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十年求索路“四子”著文章,──浅谈文稿写作讲课提纲(范文推荐)

十年求索路“四子”著文章,──浅谈文稿写作讲课提纲(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2023-07-23 14:15:02 来源:网友投稿

非常高兴,今天和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一起探讨文稿写作,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学习的机会。X部长是我的老领导,今天的交流,既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责任,更多的是一种压力。文稿写作是个基本功,在座的各位,我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年求索路“四子”著文章,──浅谈文稿写作讲课提纲(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十年求索路“四子”著文章,──浅谈文稿写作讲课提纲(范文推荐)

 非常高兴,今天和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一起探讨文稿写作,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学习的机会。X部长是我的老领导,今天的交流,既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责任,更多的是一种压力。文稿写作是个基本功,在座的各位,我想大概分三种人:一个是念稿子的,一个是改稿子的,另一个是写稿子的。首先,我想了解一下,在座的现在或者曾经搞材料搞过1年以上的请举手?3年以上的请举手?5年以上的请举手?在座的有很多都是文稿方面的专家、行家,文稿写作,更多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今天张部长安排了一个半小时,因为水平有限,我想大概讲一小时左右,留个20分钟给大家提问,这样可能效果更好些。我是2010年上班的,到今年正好10个年头。下面,我从四个方面、用四个比方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近十年来文稿写作的一些感悟和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一,文稿写作之难,好比生孩子

我们都知道生孩子很痛很苦,机关里面写材料是公认的苦差事,和一般业务工作的苦不一样,不仅很累人、很熬人,而且还很折腾人、很折磨人。写材料的过程就像十月怀胎,写材料有时甚至比生孩子还要痛苦,有人说:“女人生孩子,不管怎么难、怎么痛,一辈子就那么一两次,咬咬牙就过去了,我们写材料,是生完一个又一个,不知何日是尽头,而且生完了孩子,常常是连产假都没有”。这里我归纳为“五个方面的难”。

一是领导意图难领会。我们是为领导写文章,现在的领导水平都很高,学历高,阅历深,经历丰富,要达到领导的高度,你说难不难。我曾经在乡镇、X委办、在X市委政研室写过材料,也在省委组织部学习过一段时间。这个难,我感到,全市、全省甚至全国都一样。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写材料的人和领导隔得比较远。比如,市委政研室,经常跟着X书记的是X主任,但中间还有副主任,科长,副科长,干事,这些人一年到头,很难有机会见到书记,而真正写初稿的都是下面的人,当然X主任也会和下面的人讲,但毕竟是话传话,中间隔了几层,而且这种讲也是非常有限的,这就很难了解领导的意图,跟上领导的步伐。二个是,领导和你讲得少。现在,领导都很忙,我们写材料,很少有领导会和你讲这个材料怎么写。除非党务工作会议、组织工作会议那种很大很重要的材料,一般也很少说列个提纲,给领导去审。有时,领导讲一句话,我们就要把一句话变成一篇文章。文稿写作为什么这么难?供需矛盾,信息不对称,我想这个应该是第一难。

二是写干脱节难把握。这个也一直是我们写材料的一个很大的困惑。按道理说,干这行的最熟悉情况,也最有话语权。但现实状况是,干这行的,往往理性思考不够,总结不够,就事论事,停留在具体的事务上。像市委政研室,他们为书记写材料,有脱贫攻坚、产业、园区、旅游、党建各个方面的,基本上都没从事过具体的工作,而且也很少出去调研,书记一个讲话,有时部门提供初稿,往往是一流的人写局长的材料,二流的人写书记的初稿,有时甚至来不及提供,没干过这行的,却要超越业务部门的水平,改业务部门提供的初稿,你说这难不难?在起草的过程中,当然我们会看大量的材料,通过多种途径去熟悉情况,但实践出真知,因为没有实践,知是知道,但总感觉心里没底,把不准。写干脱节,我想,可以算上第二难,不光对初写者、对老写材料的人也一样的难,不管是写十几页的讲话稿,还是一页纸的新闻稿,都一样的难,毕竟隔行如隔山。

三是责任心不强难过关。写材料和学历、专业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很大,《光明日报》曾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名校大学生,写作也不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责任心的问题。比如,我原来在X,三任政研室主任都是中专文化,市委政研室四任主任,我查过,X第一学历中专、X大学、X中专、X大专。文稿写作,最好的学校、最好的课堂、最好的老师、最厉害的在党政机关。现在网络很发达,领导安排一个材料,如果标准不高,应付了事,不管多大的材料,复制粘贴,一天就可以完成,但这样的材料会有质量吗?写材料一定标准要高、责任心要强,绝不能对付、应付,绝不能一般化、过得去。写材料要过关,我想有了强烈的责任心一般可以过关,当然要达到很高的水平,还需要天赋、悟性。省级层面以下,只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一般可以胜任,但中央,那是开创性的,需要高学历、天赋。这么多年来,我接触了很多写材料的,真正热爱、喜欢的很少,不到1/50,更多的是岗位需要,是一份责任。我体会最深的,写材料,这难那难,有了责任心就不难;这法那法,强化责任心是第一法。

四是动力不足难坚持。这里面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有老手不愿写。有的文字功底很厉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岗位的变化,不愿写了,领导交待科长,科长安排副科长,副科长安排干事甚至跟班的。另一个是新手怕写的。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离不开写材料,而且越往上以文辅政越突出,无论你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写作这道关都必须过。写材料,有广义的和狭义的,领导讲话稿,是狭义的,出台文件,调研报告,工作总结,考察材料,甚至一个签呈,都可以说是一个材料,都能看出一个人的文字功底。写材料,不显山,不露水,一天接不了几个电话,见不着几个人,很辛苦、很清苦,有些年轻的同志,吃不了这个苦,受不了这个寂寞,有的宁愿多干一点业务性、事务性的事情,也不愿写材料。

五是持续作战难支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写材料,不仅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经常写材料,对身体有哪些影响?我总结了6个方面。一是冥思苦想伤“脑”。写材料的压力山大,神经绷得很紧,要么是掉头发,要么白头发。二是长期伏案伤“颈”。对写材料的人来说,颈椎病、腰椎病,那是职业标配,有时感觉大脑供血不足、供氧不足。三是久坐不动伤“肾”。一个上午大概就是起来一两次,特别是晚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四是起居无常伤“胃”。写材料的人,大部分胃不好,而且虚胖。五是急火攻心伤“肝”。写材料的人,材料写不出,很急。有时候一个材料搞几稿,反反复复改,很折腾。六是常对电脑伤“眼”。写材料的人,用眼过度,大多都是戴眼镜。所以写材料这个东西,我觉得不写不行,不用心写不行,但写太久了也不行。

二、文稿写作之态,好比做厨子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我想写材料和做厨子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里我总结要有6种意识。

一是角色意识。顾客就是上帝,不同的顾客口味不同。写材料的人,有一句话说,就是要关起门来当领导。写材料一定要定好位,把好方向。我们为领导起草讲话材料,那讲话的站位、讲话口气、讲话的调子、讲话的风格,一定要像领导,契合领导身份。另外,要注意一点,同样是领导,和不同的人,讲话的先后顺序不一样,材料的要求也不一样。和下面乡镇,和区直机关,向上级汇报,肯定不一样。

二是学习意识。毛主席曾说过,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少奇同志说,一天不用功,跟不上毛泽东。被邓小平称为“党内第一支笔”的胡乔木,读书、思考、写作是他每天必须重复的三件事,他是党内公认的“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朱镕基曾这样评价他,“你跟他说话,就使你感到,你所知道的东西他都知道,而他知道的东西,你看不到边。”现在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读得书很多,知识面很广,平均每三天看一本书。现在,知识更新换代很快,一定要养成及时学习总书记的最新讲话的习惯。写材料很讲究对标看齐,一些政策、方向,包括语句都需要保持一致,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有时甚至犯错误。

三是不服输意识。作为年轻人,要始终保持一股子气、一股子劲,有一种不服气、不服输的精神,人家能干好的事情,我一样能干好,而且要比人家干的更好,人家花一天时间,我就花两天三天时间。这种精神,对写材料的人很重要。中组部遴选干部,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不怕写、写不怕、怕不写”。我觉得年轻人就应该这样,一是不怕写,领导交待一个材料,要勇敢的接受,如果首先心里就怕了,心发慌,手发抖,能推则推,那肯定写不好。二是写不怕,开始写不好,没关系,要愈战愈勇,屡败屡战。三是怕不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四是钻研意识。写材料的人,要善于踱方步,不一定要老是坐在办公室,办公室之外也可以想问题,甚至更有灵感,想通了想好了再下笔。这种精神我觉得尤其重要,也就是要始终保持工作状态。对写材料的人来说,工作时间远不止8个小时,下班后,走路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都在思考问题。有时候干坐在办公室效率还不高,还找不到灵感,很多的文章在下班之后构思的。叶圣陶曾说过“作文如说话”。其实我很多材料,是在下班之后,打好腹稿的,我要写的材料都是先说了一遍。想清楚想明白了,写起来就很快。正所谓,功夫在诗外,闲在不闲时。

五是创新意识。每一篇有质量的文稿,都是一次艰辛的创作。有一句叫做“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参考一篇文章写一篇文章叫抄袭,参考三篇文章写一篇文章叫模仿,参考十篇几十篇文章写一篇文章就是创作。抄可以,但不能从头到尾,一字不漏的抄,要善于提炼、善于变通,抄出水平。我总结,一是抄框架,二是抄素材,三是抄金句。我们写文章,特别是初学者,一定要尽可能多的在网上搜集资料。我记得我在乡里写的第一个大材料,政府工作报告,我当时收集了57个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写的材料有三个1/3,1/3的原创,1/3的过去的材料,1/3的抄中省和其他地方的。

六是时间意识。对写材料的人来说,一定要有时间观念,逼着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材料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要送到领导手上,一定要打足提前量,千万不要明天上午要用的稿子,今下午才送,今天下午要用的,上午才送领导看,那样你写得再好,给领导的印象也不好,也要打个折扣。

三、文稿写作之法,好比建房子

写材料就像盖房子。盖房子要先搭架子,写材料要先列提纲;盖房子要先买材料,写材料要先找资料;房子盖成要粉刷,文章写成要润色;盖成的房子要装修,写成的材料要修改。领导是公众人物,对自己文稿的标准和要求都比较高,希望通过文稿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能力和水平,希望通过讲话来统一思想、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一篇好的文章,我觉得要有三个度。一是思想的高度。政治性。站位要高,格局要高,理论要高,写文章最高境界是出思想,有观点,让人听了有启发,有触动。二是实践的深度。指导性。既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要比较实,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既交任务又教方法。三是情感的温度。文采性。一篇好的文章,条理清晰,结构合理,有一定的文采。下面,我就讲讲如何写好文稿,也就是六步工作法。

第一步,领会意图。首先要大概把握领导的风格,一般来说,有这么几类:一是年纪大,资历深。德高望重,给这一类领导写材料,相对比较轻松。二是年纪轻,资历浅。给这一类领导写讲话稿,就要慎重一些。三是老基层,熟悉下情。给这一类领导写讲话稿,要多用基层的事例,多用事实说话,通俗易懂。四是老机关,长期从事机关工作。给他们写讲话稿要很内行,特别要注意观点鲜明、结构合理、语言准确、文字流畅。五是文化水平高,学问精深。这种类型的领导知识面宽,学识渊博。给他们写讲话稿一般写前多请示,多做一些理论分析,多引用典故和名言名句。如何领会领导意图?一要多想。领导交代一个材料,首先马上回顾梳理,之前领导这方面讲过什么、有什么要求。二要多问。对一些特别重要的材料,一些把不准的材料找机会多向领导请教。三要多听。多参加会议,特别是领导的即兴讲话。比如,部长去年团拜会的讲话。通过这些讲话了解领导的风格、特点、思维方式、关注重点。参会时一定注意领导用了哪些、哪些没用,哪些读的重些,眼神、表情、动作都能透露领导的意图。四要多读。领导的思维也是有连贯性的。要看原来的材料,比如部长在怀化的文集。五要多看。多看领导改的手稿,看领导怎么改,为什么这样改。

第二步,搜集素材。这方面,写材料的人通常感觉书到用时方恨少,有两个困惑:一个是网上有质量的材料很少。上网一搜,质量不高,过时了,能够拿来就用的不多。二个是要用时找不到。平常也学了不少,也搜集了不少,但就是要用的时候,不知道放在哪里了,想不起了。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是要建好管好用好材料库。平常多收集,定期整理,然后尽量记一些特别耀眼的词句,把那些重要的东西标红,以后找的时候好找,然后就是尽量把文档名留全一点,到时搜关键词可以找到。

第三步,拟定提纲。我一直和同事讲,写文章就是八个字,“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就好比打仗,排兵布阵,调兵遣将。拟定提纲就是谋篇布局。现在领导都很忙,看文章首先看标题看观点。提纲最能体现一篇文章的质量,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水平,也是一般人很难把握的,就像一个房子的四梁八柱,提纲打好了,文章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列提纲,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体现你对材料的把控能力,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文稿能力。提纲有一级观点二级观点。初学者最好是列到二级观点,这样就相当于填空了。列提纲,不外乎就是两种,也就是我们初中物理学的串联和并联。串联,一定要有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比如,经济工作会议。一是总结过去,二是分析现状,三是下步打算。过去、现在、将来。另外一种就是并联,一定要在一个层面。一定要平行或者递进,再一个要形成一个闭环。比如,组织工作,通常就是干部、人才、基层党建、自身建设。总结成绩、存在问题、下步打算。总结成绩:不断式(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基层保障不断夯实)。‚更加式(基层保障更加有力)。ƒ进一步式(基层保障进一步加强)。④新式(基层保障得到新加强)。存在问题:还不够式(政治站位还不够高)。‚有待式(思想认识有待提高)。下步打算:进一步式(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下功夫式(抓队伍,在建强骨干力量上下功夫)。ƒ坚持或突出或着力式(坚持政治标准,选优配强领导班子或坚持政治标准、事业为上,选优配强领导班子)(1+1或2+1、一句话)。这些都是非常管用的万能模式,一般的人,掌握这些就够用了。现在写材料一般三块,解决“三子”问题,一是解决脑子的问题,讲思想认识,重要意义。二是解决路子的问题,怎么搞,突出重点,安排部署工作。三是解决班子的问题,怎么加强组织领导,方式方法,强化保障,督查考核,营造氛围。

第四步,认真起草。这是最重要的环节。要注意把握几点:一是“用心写”而不是“用笔写”。毛主席说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市县这个层面,要真正成为一个写材料的人,我想最重要的两点,一个是责任心,另一个是悟性。如果不用心,材料就是对付、应付,说什么都没有用。二是“大家写”而不是“独自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定要多研究工作,研究工作比研究文字更重要,多和业务科室交流,多和他们请教,坐在一起头脑风暴,真正把一方面的工作的情况搞清。三是“早写”而不是“晚写”。学会轻装上阵,写不出的时候,别强求,出去走一走。学会边打边像,实在没思路的时候,慢慢写,一边写一边悟一边改,写着写着就会有灵感。学会融会贯通,充分利用之前写过的材料。

第五步,反复修改。文无止境。“文章”二字,“文”即“纹”,指纹路、纹样。“章”本指“屏蔽”,转指“外表”,“有纹样的表面”即成文章。清代袁枚《随园诗话》“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那样,喜欢奇势迭出,最忌平坦。当然,我们不能陷入文牍主义,因文害意,玩文字游戏,要在准确的基础上反复推敲、反复提炼,那样文章才能出彩。比如,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十九大报告,很多排比句、对仗句,都是高度提炼了的。这里,我讲两个观点。一是要有空杯心态。正确面对别人提意见。有一句话讲,文人相轻,都认为自己写的材料好。原中纪委书记吴官正曾说过,写材料就像“二月天”。民间有一句谚语,“做天难做二月天,蚕要暖和麦要寒。种田哥哥要落雨,养蚕姑娘怕阴天。”我们是为领导写材料,我总结一句话,领导永远是对的。领导本来改的就不多,改肯定有道理。除了一些固定用语,原则性错误,一般都要绝对服从领导。另一种情况,就是列一个提纲,科长、协管领导、分管领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考虑,到了部长那,可能站位更高,领导提出意见,都要马上空杯、归零,从头开始,从新开始,绝不能固执己见。二是虚和实的问题。写材料,要虚实结合,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宏观、中观、微观。比如,解决问题。解决党建热点难点问题,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具体哪个问题。如果一个稿子要改,大多领导会说虚了或没高度。虚了,就增加事例、数据、问题,进一步细化量化具体化。如果没高度,那就增加习总书记或中央、省里领导的讲话。

第六步,仔细校稿。一篇稿子,辛辛苦苦出来了,一定要把好最后一道关。不然就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前功尽弃,如果给领导的稿子,被领导看出来,还有错别字,领导首先觉得你没用心。如果印出来的稿子,有一个错别字,那影响更坏。校稿校什么?重点是校数字、事例、引用、领导排序、固定搭配、错别字。凡是要印的稿子,我们一般是排好版,至少3个人校稿,确保不犯低级错误。

四、文稿写作之乐,好比收稻子

我们都知道,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俗话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一滴汗。”我在农村长大的,原来农民伯伯一年有两个事情最忙、最开心,一个是收稻子、收茶籽,一个是米,一个是油,生活主要靠这两个。这里,我把文稿写作的乐趣比如收稻子,体现一年到头,忙忙碌碌,丰收的喜悦,先苦后甜、苦尽甘来。

第一,写作之乐,源自成长。写材料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我们要享受这个过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文稿写作,每每我感到很痛苦的时候,就背一遍这几句话,心中就会增添几分正能量。一是乐在顺利通过时。材料送领导后,领导没有改几个字,或者一字未改,批示:“印”“已审”“很好”。这时如释重负,终于过关了。写材最怕的就是折腾,反复搞,“一稿二稿,搞了白搞;三稿四稿,刚刚起跑;五稿六稿,还要再搞;七稿八稿,搞了再搞;九稿十稿,回到原稿。”二是乐在变成铅字时。2009年,那时我刚上班,在X市X乡,乡里开人代会,第一次把我写的材料变成铅字,感到很激动、很神圣、很光荣。现在开大会,领导用了材料,讲得很精彩,特别是会后有人恭维地说,文章写的好,接地气,指导性很强的时候,心里还是很有成就感的。还有时在报纸上、上级期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特别是X日报、X日报发表文章,我爸爸就每次会打电话给我,说又看到我去陪部长调研,发表文章了。过去,发表文章,还有奖励,有的地方还不少,一年下来,有一万多,这也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现在没有了。三是乐在转化决策时。我记得,我们党原来搞保先教育,就是因为四川一篇信息,他们说现在有30%的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后来江总书记批示搞保先教育,一篇文章变成了全党的一个活动。湘西,一篇小消息,被领导发现,作了批示,成功争取一亿多元的项目资金。资兴市一个口号,冲百强、统城乡、建小康,几年了都在用,现在是强产业、统城乡、建小康,当时是我在资兴最早提出来的。

第二,写作之乐,源自成熟。写材料,至少有这么几个优势:一是提升思维层次。有这么几个思维,我感觉比较深刻。第一,宏观思维。天天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天天跟着领导,天天可以说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我总是和同事讲党的十九大报告总书记结尾的那句话,“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这种思维的高度、广度、长度、深度,我们写材料就需要这种思维。为领导写材料,应该说站在最高处,站在宇宙看地球。第二个,逻辑思维。把一个事情说清楚,具有较强的理性思维。从纷繁复杂中抓重点,善于分析问题,分出个一二三,事物的过去、现在、将来,要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第三个,系统思维。开始说的列提纲,一级观点、二级观点、三级观点,一个好的提纲必须要形成一个闭环,成体系、成系统。二是拓宽眼界视野。写材料的人,还是有一些优势的。经常跟着领导,可以接触各方面的信息,跟着领导学到很多东西。可以参加各种大型的会议,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听大领导讲话。可以看一些一般人不能看的文件讲话。三是锤炼过硬作风。写材料的人,是一群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付出的人。一般科室,加了点班,加晚了点,连续加班,心里就会有怨言,就会受不了。在文字岗位搞过的干部还是好些,能够接受些,认为加班是常态,习惯了。干工作也应该更认真、更负责、更敬业,这一点大家应该也是有共识的,所以你在文字岗位搞过,再去别的科室,就不会叫苦了,就好比你原来挑了90斤担子,现在挑70-80斤,轻松一些。

第三,写作之乐,源自成功。这里,我总结三个方面:一是考试更容易过一些。考试是没有资源、没有背景的人成长的捷径。现在公务员考试,考申论,就是写作。遴选考试,很多都是考写材料的,调研报告、讲话稿,言论文,像上次市政府办、研究室招考。天天干这个事,肯定几率大很多。二是交流更顺一些。现在机关工作,都需要写作能力,具备这个硬功夫,领导都争着要,到哪个科室都可以,领导用得都顺手、都放心。不过现在也有一个怪现象,材料写得好的人,很难流动,要提拔了,找不到接班人。三是提拔更快一些。天天在领导身边,为领导服务,领导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提拔也是自然的事情。借此机会,我也代表广大写材料的同志,真诚恳请我们各级领导更加重视写材料的人、更加注重对写材料的人的培养、更加关心写材料的人的成长进步!真正既出产品、又出人才。

最后,我想说,文稿岗位虽然不显要,但是工作很重要;文稿工作虽然很单纯,但要求不简单;文稿工作虽然很有压力,但心情不能压抑;文稿工作虽然很磨人,但也很磨练人。我把今天讲的浓缩为一句话,文稿工作这个事情,“一般人都离不开、一般人不愿意干、一般人也干不好、干好了就不一般!”这是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主题,同时也是我与大家共同的勉励和期盼。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推荐访问:著文 文稿 提纲 十年求索路“四子”著文章 ──浅谈文稿写作讲课提纲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