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五课教案7篇二年级第五课教案篇1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字,会写3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随文识字3、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第五课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作为教师应该提前将教案制定完善,教案准备能较好的提升课堂上的效率,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二年级第五课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二年级第五课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字,会写3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随文识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受泉水的美。
教学重点:
识字
教学难点:
缶字旁,在具体环境中理解字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学习第一段的三个生字
同学们,开学已经一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你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了吗?对于北方来说,春天来得比较晚,进入四月,春天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你们听,(播放流水的声音)看画面(泉水从山上流下来),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出示课文第一段,自由读,贴出生字:哦股缝
1、读准字音
2、用多种办法识记生字
“哦”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这个词表示明白了,在句子中该怎样读呢?个别读。师生对读。
怎样记住“股”字?月字旁的字大多跟身体有关,“股”指的是大腿,在这句话中指什么呢?读一读,用“一股”说话。指导书写。
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看自己的手指缝,缝,就是物体间的空隙,谁还能用这个字组词?贴卡片:石缝。
过渡语:泉水就是从岩石的裂缝或地下涌出地面的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泉水》。齐读课题。泉字大家已经认识了,怎样写呢?教师范写。
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对照屏幕画出生字。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读音节,纠正字音。
(2)把生字的音节去掉,找朋友。
(3)齐读生字
三、随文识字
1、请大家借助小组内的生字卡片,用多种办法记住字形,看哪个小组最会合作。
2、小组汇报生字
“塔”我们用三种办法记住了“塔”字,(换一换)(加一加)(想象记字),指导书写。看看图片,发现塔有什么特点了吗?谁能用这个字组几个词?指导书写。理解“水塔”的意思,“天然水塔”指的是什么呢?请大家读读课文。泉水从山上源源不断的流淌下来,整个样子就象一座自然形成的水塔,可见,泉水真的是很多很多。怎样读出泉水的多呢?指导读文。
“罐”泉水很多很多,所以,山里的姐姐就提着瓦罐来打水了。出示“瓦罐”的图片,怎样记住罐字?罐是缶字旁,缶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知道缶是一种大肚子小口的器皿。所以,带有缶字旁的字大多跟器皿有关。
泉水从山腰流向平地,他又看见了谁呢?指读第三段。
出示“杜鹃花”的图片,由鹃字的鸟字边,你想到了什么?出示“杜鹃鸟”的图片。可见,鹃字也是形声字。师生对读第三段。
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4、5自然段,看看泉水又遇到了谁,说了什么?
让我们来听听画眉鸟的叫声吧!(播放课件)学习“脆”字。在哪里见过这个字?还能用“清脆”说话吗?
四、巩固练习
1、这些字跑到别的地方,认识吗?游戏,点击花朵,读出句子或词语。
2、配乐读全文
板书设计:
泉水
水池姐姐多勾
平地杜鹃花清想
果园果树甜表达
山谷画眉鸟美
无私奉献乐于助人
二年级第五课教案篇2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也有语言平实的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既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绝句》为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这首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雷雨》一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最大的“书”》本文是一篇科普常识性文章,通过记叙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课文语言简洁,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是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
【单元总体目标】
1、会认27个,会写45个生字词。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认字识字规律。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
3、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鼓励学生从日常的自然现象中发现自然的奥秘,激发兴趣,陶冶情操。
【单元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注重识字教学。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来识字,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使之举一反三,逐步形成识字能力。
2、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教材为依托,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张开师生对话,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提倡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3、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串讲、满堂灌,避免逐字逐句讲解的`做法,把课堂交给学生,注重自读自悟。
4、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文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因文施教。《古诗两首》中《望庐山瀑布》可以由画入诗,先让欣赏课文的插图,感受阳光下的庐山云雾缭烙,飞瀑直下的壮美景色。然后再让学生读读诗,把相应的诗句写到图上相应的位置上。《绝句》可以由诗入画。在读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想想如何来给诗歌配一幅插图。《雷雨》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雷雨前用欣赏美文的方法“,雷雨中则让学生提出问题。雷雨后用画画的形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最大的“书”》建议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上,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朗读的形式,如自由读,指名读,同桌读,分角色读,四人组全作读,表演读等。《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时不必太过强调课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应把重点放在能“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用他们对知识的探索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他们在疑惑中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充分给他们探索、发现的机会,达到学科间的融合,并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展现和交流自己的课外知识。
【单元教学时间】
第17课:《古诗两首》2课时
第18课:《雷雨》2课时
第19课:《最大的“书”》2课时
第20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1课时
学习园地五:2课时
二年级第五课教案篇3
一、谈话激疑、引入课题
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走,你通常会想什么办法呢?(学生交流),那你们听过蜜蜂也能当向导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板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蜜蜂吗?可是你们知道蜜蜂能给人带路吗?教师相机板题。(小学生大多喜欢小动物,从对蜜蜂的了解引入课文,激发学生读文热情,交待了文章主要内容。)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4、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5、游戏巩固识字:让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并让该生当小老师主持游戏,巩固识字。
6、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抓住低年级教学的重点,突出识字教学,引发学生自主识字的热情,充分尊重学生识字的个性经验,转换师生角色,培养学生能力。
三、展示交流、点拨升华
1、引导学生寻找故事发生的起因。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节。
2、组织学生读书,引导阅读交流。
(1)边读边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相机理解“附近”的意思(可以语言叙述,可以画画表示。)
(2)体会列宁为什么要去找养蜂人?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引导学生换词或造句理解。)结合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的原因。
3、联系事情结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
思考: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从列宁的话里,你知道他是如何找到养蜂人的?
结合阅读课文最后一自然节,体会故事情节的生动性。通过朗读理解养蜂人的“惊讶”。
教师适时启发思考: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呢?
抓住故事情节上的特点,从因、果入手,适时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语感,训练学生思维。同时引导学生寻找列宁如何找到养蜂人的答案,激发学生研读故事经过的热情。为下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四、写字指导、练习提高
1、出示“我会写”中“附近、谈、派、引、列、蜂”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如: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派:右边不要写成“瓜”字。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重点指导本节课中出现的生字,教学中应该在识字的环节加强识记字的交流。指导写字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写字。
板书设计:
蜜蜂引路
附近、谈、派、引、列、蜂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识字,正确朗读全文。
2、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清楚的。
3、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时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全文。
难点:用表示先后顺序的关联系说话
懂得留心生活,遇事要思考的道理,并能指导自己生活与学习。
二年级第五课教案篇4
教材分析: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爱书,更是一种美德。大凡爱读书的人都爱护书籍,鲁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是爱读书的典范,本篇课文记叙的就是鲁迅小时候爱护书籍的事。
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鲁迅爱护书籍的表现。
第一层(1自然段)写鲁迅爱读书,看书时对书籍非常当心。
第二层(2自然段)写鲁迅爱书,他精心地保存书籍。
第三层(3自然段)写鲁迅爱书,认真保持书籍的干净和完好。
第二部分(4自然段)写鲁迅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
写作特点:
1、选取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提示课文主题。
2、用词准确,极有表现力。
3、先叙事后总结的“分------总”结构方式,使课文条理清晰,而且有说服力。
教学目标:
1、通过鲁迅小时候爱护书籍的故事,学习他爱书的精神和做事认真的态度。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出12个字。
教学重点:
学会写出12个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鲁迅先生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看书吗?你都喜欢看什么书?你们是怎样看书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名人看书的故事。板书《爱护书籍》
二、新课探究
1、齐读课题,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创设了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2、初读课文,通读文句,自学生字。
①请同学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标记下来,要多读几遍。
②学习生字,师:同学们都读完了,生字学会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看你们认识了多少字(出示生字,认读)
③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让学生自由说)
(这个环节,符合学生的心理,学生能积极投入。巧妙设疑,引发学生的读书的兴趣,并且提出读书的要求,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随文识字不但提高了识字效果,而且突出了课文的重点。)
3、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1)同桌互读,师:同学们把生字读准了,能把课文读下来吗?(相互读,互相提提意见。)(标下自然段)
(2)展示读书,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谁愿意读给我们听听?(读后评价,主要评正确、流利,肯定学生优点,注意表扬,激励)
(3)教师教师范读。
(4)师:同学们把课文读通顺了,谁能告诉老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读,生生互动,让学生评价,教师范读,师生互动,体现了开放式课堂教学。读书要体现过程,还要给学生练习的机会。)
(5)找出课文中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6)用自己喜欢的标记符号,画出课文中能说明“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的语句。
(7)小组交流,读书,体会,说一说从这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汇报交流,互谈读书体会。)
(8)复述课文。
a谈谈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b简单的`复述这个故事。
(学生复述前,先练习,体现重视学习学习的过程。)
(9)教师总结,师:同学们表现都很好,体会很多,今后,我们也要学习爱护书籍,学习鲁迅爱书的精神和做事认真的态度。课文延伸:你们想一想,以后我们应该怎样看书呢?今后你准备怎么办?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以扩展,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
4、学写生字,造句练习。
(1)小组内认读,老师读,检查自学。
(2)学生组词。
(3)教师范写。
(4)造句练习。
(5)学生朗读。
(写字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
5、自我检验,总结提高。
师:学会了这个单元后你有什么要说的?(引导学生自由说)
师: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爱护书籍还要做事认真的态度,对我们很重要,希望小朋友们努力做到这一点。
二年级第五课教案篇5
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中的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明白“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的计算方法。
2.理解并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根据正确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目标解析:
在算式的比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并在计算、比较中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会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自我评价纸口算纸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口算比赛
1、师:课前老师就听说我们二一班的同学们数学计算能力非常棒,今天老师先准备了1分钟的口算题卡,想看看大家的计算能力到底怎么样?我们先来比一比好吗?
师:你们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张自我评价纸,老师会结合同学们的课上表现,奖励给大家评价星星,这节课得到评价星多的同学老师会为你准备一份小礼物,希望同学们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在这节课上展示出来。
2、教师组织学生完成1组1分钟口算。
3、反馈计算结果。教师订正,学生自己判,统计全对、错3个及以下、错5个及以下、错5个以上学生数。
师:整体来看大家的计算速度有很大的不同,我觉得有的同学有点紧张了,没关系,老师不会通过这一次比试就对大家下定论,因为这节课上我们还有很多的机会来展示自己。请全对的同学在自我评价纸上画2个星星,错题在3个及以下的同学画1颗星星。
(二)计算(课件出示出示下面各题)
75-36+24= 8×3÷4= 6×8-5=
9×(6÷3)=7+(9-6)=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题目,分组完成。指名侧板书。(教师提前写好)
反馈学生做题情况,板书同学给订正,并总结我们学过的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指名4人侧板书并订正。
学生自我评价。(作对的同学涂1颗星星)
(三)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例3:7×(7-5)(77-42)÷7
师:大家看这两个算式,比较一下,和我们刚才完成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而且有括号)
师:这样的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板书(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进一步梳理同级运算、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顾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下面自主探究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师:以前我们学过了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中含有小括号的算式,我们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指示)像这样加减乘除混合并有小括号的算式,老师告诉同学们我们也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计算顺序。
1、播放课件。(展示运算顺序)
2、学生学习情况反馈:
师:看了刚才的演示,结合以前的学习你能试着总结一下这样的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吗?
(学生试总结,教师课件出示完整过程及运算顺序,并板书)
3、经历完整运算过程,指名板书。
(算式条贴:(14+7)÷7 5×(16—9)
师:老师这有两道题,你选择其中一题,来试着算一算写在答题纸上。
(1)学生选择试算,指名板书两题。
(2)学生口述运算顺序并订正。
(3)学生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在唤起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学习,亲身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又在算式的比较中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深化,综合应用
师:同学们又了解到了一种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学们你们都得到多少颗评价星。随机抽取学生问。选取得星多的同学到台前教师送一个小礼物。
师:同学们你们想得到惊喜吗?那老师就再给大家制造一些机会,我们来做一些练习。同学们要加油了!
师:下面的活动同学们要涉及到和小组同学合作。同学们还记得自己所在的学习小组吗?(课前分好)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
76-(12+25)(12-5)×3 48÷(8-2)
34-(28-13)6×(7+2)(88-56)÷8
1、学生任选一题说说运算顺序。(全部说一遍)
2、小组合作完成其中两道题目。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选2个算式,独立完成,后小组完成订正。反馈各组学习情况,教师巡视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师:刚才我们以各种形式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了练习。从反馈情况看大家掌握的还不错。看看自己的评价表,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二)(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4+5×7(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1、师:同学们观察一下,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样的运算因为有了小括号,就改变了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看来小括号的作用还真是不小。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学生两人一组,自选一组题目完成并互相订正完成,进行自我评价。
师:同学们在合作学习的时候都非常认真,合作的也很好,尤其是****组,这组同学在自己的评价纸上再加一颗评价印章,希望其他组继续努力。
(三)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纸上,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强调: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
(四)混合运算计时自选练习。(准备一组练习题)
为学生准备一组混合运算练习题,学生自己选择完成练习。遇到问题可以请同组同学帮忙,也可以请老师帮忙。老师会深入到同学们中间观察大家的表现,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老师会为你加上评价印章。
(五)拓展练习:(课件出示)
在数字间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 — × ÷()}使等式成立
2 2 2 = 2
要求:1、独立思考,看你能想到哪些填法?
2、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本组想到所有填法。
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汇报。(发给各组1个纸条,便于各组记录所有填法)
四、课堂小结,梳理知识
1、总结评价印章情况,颁发神秘惊喜。
2、同学们谈感受。
二年级第五课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8例2及“做一做”,完成p50~51“练习十一”第5、6题。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运用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德育教育:爱是什么?(爱可以是一个拥抱;可以是一次感动;爱也可以是一件礼物;一声问候;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最真真实实的爱,最看得见,摸得着的爱,爱还可以事一个动作,一句话语。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练习题
指名学生回答。
师: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呢?
?学情预设】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师:刚才这几道题,我们都采用了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板书课题: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掌握算法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48例2主题图。
?学情预设】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能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吗?谁来说一说?
?学情预设】预设1: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预设2:坐跷跷板的比没坐跷跷板的多多少人?
预设3:没坐跷跷板的比坐跷跷板的少多少人?
2.解决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出示课件)
师:想一想,要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情预设】先求坐跷跷板的有多少人,再把坐跷跷板的人数和没坐跷跷板的人数加起来。
师:请列式解答。
教师巡视,注意案例收集。
?学情预设】
预设1:3×4=12(人)12+7=19(人)
预设2:3×4+7=19(人)
预设3:7+3×4=19(人)
预设4:7+(3×4)=19(人)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你能尝试用递等式来计算上面的综合算式吗?
指名学生板演。
在集体评析计算过程中,教师用下划线和箭头进一步标注运算顺序。
?学情预设】
脱离情境后会有学生仅仅看算式,出现不同的答案的情况。作为错误案例,教师正好可以引用,追问:“这个解答先算的是什么?”“符合我们解题的要求吗?”……从而引出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师:不同的综合算式,有什么联系?
?学情预设】都要先算“坐跷跷板的一共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师:也就是不管乘法算式写在哪里,和加法在一起的时候,都要先算乘法。如果没有规定这样的顺序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学情预设】一道题就有两种结果。
师:是的,这样就不能保证计算结果的唯一性了,这不符合我们数学运算的要求。
师:观察7+4×3和7+(4×3),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运算顺序相同,结果相同,但后一个算式给乘法加了小括号。
师:这样还有必要加小括号吗?
?学情预设】没有,不加小括号更简洁。
师:所以,我们要注意数学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设计意图】例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仅数量关系简单,而且有情境图作为直观支撑,
学生还有过学习乘加的经验,给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学生在该阶段会用综合算式,但习惯用脱式的会比较少。从情境出发,首先让学生明确在有加法、乘法的综合算式中,不管乘法放在哪个位置都应该先算乘法。
3.结合已有经验,归纳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还记得上节课所学的关于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学情预设】同级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师:现在一个算式中有乘法,又有加法,不是同级的综合运算,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情预设】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师:也就是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引导学生说出)
师:这节课学习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熟悉脱式计算的格式
课件出示教科书p48“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析。
教师组织学生从运算顺序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计算是否正确等方面评析学生的计算情况。
师:谁能说一说,刚刚的脱式计算在格式上需要注意什么,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学情预设】横式的等号写在式子的右边,而脱式计算的等号写在算式的下面,上下对齐,还要写在式子的左边;尽量做到数与数对齐,计算符号与计算符号对齐。
?设计意图】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表述较长,且二年级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时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这里分两步(乘和加、减混合,除和加、减混合)分别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0“练习十一”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先算出综合算式的答案,再标记在算式的下面,最后进行比较。
(3)指名学生汇报各题是怎样算的,集体核对。2.完成教科书p51“练习十一”第6题。
师:比较上面的树形图与综合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先从上往下观察运算顺序,再从左往右观察书写顺序。
?设计意图】每个练习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样能化解难点,同时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培养灵活运用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运算顺序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不懂之处?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用今天学的运算顺序?
板书设计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二年级第五课教案篇7
课题名称
同级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同级混合运算
重点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掌握含有加、减法或乘、除法同级运算的两步式算式的运算顺序的脱式计算”和“初步体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两方面的内容,重在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脱式计算的方法。
难点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知识,懂得了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以及最简单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但是对于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还不是非常的清楚和了解,很容易出现运算顺序错乱的问题。
教学方法
利用情景教学法、演示法、发现、讨论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放映东风小学图书馆的动画,吸引学生的兴趣。
2.提出问题,学生设问题。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尝试探究,明确规则。
1.尝试解题,感受规则。
(1)分析解题思路,初步感受规则。
①出示问题: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来了38人,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
②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独立解答。解答后,让学生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
学生口述,板书:53-24=29(人),29+38=67(人)
学生口述,板书:53-24+38=67(人)
这一种综合算式是怎么想的呢?可以这样列式吗?
(2)认识混合运算
请学生观察左边的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不论是分步算式还是综合算式,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求出中午剩下的人数,再去加下午来的人数,不同的是分步算式列出了两个独立的一步算式,一个减法,一个加法;而综合算式是把这两个独立的算式综合成一个算式,既含有减法又含有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的算式,通常叫混合运算
(3)学习书写规范,应用运算规则。
示范:刚才这位同学列出综合算式,并且直接口算出结果,如何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它有特定的书写格式(教师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
说明:在计算综合算式时,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
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了便于第二行的算式和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的得数,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边说明边板书)
指出第二步要再写等号,等号和上面对齐,再写出得数(板书)
揭示:像这样的计算过程就是用递等式计算。
谈话:对于混合运算,你能进行计算吗?请大家试着算一算。算完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己计算的顺序,先算了什么,再算的什么。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小结
你们今天学会了什么呢?有什么样的收获?
计算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两步式题应按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推荐访问:二年级第五课教案7篇 二年级 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