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努力加油,在教育家成长路上演绎新精彩,——在2017年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新春学习班上讲话【精选推荐】

2022年努力加油,在教育家成长路上演绎新精彩,——在2017年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新春学习班上讲话【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2022-08-31 18:2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努力加油,在教育家成长路上演绎新精彩,——在2017年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新春学习班上讲话【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2年努力加油,在教育家成长路上演绎新精彩,——在2017年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新春学习班上讲话【精选推荐】

努力加油 在教育家成长的路上演绎新精彩

——在2017年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新春学习班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新年之际举办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新春学习班是我们的工作常态,今年又有了新改进,和首届“赣派教育家成长论坛(中国南昌)”一并举办。并有幸邀请到刘堂江、谢维和、叶文梓、程红兵、贺优琳等五位全国知名的教育大家、学问大师、专家教授莅临南昌,为我们传经送宝,给我们带来了教育的春天气息,让我们如沐春雨,如坐春风。他们是江西人,或曾在南昌工作过,现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全国闻名的教育高地从事高端教育工作,他们有着深厚的乡梓之情、故园之恋,为南昌教育呐与喊、鼓与呼,是赣派教育家的杰出代表。在过去的一天半时间里,他们分别给我们作了高屋见瓴、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给我们带来了世界前沿的教育资讯、新颖独到的教育视野、开拓创新的教育理念,为发展中的南昌教育指点了迷津、拓宽了思路、引领了方向。在此,向他们表达真诚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想和大家谈三点——谈点收获、谈点感悟、谈点要求。

一是谈点收获,就是学习的收获。

我感觉这次新春学习班,这次赣派教育家成长论坛的学习专题安排非常有效果,几位专家围绕赣派教育家成长、如何成为一名校长、老师、局长、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的这些话题对我们大家都有帮助。虽然我们的分工、定位和角色不同,但作为教育人 ,我们听了以后都有启发、都有借鉴。四位教授,四个专题,每个专题对指导、推动、履行我们的工作都有帮助,我收获最大的有四个方面:

谢维和校长让我们收获了责任感。他所说的“爱学生就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细节” “认识学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认识学生的生命之痒”,让我体会很深,我们的老师和校长在这方面是关注不够、用心不够、责任不够的。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有一种更强烈的关注学生、关爱学生的责任感,每一位校长和局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抓部署也好,抓落实也好,都要把工作延伸到以学生为中心这方面来。校长和局长们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行政管理上,但教育终究是人的管理,一定要落在人上。我们到底花了多少心思和时间在学生身上、老师身上?我觉得我们要扪心自问下,用心够不够,责任感强不强。作为校长,你们学校有哪些优秀的学生、哪些稍差的学生你都掌握了没有,如何通过抓两头带中间,你有没有细致的举措。如果说教育要细化,就要从这些方面来做,包括行政部门的考核,也要落实到抓这方面,否则就是停留在面上。我们能不能把领导班子、年纪组长和老师与两头学生结起对来,一年结对一些学生,在结对中加强和他们的沟通交流,只有这样才是用心用情做教育。不深入到学生和老师中间,那就不是教育,最多只是行政管理。

程红兵校长让我们收获了紧迫感。我对他的三个“打开”非常有感触——“把课程打开” “把课堂打开” “把教师打开”,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的差距很大。虽然这两年做了很多工作,造了势、起了势,现在要成势,形成教育良好之势。这个成势要在哪里成?我们要抓住教育的关键,要在课程建设、课堂建设、队伍建设上成势。这三个“打开”抓住了教育关键。教育质量要提升,立德树人要见效,就要在这三个方面做足文章,狠下功夫。

叶文梓所长让我们收获了压力感。我对他提到的“不是学校有什么就提供什么,而是学生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很有感触,从这方面来说,我们任重道远。我们不要说主动作为,就连应对高考制度改革、被动作为都应接不暇。我们感觉到有压力,更重要的是要化压力为动力,加压争先,负重前行。

贺优琳校长让我们收获了心动感。贺校长是我们南昌土生土长的教育人,听了他的报告,我觉得他是一个求实、真爱、用心的校长。他有很高深的理论吗?没有,我觉得他讲述的很多东西都是很平实的,一些工作落实方面都很可亲、可敬,对我们而言是很好的示范。其他教授我们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过来的,好像可敬不可学。但是贺校长不一样,他是从南昌走出去的,土生土长的名校长,没有什么神秘可言,用心用情就成功了。有了心动就一定会有行动,在行动中才能走向成功。

二是谈点感悟,谈点2016年以来的感悟。有三个方面的感受:一是要再接再厉,二是认清形势,三是把握大势。

所谓“再接再厉”,就是要坚定信心。去年我们应该是问心无愧的,应该是可以欣慰的,因为2016年是我们苦干实干的一年、经受考验的一年、收获喜悦的一年。2016年是苦干实干的一年,有画册、有片子,大家应该感受到了,机关干部感受得到,校长书记感受得到,我想县区局长也感受得到。2016年也是经受考验的一年,市委巡查组对教育局延伸到各学校进行了巡查,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没有大问题,经受了考验。这一年我们接受教育部、省厅的各项督查和检查非常多,结果都很好,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过了关。2016年是收获喜悦的一年,市委殷书记到南昌来了以后,系统里就是去了城市管理,然后来我们南昌教育调研,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和支持,包括教师的待遇得到了保障。还有郭市长,对教育也是关心备至,按规定2016年没有用完的资金要全部收归市里统筹的,我们教育1.2个亿在郭市长的支持下2017年里可以继续用于教育项目建设。这都是市委、政府领导对教育的厚爱。还有我们改革的举措,得到了老百姓和社会的认可,小学推迟到八点半上学,此举社会高度点赞,这就是我们辛勤付出的价值所在。所以我们要再接再厉,要事在人为,要敢于作为、善于作为。

所谓“认清形势”,就是要认清工作形势。四个全面战略、五大发展理念的践行,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大政方针的实施,全面从严治党的加强,对于我们政府教育履职部门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感觉到了干事创业的压力。2017年,我们要面临什么形势呢?就是四个方面:压力在加大、节奏在加快、要求在加高、难度在加重。不用心,不用力,就过不了关。原来我们可能说过一天算一天,不干事就不出事,可现在这样的太平官、太平位置是坐不住的,也过不了关。这就要求我们要干事不出事,要用双重的标准要求,不但要干,还要确保不能出事。

所谓“把握大势”,就是要把握工作大势。什么样的工作大势呢?从教育系统工作大势来说,新的一年要做到目标明确、方向明确,要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为指导,教育的大势集中体现在陈宝生部长的讲话中。陈部长在讲话中阐述了五化趋势、六大问题,不管我们要怎么改,要怎么工作,都要从这些方面来着力。今后,我们教育工作面临五化趋势:服务经济社会全面化,对象群体多元化,社会需求多样化、全民学习终身化,发展环境国际化。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环境。我们要怎么应对呢?要怎么思考呢?这就是我们要把握的六大问题:一是如何进一步理顺中央地方教育管理关系,完善政府依法监管、学校依法办学、社会依法参与的机制,既要集中统一又要生动活泼,拿捏好分寸,把握好度。这对我们市县区两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来说是一个考题,怎么做?怎么破解?二是如何逐步缩小东中西部教育发展差距,既鼓励局部率先发展,先期迈入教育现代化,又要步调大体一致,不让一个地方掉队?均衡发展,优质均衡发展,怎么发展?中央来说,这是指中西部,就我们而言,就是城乡一体化,如何城乡一体化?现有的机制落实得怎么样?我们要去思考。三是如何有效破解课业负担重、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片面追求升学率等“老大难”问题。这个点得非常具体,是不是做的题目越多,考试成绩就会越好?我们始终没有破解这个难题,很多校长根本没有去琢磨这个事情,还是习惯定势思维,以前都是这样抓的我们以后还是这样抓。这方面,我们都得好好琢磨一下,把握一个更好的量。心远(中学)这方面就不错,上次我去心远调研就有所了解,他们正在做。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专题,到底要有些什么题型,到底作业量是多少为好,如何统筹各科的作业量?这些都是要琢磨的。教育管理就是要细到这些方面。四是如何有效化解办学自主权不足、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够、民办教育活力不强等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职业教育虽然重要,但是社会的认同感不强,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学校办学自主权到底该放哪些,民办教育活力不强,为什么不强,怎么不强?五是如何有效应对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带来的新挑战,让教育变革跟上时代,让我们培养的人不落伍于时代。教育信息化我们做的怎么样,每年都投入那么多钱,这些东西必须要做,而且要做好。虽然有难度,但也必须要做,不但要运用而且还要用好,要学会弯道超车,这一定是大方向。在这个方面,大家基本上都是在起跑线上,但如果我们不抓紧,若干年后就是一代的差距,如果老师运用的不好,若干年以后,那就是一代人的差距。六是如何平衡各方利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通过2016年的感悟和反思,好的我们要坚定信念,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我们要心中有数,要认清形势、把握大势。

谈到去年一年,还有三个方面要补充:

一是回应一个意见以示重视。我们去年在征求意见建议时,很多学校反映我们布置的工作、检查、活动太多,我今天回应一下,以示重视。我们已经专题研究过,要求各职能部门一定要有这种意识,注重动态的考核检查,在检查问题上不能搞形式,要落实到平时工作中,不能平时不闻不问。对于一些活动,我们要以点触面,市级层面活动要以点带面。我们在活动策划过程中要有要求,不能说简单报个名,凑个数就可以了,那样没有意义。反映的问题,我们会加以改进,但是抓工作抓推进也要有手段,必要的活动和检查还是必须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这方面我们应该有共识和理解。

二是针对一个问题表明一下态度。那就是民办学校规范办学的问题。希望有些民办学校应好自为之,不要我行我素。去年我们网开一面,专项资金该给的都给了。要按照现代的办学思想和理念,不能违规地去无序挖生源和师资。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态度非常坚决,随着管理规范的推进,我们制约的手段会越来越严,不要去心存侥幸。

三是通报一个情况提前打个招呼。这主要是指县区,在座的局长一定要重视省厅对我们南昌的考核,虽然年年说做的很好,但是考核起来我们却落后,拖了全市的后腿。我们得到消息,2016年全省对教育“薄改工程”的考核,南昌排第四位,这和我们的省会城市不相匹配。所以要和各县区打个招呼,一定要盯紧自己的考核指标,那是一票否决的。现在省厅已经会同省委组织部对县区主官考核,是县区主官的问题,相信省厅会给出建议;
如果是县区教育局的问题,我们在市教育局层面会给出建议。还有就是在其位要谋其职,千万不要留下历史遗憾,做了几年后,硬件软件都没有变化。有个别县历史欠账太多了,上面拨的钱都用不出去,不知道怎么用,这就是不负责任。

对于工作上的要求,我想结合赣派教育家成长论坛,以《努力加油,在教育家成长的路上演绎新精彩》为主题,与大家做一个沟通交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南昌教育要发展,就必须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就必须提倡教育家办学,努力造就一批赣派教育家。昨天我们在这里举办了首届“赣派教育家成长论坛”开幕式暨揭牌仪式,就是为我们教育家成长搭建平台、提供舞台。教育家成长不是那么神秘的,教育家就是教育专家,简称教育家,通过努力和积累,有一定的成果就可以成为专家。我们请来的四位同志,你可以说他是教育专家,可以说是教育家,也可以说是校长,这都可以。作为局长、校长、老师、教育工作者,都可以成为教育家,都可以在教育家成长的路上积极有为。我们要引领教育家办学方向,宣扬教育家成长思想,培植教育家成长的沃土,搭建教育家成长的平台,为教育家未来成长搭建条件,提供支持,让未来教育家成长的种子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茁壮成长、落地生根。

教育家的成长不是那么几个名师名校长的成长,而是我们整个群体的成长。教育家成长是一种理想、信仰、追求,每一个教育人都应该在教育家成长的路上努力前行。教育家的成长更是责任和担当,不是说你不想当就可以不当,由不得你,既然你是教育人,我们就要行走在教育家成长的路上,这就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因为你有了目标、方向、奋斗,你的潜能才能更大发挥,你的作用才能更大发挥。对于教育人,教育家的理想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立志高远的理念,是教育情怀的体现、教育信念的坚定、教育追求的执着。作为教育人,只要我们不忘教育初心,满怀教育理想,坚定教育信仰,燃烧教育激情,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在苦干实干中找到人生的价值、收获职业的幸福,演绎教育的精彩。

不管是局长、校长还是老师都应该有教育家的理想、梦想、情怀,如果是从责任来说,那就是责任和担当,没有选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达到一定的高度,所以说我们所要求的教育家成长不是期望每个人都能去的拥有教育家的光环,得名得利,我们倡导的教育家成长是希望每一个教育人都能在实践中体现教育家的情怀,孕育教育家的精神,收获教育家的喜悦,注重过程的价值体验,看淡结果的得失有无。我们要有这种境界和心态,那么,如何更好地成长呢?

一、在专业中成长

如果教育离开了专业,你能成为教育家吗?那肯定不能,歌唱家是唱歌很好,舞蹈家是舞蹈很好,那教育家就离不开教育的专业。教育家首先是专业的引领者,教育家姓“教”。作为一校之长,校长首先应该是个好老师,能在专业上引领。最近中组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布的《中小学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了中小学领导人员尤其是校长应该具备胜任岗位职责所必须的职业素养、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特别强调校长应当具有5年以上的教育教学经历。这是硬条件,对校长的任职有了刚性要求和明确要求。作为校长要成为教育家,就要完成合格教师向优秀教师的转变、向学科带头人的转变、向专业领路人的转变,在教学上有影响力,在业务上有信服力,在学术上有话语权,在专业上有发言权,在管理上有权威性,在干部教师中有较高的人格威望和职业认同。

要做正确教育思想的执行者。专业成长体现在教育思想的把握,不管是校长、老师还是局长,若方向错了,路线错了,就不可能成为教育家。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依法执教,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在这方面,局长和校长们把握的怎么样,平时很多老师的认识或言行是模糊、错误的,校长们引导过吗?纠正过吗?有些老师经常在网上发牢骚,很多东西都是偏离方向的。教育肯定是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教育要讲政治,我们要做正确教育思想的执行者。有些人说现实太浮躁了,容不下课桌;
教育太功利,静不下心来。他对党政方针在教育系统的贯彻执行不以为然,甚至对立起来,这是不对的。教育不是空中楼阁,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要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党有号召,政府有号召,教育就要有响应与呼应。

要做先进教育理念的倡导者。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我们做到了吗?谢维和教授说,我们现在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分数,所以少数是优秀。如果有很多标准,一个标准一批优秀,两个标准两批优秀,那优秀的人才就多起来了。所以高中要特色化发展,就是要个性张扬,他能成什么才我们就让他成什么才。我们做得怎么样?

要做教育专业发展的推动者。叶圣陶先生曾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评论一个学校先评论他的校长。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这是社会对校长办学的极高期望值。校长不仅是学校的总体设计师,也是学校发展的践行者,更是教育教学的探寻者。校长是学校发展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师中的一份子,又是管理者、组织者和领导者;
既有教师专业发展的共性的一面,又有作为校长的特殊地位和身份不同于一般教师的更高的专业发展要求。校长首先是教师,应该姓“教”。而现实中却不乏校长姓“长”不姓“教”,投入教育教学的时间少了,忙于拉关系、热衷事务性的应酬太多了,成了社会活动家。当然,教育离不开社会支持,但是要把握度。

二、在质量中成长

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教育的尊严,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生命线。没有高的教学质量,优质教育无从谈起;
没有好的教育质量,教育品位无法提升。无论是应试教育的过去,还是素质教育的现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始终都是一切教育理念落脚点和归宿处,也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根本之所在。

质量永远是我们必须抓住不放的工作主旋律。教育家成长光会写文章和作报告,培养不出优秀学生,学生成绩不高,学术水平不高,不行,那不叫教育家成长。教育家成长一定要关注质量,所以教育家成长要在质量中成长。

一是要向全面育人要质量。教育是没有终点的公共服务,不是立竿见影的工作而是潜移默化的事业,这份事业需要我们静心涵养,践行“慢教育”。我们要在时代变革的洪流中静心思考,既不回避“升学”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也不让“分”的教育演变成学校唯一的生态样式,育分与育人结合,育形与育心融通,在 “应试”的浪潮中为学生围出一片桃园,使核心素养落地,使“全人教育”成为可能。

二是要向课程建设要质量。新质量时代,课程不再是学科知识的总和,而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部,是学科、学生、学习、社会的有机整合。当前我们的课程建设要克服认识模糊和路径迷失,回归理性精神和科学态度。要规范课程设置。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充实选修课程,丰富活动课程,拓展特色校本课程,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要推动课程改革。围绕课程改革中的重点、难点与热点问题,开展专项研究,以适应新高考改革对“走班、选课”的新要求。要重视课程的深刻影响力。郭沫若说过,“人的成长往往是从情感和美育入手的。”体育、戏剧和美术对心智开发的作用不亚于其他学科,“软课程”“小课程”对学生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要提升课程的核心竞争力。课程是学校文化表达的重要媒介,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从校本课程里打造出来。只有课程有特点,学校才会有特色。

三是要向教学常规要质量。千变万变,教学常规是关键。任何形式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创新都不能替代教学常规,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一个都不能少。备课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了解教情更要了解学情。少一些花哨,多一些务实。唯有如此,课堂回归常态,教学回归常规,课堂教学才可能高效,教学质量才可能提升。

四是要向社会拓展、综合实践要质量。我们要切实抓好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通过研学旅行、学工学农、劳动锻炼、志愿者活动、冬夏令营活动、各类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素质。

三、在管理中成长

如何强化管理,很重要。教育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包括人、财、物等诸多方面。管理是一种智慧、一种文化、一种情怀。管理是指导不是领导,是引导不控制,是督导不干扰,是尊重不是命令,是认同不是服从,在教育这个行业,更应是如此 。要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管理是关键。作为校长,管理要向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法治化、扁平化、精细化方面精准发力。要成为真正的教育家,要两手抓,校长既要抓行政管理,更要抓教育教学管理,否则不能成为教育家。

一是学校管理要规范化。学校管理千头万绪,建章立制是前提。要按章行事,以文化人。要以章程建设为切入点,深入推进依法治校;
要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校园管理;
要以廉洁建设为切入点,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二是教学管理要精致化。精致的管理,必须细化教学的程序,优化教学的过程,从而推动教学的变革,提升教育的品位。要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要以模式探索为切入点,实现课堂的生动高效;
以评价改革为切入点,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人事管理要人性化。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以民主之心,共和谐之事。要以端正用人导向为切入点,激发干部教师的干事创业的热情,要让想干事的有讲台,能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舞台;
要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师资素养,在付出与奉献中找到职业的价值与幸福;
以活动开展切入点,关心教师的工作与生活,使教职员工工作有劲头、生活有甜头,晋升有盼头,找到归宿感、尊严感和获得感。人是非常重要的,校长对老师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知道多少,和他们的情感交流沟通过多少,很多老师并不是以钱为目标,我们有些老师民办高薪挖他去,他就是舍不得离开,如果我们都有这样的老师,说明我们的校长在人性管理方面做到了位。

唯有如此,才能在管理中提升教育质量,在管理中塑造教育形象,在管理中唱响教育品牌。

四、在创新中成长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的发展在于改革,教育的改革在于创新。

教育创新不另起炉灶,而是在扬弃中继承,在传承中发展。从孔夫子到陶行知,从苏格拉底到苏霍姆林斯基,在数千年的教育发展历程中,在探索教育规律这条道路上,前人们做了大量工作,进行过无数次实验,提出过许多有真知灼见的教育理念、理论,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留给我们的创新空间虽然有限,但我们还是要在此基础发扬光大,与时俱进,因地制宜,不断改进完善。

教育创新不是形象工程,不是哗众取宠,不是人为的标新立异,而是要通过创新教育改善教育品质,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改变应试教育所依赖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价值,走向学生中心、生活本位的教育,重返教育的原点,回归教育的本质,重塑教育的价值。

教育创新不是文字游戏,不是表面文章,不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落实不到行动上,而是为了通过教育的方法、手段、载体的创新来改变教育现状,提升教育质量,开创教育未来。

一是教育方法要创新。方法创新体现在课堂上。我们要按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变被动传授、机械训练、简单重复的课堂教学,从课堂苦口婆心的说教中、从喋喋不休的自话自语中、从絮絮叨叨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转”中解脱出来 ,将课堂的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活动起来,让课堂生动起来,让思维在这里启迪,让问题在这里迸发,让情感在这里喷涌,让思想在这里碰撞,教师的课堂角色由主导者转换成引导者,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公、学习的主人翁,从而构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方法创新体现在考试上。要正确看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辩证分析考试与能力素养的关系。在考试的形式、内容与设计上,要符合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成长的规律。通过组织考试来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的漏洞,寻找解决的办法,找到进步的路径,找回学习的自信。方法创新还体现在评价上。在教与学的评价上,不能唯分数排名次、论高低、评优劣。要全面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评价管理平台,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引领教育发展方向。

二是要教育手段创新。当前我们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全球一体化、价值多元化、信息现代化时代,这对我们的教育形式、教学方式、师生互动、课堂模式甚至学校形态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育创新”更多的是体现教育手段的创新上。教育无处不在,学习无处不有,我们要学会调动一切可用资源进行教育融合,积极探索“教育+X”的教育手段创新模式。比如,“教育+旅游”(游学研修)、“教育+工厂”(学工)、“教育+乡村”(学农)、“教育+国防”(军训)、 “教育+志愿者”(公益活动)、“教育+电商”(商业实践)、“教育+电信、移动”(微信朋友圈、QQ群)、“教育+大数据”(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同课异构、同步课堂、慕课)等等。通过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家校互动,校企合作,社会联动,形成教育合力,扩大教育格局,开阔教育视野,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

三是教育载体要创新。未来的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教育将更加开放的。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打破时空界限,突破了教育群体的限制,冲破了课堂的边界、学校的边界、求知的边界,“万维空间”挑战“三尺讲台”,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组织方式与教育载体,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学习与生活。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互联网成为教育的最重要的载体,在线教育成为一种趋势,网络学习成为一种常态,处处都是教育的海洋。作为教育人,要努力成为“互联网+”教育的热心倡导者、积极探索者、创新实践者。

 

推荐访问:教育家 班上 教育系统 努力加油 在教育家成长路上演绎新精彩 ——在2017年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新春学习班上讲话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