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构思成于灵感,也成就灵感——一次曲折构思复盘(精选文档)

2023年构思成于灵感,也成就灵感——一次曲折构思复盘(精选文档)

发布时间:2023-07-22 19:20:02 来源:网友投稿

写出一篇不落俗套的文章,完全看构思的创新程度,而创新往往来自突发的奇想,即灵感乍现。写作灵感是种很奇妙的心理体验。诗人艾青说:“所谓灵感,无非是诗人对事物发生新的激动,突然感到的兴奋,瞬即消逝的心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构思成于灵感,也成就灵感——一次曲折构思复盘(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构思成于灵感,也成就灵感——一次曲折构思复盘(精选文档)

写出一篇不落俗套的文章,完全看构思的创新程度,而创新往往来自突发的奇想,即灵感乍现。 

写作灵感是种很奇妙的心理体验。诗人艾青说:“所谓灵感,无非是诗人对事物发生新的激动,突然感到的兴奋,瞬即消逝的心灵的闪耀。所谓灵感,是诗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最愉快的邂逅。灵感应该是诗人的朋友,为什么要把它放逐到唯心主义的沙漠里去呢?”(《诗论》) 

然而,灵感是个不太听话的家伙,它来无影去无踪,喜欢给人惊喜,在人不经意间降临,又倏然而去。与这样的家伙约会,是件可遇不可求的事,难怪艾青用了“邂逅”一词来表达,形象! 

正因如此,人们至今尚未找到控制灵感的办法,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这是灵感的真实写照。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这样这道:“灵感,是天才的女神。她并不是步履蹒跚地走过,而是在空中像乌鸦那样警觉地飞过,她没有什么飘带给诗人抓握,她的头是一团烈火,她溜得快,像那些白里带红的鹤,教猎人见了无可奈何。” 

写作中,我们不得不经受这种“无可奈何”的煎熬。前年,我在《应用写作》上连载了六篇文章,有三篇谈精简文稿。创作过程,如今回想起来,真心觉得不容易,构思仿佛在蜿蜒曲折的山中行走,山重水复、百转千回,煞费苦心。下面,我以一篇为例,复盘我是如何有预谋地创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最愉快的邂逅”机会的。 

构思缘于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如何写得短些,再短些? 

如何写出短小精悍的文章?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清代刘大樾在《论文偶记》里写道:“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毛主席反对长篇大论的空乏文章,说它是“懒婆娘的裹脚”,胡乔木说“短些,再短些!” 

道理大家都懂,问题是,怎样才能短些,再短些? 

这几年,笔者读了一些公文写作的书籍,大家从不同角度谈了一些方法。比如,鲁迅先生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中有条方法:“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Sketch,决不将Sketch材料拉成小说。”另外,还有很多作者从使用缩略语、精炼素材、选用句式等方面提出了不好有效的方法。 

然而,这些方法大多只从某个要素入手,谈语言、素材的精炼,鲜有从主题、结构、脉络入手的,即便如此,也只是立足于写完后,生米煮成熟饭后再来删减,鲜有防患于未然,从构思阶段就预防,并把精简意识贯穿于写作全过程 

观点不少,但都不系统,讲的不够彻底,对于爱琢磨问题的我来说,总觉得不过瘾、不解渴,意犹未尽。 

于是,就想写篇文章。 

第1次构思  

归纳了10条方法,结构简洁明了但缺乏新意 

带着这个初心,思考就出发了。 

按最直接的思维,我脑海中已经出现了一个题目范式:求短的N种方法,接着,思考具体的方法。经反复推演,拉出了十点。 

于是《文稿写作求短十法》的构思就产生了,提纲如下: 

1.题目开口小一点 

2.结构越简单越好 

3.删掉空话、套话和废话 

4.多用动词、名词,少用修饰词 

5.句式要简短明快 

6.适当使用缩略语 

7.有所写,有所不写 

8.不要堆砌数据和事例 

9.切忌穿长靴、戴高帽 

10.慎用排比 

这个构思,标题采用概括式标题,总分结构,从10个方面以并列结构平行展开。 

这是写公文常用的套路,把散的东西用个“套子”装起来。优点是:有多少写多少,不受任何限制,可以是“求短十法”,也可以是“求短八法”,如果方法多,写“求短二十法”也可以,比如,毛泽东1958年1月的《工作方法六十条》就是采用的这种结构,把所有方法用序号的形式列出来,全是干货,结构非常灵活,构思也很简单,也很实用。 

然而,我在想,我写的是理论文章,这样写缺乏深度,尽管我写了十条方法,也只是在量上的突破,属于“五十步笑百步”,并没有把问题说通说透。想到这里,我立刻停笔,让子弹飞一会儿。 

首次思维的航行,搁浅了。 

第2次构思 

从人的减肥跨界想到文稿“瘦身”,取喻生动但结构不严 

接下来,我回到原点整理思路,打算用跨界思维来获取灵感。 

有段时间,我仿佛害了相思病,念兹在兹,辗转反侧。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一天,我猛然觉醒,不是有人把文章主题比作灵魂,把结构比作骨骼、把材料比作血肉、把语言比作细胞、把表述比作着装? 

多么好的一个修辞文本啊!我为什么不尝试用这个逻辑来思考呢?这是个不大不小的脑洞,这个脑洞就如同在人体与文章间掘出了一条虚拟隧道,有豁然贯通之感。 

既然能把章比作人体,何不把精简比作“瘦身”呢?思及于此,我暗自叫好,当即把题目改为《文稿写作“瘦身十法”》。 

随后几天,我开始搜集素材、解构提纲、提炼观点,大约一周后,文章写了一大半,按说应该高兴了,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为什么?因为有个问题始终在我脑中盘旋,什么问题?文章的结构、逻辑。 

我们知道,一篇文章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文章的谋篇布局,同样的素材,不同的结构,写出来的东西判若云泥,卯窍就在结构上,而结构的核心又在于逻辑。 

从现在的这个题目看,“瘦身”虽取喻生动,结构却不够严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精简文章的方法是个开放性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有不同解决方法,很难有个定数,所谓“十法”,从完整性上讲,是不够的。 

就这样,我陷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很长一段时间,都裹足不前,没办法,只能把这事晾起来。 

第3次构思 

偶然获得“修剪”灵感,“五把剪刀”很形象但概念有交叉 

话虽如此,哪能忘得掉呀?那段时间,我心里如猫抓一样痒痒的,心想写出新意,思维却打不开,充满焦虑。 

就这样,大概过了两个星期,有一个周末,我搭乘公交车回家,正好坐在靠窗的位置上,把自己放空,看见一棵棵梧桐树从眼前飘过,有些园林工人正在给树木修枝,突然间,树的概念在脑中闪过。 

既而,我联想到了郑板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句子。第一句是说,用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删繁就简,就像深秋里树叶掉光的树一样(只留主要的枝干),瘦劲秀挺。第二句是说要像二月的花,一花引来百花开,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同时,我还想到了他的竹石图题跋: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这时,我脑海中已清晰浮现出树的意象,想到树,文章不就是一棵树么?为何不把文章当树来看呢?思及于此,我会心地点了点头,精简文稿与园丁修剪树木何其相似,怎么就不把精简与“修剪”联系起来呢? 

于是,诞生了第三个标题:《削减文章的“五把剪刀”》。 

这五把“剪刀”,不是随意拼凑的,而是建构在文章的主题、结构、材料、语言和表述五大要素上,“主题之剪”“结构之剪”“材料之剪”“语言之剪”“表述之剪”与五大要素对应,既封住了口子,也形成了体系。 

于是就开始了二次创作,但好景不长,落笔不久,我发现问题又来了。这五把“剪刀”,在概念上切割得不够清楚,有相互交叉的情况。比如,谈材料的精简,必然绕不过语言和表述方式,谈到语言的精简,同样有表述方式问题。 

所以,我又不得不再次驻笔。第三次构思再次折戟沉沙,这时的我,主观上想特想把文章完成,但又无好的思路,心情格外焦虑。 

第4次构思 

从管理学中另辟一条蹊径来,有了理论底座却不够通俗 

时间到了五月下旬,有幸到南开大学学习,我把这当成了打开脑洞的好机会。果然,有一天,有位老师讲到管理学中的“精益管理”理论,讲企业如何全过程、全要素地管理,给了我很大启发。 

当时我在想,以前很多人在谈到精简文稿时,大多都是在“文字”上下功夫,比如如何精炼文字、选用句型、如何删除冗词赘句之类的,并且都是在文稿写成后的功夫,很少有提前预防文稿“发福”的对策。 

你想,一个人减肥,等长胖了后再来减,那是很麻烦的,还不一定减下去。民间有句俗话说:“吃药不如防病”,精简文稿也是一个道理,高手往往是避免发福,写作是个环环相扣的过程,除了动笔写外,前面有立意、构思、选用材料多个环节,“发福”的风险点很多,像管理学上讲的那样,全过程管控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想到这里,我隐约觉得,我把问题想通了,有了理论的底座,我也就有了写作的底气。于是取了第四个题目:《文稿“瘦身”的全过程管理》,并列出了八个一级标题: 

一、确立主题,开口要小 

二、选用素材,标准要严 

三、谋篇布局,结构要简 

四、对策措施,细节要略 

五、叙事说理,脉络要清 

六、行文走笔,笔法要直 

七、遣词造句,用语要省 

八、修改校对,锤炼要精 

正所谓“思路决定出路”,找准了树木的纹路,劈柴就如同破竹,接下来的写作顺畅了很多,文章很快就有了雏形。 

关于主标题,一开始,我准备在“全过程”三个字上做文章,后来觉得不行,因为按系统的观念,不仅全过程管控,还要全要素着手,主题、结构、材料、语言、表述各方面都要考虑。 

于是,脑海中浮现出西方管理学上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核心观点是“全员、全过程、全领域管理”,正好符合我的需要。于是,第五个题目——《文稿身材需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就诞生了。 

正为自己跨界的创意而高兴,一位朋友说:虽然用了“全面质量管理”这个理论,让文章更有理论的深度,但这个概念太学术化了,不太好懂,建议直白一点,让人一看就懂的那种。 

第5次构思 

从五个维度表达“廋”的意象,最终确立了全过程、全要素的观点 

怎么改呢? 

我曾想过《文稿的“减肥”呼唤整体解决方案》,但说“整体解决方案”似乎把话说得太满,态度不够谦虚,没有余地。 

想来想去,用疑问句,取名为《如何让文稿“瘦”下来?》,仍然回到“廋”这个概念上来,将八条提纲归并为五个方面: 

一、立意构思,主题要纯 

1.主旨要专 

2.旗帜要明 

3.切口要小 

二、谋篇布局,结构要简 

1.走出“面面俱到”误区 

2.走出“多多益善”误区 

3.走出“层层嵌套”误区 

三、选材用材,标准要“严” 

1.精挑细选 

2.精雕细刻 

3.精打细算 

四、叙事说理,笔法要直 

1.开门见山,不饶弯子 

2.主线贯底,不分叉子 

3.意尽则止,不留辫子 

五、遣词造句,提炼要精 

1.削尽冗繁 

2.语言明快 

3.修辞得体 

4.表述凝练 

三番五次地调整,架子总算搭好了,从主题、结构、材料、语言、表述五个维度进行综合思考,体现了写作的全过程、全要素控制的思想。文章最后在《应用写作》2019年第10期刊载出来。 

第6次构思 

所谓“心心念念,必有回响”,“子弹”飞一段时间后又有新想法 

文章不厌百回改,再说也不假。 

文章发表一段时间后,我回过头来读这篇文章,又觉得不满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标题太过对仗工整,八股气息太浓了。索性又作了一次改造,没有动结构,而是换一种表述方法,还用了比喻,这样一来,感觉更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了。 

一、立意构思阶段,主旨最好像小孩一样单纯 

1.一篇文章一个中心 

2.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3.尝试以小切口作大文章 

二、谋篇布局阶段,结构最好像板凳一样简洁 

1.忌面面俱到,生怕漏了什么 

2.忌多多益善,认为多写是水平 

3.忌层层嵌套,认为那样才系统 

三、选材用材阶段,标准最好像挑刺一样严苛 

1.像税吏一样精挑细选百般挑剔 

2.像裁缝一样对布料精心裁剪 

3.像月老一样在配对上精打细算 

四、叙事说理阶段,笔法最好像打针一样直白 

1.开门见山,不饶弯子 

2.主线贯穿,不分叉子 

3.意尽则止,不留辫子 

五、遣词造句阶段,语言最好像钢铁一样精炼 

1.尽量删除可有可无的词句。 

2.让语言简洁明快起来。 

3.保持语言修辞的克制。 

4.学习数学式的表述方法。 

现在回想这篇文章的构思过程,感触颇多,整个过程可以说经过了九曲十八弯,经常陷入“黔驴技穷”的绝望中。那段时间的我,就像一名铁匠,把铁反复高温加热、冷水淬火、锤打整形,循环往复才锻造出一个可用的器物来。 

这也让我想起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写道:“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写文章也是同样的道理:意在笔前,然后作文。写作源自构思,构思成就灵感,也成就于灵感,在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这次最愉快的邂逅中,你要做的,就是尽一切可能为邂逅创造机会! 

推荐访问:构思 灵感 曲折 构思成于灵感 也成就灵感——一次曲折构思复盘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