织化程度低、传统生产模式落后等现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改革发展的作用,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要大力扶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合作社,支持农民创业就业,用党建融合资源、用活资源,让农村资源要素充分活起来,凝聚起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讲团结谋发展党课讲稿篇4

  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强化党内监督的核心。强化党内监督必须坚持、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把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有机结合起来,把上级对下级、同级之间以及下级对上级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企业党支部书记专题党课讲稿:新形势下党建对公司发展的助推作用。

  同志们:

  根据公司安排,党支部书记要带头讲党课,这既是规定动作、政治任务,也是加强党的领导、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之举。也许有人会问:抓企业高质量发展与党建工作有什么必然联系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很多同志可能还不明白企业抓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可以这么讲,党建工作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基石。尤其对国有企业来说,党建工作必不可少。

  习近平说过,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根和魂,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那就是好比是无

  根之木无源之水,根本就谈不上长远发展,谈不上为社会作贡献。我们公司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的国有企业,必须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必须把党组织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抓生产经营、抓改革发展,确保我们公司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要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如何坚持党对公司的领导,加强党建引领,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命题。为解答好这个命题,解答好部分同志心中的疑问,今天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党建对公司发展的助推作用。

  一、公司为什么要抓党建

  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的政治资源,始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承载了重要的任务。建立完善的公司党建工作制度,可以确保党的政治方针、政策、路线得到落实,可以推进公司改革和创新发展,可以活化党同公司员工、群众的血肉联系,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公司经济效益,促进公司积极承担履行社会责任与义务。

  (一)加强党建引领,可以扫思想之尘。房子应该经常打扫,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应该经常洗,不洗就会灰尘满面。这个基本的道理大家都懂。我们的党组织、党员干部也一样,时间久了,少数同志不免在思想上出现误区、蒙上的灰尘,滋生错误认识、出现错误行为,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做一些不该做的事,个有别同志甚至会自以为是、盲目自大,发表些不当的言论。加强党建引领,经常性开展思想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及时清扫思想灰尘,校正思想偏差,增强抵御各种疾病的免疫力,可以让党员干部避免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二)加强党建引领,可以除作风之弊。作风建设,在任何时候都重要。我们的党自创立以来,都历来十分重视作风建设。作风建设,事关党的建设的成败。作风好,则事业成;作风坏,则事业废。在国有企业内部,抓作风建设也尤其重要。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亮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更需要风清气正,国有企业作风建设不仅体现着企业整体形象和风气,更关系到企业可持续高质显发展的大局,在我们公司内部,尤其是职能部门、管理层境界不高、眼光不远、格局不大,过于追求个人利益得失,热衷于比职务,比待遇比工作舒适度写问题仍然存在。抓公司党建,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可以让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从知行合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审视自己、要求自己、检查自己,带头转变工作作风,带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带头把一些倾向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推动公司作风大转变。

  (三)加强党建引领,可以筑发展之基。习近平说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同样,要办好国有企业的事情,也关键在党。当前,有些国有企业不重视党建,不同程度存在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这些问题最后导致的都是国有企业发展受阻,不是企业领导管理层出现问题,就是企业基层党组织出现问题,有些企业甚至面临倒闭的边缘。所以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我们党的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我们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只有坚定不移加强党对公司的领导,我们才能不断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推动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才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公司的坚强战斗堡垒,从而使公司做大做强做优。

  二、怎祥抓好新形势下公司党建工作

  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其一举动都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仅影响着经济发展速度,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党建引领企业发展。把党建融入公司发展、让党建推动企业发展、同时也让企业发展来检验党建水平,是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的根本要求。要推动质量发展,我们必须要加强和创新公司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增强公司竞争力。

  (一)政治建设是首要。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只有推动政治生态根本好转,才能引领和保障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各种风险挑战迫切需要通过建设良好政治生态来推动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对我们全体党员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必须时刻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方向、看清大势、胸怀全局,把做好各项工作放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大局中去思考,定位、谋划,始终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始终听党号令、为党分忧,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为公司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二)组织建设是基础。2019 年 12 月 30 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对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作出全面规范,为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求企业各级党组织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出发,把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作为营党治党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采取有力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国有企业党委要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企业重大事项。国有企业党支部要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厘清职责权限、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基础保障等重要事项,明确党组织研究讨论是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我们要加强公司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通过组织设置党员教育、资源配置、志愿服务、特色活动等工作,推进党建工作五个一体化,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服务、共商共建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國绕贯彻落实上级公司战略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菜单式教育培训创新培训方法,增强培训效果,帮助公司党员干部全面提高本领。要注重在基层线和艰苦环境中锻炼培养干部,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外地项目、偏远地区等岗位挂职任职,加大公司内部干部交流轮岗力度,让干部在实践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

  (三)纪律建设是保障。只有固守法纪底线,才能激发奋进的正能量。要加强对公司党员干部特别是初入职、心性未定的公司青年对于党风廉政建设的认知,充分发挥纪律的正面引导和惩戒警示两方面的作用,把党纪法规的学习教育纳入党员干部学习会的重点内容,确保党纪党规入脑入心,要教育公司全体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万史责任感,始终维护好党的纯洁性,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施政文化建设,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工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基础性工程,坚决同一切腐败行为作斗争,把廉洁自律牢记心中。公司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维护纪律和规矩的严肃性、权威性,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自觉接受企业员工和群众监督。要经常查找岗位廉政风险点,慎独慎初慎微慎欲,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在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正心明道,洁身自好,涵养清廉本色。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实践告诉我们,党建工作就是企业的红色引擎,党旗红事业兴,党建优事业优,党性强作风正。

  同志们,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加强公司党的建设,以党建为引领,坚定不移发挥好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护航公司高质量发展。

讲团结谋发展党课讲稿篇5

  历者过也,史者事也。历史就是过去,它可能是实存的,也可能是被记载或重构的。历史至少是文字记载的历史,通常是以时间事件人物关系环境思想影响等知识要素对过去的叙说。"四史"也是如此,其学习教育最直接的就是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掌握和认知。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党课讲稿: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创造力凝聚力感召力。系统阐述了民族复兴的深刻内涵、历史方位、实现路径和战略步骤,使我们实现了精神上的完全主动、战略上的完全主动,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意志、政治立场、政治主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是指导我们党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强大武器,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对中华民族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新疆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新疆考察,召开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从战略和全局上审视、谋划、部署新疆工作,确定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进一步做好新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通过学习,感受颇深。现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学习体会

  第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改进作风。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必须保持冷静清醒和坚韧执着,一刻不停歇地推向纵深。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以“两个维护”,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方向,“严把三关”即政治关、廉洁关、形象关,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等,切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不断提高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第二四个自信”是贯穿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精神主线。我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足以支撑我们的“四个自信”。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课堂上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为何值得自信,把坚定“四个自信”融入教学育人全过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第三我们要做好宣传教育文化工作,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方面的问题,筑实文化自信的根基。一是筑实认知认同根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传承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教育体系;二是筑实创新创造根基,以思想理论、学说体系、文艺作品、文化新业态等的精彩纷呈,把文化创新创造中取得的新成果奉献给世界;三是筑实民众素质根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检视问题

  (一)形式方面满足于一般性的学习。特别是政治理论学习多,业务学习少;泛泛学的多,认真领会少;学得多用的少。突出表现在:研究探索不够,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缺乏思路。

  (二)工作部署多,检查指导少。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在推进学校工作方面不能结合实际现状不断探索更适合高效的方式方法。

  (三)群众工作缺乏创新,固守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总是沿用原有的各种方法制度,不能够提出新思路和新办法。

  三、反思根源

  (一)思想上重视程度仍需提升。忙于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少,学习方式单一。对于所学习的内容,多以笔记形式,缺少对学习内容的思考理解。

  (二)工作上缺少对理论学习知识的思考和理解。多以文件指导建议落实工作,缺乏结合实际情况的思考和探索,缺少对更高效的方式方法的探索。

  (三)创新精神有所欠缺。在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时,倾向于按照常规、传统的方法、流程来,没有加入过多自己的思考,创新精神还不够,需要加强会上讲话或发言,特别是开大会时,还是有讲空话、套话的情况。

  四、整改措施

  加强思想认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通过认真做好笔记,反复阅读学习,理论联系学校及自身实际,记录学习心得等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理论学习的思考和理解。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精减会议,多以实地调研、座谈等形式开展工作,及时了解一线老师的想法,多听取老师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合理加以利用。多学习、多探索,转变工作作风,合理进行学校管理工作的创新。

  五、努力方向

  (一)深入理论研究,扎实理论素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运用到常规的教研活动中,加强政治思想意识。坚定不移聚焦总目标,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硬任务、重于泰山的政治责任,坚持抓早抓小抓快抓好,运用法律武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维护稳定。

  (二)深入一线教师调研工作的开展情况,走进课堂,贯穿德育教育。多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和同志学习,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争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思想觉悟,做到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

  (四)加强开拓创新精神,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讲团结谋发展党课讲稿篇6

  党员要把理想信念作为引领事业的指向标,不断从党章、系列讲话中汲取养分、寻求力量,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公仆意识,到群众中去,拜群众为师,虚心问政于民,倾听群众期盼,更细致地了解百姓需求,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往深处想、细处看、实处做,用干部“辛苦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党课专题讲稿。

  大家好!2020年XX月XX日至XX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XX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也都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是一次规格非常高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次讲话,是未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非常重要的纲领性文件。这次会议释放出X个重大信号。

  一、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这是一个重要的判断。

  我们党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目标的党。中国特色也可以说是中国之治或者中国的制度优势,是中国的治理经验。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就是为建党100周年送上的一份最大贺礼。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未来三十年,我们还得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去完成这个奋斗目标。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中央的判断是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解决了近一亿人口的贫困问题,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提出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提出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来搞脱贫攻坚,还有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以XX市为例,对口帮扶XX省XX个贫困县全都“摘帽”。另外,还有“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可以说是党政军齐动员。

  20XX年X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2020年X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我的理解是,这是我们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一个非常好的传统,这个“大事”就是“三农”问题,体制就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型举国体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目标是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未来的乡村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山清水秀风光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成立以后,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政权是因为什么?当年我们党提出农村包围城市,发动农民革命,最后夺取了政权。农民对我们党有着天然的感情,我们党也是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农民率先拉开改革大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全面进步。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起步的,准确来说是从XX村起步的。从XX村到XX,再是XX,最后推广到全国,农村改革的成功为我们国家的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过去几年,我们做的一些主要工作有: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大台阶,农民收入较20XX年翻一番多,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贫困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既是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试点的最后一年,也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2021年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第一年。未来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来推动乡村振兴,这个国家战略的规格很高。其实,早在20XX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我们知道,这也是我们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或者叫作新型举国体制。

  只有非常重大的问题才可能举全党与全社会之力来推动。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未来的乡村振兴与过去脱贫攻坚战一样,党政军齐动员,一级一级书记一起抓来促进我们国家的乡村振兴。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乡村振兴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所以,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二、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判断。

  我们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都跟农业农村有密切关系。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候,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不能有贫困人口,所以在过去X年,国家打了一场脱贫攻坚战,解决了近一亿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2020年年底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向建党10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其实,早在20XX年,党的重要文件中就提出来“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了,那是为了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

  把乡村振兴上升到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让全国人民都来帮助农村、建设农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我们农村X亿多农民每个家庭都有一块地,有一块宅基地、有一块承包地,这就是我们的“压舱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2020年X月,李克强总理在XX届全国人大X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会上披露:“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是X万元人民币,但是有X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XXXX元左右”。我认为,这X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主要集中在农村。我想如果未来把这X亿人的内需激发出来,那么整个国家的发展就会不一样。怎么激发出来?这需要国家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用大历史观来看“三农”问题我们会发现,历朝历代农民起义的原因都是因为没有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像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只有中国共产党解决了几千年来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的绝对贫困问题。我们只有深刻理解“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我们这个党,通过发动农民、通过农村包围城市、通过土地革命获取政权。我们这个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是一个有五千多年农耕传统的大国。过去,国家政权的更迭都是因为没有解决好“三农”问题。现在,我们是一个世界大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只有农业、农村、农民稳定了,我们这个国家才安定。

  我们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就是因为我们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吃不饱问题。现在,我们通过脱贫攻坚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他们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

  础依然在农村。我认为确实是这样的。现在,我们14亿人口有9亿农民,农民的收入和城市居民的相比是X比X。怎么把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怎么让农村的公共服务、软硬件设施跟城市的差距缩小,我们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三、“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实际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还是有区别的。

  一是目标不一样。脱贫攻坚是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乡村振兴是解决农民的富裕富足的问题。

  二是数量不一样。脱贫攻坚主要是解决近一亿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乡村振兴是解决X亿农民的富有问题,要跟X亿多城市居民一样富有起来。三是对象不一样。脱贫攻坚是集中在XX.X万个贫困村,乡村振兴是集结所有XX万个行政村,后者数量是前者的X倍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继续精准施策。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还要继续,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社会管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四、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X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对搬迁群众怎么稳得住?没有劳动能力的医保兜底,有劳动能力的通过培训让他获得新的就业岗位。所以,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X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2020年X月X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驻村工作队不能撤。因为有不少的贫困县脱帽之后,如果后续的各种政策没跟上,可能会重新回到贫困状态。中央提出“四个不摘”政策,就是让脱贫变得可持续性。

  2020年X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X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这个政策是给已经脱贫县定心丸。他强调,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全国XXX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在过去的X年按照逐步有序退出,到2020年年底已全部退出了。但是,可以通过X年过渡期来保持脱贫成果可持续性。

  五、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他从土地、农业科技、农民种粮积极性、党政同责等方面作出重要指示,覆盖了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还回应了生猪生产、餐饮浪费等大家关心的问题。过去,我国的粮食安全一直是“米袋子”省长负责,中央这次提出“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

  什么是粮食安全主动权?就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严防死守XX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

  2020年XX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就是因为部分地区出现耕地“非粮化”倾向,一些地方把农业结构调整简单理解为压减粮食生产,一些经营主体违规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挖塘,一些工商资本大规模流转耕地改种非粮作物等,这些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将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很重要。我们国家建立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科学合理划定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功能区和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

  过去,我们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后来,研究发现化肥是一个“凶手”,长期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失去黏度,一下雨就水土就流失。所以,我们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要继续抓好生猪生产恢复,促进产业稳定发展。要支持企业走出去。要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2020年,国家非常重视餐饮浪费,并通过立法来减少浪费。

  实际上,我们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非常重视粮食安全。为了国家的粮食安全,粮食价格要保持稳定。怎么保持粮食价格稳定?可以通过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通过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这些都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核心内容。

  六、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推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有一些非常好的政策,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深度贫困地区增减挂钩指标跨省交易。未来,在乡村振兴中也要有一些强有力的政策。

  一是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比如,中央出台了《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X-2022年)》《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提出了一系列目标任务。

  二是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201X年X月,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抵制天价彩礼等。

  三是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有关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等相应政策落地之后,我想能够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四是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未来,乡村振兴必须深化农村改革,尤其是农村“三块地”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同时,改革要有序推进。

  五是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要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要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加强分类指导。

  六是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

  七是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现在,农业农村部每年会发布一批乡村治理的案例,这些案例对于改进我们国家农村治理非常有效。

  七、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

  2019年,中央专门出台了两份乡村组织振兴的文件。一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主要职责是乡村振兴;二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明确提出县委书记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县级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2020年X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

  我再来简要回顾一下,2020年X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释放出的X个重大信号:一是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二是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四是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X年过渡期;五是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六是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七是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同时,李克强总理在主持会议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出发,深刻阐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科学回答了在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对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认真学习领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工作实际,围绕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好明年及“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

  总之,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吹响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需要我们深入学习领会。有关这次会议精神的解读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讲团结谋发展党课讲稿篇7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对干部进行理论和党性教育,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今天我以“作示范、勇争先,全力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为题,从“锻造坚定的政治品格、永葆清廉的政治本色、创造一流的发展实绩”3个方面,与同志们交流几点体会。

  一、坚定信念,锻造过硬的政治品格

  古话说“相由心生”。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这个“心”就是理想信念。党员干部只有理想信念坚定了,站位才能高,方向才能明,心胸才能宽,担当才能强,才能做到“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一)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不断前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正是靠着这种初心和使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正是靠着这种初心和使命,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正是靠着这种初心和使命,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站在新时代,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高的标准,不但要有衣食住行的基本条件,而且要有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不但要富而且要强,不但要发展而且要平衡充分地发展。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前进道路上还有很多艰难险阻,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必须牢记初心和使命,时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二)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充分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党对人民有感情,人民对党情似海;党把人民看得很重,人民把党看得比生命还宝贵。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必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在艰难困苦的革命岁月,沂蒙人民无怨无悔地爱党爱军,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拿小米供养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长江,就是生动的写照。特别是淮海战役,中野和华野的60万大军所以能够打败装备精良的国民党80万军队,一条决定性因素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次战役期间,华东、华北解放区人民“翻身不忘共产党,吃水不忘挖井人”,踊跃支援前线,先后投入民工543万,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比例达到1:9,有效地保障了前方物资的供应和伤员的及时转运,极大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相反,当年苏共垮台、苏联解体时,近2000万苏共党员,竟没有一个人为自己的党、为了自己的国家起而抗争,就是因为腐败使他们丧失了政治信仰,没有了理想信念,苏联人民和苏共党员已经不可能再用鲜血、用生命去捍卫一个失去民心的执政党。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讲忠诚、讲政治刻在心里、融入灵魂,进一步增强“两个坚决维护”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做到党叫去哪就去哪,人民需要干啥就干啥,坚决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体现到一言一行中。

  (三)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不断推动中国社会高质量发展。从党成立100周年的光辉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促发展,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在任何重大考验面前,在任何敌对矛盾面前,从未发生过丝毫改变,始终如一地支撑着共产党人的信仰,始终如一地指引着党朝着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懈努力,百折不挠,历久弥坚,演变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和独特的精神符号。历史发展到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一伟大思想中的每一个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都承载着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贯穿着鲜明的人民立场。比如,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推进高质量经济建设,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在政治建设方面,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在文化建设方面,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社会建设方面,强调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强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党的建设方面,强调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统一,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正已率人,永葆清廉的政治本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不仅要担负起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还要从我做起、以身作则、躬身示范。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在廉洁自律上,党员干部并没有天然的免疫力,只有时刻戴上思想“紧箍咒”,变他律为自律,化外部约束为内在自觉,筑牢防线、守住底线、不碰红线,才能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一)要打牢思想信念底基。人的思想根基若偏移、理想信念若动摇,就可能丧失拒腐防变的能力,迷失航向、误入歧途。各级党员干部都要通过深化学习多吸理论之“氧”,常补精神之“钙”,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思想“总开关”,做到拒腐蚀、永不沾。可以说,廉洁是我们每个共产党人,每一名国家干部的责任,也是应尽的义务,但是很多人却忽视了这一点,因此导致廉洁意识淡薄,最终走上了不归路。X因受贿罪、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于X年X月被正法,成为建国以来执行死刑的第一个副省级领导干部。在执行死刑前,这位大贪官曾经痛哭忏悔,并自我剖析了腐败堕落的原因,在他的忏悔录里面有这样一句话:“由于极端错误的东西在头脑里作怪,我在思想上成了脱缰的野马,丧失了应有的警觉;在行动上天马行空,丧失了应有的约束,导致今天的恶果,教训是极为惨痛的!”;还有北京市曾有一个正厅级的政府官员,被派往经贸总公司担任总经理,他干了四年,他说在这四年中只认认真真读过两个红头文件。哪两个红头文件呢?一个就是他担任总经理的任命通知,第二个红头文件就是他被开除党籍的决定。在出事后他自己总结,他这四年的确放松了学习,放松了世界观改造,这样去当公司的领导能不出问题吗?结果出了严重问题被司法处理。很多贪腐事例都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于自己世界观的改造,一旦放松了警惕,思想防线就会出现裂痕,价值观也会发生偏差,最后坠入贪腐的深渊,无法自拔。因此,我们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自身的清正廉洁维护党的良好形象。

  (二)要涵养修身自律底气。将党性修养融入到斗争实践中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始终坚守廉洁自律、慎独慎微,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人人都有欲望,求之不为过,但要注意节制非分的欲望,党员领导干部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珍惜自己,特别在金钱、美色、权力方面,要节欲守操,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古语有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许多党员干部认识不够,自律不足,羡慕别人的出手阔绰,一掷千金,经不起诱惑耐不住清贫,向往人上人的生活,所以不择手段的利用公权谋私利。人见利而不见其害,必贪;鱼见食而不见其钩,必亡。纵观各种贪腐案件我们不难发现,许多贪官之所以无所顾忌地捞钱,除了权力缺乏有效监督、体制不健全等客观因素外,其自身贪欲滋长、心存侥幸等主观因素才是最主要的。原X说,刚做领导干部时,他行为比较谨慎,但随着职务的不断上升,追求生活享受、追求“生活现代化”、追求“生活高质量”等错误思想也在他心中急剧发展蔓延。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私心和贪欲,他不惜昧着良心用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掩盖自己的丑行,不惜为此出卖自己的人格和品质,甚至不惜用自己的政治生命进行冒险赌博,最终因收受X余人的钱物,共折合人民币X余万元,并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被判处死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权力不是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手中有了职权并不代表可以为所欲为,沉溺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绿,最终必然腐败堕落,滑向罪恶的深渊。我们作为国家公务员,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如果走上歧途,既连累组织,又自毁声誉。因此,我们要视名节大如天,慎独、慎始、慎微,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要珍视亲情、友情,把群众的敬佩、下属的爱戴,以及家人和亲朋好友的支持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激励自己勤廉从政,做一个人民群众尊敬的好干部。

  (三)要保持一尘不染底色。廉洁自律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政治表达,是共产党人政治生命的基因,也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根脉。70年前,时任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深有感慨地说,共产党战胜国民党靠的不是飞机大炮,而是廉洁,以及廉洁换来的民心。党员干部要把清廉当作立身做人、为官从政、干事创业的政治品格,擦亮清廉底色,永葆政治本色。要做事不骄不躁,公道正派,踏踏实实;做人不虚伪做作,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做官不阿谀奉承,勤政清廉,坦坦荡荡。要追求“一尘不染”,保持一颗自律心。经常检点自己,从严约束自己,时刻把持住自己,加强自我修养,努力追求“一尘不染”的境界。要做到“两袖清风”,保持一颗平常心。正确看待个人,正确看待成绩,正确看待利益,正确看待得失,追求简单与平实,不沽名钓誉,不患得患失。要坚持“三思而行”,保持一颗公道心。看人用人多思公正;带班决策多思团结,“道相同则心相知,心相知则力相合”,不因个人喜好而偏听偏信,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谋事创业多思法纪,强化对党纪政纪条规的学习,时刻反省自身,对照要求,自查自纠。要切忌“四处钻营”,保持一颗事业心。强化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和争先意识,“四处钻营”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四面碰壁、四面楚歌。我们只有保持一颗事业心,志在事业、专注事业、全身心投入事业,才能上无愧于群众,下无愧于良心。

  (四)要筑牢党纪法规底线。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自觉将自己置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之中,做到不越轨、不过界、不触线,始终做到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人要常怀敬畏之心,让敬畏捍卫我们的幸福生活。常怀畏惧之心,有所怕才能不越红线,有所惧才能不入雷区。法规纪律不是摆设,不管是谁,无论你官大官小,也不论你职务高低,只要触犯法律就一定会受到制裁。X官至副厅级,因收受X湖承包户X为其提供的干股9万元,为承包方谋取利益,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或许有的同志会质疑,我少拿点就不会有事了。X在居委会书记职务上干了12年,因为贪污、受贿1.6万被逮捕。现在出台的《廉政准则》,8个严禁52个不准,对党员干部的行为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是我们每一个干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要做到严守纪律、廉洁从政,就必须明白并熟记党纪国法和廉洁从政有哪些规定,时时处处提醒自己,约束自己,真正明白怎样做人、怎样执法、怎样用权、怎样约束行为。同时,还要广纳谏言,不要偏听偏信,不独断专行,应该以坦荡无私的胸怀、海纳百川的气量、虚怀若谷的风度,自觉接受来自方方面面的监督和帮助。只有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三、担当实干,创造一流的发展实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提出的“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更高要求,深入落实“三大四聚”发展路径和“六强四动一保障”工作思路,牢记初心使命、感恩担当奋进,切实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中,补短板、解难题、上水平、促发展,努力争创“第一等的工作”,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这既是落实省委市委要求必须回答好的“时代之问”,也是我们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当中必须完成的时代重任。广大党员干部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把初心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变成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

  (一)要全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发展体系

  在当前千帆竞发的区域竞争态势下,环顾周边兄弟(市、区)和国家级开发区,彼此都正掀起新一轮竞相发展的热潮,我们正处在“不进则退、慢进掉队”的险境之中。从上半年的各项数据来看,总体来说工作有不少进步,但对照能否顺利完成全年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能否再在全省国家级开发区排名中实现进位赶超?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客观分析目前我们的发展形势,我们发展的质效还要提升:一是综合竞争能力不够强。经济总量偏小,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财政总收入等主要指标规模不大,与工业主战场、发展主引擎的地位有差距;与全省、全国第一梯队相比,高企、规上企业数量远低于第一方阵平均数。二是发展物理空间不够大。可利用国土空间不多,建设用地指标捉襟见肘,大部分项目存在用地难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园区空间跨度较大,导致规划偏散,原先控规内产业发展难以集中。三是整体营商环境不够优。园区城市功能相对缺失,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足,投资环境仍需不断改善;行政服务能力有差距,尚有部分审批事项权限未承接到位,同时还存在金融支撑不强、“放、管、服”改革不到位等问题。

  当前,中部地区崛起势头正劲,中部地区发展大有可为,鹰潭作为中部地区的一员,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前,我们已经明确了“物联网首位产业,铜和大健康主攻产业”的发展方向,实践已经证明这个方向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是一条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正确道路。我们要紧紧围绕工业三年倍增计划,着力培育壮大物联网产业集群,持续做好铜产业和大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文章,全力以赴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一是要做大新兴产业。抢抓物联网行业发展的窗口期,高质量推进03专项试点示范工作,充分对接5G时代的新技术应用,放大承办国际移动物联网博览会的效应,加快推进欧菲炬能、弘信电子、普华鹰眼、叠加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壮大物联网产业体量,加速打响“物联鹰潭”品牌。二是要提升传统产业。必须持续加力,加快铜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铜产业+物联网”行动,抓住细分领域招大引强、延链补链,加快智能化改造提高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助力铜企业生产、仓储、物流、贸易、金融等全产业链环节升级,促进铜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全力支持服务鹰潭“三年再造一个江铜”目标。三是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加大万亿级铜物贸平台建设力度;大力支持胜华金属、江南新材、众鑫成等重点铜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华宝香精、养元智汇等重点大健康企业壮大产业集群,实现“量”的递增,“质”的提升。

  (二)要聚焦“大干项目年”主抓手,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

  项目是决定高新区成败的关键,只有项目的高质量才能促进发展的高水平,只有建设的高速度才能保障发展的高要求。大投入大发展,小投入小发展,不投入难发展,这就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投入、没有项目的落地,一切都将失去基础。作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我们要自始至终坚持“项目为王、质量为王”,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作为高新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抓项目、促项目。但是,在抓项目的过程中,也应该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的一些不足:一是大项目总量仍然偏少。前景较好的大型工业项目投资门槛较高,而我们财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承接较为困难;现有龙头支柱企业和重大产业项目不多,铜基新材料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快,物联网产业又尚在起步阶段,未形成规模优势;捕捉大项目信息渠道较少,从储备项目看,在谈项目多,签约落地少,项目短时间难见成效,发展后劲不足。二是项目结构不够优化。全区产业集聚区企业种类比较分散,缺少大的龙头带动企业,产业层次较低;产业发展缺乏上下游产业和相关产业支持,项目之间关联度低、成长性差,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没有显现,特色鲜明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形成;高科技、高附加值、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少,能有效大幅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项目较少。三是一些项目建设进度偏慢。部分项目受资金、土地等多种因素影响,工程进展缓慢;少数干部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担当、不作为,“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影响项目推进。

  为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抓产业发展落脚到抓项目建设上,拼项目、强产业、促发展。全区上下要思想上高度一致,以新的精神、拼的姿态、破常规的担当,千军万马跑项目、千辛万苦攻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用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助推高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攻坚项目招引。突出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方向,进一步细化招商图谱,壮大招商力量,推动全域招商、全产业链招商,围绕智联小镇扩园满园,持续扩大重点项目储备,全力引进中德合资轻金属高精密结构件、5G测试探针等重点意向项目,确保每年引进1个以上投资超50亿元的工业项目。同时,积极探索实践飞地孵化、园中园等招商合作模式,借助外力快速导入一批产业项目,形成聚集效应。二是强化项目调度。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调度机制,对重点项目做到勤调度、强协调,每周每月都要汇总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重点督促协调鑫铂瑞高端铜箔、弘信电子软硬结合板、鼎达智能终端产业园、水晶光电终端精密光学元器件、普华鹰眼无人机等重点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努力形成优质项目助推产业发展的蓬勃态势。三是扩容项目提升承载能力。高标准建设好智联小镇,进一步做好房屋拆迁、土地调规和报批工作;加快基础设施以及定制厂房、标准厂房、小镇客厅和配套宿舍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年底完成3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定制厂房建设,尽早发挥小镇产业承载平台功能。要加大批而未用土地消化和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处置力度,确保年内至少完成1200亩土地消化和600亩闲置低效用地清理任务,为产业发展尽力腾出空间。同时,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扎实做好风险防范各项工作,加大各领域“三争”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资金监管、规范资金使用,让有限的资金全部用在关键的刀刃上,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三)要全面推进改革创新走深走实,释放改革开放新动能

  面对百舸争流、不进则退的发展态势,应该说绝大多数地方、部门和干部都在奋勇争先,抢抓机遇,奋力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但在现实中,也存在一些阻碍高质量发展的思想瓶颈,突出表现为“四种现象”:一是循常规的现象。凡事按常规、按惯例,缺乏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胆识。有这种现象的地方和部门,往往几年下来,“山河依旧”、没有生机。二是随大流的现象。干工作,先看人家干了没有,有没有先例,跟在后面亦步亦趋。产业发展首先靠的是创新,不创新就落后。三是按部就班慢慢来的现象。固守不合时宜的程序和套路,不能顺时而变、因势而化。市场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发展产业如果“冷水泡茶慢慢来”,必将错失机遇。四是小进即满、小富即安、自我满足、安于现状的现象。眼睛总是朝内看,自己和自己比,今年和去年比,比不过总量比增速,比不过全局比单项,喜欢自我找借口、找慰藉,对外面的快速变化、快速发展视而不见。

  我们必须大力破除这些思想瓶颈,敢于冲破束缚发展的体制藩篱,勇于消除阻碍发展的顽瘴痼疾。要继续把改革开放作为破局开路的“关键一招”,坚决打破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持续推进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攻坚、开放再提升,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强活力、赢得更广空间、积蓄更大动能。一是加快创新资源集聚。要构筑高水平开放平台,推动中国信通院泰尔实验室、北航鹰潭研究院、智慧云测物联网安全检测中心等各类科研院所、科创平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持续打造一批科技创新服务应用、成果转化、研发孵化新平台。二是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推动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上轻装上阵、凝神聚力;要在发挥绩效考核作用上取得更大突破,推动干部队伍作风能力建设上台阶;要深化金融服务创新,做强做大炬能集团,组建国鑫金融、招商公司等国有平台公司,增强发展平台市场运作能力。三是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深入推进降成本优环境、“放管服”改革和“赣服通”建设等相关工作;整合各类服务部门,认真做好园区现有重点企业、在建重点项目的服务保障工作,切实落实“企业帮扶APP”、“百名干部进百企”“重大项目五人行”等各类安商服务制度;要强化“店小二”服务意识,无事不扰,有事必应,不说不能办,只说如何办,实现“围墙内的事情企业干,围墙外的事情园区帮着干”,全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四)要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近年来,我们在民生领域全力补短板、兜底线、出实招,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但还有很多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离“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目标还有差距。比如,农贸市场、公共厕所大多比较老旧,布局也不够合理;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大班额”“择校热”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医保信息化建设滞后,群众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等等。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生事业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的生活。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以百姓之心为心”的为民情怀,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一个个民生“痛点”变成撬动社会进步的“支点”,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要做好产城融合、城乡发展文章。要科学规划现有城区、智联小镇区域以及农村区域发展布局,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结合正在开展的“双创”、园区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秀美乡村建设等工作,以村庄整洁行动和生活垃圾处理、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通过建设一批典型村庄带动高新区农村面貌整体提升,做靓发展形象。二是要做好民生福祉文章。围绕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居住、环境等重点领域,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统筹做好三产用地整合置换、第十二小学迁建、鹰西南北通道、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全覆盖、自来水管网村村通等一批民生实事,多措并举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精准施策,认真开展“秋冬巩固”攻势,不断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三是要做好社会综合治理文章。紧扣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元旦、春节重要时间节点,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扎实开展信访积案和矛盾纠纷化解攻坚行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特别是尽快扭转大气指标排名连续靠后的不利局面;认真抓好中央、省扫黑除恶“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各项工作,积极主动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确保高新区大局安全稳定。

  (五)要继续破除“怕慢假庸散”的作风之弊,树立“严细实快廉”新风尚

  一个地方的发展,干部是决定力量,作风是关键因素。当前,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我们绝大部分干部作风是好的,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这次省委第三巡视组给我们反馈了存在的问题,在作风建设这一块真值得我们警醒,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改革创新的意识不足。思想上不够解放,眼界不宽,思路不宽,有凭老观念想新问题、靠老经验办新事情的情况,运用新思想、新方法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水平不高。二是开拓进取的精神缺乏。有的同志认为只要工作中坚持原则,遵照上级部署要求,按部就班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就可以,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发挥得不够充分。三是攻坚克难的勇气不足。有的同志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偶尔有“歇一歇”的想法;有的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满足于不出问题,缺乏高标准严要求,缺乏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精神,对难度大的工作,有时也存在逃避思想,动真碰硬的干劲有所松懈。

  树立“严细实快廉”新风尚,最主要的是要付诸行动,体现在干事创业中。我们等不起、慢不得,唯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才能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勇争先。一是不犹豫,抓紧干。“天上不会掉馅饼”,高新区美好的明天,根本的还是要靠我们自己艰苦奋斗。凡是看准了的事,我们都要义无反顾地干,放心大胆地干,不埋怨,不指责,不争论,不议论。机遇抓住了才是机遇,机遇丧失了,就会被甩得越来越远。在机遇面前,我们不能算小账、算眼前账,而应算大账、算长远账,拓展宽广眼界,树立长远思维,以洞察秋毫的敏锐目光,奋勇争先的工作激情,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抢抓机遇、用好机遇,才能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大干快上,实现跨越赶超。二是不守旧,超常干。有些同志干工作,不敢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不敢打破过去的“坛坛罐罐”,这样虽然可以避免某些风险,但也会错失“最美的风景”。没有超常的胆略、超常的举措、超常的目标,就不会有超常的发展。要解放思想,敢于作为,大胆工作,不怕犯错。只要出发点正确,工作中有小失误不可怕。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100名“改革先锋”,其中有一个很瘦的老人,叫谢高华,他曾经在义乌当过县委书记。你在中国地图上看,说要找一个地方,它能够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你肯定不会想到义乌,那个地方交通不好,旁边也没什么产业基础,它就是金华中部一个特别小的县城。为什么今天的义乌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没有什么道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是这个老人,在全中国所有的县里面第一个允许老百姓在马路边摆摊卖东西,然而下雨、下雪,摆摊的老百姓很可怜,怎么办?搭棚子。这个棚搭完以后,就是中国的第一个小商品交易市场。当时,对谢高华来讲,他需要拎着乌纱帽去干这些事情。我们要向谢高华这样的改革先锋学习,学习他们为了人民敢于负责的精神,学习他们“敢于吃螃蟹”的勇气、智慧和担当,扫除我们前进中的瓶颈、滞障。三是不懈怠,同心干。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成绩,出干部。集众木方成大厦,合众力方成伟业。大家共事相处,既要有原则,还要有情商,大原则要坚持,大团结要维护,大方法要讲究,做到“三真”:敢讲真话,不揪小辫子;保持真情,不搞小圈子;相互真诚,不使小性子。要在落实工作中比决心、比行动,凝心聚力,心无旁骛,不摇摆,不分神,既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多补台补位,多支持帮助,宁可上前一步交叉重叠,也不可后退一步形成空档,形成“全区一盘棋、上下一个调、干群一条心”的干事创业局面,在“小市大为、跨越赶超”中展现新时代高新区干部队伍的新气象新作为。

  同志们,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感恩奋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当好新时代的“答卷人”,以不忘初心的政治定力和解放思想的工作举措,加快推进高新区跨越赶超,齐心协力描绘好新时代高新区改革发展新画卷!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讲团结谋发展党课讲稿篇8

  同志们:

  这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总结过去一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安排部署20__工作任务,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齐心协力,扎实做好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下面我讲两方面的问题:

  一、20__年主要工作回顾

  20__年,工业新区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按照“主动预防、突出重点、有效监督、严厉惩处、务求实效”的要求,自觉把惩防体系建设责任制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一起抓,健全机制,完善措施,积极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推动我区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效的政治保证和纪律保证。重点完成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加强廉政教育,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20__年,工业新区各级各单位从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入手,以落实 “八项规定”、“六个禁止”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了作风建设和廉洁从政教育活动。如:公安局以案为鉴,加大对干警的管理和教育力度,坚持经常性开展法规学习,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案例警示教育;国税局开通12366廉政短信平台、健全廉政信息网络,及时发送廉政知识,并开展了执法为民大讨论;地税局开办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廉政教育党课。还有一些部门、单位经常征求和听取群众的意见,及时发现干部职工存在的苗头性问题,采取谈心、提醒等方式,主动解决作风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一年来,各级各部门通过采取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党员干部遵纪守法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好转。

  (二)强化制度建设,权力运行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各部门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部位,强化人、财、事监督管理,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定,努力构建内抓权力制衡,外抓公开透明的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局进一步完善《招投标工作办法》,确保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财政局从采购预算、计划、执行等方面入手,着力健全和完善政府采购监管机制。土地局修订完善《开发区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土地二级市场,有效地防止了政府收益的流失。有关单位制定征地拆迁理赔办法,理赔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社会发展局出台了《关于城镇低保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区低保户申请条件和审核工作程序,有效地规避了“人情保”、“关系保”等风险问题的产生,在服务行为方面,招商局进一步修订“项目进区一条龙服务程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纪委监察局运用科技手段,建立了廉情信息预警监控系统,进一步增强了反腐倡廉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主动性,为实现防范在先、关口前移、及时提醒、有效遏制打下基础。

  (三)加大监督力度,经济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去年,纪委监察局牵头,对行政审批、收费和执法行为进行了清理规范,共清理行政审批事项114项,消减审批事项10项,简化审批前置要件30多件,规范无证收费行为5件。先后起草下发了《关于加强教育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行政部门涉企检查、收费和处罚行为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检查、收费和处罚行为。同时加强对涉企检查行为的监督检查,对部分部门涉企处罚不备案和下达罚款任务等问题进行了严肃批评和纠正,有效遏制了乱收费、乱罚款行为的发生。

  (四)加大治理力度,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全面开展农村“三资”清理和电算化及网络监管工作,建立和完善涉农专项资金监管平台。已有110个村完成了清理,共清理资金8264万,资产13172万,实行了电算化网络监管,基本实现了对农村“三资”的动态监管和透明管理,对降低农村矛盾的产生,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五)落实八项规定,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从领导做起,以上率下、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刹“四风”活动。全区共腾退超标办公用房919平方米,清理“吃空饷”人员8人,清理超编车辆8辆,规范机关公务用车43辆;认真开展会员卡清退工作,全区14 名纪检干部全部作出“零持有”报告;各有关部门全面加强对强农惠民政策落实、征地拆迁、保障性住房的监督检查,着力纠正建筑、教育等领域中的不正之风,加大对民生领域专项资金监管力度,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得到进一步治理。

  (六)严肃惩处违纪,查办案件的震慑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纪委监察局,全年共查办信访案件9件,转立案调查2件,结案2件。处理党员干部4人,其中:开除党籍2人,降级1人,记过1人,移交司法机关2人。通过严肃查办案件,教育了党员干部,起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一年来,各级各部门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我区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但我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有的领导同志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偏重抓业务工作,而对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视不够,在一些部门和单位不同程度的存在“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二是在干部作风建设上,有些部门抓手少、措施不力、纪律松弛、作风不实、执行力不强、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现象时有发生,致使一些工作推进不力,一些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三是在惩防体系建设上,在一些部门和单位治本措施研究不够,机制体制创新不够,制度建设严重滞后,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土壤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四是纪委组织协调指导部门开展工作不够,执纪监督主业意识不强,监督检查和问责追究力度不够,纪检监察干部的履职能力亟待提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年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__年主要任务

  20__年,我们要以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加强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权力监控机制建设、促进干部廉洁从政为工作重点,以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职能,努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为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0__年主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教育和监督,持之以恒纠正“四风”

  加强作风建设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各级各部门要以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围绕解决“四风”问题,从提出的“老虎太远,苍蝇扑面”入手,勤打、狠拍苍蝇,大力开展作风建设。

  1、进一步加强作风纪律教育。一是开展纪律条规学习活动,各级各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以《两个条例》、“八项规定”、《廉政准则》为重点的党内重要法规和制度的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法规意识,时刻提醒党员干部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二是开展警示教育。各部门、各单位要选择反面典型案例教育干部职工。充分利用警示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自律意识,筑牢思想防线。三是开展以“恪守职业道德、弘扬廉政新风”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全区各级各部门结合本单位工作特点,研究制定职业操守,对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具有行政审批、执法和服务职能的部门要与机关工作人员签订《恪守职业道德承诺书》,增强对工作人员的刚性约束,促进干部廉洁勤政,营造风清气正的机关氛围。

  2、开展正风肃纪专项整治。按照全市统一部署,重点实施八个专项整治:⑴坚决整治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松弛等问题,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行为。⑵坚决整治机关和公务人员庸懒散拖、推诿扯皮等问题,严肃查处在岗不在状态、不务正业、吃空饷等行为。⑶坚决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行政服务中心“前店后厂”、“体外循环”问题,严肃查处对待群众简单粗暴、吃拿卡要行为。⑷坚决整治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问题,严肃查处婚丧嫁娶借机敛财,收受红包、礼金、会员卡、商业预付卡,到私人会所、农家乐、“内部食堂”大吃大喝、超标准接待等问题。⑸坚决整治领导干部超标占用办公用房,违反规定配车、变相配备秘书等问题,规范领导干部工作生活待遇。⑹坚决整治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泛滥、“一票否决”和问责过多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⑺坚决整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超职数配备干部、超编制进人,违规设立内设机构、违规提高机构规格的问题。⑻坚决整治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招拍挂“暗箱操作”问题,集中清理领导干部经商办企业、从事营利性活动、兼职取酬等问题。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群众路线实践活动,认真对照重点整治八项内容,开展大排查、大检修、大整改,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力争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整改解决突出问题。纪委监察局要做好专项整治活动的督促指导,切实履行监督检查职能,对有问题又不整改的要坚决纠正,对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边查边犯“四风”问题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问责追究,确保整治活动取得实效。

  3、建立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作风动态监督、考核评价、执纪问责制度,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一是建立作风建设常态化监督问责机制,定期明察暗访,强化执纪检查,严格惩戒问责,并对典型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向社会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二是探索干部作风状况评价机制。围绕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组织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年终述职评议;进一步完善《干部作风考核办法》、《行风评议日常考核办法》,强化民主评议结果运用,把考核评议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和使用、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

讲团结谋发展党课讲稿篇9

  今后的工作,需要全体党员在各自的部门、年级和学科率先垂范的进一步发挥先进性。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才智。为我们祖国的明天献出我们的青春和力量!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强化党建引领推进高质量发展专题党课讲稿。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领导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奋斗进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回顾100年来党所走过的光辉历程,从现在起,我们迈入__年,中国共产党将走过100年的光辉历程。

  在宣传党的历史和丰功伟绩,教育党员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同时,南区邮局将在各党支部有计划地,扎实地组织开展好五项活动,即“党旗飘扬在支部,谋促发展显身手”党员主题实践活动,“班前会唱红歌”活动,“我向党作汇报”活动及“庆祝建党100周年,党旗飘扬在支部”主题。

  走进新世纪,面对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我们党在瞬息万变中追求着不变,同时也在不变中追求着千变万化。又是一个七月,一个声音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这项民心工程,更让党的先进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得到充分体现。实践证明,不论国际风云如

  何变幻,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人都将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永远是时代的中流砥柱。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数先驱者已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绽开了一片烂漫的红色。

  弹指一挥间,上下越千年,黯淡与辉煌、幻灭与再生,永恒的悲怆与不朽的豪情,贯穿于这一清晰的脉络。这便是我们的党坚韧求索的过程,我常常在心里重复着这几句话,每一次都热血沸腾,胸膛里燃烧着对祖国的热爱。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深深地为我们欣欣向荣的国家而感到荣耀、为我们不断求索、不断前进的政党而感到骄傲,更为能够投身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现代化建设而感到自豪。滔滔沅江边,巍巍阳山下,我无数次重复自己年轻的誓言。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从来都把为党的教育事业争光添彩当作无上的荣光,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一种实现理想的热烈情感,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是生命潜能的充分迸发,是脚踏实地的不懈追求。是的,我愿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太阳底下最美好的事业,怀着这种追求,捧着这颗恒心,带着这股力量,我将不断向着新的目标破浪前进。

  因此,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不断加强自己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思想水平,积极与周围党员就党的理论进行讨论、学习。

  2、经常主动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和有关的问题,主动和入党联系人进行交流,使自己更快的进步,也使党组织时刻了解自己的发展情况。

  3、在平时的工作中勤奋努力,积极进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努力钻研专业知识。

  4、尽自己所能帮助周围的人,以集体利益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乐于奉献,勇于自我牺牲。

  以上就是我参加完这次党课学习后的几点心得体会,可以说,每一节课的党课学习,都使我对党的认识更进一步,都更加坚定了我加入党组织的决心。虽然这次党课学习结束了,但它对我的鞭策作用,却是无穷的。今后,我要继续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誓言,争取早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讲团结谋发展党课讲稿篇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经济专题党课讲稿: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与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背景。

  一、中国面对的国际经济环境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加剧了大变局之“变”,世界经济发生了许多根本性变化。特别是中美经贸关系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中国与美国、与世界的经济关系。这些外部环境变化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具体来看——

  (一)世界经济稳定增长态势终结

  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洗礼后,2010年世界经济出现明显的回升势头。在2010年至2019年的十年里,全球GDP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左右。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后,由于疫情冲击和行政管控带来的次生经济灾害巨大,全球经济增长态势终结,将进入下行调整期。

  2021年4月2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报告认为,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3.3%,衰退程度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要严重,可以说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同时,报告还认为,2021年全球经济提速,经济增长将达6%,但各国经济复苏进展不一且存在明显分化,中国经济复苏领先全球,经济增长将达8.1%。并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4.4%。

  总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加速终结了全球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在全球经济下行过程中,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经济增长可能出现短暂反弹,之后放缓,全球经济波动幅度将会增大,持续稳定较高的增长恐难实现。

  (二)全球供应链遭受重创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世界各地均采取了较为严格的边境管控措施,限制了人员特别是货物的流动,这使得国际贸易大幅度萎缩,全球供应链出现裂痕。尽管有志之士呼吁要加强全球供应链的国际合作,但疫情蔓延引发的以xx利益和公共安全为名的调整供应链、建立本土供应链体系倾向,将加速全球供应链收缩,打击生产全球化、投资全球化。

  中间品贸易萎缩,国际投资加速下滑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发展,中间品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主体。我国作为货物贸易大国,在全球中间品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间品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0%以上,占全球中间品出口的10%以上,中间品进口占进口总额的70%以上,占全球中间品进口的15%以上。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收缩,将加剧中间品贸易萎缩,对我国中间品贸易构成一定冲击。

  在生产全球化中,国际直接投资迅猛发展,2007年达到创纪录的1.83万亿美元,但在金融危机后大幅下挫。近年来,全球国际直接投资一直低迷,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更是出现了断崖式下跌,2020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金额下降了42%。受疫情影响,生产、投资全球化收缩,国际直接投资将陷入相对低迷期。

  (三)利己主义抬头,高标准经贸规则遇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一些xx实行的单边主义,已经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有效性构成威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人类共同面对的公共卫生危机,原本需要各国团结协作、联合抗疫,强化各国间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抵御经济下行风险,但却出现以邻为壑、推脱责任、指责他国的非理性行为,排外情绪、极端的民族主义和利己主义思维开始抬头。单边的利己主义与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冲突,将成为未来困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突出矛盾。

  在疫情发生之前,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缺陷就已暴露无遗。比如,不能有效解决世界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偏低以及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发展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拉大,各国之间以及国内不同阶层之间经济利益分配不均衡;一国经济金融风险向世界传递加剧世界经济动荡,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改革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呼声日隆。但是,疫情中出现利己主义的非理性思维和行为,会进一步割裂、分化各国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态度。这时,建立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自由化规则体系就更难取得国际共识,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阻碍和难度就会不断加大。

  (四)中美经贸关系变化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各国在经济政策上都采取了很多应对措施。美国也不例外,它实行了扩张性财政政策,这样使本已岌岌可危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2019年,美国政府债务总量就已达到23.2万亿美元,与GDP的比率升至108%,大幅高于2006年即金融危机爆发前63%的比率。2020年,美国预算赤字达到创纪录的3.132万亿美元,占GDP的16%。美国国债总额达到27.41万亿美元,相当于2020年预计GDP的130%以上,创造了二战后的新纪录。

  面对难解的债务状况,美国不得不依赖增加对外负债,扩大资本账户的顺差。而为了保持并扩大资本账户顺差,美国必然会扮演扰乱国际秩序的角色,打压竞争对手,比如中国,让寻求安全的避险资金流入美国,以此缓解财政窘境。这就是美国谋求遏制中国发展的背景。当然,美国还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就是增加税收。通过增加税收来增加财政收入,使财政收支差额减少,赤字率下降,这样债务依赖也会有所降低。但是,加税的结果却不利于投资者获得更高收益,也不利于刺激消费。可见,这对美国宏观经济运行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以上就是中国在寻求长期稳定发展过程中要面对的国际环境。当然,经济全球化不会停止前行的脚步,世界各国加强合作的愿望仍旧突出。中国会在全球化过程中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会在扩大开放过程中寻求更多与各国合作的机会,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发展,同时也为自身发展赢得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二、中国国内经济环境变化

  我国国内经济环境和长期的趋势性变化明显,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经济发展阶段发生变化

  工业化加速扩张时期已经结束,国民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成为主要特征。

  比较优势发生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生产要素成本优势明显。当时,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凭借廉价的土地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大力吸收外商投资,推动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实现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而外资、外贸的快速发展也拉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随着近年来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的全面上涨,我国生产要素成本优势不断弱化。在这一条件下,我们必须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创新推动技术进步,提升要素效率,从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四)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变化

  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我们必须走依靠技术创新推动集约式内涵型经济增长道路,也就是走依靠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面对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发生的重大根本性变化,以及国内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到底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了解一下。

  (一)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2020年我国GDP增长2.3%,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xx。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持续性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强烈的负面冲击,世界经济增速比2019年下降了约6.5个百分点。而中国经济增速虽然也下降了3.8个百分点,但依然实现了正增长。中国经济的表现还是非常亮眼的。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2019年持平,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上升了0.6个百分点。可以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条件下,我国城镇失业率还保持相对稳定,这是超乎想象的。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在合理预期内。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8%,较2019年有微幅下滑,表明人们对投资品需求相对低迷。

  xx外汇储备32165亿美元,比2019年末增加1086亿美元。这是中国xx实力增强、国内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条件。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981亿元,比2019年下降3.9%。中国是一个消费大国,消费需求稳定对于中国经济稳定至关重要。当前在疫情冲击下,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了一定下降,但相信随着疫情的好转,餐饮、旅游等消费市场会迅速恢复发展。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7270亿元,比2019年增长2.7%。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下,基本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444亿美元,增长4.5%,创造了新的纪录。2020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金额下降了42%,而中国能够逆势增长4.5%,是非常难得的。

  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1102亿美元,下降0.4%。可以说,作为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主体,中国对外投资的相对稳定为其提供了重要支撑,避免出现更大幅度的下滑。

  货物进出口总额321557亿元,比2019年增长1.9%。其中,出口179326亿元,增长4.0%;进口142231亿元,下降0.7%。

  服务进出口总额45643亿元,比上年下降15.7%。其中,服务出口19357亿元,下降1.1%;服务进口26286亿元,下降24.0%。

  从以上2020年宏观经济指标来看,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我国经济运行逐季改善、逐步恢复常态,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

  (二)我国财政状况

  2020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6615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地方债务率(债务余额/地方综合财力)约为80%,也在合理的安全线内。

  中央财政国债余额208906亿元,中央财政负债率20.56%。政府债务负债率(中央与地方债务余额/GDP)为45.82%,与公认的60%的警戒线还有距离,也在安全线内。

  全国政府财政赤字37600亿元,赤字率为3.7%。中国赤字率突破了3%的警戒线,而债务率在安全线内,两者并未同时突破警戒线。由此可以说,中国财政状况仍处在安全线内。但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

  我国金融状况

  2020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72.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全年增加19.63万亿元,同比多增2.82万亿元。可见,快速信贷扩张是当前经济稳定的主要工具。

  本外币存款余额218.37万亿元,同比增长10.2%。显然,贷款的增长速度比存款要高出2.6个百分点。可以说,通过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我们保持金融稳定,没有因疫情冲击使一些企业资金链断流而加剧金融风险。

  (四)我国企业总体效益状况

  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516.1亿元,比上年增长4.1%;资产总计126.76万亿元,比2019年末增长6.7%;负债合计71.06万亿元,增长6.1%;资产负债率为56.1%,比2019年末下降0.3个百分点。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34222.7亿元,同比下降4.5%;资产负债率64.0%,较2019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从以上指标来看,我国企业运行总体平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效益有所提高,其资产负债率也偏高;国有企业的效益低于平均水平,而负债率却高于平均水平。应该说,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略有下降,但它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稳定社会经济特别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突出贡献。

  总之,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仍能保持宏观经济运行相对稳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有喜有忧,但基本好于预期,处于总体健康的状态。各种风险压力增大,但还在可控范围之内。这是一个难得的成就,也是我们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信心来源。

  四、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目标与政策

  (一)2021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21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主要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二)2021年财政政策

  2021年全国财政赤字35700亿元,减少1900亿元。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中央财政赤字27500亿元,减少300亿元。中央财政国债余额限额240508.35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限额151089.22亿元,专项债务余额限额181685.08亿元。总体债务率控制在60%的警戒线以内。这是2021年财政政策的基调,赤字率有所收缩,债务率继续控制在60%的警戒线以内。也许有人会问,是不是要从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向紧缩的财政政策了?

  其实不是。我们的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由以上目标政策来看,预算规模的变化是一个渐进式的变化,是为当前形势下实现财政安全、助力经济稳健发展,而对积极财政政策做出的一个适当的微调。这种微调是正常的。

  2021年金融政策

  2021年我国的金融政策,概括起来说,一是“稳”字当头,回归正常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回归正常化,不是要“急刹车”,也不是要收缩金融政策,而是要保持金融政策的相对稳定,实现支持经济发展和维护金融安全之间的平衡。为此,要保持金融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二是着眼于稳增长、防风险与控通胀之间的综合平衡,更加注重平衡长短周期。

  在2021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以及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下,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的开局还是比较好的,很多指标都在合理预期之内甚至超出预期,向好的方向转化。

  五、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中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那么,我们为什么提出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如何理解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国内大循环为主能不能靠压缩外需来解决、新发展格局是否要各地建立自我循环、如何巩固新发展格局?这些问题不仅仅关系今天的经济决策、经济活动,而且还关系到未来较长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具体来看——

  (一)为什么提出要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的态势就已经非常明确了。有人说,过去的对外依存度太高了,长期实行外向型经济存在很多问题等。这些都是谬论。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但就全国而言,我们并不是一个外向型经济的xx。实际上,近年来我国对外经济依存度一直在下降。1990年,我国货物贸易对外依存度接近30%,2006年达到64.88%的峰值,其中出口依存度达到35.71%,进口依存度29.17%。此后开始下降,2019年货物贸易对外依存度降到31.72%,其中,出口依存度降为17.35%,进口依存度为14.37%。如下图:

  我国服务贸易依存度更低。2007年服务贸易达到历史高点,上升至7.06%,服务贸易出口依存度上升到3.43%,进口依存度上升到3.64%。此后,尽管服务贸易规模逐步扩大,但由于GDP更快增长,服务贸易依存度却下降,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依存度降为5.47%,服务贸易出口依存度1.97%,进口依存度3.49%。

  如果把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加总计算,2019年我国总体的外贸依存度为37.31%,总体出口依存度为19.36%,进口依存度为17.94%。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从供给角度看,我国国内市场的供给主要是由国内企业而非国外企业提供的,我国企业也主要是为国内市场而非国际市场提供供给,目前,我国80%以上的商品和服务是由国内企业提供的。从需求角度看,我国国内市场需求主要是由国内企业提供的,而非主要靠国外企业满足需求。目前,社会总需求中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占比也超过80%。从经济增长贡献角度看,2007-2019年间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

  从外资依存度来看,1990年我国外资依存度增加到2.61%,1994年达到最高峰时为7.66%。此后,随着国内投资和经济总量更快增长,外资依存度逐步下降,2006年回落到2.57%,与1990年基本持平,2019年则下降到不足1%,远低于世界平均约5%的水平。由此可见,中国的外资依存度也是比较低的,说明经济发展不是靠外商投资拉动。从对外投资依存度来看,199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仅有0.23%。2006年对外投资额与GDP之比上升到0.77%,2016年达到高峰,但也仅有1.75%,2019年则下降到0.95%。由此可见,资本要素主要依赖国内市场。

  国内的技术研发投入不断增加。201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19%,与欧盟基本持平,创新能力指数排名全球第15位。发明专利授权数量逐年增加,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的技术主要是靠国内研发满足的。当然,也有许多核心技术还是依赖进口,对国外依存度较高。这也是美国等少数xx利用技术上的优势遏制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必须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突破这个技术瓶颈。

  就劳动力要素而言,国内劳动力市场是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基本渠道,海外劳务输出规模较小,最多的2017年也仅30多万人。

  综上而言,无论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还是生产要素、技术研发,对国外的依存度都比较低。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呢?我们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所以,更应该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导。

  经济形势变得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国际上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利己主义和排华势力抬头,外需增速下滑,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制度竞争趋于白热化。国内要素禀赋发生变化,成本优势削弱,供给结构和消费结构面临升级,国民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培养新的竞争优势。如果有效释放内需潜力,国内大循环活力会日益强劲。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

  (二)如何理解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有些人误读“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等同于脱离国际市场及全球经济体系的“内循环”。要注意,“内循环”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两个概念。“内循环”没有谈国际循环的问题,这与美国谋求与中国经济脱钩、迫使中国走上封闭道路不谋而合。宏观经济中的政府、企业、居民xx部门“内循环模型”,就是把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割裂起来的理论假设,是在不考虑出口和外部需求条件下的封闭型经济模型。这与当前中国扩大开放水平、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现状是不一致的。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已经不具备封闭起来“内循环”的微观基础。中国作为WTO成员正谋求加入《政府采购协议》,政府需求不可能排斥进口产品和服务;大量企业在全球资源配置,所需投资品也不可能只在国内采购;居民消费会用货币投票,更离不开进口的价廉物美商品和服务满足消费结构升级、消费规模扩大的需要。现在,跨境电商发展得这么快,已经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可见,开放不是我们选不选择的问题,而是已经成为一种实际的经济状态。

  我们不能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和国际经济循环对立起来,更不能关起门来搞封闭的经济建设。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发挥国内大市场的优势,才能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才能更好地吸引国际厂商和投资进入中国市场,共同合作、互利共赢。另外,我们只有更好地参加国际经济循环,才能解决国内经济循环中的诸多困难、矛盾和问题,突破国内经济循环的瓶颈,保障国内经济循环更加顺畅。当然,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必须有解决国内经济循环过程中瓶颈问题的能力和举措,这需要我们自己努力,不能依靠外部力量。

  有人认为,我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标准中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的所有工业门类,拥有14亿人口,大市场优势明显,我国经济完全可以依靠国内市场自我循环,不依赖外部市场和资源。其实,完整的工业体系只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动态来看,工业体系是要在发展中不断升级、提升质量和水平的。也就是说,只有在提高开放水平中,广泛吸纳聚集利用全球优质资源,才能更快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更快推动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世界是所有的开放经济体,自然也都是国内经济循环与国际经济循环互动的运行状态。我们要更好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功能,使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有机地结合起来。

  国内大循环为主能不能靠压缩外需来解决

  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出后,有些人就提出,我国对外经济依存度过高了,需要降下来。实际上,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下降,是国内投资、消费更快增长的结果,而非减少进出口的产物,也不能靠压缩进出口来降低外贸依存度。相反,2007年以来,除个别年份,我国进出口保持总体增长,外贸依存度却明显降低。世界上没有一个xx和地区为降低出口依存度而主动减少出口。我们不能为了形成双循环发展格局而主动减少出口、限制进口,减少对外经济联系,这是本末倒置的。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外资依存度一度提高,于是就有人认为利用外资太多了,并提出限制外资规模。其实,外商投资增多,是我国对外开放、积极参加生产投资全球化的结果,外商投资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功不可没。近些年我国外资依存度下降,也不是限制和减少外商投资的结果,而是国内投资和经济增长更快的表现。当今世界争夺国际投资的竞争仍然十分激烈,中国要在良好的营商环境中积极地吸收外资,参与国际直接投资竞争,促使国际直接投资在中国市场获利,同时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新发展格局是否要各地建立自我循环

  在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各地往往要求形成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补齐供应链短板。但是,这样很容易搞成一个个封闭的自我循环,形成各个地区之间的市场分割,肢解全国统一的大市场,降低全国资源配置效率。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就全国总体而言的,而非就某一地区经济而言。我们要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加强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合作。

  (五)如何巩固新发展格局

  在新发展格局下,要求更加关注国内市场,打通国内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扩大内需,发挥国内大市场的优势,建立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突破卡脖子技术,缓解外部需求下行压力。

  第一,在深化对外开放中为新发展格局提供制度保障。深化对外开放,跟踪高标准经贸规则变迁的趋势,大胆探索创新,形成放得开、管得好、安全高效、风险可控的制度环境,建立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制度。这样以开放倒逼改革,才能更快打通国内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生产关系各环节的堵点,为国内经济大循环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在对外开放中助力发挥大市场优势。要扩大开放水平,广泛利用全球资源,增加新的就业机会,提高全社会收入水平。因为收入增长是消费需求扩大的函数,没有了收入的增加我们怎么实现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为此,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如通过改变商业模式来刺激消费等,确实在短期内形成了一些消费热点。但如果不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这些举措对于扩大内需就不具有持续性意义。

  要在扩大开放中释放国内大市场的优势,开放的大市场能够为外商投资、进出口贸易带来更多机会,更好实现国内国际经济互动。国内大市场的优势是什么?既可以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保持相对稳定,也可以吸引国外优质资源为我所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由此,我们要通过扩大高水平开放助力发挥国内大市场的优势。

  第xx,在高水平开放中构建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建立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并非要脱离全球供应链体系,而是要在提高开放水平中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巩固并升级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在外部供应链重构中增强我国的自主性。

  第四,在高水平开放中聚集高端要素。突破卡脖子技术,同样离不开高水平开放。在推动高水平开放中,广泛吸收聚集国内外优秀人才、先进技术、领先企业、先进制造和服务、管理知识和信息等高端资源,加强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在开放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批突破性技术成果,从而建立富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这样才能减少国外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冲击和风险,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环境,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讲团结谋发展党课讲稿篇1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发展,中间品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主体。下面是天涯涛源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年经济专题党课讲稿: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与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背景,希望大家喜欢。

  一、中国面对的国际经济环境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加剧了大变局之“变”,世界经济发生了许多根本性变化。特别是中美经贸关系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中国与美国、与世界的经济关系。这些外部环境变化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具体来看——

  (一)世界经济稳定增长态势终结

  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洗礼后,2010年世界经济出现明显的回升势头。在2010年至2019年的十年里,全球GDP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左右。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后,由于疫情冲击和行政管控带来的次生经济灾害巨大,全球经济增长态势终结,将进入下行调整期。

  2021年4月2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报告认为,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3.3%,衰退程度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要严重,可以说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同时,报告还认为,2021年全球经济提速,经济增长将达6%,但各国经济复苏进展不一且存在明显分化,中国经济复苏领先全球,经济增长将达8.1%。并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4.4%。

  总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加速终结了全球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在全球经济下行过程中,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经济增长可能出现短暂反弹,之后放缓,全球经济波动幅度将会增大,持续稳定较高的增长恐难实现。

  (二)全球供应链遭受重创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世界各地均采取了较为严格的边境管控措施,限制了人员特别是货物的流动,这使得国际贸易大幅度萎缩,全球供应链出现裂痕。尽管有志之士呼吁要加强全球供应链的国际合作,但疫情蔓延引发的以xx利益和公共安全为名的调整供应链、建立本土供应链体系倾向,将加速全球供应链收缩,打击生产全球化、投资全球化。

  中间品贸易萎缩,国际投资加速下滑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发展,中间品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主体。我国作为货物贸易大国,在全球中间品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间品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0%以上,占全球中间品出口的10%以上,中间品进口占进口总额的70%以上,占全球中间品进口的15%以上。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收缩,将加剧中间品贸易萎缩,对我国中间品贸易构成一定冲击。

  在生产全球化中,国际直接投资迅猛发展,2007年达到创纪录的1.83万亿美元,但在金融危机后大幅下挫。近年来,全球国际直接投资一直低迷,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更是出现了断崖式下跌,2020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金额下降了42%。受疫情影响,生产、投资全球化收缩,国际直接投资将陷入相对低迷期。

  (三)利己主义抬头,高标准经贸规则遇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一些xx实行的单边主义,已经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有效性构成威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人类共同面对的公共卫生危机,原本需要各国团结协作、联合抗疫,强化各国间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抵御经济下行风险,但却出现以邻为壑、推脱责任、指责他国的非理性行为,排外情绪、极端的民族主义和利己主义思维开始抬头。单边的利己主义与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冲突,将成为未来困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突出矛盾。

  在疫情发生之前,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缺陷就已暴露无遗。比如,不能有效解决世界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偏低以及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发展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拉大,各国之间以及国内不同阶层之间经济利益分配不均衡;一国经济金融风险向世界传递加剧世界经济动荡,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改革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呼声日隆。但是,疫情中出现利己主义的非理性思维和行为,会进一步割裂、分化各国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态度。这时,建立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自由化规则体系就更难取得国际共识,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阻碍和难度就会不断加大。

  (四)中美经贸关系变化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各国在经济政策上都采取了很多应对措施。美国也不例外,它实行了扩张性财政政策,这样使本已岌岌可危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2019年,美国政府债务总量就已达到23.2万亿美元,与GDP的比率升至108%,大幅高于2006年即金融危机爆发前63%的比率。2020年,美国预算赤字达到创纪录的3.132万亿美元,占GDP的16%。美国国债总额达到27.41万亿美元,相当于2020年预计GDP的130%以上,创造了二战后的新纪录。

  面对难解的债务状况,美国不得不依赖增加对外负债,扩大资本账户的顺差。而为了保持并扩大资本账户顺差,美国必然会扮演扰乱国际秩序的角色,打压竞争对手,比如中国,让寻求安全的避险资金流入美国,以此缓解财政窘境。这就是美国谋求遏制中国发展的背景。当然,美国还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就是增加税收。通过增加税收来增加财政收入,使财政收支差额减少,赤字率下降,这样债务依赖也会有所降低。但是,加税的结果却不利于投资者获得更高收益,也不利于刺激消费。可见,这对美国宏观经济运行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以上就是中国在寻求长期稳定发展过程中要面对的国际环境。当然,经济全球化不会停止前行的脚步,世界各国加强合作的愿望仍旧突出。中国会在全球化过程中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会在扩大开放过程中寻求更多与各国合作的机会,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发展,同时也为自身发展赢得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二、中国国内经济环境变化

  我国国内经济环境和长期的趋势性变化明显,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经济发展阶段发生变化

  工业化加速扩张时期已经结束,国民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成为主要特征。

  比较优势发生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生产要素成本优势明显。当时,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凭借廉价的土地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大力吸收外商投资,推动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实现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而外资、外贸的快速发展也拉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随着近年来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的全面上涨,我国生产要素成本优势不断弱化。在这一条件下,我们必须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创新推动技术进步,提升要素效率,从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四)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变化

  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我们必须走依靠技术创新推动集约式内涵型经济增长道路,也就是走依靠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面对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发生的重大根本性变化,以及国内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到底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了解一下。

  (一)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2020年我国GDP增长2.3%,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xx。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持续性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强烈的负面冲击,世界经济增速比2019年下降了约6.5个百分点。而中国经济增速虽然也下降了3.8个百分点,但依然实现了正增长。中国经济的表现还是非常亮眼的。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2019年持平,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上升了0.6个百分点。可以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条件下,我国城镇失业率还保持相对稳定,这是超乎想象的。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在合理预期内。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8%,较2019年有微幅下滑,表明人们对投资品需求相对低迷。

  xx外汇储备32165亿美元,比2019年末增加1086亿美元。这是中国xx实力增强、国内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条件。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981亿元,比2019年下降3.9%。中国是一个消费大国,消费需求稳定对于中国经济稳定至关重要。当前在疫情冲击下,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了一定下降,但相信随着疫情的好转,餐饮、旅游等消费市场会迅速恢复发展。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7270亿元,比2019年增长2.7%。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下,基本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444亿美元,增长4.5%,创造了新的纪录。2020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金额下降了42%,而中国能够逆势增长4.5%,是非常难得的。

  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1102亿美元,下降0.4%。可以说,作为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主体,中国对外投资的相对稳定为其提供了重要支撑,避免出现更大幅度的下滑。

  货物进出口总额321557亿元,比2019年增长1.9%。其中,出口179326亿元,增长4.0%;进口142231亿元,下降0.7%。

  服务进出口总额45643亿元,比上年下降15.7%。其中,服务出口19357亿元,下降1.1%;服务进口26286亿元,下降24.0%。

  从以上2020年宏观经济指标来看,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我国经济运行逐季改善、逐步恢复常态,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

  (二)我国财政状况

  2020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6615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地方债务率(债务余额/地方综合财力)约为80%,也在合理的安全线内。

  中央财政国债余额208906亿元,中央财政负债率20.56%。政府债务负债率(中央与地方债务余额/GDP)为45.82%,与公认的60%的警戒线还有距离,也在安全线内。

  全国政府财政赤字37600亿元,赤字率为3.7%。中国赤字率突破了3%的警戒线,而债务率在安全线内,两者并未同时突破警戒线。由此可以说,中国财政状况仍处在安全线内。但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

  我国金融状况

  2020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72.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全年增加19.63万亿元,同比多增2.82万亿元。可见,快速信贷扩张是当前经济稳定的主要工具。

  本外币存款余额218.37万亿元,同比增长10.2%。显然,贷款的增长速度比存款要高出2.6个百分点。可以说,通过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我们保持金融稳定,没有因疫情冲击使一些企业资金链断流而加剧金融风险。

  (四)我国企业总体效益状况

  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516.1亿元,比上年增长4.1%;资产总计126.76万亿元,比2019年末增长6.7%;负债合计71.06万亿元,增长6.1%;资产负债率为56.1%,比2019年末下降0.3个百分点。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34222.7亿元,同比下降4.5%;资产负债率64.0%,较2019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从以上指标来看,我国企业运行总体平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效益有所提高,其资产负债率也偏高;国有企业的效益低于平均水平,而负债率却高于平均水平。应该说,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略有下降,但它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稳定社会经济特别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突出贡献。

  总之,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仍能保持宏观经济运行相对稳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有喜有忧,但基本好于预期,处于总体健康的状态。各种风险压力增大,但还在可控范围之内。这是一个难得的成就,也是我们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信心来源。

  四、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目标与政策

  (一)2021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21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主要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二)2021年财政政策

  2021年全国财政赤字35700亿元,减少1900亿元。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中央财政赤字27500亿元,减少300亿元。中央财政国债余额限额240508.35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限额151089.22亿元,专项债务余额限额181685.08亿元。总体债务率控制在60%的警戒线以内。这是2021年财政政策的基调,赤字率有所收缩,债务率继续控制在60%的警戒线以内。也许有人会问,是不是要从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向紧缩的财政政策了?

  其实不是。我们的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由以上目标政策来看,预算规模的变化是一个渐进式的变化,是为当前形势下实现财政安全、助力经济稳健发展,而对积极财政政策做出的一个适当的微调。这种微调是正常的。

  2021年金融政策

  2021年我国的金融政策,概括起来说,一是“稳”字当头,回归正常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回归正常化,不是要“急刹车”,也不是要收缩金融政策,而是要保持金融政策的相对稳定,实现支持经济发展和维护金融安全之间的平衡。为此,要保持金融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二是着眼于稳增长、防风险与控通胀之间的综合平衡,更加注重平衡长短周期。

  在2021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以及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下,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的开局还是比较好的,很多指标都在合理预期之内甚至超出预期,向好的方向转化。

  五、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中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那么,我们为什么提出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如何理解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国内大循环为主能不能靠压缩外需来解决、新发展格局是否要各地建立自我循环、如何巩固新发展格局?这些问题不仅仅关系今天的经济决策、经济活动,而且还关系到未来较长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具体来看——

  (一)为什么提出要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的态势就已经非常明确了。有人说,过去的对外依存度太高了,长期实行外向型经济存在很多问题等。这些都是谬论。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但就全国而言,我们并不是一个外向型经济的xx。实际上,近年来我国对外经济依存度一直在下降。1990年,我国货物贸易对外依存度接近30%,2006年达到64.88%的峰值,其中出口依存度达到35.71%,进口依存度29.17%。此后开始下降,2019年货物贸易对外依存度降到31.72%,其中,出口依存度降为17.35%,进口依存度为14.37%。如下图:

  我国服务贸易依存度更低。2007年服务贸易达到历史高点,上升至7.06%,服务贸易出口依存度上升到3.43%,进口依存度上升到3.64%。此后,尽管服务贸易规模逐步扩大,但由于GDP更快增长,服务贸易依存度却下降,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依存度降为5.47%,服务贸易出口依存度1.97%,进口依存度3.49%。

  如果把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加总计算,2019年我国总体的外贸依存度为37.31%,总体出口依存度为19.36%,进口依存度为17.94%。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从供给角度看,我国国内市场的供给主要是由国内企业而非国外企业提供的,我国企业也主要是为国内市场而非国际市场提供供给,目前,我国80%以上的商品和服务是由国内企业提供的。从需求角度看,我国国内市场需求主要是由国内企业提供的,而非主要靠国外企业满足需求。目前,社会总需求中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占比也超过80%。从经济增长贡献角度看,2007-2019年间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

  从外资依存度来看,1990年我国外资依存度增加到2.61%,1994年达到最高峰时为7.66%。此后,随着国内投资和经济总量更快增长,外资依存度逐步下降,2006年回落到2.57%,与1990年基本持平,2019年则下降到不足1%,远低于世界平均约5%的水平。由此可见,中国的外资依存度也是比较低的,说明经济发展不是靠外商投资拉动。从对外投资依存度来看,199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仅有0.23%。2006年对外投资额与GDP之比上升到0.77%,2016年达到高峰,但也仅有1.75%,2019年则下降到0.95%。由此可见,资本要素主要依赖国内市场。

  国内的技术研发投入不断增加。201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19%,与欧盟基本持平,创新能力指数排名全球第15位。发明专利授权数量逐年增加,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的技术主要是靠国内研发满足的。当然,也有许多核心技术还是依赖进口,对国外依存度较高。这也是美国等少数xx利用技术上的优势遏制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必须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突破这个技术瓶颈。

  就劳动力要素而言,国内劳动力市场是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基本渠道,海外劳务输出规模较小,最多的2017年也仅30多万人。

  综上而言,无论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还是生产要素、技术研发,对国外的依存度都比较低。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呢?我们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所以,更应该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导。

  经济形势变得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国际上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利己主义和排华势力抬头,外需增速下滑,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制度竞争趋于白热化。国内要素禀赋发生变化,成本优势削弱,供给结构和消费结构面临升级,国民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培养新的竞争优势。如果有效释放内需潜力,国内大循环活力会日益强劲。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

  (二)如何理解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有些人误读“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等同于脱离国际市场及全球经济体系的“内循环”。要注意,“内循环”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两个概念。“内循环”没有谈国际循环的问题,这与美国谋求与中国经济脱钩、迫使中国走上封闭道路不谋而合。宏观经济中的政府、企业、居民xx部门“内循环模型”,就是把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割裂起来的理论假设,是在不考虑出口和外部需求条件下的封闭型经济模型。这与当前中国扩大开放水平、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现状是不一致的。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已经不具备封闭起来“内循环”的微观基础。中国作为WTO成员正谋求加入《政府采购协议》,政府需求不可能排斥进口产品和服务;大量企业在全球资源配置,所需投资品也不可能只在国内采购;居民消费会用货币投票,更离不开进口的价廉物美商品和服务满足消费结构升级、消费规模扩大的需要。现在,跨境电商发展得这么快,已经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可见,开放不是我们选不选择的问题,而是已经成为一种实际的经济状态。

  我们不能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和国际经济循环对立起来,更不能关起门来搞封闭的经济建设。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发挥国内大市场的优势,才能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才能更好地吸引国际厂商和投资进入中国市场,共同合作、互利共赢。另外,我们只有更好地参加国际经济循环,才能解决国内经济循环中的诸多困难、矛盾和问题,突破国内经济循环的瓶颈,保障国内经济循环更加顺畅。当然,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必须有解决国内经济循环过程中瓶颈问题的能力和举措,这需要我们自己努力,不能依靠外部力量。

  有人认为,我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标准中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的所有工业门类,拥有14亿人口,大市场优势明显,我国经济完全可以依靠国内市场自我循环,不依赖外部市场和资源。其实,完整的工业体系只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动态来看,工业体系是要在发展中不断升级、提升质量和水平的。也就是说,只有在提高开放水平中,广泛吸纳聚集利用全球优质资源,才能更快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更快推动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世界是所有的开放经济体,自然也都是国内经济循环与国际经济循环互动的运行状态。我们要更好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功能,使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有机地结合起来。

  国内大循环为主能不能靠压缩外需来解决

  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出后,有些人就提出,我国对外经济依存度过高了,需要降下来。实际上,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下降,是国内投资、消费更快增长的结果,而非减少进出口的产物,也不能靠压缩进出口来降低外贸依存度。相反,2007年以来,除个别年份,我国进出口保持总体增长,外贸依存度却明显降低。世界上没有一个xx和地区为降低出口依存度而主动减少出口。我们不能为了形成双循环发展格局而主动减少出口、限制进口,减少对外经济联系,这是本末倒置的。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外资依存度一度提高,于是就有人认为利用外资太多了,并提出限制外资规模。其实,外商投资增多,是我国对外开放、积极参加生产投资全球化的结果,外商投资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功不可没。近些年我国外资依存度下降,也不是限制和减少外商投资的结果,而是国内投资和经济增长更快的表现。当今世界争夺国际投资的竞争仍然十分激烈,中国要在良好的营商环境中积极地吸收外资,参与国际直接投资竞争,促使国际直接投资在中国市场获利,同时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新发展格局是否要各地建立自我循环

  在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各地往往要求形成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补齐供应链短板。但是,这样很容易搞成一个个封闭的自我循环,形成各个地区之间的市场分割,肢解全国统一的大市场,降低全国资源配置效率。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就全国总体而言的,而非就某一地区经济而言。我们要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加强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合作。

  (五)如何巩固新发展格局

  在新发展格局下,要求更加关注国内市场,打通国内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扩大内需,发挥国内大市场的优势,建立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突破卡脖子技术,缓解外部需求下行压力。

  第一,在深化对外开放中为新发展格局提供制度保障。深化对外开放,跟踪高标准经贸规则变迁的趋势,大胆探索创新,形成放得开、管得好、安全高效、风险可控的制度环境,建立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制度。这样以开放倒逼改革,才能更快打通国内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生产关系各环节的堵点,为国内经济大循环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在对外开放中助力发挥大市场优势。要扩大开放水平,广泛利用全球资源,增加新的就业机会,提高全社会收入水平。因为收入增长是消费需求扩大的函数,没有了收入的增加我们怎么实现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为此,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如通过改变商业模式来刺激消费等,确实在短期内形成了一些消费热点。但如果不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这些举措对于扩大内需就不具有持续性意义。

  要在扩大开放中释放国内大市场的优势,开放的大市场能够为外商投资、进出口贸易带来更多机会,更好实现国内国际经济互动。国内大市场的优势是什么?既可以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保持相对稳定,也可以吸引国外优质资源为我所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由此,我们要通过扩大高水平开放助力发挥国内大市场的优势。

  第xx,在高水平开放中构建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建立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并非要脱离全球供应链体系,而是要在提高开放水平中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巩固并升级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在外部供应链重构中增强我国的自主性。

  第四,在高水平开放中聚集高端要素。突破卡脖子技术,同样离不开高水平开放。在推动高水平开放中,广泛吸收聚集国内外优秀人才、先进技术、领先企业、先进制造和服务、管理知识和信息等高端资源,加强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在开放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批突破性技术成果,从而建立富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这样才能减少国外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冲击和风险,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环境,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讲团结谋发展党课讲稿篇12

  黄河穿越崇山峻岭,千折万转,是一条自然条件复杂、河情极其特殊的河流。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党课讲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意蕴,希望大家喜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这一重大战略布局,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眼黄河流域岁岁安澜,是黄河治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充分体现了全局性和系统性的战略意蕴。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千秋大计。

  其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

  黄河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源泉所系、血脉所依、根魂所在。华夏文明之所以能延续数千年,既得益于黄河流域所提供的广阔且易于耕种的土地,也与我们先人能较为合理地顺应和利用自然密切相关。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千百年来,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民族品格。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其二,“黄河宁,天下平”道尽了黄河安澜与国家民族命运息息相关。

  黄河穿越崇山峻岭,千折万转,是一条自然条件复杂、河情极其特殊的河流。“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述了黄河水流之湍急;“九曲黄河万里沙”,意味着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从历史上看,国家统一,国力强盛,黄河就能得到比较有效的开发和治理,黄河的安宁则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国家繁荣昌盛。黄河xx年的安澜,新中国x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即是“黄河宁,天下平”的最好证明。“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河宁,天下平”这一规律的深刻把握,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思考。

  其三,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水是人类文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治水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历史上,“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是黄河的真实写照,黄河下游频繁的洪水灾害曾给沿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在中国历史上,黄河治理始终是历代执政者治国安邦的大计。新中国成立xx年来,治理黄河的主要目标已从“除水害、兴水利”,转化为防洪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和谐友好,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如果说传统社会的治水关系到民族生存和国家兴亡,那么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则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全局性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是事关打造我国重要生态屏障。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我国xx、xx地区的重要水源,从上游到下游,连通xx、xx和渤海,是一条连接了三江源、祁连山、汾渭平原、xx平原等一系列“生态高地”的巨型生态廊道,水资源和生态功能极为重要。但是,黄河一直体弱多病,水患频繁、洪水风险威胁较大、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发展质量有待提高是黄河流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先天不足的自然因素,更有后天失养的人为因素,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屏障,既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源涵养、确保黄河生态安全,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更有利于为全流域人民提供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洁净的土壤、宜人的气候等诸多生态产品。

  二是事关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遵循经济规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能源富集区,是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过度拓展,黄河流域既出现了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过高等问题,也出现了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相比发展不平衡、黄河上中游x省区发展不充分等问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

  三是事关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多方面原因,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上中游地区和下游滩区,是我国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全国xx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x个涉及黄河流域,且黄河流域有诸多承载生态功能的区域,这些区域与贫困人口分布高度重叠,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任务非常艰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有利于解决好流域人民群众关心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问题,也有利于贫困人口通过参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和发展生态产业,提高经济收入水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建立长效脱贫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统筹协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科学抉择。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有效协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的科学抉择,必将对黄河流域长远发展产生历史性影响。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一日之功,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经济规律,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更好地让黄河造福人民。

讲团结谋发展党课讲稿篇13

  各位同志:

  按照区纪委关于在党风廉政宣传月中开展讲廉政课的要求,下面我就围绕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加强思想教育、如何落实党风廉责任制等问题进行探讨,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认识

  加强廉政建设工作,思想教育工作是关键。首先,我们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我们要牢固树立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作风,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我们作为基层干部,直接和居民群众接触,更应该做到自律和他律,切实强化思想武装。

  二、强化责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各科室及年级都会层层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对各自党风廉政承担的责任进行明确。在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关键是通过抓具体工作来落实,不能仅仅停留在责任书上。责任分工在明确、具体规定再详细,在落实的环节出现了问题,我们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也就成了一纸空文,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们在落实上要狠下功夫。

  三、丰富载体,抓好廉洁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

  廉洁文化是党风廉政教育的应有之义,是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廉政文化活动,有利于营造反腐倡廉的政治环境,净化社会空气。廉政教育主要针对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洁从业意识。廉洁文化针对包括党员干部在内的机关干部及地区群众,目的是形成一种崇尚廉洁诚信,抵制不良风气的社会氛围,从而对党员干部勤政廉政产生积极的影响。

  2015年,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强化反腐倡廉工作力度,不断向各种腐败案件出击,习总书记“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好声音一直传播发酵,从中央到地方、从个人到媒体不断发力向腐败行为开炮,取得了极好的效果。而今后如何更好地让反腐的机制运行更加有效,让反腐的措施更加精准有效,让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不再出现腐败问题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总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长抓不懈,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以人为本,预防在先,全体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艰巨性、复杂性,每一个党员干部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无违纪违法现象,树立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形成良好的党风廉政建设的氛围。我们党员干部要真正做到思想作风过硬,堂堂正正的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实实在在干事。

讲团结谋发展党课讲稿篇14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之脊。回首百年历程,共产党人对初心矢志不渝,取得了革命战争时期全省人民舍家支前的坚实支持。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2022年党课讲稿:感悟伟大建党精神,践行黄河新发展理念。

  同志们:

  黄河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源泉所系、血脉所依、根魂所在。千百年来,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民族品格,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今天,我将以《感悟伟大建党精神,践行黄河新发展理念》为题,从黄河的历史、理解贯彻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践行新时代黄河发展战略3个方面,为大家讲一堂党课。

  一、读懂母亲河前世今生,感悟伟大建党精神

  历史上,“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是黄河的真实写照,黄河频繁的洪水灾害曾给沿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而黄河治理始终是历代执政者治国安邦的大计。194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治黄事业在炮火硝烟中起步,开启了黄河治理的新纪元。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黄河治理组织动员能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沿黄军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开展了空前规模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依托黄河防洪减淤工程体系,加之科学调度和严密防守,古老黄河发生沧桑巨变,先后12次战胜超过100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两岸大堤安然无恙,黄河频繁决口改道的历史一去不再复返。

  70多年来,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将黄河流域各方拧成一股绳,凝聚了团结治河合力,每一个治黄纲领性文件的落地,每一个治黄重大工程的建成,每一次战胜大洪水大旱灾,无不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正是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才让黄河真正从“中华之忧患”变为一条利民之河、安澜之河,成为中国粮仓丰廪的重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流域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依托,让“赤地千里、流民塞道”的历史惨景一去不再复返,为世界大河保护与治理树立了典范。同时,人民治黄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的光辉篇章,也是党领导人民重整河山、改天换地的历史缩影,更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生动诠释。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激励人民治黄事业坚定向前的精神密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治黄事业,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浸润和激励下一路走来,红色基因代代传,愈是艰险愈向前。在风雨如晦的战争年代,王化云等老一辈治黄工作者筚路蓝缕开创人民治黄事业,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锨”,顶着国民党反动派军事袭扰,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确保了“临黄不决口”,支援配合了刘邓大军渡黄河等重大军事行动。在经济困难时期,治黄战线上的广大党员干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推进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开工以及刘家峡、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截流等重要治黄实践,为国民经济恢复发展贡献了力量。在历次战胜大洪水和严重旱情的过程中,党员总是冲锋在前,在风口浪尖和救灾一线,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感召下,在治黄实践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英雄模范,有用身体堵住堤岸漏洞的“黄河上的黄继光”戴令德,有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悬崖峭壁上的水文人田双印等等。在还是黄河保护与发展的新征程上,都必须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下去,永远保持革命热情、拼命精神,向着“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二、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共绘崭新发展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千秋大计的高度,擘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2021年10月20日至22日,总书记来到山东视察调研期间,深入黄河三角洲等地了解情况,在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对党的十九大以来山东的工作,总书记充分肯定,并对山东提出“三个走在前”的重要指示,勉励亿万齐鲁儿女“要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节点,来山东视察调研,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对下一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情深似海、厚望如山,是我省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也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高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深刻阐释了关乎黄河长治久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总书记要求山东做到“三个走在前”,这是总书记着眼全国大局、顺应形势发展、立足山东实际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总书记在会上提出的“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关系”“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等具体举措,则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我们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加快下一步工作提供了遵循,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全体党员一定要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时刻牢记“国之大者”,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要求作为全部工作的统揽和主线,用实干创造、用奋斗作答,真正把总书记的关心关怀转化为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信仰,把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转化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的巨大动力,把总书记殷殷嘱托转化为服务群众、造福人民的务实举措,在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中彰显担当、贡献力量。

  三、践行黄河新发展理念,奋力争创标杆排头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也是公司加快实现XXXXX目标的争先之年。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后恰逢总书记视察山东一周年,我们要在思想上“绷紧弦”,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要求,彰显开局新作为;要在行动上“拉满弓”,强化“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奋进姿态,实现工作新突破。

  (一)提高站位,扛起新担当。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济南市正在以“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为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在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新局面的道路上昂首迈进,对公司践行XXXXX企业宗旨赋予了更强的时代使命。这更是要求我们,要秉承“为人民”的初心,坚决扛起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政治责任,主动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央企实践,真正发挥国企“顶梁柱、顶得住”的责任担当。

  (二)坚定目标,倡树新作风。面对当前挑战多、压力大、任务重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要树牢政治思维、底线思维、系统思维、变革思维与担当思维,强化“敢为天下先”的谋事理念,强化“只争朝夕干”的干事作风,强化“实绩论英雄”的成事导向,锚定公司战略目标,坚定不移落实公司发展布局,扎实开展公司各项工作部署,争当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三)攻坚争先,干出新业绩。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关键在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履职、勇于担当作为。我们要终坚持旗帜领航,扎实组织开展“党建+”XXXXXX工程,深入开展主题传播,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一周年关键节点,紧扣“喜迎党的二十大”重大主题,宣传好公司服务群众典型案例。

  回首过往奋斗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黄的70多年历程,是一部不忘初心、兴河惠民、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治水探索史、实践史和奋斗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党领导人民治黄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盛况空前!

  眺望前方奋进路,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正在奏响!让我们在公司党委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勇担使命、奋力拼搏、开创新局,为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XXXXX企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讲团结谋发展党课讲稿篇15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执行的关键在于执行力。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既是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基本要求,也是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公司党课讲稿:强化纪律规矩意识、增强制度执行力、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

  大家好!

  根据公司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月活动的安排部署,今天围绕“强化纪律规矩意识、增强制度执行力、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由我讲一次专题党课。下面,结合近期学习思考情况,谈几点认识与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下功夫

  党有党纪,国有国法。国无法不安,党无纪不治。在这里,我重点谈谈4个方面的纪律要求:

  (一)严守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我们党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只有严明政治纪律,我们党才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党的事业蓬勃发展。当前,在遵守和维护政治纪律方面,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好的,但也有少数党员还做得不够。有的政治敏感性不强,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摇摆、态度暧昧;有的信谣传谣,跟在一股自由主义思潮后面人云亦云,诋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歪曲党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的口无遮拦、毫无顾忌;有的在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和上级决策部署上阳奉阴违、自行其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对党组织的重大工作部署,还存在听不进、推不动、做不好的情况,对会议决定、领导交办的工作,既不入耳,更不入心,既不落实,也无回音等等。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警觉。首先,要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党章是我们党的最高章程,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要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增强党章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言行,共同来维护党章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其次,要坚定跟党走,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做到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既然是党的人,就应该听党的话、跟党走,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在事关方向和原则的重大问题上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和关键时刻旗帜鲜明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含糊。

  (二)严守组织纪律。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深刻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组织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所有党员,不论党龄长短、职务高低,都要毫不例外地把自己置于党的组织之下,自觉接受党的组织纪律约束。客观地说,在党的队伍内还存在着令人担忧的现象:天马行空、我行我素,不把组织放在眼里的有之;会上不说、会后乱说,搅乱人心的有之;不讲规矩、不讲程序,拿原则当交易、作人情的有之;遇事拈轻怕重、挑三拣四,与组织谈条件、讲筹码的也有之等等,这些都是组织纪律性不强的表现。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严格遵守“四个服从”。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是我们党的最基本的政治生活准则。“四个服从”大家都知道,但能不能自觉遵守未必尽然。二是要坚持好民主集中制。组织纪律的核心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的决策一经形成,在执行过程中,就要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就必须严格执行,不允许我搞我的,你定你的,自由散漫、我行我素!三是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党员同志一定要强化组织观念、程序意识,对组织都要忠诚老实,要讲真话、报实情,不能耍小聪明,更不能糊弄和欺骗组织。四是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我们党的干部政策历来强调要搞五湖四海,坚决反对搞宗派主义、条条块块。我们都是党的人,组织把我们放在这个位置上,就是要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去干事业。对党内热衷于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甚至哥们义气等非组织活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勇于坚持原则,敢于作坚决斗争。

  (三)严守经济纪律。党的经济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在经济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准则。党的经济纪律包括党制定的财经政策、财经制度以及国家出台的经济法律法规。近些年,经济类案件一直居高不下,一些党员干部插手干预经济事务,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为亲属子女经商提供方便,过去已有干部在这方面失足跌跤,教训十分深刻。因此,我们要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严以律己,做到戒尺在握,警钟长鸣,远离诱惑,远离陷阱。不但要管好管住自己,而且要严格管住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牢记陈毅元帅的告诫:“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众目睽睽难逃脱”。

  (四)严守生活纪律。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党员干部个人的品行,而且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不能说只要工作干得好、有能力,生活上有点问题没关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蜕化变质,一步步陷入违法乱纪的泥坑,往往不是倒在8小时的工作中,而是倒在8小时之外的生活中。因此,党员干部生活作风要正派,生活情趣要健康,要树立正气,注重小节,守住底线。现实中,一些低级的、庸俗的东西确实不少:一是吃喝玩乐风。有的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几十年,应该好好享受享受了,热衷于出入娱乐场所,纸醉金迷,乐此不疲。二是封建迷信风。个别党员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烧香拜佛,迷信风水。三是大操大办风。结婚、生小孩、过生日、孩子升学、买房、乔迁新居都要办酒请客。对这些不正之风,必须常抓不懈、露头必治。

  二、在提高制度执行力上做表率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执行的关键在于执行力。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既是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基本要求,也是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

  (一)强化遵守制度意识。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营造制度执行的浓厚氛围。要认真执行制度,维护制度权威,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严格按制度办事,按制度行使权力,不做选择、不搞变通、不打折扣。要带头捍卫制度,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坚决同违反制度、破坏制度的行为作斗争,在涉及制度层面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毫不含糊。

  (二)增强制度学习自觉。制度学习是一个企业保持良好的工作规范、加强内部各单位间的沟通交流、增加工作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保障。大家平时要加强制度学习,全面掌握公司规章制度的内容,从而更加深刻理解制度的内涵、特征及其适用性,坚定不移把公司党委决策部署和各项规章制度要求落到实处。

  (三)提高制度执行效能。执行制度需要大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科学决策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执行方法,妥善处理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思维定式和传统经验的束缚,善于学习好的工作方法、工作技巧,让制度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不仅要使自己具备执行制度的较高素质和能力,还要有团队精神,形成强大的团队执行力,高效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四)加强制度执行监督。要加大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开展常态化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偏离制度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动辄则咎。要认真查处和严肃问责严重破坏制度的问题,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仅查处直接责任人,还要追究相关领导人员责任,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

  面对公司当前的严峻形势和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在强化纪律规矩意识、增强制度执行力的同时,还要弘扬担当精神,增强实干本领。从国家今年的经济形势看,公司完成任务目标有一定难度,但我们一定要强化担当意识,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采取有力措施搞好生产经营,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同时,解决公司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各种困难问题,只有实干才能找到方法和措施,才能锻炼自己,发展自己;也只有实干,才能推动公司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实效。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时刻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在急、难、险、重紧要关头当先锋、打头阵,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困难和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有效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同志们,公司的改革发展正处于极为关键的时期,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也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通过5月份在全公司开展以“强化纪律规矩意识、增强制度执行力、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月活动,目的就是要使党纪国法和企业规章制度入脑入心,形成人人遵纪守法、执行制度的企业新风尚。让我们坚定信心,团结一心,以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共同创造公司美好的明天。

  今天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