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1 今天,我们学习了《“扫一室”与“扫天下”》这篇课文。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远在东汉时代,主人公陈蕃虽志向高远,但是生活很懒散。一个叫薛勤的人看见他的书房很乱,就批评教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3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1
今天,我们学习了《“扫一室”与“扫天下”》这篇课文。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远在东汉时代,主人公陈蕃虽志向高远,但是生活很懒散。一个叫薛勤的人看见他的书房很乱,就批评教育他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愿意打扫,是不能去扫天下的。”薛勤走后,陈蕃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改掉了毛玻
我读了这篇文章深受启发,就好像薛勤在批评自己。我也是一个志向远大的人,将来要成为一名汽车设计师,而且还要成立自己的汽车制造公司以便实现我的设计。但我也是有很多小事情或者不做,或者做了也不认真,觉得这些事情都无妨。先说在学校,个人卫生很乱,什么东西都往位兜里塞,经常一看,哎呀呀,怎么跟垃圾似的,里面的东西经常会掉出来,弄得我“满地找牙”。宿舍里,我晚上一回去,脱-衣服就往床上一放,也不叠起来,就什么也不管了。再说家里,早上起来从来不叠被子,还得让姐姐来收拾,刷牙甚至还得让别人给挤牙膏,几乎从来不作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晚上也不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这些看起来是小事,这是锻炼我生活自理的能力,而且做这些事情的态度会影响我将来做其他“大事”的态度。正如三国著名人物刘备所说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以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今天起,我就改掉我以前的坏习惯,只有做好了今天的每件小事,才能成就将来的大事。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2
我们学了《“扫一室”与“扫天下”》这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含意非常深刻,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名叫陈蕃的年青人,他有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但他却因此而忽略了打扫自己的书房这样的小事,认为自己是干大事的人,这些小事不值得一做,后来,一个叫薛勤的人批评了他,认为陈蕃连小是都不做,是不能做成大事的。陈蕃听了他的话后,深受启发。陈蕃后来开始看见自己的错误,开始注重小事,后来当上了东汉时代的政治家。
由陈蕃我想到了自己,我虽然是个现代人,却和古代的陈蕃一相似之处,例:我的书房也很少收拾,全是妈妈在帮额收拾。还有上英语课时,自以为这些英语单词太简单了,当老师讲到最关键的时候,我还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自以为读很难的单词才算学习,一节课下来一无所获。还有下课时我只顾玩,发下来的本子,看都不看,自以为这次能得“优”,上课时,我满头大汗的跑到座位上,翻开本子,没想到却马马虎虎得掉了个句号,我想这是一个小错误,不用管它。
感谢陈蕃,你让我知道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才能干轰轰烈烈的大事。从此我一定亡羊补牢,改正这些错误。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3
我是个名副其实的小马虎,瞧,我的房间简直比猪窝还要脏乱:到处塞满杂物,被子没叠好,书本随处可见,书桌摆放着一堆零食。每当妈妈边为我整理房间边唠唠叨叨的时候,我总是满不在乎。我想:现在最重要的是把书读好,将来我又不当保姆,没必要做这些琐碎的事。
今天,我读了《“扫一室”与“扫天下”》这篇课文,深受教育。文中讲到东汉时代,有个青年叫陈蕃,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生活却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都不打扫。一天,父亲的朋友薛勤来到他家中,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薛勤走后,陈蕃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改掉了毛病。
读完课文,我羞愧极了。文中的陈蕃不正是我的写照吗?我同他一样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我想出国留学,学成归来在国内办一家大公司。看着自己的房间,我陷入沉思:这么小小的空间就被我搞得又脏又乱,将来又怎能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条呢?
我下定决心,从今天起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扫好一室,方能扫天下。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3篇扩展阅读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3篇(扩展1)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3篇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1
《“扫一室”与“扫天下”》讲的是青年人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东西堆得杂乱无章。陈蕃虽有“扫天下”的志向,却连眼前的“一室”都不愿清理干净,认为这只是件小事。难道大事不是从小事做起的吗?空有志向不行,还须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这样才能实现大的志向。
他父亲的朋友也告诫他: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成就大事,往往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我们小学生也一样,不管你从小立下什么远大目标,都要从*时的点点滴滴做起。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就要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不管遇到什么事,看到什么现象,都要问个为什么。你要敢于幻想,敢于大胆的猜测,还要仔细观察,长期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从小好好学习,刻苦钻研,长大才能开启成功的大门。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3篇(扩展2)
——扫一室与扫天下语文教案
扫一室与扫天下语文教案1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生活当中你是喜欢做琐碎的小事还是轰轰烈烈的大事情?
生:我喜欢做小事情,因为只有从点滴做起才能去做大事情。
生:我喜欢做小事情,就像盖房子一样先要把地基打好。
师:刚才同学都说的很好,都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相关的文章,看看文中主人公他持一种怎样的观点?请同学们打开书,今天我们来学习《“扫一室”与“扫天下”》。(师板书课题)
二、教学过程: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提出这样两个要求:1、边读边画出课后田字格里的生词,进行自学;2、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现在就来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情况,出示生词(课件)读两遍
师:生词学完了,谁来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东汉时期有个青年叫陈藩,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懒散……
(若学生回答不完整)
师:请你仔细的读一下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第一自然段。然后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那么这是一个怎样懒散地人?(连自己的书房都很少打扫)又是怎样的一个书房呢?请你现在自读文章,用横线划出相关的句子并自己来读一读。
生找到第三段,自读自悟,教师下去巡视提醒。(出示课件)
师:你认为这是一间怎样的屋子?
生:乱七八糟的屋子
师:你从哪体会到的?用△画出相关的词语。
找同学读一读,教师借机评价:你在读的时候应该怎样来处理你刚才画的词语?
生:重点的读,想象读。学生若读不出教师提示:那么你在读的时候应该重点突出这些词语。师范读,学生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段文字。
师:看到这样的屋子你想说点什么吗?
生:这真是一间肮脏的屋子……
师:假如你是薛勤你有什么感受?
生:这件屋子实在是太脏了,这个陈藩真是一个懒散得人
师:老师和你们有同样地感受,那么薛勤是怎样来到这间屋子,而看到这样的屋子又有怎样的反映呢?请你现在画出相关的语句自己读一读。
生:薛勤一边和他寒暄,一边随意的走进了陈藩的房间。
生: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生:薛勤看了后,不禁皱起了眉头。
生:他对陈藩说:“年轻人,怎么弄得这么乱呀?为什么不把屋子打扫干净呢?
师:同学们找得很准确,你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是怎么体会到的?
生:着实、皱起眉头。
师:从刚才薛勤的话语中你体会到薛勤是个怎样的人?
生:诚实,直言不讳,敢于说实话
师:薛勤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薛勤的话陈藩听了后有什么反映呢?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陈藩的话你赞同吗?把你的看法说出来,等一会你在跟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我希望你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进行:
师:从刚才这段话中我们能够知道陈藩在乎的是什么?他不在乎的是什么?
生:干轰轰烈烈的大事情,师板书:立大志;扫一间小小的屋子,师板书:行小事。这就是我们的课题,也就是扫一室和扫天下。
师:陈藩在表达自己的志向的时候态度是怎样的?
生:理直气壮、得意、满不在乎。
师:那你就带着这几种态度把这段话读一读。
师:你理直气壮的.读一读,你得意的读一读,你满不在乎的读一读。
师:陈藩这样的态度对待事情,你想不想去劝劝他?(出示课件)
陈藩,我想对你说……
师:我想你们的劝告陈藩一定听到了,薛勤这时也来劝告他了,薛勤对陈藩说了什么?出示课件反问句:
“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师: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让他保持意思不变。这样语气不如反问强烈。生读这句话
师:陈藩听薛勤这么一说啊,觉得很有道理,那么同学们,假如你是陈藩,你会怎样做呢?出示课件:
从此以后,薛勤……
三、总结
师:通过这个小故事你懂的了什么?
生:作任何事情都要从小事做起。要想扫天下就要先去扫一室
师:老师在这有两句话想送给你们出示课件: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3篇(扩展3)
——语文《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
语文《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1
本课是一篇说理文,通过讲陈蕃的故事说明了凡事要从小事做起,不可忽视小事的道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学生能以读文为基础,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联系自身实际感悟这一道理。根据课文内容及学情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设计:
1、整节课各个环节中始终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从开课时让学生说出、写出自己心目中的“小事”、“大事”到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对“大、小事”的感受等。旨在让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移情于课文,并将课文内涵及时内化升华。
2、采用了探究式阅读的学习方式。以“你认为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引领全文,指引学生有目的地精读课文,并对重点语句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读为主的新课改理念。
3、采用灵活多样的对话方式进行互动学习。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后对文章大意有了各自独特的感受,这时为他们创设交流的*台,在*等的讨论,激烈的辩论中大家各抒己见,一方面对文章进行梳理,深化对文章的感悟,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4、拓展阅读,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在读完主题课文后及时地推荐学生阅读有关的文章及名言警句,扩大阅读量,丰富知识背景,同时培养良好的阅读意识及习惯,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3篇(扩展4)
——扫楼梯的日记10篇
扫楼梯的日记1
今天上午,我和妈妈在扫我们这个单元的楼梯。
我从五楼一直扫到一楼,扫出了很多灰尘和垃圾,我扫的`好累呀!因为我是拿着扫帚在扫楼梯,妈妈拿撮箕,扫完楼梯我们还把扶手也擦了一下,从一楼擦到五楼。打扫完以后我看到楼梯干干净净的,真高兴!
这次扫楼梯让我当了一回清洁工,原来清洁工每天都好辛苦,以后我一定不乱扔垃圾!
扫楼梯的日记2
今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写完作业,妈妈说:“我们搞一个卫生吧,把楼梯冲冲。”“太棒了,我最爱玩水了。”我高兴地跳起来。
说干就干,妈妈拎来水在前面冲,我在后面拿着扫把扫。看着那水从楼梯的第一阶滚到第二阶,又从第二阶滚到第三阶……就像瀑布一样,漂亮极了。顺着水流,我一级一级地认真地扫着楼梯。嘿,一会儿工夫,竟然有点冒汗了。
隔壁的阿姨听到水声也跟着出来冲楼梯,大家伙干得热火朝天。不一会儿,楼梯被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看着冲的干干净净的`楼梯,我的心里美滋滋的。今后我们要维护好公共卫生。
扫楼梯的日记3
今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写完作业,妈妈说:“我们搞一个卫生吧,把楼梯冲冲。”“太棒了,我最爱玩水了。”我高兴地跳起来。
说干就干,妈妈拎来水在前面冲,我在后面拿着扫把扫。看着那水从楼梯的第一阶滚到第二阶,又从第二阶滚到第三阶……就像瀑布一样,漂亮极了。顺着水流,我一级一级地认真地扫着楼梯。嘿,一会儿工夫,竟然有点冒汗了。
隔壁的"阿姨听到水声也跟着出来冲楼梯,大家伙干得热火朝天。不一会儿,楼梯被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看着冲的干干净净的楼梯,我的心里美滋滋的。今后我们要维护好公共卫生。
扫楼梯的日记4
一天,老师让我们在家做一件家务劳动。
我一到家,就看见了楼梯上有垃圾,我上楼时,就被西瓜皮给滑了一跤,我小心翼翼的慢慢地走了上去。我想:“万一有人被滑到了怎么办?”我想起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先把楼梯扫干净。
我到了家里,就开始行动了。我先拿了一个扫帚,又端了一盆水,接着我又拿了一个拖把。我连忙跑了下去。就开始扫地了,我先把楼梯上到垃圾给扫了出来,扫完之后,我就又开始拖地,拖呀,拖呀,也拖完了。我又在洒水,也弄好了。
正巧,妈妈回来了。妈妈问我:“谁把楼梯扫的这么干净?”我说:“是我。”妈妈夸我是一个好孩子,我心里想吃了蜜一样甜,就这样我们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扫楼梯的日记5
看着外婆家的楼梯好脏哦,总是这么几个人爱乱扔垃圾,看,有烟蒂、有面包的包装袋,还有纸屑,哎,还是让我来消灭吧!
我戴上围裙,穿上袖套,一副专业搞卫生的样子,我还准备了扫帚,畚斗,莲蓬,嘿嘿,准备齐全,开始战斗。
我先泼些水在地上,妈妈说这样灰尘不太会扬起,然后我就用扫把,从上到下一级一级的往下扫。大垃圾——一些包装袋,一些纸屑,很乖的,跟着我的扫把就往下走,一些细小的垃圾最不听话了,我 扫到东,它就往西走,我往前扫,它们偏往后跑,不过,我不灰心,慢慢的征服它们。有一级楼梯最让我烦恼了,不知道是哪个坏小孩把贴贴纸随手扔在地上,结果就贴在了地上,我是用力的用扫把搓 呀搓,把我们家的扫把都弄黑了,好不容易才扫掉呢!
只剩下一半的楼梯了,有了扫地的经验,我扫的更快了,中途还有人表扬我呢!听了这些话,心里乐开了花,劳动真光荣!
扫楼梯的日记6
今天是星期天,早上吃过早饭,我和妈妈要去市场买菜。等我们回来时,发现楼梯上有许多费纸,不知是谁仍的,我觉定把它们打扫干净。我首先把楼梯洒上水,再把垃圾扫在一块,最后把它们放到垃圾桶里,不一会儿我就干完了。今天我做了一件好事,心情很高兴。楼梯是大家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扫楼梯的日记7
星期五回家的时候,我看见楼梯上非常脏,有香蕉皮、菜叶……便飞快的跑回家,拿起扫把、簸箕、垃圾桶。我边扫边心里说着,可真脏呀!无意之中,不小心被香蕉皮摔了一跤,我堵着气说:“不扫了!”这时候我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幕:王大娘摔流血还仍继续打扫卫生的情景。小扫把好像对我说:“小主人,别灰心。”
我东山再起,继续坚持了下去,整整倒了三次垃圾才打扫干净。等我回到家里,已经大汗淋淋了。
其他的叔叔、阿姨们下班了,都说这是谁扫的地呀!真干净,爸爸妈妈到家还说我长大了,我心里美滋滋的。
扫楼梯的日记8
今天是星期天,早上吃过早饭,我和妈妈要去市场买菜。等我们回来时,发现楼梯上有许多费纸,不知是谁仍的",我觉定把它们打扫干净。我首先把楼梯洒上水,再把垃圾扫在一块,最后把它们放到垃圾桶里,不一会儿我就干完了。今天我做了一件好事,心情很高兴。楼梯是大家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扫楼梯的日记9
今天,爷爷买菜回来,我打开门,一阵风刮来,灰尘翩翩起舞。
“呀,真脏哟!”爷爷说,“快把门关上。”我想了想,拿起扫帚,冲向顶楼。我从顶楼开始往下扫,我把垃圾都靠楼梯里边一级一级仔细地扫下来,边扫边洒水。不一会儿,我就大汗淋漓了。我认真地扫呀扫呀,越往下扫,垃圾越多,我整整倒了五畚斗,终于扫完了,而且很干净。
邻居看到了,说“呀!真干净。”我听了,心里乐滋滋地。
扫楼梯的日记10
星期五回家的时候,我看见楼梯上非常脏,有香蕉皮、菜叶……便飞快的跑回家,拿起扫把、簸箕、垃圾桶。我边扫边心里说着,可真脏呀!无意之中,不小心被香蕉皮摔了一跤,我堵着气说:“不扫了!”这时候我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幕:王大娘摔流血还仍继续打扫卫生的情景。小扫把好像对我说:“小主人,别灰心。”
我东山再起,继续坚持了下去,整整倒了三次垃圾才打扫干净。等我回到家里,已经大汗淋淋了。
其他的叔叔、阿姨们下班了,都说这是谁扫的地呀!真干净,爸爸妈妈到家还说我长大了,我心里美滋滋的。
一样。栏杆被我擦得好干净啊!原来干活也可以这么有趣!下次,楼梯栏杆脏了,我还要擦!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3篇(扩展5)
——走遍天下读后感3篇
走遍天下读后感1
我读了《走遍天下书为侣》。我陷入了深思,如果让我选择一样东西,我会选择什么呢?玩具、衣服、食物……还是……
想了又想,我想我会和作者一样选择书。美丽衣服迟早会弄脏,好玩的玩具也迟早会丢失,再好吃的食物也会腐烂,……唯有书可以带来与其他东西不一样的智慧与快乐。古语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说"书的海洋任我遨游,书的天地任我畅想。"有很多书,虽然早已看过,但我还是会再一次去阅读,因为每一次看,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而且同样一本书,别人会学到这一样,我可以学到那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法读同一本书。
书是你的朋友,书是你的老师,书是你的亲人……书是智慧的源泉。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米没有说错。我一天不看书就睡不着觉。
"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林海音的老师就曾这样告诉过她。"吃饭长大"意味着身体的成长;"读书长大"则意味着精神成长,只有二者都有的人,才是一个健康完整的人。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多看看书吧!
走遍天下读后感2
读书,对我来说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读一本书,就像看故事,一晃而过。没有思考,也没有学习别人写作的特点,写作的方法。现在,我已经知道了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如果继续这样,不管多好的书到我的手中都会变成一堆没用的废纸。英国作家尤安·艾肯的一篇文章——《走遍天下书为侣》教会了我该如何将一本书读好,读精。
文中,作者愿意将一本书读上一百遍,甚至达到背诵的程度,“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是作者在文中说的一句话,作者说的多么对啊!不管你读一本书多少遍了,还是有弄不明白的"地方。我以前认为书是枯燥乏味的,因此,一本书我最多只读一遍,现在我明白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尤安·艾肯还在文中教给了我们读好一本书,读精一本书的方法。告诉了我们“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书可谓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每一页上都隐含着许许多多的知识,你能得到多少知识,就在于你读书时的态度和读书的方法。
在今后,面对一本好书,我会格外珍惜。一页一页认真地读,该做笔记时我不会嫌麻烦。“书中自有黄金屋”嘛。只有认真,才能掌握书中的知识。
尤安·艾肯,谢谢你,是你教会了我如何读书,这让我终身受益!
走遍天下读后感3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很精彩的文章,名字叫《走遍天下书为侣》。在这篇文章里,我最喜欢第7自然段。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边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股市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从这一自然段中,我知道了读书分六个部分:首先……然后……回过头……我还会……做完这些……最后……。我还知道了写了读书笔记的六种:一、摘录式。二、体会式。三、提纲式。四、批注式。五、书签式。六、卡片式。学完这一段,大家都说以前有这几种方法,可我们都不知道。我也是一样。我原来没有用过“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这次我知道了,我相信,我用了这个方法,我的日记肯定是步步高升。
是啊!有人说:“书是人生的向导。”有人说:“书是饥饿时的美餐。”也有人说:“书是心中的启明星,书是一杯清凉的茶,书是一壶陈年的酒。”
一本喜欢的书就像朋友,就像家,也是一处想去就去的故地。真是“其乐无穷。”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3篇(扩展6)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另外再认识4个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天游峰的扫路人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有关天游峰的图片材料、课文的朗读录音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设计:
天 游 峰 的 扫 路 人
(高、陡、险、美)(乐观、开朗、豁达、自信、爱工作、勤锻炼)
累 不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仔细听老师说一句话,“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你听懂了什么意思?(板书:天游峰)看天游峰景色的图片,再说说看后的感受,或想到了什么诗句。
2、相信我们读了课文后,一定会对天游峰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还要跟作者一起去认识一位可敬的老人——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完课题),他一定也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齐读课题再质疑:你们想知道有关老人的哪些情况?读了课题,你们有问题要提出来吗?(学生自由提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音,读通句子。
2、自己喜欢哪一段就多读几遍,准备读给同学听。
3、交流指读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的理由,让同学评议读书情况,结合纠错。
三、再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圈划文中的好句子,找出读不懂的句子或有疑问的句子准备质疑。对自己理解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准备交流。
2、小组讨论一下各自的问题,看看能否解决别人的问题,对小组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准备质疑。
3、交流:可以读好句子,说理由;也可以质疑提问或解答别人的问题,还可以谈自己的理解,老师结合评议交流情况,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鼓励并表扬会提问、肯动脑的学生。
四、作业
1、让学生认准生字的字形,找找易错的字,提醒一下班里的同学。
2、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3、抄写本课的生词及好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老人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说说印象中的天游峰,谈谈对老人的印象。
二、读讲课文
1、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反映天游峰特点和老人特点的句子来读读,读出你的感受来。
2、交流读句,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进行评议,指导读书并练习读好下列段落。(第二自然段、第七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中“我徇声迎了上去…………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第六自然段、第八自然段、第十自然段)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高、陡、险、美、乐观、开朗、豁达、爱工作、勤锻炼……)
3、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们能帮我解答吗?老人扫天游峰到底累不累?(分成两组:一组认为累,一组认为不累)
4、学生再读课文,分别从课文中找出认为累或不累的理由来。
5、交流读句,说出理由,让人听出累或不累。
6、评价学生读书情况,鼓励学生读书要边读边想,要读出自己的理解来。
三、作业
1、摘抄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和描写天游峰特点的句子。
2、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读了课文,你想对天游峰的扫路人说什么话?(学生自由发言)
二、读讲课文
1、作者最后对老人说了这样一句话,(引读作者的一句话)作者是不是在跟他开玩笑?
2、讨论并说出“是”或“不是”的理由。再读作者的话,体会作者对老人的祝福。
3、你认为老人能不能活到一百岁?为什么?再读老人的话,体会老人的乐观和自信。
4、学到这里,你对老人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你还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5、质疑:现在你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吗?(学生讨论解决)
三、赏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挑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读。
2、小组读书,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1、用一句话写出自己学了课文后最大的感受。
2、课外读读《守林人》。
资料提供者: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到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去玩天游峰时,途中遇到一位可敬的老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作者面对面地去认识这位老人。
一、讲读课文
引述:那天下了山已是傍晚时分。我游兴未尽,便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在一片寂静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我循声迎了上去,这时,我看到一位老人,(出示图片)你们看这位老人正向我们走来,谁来说说他的样子。(先自己看图介绍)
1、现在请大家打开书,用笔划出有关老人外貌描写的句子。
交流:(1)介绍这位老人(有两处)
(2)每说到一处,分别出示(这段话)看到这样一位老人,他给你初步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理解:炯炯有神)(有精神、身体好、简朴)真可以用什么词来表达一下(如:精神焕发、老当益壮等)
2、能把你体会到的融入到朗读中去吗?(在介绍的时候,出示的话里,有些词换成红色)
3、师述:这位老人就是游览区的扫路人,他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台阶。老人非常热情,他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理解心灵沟通吗?说说看。
4、现在就让我们与这位老人面对面聊聊,来体会心灵沟通吧!
请看下面的要求:(1)请你们自己默读(412)小节,用()括出与这位老人的对话。
(2)读读对话部分,从老人的语言中,你对老人有了怎样的认识?师:自己思考完小组讨论,讲清要求,小组组员在发言的时候,其他人要认真听,听完补充。
5、交流:
师:与这位老人聊好了吗?与老人的对话一共有几处?现在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
(1)谁来把第一次对话给我们读读。谁读作者的语言,谁读这位老人?
师:我倒觉得这位老人读得很累。老人是怎么说的,画出这段话的提示语(轻轻松松,自在悠闲)谁再读一次,齐读
(2)扫路人的工作累吗?你从哪儿感受到的?自己快速浏览课文。(引到课文第7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
A:当说到(第7自然段):相机出示我抬头望了望在半途而返理解(数字上游客表现:理解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说到这些词时,用红色显示)你们去过天游峰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看看天游峰(出示图片)
师:感觉如何?累阿!谁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但听你的朗读爬天游峰悠宰悠哉,谁能让我听了你的朗读能听出爬得累?(一生读)你听他读,好在哪儿?顶天立地高,900多级,900多级,1800多级台阶真多,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也读得好,
生:要稍慢点。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气喘得厉害,要慢些。(生读此句)谁来挑战?读得比他还好。
齐读
B:当引到(1、2)自然段时,出示第二段内容,自己读读,这天游峰给人第一感觉就是一个什么字?引导学生理解险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如;比喻句(像仿佛)(出示天游峰的一组图片)
师:面对这样险的峰,我终于登上了峰顶,什么心情?(得意,)会怎么想?我好不容易登上一次山顶开心阿,而这位老人呢?你说说看?出示书中这句话(可是这位老人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什么感觉(敬意由然而升)能把你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吗?这后面一个省略号,此时作者又会怎么想?
师:谈到这儿扫路人的工作累不累?(太累了)可这位老人为什么说不累?(师生接读)老人是不是吹牛、撒谎?
生:老人已经习惯了。
老人根本没想到累,只想到把好山好水看一遍。
师:我不同意,为什么游人累,不也看山水?
生:老人只想扫地,游人想登山顶。不同的想法产生不同的感受。
大汗淋漓也许是冷汗,老人老马识途,认识路。
师:我不同意,上山就这么一条路。
生:老人把上山下山当做快乐的事。
师:老人扫干净了路,山水变得更好,老人心里高兴、快乐。我信服。(板书:开朗乐观有毅力)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会读这段话吗?(通过朗读,要把老人不累的这种感觉流淌出来。)
师:此时,你对老人有了怎样的认识?(开朗乐观有毅力)
(3)下面我们继续来和这位老人聊聊,谁来读读这段话(文中第2处对话)
A:请大家自己读读老人的话,你对老人又有怎样的认识?从哪儿感受到的,用笔划一划(如:可实在)
B(最后一句反问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能帮我们读读吗?谁再来读读,齐读什么意思?
C:老人是怎样来说这段话的?(理解:悠然)这词与前面哪儿挺相似的?指名读,齐读
(4)你想想,此时的我听了老人的话是怎样想的?
是啊,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谁来读读与老人的对话(一人读作者的话,其他人读12小节)
A: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从老人的话中,你又一次对老人又怎样的认识?(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B:能把体会到的融入到朗读中去吗?谁来读读
C:本角色读(女生男生)
齐读:(说罢回到住处)
D:出示: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处。笑声怎么陪伴我回到驻地呢?
生:笑声留在脑海,忘不掉,
自信、爽朗的笑声刻在了我的新里。
师:这笑声到了驻地就没有了吗?你能把你理解的把句子改一下吗?改一改,改得比作者更高明吗?(生写)
生:我把句号改成了省略号。因为我不论什么地方都会记得这笑声。
改成: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到永远。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珍藏在我的心里。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珍藏在我的心灵深处。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铭刻在我心中。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让我难以忘怀。
师:这笑声永远藏在所有人的心中。这也许是我在游武夷山时一个意外而珍贵的收获,我从内心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
二、小结:让我们再一次去回顾一下老人的外貌,语言吧!(幻灯打出老人:外貌语言的句子)
师:这就是指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学感想)
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在课文的设计上,为了让学生对这位老人有着深刻的了解,我抓住两方面一是:老人的外表,另外一方面就是老人内在的精神。如:从课文中两处对老人外貌的描写结合书中图片,让学生了解了老人的简朴、勤劳、老当益壮。为了让学生感悟老人内在的精神,我抓住了课文中与老人的三次对话,在对话中,抓住老人的语言从词、句中让学生感悟到老人的自信、开朗、豁达,并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如:教学中主要抓住三处对话,从老人的语言中,你对老人有了怎样的认识?围绕这个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教师的指导,小组交流,在小组交流中,从不同的认识相互排斥、冲撞、融合、到认同,最后全班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感悟作者对这位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2、读写结合,迁移训练,指导学生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课文第3节至第12节的内容,如何指导学生很好地朗读,并体会作者内心的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完成“写”的迁移训练。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
从“天游峰”入手,抓住一个“险”字指导学生朗读。
二、分析课文。
由“峰”到“人”,在朗读训练中完成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清晰认识,体会作者内心的敬佩之情。
1、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这个扫路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2、抓住作者对人物外貌的两次描写,在比较中,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⑴学生读两次外貌描写。
⑵启发提问:从这两次外貌描写上,你觉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⑶思考:两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
⑷是什么原因让作者“仔细”打量这个扫路人的?
⑸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①读出“轻轻松松、自在悠闲”的语气。
②抓住“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在朗读中感悟作者对扫路人的佩服。
3、指导读好第10节,深化对扫路人的认识。
通过反复读书,感悟“悠然”的含义。并在读、悟后,认识到作者对扫路人的敬佩。
4、齐读11、12节。
三、读写结合,迁移训练。
回到住地的作者,对偶然相遇的扫路老人念念不忘,他会在心里叨念些什么呢?
1、相互议一议。
2、个别发言、交流。
3、写写。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朗读能力。
2、理解扫路老人工作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资料,学会争辩。
3、通过对语言的感悟,了解天游峰的"扫路老人是一个乐观开朗、豁达自信、自强不息的人。
4、培养同学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武夷山景色迷人,风光独特,可作者却无意于此。让他难以忘怀的是一位普通的天游峰的扫路人。这位扫路人每天要扫多少石梯呢?(指名答)
2、这样的工作对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来说累不累?(累)可老人却说:
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黄昏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齐读)
提问:老人是在吹嘘吗?说的是假话吗?那到底是累还是不累呢?
(引导:说“累”的同学有理由吗?老人说“不累”有理由吗?那到底是累还是不累呢?)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开一个小小争辩会,好不好?
二、掌握事实资料,学会争辩。(同学板书关键词,适时交叉朗读训练)
1、要想辩赢对方,我们应从几方面入手呢?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
出示:小小争辩会
争辩主题:扫路老人的工作累还是不累。
争辩方法:1、比理由。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词句,说说你的理由。资料越具体越好,理由越充沛越好。
2、比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证明你的观点是对的。
2、赞成“累”的同学请站起来。下面就请同学们找一个和你一样观点的同学坐在一起学习讨论,待会儿争辩时一个朗读,一个说理由,明白了吗?(同学自找合作伙伴,学习讨论)
3、老师还想请四个同学做评委,给两方打分,评出优胜方和最佳辩手。谁自告奋勇来当评委?请评委入座,希望评委认真听双方的发言,作出公正的评价,你们可以做到吗?请评委代表发言,表表你们的决心,谁来?(谢谢大家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一定会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看我们的吧。)
4、争辩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在开始之前老师对你们有一个提醒:他人发言时,一定要认真倾听。假如跟你是一样的观点,你可以进行补充;假如跟你是相反的观点,你要抓住对方的话进行反驳,甚至向对方提问。好,争辩会开始。(我们把赞成“累”的一方称为正方,把赞成“不累”的一方称为反方,哪一方先来?)
正方:(累)你觉得这句话中能证明是“累”的最关键的词是什么?请写在黑板上。
①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死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a、这句话说明天游峰很险,每天在这样的险峰上来回扫一千八百多级石梯,危险性很大,稍一疏忽就会有生命危险,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当然是很辛苦劳累的。从工作“难度”上来证明扫路老人的工作是累的。
b、作者是一个年轻人,他爬上峰顶,心里都很得意,这说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是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呢,而且他还要扫那么多的石梯,这说明老人是很累的。
②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经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山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由倒抽了一口气。
a、从“顶天立地”这个词可以看出天游峰山势险峻,而且每天扫一千八百多级,从“工作量大”这个角度说明他的工作是累的。
b、“层层叠叠”这个词说明石梯很多,所以说是累的。
c、游客们仅仅是观光,他们就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更不要说是老人了,他不光是上山、下山,他还要扫这么多的石梯,工作一定是很累的。
d、作者看着险峻的天游峰,望着像银丝一样从空中抛下来的九百多级石梯,不由倒抽了一口气。从作者的心理也能看出老人的工作是累的。
③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
(从“精瘦”这个词可以看出老人的身体并不是很硬朗,而是比较单薄瘦弱,这样的老人每天扫这么多的石梯,当然是累的。)
反方:(不累)
①“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黄昏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a、老人不是一下子扫一千八百多级石梯,而是早晨扫上山,黄昏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是间断的,不是连贯的,所以并不累。
b、老人一边劳动,一边欣赏美景,心里愉快,所以不累。
c、老人扫干净了路,他觉得山水变得更美了,老人心里高兴、快乐,所以不觉得累。
d、老人说话时轻轻松松,自在悠闲,他说话的神情更能说明他不累。
②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a、老人面色黝黑,说明老人常年坚持劳动,皮肤都晒黑了,他已经习惯这样的工作了。
b、他的眼睛炯炯有神,这说明他的身体很硬朗,强健,扫石梯对他来说无所谓,所以说不累。
③老人摇摇头,伸出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身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a、他说话时很悠然,说明他不觉得累。
b、老人到了退休年龄,还坚持工作,说明他热爱自身的工作,把这份工作当成是自身的事业。做自身喜欢的事情是不觉得累的。
c、老人要是觉得累,他完全可以不做,因为他已到了退休年龄了;可他舍不得离开,说明他不觉得累。
④“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这说明老人是个很开朗的人,对生活充溢了自信,自信的人是快乐的人,是不会觉得累的。)
⑤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
(我觉得老人是不累的,可以从他“颇有节奏”的扫地声中看出来。要是累的话,他扫地的声音不会这样有劲,有节奏。)
5、刚才同学们的争辩很精彩,也很激烈,老师想请各方选一个代表做总结性发言,陈说一下你方的观点。
6、小结:通过刚才的争辩,我们已清楚地知道:每天扫一千八百多级石梯对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来说当然是很累的,但老人为什么不觉得累呢?(因为老人很乐观,很自信,性格开朗,热爱生活,热爱工作,他觉得很快乐,所以“乐此不疲”。)
7、今天这个争辩会开得比较胜利,双方都说得有道理。那究竟是哪一方表示得更好一些呢?下面请评委代表发言。
三、质疑,深华感情。
1、学到现在,你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疑问吗?
同学可能会问:
①作者为什么紧紧抓住老人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作者是被老人自信、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染了,他认为老人能再活三十年。)
提问:你觉得老人真的能活到一百岁吗?为什么?
(老人心情好,能短命;他常年劳动,坚持锻炼,身体棒;环境好,空气新鲜,能短命)
我们都祝愿这位老人能活到一百岁!
②文章中说“这充溢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随同我回到住地。”笑声应该很快就会消失的,作者为什么说笑声随同我到住地呢?
(笑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刻在了我的心里,永远也忘不掉。)
提问:这笑声到了住地就没有了吗?你能把这句话改一改,改得比作者更高明些吗?
参考:这充溢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随同我到永远。
这充溢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珍藏在我的心里。
这充溢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铭刻在我的心中。
这充溢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珍藏在我的心灵深处。
这充溢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让我难以忘怀。
2、天游峰的扫路老人是不是普通人?(是)可他又不是一个普通人。你能用一句精炼的话写下你此时的感受吗?
四、作业。
1、摘录课文中你喜欢的词句或段落。
2、阅读《挑山工》,谈谈你的感受。
3、向家人或朋友介绍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的扫路人
累 (乐此不疲) 不累
一千八百多级 扫一程,歇一程
石梯像银丝 炯炯有神
天游峰顶天立地 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石梯层层叠叠 悠然地说,朗声大笑
游客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颇有节奏
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舍不得走
作者倒抽了一口气 自信、豁达、开朗
精瘦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5
一、激发兴趣,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如果老师说“没登上长城的人,不能算到过北京”,那谁能完成这句话呢?[出示课件]“没攀登过( )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天游峰(板书)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天游峰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谁想说一说呢?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高、险)。
3、读一读,读出它的高、险。[出示课件]
作者都用了哪些方法写它的高、险呢?(打比方、列数字)
过渡:形象的比喻和具体的数字,一下子突出了天游峰的特点。就是这样高、险的天游峰,一位老人,每天早晨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傍晚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们不禁要——(引读)倒抽一口凉气,这太不可思议了,他,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
二、自读品析,交流感悟
过渡:这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呢?同学们,了解一个人我们可以“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貌”,板(言、行、貌)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着重描写了扫路人的什么?(圈:貌、言)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完成学习单。
【出示学习单】
默读课文,用“——”画出老人外貌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看看这位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以选择其中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写批注。
时间:5分钟
1.交流:
你画到了哪些句子?(出示五句话)
刚才我们也认真自学了这些内容,现在谁来交流一下你的学习心得?
2、在外貌描写中交流感悟
过渡:同学们通过自学,在脑海中已经初步建立了对这位扫路人的认识,我想,外貌是留给人的第一印象,我们就从外貌入手,逐步地走近这位老人。
出示:“这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1.我请一位同学读读这两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从作者对老人的这段外貌描写中,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2.交流,板:勤劳朴实
3.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就这样,我们认识了这位勤劳朴实的老人,读!
(齐读句子)
4.现在,假如咱们是一位位摄像师,手里拿着摄像机,我们从远处看见这样一位老人正慢慢向我们走来,与此同时,我们的镜头也一点点向老人推近,推近,再推近,好,停,此刻,你会将这个特写镜头定格在老人的哪个细节上呢?为什么?(手指课件)
①瘦削(老人为什么会瘦?运动了会怎样?——更健康)
精瘦(这里还有一个形容老人瘦的词,是哪个?除了瘦,从这个词中,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精神。说明了什么?——常年的运动,使老人精力旺盛,充满活力,真应了那句“千金难买老来瘦”啊!你看,作者用词多精准啊!)
②“运动鞋”(老人是扫路人,穿运动鞋干起活来才能方便)
③“一套褪色的衣服”(没错,就是这套褪色的衣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质朴的扫地老人的形象,同时,也见证了老人风里来,雨里去,不知疲惫地忙忙碌碌的一天又一天,一年有一年)
④“黝黑”(皮肤晒得黑这说明什么?——常年的日晒雨淋,工作很劳累。虽然黑,却黑得——健康)
“炯炯有神”(从这“炯炯有神”的眼睛里,你又读出了些什么?)
3、同学们,是什么铸就了这样一位精力充沛,健康向上的老人呢?
(劳动、运动)
没错,你看,咱们通过对文字的细细品味,又悟出了新的东西,来带着感受再次齐读这两段文字!
(生齐读)
4、学到这里,老师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同样都是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一处放在第三小节,一处放在第八小节呢?放在一块儿写不是更省事吗?
我们学文章要做到前后内容相互联系,请同学们就两处描写,联系上下文看看作者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描写老人的外貌的?
预设: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第3小节描写外貌之前的句子,是什么让作者留意了这位老人?第一次作者是无意中听见“哗哗”的扫路声被吸引过去的,看到的是一个普通的天游峰扫路人,作者是运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笔法。以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运用这一方法。
那么作者第二次是什么情况下仔细打量老人的呢?
【过渡:没错,两段外貌描写作者观察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可见作者描写的精准。我们知道,经过双方进一步的交谈,作者不由自主地又一次仔细打量起这位老人来。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话让作者忍不住又一次观察起老人呢?我们一起来看这句话,我请一位同学来当一回老人读一读。】
(三)
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1.指名读。
2.谢谢你的朗读,同学们,你们觉得老人到底是累呢?还是不累呢?有人开始持怀疑态度了。这样,不管你的观点如何,都要摆出一定的依据来,依据在哪?在课文中。累或不累?先找出理由来,然后在座位上试着讲讲自己的观点,待会儿咱们就来个小小辩论赛。
【观点一:累】
师:你能从文中找出依据来吗?
出示: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1、你关注到了这一连串的数字。
①“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同学们,咱们也来做个估算,一层楼有大概22级楼梯,九百多级相当于几层楼?老师课前算了一下,天游峰大概有四十多层楼那么高,就这样一位老人,每天都要连续爬四十多层楼那么高,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2.还有也觉得老人累的同学有补充的理由吗?(师顺指文字)
②“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是啊,游客一般都是年轻力壮的居多,可文中一连用了哪四个词形容他们的呀?游客仅仅是爬山看风景,就累成这样,而老人呢?还要(学生重读: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
师:说累的同学,咱们一起读读这段话,用朗读同样也能证明你们的观点。
(生齐读)
过渡:看来,老人的工作真是累啊,对吗?有不同意见的吗?
【观点2:不累】
(当学生说到喜欢这份工作时)
1、你有何凭证?哪里看出他是喜欢这份工作的?
出示:“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1、重点圈出“我能舍得走吗?”
师:这句话换种说法就是(生:我舍不得走)
师:你真是老人的知音,那你能帮老人回答,老人舍不得的是什么吗?(交流)
【还有说不累的同学有补充的理由吗?】
小结:你看,就是这位老人,多少年了,他忘情于山水,习惯于劳动,习惯于生活,热爱了这样一份看似简单却又并不容易的工作,他不觉得累,反而享受于他的工作、生活,所以他才说
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现在,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老人?(板:热爱生活)
2、过渡:听到这里,我们的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生:崇敬之情)作者也是如此,你们看!
(六)
出示: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师:老人说
出示: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1、同学们,30年后老人几岁了?(100岁)我们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见活到70岁已经不容易了,更何况100岁,从老人的回答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老人对自己活到100岁充满了信心,可见老人十分的豁达开朗)
板:乐观、自信
2、我们再来合作读读对话,感受老人的乐观自信
3.学到这里,老师想问大家,老人的这份自信开朗,从何而来?
(交流)
三、总结写作方法
过渡:同学们,你们看,两段外貌描写,三段语言描写,字数虽然不多,却把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描写得栩栩如生。这样的直接描写我们在文学创作中把它称为(正面描写)
如果我们的面前有一张画纸,老人的形象就在这张纸上,但是如何使他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丰富呢?你觉得我们还可以在旁边画什么?(天游峰、游客)
没错,背景的烘托更能凸显人物的个性和品质,比如我们刚才通过文中对天游峰和游人的描写感受到了老人这种热爱生活、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那么文中对天游峰和游客的描写在文学创作中我们把它称为?(板:侧面烘托)
四、赏词析句,体会作者的“情”。
1、同学们看,这幅有山有人的画就这样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有画得有名,你会给它取什么名呢?自己思考思考,斟酌过后就把想到的名字写在课文插图的旁边。
(交流)
2、课文学完了,此时此刻,老师特别想感谢一个人,你知道是谁?为什么?
3、其实老师更想感谢这位天游峰的扫路人,我想对他说:(出示课件)
4、你想对扫路人说什么?(交流)
5、同学们,现在,你觉得这位老人还仅仅是一个扫路人吗?(交流)
没错,他是一个智者,他像一位老师……他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已经渐渐清晰起来,渐渐高大起来,他就是天游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已不在千里之外,他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也像作者一样,用我们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那一位位“扫路人”吧!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
勤劳朴实
热爱生活
乐观自信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小黑板。
3、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二课时
线》提供的文章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著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去欣赏那天游峰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认识一位老人呢!
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
出示:
攀登 精瘦 运动鞋 气喘吁吁
瘦削 眉毛 慈善 宿鸟
⑴同桌互读检查
⑵指读,互评
⑶这些生字中,你们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讨论的?
⑷完成课后练习2。
2、指名朗读课文(可分小节读)。
提问:课文主要写什么?
3、理清文章脉络。
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
第一段(第1、2节):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节):“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节):“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1、听读第一自然段。(播放磁带)
⑴听读。
⑵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板书:天游峰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你知道吗?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4、说话练习。
出示:
天游峰
5、文章怎样来写天游峰的险?
出示: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⑴指名读。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九百多级石梯
⑵这一句用什么方法来写天游峰的险?
⑶怎么打比方的?从这个比喻,我们可看出石梯怎样?
(高、陡、窄)
⑷情景创设
教者把一根棉线拎在手上,让线飘悠,感知石梯的险。
⑸自由读。
边朗读,边想象,边体会“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
⑹指名读。
6、这么险峻的天游峰,作者攀登上了顶峰,心里怎样呢?
7、指导朗读。
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作者登上了险峰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吗?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8、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四、作业。
1、认真诵读课文。
2、写出下列字的笔画数。
攀( ) 瘦( ) 鞋( )
眉( ) 慈( ) 宿( )
3、抄写词语。
攀登 傍晚 伴随 气喘吁吁
瘦削 鞋子 慈善 自在悠闲
宿鸟 眉毛 汗珠 炯炯有神
第二课时
师述: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并给课文分了段,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一)全班齐声朗读全文,要求读得响亮整齐、有感情。
(二)本节课解决两个问题:
1、出示第一个问题,找出课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读一读,再想一想这些句子在描写的特点。补充学习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天游峰高而险,是武夷山的象征,它如长城一样,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之说)。
板书:
天游峰;九百多级游客重而却步
半途而返
2、出示第二个问题:你觉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学习外貌的语句:找出读一读,你觉得老人是怎样的人?(朴实、健康)
(2)学习动作、神态的语句:重点理解“悠然”一词
(3)学习体会语文的语句:“不得——————”
“按说——————”
“30年后,我们———”
板书:
扫跑人:每天一级级扫上山轻松自在
扫下山自信豁达
外貌:————
神态:————
动作:————
语言:————
补充学习: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老人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
(三)、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指导概括中心思想。
2、有感情朗读课文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初步理解词义。
二、分课时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三、分课时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四、教具准备:录音机、挂图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启发、揭题
1、启发学生回忆: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去多名山风景秀丽,如:安徽的黄山和九华山、四川的峨眉山、山西的五台山......它们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你曾经游览了哪些名山?游览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
2、揭题、设疑:看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你想知道些什么?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能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呢?
二、自读课文
1、一读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二读要求: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3、三读要求: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检查自读效果
1、点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答疑解难
3、理清课文脉络
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第一段(1、2)
第二段(3)
第三段(4-12)
四、再点名分段读课文
五、作业设计: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中,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1、在一片()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清静寂静)
2、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了。(沟通畅通)
3、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我回到住地。(跟着伴随)
第2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朗读能力。
2、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3、学习外貌描写,知道外貌描写要抓住特点,反映性格或品质。
二、分课时教学重点:
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三、教具准备:课件、挂图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1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板书:天游峰)
过渡: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天游峰的险峻
多媒体:句子(板书:天游峰:险峰九百多级
游客: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2作者在险峻的天游峰上认识了一位扫路人,(板书:扫路人)这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的台阶。
当同学们学到这时,大家有许多的想法,一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的台阶,我们简直不感相信,但他的确这样做了,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一辈子在这座山上清扫路面,难道他就没有一点儿厌倦吗?为什么老人能有如此的力量,是什么使他这样精力充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认识认识这位--(板书:的)(读题)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继续学习新课
1、自由读课文,自己去认识一下这位老人,再介绍给大家。
2、出示图片,学生介绍老人。(由总体到局部按顺序介绍)
3、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老人的外貌,找出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对于老人外貌的描写为什么要分开写呢?这样写会不会显得写作没顺序?
多媒体:仔细打量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到这你会有什么疑问?
是什么吸引了作者,使他要仔细打量老人?
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扫路人的工作累吗?再次朗读天游峰的险峻。
他为何说“不累”?老人是如何说的?指名读。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老人对山的喜爱之情)
读出“轻轻松松、自在悠闲”的语气。
老人说的轻松自在,而作者却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他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引读)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两段,感悟作者对扫路人的佩服。
将第6自然段与第7自然段进行对比朗读,进一步感知理解,体会扫路人乐观、开朗、攀登不止的精神,并提高认识,明白:只有爱一份事业,才会从中乐此不疲。
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人那份开朗、自信,看出他对山的深厚感情?找找有关语句读一读。
听到这,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引读)30年后,我再来看您!”
多媒体出示,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组织读议,启发思考:“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
老人怎么说的?老人的话说明了什么?(老人有一颗对生活满自信、开朗、豁达的心)
4、小结: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他深深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你能读出作者的心情吗?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联系人物的性格特点,指导学生用自信、爽朗的语气来读,现出老人的精神风貌。)
5、总结全文
6、四人小组分角色读全文。
填空: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岁人,他每天早晨(),傍晚()。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还有()作伴。这是一位()的老人,作者从内心()他。
三、作业设计:
多媒体显示练笔要求:
“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来到武夷山,看到那银丝一样的阶梯......”
根据上面文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四、板书设计
13、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险峰
游客望而却步半途而废
扫路人不累扫上去扫下来
开朗自信
时间紧张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8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感悟作者对这位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2、读写结合,迁移训练,指导学生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
课文第3节至第12节的内容,如何指导学生很好地朗读,并体会作者内心的敬佩之情。
三、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完成“写”的迁移训练。
四、教学过程:
(一)从“天游峰”入手,抓住一个“险”字指导学生朗读。
(二)由“峰”到“人”,在朗读训练中完成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清晰认识,体会作者内心的敬佩之情。
1、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这个扫路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2、抓住作者对人物外貌的两次描写,在比较中,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⑴学生读两次外貌描写。
⑵启发提问:从这两次外貌描写上,你觉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⑶思考:两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
⑷是什么原因让作者“仔细”打量这个扫路人的?
⑸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①读出“轻轻松松、自在悠闲”的语气。
②抓住“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在朗读中感悟作者对扫路人的佩服。
3、指导读好第10节,深化对扫路人的认识。
通过反复读书,感悟“悠然”的含义。并在读、悟后,认识到作者对扫路人的敬佩。
4、齐读11、12节。
(三)读写结合,迁移训练
回到住地的作者,对偶然相遇的扫路老人念念不忘,他会在心里叨念些什么呢?
1、相互议一议。
2、个别发言、交流。
3、写写。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9
教材分析:
本文讲了作者有武夷山时,遇到了一位年过七旬的扫路人,与其攀谈,感受到了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构想:
在理清课文条理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课文,找出作者与扫路人对话的句子,分角色朗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来体会扫路人的自强不息、开朗豁达、乐观、充满自信的精神。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并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著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去欣赏那天游峰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认识一位老人呢!
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
出示:攀登 精瘦 运动鞋 气喘吁吁 瘦削 眉毛 慈善 宿鸟
⑴同桌互读检查
⑵指读,互评
⑶这些生字中,你们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讨论的?
⑷完成课后练习2。
2、指名朗读课文(可分小节读)。
提问:课文主要写什么?
3、理清文章脉络。
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
第一段(第1、2节):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节):“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节):“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1、听读第一自然段。
⑴听读。
⑵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板书:天游峰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你知道吗?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4、文章怎样来写天游峰的险?
出示: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⑴指名读。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九百多级石梯
⑵这一句用什么方法来写天游峰的险?
⑶怎么打比方的?从这个比喻,我们可看出石梯怎样?
(高、陡、窄)
⑷情景创设
老师把一根棉线拎在手上,让线飘悠,感知石梯的险。
⑸自由读。
边朗读,边想象,边体会“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
⑹指名读。
6、这么险峻的天游峰,作者攀登上了顶峰,心里怎样呢?
7、指导朗读。
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作者登上了险峰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吗?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8、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课文。做《同步》
板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的高和险
老人自在悠闲 开朗乐观 以苦为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扫路人乐观开朗、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分角色朗读课文。领悟作者描写扫路人的巧妙构思。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天游峰的扫路人》。(生齐读)
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讲读第三段,理解人物形象。
过渡: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他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认识这位扫路人。
1、自读课文。提示: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天游峰扫路人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讨论交流。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全班交流,相机板书。
年过七旬乐观开朗
每天扫上扫下工作负责
30年后……自信豁达
4、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渡:作者在与老人的交谈的过程中,想了些什么?
(1)学生自读,找出课文中作者直接议论、抒情的内容。
(2)讨论、交流。启发学生展开想像,作者当时对老人说的话。
5、分角色朗读。
(1)小组练习。
(2)指名分角色朗读。
三、比较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1、引读第二自然段。
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是如此的巍峨险峻……(生读)。当作者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饱览了无限风光,心里怎么样呢?(生读:“好不得意”。)
2、提问。
晚上,作者在散步时又遇到了一位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扫路人,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3、出示填空。
这次,作者游览了武夷山,( )登上天游峰,饱览了的无限风光,( )遇到了一位乐观开朗、工作负责的扫路老人。
4、学生填后,齐读。
四、总结全文。
作者游览了武夷山,不仅登上天游峰,饱览了的无限风光,而且遇到了一位乐观开朗、工作负责的扫路老人。他心里是多么高兴啊!于是他禁不住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写了下来,告诉大家。如果你在生活中也遇到了这样一个人,你会怎么做?
怎么把一个人写好呢?可以像作者那样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等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在描写的过程中,要学习抒发感情的方法,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要是30年后,他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然后写下来。
板书设计:
年过七旬 乐观开朗
天游峰的扫路人 每天扫上扫下 工作负责
30年后…… 自信豁达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10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小黑板。
3、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著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去欣赏那天游峰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认识一位老人呢!
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
出示:
攀登、精瘦、运动鞋、气喘吁吁
瘦削、眉毛、慈善、宿鸟
⑴同桌互读检查
⑵指读,互评
⑶这些生字中,你们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讨论的?
⑷完成课后练习2。
2、指名朗读课文(可分小节读)。
提问:课文主要写什么?
3、理清文章脉络。
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
第一段(第1、2节):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节):“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节):“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1、听读第一自然段。(播放磁带)
⑴听读。
⑵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板书:天游峰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你知道吗?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4、说话练习。
出示:
天游峰
5、文章怎样来写天游峰的险?
出示: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⑴指名读。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九百多级石梯
⑵这一句用什么方法来写天游峰的险?
⑶怎么打比方的?从这个比喻,我们可看出石梯怎样?
(高、陡、窄)
⑷情景创设
教者把一根棉线拎在手上,让线飘悠,感知石梯的险。
⑸自由读。
边朗读,边想象,边体会“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
⑹指名读。
6、这么险峻的天游峰,作者攀登上了顶峰,心里怎样呢?
7、指导朗读。
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作者登上了险峰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吗?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8、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四、作业。
1、认真诵读课文。
2、写出下列字的笔画数。
攀()、瘦()、鞋()
眉()、慈()、宿()
3、抄写词语。
攀登、傍晚、伴随、气喘吁吁
瘦削、鞋子、慈善、自在悠闲
宿鸟、眉毛、汗珠、炯炯有神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文中哪些语句写了,请你朗读给大家听。
二、精读第二段。
1、指名读。
2、“我”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扫路人清扫路面的声音是那么分明,请读读有关语句,细细地体会。
3、出示: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跟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⑴这段话着重描写了人物的什么?
⑵你对老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⑶你能把这样一位干炼的老人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⑷谁来试试?
4、这位老人是谁呢?
板书:扫路人
三、精读第三段。
1、文章的第三部分着重描写了人物的对话。
2、请自由轻读,说说读后的感受、体会。
⑴老人每天一级一级地扫石阶、多辛苦啊!
⑵“不累,不累,我每天……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老人的这句话,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可以看出老人与山的感情很深。
⑶第7节的第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眼中的天游峰顶天立地,它用具体的数字告诉人们天游峰的石阶之多。
⑷文章的第1段已告诉我们天游峰的石阶又窄又陡又险,这里用具体的数字又一次告诉我们,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天游峰的险。
⑸“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倒抽了一口冷气。”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游客攀登之难,以及老人每天扫石阶的顽强,写出了作者对老人的敬意。
⑹“按说,我早该退休了,……我能舍得走吗?”这段话是写老人对自己美好生活的描绘,从最后一个反问句可以知道老人一辈子也不想离开大山。
⑺“三十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这句话表达了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⑻这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行为的语句把一个自信、豁达的老人呈现在我们面前。
⑼“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写出了对老人的尊敬之情,作者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了。
注:学生在讲述体会、感受时,要充分让他们朗读课文,要有感情地投入地读,或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磁带,或教者范读,要充分调动学生想读好书的兴趣,在讲解人物外貌时,可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
3、指名分角色朗读。
⑴天游峰的扫路人是怎样一位老人呢?
(自信、爽朗)
⑵文章从开始到结束,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老人的什么感情?
(崇敬、仰慕)
⑶分角色朗读。
四、欣赏佳句。
这篇文章你们喜欢不喜欢读?请大家再读一遍,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2、有感情地赏读佳句。
⑴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⑵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⑶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⑷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文章描写了天游峰的险峻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扫路人工作的辛劳,歌颂了老人的顽强不息,对生活的自信与热爱。)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⑴课文第3、8小节都有老人外貌的描写,请认真读一读。
⑵学习文中这一方法练说一个你熟悉的同学。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附板书:
13、天游峰的扫路人
游客
天游峰:九百多级石梯、望而却步
(险峰)、半途而返
扫上山
扫路人:每天一级级、轻松自在
扫下山、自信豁达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11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以及感悟“老人工作到底累不累”中体会到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
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悟到老人身上的品质特点
教学策略:
品读赏句先学后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师:能用上一个成语来形容吗?
3、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武夷山第一险峰-----天游峰------幻灯出示图片
4、这是一组游客登山时的图片
5、语言描述:文中的“我”终于登上了,心里好不得意。
因为,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板书: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6、过渡:天游峰高大险峻,作者通过天游峰赞叹了一位令人敬佩的天游峰的扫路人。学习写人的文章,要注意研究哪两个方面的内容?(人物品质、写作方法)
师:很好,同学们关注到了学习写人的文章的学习方法。
二、出示自学导读,导学
1、过渡:这也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出示自学导读①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划出有关语句,细细体会,简单地写下阅读感悟。②思考:为了表现扫路人的特点,作者抓住了描写人物的哪些写法?
3、引导交流
师: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哪些方面来描写扫路人的?
生: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1)、学习外貌描写部分
A、①谁来读读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
②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板书:朴素
③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位朴素的老人?“褪色的衣服”“精瘦”“运动鞋”
我们往深处想一想:从这些词语当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
④可见,无论是“褪色的衣服”“精瘦”“运动鞋”,都非常准确地反应出老人是扫路
人这一身份。你看,只有这么一句话,但是作者用词多么的准确。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B、①还有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吗?
②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板书:慈善健康有精神
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C、文章学到这,老师有个问题,对老人的两次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要分开写?
提示:联系上下文思考作者在什么情况下描写的?
(2)、过渡:到底老人的哪些话语让作者产生了敬佩之情,让作者带着深深的敬意打量着他?
①、指名说,幻灯出示
②、同学们,你们觉得老人真的不累吗?真的一点都不辛苦吗?
③、生汇报:
师引导
继续汇报:
引导:
同学们,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这位老人,为什么在第段中还写了游客?它有什么作用吗?(反衬天游峰的高,反衬老人的形象,像这种写法,我们叫反衬的写法)
师:,文中还有哪句话可以说明老人热爱他的工作?
师:指名读,齐读,你从中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豁达开朗)
师:“我能舍得走吗?”这是个什么句?这句话换种说法就是(生:我舍不得走)
师:两个句子的意思都一样,哪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更好些?
小结这一小节:
(3)、正是如此,作者内心里对他涌起了一股深深的崇敬之意,幻灯出示句子“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情感的变化?
同学们,30年后,老人多少岁,从老人的回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的乐观自信)
(4)我们从描写老人语言外貌神态的句子读懂了他身上的这些品质,哪个句子描写了老人的动作?从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板书热情好客)
(5)学完了课文,你在老人身上看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自强不息)
(6)结合板书小结全文
4、总结写作方法
a)分角色朗读3—12自然段
请大家再来读读3——12自然段,把这位热情好客、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老人记在我们心中,也把作者的的写作方法记在我们脑中。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12
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第十三课,一起读课题。
生:《天游峰的扫路人》
师:和老师一起写课题。上节课,《天游峰的扫路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老人很勤奋。
生:他很有毅力。
生:他很坚强。
生:他很自信。
师:这些印象是怎么得来的?
生:读书。
师:对,读书得来的。
师:老师没想到他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生活在什么地方?
生:天游峰。
师: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描写天游峰的一节,用书上的话回答。
生:在第二节。
师:“像——”读读,你们觉得天游峰怎么样?
生:险、高。(板书:险)
师:张老师这么高的山是不敢爬的,上次上黄山,不敢上。这句话怎么读?
指名读。
师:为什么好不得意?
生:觉得自己的勇敢,因为我爬上了。
师:其实这一节描写的是什么?
生:生活环境。(板书:环境)
师:这是一写人的文章,既然是写人的,我们先来看看他的出场。
师:什么叫出场?你们看过戏吗?
生:要有前奏、敲锣打鼓。
师:读第三节,看看他是怎么出场的?
生读。
师:很有意思啊,他怎么写的。
生:他是借助扫路人的声音写出他的出场。
师:为了老人的出场,他用声音来铺垫,这使我想起了一首诗:“恰似―――烟波浩渺――”。
继续读,老人怎么样的?
生读。
师:作者怎么描写老人的。
生:(读)从是外貌上来描写的。
师:读后觉得老人怎么样?
生:很清贫。
师:从哪里看出的。
生:很质朴、褐色的衣服。
师:我觉得没什么特别的,与一般的扫路人一样啊。第二次写扫路人在哪里?
找。
生:第八节。
师:纠正读音:“削”。与第一次有什么不一样的。
生:第二次写得清楚,面色黝黑。
师:我奇怪了,第一次时间早,第二次晚,天色越来越黑,却写得越来越清楚,为什么?
去读第4-7自然段。
生:作者第一次只是简略地看一看,第二次老人把他领进了自己的屋里,为他沏了杯茶,他们成为知己了。
师:一杯茶就贿赂他了?再默读思考。
(生默读)
生:他一开始简略地看一下他穿什么衣服,第二次写仔细地看了。
师:为什么要仔细地打量?
生:那层层叠叠地路,却扫上扫下,我很佩服他。
师:那山高不高
生:高。
师:游客爬上去都感到气喘吁吁、半途而返。
师:读一读第六节。
生读。
师:从第六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老人很乐观,他却说“不累,不累”,说明他爬习惯了。
师:难道他真的不累吗?
生:不是。
师:看看他怎么说的?
生: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师:说明什么?
生:他很热爱自己的工作。他――(引读: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师:他把扫路当成了一种享受。
想想第三节,他扫地时“哗――哗――”一般人很累。节奏很快。把扫路当成了什么?
生:一种乐趣。
师:对作者来说是什么?
生:一种启发。
师:想读吗?
生:想。
指名读。
师:你觉得她读得怎么样?
生:很有感情。
师:有没有谁出老人对工作的热爱?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想听我读吗?
师:听老师读,哦,不,看着老师读。
师范读。(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生:自主练习朗读。
师:谁愿意读。我找个瘦点的同学。
生:我读我读。
(指名读)
师:如果你是老人,你为什么感到不累呢?
生:我把扫路当成看风景。
(生鼓掌)
再指名读。
师:我正在看他对我笑?把工作当成享受。很腼腆。为什么天不黑的情况下,我能看出大致的容貌,天越来越黑,却把老人看得更清楚了。
生:他一是一般的人,这么累的工作却很喜欢。因此,感动了作者,才仔细地打量他。否则是表现式的,轮廓式的。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了扫路人?找一找看一看,这些文字里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默读。
生:(读第十节。)
师:是啊,我能舍得走吗?
生:不舍得。
师:这节你感受到老人怎样?
生:老人很热爱祖国。看祖国的山山水水。
生:扫路人热爱自己的工作,不舍得走。
师:老人说,他早该退休了。却舍不得走,(引读――)这是哪儿的?
生:天游峰。
生:老人很喜欢天游峰。
生:他很热爱大自然。
生:他喜欢天游峰的每一个地方。
师:(再次引读第十节)我能舍得走吗?这是什么句子?
生:反问句?
师:老人太热爱这里了,你能读出来吗?我们换种方式。来跟我比一比。我普通话考了九十多分,播音员的水*,你们能比过我吗?
生:能!
师:比过我的方法是什么?孩子们,好好读吧。
师:推荐两个最好的跟我比。
生:我推荐我自己。
师:为她的自信而鼓掌。
(女生读。男生读)
师:我读前喜欢咳嗽两声(扮老人相,呵呵)。读。三人谁读得好?
生:老师。
师:还有哪里写老人?
生:我读最后一节。(生读)
师:三十年后,老人多大了?
生:一百岁。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到老人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特别健康。
师:神仙,老神仙。
生:自信。
师:能把这种自信读出来吗?
(指名读)
师:“朗声大笑”怎么笑?(生笑)把老人的大笑读出来。
师:老人是怎样的人?
生:热爱祖国、热爱工作的人。
生:是个勤劳的人。
生:他是个自信的人。
师:他要活到一百岁。这节课,我们也和游客们一样,游兴未尽。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
3、品读具体语言材料,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的生活态度,并从中受到启迪。
4、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神情、外貌等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写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的语言、神情等,领会课文蕴涵的哲理。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神情、外貌等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谈话:
1、单刀直入,揭示课题。
2、朗读课题,引发思考:
(1)了解“天游峰”(借助课文内容或课外资料)
(2)师生对话,引发讨论:天游峰的扫路人与别的扫路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初读,感受:
1、自由放声读课文,思考上述思考题。
2、检查读课文:把你认为能体会到不同之处的语段读给大家听。
三、精读,感悟:
1、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边读边深入思考,并把自己的体会作个批注。
2、交流感悟,适时深化体验,朗读语句。
教师预设:
服务地点 武夷山天游峰又高又险
见面方式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穿着 朴素
生活态度 不是苦劳动,而是赏风景。对山有真感情
服务方式 劳动量大,认真细致
外貌 精神,慈善
年龄 70高龄(人生七十古来稀)
语气神情 悠然自在,乐观开朗
生活环境 优美舒适,人山一体
茶 充满人性,沟通心灵
3、你想对这位扫路人说什么?
作者这样说了吗?他是怎么说的?
四、总结,作业:
1、总结课文内容,领会写作特色:
景物与人物相结合
结尾含蓄,意义深远
通过描写语言、神情等表现人物
2、作业:抄写生字词;阅读《挑山工》。
第二课时
一、阅读,比较:
1、自主阅读《挑山工》。
2、比较: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相似)之处?
教师预设:写旅游途中的一个人,反映一个深刻的哲理
写人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情等
揭示文章中心含蓄,令人回味
把景物与人物结合起来,利用环境烘托人物
3、总结:通过比较,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二、积累,练笔:
1、摘录两篇文章中你欣赏的词句,多读几遍,背诵。
2、小练笔:生活中很多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往往蕴涵着深刻的道理。你有这样的小事吗?如果有,写成一篇短文,和大家交流。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重难点、关键】
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难点:能通过朗读,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关键:课文中写景对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拉近距离
二、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问:谁来自信的告诉大家,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师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2、齐读课题。(留悬念:初看课题时,你觉得这篇课文是写景还是些人的?让我们走进文本探个究竟。)
3、出示生字:褪色(shǎi)打量(liang ) 不禁(jīn) 扑棱棱(lēng) 气喘吁吁(xū) 瘦削(xuē) 似(shì)的
三、“亲历”天游峰,畅谈感受
1、师配乐《迷情仙境》朗读句子,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你最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你所感受到的天游峰?
(1)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2)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2、出示天游峰图片,指名说。哪些词语提示了你?
(师相机板书:高、险)
3、指导朗读相关语句,读出天游峰的高与险。
四、“接近”扫路人,积淀情感
1、过渡:作者有幸顺着这根银丝上了顶峰,虽然“心里好不得意”但却无意欣赏这迷人的景色,而是对一位普通的扫路人情有独钟,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
2、出示小黑板:老人外貌描写
(1)指名读(相机更正读音)
(2)你“听”出了这是个什么样的老人?哪些词语给了你提示?
(褪色→质朴 炯炯有神→健康慈善→善良)
(3)谁愿意再来读读这位善良、朴实、健康的老人?(举手的齐读)
3、聪明的学生一定发现了,作者不仅描写了老人的外貌,还从动作、语言、神态三方面刻画了老人的形象?
a、要求:(1)快速浏览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做标记。
(2)同桌互相交流:争取找全找准
动作:“引进→沏茶”感受老人的热情好客。(烟是介绍信,茶是连心桥,老人的一杯浓茶拉近了与作者的距离。)
神态:“轻轻松松、自在悠闲、悠然地”体会老人的豁达开朗。
语言:“不累,…好山好水看一程”→乐此不疲;
“按说,…我能舍得走吗”→热爱生活、自强不息;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自信
b、指名回答(进一步接触老人后,你发现了老人还有哪些品质?读出相关的语句)
师板书:豁达开朗 自强不息
4、天游峰高大险峻,年过七旬的老人,每天负责打扫石阶,他的工作到底累不累?
5、小组合作探究,开展现场辩论会。
正方:累 反方:不累
6、师小结:老人本身的工作其实是很辛苦的,但是苦中有乐,因为热爱大山,热爱自己的工作,他把扫路当成了一种享受,一路扫来,风光无限,泪在身上,了再心里,身累心不累。
五、模拟情景对话,感悟文旨
1、引读:多么乐观的生活态度啊,作者忍不住紧紧抓住拉人的手说:
——“30年后,我再来看您。”
老人是这样回答的: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2、师:30年后,老人已是百岁寿星,如此自信的老人,谁有信心将他的品质通过朗读展现在我们面前?
3、配乐《寂静山林》,师生合作朗读
出示小黑板:
“您老有60岁了吧?”
“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15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体会天游峰扫路人热爱大自然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3. 学习老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老人话语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进入文本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根据回答板书)
二、品读课文、理解文本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学
(1)、自读课文,用“-----”画出描写天游峰的语句,想想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用“ ”画出描写扫路人的语句,反复品读,说说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2、全班交流(天游峰)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理解“一根银丝”(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这句话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天游峰石梯的陡峭和攀登的困难)
理解比喻句、飘飘悠悠
出示天游峰的图片课件,直观感受其险。
天游峰是如此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峻来吗?作者登上顶峰时又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吗?
(2)、指名读第7自然段
出示有关重点句子: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1)抓住“顶天立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这些词句,体会天游峰很高。这么高的天游峰一天要扫两次,应该是很累的。谁能把天游峰的“高”读出来呢?
(2)理解顶天立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从这些词语中体会游客们登山很累。指导朗读
3.全班交流。(扫路人)
▲“我循声迎了上去……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1)抓住“精瘦”体会老人的勤劳,抓住“褪色”体会老人的节俭。
(2)指导朗读。
▲“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1)抓住“瘦削”“黝黑”体会老人的勤劳。
(2)抓住“慈善”体会老人的慈祥、善良。
(3)“炯炯有神”说明这位老人眼睛很亮,很有精神。
(4)指导朗读,要求读出老人有精神。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1)抓住“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体会老人很勤劳,对自己的工作很负责任。
(2)抓住“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体会老人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3)抓住“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体会老人的豁达、乐观。
(4)指导朗读。
小结:是呀,这位老人把工作看作是一种锻炼,一种责任,一种享受。这就是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
过渡:面对如此辛苦的工作,老人却说不累,可见老人的确非常豁达、乐观。
▲“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1)抓住“我能舍得走吗?”这句话体会老人对天游峰的深情。指导朗读。
(2)小结:老人离不开的是雪花泉的水、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清爽的空气和与他作伴的花鸟。在我们看来,老人的生活其实是很清苦的,但老人却以苦为乐,舍不得离开。这也是一种豁达、开朗。
▲“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
(1)“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抓住这句话体会老人的自信和豁达。
(2)学生交流老人自信、豁达的原因。(①锻炼;②环境好;③心情好、自信、乐观)
▲“30年后,我再来看您!”
意思是(老人这么开朗,一定会长寿的)
▲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意思是老人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老人豁达的生活态度影响了我。
小结: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有了这些前提,我们相信老人肯定能长寿。老人虽然七十多岁了,但他对未来依然充满希望,这更是一种自信、豁达。
同学们,这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一个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你们说,这样的人他普通吗?对呀,他看似普通,实际上却不普通。他那种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不仅感染了作者,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三、书写名言。超越文本
1.引导学生将自己读文后的感受,提炼成一句话写出来,并写上自己的名字。
2.教师巡视,学生交流。
…人的一生要充满笑声和快乐,这才是完美的一生。
(2)大自然是心灵的老师,没有大自然,就没有生命存在。
(3)世界上最伟大的是精神。
(4)人要相信自己,坚定的信心会使一个*凡的人变成名人。
(5)生命在于运动。
四、拓展想象,延续文本
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30年后,老人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学习文中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人物的方法,续写30年后相见的情景。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3篇(扩展7)
——扫作文 (菁选3篇)
扫作文1
清明了,天阴沉沉的,下着毛毛细雨。我们学校和“台州市关工委”、“椒江区关工委”一起举办了一次扫墓活动。我们三、四、五年级同学全体身着校服,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白花,迈着沉重的步伐来到了“*一江山岛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建在椒江区最高的山——枫山上。我们登上了长长的台阶,来到了半山腰的广场上。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块高大的纪念碑,碑上写着格外醒目的八个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在广场四周有着四季常青、昂首挺立的松柏,它们也象征着烈士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一棵棵树上系满了洁白的小花,它象征着烈士洁白无瑕的高尚品德。
广场上有着几幅很大的雕刻。雕刻正面刻着*叔叔勇敢地与敌人做斗争;在反面雕刻着一些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们的头像。在这座雕刻前,我们学校的代表进行了献辞。还有“台州市关工委”和“椒江区关工委”一些干部也进行了讲话,又听了很多“*一江山岛”的先烈事迹:其中一位烈士身上连中了七弹,但他仍然与敌人顽强地拼搏着……
接着,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向一个个陵墓走去。大家恭恭敬敬地把小白花放在烈士墓上面。我也小心翼翼地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白花放在一个墓碑上。我看见这些牺牲的战士最大的不超过三十二岁,最小的年仅十七岁。
最后,我们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馆”。在纪念馆里,我们看见一些革命烈士的背包、决心书、立功奖状等等。我们还看见了一些照片。看到这些照片,我心潮澎湃,仿佛听到了那嘹亮雄壮的声音:“同志们,为打下一江山岛,冲啊!”也仿佛看见了可恶的******兵疯狂地向我军扫射。
这时,集合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沉思,我赶紧拿着队旗,走到门外集合。
站在青松环绕的烈士墓前,我的心潮又一次澎湃,而且久久不能*静。是啊,是那些可敬的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打下了祖国的江山,才换来今天美好的生活。现在,大家坐在既明亮又宽敞的教室里学习,有什么理由可以不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呢?
扫作文2
学校中,老师严肃地向大家说:“学校马上要迎来世界高级人物,我们必须大扫除,才能给领导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师清了清嗓子,说“这次的大扫除由睿智来分配工作。”
上课的时间总是过得非常快,一晃就到了放学的时间。同学们欢乐地离开学校,向家中奔去。
天气越来越冷了,校园的树时不时摇摇头,仿佛在等待着什么。“开始干活了!”一句话打破了校园的宁静。睿智得意洋洋地在教室中走来走去,看着他挑选出来的员工:张大嘴、郝美丽、杜子腾、甄勇敢,神气地说:“今天是大扫除的日子,你们不能扫剩一粒灰尘!”这时,张大嘴正滋滋有味地吃着东西。睿智看了看张大嘴,神气十足地拿起扫把向张大嘴扔过去,说:“你给我扫第一组!剩下的自己选!”张大嘴拿着扫把,一边吃着可口的面包,一边高兴地想:又是大扫除,我要赶快吃完面包,才有力气扫地!
郝美丽打着妆,自言自语地说:“我今天那么好看,就扫我最喜欢的第二组吧!”打完妆了,睿智看着这个臭美的姑娘,说道:“你想第二组就扫第二组吧”郝美丽放下心爱的画妆盒,蹦了起来,说了声:“耶!”
杜子腾生气地望着睿智,脸蛋通红,心想:这个睿智,他次次都叫我扫地,不行,我不扫!“呀,我肚子好疼啊,啊,要拉肚子了,我去个厕所!”
甄勇敢傻望着睿智,时不时张嘴又闭上,脸色苍白,害怕地想:我要是扫不好,老师会不会打我啊!我年纪这么小,可不想天天挨打啊!怎么办?
睿智威风地巡视他们,说:“扫不干净不放学!不要给我偷赖,否则让你们知道什么叫惨!”这气质,真是架子十足。
张大嘴走来走去,认真地打扫,睿智一转过身去,咬着嘴中的面包,咬下了一口,又猛咬几口,心想:我得趁现在补充体力!
郝美丽甩着小辫子,跳来跳去,像一只快活地小蝴蝶。
组长戴着白手套,一张张桌子地检查,时不时说:“这不干净。”过了一会儿,说:“合格,张大嘴、郝美丽,回家!”杜子腾急忙*室,一不小心,摔倒了,“哈哈!”教室传来笑声。
睿智对杜子腾说:“你不合格!”他气愤地说:“哪脏了?”
“这里,那里。”
……
他们你一句,我一句地吵。张大嘴、郝美丽回来帮他们完成了大扫除。
校园又恢复了以往的宁静。
扫作文3
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你曾经看到过一个老木碗柜没有?它老得有些发黑了。它上面刻着许多蔓藤花纹和叶子。客厅里正立着这么一个碗柜。它是从曾祖母继承下来的;它从上到下都刻满了玫瑰和郁金香。它上面有许多奇奇怪怪的蔓藤花纹,在这些花纹中间露出一只小雄鹿的头,头上有许多花角。在碗柜的中央雕刻了一个人的全身像。他看起来的确有些好笑,他露出牙齿——你不能认为这就是笑。他生有公羊的腿,额上长出一些小角,而且留了一把长胡须。房间里的孩子们总是把他叫做“公山羊腿——中将和少将——作战司令——中士”。这是一个很难念的名字,而得到这种头衔的人也并不多。不过把他雕刻出来倒也是一件不太轻松的工作。他现在就立在那儿!他老是瞧着镜子下面的那张桌子,因为桌子上有一个可爱的瓷做的小牧羊女。她穿着一双镀了金的鞋子;她的长衣服用一朵红玫瑰扎起来,显得很入时。她还有一顶金帽子和一根木杖。她真是动人!紧靠近她的身旁,立着一个小小的扫烟囱的人。他像炭一样黑,但是也是瓷做的。他的干净和整齐赛得过任何人。他是一个“扫烟囱的人”——这只不过是一个假设而已。做瓷器的人也可能把他捏成一个王子。如果他们有这种心情的话!他拿着梯子,站在那儿怪潇洒的。他的面孔有点儿发白,又有点儿发红,很像一个姑娘。这的确要算是一个缺点,因为他应该有点发黑才对。他站得离牧羊女非常近;他们两人是被安放在这样的一个地位上的。但是他们现在既然处在这个地位上,他们就订婚了。他们配得很好。两个人都很年轻,都是用同样的瓷做的,而且也是同样的脆弱。紧贴近他们有另一个人物。这人的身材比他们大三倍。他是一个年老的*人。他会点头。他也是瓷做的;他说他是小牧羊女的祖父,不过他却提不出证明。他坚持说他有权管她,因此就对那位向小牧羊女求婚的“公山羊腿——中将和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