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51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480-01
2011 年 5 月 4 日下午,博州疾控中心在审核每日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时发现,博州人民医院网上报告疑似麻疹一例。博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派出专业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1 一般情况 博州蒙古中学是我中心分级管理的一所学校,设有小学、初中和高中,该校住校生一般在50%-60%之间,住校学生均来自农牧区,是一所以寄宿为主的全日制学校。该校一年级有 2 个班, 78 名学生;初中 3 个年级 5 个班;高中 3 个年级 19 个班;全校共有学生 1070 名学生,其中男生 522 名,女生 548 名,汉族 495 人,蒙古族 495 人,其他民族 80 人。
2 流行病学调查 患儿为博州蒙古高级中学小学一年级( 2)班学生,蒙古族,男, 7 岁,有免疫史,走读生,家住歌舞团家属院。2011 年 5 月 3 日,患儿出疹伴有咳嗽,无发热,有接种史,最后一剂接种时间为 2010 年 9 月。博州人民医院诊断为疑似麻疹病例,并网上进行报告。根据新疾控发【 2011】19 号文件规定,从 2011 年开始,乡镇,学校,矿场出现一例麻疹病例或疑似麻疹病例均视为爆发。中心领导高度重视, 5 月 4 日下午立即召开相关人员工作会议,启动麻疹防控应急措施,对患儿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采集血清标本。中心对小学一年级 2 个班的防控工作进行了安排和指导,建议学校启动晨午检制度,对教室和宿舍进行消毒和开窗通风,凉晒被褥,对学校校医、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进行了麻疹防治知识培训,发放防控宣传材料。为进一步评估该校小学一年级( 2)班发生麻疹的可能性,对小学一年级 2 个班学生的免疫史进行了调查。小学一年级( 1)班共有 38 人,查验接种证 34 人,接种 1 次麻疹疫苗者 12 人,接种≥ 2 次麻疹疫苗者 22 人;一年级( 2)班共有 40 人,查验接种证 27 人,接种 1 次麻疹疫苗者 5 人,接种≥ 2 次麻疹疫苗者 22 人。
3 实验室检查 5 月 5 日经博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对采集的血清标本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麻疹抗体检测阴性,风疹抗体检测阳性。至此确定博州蒙古中学小学一年级( 2)班患儿所患疾病为风疹。为防止风疹在该校的传播,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中心对学校校医和班主任进行了风疹防治知识培训。
4 讨论 学校环境拥挤,人口密度大,通风不良,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是我国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2004年全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呼吸道传染病占70%,其中水痘、腮腺炎、风疹、麻疹等疫苗可预防性疾病占74%[1]。2006-2008年呼吸道传染病占到91.09%,前3位病种仍为水痘、腮腺炎和风疹[2]。相关调查显示:从学校传染病类事件流行/暴发的类型来看,小学最高,其次为中学,幼儿园最低[3]。儿童传染病的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4-6月[4-8]。
中小学生和托幼机构儿童多发和高发传染病多数是免疫可预防疾病,但目前预防这类疾病的疫苗多为二类自费疫苗,有些疫苗价格较贵,家长难以承受。进一步强化规划免疫工作,提高各类疫苗的接种率和接种质量,提高儿童的疾病免疫力,减少传染病发生。
此次风疹疫情的处理告诉我们,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建议学校在日常工作中做好以下几点:
4.1 儿童入学时,学校要继续全面落实学生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严格把好接种查验关。加强《接种证》查验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和资料归档工作,应明确告知家长,凭《接种证》入托、入学的要求和有关事项,确保查验《接种证》制度落到实处。
4.2 是要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对本学校的适龄儿童预防接种情况进行定期查验,对无《接种证》和漏种的学生要告知家长到当地医疗机构办理《接种证》,对有漏种的儿童完成补种工作,特别是外来人员的儿童要摸清免疫接种情况,保证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 95% 以上。
4.3 是要充分认识传染病疫情的严峻形势,高度重视学校传染病疫情的防控工作,密切注视疫情的发展动态。完善《学校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积极主动抓好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4.4学校中的各种制度尤其是缺勤制度对于学校传染病流行/暴发的早期发现和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次疫情中,学校虽然制定了有关传染病的管理制度,但落实程度不够,这说明制度的执行流于形式或根本没有执行。
4.5学校校医为兼职,由于身兼数职,缺乏定期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校医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校医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能力均亟待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颖,曾光.2004年全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81-82.
[2] 韩俊锋,王子军.我国2006-2008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10,31(4):463-465.
[3] 金连梅,荆瑞巍,罗莉,等.我国学校传染病流行/暴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55-56.
[4] 春雅丽,张清慧.上海市松江区2005-2007年儿童传染病疫情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60-61.
[5] 高伟,张永茂,董晓菊,等.河北省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2):1122-1123.
[6] 魏霞.兰州市城关区2004-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2):1143-1144.
[7] 李波,郝凤,崔伟红,等.烟台市学校麻腮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63-65.
[8] 李媛,梁祁,戴启刚,等.江苏省2006-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12,33(2):192-194.
作者简介:
王玲,女, 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学校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
通讯作者: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