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三年级讲党史故事7篇

三年级讲党史故事7篇

发布时间:2022-10-27 12:4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三年级讲党史故事7篇三年级讲党史故事 21、饿倒在粮食挑子旁的粮草官 一日,邓可运奉师长汤慕禹、政委陈培荫的命令,率24人的运粮队,每人挑两箩筐稻米,160多斤,徒步30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讲党史故事7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讲党史故事7篇

篇一:三年级讲党史故事

1、饿倒在粮食挑子旁的粮草官

  一日,邓可运奉师长汤慕禹、政委陈培荫的命令,率 24 人的运粮队,每人挑两箩筐稻米,160 多斤,徒步 300 多里路,运粮到正在松口作战的红二十四团。

 运粮队头一天走了 120 多里路,上路时一人发的五个糠菜团子早已吃完,到晚上战士们都已饥饿难忍。于是,队长刘海门吩咐队员打来溪水,架锅生火,准备煮饭。

 “住手!”刚查看环境归来的邓可运看到一战士抱着箩筐朝锅里倒米,他大喊道:“谁让你倒这么多的米,把锅里的米捞出一多半,做成稀饭。”说罢,他又带着战士一起去山里挖野菜。这日晚饭,大伙吃了一顿野菜稀饭。

 吃过晚饭,邓可运将刘海门叫到一边,耐心地给他讲粮食来之不易,讲前方战士流血流汗,对粮食如何急需,讲为什么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说得刘海门心服口服,连连点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邓可运带头以野菜充饥,不吃或少吃粮食,使得运粮队战士非常感动,也纷纷效仿。

 第三天午后,眼看就要到达目的地松口,只听“咚”地一声有人倒地,大伙儿循声望去,只见邓可运栽倒在地,他挑着的两箩筐米撒得满地。

 这时,贺龙军长正骑马经过,见状过来查看,一眼就认出了邓可运。贺龙接过警卫员手中的水壶,扶着邓可运喝了两口水后,问:“可运,你怎么啦?”

 还没等邓可运张口,队长刘海门抢先答道:“贺老总,邓处长是饿的,他一路为了省粮

 食,自己很少吃粮食,光吃野菜。头一天上路,一人发了 5 个菜团子,他舍不得吃,还送给别的同志两个。第二天我们做野菜稀饭,他第一个上去先给自己盛了一碗野菜,大米粒都留给大家吃……”

 贺龙听罢,在邓可运肩上亲切地拍了拍,说:“同志哥哟,有你这样的好同志,我们红军何愁打不垮白狗子。”

 22、朱正传分到皮袄让给同志

  1944 年冬天,地委机关搞到一些皮袄筒子,分给地委委员每人一件。但缺少一件不够分配。朱正传也收到一件,他问:“是否地委委员都有?”秘书长说:“还少一件,有位领导出差在外,还没有分到。”朱正传同志说:“这不好,我年轻,不怕冷,把这件给那位同志吧。”朱正传坚持不要,仍然穿着那件白布里子青布面的旧长袍过冬。

 朱正传平时喜欢抽烟,但那时候也难得有钱。而一旦发了津贴费,碰上住在集镇附近的时候,几位同志一起上街,朱正传就买烟请大家抽。他买一包烟,如同行中有四人抽烟,他就每人分 5 支,他自己也留 5 支。大家称他的做法叫“二一添作五”。

 23、李先念无惧降 6 级

  1937 年底,李先念同志从新疆回到延安后,先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中央马列学院学习。六届六中全会闭幕后,马列学院和抗大的广大学员都陆续安排了工作,走上抗日前线。

 一天,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谭政找李先念谈话:“先念同志,组织决定你到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当营长,你有什么意见吗?”李先念的回答是“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从军政治委员降至营长,连降 6 级,许多西路军干部战士都为他感到委屈。但李先念相信组织不抱怨,他风趣地说:“管他呢,就是一撸到底,叫我去当伙夫、马夫,也要在我们党和部队里干下去。”

 毛泽东知道了这件事,一定要见李先念。在延安凤凰山麓的窑洞里,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毛泽东第一句话就是“这样处理你李先念是不公平的嘛”。

 24、一根油条引发的整风

  1927 年春,贺龙将军率领国民革命军独立十五师驻扎鄂城县城关镇。时值第一次国共合作行将破裂,贺龙部队的军饷经常被国民政府扣发,使官兵的生活没有保障。一次,一个跟随贺龙多年的老兵因饥饿在永大茶叶铺拿了两吊钱买了油条充饥。群众将此事反映到贺龙那里,引起了贺龙的高度重视。他立即下令将那个士兵军法从事,并亲自到茶叶铺还钱并赔理道歉。

 25、聂荣臻力排万难带领科技大军造出导弹原子弹

  1960 年 8 月,苏联停止了对我国的技术援助。面对突如其来的困境,聂帅拍案而起,大声疾呼:“我们被逼上梁山了,自己干吧!”“苏联专家撤走了,我们还有自己的专家!”

 两个月后,我国将发射自己仿制的 P-2 导弹。聂帅亲自到实验基地主持发射试验,他一下飞机,顾不得一身疲劳,径直来到发射现场,向基地负责同志了解测试情况。

 聂帅抚摸着弹体,深情庄严的叮咛:“这是我国自己制造的一枚‘争气弹’,一定要严肃认真,不能有丝毫马虎。只能搞好,不能搞坏。”

 当火箭喷着火舌呼啸而起后,聂帅和参试人员一起尽情鼓掌、欢呼。指挥所只是简易房,能遮风挡雨但不防震、不防爆,要是发射出现意外,后果可不堪设想。可聂帅根本不顾自身安危,只关心着这枚导弹的发射进程。

 1962 年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地对地导弹研制成功,但 3 月份的发射试验却失败了。

 在那个风言风语的时代,有流言说要追查失败的政治原因。聂帅听到后,生气地说:“科学实验和打仗一样,没有常胜将军。不允许失败就是不讲实事求是。”由于聂帅亲自过问,力排“左”干扰,才避免了一场无端的政治追查。

 26、为闹革命与兄弟分家

  1926 年,25 岁的刘德全对母亲说:“我们家要对佃户、长工、乡里邻舍客气些,要尊重人家。贫苦农民有困难,我们要尽量帮助,也可以拿钱拿粮周济穷人。”他还劝母亲烧掉契约,把田分给佃户。

 刘德全的这种行为使这个地主家庭尤其是四哥刘稻轩大为恼火。他暴跳如雷,气急败坏地说:“不得了,家门不幸,竟出了个不孝子孙,这个家非给他败了不可!”他还捶胸顿足地对弟弟刘德全吼道:“我们分家算了!”

 刘德全毫不示弱,他警告老四他们:“天下是要变的,工农阶级要翻身解放,任何人也挡不住!”刘氏兄弟就此分了家。

 27、抠门的方志敏

  土地革命时期,方志敏曾是模范根据地的创建者。作为根据地最高首长,他规定,从自

 己开始,所有干部一律减衣缩食,每天只有四分钱菜金。

 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做演出服,便从红军在白区缴获来的物品中要了一块绒布。方志敏知道后,马上把妻子批评了一顿,并要求她立即送回。

 方志敏也有不“抠门”的时候。那时,部队向外购买一支枪,要花 50 块银元“天价”。买一批枪,花掉的钱堪称巨资,他一点不含糊,果断批准。

 28、任弼时大喊陈独秀

  1927 年 6 月 13 日,中共中央在武昌举行扩大会议,会上,在团中央负责的任弼时力主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以挽救革命。会议一开始,年轻气盛的任弼时就要求发言。但陈独秀却说:“要发言的人很多,你等一等吧!”一连三次都是如此,任弼时再也忍不住了,他气愤地大声说:“不!总书记同志,你不能压制批评,我现在一定要说!”接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份意见书,郑重地宣布:“我代表团中央,在此报告《团中央致党中央政治意见书》。”陈独秀很生气,最后竟失态地冲上前去,伸手夺过意见书撕得粉碎,大吼道:“这是党的会议,青年团没有资格发言!”任弼时针锋相对地说:“谁有真理谁就有资格发言!”接着,他简明地提出党应迅速行动起来,组织武装,坚决同国民党右派进行斗争,警惕新的“四·一二”政变的出现……陈独秀听不下去了,拍着桌子喊道:“不要说了,你懂得什么?”任弼时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真理最后会胜利的!”

 29、“秦老专”的本色

  在襄阳市政府机关大院,至今还流传着七十年代未的一个小故事。一天,被人们尊称为“秦老专”的襄阳地区行署副专员秦志维从外面回机关。当他推着自行车准备进行署大门时,

 一个门卫拦住问道:“同志,你找谁?”

 “我不找谁,我就是机关里人。”

 “你是机关哪个单位的?”门卫疑惑地打量这位脚穿草鞋,头戴草帽,身背黄挂包的老人。

 “我叫秦志维……”秦专员耐心地答到。

 正在这时,一位机关干部碰巧路过此处,他惊讶地问到:“这不是秦专员吗,怎么被挡驾了?”值班的门卫一听傻了眼,赶忙赔礼说对不起。秦专员亲切地说:“没关系,没关系。”望着眼前这位普普通通的老人,门卫心里直犯嘀咕,他是专员?我咋看他不象啊!

 象这样的误会,秦志维同志遇到多次。这位 1933 年参加革命,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小鬼”,一直保持着我党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他平时穿着极为朴素,在机关食堂就餐时也十分节约,下乡检查工作也是经常以步代车,以自行车代小汽车。秦专员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

 30、7 岁女孩两次给李先念写信

  1952 年 10 月,沔阳县(现仙桃市)有一位 17 岁的农家女子闵全贵,深受封建婚姻压迫,遭受着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摧残。她向沔阳、洪湖两县法院申诉离婚,没想到两县法院互不负责,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于是,她给时任湖北省委书记李先念写了一封信,请求帮助。

 一个普通民女的信件,寄给省委书记,无异于石沉大海。然而,这封信还是很快到了李先念的手上。原来,李先念不论多忙,每天仍然坚持看人民来信,看党报上的批评文章,写

 批语,了解民生疾苦。

 过了较长一段时间,两县法院仍互相推诿,设置各种障碍,未予解决。为此,闵全贵又给李先念写来第二封信,反映这一情况。李先念再次写出批语,批评了这种恶劣的官僚主义行为。

 为此,省有关部门组成一个专门承办这一案件的工作组,深入沔阳、洪湖两县调查,迅速做出公正处理,使年仅 17 岁的闵全贵冲破重重阻力,获得了婚姻自主权。

 1984 年 7 月,报社收到闵全贵的一封来信和一张全家福照片,她满怀喜悦地报告了她一家十口、祖孙四代的幸福生活,真切地感谢李先念和湖北日报对她的热情帮助。

篇二:三年级讲党史故事

小学生的党史演讲稿集合 16 篇

  第 1 篇:适合小学生的党史演讲稿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从 1921 年到 2021 年,百年党史中蕴藏了无数的智慧、力量和传承。建党,波折中的诞生;长征,跋涉中的转折;抗战,浴血中的成长;新中国成立,探索中的壮大;改革开放,创新中的飞跃。百年苦难,百年辉煌;百年历程,百年光耀;百年奋斗,百年成就。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干部要常读常新忆党史,从历史的细节中启迪智慧,从历史的经验中凝聚力量,从历史的规律中总结创新,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回首百年风雨,初心历久弥坚,红色基因更加深入血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铭刻在了鲜红的旗帜上,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之重任扛在肩上,抛头颅、洒热血,从“伟大的开端”到“民族的新生”,从“春天的故事”到“新时代华章”,始终以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为本质特征,将人民与江山的有机统一,党与人民群众命运与共、风雨同舟。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回顾党史、触摸“初心”,让红色基因浸入骨髓、融入灵魂,让爱国

  传统和伟大精神薪火相传,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提升“谋幸福、谋复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砥砺民族的复兴之志。

 审视百年变局,航向笃定不移,漫漫前路更加行稳致远。学史者不茫,知史者不迷,用史者不乱。红船百年破波涛,理想信念是导航。峥嵘党史,记录着艰辛奋斗和惊世奇迹,记录着光辉理论和宝贵经验,也见证着信仰之美、使命之重、英雄之气、崇高之志,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先辈们于荆棘密布处披荆斩棘,在惊涛骇浪中乘风破浪,在不断的斗争中锤炼革命的本色,在不断的奋斗中书写伟大的历史,从一艘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历史进程,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斗志铸就了“打不折、拧不弯”的中国脊梁,用生命和汗水去传递时代的磅礴力量。要全面系统学习党史,进一步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寻根守魂、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立好“信仰航标”,掌好“时代舵盘”,开好“逆风之船”。

  赓续百年梦想,蓝图砥砺奋斗,时代答卷更加磅礴非凡。“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脱贫攻坚更是创造了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一次一次,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幸福真切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一次一次不负所托交出圆满答卷,可以说无论什么样的风浪、险阻,我们党都筚

  路蓝缕、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好党史,练就善作善成的能力,发扬红色传统、汲取奋进力量,弘扬长征精神,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接续奋斗、久久为功,接好时代的“接力棒”,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提升改革攻坚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善于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新发展阶段,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第 2 篇:适合小学生的党史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沐浴着晨曦的阳光唱着春天的故事我心情是那样激荡。因为今天是我们党的九十周岁华诞我要用我最虔诚的心为党祝福为党高歌!

  回首眺望走过去的历程却是那样的曲折不平坦。你看那洒满鲜血的路上一个个脚印记载着多少风雨与沧桑。两次的世界大战翻天覆地的解放战争无数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一唱雄鸡天下白唤来春天照人间。从此我们的祖国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看到了金菊含笑听到枫叶流丹闻到硕果飘香。还有那抖擞的雄姿震憾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我欣喜地发现 20 世纪也是充满活力和经济飞速的时代。

  它在灿烂的古代文化有巨大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有实飞猛进的科学技术。京九铁路世纪之交的经济大动脉在城乡结合处拉响了充满企盼与追求的汽笛;三峡工程描绘着经济开放的轮廓;浦江开放将中国改革开放继往开来;香港、澳门的回归雪洗了百年耻辱;奥运会领奖台上飘起的五星红旗给雄鸡形的版图上镀上了金灿灿的色彩。还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明;海森伯量于力学的创造;核能的开发和利用;登上了月球的阿波罗与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抗洪的英雄伟把人类文明推上了历史的巅峰一个又一个杰出谷物为人类社会树起了不朽的丰碑。

  回眸昨日祖国成就辉煌展望明天我们豪情满怀新的世界新的千年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因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才竞争日趋激烈那科教兴国该是治国兴邦的重大决策。新的世纪我国要加入世界中等国家的列行还有祖国宝岛台湾也即

 将回到母亲的怀抱。原子能、现代航天、分子生物、微电脑、电子信息的技术发展都在期待着我。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感慨万千。面临科技发展的第五次浪潮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说明人才是何等的重要它是国家的财富是振兴的希望。我们要勇敢地承担起世经重托我们要跨越世纪的一代是 21 世经的真正主人。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祖国、时代、人类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掌握实践能力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做个新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宏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壮志在心头扬鞭在脚下。让我们以满怀豪情再创新世纪的辉煌。

  庆祝!

  第 3 篇:适合小学生的党史演讲稿

  多年来,有多少人喜欢唱的歌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社会主义好》等歌曲。时代进步了,社会进步了。人民群众对党的热爱没有变,永远跟党走的信念没有变。这些歌声,必将伴随着我们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

  永远跟党走,是中国人民经过多年英勇斗争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利益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进行了英勇的牺牲和不懈的斗争,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人民赢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是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确立的坚定信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家越来越强大。

  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没有变,党同人民同甘共苦、艰苦奋斗的革

 命传统没有变。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中全会,中央委员会,以江**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

  人民看到的是,我们党更加努力、更加有效地为人民谋利益。生产力进一步解放,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得到更多实惠,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这使人们真正感到,中国共产党是执政为民最可靠、最伟大、最光荣、最正确的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这已成为当今时代人民的共识。

  始终紧跟党的步伐,也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党的殷切期望。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一和第二战略目标,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

  展望美好未来,中国人民充满信心和斗志,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中国人民是伟大的。有这样伟大的党,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无论改革开放道路上存在什么样的风险和挑战,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让我们永远追随党,共创美好未来

  第 4 篇:适合小学生的党史演讲稿

  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春雨笛心,有幸能站在演讲台前和各位共同欢庆我们党的 87 岁生日。我骄傲,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共产党员。

  从冰天雪地的漠河,到阳光灿烂的南海;从璀璨夺目的“东方明珠”,到巍峨庄严的布达拉宫;从麦浪滚滚的黄河两岸,到稻花飘香的长江流域;从 1921 年 8 月2 日风雨如磐的嘉兴南湖至__年年 10 月 15 日秋高气爽的首都北京,从 1949 年 10月 1 日的天安门广场到__年的抗震救灾现场,无不传颂和响砌一个响亮的名字——共产党员。

 __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随着一阵沉闷的隆隆声,大地剧烈抖动,天地间一片昏黄。四川省汶川县银杏乡沙坪关村顷刻间被夷为平地,***人当场死亡。此时,在水电站检查工作的村党支部书记龙德强,来不及掩埋一手抚养大的侄儿遗体,跌跌撞撞跑回村里。在他得知妻子和兄嫂遇难后,这个坚强的藏族汉子失声痛哭。他来到妻子遇难的地方,“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留下一句“老婆,对不起了!我要去照顾乡亲们!”之后,挥臂高呼“是共产党员的,都给我站出来,跟我来!”龙德强带领村上幸存的党员干部和民兵在余震中,冒着不断飞落的石块、泥石流和洪水威胁,一部分携老扶幼向外转移,一部分冒着生命危险,在随时可能倒塌的废墟中搜救每一位幸存者。19 时左右,全村 4 个村民小组、500 余名群众全部被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地带。面对村民愈益增强的恐惧情绪,他大声说:“只要有一个村民在,我龙德强就不会离开大家!”此时我们听到了一个声音——“共产党万岁!”、此时我们看到了一座丰碑——阿坝州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村石匠王奋安用泪水和双手雕刻的石碑“共产党万岁!”。我们的基层党员干部,这种化悲痛为力量,舍小家为大家,带领群众以难以想象的顽强与坚韧,与灾难抗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理念,在人民心目中树立起无字丰碑。这为 5月 18 日在 10 米的地下被埋***个小时获救后的北川县人民医院医生唐雄说的第一句话:“要求加入共产党!”找到了原因。

  有一种倒下,可以托起生命;有一种抉择,为人民点燃希望;有一种号召,可以振奋人心。“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地努力”、“必须举全国之力,以救人为核心,克服重重困难,把抗震救灾工作进行到底。”这一句句强力的号召,一直回荡在山谷、一直萦绕在灾区人们的心中、也一直激励着每一个共产党员,这无不证实了我们的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们在 30 年的改革开放开拓创新中,赢得了世界的瞩目;在与天灾的抗争中,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在冷酷无情的灾难中,让世界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在天塌地陷的绝望中,人们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中国共产党因此赢得广泛的社会认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共产党就没有发展中的中国!

  中国共产党——中国拥有你,有了一个光明的前程,我们拥有你,便有了一个不舍的信念、不弃的追求。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我们伟大的党领导中华民族迎接着巨大的挑战,担负着历史重任的时刻,更有一种匹夫有责的使命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身体力行,更好的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奋斗;作为一名药监人,应秉承“厚德博学、勤廉公正、敏锐创新、务实高效”的精神,学习高志全同志“为了人民用药安全,一切在所不惜”的精神,坚持“为民”和“发展”的原则,模范践行恪尽职守、依法办案、坚持原则、不畏凶险的作风,秉公执法,依法行政,始终以对群众高度负责的责任感行使药监职责,为药监事业推向前进而贡献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前进,为人民、为社会作出一份奉献。中国共产党——你是一盏明灯,永远驻留在我的心中,指引我坚定不移地做一名共产主义的忠实追随者。

  我骄傲,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党员!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第 5 篇:适合小学生的党史演讲稿

  大家好!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是全体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认真学习党史,能让我们从党发展壮大的历史中汲取养分和智慧。通过学习党史,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

 历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段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和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

  一是锤炼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要从党史中汲取强大的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不断夯实绝对忠诚的思想根基,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步调一致、行动统一。

  二是矢志为人民群众谋利造福。要强化坚守初心的自觉,努力把群众期盼的事变成我们要干的事,把我们在干的事变成群众支持的事,把我们干成的事变成惠及群众的事,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的急难事、揪心事、烦心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是强化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要进一步深刻认识一代人有一代人担当的本质内涵,把组织的重托、人民的信任看得比泰山还重,以事业为重、以担当为荣,自觉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担起自己该担的那份责,答好时代之问,创造出无愧历史、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更大业绩。

  四是汲取继往开来...

篇三:三年级讲党史故事

生党史演讲稿三分钟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小学生党史演讲稿三分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小学生党史演讲稿三分钟 ? 大家好!

 ? 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学习党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党员干部要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经验教训,获取丰富精神财富,汲取不竭力量源泉。

 ? 以史明志,坚定信念跟党走。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100 年风雨兼程,从南湖一艘小小的红船,发展到全世界人数最多的第一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巨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踏上十四五新征程,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补好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照亮前行之路。要将党史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必修课,引导他们深入了解那一段艰苦卓绝的红色历程,细细品味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位先辈风范、每一幕感人情景,在寻根溯源中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决心,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要挖掘好、保护好历史文物资源,宣传好、讲述好红色历史故事,把党的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不断培育壮大党的红色精神家

 园。

 ? 以史为师,提升本领勇担当。党史就如同一本全面细致的解题集锦,其中蕴藏着我们党领导革命、执政兴国的政治智慧,更饱含着我们党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政治担当。学习党史,既要学习先辈们的解题智慧,更要学习他们勇于挑战、敢于担当的斗争精神。在把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变为生动现实的实践中,必然会触及社会深层次矛盾,老问题与新问题叠加出现,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要善于从党史中汲取经验做法,养成正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行为习惯。对工作中碰到的难题,要不打怵、不回避、不拖延,深入调研摸清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来龙去脉,精准施策拿出解题思路,在解决问题中锻炼能力、推动发展。要在深悟党史中养成总结归纳的意识、提升把握规律的能力,并将其应用到日常工作中,深入研究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规律,深入研究干部工作、基层党建工作、人才工作规律,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和水平。

 ? 谢谢大家!

 ? 小学生党史演讲稿三分钟 ? 大家好!

 ? 2021 年,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2021 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起步之年,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的肇始之年。隆重纪念党的百年华诞意义深远。

 ? 党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的光辉篇章。自成立之日起,

 党筚路蓝缕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党围绕这个主题和主线,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的历史,是党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

 ? 我们把党的百年奋斗史、发展史、探索史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与1840 年以来中国 180 多年历史衔接起来,放在完整的历史进程中看,党在艰辛探索中犯下的错误,只是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的浊浪和水沫。我们不仅要看到党自觉纠正错误、探寻新路的历史,也要看到党在探索中走向成熟、走向辉煌的历史。

 ? 中国共产党是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正是先进的政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又有广大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去诠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我们的事业才无往而不胜。

 ?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为人民谋幸福这一初心,就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事业所永葆的最质朴的初衷之心、最真诚的初始之心、最珍贵的赤子之心、最难得的赤胆忠心。为了这个初心,党作为领导力量牺牲了大量中华优秀儿女。从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登

 上历史舞台,到 1949 年新中国诞生,这 28 年间的武装斗争和地下斗争中,壮烈牺牲的有名有姓的革命先烈 300 多万,还不算那些现在无从查考的长眠在无名烈士墓里面的无数烈士们。

 ? 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我们不能忘记那位历史巨人的湖南乡音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 牢记过去,把握现在,开辟未来。历史、现实、未来相通,昨天、今天、明天相连。

 ? 党的历史是认清历史逻辑、历史方位、历史走向、历史结论最为生动的教科书。只有深切地了解党的苦难辉煌,才能做好今天的现实工作、承担起明天新的使命。善于学习和运用党的历史,就是坚持不懈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 历史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必须做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奋斗。

 ? 谢谢大家!

 ? 小学生党史演讲稿三分钟 ? 大家好!

 

 ? 知史爱党,真字当头做功课。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同志曾说过,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时间长河中积淀而成的厚重党史,原本就是一本求真务实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必须走心,绝不可让学习局限在打卡,对理论的学习浮于表面,要关掉自欺欺人的美颜效果,做到系统学全面学认真学辩证学,入脑更要入心,努力把宝贵的历史经验、砥砺前行的韧劲和中流击水的干劲融于血脉。

 ? 知史担责,深字为纲求效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的营养剂。穿越时光的一个个党史故事、党史理论熠熠闪光,传递出的情感价值和正能量不断激励着一辈又一辈中国共产党人赓续奋斗。学习党史,要学深思深用深,从不起眼的小地方读出大道理。不能想起来读一点,忙起来丢一边,要持之以恒,用铁杵成针的精神,将党史由厚读薄,再由薄读厚,做到学不精通不罢休、学不深入不放手,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党执政兴国的规律性,全面系统地继承党发展壮大的宝贵经验。

 ? 知史明智,实字为要长才智。学党史,要怀揣一颗实心,压实责任、做实工作、抓实学习,扎扎实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在学习党史时,我们也应当秉持实事求是的理念,不仅要吸纳成功的经验,更要正视失败的教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知行合一。在学习中,要联系实际学,将党史中的营养充分吸收,为思想补钙,给精神加油,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党史理论、党史故事不计其数,要避免学行脱节,善于从中淘金寻宝,总结出可借

 鉴的党史经验,以他山之石,不断化解党的建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开创新局面。

 ? 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该以崇仰之情、敬畏之心认识学习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从中汲取新的智慧和力量。

 ? 谢谢大家!

 ? ? ?

篇四:三年级讲党史故事

生讲 党史故事 《 南昌起义 》

 八一南昌起义,又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 1927年 8 月 1 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1927 年 8 月 1 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

 起义由周恩来、贺龙、李立三、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1933 年 7 月 11 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6 月 30 日的建议,决定 8月 1 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 月 1 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起义的目的是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唤醒广大中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要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共产党的目的是联合愿意革命的国民党左派,挥师南下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二次北伐。1927 年 4 月和 7 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买办性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等多地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

 国人民从 1924 年开始的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于 1927 年 7 月 12 日进行改组,停止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领导。下旬,决定集合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并联合以张发奎为总指挥的第二方面军南下广东,会合当地革命力量,实行土地革命,恢复革命根据地,然后举行新的北伐。

 八一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聂荣臻、叶挺等在九江具体组织这一行动,但发现张发奎同汪精卫勾结很紧,并在第二方面军中开始迫害共产党人。随即向中共中央建议,依靠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实行在南昌起义”。据此,中共中央指定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组成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前往南昌领导这次起义。预定参加起义的部队有: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 11 军第 24、第 10 师,第 20 军全部,第 4军第 25 师第 73、第 75 团以及朱德为团长的第五方面军第 3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部,共 2 万余人。从 7 月 25 日起,第 11、第 20 军分别在叶挺、贺龙指挥下,陆续由九江、涂家埠(今永修)等地向南昌集中。27 日,周恩来等到达南昌,组成前敌委员会,领导加紧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

 此时,国民党武汉政府的第五方面军(总指挥朱培德)第 3 军主力位于樟树、吉安、万安地区,第 9 军主力位于进贤、临川地区,第 6 军主力正经萍乡向南昌开进;第二方面军的其余部队位于九江地区;南昌市及近郊只有第五方面军警备团和第 3、第 6、第 9 军各一部共 3000 余人驻守。中共前委决定赶在援兵到来之前,于 8 月 1 日举行起义。

篇五:三年级讲党史故事

故事演讲稿 7 7 篇

 Word 文档可编辑

 党史故事演讲稿 7 7 篇

  言语也叫言语。这是在一个盛大的仪式上和一些公共场所发表的演讲。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史故事演讲稿的文章 7 篇 ,欢迎品鉴!

 党史故事演讲稿篇 1

  大家好!

 今日给大家说说新四军的由来和新四军历史。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属于国民政府战斗序列,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之一。

 1937 年抗日斗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10 月将在江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1941 年 1 月,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大部被俘、失散或牺牲,军长叶挺谈判时被扣,副军长项英遇害。国民政府

 宣布将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番号即予撤销。

 中国共产党对此针锋相对,宣布重建军部,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重建后的新四军依据中共中心的指示深化华中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斗争,建立抗日依据地。

 在 8 年抗日斗争中,新四军抗击和牵制了 16 万日军,23 万伪军,作战 2.2 万余次,其中对日伪军作战 1.9 万余次,歼日伪军 31 万余人;反顽防卫作战 3 千余次。新四军作战伤亡 8.9 万余人。新四军从最初的 1 万余人,发展到拥有主力 21.5 万余人。

 1938 年刚成立不久的新四军,军部由武汉迁至南昌,集中改编南方 8 省 14 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军长叶挺和副军长项英指示设计新四军臂章。当时,八路军曾佩戴有抗敌两字的臂章。美术工作者吕蒙等人受此启发,提议新四军臂章上画上一个身背斗笠,左手持枪、右手指向前方的战士,并在左下角标明抗敌两字,以表明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前线抗日的决心。此臂章得到叶挺等新四军指挥员的认可,成了最初的新四军臂章。

 红军纳入国民革命军序列后,部队编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服装、标记基本都与国民党军队相同,改换军服后,八路军、新四军都佩戴青天白日帽徽。

  1939 年春,新四军为了动员广阔官兵贯彻执行中共中心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新四军作战方针的指示,协作部队进行革命传统教化,鼓舞士气,军部首长动议创作一首新四军军歌。3 月间,首先由陈毅写出歌词初稿《十年》,后经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李一氓等集体修改定稿,于 1939 年 6 月发表在新四军的刊物上,署名为集体创作,陈毅执笔。由何士德谱曲后,这首歌就在新四军中传唱开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歌曲之一。这首歌以昂扬激昂的旋律,威猛雄壮的气概,表现了新四军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感谢大家!

 党史故事演讲稿篇 2

  从 1949 年 10 月 1 日起先,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确定。在抗美援朝中,中国战胜了试图称霸世界的美国,向世界证明白中国的强大。巩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56 年,随着四个现代化的提出,中国在党的领导下渐渐奔向小康社会,1964 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胜利,1967 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胜利,1970 年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放射胜利。短短几年的时间,中国用惊人的事实做到了在他国来

 看不行能达成的奇迹。沧海桑田,神州巨变,看如今,城市中高

 楼林立,车水马龙,经济迅猛发展,党最终迎来了祖国旺盛昌盛的局面,我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又圆满结束了世博会,我们的国力跃居世界前列,我们的国际地位也日渐提高。中国人用自给自足证明中国的能干,用勤劳证明中国的旺盛,用才智证明中国绚丽的文化,用科技证明中国的发展。__岁的党用其行动证明白他的实力,从建党到今日,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多数的风风雨雨,最终,先烈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我们这个曾经啼饥号寒的民族,已经可以庄重地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今站起来了!有人说,19 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 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 21 世纪,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

 作为一名高校生村官,我从来都把为党的建设添砖加瓦当作无上的荣耀,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一种实现志向的热情情感,是一种奋勉向上的精神状态,是生命潜能的充分迸发,是脚踏实地的不懈追求。是的,我愿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太阳底下最美妙的事业。捧着这颗恒心,带着这股力气,我将不断向着新的目标劈荆斩棘,破浪前进。

 新世纪的有志青年们,历史的接力棒已传入我们新一代人的手中,我们应把这交付于我们手中的祖国带向更旺盛更昌盛的时代,让我们用生命,来创建历史的另一个辉煌!让那只栖息在你心中的雄鹰,展翅高飞,拂过市井的硝烟,突破你曾有过的脆弱与迷茫,向着志向的高

 地攀升,向着蔚蓝的云霄冲击,向着我们主宰的明天无限翱翔!在这党母亲诞辰的日子里,我愿把永恒的忠诚奉献给您我可亲可爱的中国共产党,愿您永葆青春,与江河同寿,与日月同辉,在您的指导下,我们将满怀豪情,迎接各种挑战,我们信任,新世纪的祖国必将更加绚丽辉煌。

  党史故事演讲稿篇 3

  信任在座的大多数同学都和我一样,从小学一年级起先,就听老师讲革命先烈的故事,讲他们怎样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为了共产主义的信仰而舍身取义,我被那震天动地的故事感动了,流泪了,从那时起,小小的我对共产党和共产主义信仰有了一种朦胧的相识。

 上高一的时候,我参与了学校组织的青年学生党校学习班的学习,通过学习党史,我才蓦然发觉,95 年前的中国原来真是如此的动荡,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渴求和平和华蜜生活的心是如此猛烈。我最终明白,先辈们为什么可以为着为人民谋华蜜这个共产主义信仰而执着追求,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那一刻,对于信仰,我理解了。

 共产主义信仰如同沙漠上的一片绿洲,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为人民谋华蜜是发自对人民,对祖国最真挚、最深厚的感情,这一共产主义信仰,曾激励多数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前仆后继,奋勇前进

 hellip;hellip;,她如一盏明灯,为中国的大地撕破了延绵万里的黑暗。

 为人民谋华蜜,多少年来始终代代相传,在不同的年头指引着共产党员为人民、为国家而奋斗不息。从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先生在风雨如磐中,将共产主义信仰的明灯燃起,到刘胡兰生的宏大,死的光荣,为共产主义信仰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从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为人民谋华蜜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__人民的傲慢____,用患病的身躯将爱遍洒给山区的孩子。为人民谋华蜜这盏共产主义信仰的明灯照亮了多少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新疆漂亮的伊犁盆地,有一个女军官,远离亲人,远离家乡,二十年来将自己全部的爱奉献给边疆人民,她就是优秀共产党员___。虽然身为一名边塞护士,为了解除边疆人民的身体苦痛,___在边疆一扎就是二十年,二十年来,她与丈夫和孩子分隔两地,为边疆的病人打针喂药,端屎端尿,博大的襟怀在沙漠上筑起了爱心的绿洲。__年,她的丈夫因病去世,沉重的苦痛压得她泪雨滂沱,然而,一想到党对自己多年的教化,为了实现为人民谋华蜜的信仰,泪痕未干的她,又披起白大褂,出现在医院的走廊。

 这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的确,二十年,并不是一段短暂的岁月。二十年如一日,与战友们一起战斗在远离亲人的边疆,二十年如一日,为边疆的人民重复着那几乎是味同嚼蜡的工作,没有信仰的激

 励行吗?正是为人民谋华蜜这个信仰激励着她二十年来静默地耕耘,正是这盏信仰的明灯照射着她在边疆的沙漠上筑起了爱心的绿洲。这也仅仅是我们千百万共产党员中的一个平凡的例子,然而,正是在为人民谋华蜜这一共产主义信仰的明灯照射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度过了艰难险阻,走过了辉煌的 95 年。

 95 年风雨兼程,95 年岁月沧桑,如今,强大的中国已经矗立在世界的东方。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中学生,作为一名沐浴着党的光辉成长的青少年,我们在缅怀革命先辈为了实现为人民谋华蜜这一信仰而舍生忘死的同时,为人民谋华蜜这一共产主义信仰的明灯已经在我们的心中点燃。我们深知,建设祖国的重任,在不久的将来,将落在我们的肩上,假如祖国是一座大厦,我愿做一名工人,假如祖国是一个花园,我愿做一名园丁,用我小小的身躯,竭尽我的所能为她添砖加瓦,浇水培土。

  党史故事演讲稿篇 4

  历史只是一个过往,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历史的选择太多,远到尧舜禹,近到当今社会人才的选拔,每一份都是历史选择的诠释,成王败寇,历史的选择扑朔迷离。腐败的满清贵族选择陷人民于水火之中,使人们的生活颠沛流离不得温饱.于是,在万恶的旧社会里在百年黑暗历史中衍生

 出这样一个党派:她,点燃残缺中华民族的希望,她,指引迷茫中华民族的前途,她,就是我们共产党我们恒久的母亲。党,是在旧社会新生的一道光线,她宏大,她给与人们希望,她带领着我们向前进。

  历史为她营造了一个不行缺少而又千难万险的背景,乱事救国,难中之最难。她,在一次次失败之后总结阅历,为人民咬牙挺住,她,在一次次灭顶之灾后重鸣锣鼓,为人民蹒跚站起。历史给了她机遇,只因,她选择,她坚持。八年抗战,力气微薄,她努力,她等待。她始终怀着必胜的信念,哪怕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__年此起彼伏,__年风起云涌,__年艰苦备战,__年自强不息。这条路,她走的比谁都难,而最终她却带着我们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在这繁花似锦的六月,我们共同的母亲,宏大的党迎来了她九十周岁的华诞,今日我们在此团聚一堂,让我们一起为尊敬的党,尊敬的母亲,送上最真诚的祝愿与问候!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光辉历程,是一幅汹涌澎湃的历史画卷,是一部催人奋进的史诗长歌。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九十年;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华蜜而不断艰苦奋斗、奋勉图强的九十年;是不断接受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信任的__年。__年来,中国共产党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在血与火中诞生的党以

  从 1949 年 10 月 1 日起先,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确定。在抗美援朝中,中国战胜了试图称霸世界的美国,向世界证明白

 中国的强大。巩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56 年,随着四个现代化的提出,中国在党的领导下渐渐奔向小康社会,1964 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胜利,1967 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胜利,1970 年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放射胜利。短短几年的时间,中国用惊人的事实做到了在他国来

  看不行能达成的奇迹。沧海桑田,神州巨变,看如今,城市中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经济迅猛发展,党最终迎来了祖国旺盛昌盛的局面,我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又圆满结束了世博会,我们的国力跃居世界前列,我们的国际地位也日渐提高。中国人用自给自足证明中国的能干,用勤劳证明中国的旺盛,用才智证明中国绚丽的文化,用科技证明中国的发展。__岁的党用其行动证明白他的实力,从建党到今日,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多数的风风雨雨,最终,先烈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我们这个曾经啼饥号寒的民族,已经可以庄重地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今站起来了!有人说,19 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 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 21 世纪,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

  作为一名高校生村官,我从来都把为党的建设添砖加瓦当作无上的荣耀,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一种实现志向的热情情感,是一种奋勉向上的精神状态,是生命潜能的充分迸发,是脚踏实地的不懈追求。是的,我愿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太阳底下最美妙的事业。捧着这颗恒心,带着这股力气,我将不断向着新的目标劈荆斩棘,破浪前进。

 新世纪的有志青年们,历史的接力棒已传入我们新一代人的手中,我们应把这交付于我们手中的祖国带向更旺盛更昌盛的时代,让我们用生命,来创建历史的另一个辉煌!让那只栖息在你心中的雄鹰,展翅高飞,拂过市井的硝烟,突破你曾有过的脆弱与迷茫,向着志向的高地攀升,向着蔚蓝的云霄冲击,向着我们主宰的明天无限翱翔!在这党母亲诞辰的日子里,我愿把永恒的忠诚奉献给您我可亲可爱的中国共产党,愿您永葆青春,与江河同寿,与日月同辉,在您的指导下,我们将满怀豪情,迎接各种挑战,我们信任,新世纪的祖国必将更加绚丽辉煌。

  党史故事演讲稿篇 5

  大家好!

 今日给大家说说新四军的由来和新四军历史。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属于国民政府战斗序列,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之一。

 1937 年抗日斗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10 月将在江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1941 年 1 月,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大部被俘、失散或牺牲,军长叶挺谈判时被扣,副军长项英遇害。国民政府宣布将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番号即予撤销。

 中国共产党对此针锋相对,宣布重建军部,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重建后的新四军依据中共中心的指示深化华中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斗争,建立抗日依据地。

 在 8 年抗日斗争中,新四军抗击和牵制了 16 万日军,23 万伪军,作战 2.2 万余次,其中对日伪军作战 1.9 万余次,歼日伪军 31 万余人;反顽防卫作战 3 千余次。新四军作战伤亡 8.9 万余人。新四军从最初的 1 万余人,发展到拥有主力 21.5 万余人。

 1938 年刚成立不久的新四军,军部由武汉迁至南昌,集中改编南方 8 省 14 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军长叶挺和副军长项英指示设计新四军臂章。当时,八路军曾佩戴有抗敌两字的臂章。美术工作者吕蒙等人受此启发,提议新四军臂章上画上一个身背斗笠,左手持枪、右手指...

篇六:三年级讲党史故事

经典故事(15 篇)

  党史经典故事篇 1

  1956 年 9 月 17 日,朱德在中共八大上的发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共产主义者应当是没有私心的人。”这是朱德身居高位时严格律己的基本准则,更是他贯彻共产主义信仰的真实写照。1955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他坚决不要元帅工资,直至他去世的 21 年间,从未领过元帅的工资。跟随朱德多年的秘书郭仁后来回忆说“委员长从来没有拿过元帅的工资,委员长逝世后大家才知道这件事。”在生活上,朱德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尤其是在担任中央重要领导职务后,每顿饭也都是三菜一汤,三盘菜是两素一荤。早上洗脸也舍不得多放水,朱德总是对服务人员说“要注意节约,节约一滴水、一分钱。自来水不是自来的,不能浪费。有钱不能乱花,要支援国家建设。”平时,朱德穿的都是旧衣服,破了补上补丁继续穿。连床上的被褥和床单都是打着补丁用了二三十年的,子女们和工作人员要给他换新的时,他总会说“衣服被子只要整齐干净就好,补补能穿能盖,何必买新的给国家节约一寸布也是好的。这比战争年代好多了,那时一件衣服要穿多少年!”1959 年,他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后,接见外宾较多,考虑到国际影响,工作人员准备为他做两套新衣服,好在参加外事活动时穿,他就是不同意“我的衣服不是很好嘛!把钱省下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嘛!”后来经过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劝说和动员,他才勉强同意只做一套新衣服,并且坚持自己出钱。三年困难时期,由于家里来往的客人多,亏欠了 50 多斤粮食,工作人员想让机关补上。虽然这是政策允许的,但朱德还是很坚决地拒绝了这个建议——他不愿意享受特殊照顾,不愿意让国家多为他花一分钱。最后,朱德坚持和一家人吃菜糊糊,硬是用“以瓜菜代粮食”

 的办法把亏欠的粮食全部补了回来。朱德生前不止一次讲过我只有两万元存款,这笔钱不要动用,不要分给孩子们,作为我的党费交给组织。他还曾对孙辈们说“我是无产阶级,我所用的东西都是公家的,我死后一律上交国家。我最珍贵的是屋里那张毛主席像,可以留给你们;我读过的书,你们可以拿去读。”晚年的朱德更加珍惜时间,每天睡眠时间很短,到了吃饭的时候,总得再三催促才能走出办公室。他总是说“我能做的事情就应该去做,这样可以为毛主席分担一些工作,年轻的同志也可以腾出手来做我做不了的事情。”有一次,女儿朱敏劝他“你是近 90 高龄的人了,这样会吃不消的。”他认真地说“人活着是为什么活着就是要工作,要革命!”有时孩子们也劝说“爷爷,你要注意保重身体啊!”他总是说“有多少工作需要去做啊!时间很宝贵。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无产阶级服务,生死不顾,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党史经典故事篇 2

  1941 年,由于受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高潮的影响,重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的生活条件极其艰难。办事处的财务工作重担由中共南方中央局常委、统战工作委员会书记董必武掌管。为了维持办事处机关的正常运转,董必武殚精竭虑地拨打着这把“小算盘”,亲自制定机关伙食标准,实行包干调剂。为了改善办事处的生活状况,董必武在处理千头万绪的工作的同时,对办事处机关的伙食开支严格管理和监督,他要求办伙食的同志既要想尽办法改善领导和同志们的伙食,又决不能乱花一分钱。有一个月,在月底伙食费结算时,账面上有六角钱的开支平不了。为此,董必武十分自责,坚持要做检讨,许多身边同志都安慰董老“六角钱不是大数目,没必要小题大做,也不用做检讨”。董老对身边的同志们说:“我们党的经费来得不容易,每分每厘都是同志们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只有精打细算的责任,没有浪费铺张的权力。”之后,董必武执意在机关大会上作了检查,并亲自向

 党中央写了检讨信。

  党史经典故事篇 3

  1949 年 1 月底,北平和平解放了,中共中央决定尽快召开七届二中全会。2 月底,参加会议的同志陆续来到西柏坡。为了保证会议安全,周恩来找来负责大会警卫工作的方志纯汇报准备情况。他问“如果出现最坏情况,你们能阻击多久”方志纯回答“中央需要我们阻击多久,我们便坚持多久!”周恩来看着他们,略带批评的口气说“光有决心不够,要有切实的措施和精确的计算。”他不仅想到敌人可能从地面上来,而且还想到如果来了空降部队该怎么办。

  党史经典故事篇 4

  梁斌从 1948 年底到 1952 年初,在襄阳工作了五个年头,领受了四个第一。即第一任宣传部长,第一任襄阳日报社长,第一任党校校长,第一任团青委书记。在这里留下了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和土改运动,亲手创办襄阳建国后第一张报纸《襄阳日报》等足迹,同时也为孕育《红旗谱》、《翻身记事》等宏篇巨著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最终,梁老以其常人无法想象的执着,为人们留下了以《红旗谱》为代表的数百万字的宝贵文化财富。可是,就是这样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巨匠,一位功勋卓著的革命者,一位完全有资格高官有位、享受特殊的人,却三辞官。梁斌第一次辞官是 1952 年。那是湖北省委书记李先念亲自点将,调他担任新武汉日报社社长。上任不到一年,他就辞官,为写他的长篇巨著《红旗谱》。随后,他调任北京中央文学研究所,只做一个机关党支部书记。第二次辞官,是梁斌辞去中央文学研究所机关党支部书记,以便专心创作他的《红旗谱》。第三次辞官,是梁斌找到中组部的领导要求辞去职务,那位领导准备安排他到天津去当副市长,又被他辞掉了。后来梁老终于如愿,在河北省文联挂了个名,从此专心地创作《红旗谱》。别人是官越做越大,他却主动要求越做越小。

 1941 年,由于受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高潮的影响,重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的生活条件极其艰难。办事处的财务工作重担由中共南方中央局常委、统战工作委员会书记董必武掌管。为了维持办事处机关的正常运转,董必武殚精竭虑地拨打着这把“小算盘”,亲自制定机关伙食标准,实行包干调剂。为了改善办事处的生活状况,董必武在处理千头万绪的工作的同时,对办事处机关的伙食开支严格管理和监督,他要求办伙食的同志既要想尽办法改善领导和同志们的伙食,又决不能乱花一分钱。有一个月,在月底伙食费结算时,账面上有六角钱的开支平不了。为此,董必武十分自责,坚持要做检讨,许多身边同志都安慰董老“六角钱不是大数目,没必要小题大做,也不用做检讨”。董老对身边的同志们说:“我们党的经费来得不容易,每分每厘都是同志们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只有精打细算的责任,没有浪费铺张的权力。”之后,董必武执意在机关大会上作了检查,并亲自向党中央写了检讨信。

  1940 年 4 月,朱老总根据中央决定返回延安,八路军前线总部只留下彭总和左权副参谋长,彭总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夏季的一天,彭总翻山越岭到黄山洞水腰兵工厂视察,总务科的同志知道彭总胃不好,不让他吃小米,就做了些面条,还炒了鸡蛋、豆腐、土豆、白菜,凑成四个菜。彭总问:“工人吃的和我们一样吗?”程明升厂长回答:“差不多。”彭总二话没说,背起手就出门了。他来到工人吃饭的地方一看,是小米饭炒白菜,彭总回来问程厂长:“这是谁让做的?”程厂长说:“您有胃病,为您做面条是经伙食委员会研究决定的。”彭总的表情更加严肃起来:“我有胃病你们知道,难道工人中就没有得胃病的吗?你们知道吗?给我打小米饭来,不吃面条。”程厂长知道犟不过彭总,只好把面条给了伤病员。

  贺炳炎上将,祖籍湖北宜都。1951 年 11 月,时任解放军青海军区司令员兼第一军军长的贺炳炎携妻、子回乡探亲,途经宜昌。前来码头迎接的宜昌专署专员刘

 真,是他的老部下。专署招待所是栋百年老屋,陈旧简陋,食宿条件差。老首长远道而来,刘专员当然想把生活安排得好点。他精心挑选,找到桃花岭专署机关接管国民党的一幢洋楼,请贺炳炎一家去住。谁知贺炳炎一口谢绝,“招待所条件再差,总比打游击时滚泥巴睡地铺好些嘛!”军区首长回乡探亲,宜昌的父母官自然想尽下地主之谊,想请贺炳炎和其亲属吃顿便饭,略表欢迎之意。可是,刘专员几次在贺炳炎面前提起此事,都被谢绝了。虽然如此,老部下总觉得不尽地主之谊未免失礼,还是备了一席薄酒。不料却惹得贺炳炎满脸不高兴。他绷着脸说:“现在不少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我们能节省的要尽量节省。早就讲了,不要请客,怎么还要这样办!”刘专员只好作罢。贺炳炎临行前,刘专员又提出陪送老首长回乡。贺炳炎抿嘴一笑,诙谐地说:“我回家探亲,你去干什么?你去,我还要雇一顶八抬大轿抬你这个父母官!”说完,两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一日,邓可运奉师长汤慕禹、政委陈培荫的命令,率***人的运粮队,每人挑两箩筐稻米,160 多斤,徒步 300 多里路,运粮到正在松口作战的红二十四团。运粮队头一天走了 120 多里路,上路时一人发的五个糠菜团子早已吃完,到晚上战士们都已饥饿难忍。于是,队长刘海门吩咐队员打来溪水,架锅生火,准备煮饭。“住手!”刚查看环境归来的邓可运看到一战士抱着箩筐朝锅里倒米,他大喊道:“谁让你倒这么多的米,把锅里的米捞出一多半,做成稀饭。”说罢,他又带着战士一起去山里挖野菜。这日晚饭,大伙吃了一顿野菜稀饭。吃过晚饭,邓可运将刘海门叫到一边,耐心地给他讲粮食来之不易,讲前方战士流血流汗,对粮食如何急需,讲为什么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说得刘海门心服口服,连连点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邓可运带头以野菜充饥,不吃或少吃粮食,使得运粮队战士非常感动,也纷纷效仿。第三天午后,眼看就要到达目的地松口,只听“咚”地一声有人倒地,大伙儿循声望去,只见邓可运栽倒在地,他挑着的两箩筐米撒得满地。这时,贺龙

 军长正骑马经过,见状过来查看,一眼就认出了邓可运。贺龙接过警卫员手中的水壶,扶着邓可运喝了两口水后,问:“可运,你怎么啦?”还没等邓可运张口,队长刘海门抢先答道:“贺老总,邓处长是饿的,他一路为了省粮食,自己很少吃粮食,光吃野菜。头一天上路,一人发了 5 个菜团子,他舍不得吃,还送给别的同志两个。第二天我们做野菜稀饭,他第一个上去先给自己盛了一碗野菜,大米粒都留给大家吃……”贺龙听罢,在邓可运肩上亲切地拍了拍,说:“同志哥哟,有你这样的好同志,我们红军何愁打不垮白狗子。”

  1944 年冬天,地委机关搞到一些皮袄筒子,分给地委委员每人一件。但缺少一件不够分配。朱正传也收到一件,他问:“是否地委委员都有?”秘书长说:“还少一件,有位领导出差在外,还没有分到。”朱正传同志说:“这不好,我年轻,不怕冷,把这件给那位同志吧。”朱正传坚持不要,仍然穿着那件白布里子青布面的旧长袍过冬。朱正传平时喜欢抽烟,但那时候也难得有钱。而一旦发了津贴费,碰上住在集镇附近的时候,几位同志一起上街,朱正传就买烟请大家抽。他买一包烟,如同行中有四人抽烟,他就每人分 5 支,他自己也留 5 支。大家称他的做法叫“二一添作五”。

  党史经典故事篇 5

  毛泽东一生热爱山水,工作之余,登山是他的一大爱好。拐杖,成为他晚年登山必不可少的用品。他对拐杖没有什么讲究,不管木制的还是竹制的,只要合用就行。在众多拐杖中,他特别喜欢一根竹拐杖,这根拐杖来自杭州丁家山。

  毛泽东喜欢杭州,称杭州为第二故乡,生前先后 40 多次来杭州。20 世纪 60 年代初,有一次毛泽东登丁家山,上山前,随行人员没有带拐杖,就到附近农家砍了一根竹子,简单处理了一下,当作拐杖,毛泽东就拄着这根散发着清新竹香的拐杖上山。途中,他仿佛想起了什么,突然停住了,郑重地问工作人员:“这根竹子有

 没有付钱?”工作人员回答说:“老乡本来不收钱,但我们还是付了。”毛泽东很高兴,赞扬工作人员做得对。毛泽东对这根拐杖喜爱有加,上山后吩咐工作人员不要丢掉,要带回北京去。

  后来,无论是在中南海散步,还是外出视察,毛泽东一直使用这根未经雕琢的拐杖。作为国家领导人,也曾有人给毛泽东送精致的拐杖,但是他却从不留用。对于从野外带回来的这根竹拐杖,他却敝帚自珍,视为珍宝。

  有一年,毛泽东在湖南长沙考察,随身带着的就是在杭州丁家山上用过的竹拐杖。其间,越南主席胡志明来中国访问,到长沙拜见毛泽东。毛泽东与胡志明交情很深,两人相见甚欢。有一天散步时,胡志明突然向毛泽东提出交换拐杖,以资纪念。毛泽东看了看胡志明手中精致的拐杖,扬起自己手中的竹拐杖,风趣地说:“就这根打狗棍跟你换?换不得,你的太漂亮了。”胡志明拗不过毛泽东,只好带着遗憾回去了。

  生活作风绝不仅仅是一己的好恶问题,还是一个人精神境界、精神品格的具体反映。生活俭朴是毛泽东的一贯本色,他不太注重物质享受,一向严格要求自己,拒奢侈崇俭朴。他的拐杖就是最好的说明。

  毛泽东喜欢拐杖,宁可拄杖徒步,也不愿坐担架,更不愿坐轿子。

  1947 年 3 月,胡宗南重兵进逼延安,毛泽东率中央机关部分人员离开延安转战陕北。其时,他肺炎初愈,身体虚弱。卫士们考虑到他行军困难,为他准备了一副担架,可他坚决不坐,非与大家一起徒步行军。毛泽东不坐担架,这让大家很伤脑筋。警卫员孙振国找了根柳木棍,送给毛泽东说:“您就用这根柳木棍做拐杖吧,这样走起路来也许会省力一些。”毛泽东拄着木棍,试走了几步,很是满意。此后毛泽东就拄着这根木棍转战陕北。

  晚年,毛泽东的登山爱好没有改变,但他有一个原则即上山不坐轿。有一次,

 毛泽东邀张治中同乘专列外出考察。火车到了安徽,张治中建议毛泽东上黄山看一看,毛泽东心有所动,但是,当他得知不能开车上山,只能坐轿登山时,就毅然放弃了,“那我就不去了,我不坐轿”。

  很多人对毛泽东不坐担架、不坐轿子感到不解,对此,他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解释说:“坐轿是骑在劳动人民头上。我毛泽东不能坐!”

  作为党和政府的领导人,他比谁都更有权力和条件要求好的...

篇七:三年级讲党史故事

红色党史经典小故事(感人三篇)

 党史中的小故事:毛泽东的拐杖情缘

  毛泽东一生热爱山水,工作之余,登山是他的一大爱好。拐杖,成为他晚年登山必不可少的用品。他对拐杖没有什么讲究,不管木制的还是竹制的,只要合用就行。在众多拐杖中,他特别喜欢一根竹拐杖,这根拐杖来自杭州丁家山。

  毛泽东喜欢杭州,称杭州为第二故乡,生前先后 40 多次来杭州。20 世纪 60 年代初,有一次毛泽东登丁家山,上山前,随行人员没有带拐杖,就到附近农家砍了一根竹子,简单处理了一下,当作拐杖,毛泽东就拄着这根散发着清新竹香的拐杖上山。途中,他仿佛想起了什么,突然停住了,郑重地问工作人员:“这根竹子有没有付钱?”工作人员回答说:“老乡本来不收钱,但我们还是付了。”毛泽东很高兴,赞扬工作人员做得对。毛泽东对这根拐杖喜爱有加,上山后吩咐工作人员不要丢掉,要带回北京去。

  后来,无论是在中南海散步,还是外出视察,毛泽东一直使用这根未经雕琢的拐杖。作为国家领导人,也曾有人给毛泽东送精致的拐杖,但是他却从不留用。对于从野外带回来的这根竹拐杖,他却敝帚自珍,视为珍宝。

  有一年,毛泽东在湖南长沙考察,随身带着的就是在杭州丁家山上用过的竹拐杖。其间,越南主席胡志明来中国访问,到长沙拜见毛泽东。毛泽东与胡志明交情很深,两人相见甚欢。有一天散步时,胡志明突然向毛泽东提出交换拐杖,以资纪念。毛泽东看了看胡志明手中精致的拐杖,扬起自己手中的竹拐杖,风趣地说:“就这根打狗棍跟你换?换不得,你的太漂亮了。”胡志明拗不过毛泽东,只好带着遗憾回去了。

 生活作风绝不仅仅是一己的好恶问题,还是一个人精神境界、精神品格的具体反映。生活俭朴是毛泽东的一贯本色,他不太注重物质享受,一向严格要求自己,拒奢侈崇俭朴。他的拐杖就是最好的说明。

  毛泽东喜欢拐杖,宁可拄杖徒步,也不愿坐担架,更不愿坐轿子。

  1947 年 3 月,胡宗南重兵进逼延安,毛泽东率中央机关部分人员离开延安转战陕北。其时,他肺炎初愈,身体虚弱。卫士们考虑到他行军困难,为他准备了一副担架,可他坚决不坐,非与大家一起徒步行军。毛泽东不坐担架,这让大家很伤脑筋。警卫员孙振国找了根柳木棍,送给毛泽东说:“您就用这根柳木棍做拐杖吧,这样走起路来也许会省力一些。”毛泽东拄着木棍,试走了几步,很是满意。此后毛泽东就拄着这根木棍转战陕北。

  晚年,毛泽东的登山爱好没有改变,但他有一个原则即上山不坐轿。有一次,毛泽东邀张治中同乘专列外出考察。火车到了安徽,张治中建议毛泽东上黄山看一看,毛泽东心有所动,但是,当他得知不能开车上山,只能坐轿登山时,就毅然放弃了,“那我就不去了,我不坐轿”。

  很多人对毛泽东不坐担架、不坐轿子感到不解,对此,他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解释说:“坐轿是骑在劳动人民头上。我毛泽东不能坐!”

  作为党和政府的领导人,他比谁都更有权力和条件要求好的物质享受,可他从来不搞特殊化。宁愿拄杖徒步,也不坐轿子,正是他公仆本色的体现。“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勤务员,当主席也不能比别人特殊,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毛主席之所以被人民爱戴和怀念,原因也在于此。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使广大党员谨守朴素的生活作风,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牢记人民公仆的本色,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到

 党的建设的重大命题。对此,也许可以从毛泽东的拐杖中得到一些启示吧!

  党史中的小故事:王震爱才惜才

  在老一辈革命家中,王震以爱才而闻名。他曾说:“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尊重人才,没有人才可以有人才,人才少可以变多,否则,多就会变少,有等于没有。”

  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的王震,幼年时只读过几年私塾和小学,但在他指挥的部队里,积极主张吸收知识分子入伍。

  1937 年 11 月,时任三五九旅旅长的王震参加八路军会议,他说:“我想要一些人。”贺龙笑着说:“你胃口真不小,一个三五九旅那么多人马,还嫌少?”王震笑着说:“我王震用兵也是多多益善嘛!我还要一些读书识字的知识分子,给部队教授文化知识。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昧的军队,打不败日本帝国主义。这不是我们常说的吗?”

  于是,贺龙将从北平来根据地参加抗日的康世恩、郭小川、刘亚生、赵安博、王季青等一批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分给三五九旅。其中,北京大学毕业生刘亚生很受王震器重,被破格提拔为三五九旅政治部副主任。王震求才若渴,在三五九旅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初、高中毕业生入伍,在连队锻炼一段即委以恰当的职务。

  解放战争时期,王震率军每解放一座城市,就亲自去动员知识青年参加部队。《王震传》的编者说:“王震像磁铁一样,在自己周围吸引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农学家涂治、水利专家王鹤亭、钢铁专家余铭钰、地质学家王恒升、纺织专家刘钟奇……他们都是王震领导新疆建设的高级参谋,为新疆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1956 年,王震任农垦。在“反右运动”后期,王震心里总在想着一件事:被定为“右派”的人,也要给个出路。这些知识分子的知识还是有用的,别的部门不要,

 可以到农垦部门来嘛。在王震的支持下,1958 年,北大荒不仅接纳了***万转业官兵,还接纳了 1500 余名“右派”,其中包括丁玲、艾青、丁聪、吴祖光、尹瘦石、黄苗子等文化名人。

  1969 年 10 月,王震被下放到江西红星农场,他从各地请来了很多科技人员。李汝庆是农场一位学畜牧兽医的科技人员,因为海外关系和“反右”期间的问题,在场里被当作重点“牛鬼蛇神”批斗了三年。在调查和了解情况后,王震通知李汝庆到总场开会,“我和你们党委研究过了,现在决定解放你,你就坐下来和大家一起开会。”李汝庆参加批斗会,不是站就是跪,现在一听见让他坐下来,激动得潸然泪下。从此,李汝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农场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党史中的小故事:彭德怀开解下属

  夏纳是抗大总校的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八路军总部作战科当参谋,但他对分配给他的工作有点意见,心里不大痛快。彭德怀知道这一情况后,决定亲自找他谈一谈。

  一天,彭德怀来到夏纳的住处,一见面就开门见山地说:“你就是夏纳同志吗?我叫彭德怀。”一听是彭德怀,夏纳顿时紧张起来。彭德怀看到他这个样子,温和地笑笑,尽量把神态放得随意一些,说:“听说你是从抗大总校来的,我们很欢迎。咱们这里真正有文化的人不多,很需要像你这样的知识分子前来工作。可是,据说让你到作战科你不很满意,是吗?”夏纳局促地说:“我学的专业是工程技术,没有专门学过军事知识,我怕到作战科完成不好任务。”

  “是呀,”彭德怀深有感触地说,“按照你所学的知识,本该让你去搞工程才对。但是,现在的形势不允许我们这样安排,我们正在打仗。根据地里又没有什么工程可搞,要搞也只能等到抗战胜利才行。眼下,摆在我们面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跟日本帝国主义打仗。特别是作战科,很需要一些有文化的同志去加强工作。为了

 对付日本鬼子,暂时只好让知识服从抗战,你说是不是?”

  听了彭德怀这番话,夏纳思想上的疙瘩解开了。彭德怀趁热打铁,继续开导他说:“其实,什么知识也是从实际工作中学来的。别以为军事这门学问高不可攀,实际上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肯学习多动脑子,许多科学知识也都是可以学习到的。到那时,你就会觉得学习军事,指挥打仗,还真有意思多了。”

  一天,彭德怀在作战科看到夏纳写的一篇题为《论敌人的“铁壁合围”战术》的文章,便坐下来认真地阅读起来。原来,这年夏天,日本侵略军为了一口吃掉抗日力量,对华北根据地施行了残酷的“铁壁合围”,后来,在八路军前方总部的指挥下,经过广大军民的同心协力,奋勇抗敌,最终粉碎了敌人的“铁壁合围”。夏纳亲自参加了两次反“扫荡”的激烈战斗,便琢磨研究一番,写出了这篇论文。

  彭德怀看完文章后,说:“小夏,你这样做是很对的。实践出真知。一个青年应该好好研究点实际问题,尤其是敌人使用的那些战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不过,你写的这篇文章还存在某些片面性。你只从表面上说了一下敌人战术上的一些形式,没有从本质上明确指出敌人铁壁合围战术的特点和弱点。如果能够就如何打破铁壁合围战术做进一步的研究,这篇文章就会生动有力,有理有据,说得让人心服口服,产生一定的教育意义。”

  彭德怀又说:“另外,文章的题目也有点大,不够贴切。”说罢,他摸出钢笔,在原标题上边端端正正地写下了“关于铁壁合围战术的研究”几个大字。彭德怀走后,夏纳从实际工作和实战中学习研究军事知识的劲头就更大了,将那篇文章做了认真修改,又拿给彭德怀过目。不久,这篇文章就在八路军总部创办的《前线》杂志上发表了。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