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课下载 > 主题党课:守初心担使命,走好党群众路线

主题党课:守初心担使命,走好党群众路线

发布时间:2022-08-21 14:1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主题党课:守初心担使命,走好党群众路线,供大家参考。

主题党课:守初心担使命,走好党群众路线

主题党课:守初心担使命走好党的群众路线

守初心担使命走好党的群众路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课

按照党委要求部署,让我代表党委班子给大家讲一次群众路线的专题党课。下面,我结合自身学习和思考,从三个方面谈点认识和体会,和大家共勉。

一、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创造性运用,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领导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的群众路线是这样表述的:“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概括地说,就是五句话,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两个一切,一来一去”。这个表述是迄今为止我们党对党的群众路线最简洁、最规范、最准确、最权威、最完整的表述。

(一)群众路线问题的最早提出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创立,在1922年党的文件上就提出了重视群众工作的问题。但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最早使用“群众路线”这个概念的是李立三(原名李隆郅,湖南醴陵人)。他在1928年11月,与江浙地区党的负责人谈话时使用了这个概念。他讲到:“在在总的群众路线之下,需要竭最大努力到群众中去”

1929年9月,周恩来在负责起草中央给红四军的指示信(党的历史上称之为“九月来信”)的时候,也涉及到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当时,这封信里说道:关于筹款工作,亦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做。

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群众工作,他使用了这一概念以后,在他的讲话、指示、报告和文章中多次阐述和强调深入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关心群众的一系列问题。当时,对红军是否要做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在党内和红军工作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问题,在党内和红军中的认识并不统一。而这又直接涉及到了红军的性质,涉及到了军事和政治的关系,涉及到红军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战术等问题。毛泽东正是在说明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和阐发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和观点。毛泽东强调:“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他说,我们的战术是游击战,“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他认为政治观点即群众观点。他批评了红四军中一些同志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因此,在红军初创的早期,土地革命战争的初期,“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就这样历史地、不可避免地提出来了。

1929年12月28日-29日,为解决这些错误思想,红军第四军在古田召开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决议案,会议纠正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等,强调红军不但要打仗,而且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等任务。决议共9个部分:1.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2.党的组织问题;
3.党内教育问题;
4.红军宣传工作问题;
5.士兵政治训练问题;
6.青年士兵的特种教育;
7.废止肉刑问题;
8.优待伤兵问题;
9.红军军事系统一政治系统关系问题。

(二)群众路线的初步阐述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党的群众路线的途径和方法。1943年6月,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时,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阐述。他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段话是对党的群众路线,以及党对群众基本领导和工作方式方法进行的总结和概括。虽然在阐述问题的时候,没有提出和强调党的群众观点,但党的群众工作如何去做,如何实行党的群众路线,已经科学地、十分清晰地阐述清楚了。

(三)群众路线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和《愚公移山》的闭幕词讲话。他在报告和讲话里都着重阐述和强调了群众路线的问题。这些关于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集中反映在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中。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党章中系统地阐述群众路线问题,概括了建党以来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和实践。虽然七大的党章的总纲阐述中还没有正式使用党的群众路线的概念,但对党的群众观点、党领导群众的方法已经阐述得很清楚。

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代表党中央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专门设了一个部分来论述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他首先明确了群众路线在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刘少奇指出:“党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这是我们党与毛泽东思想根本的东西。”“我们党之所以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在于坚持地实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他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把群众路线放在这样的高度上予以定位,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他重点阐述了什么是党的群众观点的问题,把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观点作了4个方面的系统概括,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他强调:“有了坚固的明确的这些群众观点,才能有明确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这里,他把群众观点的重要性,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关系,阐述得非常清楚。

1956年党的八大上,我们党对群众路线作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党的八大在党章的总纲中,第一次把“群众路线”写入党章,根据党执政后的状况发生的变化,要求全党继续坚持群众路线,“特别应当注意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生活的官僚主义现象进行斗争。”邓小平根据毛泽东的论述,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作了进一步阐发,他指出:“什么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呢?简单地说来,它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在一方面,它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
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在另一方面,它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这样表述,就用群众路线这个大的范畴和总的概念,把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方法都统到一起,使群众路线的内涵更加明确,内容更加丰富,表述上也更加完善。

(四)党的群众路线的高度提炼和概括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论述,特别是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进行了论述,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决议对群众路线论述的时候,对群众路线进行了高度的提炼和概括。决议指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文献中第一次从定义的角度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地高度概括。

翻阅党的历史文献,我们可以看到党的七大党章对群众路线的观点和思想进行了阐述。党的八大党章对群众路线这个概念予以使用,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阐述,但是没有下定义。党的九大党章拿掉了对群众路线的阐述。党的十大党章恢复了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表述,但没有提群众路线。1939年10月,毛泽东撰写《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党的十一大党章提出,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又恢复和出现了群众路线的概念,但没有展开论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的群众路线作了四句话的定义。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首次提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党的十二大的党章发扬了党的七大、八大的很多优良传统,恢复了很多七大、八大党章的内容,又增加了许多新内容。十二大党章写道:“党坚持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群众,并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个表述比十一届六中全会历史决议的表述少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两句话,增加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句话。党的十三大党章和十二大党章的表述是一样的。到了党的十四大党章的时候,在表述上又恢复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那两句话,成为我们今天一直在使用的五句话的经典表达。因此,从党的十四大党章到党的十八大党章对群众路线表述的基本内容一直延续下来,这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当然,在阐释群众路线重要性的时候,党的十四大、十六大、十七大党章都增加了许多重要内容,这里我就不展开讲了。在五句话中,“两个一切”是党的最根本的群众观点,“一来一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领导途径和工作方式方法,二者构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最主要内容。

我们党对党的群众观点做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提出了6个要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教育的群众观点。这6个观点,除了刘少奇、邓小平在党的七大、八大阐述的要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以外,又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比如,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2010年中央又提出和增加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等等。这些观点是“两个一切”根本观点的延伸、拓展、丰富和完善。这一系列的观点里面,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党一切的奋斗是为了谁。“一切依靠群众”,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党的工作要依靠谁。这两个是党的群众观点中最根本的观点,其他观点都是在这两个观点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以及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都对党的群众路线有新的阐发和论述,都为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发展,增添了新思想、新观点、新内容。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内容集中反映和体现在十二大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和党章修正案,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召开的历届中央全会所作的决定、决议和党的主要领导人的讲话之中。

(我们党同广大群众的联系,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是六十年的斗争历史形成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选自《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学习纲要》第57页

“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

“只有把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我们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无往而不胜。”——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完善党的“血肉论”群众观,提出“认真研究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贯彻到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提出了“以人为本”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

习近平同志在2012.11.15党的十八大常委见面会讲话中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二、为什么要矢志不渝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我们党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作为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强调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从而用制度机制保证党真正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党的十八大以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让人民在改革中获得更多实惠,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同时,我们党还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党的全部工作中,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理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原因:

(一)弘扬优良传统的需要

自十五大以来,每次全国党代会后,党内都会有一次集中性的主题教育活动。既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项创举,也是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如十五大之后的“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十六大之后以实践“三个代表”为主的先进性教育,十七大之后学习“科学发展观”,这些内容都被写进当届党代会的报告中。每一次集中教育所选择的主题,都是基于对当时世情、国情、党情的基本判断。此外每次都是针对党的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都和那次党代会报告的主题相吻合。1995年11月8日,时任总书记江泽民指出,“根据当前干部队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在对干部进行教育中,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随后对县处级以上干部进行了“三讲”教育。十五大后,中央在1998年11月又发出了继续进行“三讲”教育的意见。这是因为当时市场经济刚兴起不久,人们更关注经济效益,对学习、对政治、对正气关心较少。十六大后开展先进性教育,是因为当时党员数量越来越多,共产党规模越来越大,承受的领导责任也越来越重。当时存在的问题就是“能力恐慌”。十七大后,提出科学发展观,则是对过去唯GDP至上的一个纠正。十八大以来,在全党上下集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几次集中教育活动都取得了积极效果,对提高党先进性、纯洁性和执政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因应复杂形势的需要。

当前形势下,群众工作对象和问题日益多元化。一是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各社会群体利益诉求多元化,与此相联系的民主意识不断加强,协调整合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不断增强,利益关系左右社会群体心理与行为的趋向日益明显。二是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新的变化,社会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化,各种新的社会组织目标要求行为特点复杂化,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我们党的工作思路在一些领域还显滞后。三是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新的变化。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矛盾逐步显现,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发展难度明显增加,而我们因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的群众工作方法尚不完善。四是信息技术传播手段拓宽了信息接收的渠道,信息多样化对人们社会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信息多样化使主流信息的作用受到重大冲击。这些在丰富我们群众工作课题的同时,也给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关注新形势下群众利益问题,认真了解社会群体的心理状态,克服当前群众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问题,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学会用新的方法真诚地为群众办实事,公平公正地处理好各群体的利益关系问题,以实际行动和工作实绩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因应形势要求,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切实解决党员干部在工作作风和群众工作中存在的“四风”问题,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是中央的战略意图,也是群众的现实要求。

(三)巩固执政基础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98年的历史证明,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要确保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而执政基础绝对不能离开群众基础。要逐步实现中国梦,也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行动。

党的执政规律告诉我们,执政时间越长,越容易脱离群众,党风恶化的危险也越大。世界各国执政党兴衰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苏共的经验教训也告诉我们,执政党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拥有2000万党员、领导着2亿多人口、执政70多年的苏共,几乎在一夜之间顷刻瓦解,其重要原因就是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这个教训十分惨痛,我们应当引以为戒。

(苏联解体前,苏联社科院曾进行过一次社会调查:

被调查者中,认为苏共仍能代表工人阶级的占4%,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官僚和机关、干部的竟高达85%。这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不认为苏共是他们利益的代表者,在不在台上与自己没有关系。在波兰,则是以工人为主体的团结工会推倒了执政党。原罗共领导人在20世纪80年代将自己的夫人提为第一副总理,其实际权力比总理还大得多。1989年1月,又为夫人祝寿,将她与自己并称为“领袖”。他的垮台,与其搞裙带风,个人专断腐败及严重脱离群众有很大关系。拉美一些国家执政党的失败,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失去民心以及在发展问题上的失误。古巴为何压而不垮?最重要一条就是古巴共产党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不动摇,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坚持“建设一个钢铁般坚强的党”“古巴宁可沉入大海,也决不改变航向”,坚持走群众路线。)

当前,随着国内外形势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党的执政地位面临严峻的风险和重大挑战。概括起来就是“执政能力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这些都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重大而紧迫课题。近年来国内一些地方接连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我们在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一些党员干部在宗旨观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特别是在对待人民群众的感情、立场、和态度等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偏差。强化宗旨观念教育,首先要解决好党员干部对待人民群众的感情、立场和态度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党员干部能否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党的执政地位能不能得到巩固,党和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关键在于我们能否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赢得人民群众最广泛的认同。在这个大背景下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正是我们不断增强党领导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大好机会。如果通过这次活动,真正解决了坚持群众路线的问题,我们就能很好地经受考验,化解风险,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三、面临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如何走好党的群众路线

检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搞得好不好,是否真真取得了实效,关键要看能不能切实解决我们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我们而言,关键要看广大群众、基层干部职工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是否满意,这就要求我们切实从以下六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要领导带头转作风。加强作风建设决不只是个人思想道德层面的小节问题,而是重大的党性问题,是事关大是大非的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优良的作风是抓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领导干部是广大基层干部的“领头羊”,担子重,责任大,要在学习上、工作上、作风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一要学习跑在前。领导干部都要带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体系,既向书本学,也向实践学,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宏观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努力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二要改革抓在前。面对当前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要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管理理念,切实做到与潮流相顺应、与形势变化相适应、与群众意愿向呼应,以理念创新带动工作创新。三要工作干在前。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面对问题和矛盾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不回避,不推诿,不放过。把抓好当前工作和谋划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事。四要作风树在前。学风要实、文风要实、会风要实,总的就是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要树立勤俭、廉洁、踏实的作风,怯歪风、树良风、养作风。牢记“两个务必”,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行得正、走得端,增强“向我看齐”、“跟我上”的底气。

二是要强化学习增本领。这是基础。在当今知识日新月异的年代,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如果不注重学习,不拓宽眼界,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对这些新变化缺乏深刻的认识,工作就会缺少正确的指南,搞不清方向所在,实现当前事业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努力做到重学好学、勤学苦学、广学博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以国内外经济当前理论知识强化功底,以相关学科知识充盈智慧,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把自己锤炼成理想坚定、政治成熟、业务精湛、视野开阔的高素质人才。一要培养学习自觉性。多读书、勤读书,积极顺应形势的要求,自觉学习,不断获取知识,巩固已有知识。二要注重学习针对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干一行就要了解一行、钻研一行,努力成为行家里手。三要加强学习实效性。既联系思想实际,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又联系当前改革发展实际,努力做好“三服务”工作。要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机关,推进“书香文化”建设,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加快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三是要转变职能重服务。这是重点。关于机关如何转变职能的问题,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要求和举措,切实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一要增强服务意识。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大局服务是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个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找准当前工作、本职工作与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大局的结合点,坚持站位再高一些,思路再开阔一些,措施再周全一些,服务再主动一些,着力提高“三个服务”的本领和水平,以优良的作风取信于民,以作为换有位,进而树立党员部门的良好形象。二要细化工作措施。“三个服务”是一个总的方案,也是一种大线条的要求。各部门在总局制定的30条框架外,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前一阶段活动征求上来的各方意见,再进一步细化措施,尤其是当前管理服务中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方面,措施要细,要实,要准,切忌走过场、空对空,要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工作取得新的成效、迈上新的台阶、提到新的水平。三要加强责任落实。“三个服务”体现了当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的价值理念,具有鲜明的特色。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加强督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使“三个服务”成为制度之“痕”、制度之“印”。

四是要固本强基促发展。这是根本。基础打不实,根基不牢固,发展就会不顺不稳,出现偏差。目前,基层建设取得成绩值得肯定,但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如基层经费严重不足、基层征管力量明显不足、当前执法风险进一步加大、人员素质需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依然存在。要努力提高基层工作水平,让党员事业发展的基础坚如磐石。一要抓好领导班子。努力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不断掌握已知、温习旧知、开拓新知、探索未知,提高把握大局的能力、研判形势的能力、创新发展的能力、化解难题的能力。二要抓好基层干部。领导干部要坚持善待严管,既要严格要求和管理干部,更要关心、理解、帮助干部,当好基层干部的贴心人、服务员,为他们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让基层同志感受到组织的关怀、集体的温暖,觉得有干头、有奔头、有劲头。三要抓好基础建设。完善制度基础,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及时修订相关制度,把有效做法规范化、成功经验制度化。工作上多一些支持,生活上多一些关怀,政策上多一些倾斜,解决基层的实际困难,为担好责、执好法、服好务创造更有利条件。

五是要解决问题聚人心。这是目标。“四风”问题在一些干部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四风”不除就会影响到形象和民心所向,干扰当前事业发展,我们必须下决心解决。一要倾心听民意。通过与群众座谈、与干部交心谈心、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沉下去摸情况,静下心听意见,畅通意见反馈渠道,抓住问题所在,找准改进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二要真心抓整改。对各种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对群众反映的强烈问题进行剖析,积极抓好整改,做到“执法禁贪、服务禁懒、管理禁散”,真正改出实效。三要诚心解民忧。要做好当前各项重点工作。新的工作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听取收集群众和基层的意见建议,诚心诚意为广大群众、为基层着想,解决好工作实际问题。

六是要健全机制管长远。这是升华。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一要常态化。建立常态化的听取意见建议的机制,架起党员机关联系广大群众和基层人的桥梁,善于从意见建议中倾听群众和基层干部职工的呼声和诉求,并将意见建议作为改进作风、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内容,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符合群众和人意愿,更加符合中央要求。二要长效化。各部门要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已有的制度进行梳理,该坚持的坚持,该修订的修订,该废止的废止,该制定的制定,边实践、边总结,对照解决“四风”问题,形成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并一以贯之地贯彻执行。使制度真正成为系统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真正成为全体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和刚性需求。

推荐访问:初心 党群 党课 主题党课:守初心担使命 走好党群众路线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