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第一个问题,辩证为何能成为符号锤,它的魅力到底在哪里?我自己总结了三点:一是传承的魅力。学界有种观点,说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早在先秦阶段已基本定型。我们每个人文化基因里都离不开儒、道、法、墨,而它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如何打磨材料标题,试试第二把“符号锤”:辩证魅力【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先讲第一个问题,辩证为何能成为符号锤,它的魅力到底在哪里?我自己总结了三点:
一是传承的魅力。学界有种观点,说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早在先秦阶段已基本定型。我们每个人文化基因里都离不开儒、道、法、墨,而它们均与辩证息息相关。
比如,《周易》的阴阳两仪、相生相克,《老子》的知白守黑、知雄守雌,《论语》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韩非子》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等等。
又如,如何用最少的字概括四大名著主题?有人总结为:《三国演义》是忠与奸,《西游记》是人与妖,《水浒传》是官与民,《红楼梦》是男与女。你看,多么对立统一。
传统文化蕴含的辩证思维,已经融入我们的思想血脉,虽日用而不觉,但只需一个瞬间就可立即激活。比如,我说一个“天”,你肯定马上想到“地”;我说“天上”,你会接“地下”,这就是文脉传承的潜意识,是刻在基因里的。
二是反差的魅力。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分别是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写材料没办法像电影一样,3分钟一个小反转,10分钟一个大反转。但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可以用对比来制造反差,这也是辩证的独特魅力。
反差的张力到底有多强,举一个《杨乃武与小白菜》的例子,此案是满清四大奇案之一,故事大家都熟悉,不必细说。杨乃武作为一名举人,蒙冤入狱,绝望之际写一副对联。
上联是:举人变犯人,斯文扫地;
下联是:学台充刑台,乃武归天。
举人变犯人,是指杨乃武从举人身份变为阶下之囚;学台充刑台,是讽刺钦差胡瑞澜学政出身,不懂刑诉却来主审案件。斯文之“文”对乃武之“武”,扫地之“地”对归天之“天”,又巧妙嵌入杨乃武的名字,可谓精妙。
一副对联,18个字,几乎字字有对比,充斥着冤屈、不满与绝望,这就是辩证对比下的张力之美!
三是思考的魅力。我们一直讲,稿子要有观点。观点来源于思考,思考一定要有方法,而辩证本身就是方法论。我们来看看历史上几个有名的道理:
《战国策》讲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用“前”与“后”的对比,告诫我们,一定要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贞观政要》魏征劝谏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用“载”与“覆”的对比,劝导君主一定要爱惜民力。
《岳阳楼记》范文正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用“先”与“后”、“忧”与“乐”两组对比,抒发了为国为民的胸襟气魄。
辩证是一种“执两用中”的思维,就是看看正面、想想反面,最后取中间的精华。所以,我将其称之为思考的利器,讲道理的核弹。
以上是辩证的魅力所在,属于“心法”。下面讲第二个问题,我们结合实战,从使用场景的角度谈谈“技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01第一个场景:在发展变化中展示成绩
辩证法的第二规律是质量互变,我们就是要用这一点来总结成绩、展示成效。
上一篇文章“重复的经典”中的高频词“新”,就是总结成绩的常客,诸如迈出新步伐、实现新提升、达到新高度……。但实质上,它是相对苍白的,因为不是你说到了“新高度”,它就是新高度了。
一连串的“新”,就像电视广告声嘶力竭地告诉大家,这是新配方、新产品,用了一定有新成效、新惊喜。一次两次可以,但多了,老百姓就不会买账了,因为你这是自说自话。
这个时候,不妨试试辩证类标题,把“质量互变”这一利器拿出来,它一定会是一把好用的符号锤。
假如,我们要写一篇经验材料,讲述一个信访大县,通过创新社会治理,变成信访示范县的事迹。先看第一组标题:
一是思想之变,提升工作的主动性;
二是方式之变,提升群众的参与度;
三是成效之变,提升治理的满意率。
再看第二组标题:
一是变被动为主动;
二是变对手为帮手;
三是变信访为信任。
第一个标题,将焦点钉放在了“变”上,“三个之变”后面紧跟“三个提升”,但只有变化之“形”,并无变化之“神”。
第二个标题,则通过“被动”与“主动”、“对手”与“帮手”、“信访”与“信任”三组对比词,简单直白地讲清了变化、展示了成效。
经验材料只是小场面,如果是新闻发布会、城市推介会这些大场面呢?辩证一样可以驾驭。比如,宁夏在“中国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着重介绍了自己的脱贫攻坚工作。
宁夏西海固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通过脱贫攻坚,成功实现了“三大变化”:
从“穷山沟”搬到“米粮川”;
从“闽宁村”成为“闽宁镇”;
从“干沙滩”变成“金沙滩”。
这“三大变化”的背后,是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是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是一系列感人的“山海情”故事。
其实,在脱贫攻坚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故事,用的都是辩证对比。比如,有的种木耳,书写了“小木耳、大产业”的致富故事;有的种茶采茶,让“小茶叶”变身成“致富叶”;有的种核桃,使“核桃树”成长为“摇钱树”。
辩证类标题,在城市推介中依然好使,这里举一个浙江某县的例子。在一次推介会上,用了三个辩证标题,令人耳目一新:
小县大手笔;
慢城快节奏;
古邑新气象。
我们来分析下这三句话:第一句,城市虽小,但梦想不小、格局不小、手笔不小;第二句,作为全国第7座“国际慢城”,提倡的是慢生态、慢休闲、慢生活,而不是发展慢、行动慢、节奏慢;第三句,1800年厚重文化,恰恰是新时代新气象的底气、底蕴。
02第二个场景:在正反对比中阐释道理
前文已经提到,辩证法是思考的利器,讲道理的核弹,那就先从大道理开始吧。
人民日报曾经这样阐释过中国道路,说中国道路有一种辩证特质:
体现了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统一;
体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类似的还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表述,体现了:
守正与创新;
连续与飞跃;
传承与借鉴。
不止大道理,一般道理也照样驾驭。这让我马上想到了辩证法大师徐文秀老师,徐老师对辩证法的运用已臻化境,特别是针对年轻干部的“八缺八不缺”“八争八不争”“九要九不要”等等,每一篇都是辩证标题讲道理的样本范例。
徐老师的大作网上都有,这里只列“八缺八不缺”一例:
不缺学历缺阅历;
不缺思想缺感情;
不缺干劲缺韧劲;
不缺知识缺文化;
不缺想法缺办法;
不缺能力缺魅力;
不缺活力缺定力;
不缺情感缺情怀。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个案例,几年前机构改革,某部门一下增加了几个职能,准备开一个全体领导干部大会,为了精简会议,就与理论中心组一起套开。
该部门的办公室主任与我熟识,打电话过来探讨提纲,讨论来讨论去,最后焦点落在了“职能增加”这枚钉子上。他突然冷不丁蹦出一句“职能增加了,能力也要增加”,这是灵感的影子,不可放过!
于是第一句有了:“职能增加不代表能力增长”。再接着推,部门是个老先进,奖杯奖牌一大堆,随着新牌子挂上,全部都要翻篇归零,第二句也有了:“昨日辉煌不代表明天灿烂”。
第三句想来想去想不出,我问他,不是还要套开理论中心组学习吗,于是最后一句也有了:“理论涵养不代表党性修养”。这是推的过程,最后写出来的顺序还是要调整一下,因为理论学习是第一个议程,必须放在最前面;能力建设一般殿后,所以放在最末。
其实,不只体制内爱用辩证法,互联网领域同样对其趋之若鹜,比如,美团创始人王兴在创业初期,就定下了美团的商业逻辑,那就是“三高三低”:
行业定位是“高科技、低毛利”;
客户服务要“高品质、低价格”;
内部运作要“高效率、低成本”。
王兴还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年轻。这同样是一句很辩证的话,它的商业逻辑是,你是做一代人的生意,还是一个年龄段的生意,必须提前想清楚。
03第三个场景:在辩证统一中讲述方法
随着70后、80后逐步主政一方,领导讲话稿会越来越难写。领导们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越来越需要个性化表达,也就是讲具体任务的篇幅会随之减少,谈理念、教方法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辩证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论,也是最常用的方法论,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如果丢掉了这个大利器,那就太不划算了。
用辩证法教方法,一定绕不过一位领导,那就是李瑞环同志,他的《学哲学用哲学》《看法与说法》太经典了。
比如,他用一块木头讲述事物的多样性:“拿它来做家具就是原料,拿它来烧火就是燃料,拿它来挑水就是工具,拿它来和坏人斗争就是武器,拿它来行凶打劫就是凶器,拿到法庭就是证据,但它还是那块木头。”
又如,他在天津任职时,谈到“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讲过四句话:稳住局面、保住吃饭、多方准备、球形方案。前两句是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后两句则是底线思维。特别是“球形方案”是其原创,球形无方向性,意指哪里出了问题都可以及时应对。
又如,在讲到如何分析综合的时候,他说:“我们总结经验,就是要将繁杂、零散的材料掰开了、揉碎了、摆正了、捋顺了。要分好类、排好队、归好堆、论好辈,不断地分,来回地分,边分边合,分分合合。”用最形象的例子,讲最生动的道理,他老人家永远这样。
老人家的境界肯定一时无法到达,那我们就一步一步练起来。在具写作中,我把这种标题大致分为四类:
一是关系类。就是每个标题讲一对关系,这类标题简洁明了,把两个辩证词放在一起即可,这也是最常用、最高频的一类。
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教师们提出的“八个统一”:
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又如:
处理好把握大势与见微知著的关系;
处理好着眼长远和立足当前的关系;
处理好猛药去疴和源头治理的关系;
处理好坚决斗争和讲究策略的关系;
处理好各负其责和协同作战的关系。
二是四字类。这类标题的辩证词必须是单字,一般以“大、小、多、少,点、面、长、短”等常用字为主。它的特点是短促有力、易读好记。
比如,以大带小、以点带面、以城带乡;内外并举、远近统筹、软硬兼施、新旧相融、点面结合;小题大做、无中生有、举轻若重、扬长避短,等等。
三是连词类。它是第一类的变种,就是用连接词把两个辩证词串起来,本质上并无二致。常用的连接词有:既…又,既…也,不仅…而且,在……中,变…为,化…为,等等。
比如,既要有念头,也要有看头;既要有块头,也要有龙头;既要有劲头,也要有盼头。
又如,在有限中把握无限;在相对中认识绝对;在特殊中认识一般;在现象中抓住本质。
又如,变产品为产业;变流量为销量;变人气为财气。
又如,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齐守;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同抓;发展和民生两个成果共要。
四是体系类。前面三类是同一个标题里,必须有一对辩证词,也就是单独看每个标题都是对立统一的。而体系类标题则不同,单独看好像没有联系,整体看则大有乾坤。
比如,在讲到班子队伍建设时:
保护优点;尊重特点;
克服弱点;改掉缺点。
以上四个标题单独看,似乎与辩证法毫无瓜葛,但整体看则是一个有机整体。类似的还有:
先攻一点;再红一片;
燎原之势;全局之变。
这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标题。这也提醒我们,做辩证类标题,一定要有辩证思维、整体观念。这也是辩证法的魅力所在,掌握方法远远比掌握技巧要重要得多。
辩证虽好,但也不能贪杯。有一种病叫做辩证法“庸俗症”,就是不管什么事情,他都要给你来个“从正面看怎样怎样、从反面看如何如何”,连吃个包子都要辩证统一,这就是把辩证法泛滥化、庸俗化了。
辩证,体现的是思考的理性,一旦庸俗泛滥,就会呆板无趣。所以,我们要保持克制,当用则用、不行就换。
对待辩证,既要爱得热烈,也要保持距离。一句话,我们要辩证地对待辩证。
推荐访问:打磨 符号 试试 如何打磨材料标题,试试第二把“符号锤”:辩证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