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2023年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通用文档】

2023年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通用文档】

发布时间:2022-12-27 12:15:03 来源:网友投稿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篇1看过《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后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现在我们所进行的教育革命不正是这样的静悄悄的革命吗,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场面,有的只是润物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很多人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是可以让自己加强对书籍的印象的,写好读后感的前提是认真仔细把文章读懂吃透,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篇1

看过《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后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现在我们所进行的教育革命不正是这样的静悄悄的革命吗,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场面,有的只是润物细无声的日常教学,而这些正是我们在这场革命中所要思考的问题。认真读完书后,我不禁为日本教师们的敬业精神以及他们的研究钻研精神所感动。在这本书中,佐藤学先生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日本目前教育教学中的课程观、教学观、师生互动观等;同时,作者也对在教学过程中以及对课程的认识中所显现出来的问题做出了深刻的批判,并且,也为现代学校的改革,尤其是中小学改革的实践提出了许多实用而深刻的建议。我下面就其中的几个问题写一些自己的看法。

佐藤学先生参观了许许多多日本及国外的中小学,正如书中所说“我看过数不清的教室,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洋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可是,作者却发现在这些不同的教室里进行的教学,却是大同小异的。因此,作者以此切入点,向现在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质疑,而这些质疑对我们反思正在进行的新的课程改革也可以说是很有帮助的。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组成,而在这四个要素中,我们以前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宰性的作用,学生都要服从教师的安排,这是我们现在所摈弃的观点,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这是好的改变,可是现在好像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在学生身上,特别强调学生的“自己解决”、“自己决定”等,这是与我们所推行的课程改革所不相符的。也就是佐藤学先生所提出的“虚假的主体性”占据了我们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真的发挥出他们的主体性了吗,教师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而为什么会产生“主体性”神话这样的现象呢,佐藤学先生一针见血的指出:“产生主体性假象的温床――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在教学中,老师们有没有深刻思考教师是否能够尊重每个学生微妙的个别差异,是否能够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在热闹的课堂中,学生是否真的明白了,还是只是敷衍。我们必须象佐藤学先生所说的“教学必须建立在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克服‘主体性’神话的基础上”,就是要考虑教师、教材和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考虑孩子的经验,与孩子进行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抛接球”活动。

佐藤学先生在书中还提出了要让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在教室中要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提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要千方百计的促进交往,并且从“w”这一繁体字的结构,说明了学习的象征意义,揭示了学习的本质。学习就是和文化遗产的交往,就是教师或家长支持学生在交往中成长,这一字体体现了对以孩子为中心的交往的支持。所以在我们的教室里,正是要构筑这样的一种关系,即学生在交往中共同成长的关系,而能触发和支持这种关系的人就是教师。为了要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教师要积极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教室的引导下,班里的孩子互相学习,积极与老师进行互动,成为佐藤学先生所提倡的交响乐团式的教学。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篇2

暑假,认真拜读了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所写的一部专著——《静悄悄的革命》。书中他对学校、教师、课程的深刻阐述,给了我震撼与反思。也许很多情况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很多改变也是艰难的,但起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课堂改变起。

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例题3的教学为例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通过浏览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发现,这是在学生掌握“表内乘法及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探究的,它是平均分的另一方法——包含分,是学生感知数量关系,建立除法表象的重要环节。

结合课程标准和知识点,可以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另一种情况:包含分,即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扩充“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实现多元表征的统一。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传统的备课资料中建议设计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一是情境图的操作,8个果冻,每2个一份;二是一堆学具,每2个一份,使学生既明确分的方法,又在头脑中搜寻前面学习的“等分”。然后将情景图进行对比,让学生的通过回顾、比较明确此种分法得到的结果:每份也是同样多,突出平均分的含义。但是如果按照传统思路进行课堂教学,将会是平铺直叙,毫无悬念的,学生按部就班,机械接受,激发不了学习的兴趣。

我想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做了一些调整:

1、改编了原来教材中出现的分8个果冻情景,把例题改为按照不同标准要求分12颗糖果。先让学生体会“每2颗分一份”的实际含义,再通过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的协调统一,强化学生对平均分过程和结果的语言表达和含义的理解,为除法含义的学习奠定基础。最后将分得的过程圈一圈,让学生理解12里面有6个2。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一起完成‘把12颗糖果,每6个分一份,可以分成2份’的教学。再把两种分法进行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要分的糖果总数虽然都是12颗,但是每份的数量不同,分的份数也不同,分析理解6个2与2个6的区别。为后续学习除法平均分成几个几打基础。

2、随后的设计引导学生思考:12颗糖果,除了每2颗分一份,每6颗分一份,还可以每几颗分一份,也正好分完?通过每3颗、4颗、1颗、12颗分一份的活动,把重点放在加深对包含分意义的理解上,让学生体会总数、每份数、份数之间数量关系。

整个新授都是以‘把12颗糖每几颗分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贯穿教学的,旨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把同一个总数平均分,每份的数量不同,分成的份数也不同,有多种不同的分法,体现一题多解的数学思维。

正如佐藤学博士说得那样——“这场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愿我也能学习佐藤学先生的精神,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加入这场静悄悄的革命!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篇3

在校长的推荐下,假期中认真研读了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不仅被书中那些日本教师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态度深深感动,更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及教育理想有了更深切的感悟和思考。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间工作已13个年头,作为低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忙而杂,很难静下来看看书或写写东西,而心里的愧疚也被“我工作很忙”的理由渐渐消融,心安理得地原谅自己在专业研究上的停步不前。慢慢的,刚工作时的那种对自己未来教师生涯的美好理想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然而,就在这个暑假,就在我静静感悟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之后,佐藤学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地深入教学一线开展教学研究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佐藤学先生作为一名“付诸行动的研究者”,几十年里走访了全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与一线教师共同尝试从学校内部对教育科研和学校管理进行改革,他的敬业精神让我深深感动,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工作历程,从对自己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而对未来充满无数美好的憧憬,到如今渐渐被日益繁杂的日常工作所淹没,这其中,正是缺乏了佐藤学先生和他的日本同行所具有的对教育、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在“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中,佐藤学先生写到:小林老师决心从一年做一次法国大菜的教师,变成每日三餐过问柴米油盐,并能做出美味菜肴的教师;他决心把那种期待学生会发生戏剧性变化的教学转变为不间断的可持续培育学生的教学。在后来开展的研讨活动中,小林老师提供的录像让每一位参与研讨的教师心灵受到震撼,充分感受到了小林老师当时所作改变的正确及其价值。这是多么可喜的、必要的改变啊,而在我们周围,安于现状的老师比比皆是,有时就连自己也会被暂时获得的成绩、遇到的困难蒙蔽双眼,失去改变的动力和勇气,佐藤学先生以他丰富的经验、执着的追求和获得的成功再次提醒了我们,要改变教育,必须从改变自身开始。

在“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这一章中,小林老师从关注“法国大菜”般的教学转而关注“最朴素的如酱汤般香味的日常教学”又一次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我们的周围,关注日常教学应该说是我们在几年前就达成的共识,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所关注的日常教学更多的体现在关注每天40分钟的集体教学活动上,有多少时候正真如关注教学活动般的去关注教师每天的晨间接待、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以及自由活动?同样在“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章节中,佐藤学先生写到:小林老师常常说,要充分地重视“开头”,这是宝贵的经验之谈。而差的教师往往只关注“结果”,常常草率地、马虎地“开头”。小林老师常常仔细地观察、注意学生“从哪里开始,怎样开始”,他认为“结果”怎么都行,“开头”决定了一切。可以说,创造性教师的工作常常是从“开头”展开的。小林老师充分重视“开头”的做法我觉得十分可取。

这本《静悄悄的革命》确实是一本能给人启发、令人深思的好书,学习的感悟和思考还有很多,在此不能一一讲来。教师生涯是一个意义深长的生涯,我们的理想、我们的生命将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付出、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努力中获得成长,从而实现和获得真正的人生幸福。生命不息,追求不止,我将为之而努力!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篇4

今天,我读了《静悄悄的革命》的第一章,其中教师学会倾听学生的语言一节,我感受很深。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每当我我们提出问题后,如果学生回答的正是我们想要的答案时,总会不自觉的舒了一口气,或者会心的微笑一下,而当学生回答的不是我们所需的答案时,总是想法的引导学生回答自己预设的答案来。

对于这种现象,左藤先生说到:在这些学习行为中,其不确定的思考与表现与那些确定的思考与表现是同等重要的。

明晰的思考与表现容易变成一种把思想和情感定型化的行为,而不确定的思考与表现往往在创造的思考与表现更能发挥威力。这就是提醒我们,确定或不确定的答案我们都得重视,尤其是不确定的,包含着创造思维的过程,应该更为重视,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把这些不确定的、模糊的进行反响,课堂的内容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如果教师能做到这些,学生的思考的威力就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同时,倾听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重要行为,左藤先生提到: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好的……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行为’来实现的行为。这个提示也让我意识到形成互相倾听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要郑重其事的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

在我们现实中,有时候我们虽然“恩、嗯”地点头,热心听学生的发言,但其实是希望,可以听到学生的发言和我的自己思考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并不是在专心的接纳学生的话语。

我们往往为了自己的教学进度而忽视某些学生的发言,以致未能与学生的想法产生共鸣。我们应该认真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并做出敏感的对应。这样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倾听,教师的榜样作用吧。

我觉得《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它带给我们一种冷静的思考,让我们来静静地来听一听孩子的声音吧!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篇5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是日本教育专家佐藤学教授以特有的敏锐观察力和探索精神,亲身实践,结合许许多多生动的实例著就而成。本书以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为主线,结合课堂实践揭示这种课程形态为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生长点,从而引发课堂和学校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下面就读了这本书后谈一些我的想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育人在先。孩子的教育没有回头路。在今天,教书育人仅靠敬业来支撑远远是不够的。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远远胜于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我们的眼光绝不能仅仅放在升学上,更要看到孩子们五年、十年之后的发展。

佐藤学教授认为:“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所谓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是指不仅学生们相互学习、成长,作为教育专家的教师也相互学习、提高,家长和市民也参加学习,共同发展。

学校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地方,是传承文明和创造文明的场所;教师的劳动是集体性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个体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把学校变成“学习共同体”,教育学生不单单是学校一方面的事情。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应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育出丰硕的成果。

佐藤学教授在书中写道:“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共感。唤起这些情感体验可以说是倾听学生发言的‘理解方式’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意义。”作者认为,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用心倾听,更有利于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如化学《溶液的形成》一课中,我们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的导入是通过把概念设成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看书的,并在课堂中讲评这个概念。学生基本是靠死记硬背掌握这个概念的,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学生不知道为什么会提出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这是因为学生缺少对日常生活的切身体会,只有让他去亲身体会,才会发现问题,从而懂得提出问题,并努力去解决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去体会,我们做了这样的修改,假设过年的时候老师到你家去玩,你会冲糖水给老师喝吗?老师想喝很甜的糖水,你会怎么做?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有什么发现呢?这样一改,学生觉得这个问题比较贴近生活,会主动的去完成这个家庭小实验,在他切实体会后,会发现问题,并提出一些想法,从而懂得溶液为什么会被分成饱和与不饱和溶液这两种情况,有心的同学还能发现这两种溶液之间的转换。有的老师会说,“这样改过以后,给学生的空间是大了,但是教学难度加大了,没有以往的学案容易操作了,因为学生根本不会讨论,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实际上学生远比我们想象的能力要强的多,关键是我们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师不是“演员”,学生更不是“观众”,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的作用就是“剧本”的编写和活动的组织。所以,请相信学生,他们远比你想象的优秀,他们会观察,会思考,会提问,会解答,解放我们的思想,才能让学生飞的更高!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