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捅马蜂窝》读后感(范文推荐)

《捅马蜂窝》读后感(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2023-02-13 17:50:12 来源:网友投稿

《捅马蜂窝》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捅马蜂窝》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捅马蜂窝》读后感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捅马蜂窝》读后感(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捅马蜂窝》读后感(范文推荐)

《捅马蜂窝》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捅马蜂窝》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捅马蜂窝》读后感1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篇文章叫《捅马蜂窝》。文章主要写奶奶总为马蜂窝生气,而爷爷却不把马蜂窝给捅下来,“我”把马蜂窝给捅了下来。可是,“我”还是后悔了。

  我也试过家里出现蜂窝,还是黄蜂呢!我总想请爸爸把它给摘下来,可是蜂窝里还有蜂蛹,爸爸要等蜂蛹先孵化,再用烟把黄蜂熏走。然后才能把它移走。听爸爸说他把蜂窝给移到楼下的一棵树上,给它找个新家了!

  自然界是由各种生物构成的,我们不能伤害生物,还要保护它们。我们不能为自己,而毁灭它们的家园。

《捅马蜂窝》读后感2

  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捅马蜂窝》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按照总分总的顺序记叙了作者在童年时,捅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挨蛰的过程,捅完马蜂窝听爷爷讲马蜂保卫家园的激情和勇气而深深地震撼了,为自己因淘气而害死了一条小生命而感到深深自责,心中好像有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心上,因为作者有一颗善良的心,对自己莽撞的行为非常后悔,也使他受到了启发:马蜂蜇人,是为了保护家园,是自卫行为,它们可以用死来捍卫自己的尊严。许多动物都是这样,他们不主动伤人,但如果人类威胁到了它们的安全,动物们都会不惜一切代价与人类斗争。

  如果我们都能保护动物,那么我们一定会和动物们和谐相处的。

《捅马蜂窝》读后感3

  今天,我读的进阶阅读里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捅马蜂窝》。这篇文章说的是我的家里的窗边上长出一个马蜂窝,我一直想用竹杆捅掉它,但是爷爷说将它们捅掉会很危险。一天下午,我趁着爷爷午睡,拿着竹杆,准备偷偷捅掉马蜂窝。在捅掉马蜂窝的一刹那,爷爷叫住了我,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从马蜂窝掉出来的马蜂好象一部部战斗机一样向我冲来,我被刺了一个大包。晚上,我发高烧了,经过7天,高烧才退。

  第一年,没有马蜂飞来;第二年,只有几只马蜂飞过;第三年,马蜂又开始在树上建巢。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发现任何生物都应该有它们自己的.家园,我们不能随意的破坏它们的家园。

《捅马蜂窝》读后感4

  今天,我在作文书上看到了一篇《捅马蜂窝》,很好玩,我一连读了好几遍,笑都我肚子都疼了,赶快给你讲讲吧。

  一天,我上山拾干柴,来到半山腰的一个树林里,突然一阵“嗡嗡”的声音传来,我很好奇,就找来几个大粗棍,我拿着棍子,用力一桶,原来是马蜂窝。马蜂一下子全飞出来了,我一看,飞快的逃命,也顾不上掉了的鞋子,但还是被蛰了几个大包。从那以后,我见到马蜂窝就跑,再也不敢和它们作对了。

  笑完以后,我即为他同情,又为他生气,马蜂在那儿好好,你为什么要破坏它们的家园。所以今后,当我们遇到好奇的事情,一定要好好考虑,斟酌好了再去尝试,否则,很容易做错事。


《捅马蜂窝》读后感扩展阅读


《捅马蜂窝》读后感(扩展1)

——捅马蜂窝作文10篇

捅马蜂窝作文1

  星期六上午,我和我的朋友们来山上玩,在上顶的一棵大树上看见了一个金黄色里带黑点的椭圆形的东西,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硕大的马蜂窝。他们的鬼点子出来了,最先发表意见的`人是大胖子王强,他说:“干脆我们来玩捅马蜂窝吧!”大家都表示赞同。“鬼军师”李明说:“我们来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谁先去捅马蜂窝。”结果,我中了李明的计,被选为第一个捅马蜂窝的人。

  我先从地上拾起一根非常粗,而且非常长的大棒子,它大约有1点5分米粗、七尺长。我拾起它后小心翼翼地走向那个巨大的马蜂窝,然后用这根棒子向它捅去,可能是我用力太轻,这个马蜂窝竟然没有反应。这下我可得意了,对朋友们说:“怎么样,我成功了。”接着我们又来了一次。这次因为我太骄傲了,竟然毛遂自荐,自告奋勇地说:“我再来一次。”说着我拾起刚才那根棒子大摇大摆地走向马蜂窝,像打棒球一样奋力一打,把马蜂窝打出了三、四米远。这一打可把马蜂们惹火了,几十只马蜂从马蜂窝里冲出来,我急中生智,叫大家去河里避难,大家听后全向傍山腰的小河跑去,我们到了河边,像小鱼一样溺进水里,马蜂见后只好乖乖回窝。经过这件事,我认为做什么事不能光有勇气,而没有智慧和沉着冷静。

捅马蜂窝作文2

  星期六的一天,我和小伙伴一起玩,突然,我看见一个大马蜂窝,我想:“这马蜂窝里面肯定有蜂蜜。”我对伙伴说:“我们捅马蜂窝吧。”伙伴同意了。我找一跟又细又长的木棍,我拿着木棍,我又想:“如果我成功了就有甜甜蜂蜜吃了。”这时,我的心也在鼓励我说:“加油!加油!你会成功的。”我打起精神,用棍子使劲一捅,我看见一大群蜜蜂向我飞来,一只马蜂飞快的飞到我头上,把我的头给着了,这时,我的头像一根细长的针扎进似得,当时我的头非常疼。

  哥哥看了我,沉思了一会儿,哥哥说:“有办法了。”哥哥跑回家,当时我在我家门口傻傻的坐着,等待哥哥的做法,我看见哥哥拿着一根木棍,木棍上面着着火,我这才明白,马蜂怕火烧,哥哥把火棍一扔,一下子就把马蜂窝打掉了,里面的马蜂一看有火下的惊慌失措,赶紧飞走,我看见马蜂窝里根本没有蜂蜜,只有马蜂的幼仔。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做事一定要像我哥哥那样动脑筋,不要像我那样马马虎虎,小朋友们,你们可别闲着没事捅马蜂窝,就会向我那样自作自受。

捅马蜂窝作文3

  前几天,我在院子玩的时候,不小心被可恶的马蜂蛰了一下。今天,我决定报这一针之仇。

  一大早,我就全身武装:头戴摩托车头盔,身裹一块塑料布,脚上套了两只塑料袋,一切准备就绪,迅速向马蜂窝“讨伐”。

  我来到马蜂的老巢,呀,好大的一个窝!我的心“扑通扑通……”地跳着。我拍了拍胸口,壮了壮胆,用一根又长又细的木棒去捅,马蜂窝被捅了几个洞,里面飞出了好多马蜂。我一时慌了神,连忙向后退了几步,不过转念一想,我不是有保护措施嘛,小小马蜂伤不到我呀!我便拿起木棒一阵“狂舞”,几只马蜂马上“晕倒”在地。可还是有几只“厉害”的马蜂朝我飞了过来。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伸出棒来,就用尽全力去戳那个马蜂窝,没想到,那个马蜂窝这么不禁打,一下子就掉了下来,里面剩余的马蜂都四处逃难去了。

  然后,我便拿着我辛勤“战斗”得来的战利品――马蜂窝,向爸爸邀功去了……

捅马蜂窝作文4

  一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会下一跳吧!*吗要去捅马蜂窝呢?还是我慢慢给你们讲吧!

  今年暑假我回了老家。一天中午,我从鸡窝边走过,看见鸡都老老实实地卧在墙角边,觉行很奇怪.我把头伸进鸡窝一看,原来鸡窝上有个大马蜂窝。我想,英雄能为民除害,我为什么不能为鸡除害?说干就干,我跑进屋里,翻箱倒柜,终于,把爷爷冬天穿的衣服找了出来。我又跑到院子里,拿了一根竹竿,为了保护我的小脑袋,我又准备了一块厚一点的塑料薄膜。

  一切准备完毕,我把衣服穿上,拿起竹竿,想着怎样对付这些马蜂,越想越害怕。正在这时,我又想起了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只要有勇气,什么困难也不怕。”这句话给我壮了胆子,我大步走进鸡窝,心里美滋滋的。

  正高兴着呢,突然觉行头上有点痛。我把竹竿往地上一扔,跑进屋让奶奶看,奶奶说:“哎呀!小孙子,你的.头怎么肿了?”原来我只顾着穿衣服,忘记把厚漠系头上了。我唉声吧气地说:“真是百密一疏。”

  虽然这件事已过去了很久,但我一想起这件事就好笑。

捅马蜂窝作文5

  在我的记忆中,我小时候一直住在乡下。我十分顽皮,常常去做一些让大人头痛的事,比如:在屋后的竹林里把竹子当树爬、爬蘑菇房、玩火捉鸡、捅马蜂窝……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捅马蜂窝了。

  自从我被马蜂蛰了以后,我对任何蜜蜂都恨之入骨,但也有三分的畏惧,毕竟,被马蜂蛰可比打针疼多了。我的心中被复仇填满了。终于,在几个月后的一天……

  “啊!这儿有马蜂窝。”我听了出来那是弟弟的惨叫。我翻身下床,穿上了拖鞋,来到下面一看,立刻吓呆了,脸色发白,吓得动都不敢动一下,生怕蜜蜂又把我蛰一次。为了消灭那眼前的“怪兽”,我和弟弟手拿袋子,肩背长杆,头上扎了一个透明尼龙袋,弄破了两个洞。于是,我和弟弟向马蜂王国发起了挑战。在作战之前我对弟弟说一旦捅完马蜂窝就把蚊香点了,用气味来驱赶蜜蜂,再把火柴从窗口扔出去,点燃餐巾纸,让掉下来的蜂巢变成灰烬。

  开始作战了,我在蜂巢的四面八方挂上了网,以防万一我又把我的武器(一半是铁,一半是木头的棒子)烧的通红。我用力向前一捅,又来回摇了几下,听见“啪啪”声响时,烽烟四起,落下来的蜂巢被烧得体无完肤,而被吓得半死的马蜂向明亮的火冲了过去。结果,一阵“劈啪”声后,马蜂全军覆灭,我们取得胜利。

  这次的尝试让我十分自信,也十分难忘,因为自从做了这件事后,我就去上幼儿园了。

捅马蜂窝作文6

  今年暑假,我家墙道里的杨树上,来了一群“新邻居”——马峰。这可苦坏了我,大热天的也不敢开后窗,害怕那些“邻居”会心血来潮光临寒舍。

  那天,两位小弟来为我排忧解难。经过商量,我们决定破釜沉舟,干脆直捣“敌方”老窝,让他们无家可归。此计虽较毒,可实属被逼无奈。

  说干就干。我们穿上雨衣,拿着脸盆,带上竹竿,整装待发。奔到战斗地点后,刚趴在地上,两位大将就吹开了。他们一个说:“我可是捅蜂大王,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另一个说:“我还是马蜂专家呢,专门研究马蜂。”“好了,你们别贫了,准备作战。”“一、二、三、上!”

  于是三根竹竿猛地一下捅向了蜂窝。随着蜂巢的坠落,马蜂们疯似的冲了下来。我的“捅蜂大将”和“马蜂专家”见状,撒腿就跑。我敢打包票,如果当时是短跑比赛,那冠军和亚军准是他们。嘻嘻……

  我可不像他们一样,我趴在地上,用脸盆盖住了头。过了一会二、儿,嗡嗡声停止了,我以为是马蜂飞远了,就露出一条小缝。猛地,我的右手刺痛了一下,原来马蜂并非是飞走了,而是来了个“守株待兔”,全停在了脸盆上。我实在忍不住了,扔掉脸盆就跑。马蜂们又发现了目标,就来追我。等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跑到屋里的时候,已经是遍体鳞伤了。

  事后,我们仨个坐在一起,看着彼此头上的“蒙古包”,情不自禁。小弟有吹嘘起来:“哎,看来以后做事切不可蛮干了,正所谓‘三思而后行’呀!”

  是啊,说的太好了。三思而后行啊!

捅马蜂窝作文7

  就在上星期的礼拜天,思思无意中在一所房子里发现了大小不一的两个马蜂窝,她非常好奇马蜂窝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就决定去冒一次险,把那两个马蜂窝给捅下来。

  中饭过后,我们做好充足的准备,手拿两根大粗棍,头戴“安全帽”。我们知道捅马蜂窝是件非常危险的事,弄不好,有时会蛰死人的,但是我们的好奇心战胜了我们的恐惧。我们就漫步走向那所小房子,发现果真有两个马蜂窝,我们决定先捅小的,可我不敢,思思却勇敢地把棍子拿起来快速的向马蜂窝捅去,可没有一下中,却已惊动了马蜂。马蜂飞快地朝我们飞来,我能看出马蜂的那种眼神是充满仇恨的,我们两个丢下棍子,飞快的逃回家中。

  可思思还不肯罢休,一定要把那两个马蜂窝都给捅下来。当我们再回来的时候,那马蜂还在那里守着,思思也还是毫无疑义地捅向马蜂窝,我闭着眼睛,生怕马蜂的毒针刺到我的眼睛里,可是因为好奇,我睁开了一只眼睛,啊,马蜂窝捅下来了,我看见马蜂窝被捅下来了就慢慢的睁开了另一只眼睛,看见思思人已经跑了。我也飞快的跟着思思一起跑,一个蜂窝给捅下来了,我们又决定去捅另一个稍微大一点的马蜂窝。这次,我们拿了一根更大更粗的棍子,这次思思非要让我捅,我只能捅一下,收一下,没等碰到马蜂窝,我就已经逃之夭夭了。思思叫我回去看她捅马蜂窝,我不敢,可我也非常想知道马蜂窝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我壮着胆子过去了。

  思思又拿起棍子,磨磨蹭蹭地向马蜂窝捅去。我们又逃了一次,这次,我跑东,思思跑西,我害怕就回头一看,见马蜂没有追过来,就回到那所房子,马蜂窝也已经掉在了地上,马蜂也不知道去了哪儿。思思也赶了过来,她把蜂窝拿了起来高高兴兴地回了家,她这时走路的姿势都不同了,大摇大摆,为自己有捅马蜂窝的这种胆量而高兴,我也拿着马蜂窝里面的小白虫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我觉得捅马蜂窝真是既惊恐害怕,又很有趣的。

捅马蜂窝作文8

  童年趣事就像是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但是其中有一颗最亮的,那就是捅马蜂窝。

  暑假里,小伙伴们聚在一起,如果谁发现什么刺激的好玩的,那一定会让我们兴奋不已。

  一天,几个小伙伴约我出去玩,不知是中午刚吃过蜂蜜的缘故,还是鲜艳的衣服惹的祸,蜂子总是围着我们转。大家于是脱下上衣一阵猛挥,想赶走那可恶的蜂群。“啊,我的手被蜂子蜇了!”一个小伙伴喊道。我们一看,可不是,他的小手指已经跟大拇指一样粗了。“快用薄荷叶涂一涂。”“我家有清凉油。”于是大家帮他抹了点清凉油,疼痛虽然减轻了,但还是肿得很厉害。

  “不如我们去给他报仇吧,又刺激又好玩。”有个小伙伴提议。“可是蜂子窝那么多,谁知道哪个是蜇他的那个。”“管他哪个,我们捅最大的那个不就行了嘛。”于是大伙分头行动,寻找最大的蜂子窝。找来找去,最后在一处老房子那儿找到了一个特大的蜂子窝。

  怎么把这它消灭呢?几个吃过亏的小伙伴一商量决定直接用石头砸掉它,永除后患!由于这个蜂窝太大,蜂子也很多,刚扔了几块石块,一大群蜂子嗡嗡的向我们飞来!我感觉情况不妙,赶紧大喊一声:“快跑啊!”大家都拼命往前跑,其中一个小伙伴因为速度太慢,眼看就要被蜂群追上了,吓得哇哇大哭!

  “不如用杆子捅吧。”胆大的一个说道。只见他不知从哪儿弄来了一个长杆子,使劲一捅,还没捅到,我们便抱头四下里跑了,生怕被蜇到。嘿嘿,被马蜂蛰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我就曾被蛰过,但不是在捅马蜂窝的时候,是在偷枣吃的时候没注意惹到了树上的马蜂被蛰的。“还没捅到,你们跑什么?”又一捅,还没捅下来。这时候,蜂子们好像已经知道了我们在破坏他们的家园,便派大部队来“巡逻”,我们不敢近前,只好远远的看着等机会。终于,蜂子们放松了警惕,全回去了。我们一鼓作气,“端掉”了它们的老窝。

  现在回想起来,捅马蜂窝虽然很冒险,也曾让我们付出过“惨痛”的代价,但它真的给我们的童年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和成就感。

  不过在这里我还是要提醒下小朋友,千万不要去捅马蜂,因为被马蜂蜇了真的是很痛。

捅马蜂窝作文9

  暑假的一天,我们吃过午饭我和爸爸在楼下看电视。妈妈去楼顶晾衣服。

  过了一会儿,妈妈突然慌张地从楼上跑下来,说:“不得了,我家隔热层里一个很大的"马蜂窝”。我和爸爸飞快的跑上楼。我看到一个像“猴头”一样大的马蜂窝紧贴着屋顶下。有几只像F16(战斗机)的马蜂在窝边来回盘旋,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嗡嗡声。我和爸爸吓得退到楼下。

  经过我们全家商量,决定铲除那只害人的马蜂窝。这时爸爸首先站出来说:“我拿根竹竿把蜂窝捣下来,然后迅速下楼关上楼梯门就可以了。”“不行,听说马蜂可以蛰死一头牛呢!穿上雨衣带头盔才行。”妈妈提议说。“也不行,那样也危险,一被马蜂蛰一下怎么办?”我反驳道。接着说:“有一天我从电视上看到一个节目,为了清除路上个蜜蜂箱。交警不敢上前拿开,请来一位养蜂高手。那位养蜂人不紧不慢地点上一支烟就把蜂箱拿走了,后来才知道蜜蜂怕烟才不蛰人。我们就用烟吧!”“对就用烟熏,昊昊这个主意不错”爸爸表扬我说。

  就这样,铲除马蜂窝地大战开始了。爸爸拿火盆、妈妈捡艾草(一种烟味非常浓的草)、我拿打火机。爸爸把火盆放到蜂窝的正下方点燃了艾草。我看见一缕轻烟直冲向马蜂窝。几只F16被熏得从窝里爬出来像中了弹的战斗机摇摇晃晃地向外面飞去。爸爸为了不让F16再次回来,拿根鸡毛杆守在门口。妈妈用竹杆把那“猴头”捣了下来。由于烟越来越浓。爸爸说:“我们先下去吧!过一会再上来。”大约过了半个小时。

  我们去打扫“战场”,我看见还有几只F16没来得及逃走,被爸爸用乱棒打死了。那只蜂窝已经烧得不成样子了。里面还有几只白色的幼蜂也被熏死了。

  那只害人的马蜂窝在我们全家的努力下,成功地铲除了。我们唱着凯旋的歌声回到楼下。

捅马蜂窝作文10

  星期四,听高飞说厕所那儿有一个马蜂窝,我们听了便想去“拜访拜访”它们。我和几个同学跑过去,李自豪捡起一块石头就扔,可惜没中。因为蜂窝筑在一根电线杆和砖墙中间的空隙中,并且十分小,外面有“重兵”把守,要想攻下,非常不容易。尼冠鹏拿起一块大石头猛扔,嘿,真准!石头命中蜂窝的正中央,但是马蜂窝却没掉。蜂群蜂拥而出,我们大叫“不好”,立刻冲到“安全地带”避蜂。

  过了好一会儿,我们才敢回去巡查。周冬龙又拿起一块准备好了的石头,猛地一扔,哈!中了!整个蜂窝掉了下来。我们一见大事不妙,拔腿就跑,连声喊道,“马蜂窝掉了!”在厕所里的同学也跟着尖叫着跑出来。愤怒的马蜂追向人群,跑在后面的同学可就惨了,时不时地被马蜂“亲”一下,“哇!哇!”的叫声此起彼伏。

  我知道那可不好受,此时我的腿就像装了个机器似的,高速运转着。马蜂似乎也累了,渐渐放弃了追赶。但从它们“嗡嗡”的飞来飞去的声音中,我猜测它们必定是怒气冲天,我不禁打了个寒颤。看着那些被蛰痛的同学,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当时不应该为了一时好玩而去凑热闹,应该及时劝解别的同学,让他们用正确的方法把马蜂窝和马蜂一起剿灭,同学们也就不会受到伤害。真是凡事都得动动脑筋。


《捅马蜂窝》读后感(扩展2)

——捅马蜂窝作文10篇

捅马蜂窝作文1

  星期六的一天,我和小伙伴一起玩,突然,我看见一个大马蜂窝,我想:“这马蜂窝里面肯定有蜂蜜。”我对伙伴说:“我们捅马蜂窝吧。”伙伴同意了。我找一跟又细又长的木棍,我拿着木棍,我又想:“如果我成功了就有甜甜蜂蜜吃了。”这时,我的心也在鼓励我说:“加油!加油!你会成功的。”我打起精神,用棍子使劲一捅,我看见一大群蜜蜂向我飞来,一只马蜂飞快的飞到我头上,把我的头给着了,这时,我的头像一根细长的针扎进似得,当时我的头非常疼。

  哥哥看了我,沉思了一会儿,哥哥说:“有办法了。”哥哥跑回家,当时我在我家门口傻傻的坐着,等待哥哥的做法,我看见哥哥拿着一根木棍,木棍上面着着火,我这才明白,马蜂怕火烧,哥哥把火棍一扔,一下子就把马蜂窝打掉了,里面的马蜂一看有火下的惊慌失措,赶紧飞走,我看见马蜂窝里根本没有蜂蜜,只有马蜂的幼仔。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做事一定要像我哥哥那样动脑筋,不要像我那样马马虎虎,小朋友们,你们可别闲着没事捅马蜂窝,就会向我那样自作自受。

捅马蜂窝作文2

  前几天,我在院子玩的时候,不小心被可恶的马蜂蛰了一下。今天,我决定报这一针之仇。

  一大早,我就全身武装:头戴摩托车头盔,身裹一块塑料布,脚上套了两只塑料袋,一切准备就绪,迅速向马蜂窝“讨伐”。

  我来到马蜂的老巢,呀,好大的一个窝!我的心“扑通扑通……”地跳着。我拍了拍胸口,壮了壮胆,用一根又长又细的木棒去捅,马蜂窝被捅了几个洞,里面飞出了好多马蜂。我一时慌了神,连忙向后退了几步,不过转念一想,我不是有保护措施嘛,小小马蜂伤不到我呀!我便拿起木棒一阵“狂舞”,几只马蜂马上“晕倒”在地。可还是有几只“厉害”的马蜂朝我飞了过来。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伸出棒来,就用尽全力去戳那个马蜂窝,没想到,那个马蜂窝这么不禁打,一下子就掉了下来,里面剩余的马蜂都四处逃难去了。

  然后,我便拿着我辛勤“战斗”得来的战利品――马蜂窝,向爸爸邀功去了……

捅马蜂窝作文3

  童年就像一杯水,充满着戏剧和悲剧;童年就像一场游戏,充满着欢乐与忧愁;童年还像一个日记本,记录着成功与失败。童年是令我们怀念的,而且直到今天,我一看见马蜂,就不由得发抖,这是为什么呢?那还要从两年前的那一件事说起。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空中的彩云慢慢的飘着,不时又徐徐清风吹来。就在这美好的时刻,我们踏上了新的征程——回老家欣赏春色。早晨7:00整,哥哥就迫不及待的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我揉了揉睡眼,开始穿衣起床,可能是因为激动的心情,我只用了10分钟就把刷牙洗脸吃早饭,全部搞定了。在7:20的时候,我们就全副武装,向老家进发。

  我们一路有说有笑,经过了25个小时的漫长路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甘肃。一下车,哥哥就对我说:“我们来一场比赛,看谁先跑到姥姥家,怎么样?”我也不甘示弱:“比就比,我还怕你不成?”哥哥见我一脸不服输的样说:“好,32跑。”说着,他飞快地跑了出去,可我还愣在原地,“怎么还有这样的人,明明是在耍赖皮吗!”结果不用说,肯定是他赢了。

  经过了一天的奔波,我们来到了姥姥家。一进门,春风带着花香迎面吹来,相间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是我们陶醉。走进屋里,姥姥就给了我们俩一人一瓶饮料,我搬了个靠椅放到房檐下,坐在靠椅上,一边喝茶一边,一边欣赏着着美丽的景色。突然,只听头上一阵嗡嗡声,只见哥哥在远处惊恐地向我头上指,我缓缓的抬起头,只见一个皮球一样大的马蜂窝,上面有上万只马蜂在爬动,我一见这黑丫丫的一片,我像一只被猫追逐的老鼠,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了屋里。下吓的躺在床上,瑟瑟发抖。哥哥见我下的那样,在一旁窃窃私笑。我一见他那样就来气:“有本事你去把马蜂窝捅下来。”哥哥神秘的一笑说:“哈哈,别以为我不敢,我现在就去!”我不相信,就跟着哥哥出去一看究竟。

  我跟着哥哥来到了家里的小仓库,只见里面有一件防蜂服,和一些捕蜂工具。“我见过爷爷捅马蜂窝,穿上这件防蜂服,那一根木棍,裹上布,浇上汽油点燃,然后慢慢的伸到马蜂窝上,这样马蜂窝就会烧着了,马蜂也就会被烧死了。”哥哥一边说,一边在木棍上裹上布,浇上汽油。我迫不及待的`跟着哥哥来到马蜂窝底下,哥哥让我躲在大树后面,只见他把木棍点着,慢慢伸向马蜂窝,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了,真为哥哥担心,他现在肯定很紧张,肯定满头大汗。

  突然哥哥猛地一伸,一把大火点燃了马蜂窝,只见里面的马蜂不是烧死,就是在逃跑时撞到墙上撞si。看到这里我不禁高兴地跳起啦“太好了,马蜂都死了,哥哥你真厉害!”

  于是我们在老家度过了快乐的一天呢!从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面对困难,要勇敢的接受,而不是逃避。

捅马蜂窝作文4

  阿公家有个小花园,花园里有许多花花草草,每当空闲的时候,阿公就戴着一顶帽子,手里拿着工具,去呵护那些“小宝贝儿”。

  优美如画的环境吸引蜜蜂蝴蝶的同时,也迎来了一些不速之客。就在花园的假山边,不知什么时候筑了个马蜂窝,它们可真会选地方。无数金黄的蜂窝“守护者”在窝边“巡逻”。害得阿公家中大大小小的窗户都紧锁着,连门都不敢大开,小孩没事时就窝在家中,不敢出门。

  有一次周末,我和表弟蛋蛋商量着,准备“挑战”马蜂,阿公知道我们的想法后,马上阻止我们,说:“捅不得,捅不得,万一被马蜂蛰了,那可了不得!”我们表面上答应了,可一转身就把阿公的话抛到九霄云外,躲在角落里商量着怎么对付这些不速之客。并悄悄地找来一些“装备”,准备抓住最佳时机偷偷行动。

  中午,阿公去午睡了,我认为这可是一个最好的机会。便叫上弟弟出门了。我戴上向隔壁叔叔家借的摩托车头盔,手上戴着手套,穿上厚外套和裤子,便拎着一根棍子一步步战战兢兢地向马蜂窝挪去。

  到假山下,我刚抬起棍子,从远处飞来一只金色的蝴蝶,我以为是马蜂来了,吓得丢下棍子就往屋子逃。“哼!真是个胆小鬼!瞧把你吓的,看我的!”弟弟嘲笑道,接着也像我一样“全副武装”出发了。真应了那句话:初生牛犊不怕虎。

  我把门开了一个小缝,躲在门后,眼睛紧张得盯着前方,不停地咽着口水,仿佛马上就要被马蜂叮了似的。只见弟弟提着棍子,对着蜂窝一拨一动,马蜂窝便掉了下来,这下可好,惊怒了在休息的马蜂,他们飞出蜂窝,一群一群向弟弟进攻,我吓坏了,赶紧关了门并上了锁,人躲在卧室里大气都不敢喘,完全忘了我可怜的弟弟还在外面。这下可把弟弟害惨了,咚咚咚地敲门,却没人给他开。随后传来一声尖叫……阿公闻声赶来,打开了门,只见门口站着一个胖呼呼的小肉球,又红又肿,看样子,吓地不轻。

  从那以后好长一段时间,弟弟都不敢去阿公家。现在回想起来,还真觉得是一次难忘而有趣的冒险,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危险。看来马蜂窝还真是不能轻易去捅啊。

捅马蜂窝作文5

  突然像起,再姥姥家,还有一件趣事。

  那是后山,那个让我唯一流连忘返的地方。那个孩子的乐园……

  其实,那地方不叫后山,而是叫“北斗公园”,由于那里乡亲们都种些瓜果之类的东西,很有山的味道,再加上又在村子的后面。孩子们都“后山,后山”地叫啊,大人们也都学着孩子,也叫“后山”了!夏天,孩子在树阴底下遮温避暑,冬天,他们又学着大人搭猪棚的样子,搭起了“营地”,三个孩子一伙,五个孩子一窝,别提多快活了!

  这天,我和小伙伴正坐在大树低下休息,许晨突然喊:“快来看啊!这里有四个马蜂窝!”“我当世界大爆炸呢!大惊小怪的!”表弟倒不以为然。

  我们到了许晨那片树阴下,“呵!”我们大呼一声。真有四个马蜂窝,外面还有几个马蜂在窝外盘旋,好像是几个‘哨兵’在执行巡逻工作!表弟说:“我们必须把这几个马蜂窝捅下来!”“喂!马蜂窝哎!你敢捅?”“小西瓜”半信半疑。“嗨!不就是马蜂窝吗?容易的很!”经过表决:我和“丝瓜”捅一个,“西瓜”和许晨捅一个。吴康辉和“小强人”一组捅一个,最后一个当然要留给吹牛皮吹得最厉害的表弟捅。

  “开始——捅!”一声令下我们一齐向马蜂窝捅去,只见马蜂窝像开了锅一样,不知从哪冒出很多马蜂,向我们飞来,我和“丝瓜”一头趴在了草丛里。“丝瓜”被蛰得满地打滚正当我庆幸自己没被马蜂找到时,觉得背后疼疼的,转头一看:“不好!被它们看见了!我拿器木棒,乱舞了一通,正中“小西瓜”!他本来就负了重伤,在加上我这一棒他*了一声,踉踉跄跄地就要跌倒,我也顾不得管“小西瓜”了。投奔许晨去了……

  只见许晨自自在在地坐在一棵小树上,我也不管树小不小了,抓着树就往上爬。谁知树一晃,我俩一起从树上摔了下来,正好跌到了“小强人”身上,最吃香的就是许晨了,他“睡”在了我两个的身上。

  我等又“大义灭亲”,丢下了“小强人”找吴康辉去了。谁知他非但不理我们,还驱我们走。

  “哼!小气!”许晨小声嘟哝者。路上遇到了表弟,表弟已经被蛰地满身包包,狼狈地跑到了我们面前来,“快看!那里有一个瓜棚!”表弟说。说着,我们飞速向瓜棚跑去……

捅马蜂窝作文6

  中午,天热的谁也懒得动一动。我们几个小伙伴在树下坐得实在无聊。

  突然,我一抬头,发现旁边的楼书上挂着个大马蜂窝,伸手指着喊,“快看呀,马蜂包!”“真的!”×××跟着叫。

  “咱给它捅下来?”我说。

  “有本事,有本事你捅一个,让大伙看看?”该死的×××开始将军了。跟着,其他的小伙伴也跟着起我的哄。

  “嘿,真是的!找家什去。”我心中好大的不服气,男孩子能干的事我照样能干。

  “我家有竹竿,等着。”讨厌的×××说着,跑回家,很快就找来一根3米多长的细竹竿。

  接过竹竿,我抱住树干往上爬。眼看竹竿就要够着蜂窝了,我两腿夹紧树干,一只手使劲搂着,另一只手举起竹竿,一点一点试着向蜂窝靠近。有两只马蜂似乎感觉到了危险,忽然“嗡嗡”着从窝里飞出来,在我脑袋上空盘旋,我把竹竿的上边一头贴在树上,一动也不敢动。转了两圈它们飞回去了,钻进了蜂窝。树下的伙伴们笑了,我听得出那是在看我的笑话,他们的声音好大。

  我的脸上一阵火辣辣的烫,不由得偷偷骂了一句:“该死的马蜂。”不想被树下的伙伴们听见了,他们笑得更冲了,竟有人朝着我大声叫起来:“捅呀!捅呀!捅掉它!”我的心中燃起一股怒火,再次用力,使劲向上举起竹竿,眼见得竿头离蜂窝只有不到10公分的距离,两眼一闭,右手卯足力气往上捅。竿头被猛地顶了一下,我的耳边“嗡——啪——”睁眼一看,马蜂乱飞,遮天盖地。直径足二十公分的大马蜂窝也应声落地。我把脸贴紧着树皮,心里一阵兴奋。马蜂一群群地嗡嗡叫着,小轰炸机一样向下俯冲,四处寻找着攻击目标。

  刚才还在起劲哄闹的伙伴们一哄而散,有的用手捂着脸,拼命乱跑;有的脱下衣服,裹住头往地下蹲;有的捂住脑袋往地上趴。耳边,一阵阵嗷嗷的尖叫——她们挨蛰了。我惊得呆在树干上,两手抓住树杈一动也不敢动。

  也不知过了多久,蚂蜂飞走了,去寻找它们新的家园。我从树滑下来,看看伙伴们头上。脸上到处都是包。我们无意中伤害了马蜂,马蜂也无情地报复了我们。这是我第一次捅马蜂窝,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干过一件这样损人不利己的蠢事。

捅马蜂窝作文7

  有一件事,我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好笑。

  两年前暑假里的一天,我在小组做完作业回到家里,哥哥和他的好朋友马来锁一齐问我:“你敢跟我们一起到木材厂去捅马蜂窝吗?”

  “走!”我随即回答,“你们当我是胆小鬼呀!”

  于是,我叫了小伙伴福立子,一起朝木材厂走去。一路上,我们得意洋洋,一个个自夸起来。马来锁一边竖起大拇指在眼前晃着,一边摇着他那大脑袋,自豪地说:

  “咱哥们儿,捅马蜂窝可是老手了。”

  哥哥插嘴说:“我捅马蜂窝也不比你差。”

  “就你们行?告诉你们,咱也不含糊。”我也毫不示弱地说。

  说着说着,我们来到木材厂。一进门,就看见一座高高的木头垛。我们几个人,朝它一齐奔去。

  找了半天,只有几只飞着的马蜂,却不见马蜂窝。我们又朝里走,最后,终于在木垛上找到四个马蜂窝。我们喜出望外,立刻分了工:福立子捅最小的一个,其余三个捅大的,一个人包一个。我们马上拿好路上拣来的木棍,一个个对准马蜂窝。只听哥哥喊了一声:“预备—捅!”我们狠狠地朝自己的目标戳去。刹那间,整个木头垛都被马蜂包围了。我们赶忙趴下,但是,马蜂就象知道我们趴在那儿似的,疯狂地向我们身上俯冲下来,拚命地蛰。我捂住脑袋,它们V手;我藏起手,它们蛰脑袋。

  我疼得“哇哇”乱叫。这时,我又觉得左胳膊上象火燎似的疼,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大马蜂。我赶紧用右手去打,但是迟了,大马蜂已经完成了它的战斗任务,展翅飞去。

  我忽然听见周围也有叫喊声,朝旁边一看,只见马来锁—这位自吹是捅马蜂窝的老手,下巴上被蛰起了一个大疙瘩,活象一个紫茄子。他一边从木垛上往下爬,一边胡乱地用手打着身上的马蜂,毗牙咧嘴地狼狈极了。福立子和哥哥也都甭提了。我连滚带爬,从木垛上往下跳。刚一落地,拔腿就跑,谁知又和马来锁撞个满怀,我们俩的脑门上又都添了一个大包。大家爬起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个个狼狈不堪,哭笑不得,不约而同地“哎哟、哎哟”地叫着,垂头丧气地往家走去。

  这件事,我一想起来就觉得可笑。但当我笑的时候,也不禁想到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不要为了一件毫无意义的事去逞英雄,装好汉。

捅马蜂窝作文8

  在楼下散步时,发现树上有个马蜂窝。马蜂对人们的伤害很大,看来得将这个马蜂窝给捅了。

  我找来妹妹商量,想和她一起捅马蜂窝,妹妹爽快地答应了。那个马蜂窝在我家二楼通道的窗户顶端左上角上,很高很高,一根竹竿是绝对够不着的。于是,我找来两根竹竿,妹妹又找来一根长长的绳子。我俩飞了好大劲才将两根竹竿绑在一起。

  准备好了“作战工具”,“人峰大战”便拉开了序幕。我俩手拿竹竿,满怀信心地秘密前行。谁知道我们的行踪早已被马蜂发现了,它们开始四处乱飞。可是更令我没想到是妹妹居然因为害怕而临阵脱逃。我只好硬着头皮孤军奋战,我一进入“作战区域”,我就连忙闭上眼睛,举起笨重的竹竿一阵乱捅。不但没有一次成功地命中目标,成群的马蜂反而蜂拥而至。吓得我把竹竿一扔,扭头便逃回了屋里。

  回到家后,我不甘失败。鼓动妹妹准备再次出发。为了惩罚妹妹上次的临阵脱逃,我让她走在前面。只见妹妹无奈地一桶,竹竿头竟然碰到了马蜂窝,于是一群马蜂“嗡嗡嗡”地扑了过来。妹妹一见这驾驶早已乱了阵脚。我见情况不妙,一把将妹妹推进屋里。我们回到屋里,看着仍然高高在上的马蜂窝,真是恨得牙痒痒的。我便随手拿起一个苹果,狠狠地向马蜂窝砸去。没想到,马蜂窝居然被我给砸下来了!

  无意之举,尽然把马蜂窝给捅了,哈哈!

捅马蜂窝作文9

  今年暑假,我家墙道里的杨树上,来了一群“新邻居”——马峰。这可苦坏了我,大热天的"也不敢开后窗,害怕那些“邻居”会心血来潮光临寒舍。

  那天,两位小弟来为我排忧解难。经过商量,我们决定破釜沉舟,干脆直捣“敌方”老窝,让他们无家可归。此计虽较毒,可实属被逼无奈。

  说干就干。我们穿上雨衣,拿着脸盆,带上竹竿,整装待发。奔到战斗地点后,刚趴在地上,两位大将就吹开了。他们一个说:“我可是捅蜂大王,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另一个说:“我还是马蜂专家呢,专门研究马蜂。”“好了,你们别贫了,准备作战。”“一、二、三、上!”

  于是三根竹竿猛地一下捅向了蜂窝。随着蜂巢的坠落,马蜂们疯似的冲了下来。我的“捅蜂大将”和“马蜂专家”见状,撒腿就跑。我敢打包票,如果当时是短跑比赛,那冠军和亚军准是他们。嘻嘻……

  我可不像他们一样,我趴在地上,用脸盆盖住了头。过了一会二、儿,嗡嗡声停止了,我以为是马蜂飞远了,就露出一条小缝。猛地,我的右手刺痛了一下,原来马蜂并非是飞走了,而是来了个“守株待兔”,全停在了脸盆上。我实在忍不住了,扔掉脸盆就跑。马蜂们又发现了目标,就来追我。等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跑到屋里的时候,已经是遍体鳞伤了。

  事后,我们仨个坐在一起,看着彼此头上的“蒙古包”,情不自禁。小弟有吹嘘起来:“哎,看来以后做事切不可蛮干了,正所谓‘三思而后行’呀!”

  是啊,说的太好了。三思而后行啊!

捅马蜂窝作文10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缤纷多彩的,我的童年也拥有许多有趣的事,最有趣的我想是这一件吧。

  那是暑假的一天,虽然天气很炎热,可是我和外公仍然坚持爬山。这一天,我在山顶上玩耍,爬树时觉得这里的蜜蜂特别多,不禁抬头一看,树叉上有一个像榴莲一样的东西。之间蜜蜂们进进出出,还发出“嗡嗡”的声音,烦死我了。于是我就去旁边找了一根又长又粗的树枝,爬到大树上。我掂着脚尖,小心翼翼地靠近那个不明物体,用力一挥棒子。“咚”的一声,那个“榴莲”掉了下来。耳边顿时响起一片“嗡……”的声音。

  此时我才回过神来,啊呀!不好,是个蜂窝!可是一批蜜蜂大军已经向我冲过来了,我没办法,只有和蜜蜂“赛跑”,可是跑的终究比不过飞的,它们立马赶了上来。我哭喊着蹲在地上,蜜蜂就在我耳边飞来飞去,此时我的“救星”外公来了,他用报纸赶跑了蜜蜂。可是我的脸上还是留了好多个包。

  回到家,妈妈看到我脸上带着又大又鼓的包,一脸狼狈样,问我是怎么了,我便带着哭腔跟妈妈说了整件事的经过,可她不但不心疼,居然说我是笨蛋。不过,妈妈还是给我擦了碘酒消炎。碘酒擦在脸上痛痛的,可我还是憋着,因为我哭的的话妈妈又有话柄来批评我了。

  现在我回想起那时的“英姿”,我还是忍不住放声大笑,因为这老让人联想到马戏团里的小丑,哈哈哈哈……


《捅马蜂窝》读后感(扩展3)

——捅马蜂窝读后感5篇

捅马蜂窝读后感1

  大千世界,总有许多令我们惊讶的事情。在人类看来微不足道的一些动物,有时却有令我们也十分敬佩的精神,例如马蜂。它们在家园被毁坏时,会蛰伤来伤害它们的人。但马蜂在蛰伤他人后自己也会死亡,为捍卫家园不惜一切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近期学习的《捅马蜂窝》这一篇文章中有所体现。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因为好奇心捅了马蜂窝,结果挨蛰了。作者听了爷爷的一番话,明白了不能做伤害旁人的事。

  这篇文章中,有许多描写特色。作者对心理进行了详细描写,捅马蜂窝前的好奇心,捅马蜂窝时的迟疑和胆怯,捅马蜂窝后的吃惊、敬佩和罪孽感……文章描写的淋漓尽致,这也使这件事被作者描写得十分真实。并且文章中有许多四字词语和成语,例如:又轻又薄、难以抑制、不顾一切、开颜而笑……等等。这些好词都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应该从文章中把它们积累下来。以后,我在写作中也可以增加心理描写,这样能使整个事情更加真实,也能记录下来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感悟。我也会多多阅读,吸取其中的一些好词,尽量将它们恰当地运用在我的文章中,使文章更加生动明了。

  “我脱下褂子蒙住头,用系好衣扣的前襟遮住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吧主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在捅马蜂窝这件事儿的计划上,作者做出了十分周全的准备。利用褂子做好自我防护,尽量避免被蛰。一根竹竿不够长,就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那进不去门,怎么办呢?作者又把妹妹安排在门里接应。这个计划可谓十分周全,但妹妹却临阵脱逃,不顾门外的作者。我想这个失败的计划对作者以后的人生也有不少的帮助。首先他以后会考虑的更周全,同时他还会学会为自己留多条后路。假设以后他再遇到这样一件事情,就一定会考虑到:如果妹妹不开门放他进来,那应该怎么办?如果他设计好这些,就不会被蛰了。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前面有:“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是对马蜂的集体描写。这一段是对马蜂的近距离描写。作者把马蜂比作“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就意味着这是拼死一搏,一架战斗机如果燃料耗尽就一定会坠落。而马蜂这样气势汹汹的来蛰伤作者,也知道做完这件事很快就会死去,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燃料耗尽的战斗机自己一定会坠落,马蜂如果保留生命还能重新筑巢,不一定要失去生命。我认为除了同归于尽之外,马蜂更多的是把守护家园和报复仇人看的重于生命。

  这篇文章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的爷爷。我认为这位爷爷十分聪慧,会懂得在恰当的时候提醒孩子,让他懂得必须明白的道理。

  我五六岁的时候,经常踩蚂蚁。每次下楼玩,看见蚂蚁总要踩一踩。那时的我不懂事,觉得蚂蚁踩死了也没什么,这么做总给我带来乐趣。但这件事我现在想起来,总是有些愧疚。虽然我们的一些能力远远高于这些小虫子,但又怎么说明我们就有着肆意杀死它们的权利呢?虽然我不能挽回以前做的这些伤害它们的事情,但以后我一定会对动物也报以尊重。

  我活在地球上,你也活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从这一点来说是*等的,没有谁可以肆意伤害他人。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快乐而做不利于别人的事情,虽然不至于“损人不利己”,但依然破坏了他人的生活。谁都没有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旁人痛苦之上的权力,如果这个世界都为你的快乐付出了代价,那样的生活也不是令人期望的。快乐的同时,要让他人不因你的快乐而悲伤,这样才是真正的快乐。

捅马蜂窝读后感2

  今天,我从书柜里拿出了一本书叫《小学生阅i读进阶测试》。

  里面的一个故事是,《捅马蜂窝》他故事的主要内容是: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有百十只之多,以至爷爷不敢打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闯进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欲望。那多么有趣!就找来了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本来是很害怕的,但是我的好奇心战胜了胆怯。我赶紧用竿头使劲的摇了两下,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立刻跑回家门口时,妹妹很害怕所以一早把门关了,我在门口被蛰了一下,然后不知被谁拖了进屋,所以我当夜i发了高烧,等我复愈后,听了爷爷的话,我不敢惹马蜂了。

  我感受到,如果你不惹马蜂,马蜂也不会蛰你。

捅马蜂窝读后感3

  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捅马蜂窝》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按照总分总的顺序记叙了作者在童年时,捅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挨蛰的过程,捅完马蜂窝听爷爷讲马蜂保卫家园的激情和勇气而深深地震撼了,为自己因淘气而害死了一条小生命而感到深深自责,心中好像有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心上,因为作者有一颗善良的心,对自己莽撞的行为非常后悔,也使他受到了启发:马蜂蜇人,是为了保护家园,是自卫行为,它们可以用死来捍卫自己的尊严。许多动物都是这样,他们不主动伤人,但如果人类威胁到了它们的安全,动物们都会不惜一切代价与人类斗争。

  如果我们都能保护动物,那么我们一定会和动物们和谐相处的。

捅马蜂窝读后感4

  今天,我在作文书上看到了一篇《捅马蜂窝》,很好玩,我一连读了好几遍,笑都我肚子都疼了,赶快给你讲讲吧。

  一天,我上山拾干柴,来到半山腰的一个树林里,突然一阵“嗡嗡”的声音传来,我很好奇,就找来几个大粗棍,我拿着棍子,用力一桶,原来是马蜂窝。马蜂一下子全飞出来了,我一看,飞快的逃命,也顾不上掉了的鞋子,但还是被蛰了几个大包。从那以后,我见到马蜂窝就跑,再也不敢和它们作对了。

  笑完以后,我即为他同情,又为他生气,马蜂在那儿好好,你为什么要破坏它们的家园。所以今后,当我们遇到好奇的事情,一定要好好考虑,斟酌好了再去尝试,否则,很容易做错事。

捅马蜂窝读后感5

  繁星点点“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光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这段话出自《捅马蜂窝》中《歪儿》一篇。歪儿,人如其名,是一个长相畸形的孩子,受尽欺负,却仍愿热爱这个世界。

  “十个手指也有长短。”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对自己,我们要善于接纳自己的不足,对生活、对世界充满热忱。对他人,我们更应*常对待,切不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他人,或是放大他人的缺陷。我们要细观皮囊之下的“内在美”,感悟心灵深处的柔软。

  我也曾触及过他人心中的那片柔软地带,被发自内心的美而深深感动。

  初二的一天早晨,在上学的路上,妈妈的车在半路掉了链子,正巧停在一家水果店的旁边,店主人正忙忙碌碌地搬着货。送货的老大爷开着一辆泥土斑斑的大三轮车停在路边。他头顶着一个黑色棉帽,胡子如新长的杂草一般,一副很邋遢的样子。他的手上、脸上冻成了触目惊心的紫红色,皮肤如干枯的树皮一般褶皱着。而此时我和妈妈正急得跺脚。

  老大爷拢着手,耷拉着的眼皮下的一双小眼睛像是注意到了我们的窘迫。“小姑娘去学校啊?我载你一程?”声音嘶哑着。我听见风在我耳边呼呼作响。这突如其来的善意让我原本冻僵的身体也暖和起来。一种淡淡的幸福感包裹了我。我看着眼前呼出的白汽,和妈妈对视了一眼。

  老大爷嘶哑的声音犹如天籁一般留在耳边。即使老大爷的大三轮车很破很旧,即使那天早上坐在三轮车车上很冷,即使那天上学依旧迟到了,每每回忆起,心中的感动也是一分不减。生活中,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却能窥见心灵莫大的美好。

  善良的心灵并非漫山遍野,但也如繁星点点照亮黑夜。


《捅马蜂窝》读后感(扩展4)

——捅马蜂窝教案3篇

捅马蜂窝教案1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二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体会“爬满青苔”的“爬”,“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

  2、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一说“我”情感的变化,引发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捅马蜂窝》,说说你曾做过类似的事吗?

  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认读

  闯进反驳胆怯耗尽慌忙胶水

  教师提示:“怯”字读“qiè”,不要读成“què” ;“嬉”字读“xī”,不要读成“xǐ”;“慌”字不要多一点。

  观察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再组词。

  邦( )去( )荒( )交( )

  绑( )怯( )慌( )胶( )

  插( )尸( )拖( )胶( )

  播( )户( )托( )郊( )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

  评价朗读情况。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结:

  “我”把马蜂窝捅下来了吗,然后又发生了怎样的事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1、由于幼稚,我们曾做过的一些冒失的事,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

  2、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精读感悟

  1、自学:

  要求:(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我”思想感情变化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2)想一想,每次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画下来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结合全文,理清“我”情感变化的`线索,交流“我”对思想感情变化及其原因的理解认识。

  4、重点理解

  (1)出示: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提问:①把“涌出”、“迟疑”换个词,比较哪个词更恰当,为什么?

  ②“那多有趣”中,“那”是指什么?

  ③文对“我”、妹妹、马蜂分别作了哪些描写?中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④从文中找出比喻句,结合文意理解其运用的妙处。

  ⑤马蜂窝中有百十来只马蜂.为什么文章只重点写了一只?

  ⑥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用“——”画出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他前后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

  (3)文章的结尾“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此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其中“旁人”指的是谁?

  (三)总结归纳:

  再读课文,说说读了本文你想说什么?

捅马蜂窝教案2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内容。

  2.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作者的感情变化。

  3. 认识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

  2. 认识自然环境描写和对话描写的作用。

  ○学习内容

  整体感悟

  1. 如何理解课文题目?

  2.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

  3.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我们的大自然,学习课文后的启示。

  研读与赏析

  1.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内容。

  2. 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学法指导

  1. 紧紧抓住描绘“我”心理活动的句子。理解“我”心理活动变化的过程,你会发现这条线能帮助你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2. 可以试着按“朗读——复述——思考——讨论”的顺序与课文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你的思考会更深入。

  3. 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体会它们的作用。

  4. 学习中要思考: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善待生命、善待大自然,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一谈。

  体验反思

  1. 受到马蜂的攻击后,“我”对马蜂的态度变化是怎样的,可信吗?

  2. “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头”一句中的“罪孽感”如何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罪孽感”?

捅马蜂窝教案3

  【教学构想】

  本课内容浅近,思考明晰。叙事生动,语言活泼,于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容易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是充满情趣、深入细致的描写。文章每处的描写都有其明显的作用,抓住它们,就能很好地建构整个课堂的流程。文章开篇的描写,为马蜂窝提供了存在的背景,又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爷爷的后院,“很少人去”,“里面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阴影深浓”,成了“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那里有“筷子粗肥大的蝗蚓”,有“团团飞舞的小蜢虫”,自然也就有了马蜂的踪影,有了爷爷窗檐下壮观的马蜂窝了。这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既给了马蜂生存和活动的机会,也滋养了一个活泼好动、顽皮莽撞的“我”,这就使“捅马蜂窝”事件的发生成为了可能。

  文章对话描写共有两处,都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一处是爷爷姐姐的对话。奶奶的抱怨、爷爷的警告激发了“我”的"好奇心:马蜂真有那么厉害吗?“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多简童啦,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一处是爷爷与“我”的对话。“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的这句话,在还心有余悸的“我”的心中激起了波澜,让“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它“真像一个英雄”,敢于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一个死”。

  文章最精彩最细致的是心量描写。围绕捅马蜂窝而产生的“我”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像一条红线贯穿情节的始终,牵动着故事的发展,揭示出文章的主旨,表现了“我”的成熟和长大。听了爷爷奶奶的对话,“我”心中“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渴望,那多么有趣啊!那颗好奇的心,在爷爷“捅不得,捅不得”的劝阻声中,越发鼓动起强烈的愿望。虽然,“我”曾因胆怯而迟疑过,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终于不顾一切地冒然行动了。可是,当“我”看到马蜂拼死的气势时,“我惊呆了”。被蜇之后,“我”再也“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我”。听了爷爷的一番话,“我”先是暗暗吃惊,后又赞叹它“真像一个英雄”,最后“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头”。带着这种愧疚疚和罪孽感,“我”为马蜂的无家可归而担心,期待着它们能回来重建家园。三年的等待唤回了赤黄色的马蜂,“我”在开怀大笑之余,不由地暗暗告诫自己:“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从好奇渴望到胆怯迟疑,由胆怯迟疑到浑然不顾,这段心理活动真实地再现了一个顽皮孩子幼稚好奇的心理,由遭到马蜂反击后的心悸害怕,到听了爷爷的话后的吃惊、赞叹,进而产生的懊悔、自责和盼望马蜂归来的心理过程,则表现出孩子单纯可爱、真诚善良的心地。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文章中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2.揣摩文章深入细致、充满情趣的语言。

  3.结合自身体验,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难点:文章主旨的理解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

  说说“曾经冒失的童年”

  提请学生思考:由于我们的幼稚,这些小小的冒失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为什么呢?

  2.以读作为进入文本的路径,让学生走进文章,也走得作者的情感世界。

  一读(整体阅读)——自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教师自语,语速放慢,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原来这篇文章写了作者童年时一件难以忘怀的极其有趣的事,刚才大家读了书,想一想老师的说法对吗?有没有什么不妥?

  学生反应:“有趣”似乎不妥,到底哪儿不妥一时还拿不准。

  教师:用“有趣”来形容中心事件不妥,为什么呢?我们将这个问题先放一放,那在这篇文章中,有没有写到“有趣”的事?

  学生:文章开头部分——“爷爷的后院是儿时的乐园。”

  教师:“堆放杂物”“少有人去的地方”,却为何是“我”的乐园?

  学生:有树,有鸟儿、蝶儿、虫儿……

  教师:那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的乐园呀!

  学生:好奇心,与大自然的亲近感使我觉得有无穷的乐趣。取蝉衣,挖蚯蚓,驱蜢虫……

  教师:对,有好奇心,才会有无限乐趣。正是由于好奇心,才有了“捅马蜂窝”的故事发生。

  二读(分解阅读)——朗读2至7节,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教师:奶奶也要捅马蜂窝,为什么?哪里可以找到?

  学生:为了通风和安全的需要。在爷爷和奶奶的对话中可以找到。(对话描写)

  教师:“我”无意中听到这段对话,心理产生怎样的反应?找出相应的语句。

  学生:“渴望”、“有趣”、“难以抑制”

  教师:而且奶奶的话中还教给我方法(头上蒙块布,竹竿一捅。)捅之前,有没有害怕或是别的什么心理?

  学生:“迟疑”、“胆怯”

  教师:但最终好奇心战胜一切。假如你是一个电影导演,让你将“捅马蜂窝”这部分拍摄下来,再现当时的情形,你该怎样拍?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设计镜头,模拟再现。

  活动汇报:

  一个全景(一个手持竹竿,头蒙小褂的小子正在紧张的使劲摇撼。)

  一个近景(“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

  一个特写(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扑过来,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教师:“捅”是紧张、刺激、有趣的,那“捅”过之后呢?又进行了哪些描写呢?(继续关注文本)

  三读(精选阅读)——带着问题选择阅读

  问题:①与爷爷的对话描写有什么作用?②“我”对马蜂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③为什么我会有沉重的“罪孽感”呢?

  问题解决:捅了马蜂窝之后,“我”对马蜂的看法是:马蜂不再只是一只令我好奇的小昆虫,而是会“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个一死”的英雄;马蜂虽然是一只小虫,但“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园,它能够视死如归,直至壮烈牺牲。

  “我”产生这样的看法,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我”自己的切身感受,在捅了马蜂窝之后,一只“不顾一切而拼死的”马蜂狠狠地蜇了我。另一方面是爷爷的讲述。爷爷告诉“我”,那仰面朝天躺在地上的一只马蜂,就是因蜇“我”而死的。爷爷说的“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那句话,让“我”对小小马蜂有了新的认识。

  听了爷爷的话,我明白马蜂不是害虫,你不惹它,它也不会蜇你,但是一旦你毁了它的家,它会不惜生命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个一死的。现在“我”毁了它们的生活,使它们成了一群无家可归的小生灵,所以“我”就有了一种沉重的“罪孽感”。

  教师:这种对马蜂的敬佩和对自身的罪孽感,让“我”对马蜂有了深深的牵挂,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这种感情?

  学生:“无家可归的一群”“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始终没能等来一只马蜂”“空空又是一年”。

  教师:这件事后便有了“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的教训。回到前面我们提到的问题,能用“有趣”简单地概括整个事件吗?显然不能,因为“我”为自己的冒失行为而后悔、内疚,希望马蜂能重回家园,弥补自己的过失。

  3.用辩论作为走出文本的跳板,让学生能跳出文章本身,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教师:结末的教训。有人认为,这个教训对我们很有意义,它教育我们不做伤害他人的事,要关爱一切生命,要有爱心,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有人认为,这个教训对我们没有意义,因为我们很难做到不伤害其他生命,比如踩死蚂蚁,比如咬伤我们的蛇我们会打死它,再说马蜂如果威胁我们的安全,我们是应该捅窝的。

  结束:对于学生的辩论,老师不必多说,可用动画片《狮子王》中的一段台词作结。

  小狮子:我以为国王是可以随心所欲。

  狮子王:你错了,作为国王我们也不能随心所欲。

  小狮子:不能吗?

  狮子王:辛巴,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身为国王,你不仅要去了解所有的生命,而且要去尊重所有的生命,包括爬行的蚂蚁和跳跃的羚羊。

  小狮子:爸爸,我们不是吃羚羊吗?

  狮子王:我来告诉你,我们死后势必会变成草,而羚羊是吃草的,所以,在这个生命圈里,我们是相互关联的。


《捅马蜂窝》读后感(扩展5)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10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品读、抓重点词句,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2、感悟文本,体会课文内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捅马蜂窝》一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导入。教师:同学们,本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不紊地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小时候捅马蜂窝的原因、经过、结果;“我”对马蜂的再认识和“我”对马蜂归来的期盼。那么作者是怎样环环相扣,将意图表达清楚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深入了解课文。

  设计意图:教育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成功的情感体验能让学生对教材有着浓厚的探究意识。本环节让学生通过对旧知的回顾,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增强对文本的探究意识。

  二、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提纲,明确重点。

  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文中比较精彩的部分,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2、品读感悟,美读升华。

  (一)细读1—7段,了解捅马蜂窝的经过

  (1)自由阅读课文,想一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集体交流反馈:

  马蜂窝的位置、给爷爷奶奶生活带来的不便、“我”捅蜂窝的准备及过程。

  (3)相机重点引导:

  A、作者写捅马蜂窝,为什么还要写爷爷家的后院?对蜂窝的介绍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从这些内容,你了解了哪种写作方法?(环境烘托,为捅蜂窝埋下伏笔)

  B、从爷爷奶奶的对话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这对我有什么影响?(引导出:捅蜂窝的方法及“我”强烈捅蜂窝的欲望)

  C、品读、抓住重点词句,体验扣人心弦的捅窝过程(6—7段)

  ①、找出具体描写“我”捅蜂窝的段落,读一读。

  ②、指名反馈:

  捅马蜂窝的经过真是__________________!(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紧张、恐惧、惊慌……)

  ③、教师小结:是啊,捅马蜂窝的情景紧张而扣人心弦,找出具体语句品读、体会。

  ④、指名反馈句子,相机出示:

  A、“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

  自由读画出描写“我”捅蜂窝准备工作的动词,并谈谈读后感受。

  (从动词中传神地透露出“我”准备得细致周密,同时也突出了“我|既想捅又害怕的心理,进而体会捅窝的紧张和扣人心弦。)

  B、“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地摇撼两下,只听得‘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情景。指名谈感受。

  (“嗵”写其声,“沉甸甸”写其沉重,“一团黄色的飞虫”用“团”来形容,只见黄色,看不见马蜂个体,写蜂群聚集之多,“腾空而起”“扔掉”“跑”等动词写出了蜂群受惊后猛然逃出可怕、紧张的情景。)

  指导朗读,想像、感悟。

  C、“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品读句子,找出关键词,体会,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指名反馈,重点引导:“径直而凶猛”“扑来”写出了马蜂不顾一切的气势;又用一个比喻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写出了马蜂的拼死一搏。

  感情朗读,体会感悟。

  ⑤小组合作,再次感情朗读,体会捅窝的扣人心弦及马蜂誓死拼搏的精神。

  4、教师小结:从捅蜂窝到挨蜂蜇,时间不长,作者却写得生动形象,令人惊心动魄。原因是什么呢?是的,靠的就是*时观察细致,靠的是准确生动地运用一些表示动作、行为、情态的动词,靠得是细节描写这一表达方法。所以希望同学们,在*时要留心观察,并掌握一些写作技巧。

  设计意图:叶老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把阅读、理解、品味、感悟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启发、点拨、引导、激励留给教师,让教师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本环节正是以质疑明确学习方向、以自读自悟感悟文本内涵、以合作交流加深内容理解来体现这种理念的。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升华。

  (二)研读8—11段,了解马蜂的特性。

  (1)轻声读文,想想:从爷爷的话中,我对马蜂的特性有了哪些了解?画出相关语句。

  (2)齐读课文第11段,思考:

  A、“我”对马蜂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B、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为什么会有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罪孽感”表达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①小组读文、思考、交流、讨论、汇报。

  ②教师小结:“我”对马蜂的态度由厌恶转为敬佩。因为“我”伤害无辜的生命,破坏了它们的家园而感到罪孽沉重。这种罪孽感更表达出了“我”的愧疚之情,要善待生命。

  C、再次读文,更深度理解:

  “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引导学生明白:马蜂的这一特性,正是它为保卫家园而牺牲自己精神的具体体现,令人佩服。点明文章主旨。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抓重点句子研读感悟,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新课标提出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精读第12段,感悟文本内涵

  (1)默读本段,思考:这一段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集体交流,教师引导:

  作者运用设问句更表达出了“我”盼“无家可归”的马蜂归来重建家园的急切心情。特别是最后一句,既突出了儿童的幼稚之举,又表达了盼归的急切,更是在呼吁我们要善待动物,善待生命。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中思考、读中感悟的习惯。

  (四)入情入境,体会作者情感变化

  速读全文,从每一部分中感悟作者的内心感受。

  引导学生明确:从捅窝的渴望到捅窝的受惊再到捅窝的忏悔,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体会作者情感变化,把握文章基调,进而提高感情朗读水*。

  3、立足教材,拓展延伸。

  (1)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2)从文本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或者学习完课文后,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做事冒失,不经调查研究,造成的后果有时是无法弥补的,要学会为他人着想。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探究文本的真正意图,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以达渗透人文教育之目的。

  三、多元训练,读写结合。

  1、写一则50—100字的学文读后感。

  2、根据课文第7段的描写,写一场景。(提示:注意人物动作、心理、神态及细节描写)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以达阅读之真正目的。

  板书设计

  准备细致周密

  要善待生命

  5、捅马蜂窝经过扣人心弦不冒失做事

  为他人着想

  结果挨蜇盼归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成长的足迹”。童年的生活呈现出千斑色彩,百般味道,无论喜乐与忧愁,无论甜蜜与苦涩,总能荡起我们心中的阵阵清波……这一单元向我们展示了许多人童年的独特经历和感受。《捅马蜂窝》似乎带着几分童年的苦涩,正是这份苦涩幻化为儿童成长的内驱力。作者冯骥才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的一段难忘的回忆。出于好奇心,“我”捅坏了马蜂的家,毁坏他们的生活,这种罪孽感使“我”下定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从而引发我们的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浅显,语言活泼,于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符合五年级孩子单纯、热情的特点,容易激起他们的兴趣。但针对部分孩子主动性不够的特点,上课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

  布置预习:

  1、熟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3、了解马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学会田字格里的12个生字。

  2、理解“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体会“爬满青苔”的“爬”,“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

  3、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和方法:

  1、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2、通过对话、朗读、合作能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一说“我”情感的变化,引发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语言文字训练,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我”的心理和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捅过马蜂窝?当时是怎样一种情景?有什么感受?

  (预设:找一两位同学说说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和感受。)

  今天我们和著名作家冯骥才一同感受他小时侯捅马蜂窝的情景。

  板书课题:捅马蜂窝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要求:认真听,把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新词,画出来,并注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读了解一些词的意思,如:“乐园、冒险、痊愈、罪孽”等。

  (预设: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小组交流解决。如仍解决不了,提出来全班交流或查工具书,如:查字典等。)

  3、检查学生阅读情况和对生字新词的理解。

  (预设:可采用一条龙式分段朗读、指名朗读等方法检查阅读。对读不准的字音,及时纠正,并请读错的学生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字词及时交流,并做出解释说明。)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文章为我们描述了儿时的一段难忘的回忆。出于好奇心,“我”捅坏了马蜂的家,毁坏他们的生活,这种罪孽感使“我”下定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从而引发我们的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预设:找一至两名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及时的`评价总结,以鼓励为主)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生字词,这节课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走进爷爷家的后院,感受当时捅马蜂窝的情景。在这之前,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谈感受

  中心话题:请同学们再次用心地、细细地品读这个故事,边读边想:在“我”捅马蜂窝的前后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从课文中什么地方感受到的?画出有关的字、词、句,品一品、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预设: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句反复品读,以读促讲、读中悟情)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1、(1—7自然段)

  通过爷爷、奶奶的对话(奶奶的抱怨、爷爷的警告),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心情激动,跃跃欲试地想把马蜂窝捅下来。并付住于行动。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涌出”“强烈渴望”等词体会作者强烈的好奇心。通过“悄悄溜到”“脱下褂子”“遮住脸”“接绑”等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形象地感受作者跃跃欲试想要捅马蜂窝的心情。

  (预设:这一部分对主人公的心理、动作的细致刻画反映了作者的内心,学生能从这里体会到作者对捅马蜂窝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教学时教师要适时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板书:好奇渴望

  2、(8--9自然段)

  抓住“径直”“凶猛”“扑”“拼死”“不顾一切”等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捅马蜂窝的过程中“马蜂”是怎么想的?“我”又想了些什么?“我”的心情由好奇、渴望变成了什么?(惊呆)

  (预设:捅马蜂窝过程中把这只不顾一切拼死的马蜂比作战斗机,用“战斗机”来比喻“马蜂”,突出了马蜂复仇时的那种高速度,那种追击人时的凶猛再加上“燃料耗尽、决心相撞”就突出了马蜂那种拼死一搏、决不后退的气势。正是这种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指导学生朗读,重点体会马蜂不顾一切拼死的气势)

  教师指导朗读。

  板书:惊呆害怕

  3、(10--16自然段)

  爷爷与“我”的对话:“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这句话,使心有余悸的“我”的心中激起了波澜,让“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小小的马蜂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从而使“我”的内心产生了罪孽感,心情沉重。并对勇于拼死、守护自己家园的马蜂产生敬佩!

  教师指导朗读对话,要读出爷爷的语重心长,和“我”的疑惑不解。

  板书:赞叹、心情沉重

  4、(17--21自然段)

  这种对马蜂的敬佩和对自身的罪孽感,让“我”对马蜂有了深深的牵挂,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这种感情?

  (预设:引导学生抓住“无家可归的一群”“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始终没能等来一只马蜂”“空空又是一年”这些语句,体会作者三年的等待才唤回了赤黄色的马蜂,“我”在开怀大笑之余,不由地暗暗告诫自己:“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

  教师指导朗读。

  板书:舒心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三、升华情感

  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再到看到新马蜂窝筑成之后的开颜而笑中感悟到了什么?

  (预设:1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我们要尊重所有的生命,和他们友好相处。2并能看出这是一个单纯可爱、真诚善良的孩子。学生回答其中一点即可,教师要以鼓励为主。)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学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与动物和谐相处)

  2、最后老师想用动画片《狮子王》中的一段台词作为本节课的结尾。

  小狮子:我以为国王是可以随心所欲。

  狮子王:你错了,作为国王我们也不能随心所欲。

  小狮子:不能吗?

  狮子王:辛巴,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身为国王,你不仅要去了解所有的生命,而且要去尊重所有的生命,包括爬行的蚂蚁和跳跃的羚羊。

  小狮子:爸爸,我们不是吃羚羊吗?

  狮子王:我来告诉你,我们死后势必会变成草,而羚羊是吃草的,所以,在这个生命圈里,我们是相互关联的。

  3、推荐阅读篇目:苇岸的《我的邻居胡蜂》

  五、作业

  小练笔:由于幼稚,我们曾做过的一些冒失的事,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起那些往事,回想起童年,心中却充溢着美好和甜蜜。你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拿起你手中的笔把它记录在你的“小本本”上吧!

  板书设计:

  捅马蜂窝

  心情:好奇渴望—惊呆害怕—赞叹、心情沉重—舒心

  人与动物友好相处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调动他们的经验世界,营造课堂氛围,从而走进这个故事。

  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课*准备

  培养学生的概括复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训练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帮助学生回顾文章内容,走进文本,文章最精彩最细致的是心理描写。围绕捅马蜂窝而产生的“我”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像一条红线贯穿情节的始终,牵动着故事的发展,揭示出文章的主旨,故中心话题由此入手,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人物的情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用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体会人物内心变化。

  调动学生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想象世界,感受到作者的心理变化。

  一定要让学生带着感受,深情地朗读,通过朗读使情感尽情地宣泄。

  深化文章的主旨“童心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通过记录美好的童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检查预习情况,掌握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2.通过朗读课文,能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31 捅马蜂窝,说说你曾做过类似的事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认读

  闯进 反驳 胆怯 耗尽 慌忙 胶水

  教师提示:“怯”字读“qiè”,不要读成“què” ;“嬉”字读“xī”,不要读成“xǐ”;“慌”字不要多一点。

  2.观察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再组词。

  邦( ) 去( ) 荒( ) 交( )

  绑( ) 怯( ) 慌( ) 胶( )

  插( ) 尸( ) 拖( ) 胶( )

  播( ) 户( ) 托( ) 郊( )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

  4.评价朗读情况。

  三、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 :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结。

  “我”把马蜂窝捅下来了吗,然后又发生了怎样的事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2. 学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着能自己解决问题,发展创造性思考。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1.由于幼稚,我们曾做过的一些冒失的事,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

  2.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 精读感悟。

  1.自学。

  要求:(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我”思想感情变化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2)想一想,每次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画下来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结合全文,理清“我”情感变化的线索,交流“我”对思想感情变化及其原因的理解认识。

  4.重点理解。

  (1) 课件出示: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2)提问。

  ①把“涌出”、“迟疑”换个词,比较哪个词更恰当,为什么?

  ②“那多有趣”中,“那”是指什么?

  ③文对“我”、妹妹、马蜂分别作了哪些描写?中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④从文中找出比喻句,结合文意理解其运用的妙处。

  ⑤马蜂窝中有百十来只马蜂.为什么文章只重点写了一只?

  ⑥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用“——”画出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他前后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

  (3)文章的结尾“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此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其中“旁人”指的是谁?

  (三)总结归纳。

  再读课文,说说读了本文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31 捅马蜂窝

  强烈渴望→ 吃惊 →盼望

  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成长的足迹”。童年的生活呈现出千斑色彩,百般味道,无论喜乐与忧愁,无论甜蜜与苦涩,总能荡起我们心中的阵阵清波……这一单元向我们展示了许多人童年的独特经历和感受。《捅马蜂窝》似乎带着几分童年的苦涩,正是这份苦涩幻化为儿童成长的内驱力。作者冯骥才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的一段难忘的回忆。出于好奇心,“我”捅坏了马蜂的家,毁坏他们的生活,这种罪孽感使“我”下定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从而引发我们的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浅显,语言活泼,于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符合五年级孩子单纯、热情的特点,容易激起他们的兴趣。但针对部分孩子主动性不够的特点,上课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

  布置预习:

  1、熟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3、了解马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学会田字格里的12个生字。

  2、理解“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体会“爬满青苔”的“爬”,“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

  3、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和方法:

  1、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2、通过对话、朗读、合作能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一说“我”情感的变化,引发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语言文字训练,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我”的心理和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捅过马蜂窝?当时是怎样一种情景?有什么感受?

  (预设:找一两位同学说说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和感受。)

  今天我们和著名作家冯骥才一同感受他小时侯捅马蜂窝的情景。

  板书课题:捅马蜂窝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要求:认真听,把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新词,画出来,并注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读了解一些词的意思,如:“乐园、冒险、痊愈、罪孽”等。

  (预设: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小组交流解决。如仍解决不了,提出来全班交流或查工具书,如:查字典等。)

  3、检查学生阅读情况和对生字新词的理解。

  (预设:可采用一条龙式分段朗读、指名朗读等方法检查阅读。对读不准的字音,及时纠正,并请读错的学生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字词及时交流,并做出解释说明。)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文章为我们描述了儿时的一段难忘的回忆。出于好奇心,“我”捅坏了马蜂的家,毁坏他们的生活,这种罪孽感使“我”下定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从而引发我们的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预设:找一至两名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及时的评价总结,以鼓励为主)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生字词,这节课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走进爷爷家的后院,感受当时捅马蜂窝的情景。在这之前,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谈感受

  中心话题:请同学们再次用心地、细细地品读这个故事,边读边想:在“我”捅马蜂窝的前后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从课文中什么地方感受到的?画出有关的字、词、句,品一品、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预设: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句反复品读,以读促讲、读中悟情)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1、(1—7自然段)

  通过爷爷、奶奶的对话(奶奶的抱怨、爷爷的警告),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心情激动,跃跃欲试地想把马蜂窝捅下来。并付住于行动。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涌出”“强烈渴望”等词体会作者强烈的好奇心。通过“悄悄溜到”“脱下褂子”“遮住脸”“接绑”等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形象地感受作者跃跃欲试想要捅马蜂窝的心情。

  (预设:这一部分对主人公的心理、动作的细致刻画反映了作者的内心,学生能从这里体会到作者对捅马蜂窝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教学时教师要适时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板书:好奇渴望

  2、(8--9自然段)

  抓住“径直”“凶猛”“扑”“拼死”“不顾一切”等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捅马蜂窝的过程中“马蜂”是怎么想的?“我”又想了些什么?“我”的心情由好奇、渴望变成了什么?(惊呆)

  (预设:捅马蜂窝过程中把这只不顾一切拼死的马蜂比作战斗机,用“战斗机”来比喻“马蜂”,突出了马蜂复仇时的那种高速度,那种追击人时的凶猛再加上“燃料耗尽、决心相撞”就突出了马蜂那种拼死一搏、决不后退的气势。正是这种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指导学生朗读,重点体会马蜂不顾一切拼死的气势)

  教师指导朗读。

  板书:惊呆害怕

  3、(10--16自然段)

  爷爷与“我”的对话:“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这句话,使心有余悸的“我”的心中激起了波澜,让“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小小的马蜂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从而使“我”的内心产生了罪孽感,心情沉重。并对勇于拼死、守护自己家园的马蜂产生敬佩!

  教师指导朗读对话,要读出爷爷的语重心长,和“我”的疑惑不解。

  板书:赞叹、心情沉重

  4、(17--21自然段)

  这种对马蜂的敬佩和对自身的罪孽感,让“我”对马蜂有了深深的牵挂,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这种感情?

  (预设:引导学生抓住“无家可归的一群”“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始终没能等来一只马蜂”“空空又是一年”这些语句,体会作者三年的等待才唤回了赤黄色的马蜂,“我”在开怀大笑之余,不由地暗暗告诫自己:“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

  教师指导朗读。

  板书:舒心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三、升华情感

  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再到看到新马蜂窝筑成之后的开颜而笑中感悟到了什么?

  (预设:1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我们要尊重所有的生命,和他们友好相处。2并能看出这是一个单纯可爱、真诚善良的孩子。学生回答其中一点即可,教师要以鼓励为主。)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学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与动物和谐相处)

  2、最后老师想用动画片《狮子王》中的一段台词作为本节课的结尾。

  小狮子:我以为国王是可以随心所欲。

  狮子王:你错了,作为国王我们也不能随心所欲。

  小狮子:不能吗?

  狮子王:辛巴,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身为国王,你不仅要去了解所有的生命,而且要去尊重所有的生命,包括爬行的蚂蚁和跳跃的羚羊。

  小狮子:爸爸,我们不是吃羚羊吗?

  狮子王:我来告诉你,我们死后势必会变成草,而羚羊是吃草的,所以,在这个生命圈里,我们是相互关联的。

  3、推荐阅读篇目:苇岸的《我的邻居胡蜂》

  五、作业

  小练笔:由于幼稚,我们曾做过的一些冒失的事,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起那些往事,回想起童年,心中却充溢着美好和甜蜜。你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拿起你手中的笔把它记录在你的“小本本”上吧!

  板书设计:

  捅马蜂窝

  心情:好奇渴望—惊呆害怕—赞叹、心情沉重—舒心

  人与动物友好相处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调动他们的经验世界,营造课堂氛围,从而走进这个故事。

  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课*准备

  培养学生的概括复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训练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帮助学生回顾文章内容,走进文本,文章最精彩最细致的是心理描写。围绕捅马蜂窝而产生的“我”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像一条红线贯穿情节的始终,牵动着故事的发展,揭示出文章的主旨,故中心话题由此入手,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人物的情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用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体会人物内心变化。

  调动学生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想象世界,感受到作者的心理变化。

  一定要让学生带着感受,深情地朗读,通过朗读使情感尽情地宣泄。

  深化文章的主旨“童心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通过记录美好的童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5

  文本解读

  本文是冯骥才的一篇散文。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一段难忘的回忆————因好奇冒失捅马蜂窝挨蜇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同时引发出我们的思考:人类要善待动物,要能与动物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及做事切勿冒失,要多为他人着想。

  设计理念

  本文内容浅近,思考明晰,叙事生动,语言活泼,于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容易激起孩子们的兴趣。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充满情趣、描写深入细致、人文性较强。《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和体验。”还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本文教学,可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质疑探究,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生活对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

  (2)感情朗读课文,简述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态度的转变。

  (3)体会并学习作者是如何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体会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合作探究,掌握文中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尤其是最后一段。

  (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3)搜集、展示资料,交流自己如何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对马蜂誓死保卫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2)培养学生保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情感。

  (3)引导学生遇事不盲目,不冒失,多为他人着想的情感。

  4、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写法。

  (2)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誓死保卫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情感。

  教学准备

  1、有关马蜂的教学图片、课文重点内容探讨幻灯片,课文录音带。

  2、作者冯骥才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有关马蜂的资料、了解马蜂的特性。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并能进行复述。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积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

  (一)了解马蜂

  1、板书“马蜂”二字,学生齐读。

  2、教师:同学们,提起马蜂,你的脑海里会闪现哪些词语?(可怕、恐惧、疼痛……)

  3、教师继续:是啊,马蜂很可怕,会蛰人。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马蜂还有哪些特性呢?现在请同学们把课下搜集到的资料做一展示交流。(活动:展示交流资料)

  4、教师小结:马蜂简介。

  (二)导入新课

  1、继续板书:在马蜂的两边分别板书“捅”和“窝”。学生再次齐读。

  2、教师:读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搜集资料、师生交流等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抓住课题进行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深入学习课*好铺垫。

  二、初步读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可借助音节、字典、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

  2、检查预习,纠正错音。

  (可指名读、也可开火车读,遇到不好读的句子或不认识的生字,教师可做辅导)

  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字词、组内交流。

  4、集体反馈:不理解的字词,为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重点引导“纠缠、捣毁、冒失鬼、痊愈、惊魂稍定、罪孽”等词的意思。

  5、同桌合作,细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思考:文章叙述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作者先写了儿时捅马蜂窝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写“我”对马蜂特性的认识和感受。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与课本展开零距离对话,让学生达到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的目的。

  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按事情发展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2、集体反馈。(只要学生能说出充分的理由,文章脉络不要拘泥于一种形式。)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在默读中思考的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阅读能力的培养奠基。

  四、学习巩固,生字新词

  1、自由认读生字。(从音、形、义、组词等方面认读。)

  2、集体学习,重点引导:

  “纠、缠、疙、瘩”等字的字形、“甸、粘”的读音。

  设计意图:高年级同样要重视生字的学习,从音、形、义、组词等方面对生字加以巩固、理解。督促学生养成从字词积累的好习惯。

  五、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按下列方法完成本课生字。

  生字

  音节

  音序

  部首

  余几画

  组词1个

  在本词中意思

  纠纠

  jiū

  J

  纟

  2画

  纠缠

  相互缠绕、缠绕不清

  (其它生字也按这种形式写)……

  3、从文中找出你认为重要的15个词语,5组近、反义词、多音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作业中养成查字典、查工具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抓重点词句,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2、感悟文本,体会课文内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捅马蜂窝》一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导入。教师:同学们,本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不紊地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小时候捅马蜂窝的原因、经过、结果;“我”对马蜂的再认识和“我”对马蜂归来的期盼。那么作者是怎样环环相扣,将意图表达清楚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深入了解课文。

  设计意图:教育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成功的情感体验能让学生对教材有着浓厚的探究意识。本环节让学生通过对旧知的回顾,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增强对文本的探究意识。

  二、合作探究、体会内涵

  (一)细读1—7段,了解捅马蜂窝的经过

  1、自由阅读课文,想一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集体交流反馈:

  马蜂窝的位置、给爷爷奶奶生活带来的不便、“我”捅蜂窝的准备及过程。

  3、相机重点引导:

  (1)作者写捅马蜂窝,为什么还要写爷爷家的后院?对蜂窝的介绍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从这些内容,你了解了哪种写作方法?(环境烘托,为捅蜂窝埋下伏笔)

  (2)从爷爷奶奶的对话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这对我有什么影响?(引导出:捅蜂窝的方法及“我”强烈捅蜂窝的欲望)

  (3)品读、抓住重点词句,体验扣人心弦的捅窝过程(6—7段)

  ①、找出具体描写“我”捅蜂窝的段落,读一读。

  ②、指名反馈:

  捅马蜂窝的经过真是__________________!(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紧张、恐惧、惊慌……)

  ③、教师小结:是啊,捅马蜂窝的情景紧张而扣人心弦,找出具体语句品读、体会。

  ④、指名反馈句子,相机出示:

  A、“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

  自由读画出描写“我”捅蜂窝准备工作的动词,并谈谈读后感受。

  (从动词中传神地透露出“我”准备得细致周密,同时也突出了“我|既想捅又害怕的心理,进而体会捅窝的紧张和扣人心弦。)

  B、“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地摇撼两下,只听得‘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情景。指名谈感受。

  (“嗵”写其声,“沉甸甸”写其沉重,“一团黄色的飞虫”用“团”来形容,只见黄色,看不见马蜂个体,写蜂群聚集之多,“腾空而起”“扔掉”“跑”等动词写出了蜂群受惊后猛然逃出可怕、紧张的情景。)

  指导朗读,想像、感悟。

  C、“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品读句子,找出关键词,体会,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指名反馈,重点引导:“径直而凶猛”“扑来”写出了马蜂不顾一切的气势;又用一个比喻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写出了马蜂的拼死一搏。

  感情朗读,体会感悟。

  ⑤小组合作,再次感情朗读,体会捅窝的扣人心弦及马蜂誓死拼搏的精神。

  4、教师小结:从捅蜂窝到挨蜂蜇,时间不长,作者却写得生动形象,令人惊心动魄。原因是什么呢?是的,靠的就是*时观察细致,靠的是准确生动地运用一些表示动作、行为、情态的动词,靠得是细节描写这一表达方法。所以希望同学们,在*时要留心观察,并掌握一些写作技巧。

  设计意图:叶老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把阅读、理解、品味、感悟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启发、点拨、引导、激励留给教师,让教师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本环节正是以质疑明确学习方向、以自读自悟感悟文本内涵、以合作交流加深内容理解来体现这种理念的。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升华。

  (二)研读8—11段,了解马蜂的特性

  1、轻声读文,想想:从爷爷的话中,我对马蜂的特性有了哪些了解?画出相关语句。

  2、齐读课文第11段,思考:

  (1)“我”对马蜂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为什么会有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罪孽感”表达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①小组读文、思考、交流、讨论、汇报。

  ②教师小结:“我”对马蜂的态度由厌恶转为敬佩。因为“我”伤害无辜的生命,破坏了它们的家园而感到罪孽沉重。这种罪孽感更表达出了“我”的愧疚之情,要善待生命。

  (3)再次读文,更深度理解:

  “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引导学生明白:马蜂的这一特性,正是它为保卫家园而牺牲自己精神的具体体现,令人佩服。点明文章主旨。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抓重点句子研读感悟,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新课标提出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精读第12段,感悟文本内涵

  1、默读本段,思考:这一段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集体交流,教师引导:

  作者运用设问句更表达出了“我”盼“无家可归”的马蜂归来重建家园的急切心情。特别是最后一句,既突出了儿童的幼稚之举,又表达了盼归的急切,更是在呼吁我们要善待动物,善待生命。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中思考、读中感悟的习惯。

  (四)入情入境,体会作者情感变化

  速读全文,从每一部分中感悟作者的内心感受。

  引导学生明确:从捅窝的渴望到捅窝的受惊再到捅窝的忏悔,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体会作者情感变化,把握文章基调,进而提高感情朗读水*。

  三、质疑解疑,升华主题

  1、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2、从文本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或者学习完课文后,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做事冒失,不经调查研究,造成的后果有时是无法弥补的,要学会为他人着想。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探究文本的真正意图,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以达渗透人文教育之目的。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写一则50—100字的学文读后感。

  2、根据课文第7段的描写,写一场景。(提示:注意人物动作、心理、神态及细节描写)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以达阅读之真正目的。

  板书设计

  准备细致周密

  要善待生命

  5、捅马蜂窝经过扣人心弦不冒失做事

  为他人着想

  结果挨蜇盼归

  设计意图:条理清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彰显文本内涵。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品读、抓重点词句,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2、感悟文本,体会课文内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捅马蜂窝》一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导入。教师:同学们,本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不紊地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小时候捅马蜂窝的原因、经过、结果;“我”对马蜂的再认识和“我”对马蜂归来的期盼。那么作者是怎样环环相扣,将意图表达清楚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深入了解课文。

  设计意图:教育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成功的情感体验能让学生对教材有着浓厚的探究意识。本环节让学生通过对旧知的回顾,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增强对文本的探究意识。

  二、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提纲,明确重点。

  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文中比较精彩的部分,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2、品读感悟,美读升华。

  (一)细读1—7段,了解捅马蜂窝的经过

  (1)自由阅读课文,想一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集体交流反馈:

  马蜂窝的位置、给爷爷奶奶生活带来的不便、“我”捅蜂窝的准备及过程。

  (3)相机重点引导:

  A、作者写捅马蜂窝,为什么还要写爷爷家的后院?对蜂窝的介绍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从这些内容,你了解了哪种写作方法?(环境烘托,为捅蜂窝埋下伏笔)

  B、从爷爷奶奶的对话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这对我有什么影响?(引导出:捅蜂窝的方法及“我”强烈捅蜂窝的.欲望)

  C、品读、抓住重点词句,体验扣人心弦的捅窝过程(6—7段)

  ①、找出具体描写“我”捅蜂窝的段落,读一读。

  ②、指名反馈:

  捅马蜂窝的经过真是__________________!(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紧张、恐惧、惊慌……)

  ③、教师小结:是啊,捅马蜂窝的情景紧张而扣人心弦,找出具体语句品读、体会。

  ④、指名反馈句子,相机出示:

  A、“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

  自由读画出描写“我”捅蜂窝准备工作的动词,并谈谈读后感受。

  (从动词中传神地透露出“我”准备得细致周密,同时也突出了“我|既想捅又害怕的心理,进而体会捅窝的紧张和扣人心弦。)

  B、“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地摇撼两下,只听得‘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情景。指名谈感受。

  (“嗵”写其声,“沉甸甸”写其沉重,“一团黄色的飞虫”用“团”来形容,只见黄色,看不见马蜂个体,写蜂群聚集之多,“腾空而起”“扔掉”“跑”等动词写出了蜂群受惊后猛然逃出可怕、紧张的情景。)

  指导朗读,想像、感悟。

  C、“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品读句子,找出关键词,体会,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指名反馈,重点引导:“径直而凶猛”“扑来”写出了马蜂不顾一切的气势;又用一个比喻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写出了马蜂的拼死一搏。

  感情朗读,体会感悟。

  ⑤小组合作,再次感情朗读,体会捅窝的扣人心弦及马蜂誓死拼搏的精神。

  4、教师小结:从捅蜂窝到挨蜂蜇,时间不长,作者却写得生动形象,令人惊心动魄。原因是什么呢?是的,靠的就是*时观察细致,靠的是准确生动地运用一些表示动作、行为、情态的动词,靠得是细节描写这一表达方法。所以希望同学们,在*时要留心观察,并掌握一些写作技巧。

  设计意图:叶老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把阅读、理解、品味、感悟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启发、点拨、引导、激励留给教师,让教师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本环节正是以质疑明确学习方向、以自读自悟感悟文本内涵、以合作交流加深内容理解来体现这种理念的。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升华。

  (二)研读8—11段,了解马蜂的特性。

  (1)轻声读文,想想:从爷爷的话中,我对马蜂的特性有了哪些了解?画出相关语句。

  (2)齐读课文第11段,思考:

  A、“我”对马蜂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B、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为什么会有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罪孽感”表达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①小组读文、思考、交流、讨论、汇报。

  ②教师小结:“我”对马蜂的态度由厌恶转为敬佩。因为“我”伤害无辜的生命,破坏了它们的家园而感到罪孽沉重。这种罪孽感更表达出了“我”的愧疚之情,要善待生命。

  C、再次读文,更深度理解:

  “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引导学生明白:马蜂的这一特性,正是它为保卫家园而牺牲自己精神的具体体现,令人佩服。点明文章主旨。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抓重点句子研读感悟,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新课标提出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精读第12段,感悟文本内涵

  (1)默读本段,思考:这一段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集体交流,教师引导:

  作者运用设问句更表达出了“我”盼“无家可归”的马蜂归来重建家园的急切心情。特别是最后一句,既突出了儿童的幼稚之举,又表达了盼归的急切,更是在呼吁我们要善待动物,善待生命。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中思考、读中感悟的习惯。

  (四)入情入境,体会作者情感变化

  速读全文,从每一部分中感悟作者的内心感受。

  引导学生明确:从捅窝的渴望到捅窝的受惊再到捅窝的忏悔,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体会作者情感变化,把握文章基调,进而提高感情朗读水*。

  3、立足教材,拓展延伸。

  (1)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2)从文本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或者学习完课文后,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做事冒失,不经调查研究,造成的后果有时是无法弥补的,要学会为他人着想。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探究文本的真正意图,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以达渗透人文教育之目的。

  三、多元训练,读写结合。

  1、写一则50—100字的学文读后感。

  2、根据课文第7段的描写,写一场景。(提示:注意人物动作、心理、神态及细节描写)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以达阅读之真正目的。

  板书设计

  准备细致周密

  要善待生命

  5、捅马蜂窝经过扣人心弦不冒失做事

  为他人着想

  结果挨蜇盼归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

  1.理解文章中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2.揣摩文章深入细致、充满情趣的语言。

  3.结合自身体验,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难点:文章主旨的理解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

  说说“曾经冒失的童年”

  提请学生思考:由于我们的幼稚,这些小小的冒失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为什么呢?

  2.以读作为进入文本的路径,让学生走进文章,也走得作者的情感世界。

  一读(整体阅读)——自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教师自语,语速放慢,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原来这篇文章写了作者童年时一件难以忘怀的极其有趣的事,刚才大家读了书,想一想老师的说法对吗?有没有什么不妥?

  学生反应:“有趣”似乎不妥,到底哪儿不妥一时还拿不准。

  教师:用“有趣”来形容中心事件不妥,为什么呢?我们将这个问题先放一放,那在这篇文章中,有没有写到“有趣”的事?

  学生:文章开头部分——“爷爷的后院是儿时的乐园。”

  教师:“堆放杂物”“少有人去的地方”,却为何是“我”的乐园?

  学生:有树,有鸟儿、蝶儿、虫儿……

  教师:那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的乐园呀!

  学生:好奇心,与大自然的亲近感使我觉得有无穷的乐趣。取蝉衣,挖蚯蚓,驱蜢虫……

  教师:对,有好奇心,才会有无限乐趣。正是由于好奇心,才有了“捅马蜂窝”的故事发生。

  二读(分解阅读)——朗读2至7节,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教师:奶奶也要捅马蜂窝,为什么?哪里可以找到?

  学生:为了通风和安全的需要。在爷爷和奶奶的对话中可以找到。(对话描写)

  教师:“我”无意中听到这段对话,心理产生怎样的反应?找出相应的语句。

  学生:“渴望”、“有趣”、“难以抑制”

  教师:而且奶奶的话中还教给我方法(头上蒙块布,竹竿一捅。)捅之前,有没有害怕或是别的什么心理?

  学生:“迟疑”、“胆怯”

  教师:但最终好奇心战胜一切。假如你是一个电影导演,让你将“捅马蜂窝”这部分拍摄下来,再现当时的情形,你该怎样拍?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设计镜头,模拟再现。

  活动汇报:

  一个全景(一个手持竹竿,头蒙小褂的小子正在紧张的使劲摇撼。)

  一个近景(“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

  一个特写(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扑过来,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教师:“捅”是紧张、刺激、有趣的,那“捅”过之后呢?又进行了哪些描写呢?(继续关注文本)

  三读(精选阅读)——带着问题选择阅读

  问题:①与爷爷的对话描写有什么作用?②“我”对马蜂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③为什么我会有沉重的“罪孽感”呢?

  问题解决:捅了马蜂窝之后,“我”对马蜂的看法是:马蜂不再只是一只令我好奇的小昆虫,而是会“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个一死”的英雄;马蜂虽然是一只小虫,但“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园,它能够视死如归,直至壮烈牺牲。

  “我”产生这样的看法,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我”自己的切身感受,在捅了马蜂窝之后,一只“不顾一切而拼死的”马蜂狠狠地蜇了我。另一方面是爷爷的讲述。爷爷告诉“我”,那仰面朝天躺在地上的一只马蜂,就是因蜇“我”而死的。爷爷说的“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那句话,让“我”对小小马蜂有了新的认识。

  听了爷爷的话,我明白马蜂不是害虫,你不惹它,它也不会蜇你,但是一旦你毁了它的家,它会不惜生命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个一死的。现在“我”毁了它们的生活,使它们成了一群无家可归的小生灵,所以“我”就有了一种沉重的“罪孽感”。

  教师:这种对马蜂的敬佩和对自身的罪孽感,让“我”对马蜂有了深深的牵挂,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这种感情?

  学生:“无家可归的一群”“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始终没能等来一只马蜂”“空空又是一年”。

  教师:这件事后便有了“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的教训。回到前面我们提到的问题,能用“有趣”简单地概括整个事件吗?显然不能,因为“我”为自己的冒失行为而后悔、内疚,希望马蜂能重回家园,弥补自己的过失。

  3.用辩论作为走出文本的跳板,让学生能跳出文章本身,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教师:结末的教训。有人认为,这个教训对我们很有意义,它教育我们不做伤害他人的事,要关爱一切生命,要有爱心,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有人认为,这个教训对我们没有意义,因为我们很难做到不伤害其他生命,比如踩死蚂蚁,比如咬伤我们的蛇我们会打死它,再说马蜂如果威胁我们的安全,我们是应该捅窝的。

  结束:对于学生的辩论,老师不必多说,可用动画片《狮子王》中的一段台词作结。

  小狮子:我以为国王是可以随心所欲。

  狮子王:你错了,作为国王我们也不能随心所欲。

  小狮子:不能吗?

  狮子王:辛巴,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身为国王,你不仅要去了解所有的生命,而且要去尊重所有的生命,包括爬行的蚂蚁和跳跃的羚羊。

  小狮子:爸爸,我们不是吃羚羊吗?

  狮子王:我来告诉你,我们死后势必会变成草,而羚羊是吃草的,所以,在这个生命圈里,我们是相互关联的。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理解课文最末一段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作为孩童,我们也一定有过淘气的惬意,有过冒失的忏悔。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色彩。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板书课题“捅马蜂窝”,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学生初读课文,把生字、新词勾画出来,借助字典读准字音,理解新词的意思。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抽学生认读,相机正音。(捅马蜂窝、纠缠、褂子、捣毁、痊愈、沉甸甸、惊魂稍定、粘上去)提示学生:形容词“沉甸甸”中的叠词,一般应该读成阴*,念作chén diān diān。纠缠的“缠”字,注意不要少写右边头上的一点。

  3理解词意。

  马蜂:学名胡蜂,昆虫,头胸部褐色,有黄色斑纹,腹部深黄色,中间有黑色横纹,尾部有毒刺。以花蜜和虫类为食物。

  纠缠:绕在一起。

  捣毁:砸坏、击垮。

  4学生再读课文,达到读通读顺的程度。教师相机检查指导,对拗口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5快速浏览全文,想一想:文章叙写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记叙的?(作者先写了儿时捅马蜂窝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写我对马蜂特性的认识和感受。全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教师:这篇课文的1~7段,写了“我”捅马蜂窝的经过;8~11段,写了“我”对马蜂性格特点的认识和对捅马蜂窝的忏悔态度;第12段,表达“我”盼望马蜂重建家园的愿望。

  1学习课文1~7段。

  (1)学生自由读1~7段,想一想哪些内容给你印象最深,用笔作上记号。

  (2)学生汇报交流自读所得。体会以下句子:“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很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什么。”(交代了马蜂窝的位置、体积、开头及马蜂家族的“人口众多”。)“爷爷不敢开窗,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来。”(暗示马蜂窝给爷爷生活带来的极大不便。)

  (3)分角色朗读爷爷奶奶的对话。(进一步感悟马蜂窝给爷爷奶奶生活带来的不便,点明了捅马蜂窝的原因。)

  (4)重点研读第6段。

  ①抽生读第6段,思考“我”捅马蜂选在什么时间进行。(在爷爷午睡的当儿,不想让大人知晓,可见其幼稚。)

  ②“我”作了哪些准备?理解相关动词。“悄悄溜”“脱下褂子蒙住头顶”“遮盖”“只露”“接绑”“约定”“开门”“关门”(让学生仔细品读第六段,想象这些动词传神地表达出“我”既想捅马蜂窝,又有些害怕的孩童心理,读好第6段。)

  (5)重点研读第7段。

  ①请学生自由朗读第7段,边读勾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②交流勾画的语句,体会捅马蜂窝的具体细节和紧张气氛,学习把文章写具体的描写方法。感受细节描写的语句:“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写出了马蜂数量多,飞起来的声音及气势让人吃惊。“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从声音、情态、颜色方面,写出了捅掉马蜂窝的具体情况,从“扔掉”“跑”等动词,写出了紧张,突破性。“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从这只马蜂的动作,写出了它不顾一切的气势,从“决心相撞”写出了马蜂拼死一搏的决心。(以上重点词语,要引导学生细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动作、神态,理解细节描写对于生动形象地展示情境的作用,学习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

  ③重点词句研读后的小结:从捅马蜂窝到挨蜂蜇,时间不长,作者却写得生动形象,令人惊心动魄。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时观察细致,靠的是准确生动地用一些表动作、行为、情态的词语,靠的是细节描写这一表达方法。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并学习一些细节描写的方法。

  2学习课文8~12段。

  (1)学生默读课文8~11段,想一想自己从中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①马蜂有毒,蜇人后伤势严重。(第8段)

  ②马蜂具有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的特点。

  ③马蜂具有为保卫家园而牺牲自己的勇气,令人佩服。

  (2)抽学生读课文第12段。感悟“我”思想的转变。理解句子:“那一群无家可归的马蜂呢?”表达了作者对马蜂的惦念。“它们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那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表达了作者盼望马蜂重建家园,也反映出对自己捅马蜂窝行为的忏悔。

  (3)小结第8~12段内容。以上段落,反映出马蜂的生性特点和“我”了解其特点后对马蜂的忏悔、惦念之情。

  四、回归全文,概括课文内容

  1再次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回忆故事的前因后果。

  2引导学生采用各段内容归并概括全文内容的方法,简述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交流学习课文后所受到的启发。认识了马蜂保护家园与入侵者同归于尽的特性;从文中“我”的忏悔中,感受到不应该伤害马蜂,应该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加强保护自然,保护环境。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和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2作一次小练笔:想象马蜂重建家园的情景及艰辛。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成长的足迹”。童年的生活呈现出千斑色彩,百般味道,无论喜乐与忧愁,无论甜蜜与苦涩,总能荡起我们心中的阵阵清波……这一单元向我们展示了许多人童年的独特经历和感受。《捅马蜂窝》似乎带着几分童年的苦涩,正是这份苦涩幻化为儿童成长的内驱力。作者冯骥才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的一段难忘的回忆。出于好奇心,“我”捅坏了马蜂的家,毁坏他们的生活,这种罪孽感使“我”下定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从而引发我们的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浅显,语言活泼,于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符合五年级孩子单纯、热情的特点,容易激起他们的兴趣。但针对部分孩子主动性不够的特点,上课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

  布置预习:

  1、熟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3、了解马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学会田字格里的12个生字。

  2、理解“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体会“爬满青苔”的“爬”,“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

  3、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和方法:

  1、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2、通过对话、朗读、合作能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一说“我”情感的变化,引发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语言文字训练,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我”的心理和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捅过马蜂窝?当时是怎样一种情景?有什么感受?

  (预设:找一两位同学说说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和感受。)

  今天我们和著名作家冯骥才一同感受他小时侯捅马蜂窝的情景。

  板书课题:捅马蜂窝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要求:认真听,把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新词,画出来,并注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读了解一些词的意思,如:“乐园、冒险、痊愈、罪孽”等。

  (预设: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小组交流解决。如仍解决不了,提出来全班交流或查工具书,如:查字典等。)

  3、检查学生阅读情况和对生字新词的理解。

  (预设:可采用一条龙式分段朗读、指名朗读等方法检查阅读。对读不准的字音,及时纠正,并请读错的学生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字词及时交流,并做出解释说明。)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文章为我们描述了儿时的一段难忘的回忆。出于好奇心,“我”捅坏了马蜂的家,毁坏他们的生活,这种罪孽感使“我”下定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从而引发我们的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预设:找一至两名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及时的评价总结,以鼓励为主)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生字词,这节课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走进爷爷家的后院,感受当时捅马蜂窝的情景。在这之前,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谈感受

  中心话题:请同学们再次用心地、细细地品读这个故事,边读边想:在“我”捅马蜂窝的前后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从课文中什么地方感受到的?画出有关的字、词、句,品一品、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预设: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句反复品读,以读促讲、读中悟情)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1、(1—7自然段)

  通过爷爷、奶奶的对话(奶奶的抱怨、爷爷的警告),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心情激动,跃跃欲试地想把马蜂窝捅下来。并付住于行动。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涌出”“强烈渴望”等词体会作者强烈的好奇心。通过“悄悄溜到”“脱下褂子”“遮住脸”“接绑”等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形象地感受作者跃跃欲试想要捅马蜂窝的心情。

  (预设:这一部分对主人公的心理、动作的细致刻画反映了作者的内心,学生能从这里体会到作者对捅马蜂窝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教学时教师要适时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板书:好奇渴望

  2、(8--9自然段)

  抓住“径直”“凶猛”“扑”“拼死”“不顾一切”等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捅马蜂窝的过程中“马蜂”是怎么想的?“我”又想了些什么?“我”的心情由好奇、渴望变成了什么?(惊呆)

  (预设:捅马蜂窝过程中把这只不顾一切拼死的马蜂比作战斗机,用“战斗机”来比喻“马蜂”,突出了马蜂复仇时的那种高速度,那种追击人时的凶猛再加上“燃料耗尽、决心相撞”就突出了马蜂那种拼死一搏、决不后退的气势。正是这种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指导学生朗读,重点体会马蜂不顾一切拼死的气势)

  教师指导朗读。

  板书:惊呆害怕

  3、(10--16自然段)

  爷爷与“我”的对话:“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这句话,使心有余悸的“我”的心中激起了波澜,让“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小小的马蜂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从而使“我”的内心产生了罪孽感,心情沉重。并对勇于拼死、守护自己家园的马蜂产生敬佩!

  教师指导朗读对话,要读出爷爷的语重心长,和“我”的疑惑不解。

  板书:赞叹、心情沉重

  4、(17--21自然段)

  这种对马蜂的敬佩和对自身的罪孽感,让“我”对马蜂有了深深的牵挂,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这种感情?

  (预设:引导学生抓住“无家可归的一群”“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始终没能等来一只马蜂”“空空又是一年”这些语句,体会作者三年的等待才唤回了赤黄色的马蜂,“我”在开怀大笑之余,不由地暗暗告诫自己:“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

  教师指导朗读。

  板书:舒心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三、升华情感

  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再到看到新马蜂窝筑成之后的开颜而笑中感悟到了什么?

  (预设:1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我们要尊重所有的生命,和他们友好相处。2并能看出这是一个单纯可爱、真诚善良的孩子。学生回答其中一点即可,教师要以鼓励为主。)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学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与动物和谐相处)

  2、最后老师想用动画片《狮子王》中的一段台词作为本节课的结尾。

  小狮子:我以为国王是可以随心所欲。

  狮子王:你错了,作为国王我们也不能随心所欲。

  小狮子:不能吗?

  狮子王:辛巴,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身为国王,你不仅要去了解所有的生命,而且要去尊重所有的生命,包括爬行的蚂蚁和跳跃的羚羊。

  小狮子:爸爸,我们不是吃羚羊吗?

  狮子王:我来告诉你,我们死后势必会变成草,而羚羊是吃草的,所以,在这个生命圈里,我们是相互关联的。

  3、推荐阅读篇目:苇岸的《我的邻居胡蜂》

  五、作业

  小练笔:由于幼稚,我们曾做过的一些冒失的事,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起那些往事,回想起童年,心中却充溢着美好和甜蜜。你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拿起你手中的笔把它记录在你的“小本本”上吧!

  板书设计:

  捅马蜂窝

  心情:好奇渴望—惊呆害怕—赞叹、心情沉重—舒心

  人与动物友好相处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调动他们的经验世界,营造课堂氛围,从而走进这个故事。

  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课*准备

  培养学生的概括复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训练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帮助学生回顾文章内容,走进文本,文章最精彩最细致的是心理描写。围绕捅马蜂窝而产生的“我”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像一条红线贯穿情节的始终,牵动着故事的发展,揭示出文章的主旨,故中心话题由此入手,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人物的情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用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体会人物内心变化。

  调动学生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想象世界,感受到作者的心理变化。

  一定要让学生带着感受,深情地朗读,通过朗读使情感尽情地宣泄。

  深化文章的主旨“童心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通过记录美好的童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品味语言。

  2、在阅读实践中产生不伤害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理解我思想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归纳内容,回忆认知。(提速)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1课,齐读课题,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回忆课文内容,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前、中、后)

  二、牵出情线,初步感悟。(回文读书,引出好奇)

  (一)浏览全文,找出感情句子。

  1、随着事件的发展,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翻开书,自由读文,画出描写作者感情词语的句子。

  2、能不能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你听出作者的什么心情?画一画核心词语。

  3、老师适时板书:渴望、惊呆、惊恐稍定、沉重、舒心

  过渡:你们看,作者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这么多心情的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首先出现的渴望

  (二)体会渴望,激情朗读。

  1、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的句子,学生再读读。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

  2、马蜂窝什么样子?读文填空:这里,()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

  3、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淘气、好奇

  4、体会朗读: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

  过渡:这一捅下可坏了,出大事了,什么事呢?读读文章,找找与惊呆有关的句子

  三、深入领悟,品味词句。(挖掘词句,以读悟情)

  (一)、自读自悟,品味含义。

  1、指导理解惊呆

  2、找一找与它密切联系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二)、体会词语:

  1、去掉这些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2、你喜欢那个词语,为什么?这种感情还能从哪看出来?

  3、读一读,体会感情。

  (三)、朗读:

  (四)、不顾一切:

  1、不顾什么?(一切指什么?为什么?)

  2、连命都不要了,为什么呀?书上原文又是怎样说的?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

  3、书上还有表达它不顾一切意思的词语,自己找一找。联系上下文,寻找近义词。

  4、读这句话,想一想,我们要读出什么语气?

  5、什么样的气势与架势。

  6、这是一只的马蜂。学生填空。

  过渡:你看作者从一个拼命,发掘出多少富有激情,富有魅力的词句来。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由于强烈的好奇,引发了一个冲动,结果被马蜂蜇了,事隔多日,作者的伤好了,他惊恐稍定,但心情沉重了,这是为什么呢?

  四、读中感悟,升华主题(辨析词义,体会心情)

  (一)配乐合读15段

  (二)这是一只充满激情和勇气的马蜂,却因我而!

  (三)因此作者说:

  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我真希望()

  (四)朗读、感悟

  (五)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盼望希望渴望失望

  那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

  一年过去了,我天天()

  马蜂却没有来;

  转年开春,当我看到有两只马蜂在窗檐下转了转时,不禁心中充满了(),它又飞走了。

  空空又是一年;我心中()极了。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我()它们能回来。

  (五)、主题升华

  过渡:你们看,作者的心情被描写得多具体呀!从盼望马蜂归来到仿佛看到了希望,接着又是大失所望,在结尾,作者的渴望,似乎打动了马蜂,它们又回来了。望着这一切,作者按下决心,他说: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1、出示: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2、思考:从题目来看更应该是不再做一件伤害马蜂的的事,那怎么作者又说是: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小组讨论

  总结:每一只马蜂都是富有激情的生命,来到世间的生命都有无限的生机,人与人要和睦相处,才能有和谐的关系。

  过渡:作者从生活中一件难忘的事情,悟出这个道理,希望大家记住文章,记住与旁人和谐相处。

  五、重换题目,育人训练。(回文读书,深入理解)

  1、请你自己读书,想一想,这篇文章,作者主要写了捅马蜂窝这件事,想一想,我们还能不能在环几个其他的题目呢?

  发生在我家后院的事难忘的教训难忘的一件事我和他们童年趣事

  2、趣:什么有趣?捅马蜂窝无家可归被蜇三年才来

  趣:经事明理人生回忆马蜂可爱的家

  六、品味词句,动笔书写。

  这篇文章中又许多优美的词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自己再读一读这些词句,然后再动笔抄一抄。


《捅马蜂窝》读后感(扩展6)

——捅马蜂窝教学反思5篇

捅马蜂窝教学反思1

  由于幼稚,我们曾做过的一些冒失的事,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起那些往事,回想起童年,心中却充溢着美好和甜蜜。开场白调动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在纷纷讲述了自己的奇特经历之后,我们走进了《捅马蜂窝》。

  中心话题:在“我”捅马蜂窝的前后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是怎样体会到的?请你读出相关的句子,说出自己的依据。

  听着爷爷奶奶的对话,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怎么想?这时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当学生沉默时,教师也可以适时发表自己的观点,说:如果是我,我就想, “让马蜂搬家,为奶奶出口气,让爷爷透透气。”教师故意问:“可是马蜂窝怎么捅呢?”学生回答后,教师问:“你怎么知道的?”让学生注意爷爷奶奶的对话,从而得到答案。“有没有反对的意见?”“你想怎样劝我?”“我接受了吗?”“为什么?”体会教师此时“强烈的好奇心”“逆反心理”。紧接着,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画连环画的方式确定捅马蜂窝的几个步骤,并且设身处地揣摩“我”的心理。

  这样,抓住了故事的主要环节,而且走进“我”的内心世界,感受“我”的心理变化。

捅马蜂窝教学反思2

  <<捅马蜂窝>>写的是作者小时侯淘气的事,文章最精彩最细致的是心理描写。

  围绕捅马蜂窝而产生的“我”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像一条红线贯穿情节的始终,牵动着故事的发展,揭示出文章的主旨,表现了“我”的成熟和长大。听了爷爷奶奶的对话,“我”心中“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渴望,那多么有趣啊!那颗好奇的心,在爷爷“捅不得,捅不得”的.劝阻声中,越发鼓动起强烈的愿望。虽然,“我”曾因胆怯而迟疑过,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终于不顾一切地冒然行动了。可是,当“我”看到马蜂拼死的气势时,“我惊呆了”。被蜇之后,“我”再也“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我”。听了爷爷的一番话,“我”先是暗暗吃惊,后又赞叹它“真像一个英雄”,最后“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头”。带着这种愧疚疚和罪孽感,“我”为马蜂的无家可归而担心,期待着它们能回来重建家园。

  三年的等待唤回了赤黄色的马蜂,“我”在开怀大笑之余,不由地暗暗告诫自己:“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从好奇渴望到胆怯迟疑,由胆怯迟疑到浑然不顾,这段心理活动真实地再现了一个顽皮孩子幼稚好奇的心理,由遭到马蜂反击后的心悸害怕,到听了爷爷的话后的吃惊、赞叹,进而产生的懊悔、自责和盼望马蜂归来的心理过程,则表现出孩子单纯可爱、真诚善良的心地。

捅马蜂窝教学反思3

  捅马蜂窝这篇课文,是冯骥才写的一篇文章。看到这么长的文章,不知道该如何引领学生学习。虽然课文非常口语化,但学生读起来也会有困难。带着这种心情,这种胆怯的思想,我走进了课堂。为了更好的衔接,我们一起复习了第一课。听着同学们流利的背诵第一课,我的心渐渐放松了,对同学们,对自己也有了更大的信心。果然,同学们对马蜂的了解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了解的实在是太全面了,真为我的学生自豪。

  对于课文的学习,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一点一点的引领学生一步步捅马蜂,反思,后悔,期盼。尤其是捅马蜂的过程,让学生当导演,设计镜头,随着学生一个个的镜头的叙述,作者捅马蜂的情景就再现了同学们的面前。通过分角色的朗读,两个对话描写更让学生理解了捅的原因,捅后的后悔。又通过对文章写作手法的介绍,修辞手法的运用,同学们对课文的了解更加深入。

  当课文的学习到了尾声的时候,下课铃适时的响了,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不禁感叹:这节课怎么过得这么快啊?怎么又下课了?

  这样的课堂是我向往的,学生这样的学习状态是我希望看到的。这一波三折的学习也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决不能忽视学生的预习,决不能小看学生的思维。

捅马蜂窝教学反思4

  《捅马蜂窝》这篇课文,是冯骥才写的一篇文章。看到这么长的文章,一波三折,尤其看到教学用书上那些要求,我很发怵,不知道该如何引领学生学习。虽然课文非常口语化,但学生读起来也会有困难。带着这种心情,这种胆怯的思想,我走进了课堂。

  为了更好的衔接,我们一起复习了第一课。听着同学们流利的背诵第一课,我的心渐渐放松了,对同学们,对自己也有了更大的信心。

  果不其然,同学们对马蜂的`了解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了解的实在是太全面了,真为我的学生自豪。加上我们曾学过冯骥才的《珍珠鸟》,这篇文章的成功学习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对于课文的学习,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一点一点的引领学生一步步捅马蜂,反思,后悔,企盼。尤其是捅马蜂的过程,让学生当导演,设计镜头,随着学生一个个的镜头的叙述,作者捅马蜂的情景就再现了同学们的面前。通过分角色的朗读,两个对话描写更让学生理解了捅的原因,捅后的后悔。又通过对文章写作手法的介绍,修辞手法的运用,同学们对课文的了解更加深入。

  当课文的学习到了尾声的时候,下课铃适时的响了,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不禁感叹:这节课怎么过得这么快啊?怎么又下课了?

  这样的课堂是我向往的,学生这样的学习状态是我希望看到的。这一波三折的学习也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决不能忽视学生的预习,决不能小看学生的思维。

捅马蜂窝教学反思5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逐步掌握了一些批注方法:勾画重点句、圈点关键词、初步写发现。在此基础上,培植问题意识,引导孩子到文中去发现,去质疑。于是,我把第二单元作为训练的主阵地。

  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捅马蜂窝》,检查预习的同时,我开始引导学生将关注点放在疑难处、关键处。教学中,由易到难,以题目为例,尝试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提问。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关注了“捅”字。“为什么捅马蜂窝?谁捅的?怎样捅?”大家尝试提问,一起梳理文章结构。从整体入手,把握内容,理清脉络。带着问题读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课文阅读检查中,聚焦重点句段,有意识引导学生停下来,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给孩子一个思考与提问的时间与空间。有的孩子抓住一个词问意思,有的孩子学会用上“为什么”,针对句子来提问,还有的孩子能将读书中的思考与困惑分享出来。“罪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面对死去的小飞虫,我有一种沉重的罪孽感?为什么我想把空空的蜂巢粘上去……

  第一次提出问题,是在大家关注中,集体讨论中,锁定在含有丰富信息的题目与含义深刻的重点句段中。师生共同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并尝试在问题处标上小小的问号。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在批注式阅读中将“问题”作为批注的"重点。

  老师的示范引领,同学们的集思广益,让问题从文本中显露出来。如何独立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成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面对这些刚升入五年级的孩子们,这段时间的接触,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教学是一项慢的艺术”。它需要老师付出耐心,讲求方法,在扎扎实实的训练中,帮助孩子掌握学习的金钥匙。

  教学急不得,需要慢慢来……


《捅马蜂窝》读后感(扩展7)

——捅马蜂窝的作文五年级3篇

捅马蜂窝的作文五年级1

  午后的阳光依旧非常炽热,我百无聊赖地跟着小表哥一起在乡村小路中闲逛。突然,我看到远处的茅草房下有一个圆圆的东西,外表呈棕色,像是猫头鹰一样。小表哥连忙上前一探究竟,突然,一只马蜂冲了出来,吓得我和二表哥连忙调头逃窜。

  回家后,我问小表哥:“那是什么东西,如此吓人?”小表哥冷静地回答道:“这应该就是个马蜂窝。我们可不能让它祸害人家。等大表哥来了,我们一起去打掉这个马蜂窝吧!”

  下午三点多,大表哥果然来了,我们跟他讲清了事情的经过,只见他握紧拳头,咬牙切齿地说:“村里怎么还出了个马蜂窝,真是个祸害,咱们一起去打掉它吧!”

  大约四点钟,我们便出发了。我远远地躲在一片高地上,既能看到马蜂里的动静,又能避免自己受到马蜂的侵袭。我刚刚躲好,只听见“砰”的一声,马蜂窝就被砸出了一个大洞,无数的马蜂从巢中飞中,聚在一起,变成了一朵黄褐色的“云”,还发出可怕的“嗡嗡”声,我连忙怕得抱头鼠窜。那些蜜蜂并没有向我飞来,只是向着表哥和大表哥那边飞去。

  这时,我突然看到了那朵黄褐色的“云”,瞬间分为了好几朵小云,约有四五朵是冲着表哥他们去的,其中一朵“云”朝我冲来,我吓得赶忙逃跑。耳后尽是一片嗡嗡声,可见蜂群追得越来越近了。我灵机一动,突然一个驴打滚,躲在了一块大石头后面,那些马蜂不知所措,继续向前追去。

  随后,我选了一条偏僻的小山路,蜂群没有随后追来。很快,我顺着山路与表哥们相聚。我急切地问:“你们应该没被马蜂蛰吧!”小表哥说:“我不太确定,我全身有点痒。”大表哥嘲讽着说:“那蜂都来追我了,哪能蛰了你。”然后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第二天,大表哥回来报告说,他看见那些马蜂上午还在那里徘徊,直到下午,才终于消散了。

  这真是太惊险刺激了!

捅马蜂窝的作文五年级2

  童年是什么?它是飞翔的纸飞机,是阵阵的大笑声,是乱乱的涂鸦画。追着,跑着,闹着。我们长大了,这其中会有许多有趣的、难忘的经历。我每次想起自己勇捅马蜂窝的“英雄事迹”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呢!

  那是前年暑假,我参加了一个有趣的封闭式夏令营。一天早晨,我们几个“死党”吃完早饭溜进了山。我们边走边左顾右盼,寻找着“猎物”。旁边的大树为我们遮阳,凉风习习,不远处还有一个长方形小亭子,长满了绿油油的爬山虎。我眼睛一亮:“那边有个马蜂窝!咱们去看看吧!”

  我们兴奋地跑到小亭子里,围到了马蜂窝下面。抬头望去,这个马蜂窝看起来表面有些干巴巴的,而且摇摇欲坠,最重要的是,没有马蜂在蜂窝外头“嗡嗡嗡”地飞,貌似没有马蜂住在里面。我不假思索地立马从地上找了一块大石头,想把蜂窝砸下来,可惜这块儿石头好像沉了点儿,影响了准头,在蜂窝的侧面轻轻地擦了一下就掉下去了,而马蜂窝只是微微地晃动了一下,根本没有要掉下来的意思。

  这下热闹了,大家都开始摩拳擦掌,吆喝着看谁能把它给打下来,只见石头、树枝子点似的向蜂窝飞去,可不知怎么地,这个马蜂窝就是稳稳地挂在那里巍然不动。终于,有个同学放了个大招儿——他像猴王孙悟空转世,挥舞着一根不知从哪儿捡来的“金箍棒”,大喝一声,对着马蜂窝就是一捅!成功了!蜂窝终于如愿以偿地掉了下来,摔进了对面的树丛里。我们一下子都紧张起来,会不会有马蜂飞出来啊?刚才的热闹劲儿一下子过去了,树林里突然那么的安静,只有凉爽的风还在微微地吹着。

  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树丛那边,一时间,我有些后悔刚刚发现了这个马蜂窝,现在我们随时可能会被马蜂蜇。我满头的大汗一下变成了冷汗。过了好一会儿,还是静悄悄的,没见有马蜂“腾空出世”。“呼!”我拍拍胸口,庆幸地松了口气。

  突然这时,空气中爆出一声大喊:“啊!马蜂——”我大吃一惊,什么也顾不上了,没命地跑了起来。我的脑海中闪现着电影中看到的“野蜂狂舞”的画面,天呀,这要是被它们盯上,我可就惨了。小伙伴们也惊慌失措地跟着我跑,我们的速度估计都打破自己的最高记录了,即便如此,我还是感觉身后仿佛有一大坨气势汹汹的复仇者——马蜂在追着我,等待我的将是满头满脸大包的凄惨命运!于是,跑得更快了。

  我们一伙人“抱头鼠窜”了半天,实在跑不动了,瘫软在地,这才感觉有什么不对劲儿,好像后面没什么动静呀,我胆战心惊地回头一看,哪有什么马蜂,只看见一个小伙伴正远远地冲我们窃笑呢,看他那笑得直不起腰来的姿态,我们这才知道上了当,原来他就是那只“大马蜂”啊!大家气急败坏,转头就冲那个可恶的家伙跑去,这下轮到他狼狈逃窜啦!

  我们笑着,叫着,喊着,畅快淋漓地享受着我们的童年,感受着这美好的"生活

  童年就是这样趣味横生,我们天真无邪,调皮捣蛋,不知天高地厚。可这又有何妨?我会将这些记忆深深地藏在自己的心中,藏在那个叫做“天真”的地方。

捅马蜂窝的作文五年级3

  今天,我们准备捅一捅那葡萄藤上的马蜂窝。为什么?当然是逞一逞英雄。因为谁都没捅过。而且,很好奇,所以许多小孩都过来,看我们这样大哥的“英雄事迹”。

  我和段嗣国、朱容磊每人拿了一个竿子。对那些小孩说:“我宣布,捅马蜂窝仪式,正式开始,奏乐。”只见王冯辉在旁边唱*:“起来,不愿……”。唱完之后,我们三个做好了准备。只听王冯辉倒计时“三二一”。数完后,我们三个鼓起勇气,闭上眼睛,就是一阵“乱打”。只听“嘭”一声,马蜂窝不知被我们三位中的哪一个“英雄”捅下来。不知谁喊了一声“跑”。我们一群都撒丫子跑了起来,只恨这少生了两条腿。不一会儿,一群“勇士”就来用利剑和我们打。不一会儿,就看到了几个小“英雄”倒地了,哭了起来。我想笑,可是,还没笑出来,不一会儿,那声就变成了比猪被杀还难听的惨叫。我也“阵亡”了,不一会儿,那些“英雄”都“阵亡”了,我们一起哭了起来,哇哇哇。这简直就是一曲“交响乐”啊,不一会就被“拖”回了家。

  我在家疗养了几天,终于好。上午,我和姥爷去葡萄架下散步。姥爷说:“看”。我一看,啊,是只马蜂!刚想逃跑,只听姥爷说:“怕什么,它早死了。”我走过去一看,果然死了,它身体旁有几只蚂蚁。身体只剩个空壳,微风一吹,它轻轻地摆动着,似乎活了一般。我有些疑惑问:“它怎么死的”。“它蜇了人就死了”。姥爷回答。“它为什么蜇人?”“因为你毁了它的家园,它要拼命的”,姥爷说。我不禁又想起那天马蜂战斗机一般的架式。我真想把那马蜂窝粘上。

  从此,我没有在园子里见过一只马蜂。

推荐访问:捅马蜂窝 读后感 《捅马蜂窝》读后感 《捅马蜂窝》读后感1 《捅马蜂窝》读后感100字 《捅马蜂窝》读后感1000字 《捅马蜂窝》读后感600字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