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县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休闲农业典型案例材料(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市*县地处秦巴山区、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境内“八山一水一分田”,曾是*4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58个连片特困县之一。近年来,*县立足山大沟深耕地少、绿水青山生态好的县情实际,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坚持不懈建设美丽乡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农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贫困山区高质量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路,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等称号。
一、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全域布局。立足良好的自然环境、多彩的田园风光、特色的农业产品等优势,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后发赶超的新产业,注重发挥规划的指导性作用,坚持把休闲农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统筹、与乡村功能完善和服务提升相统筹,将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各类规划有效整合,采取设计单位、乡村干部、能工巧匠“三结合”的方式,按照古村保护、康养旅游、生态田园、文旅开发、环境改善五种类型和旅游村、精品村、示范村、达标村四个标准,为全县350个村分层分类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同时编制了*县休闲农业重点县建设实施方案、*县特色产业倍增计划(2021—2023)以及全域旅游发展等专项规划,优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布局,做到无规划不建设。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农业农村部门主抓、全县上下齐动”的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支持,集聚各类优势资源和项目资金,集中用于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形成了全县一盘棋、拧成一股绳的工作合力。
二、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发展环境。坚持把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有效载体,注重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依山就势、就地取材,不砍树、不埋泉、不砸石、不毁草,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千村一面,保留传统村落形态,保护乡村自然风貌,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休闲乡村。探索建立“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资金整合机制和“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部门协作机制。*年以来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8.54亿元,通过落实奖补激励撬动群众筹资65.4亿多元,统筹推进农村道路、庭院、房屋等基础设施和村民服务中心、卫生室、文化广场、乡村舞台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十年久久为功把全县350个行政村1600多个自然村全部建成了美丽乡村,2镇16村荣获“中国最美村镇”,花桥、福坝和珍爱茶山3个村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昔日“脏乱差”贫困县变身“绿美富”的全域旅游大景区。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获得国务院表彰激励,成为“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永久性会址所在地,带动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三、打造特色农旅,促进多产融合。坚持既要让“农村美”,也要让“农民富”,在提质增效核桃、茶叶、花椒、天麻等传统特色产业的同时,依托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事体验等新业态,创建国家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2个、文旅示范村70个,形成“康中农业体验观光游、康北历史文化游、康南生态风情游”3条乡村休闲旅游精品路线,相继建成温泉酒店、旅游产业示范园、长坝房车营地等重点农旅项目,精心打造了岸门口庄科生态农业观光、两河中营茶叶采摘、王坝何家庄田园综合体等一批休闲农业示范点,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特色民宿等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个,从业人员*万人,初步构建了“农旅结合、以旅强农、以农促旅”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挖掘整理茶马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建设村史馆、农俗博物馆、乡村展览馆,组织举办“农民丰收节”等农旅节会活动,提升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聚集了人气和财气,*年接待游客*万人次,综合收入*亿元,带动*多户农户增收,从业人员人均增收*多元。随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近年来全县*多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多名乡土人才“不离土和乡、就地奔小康”。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休闲农业和全域旅游,让广大群众实现共建共享,给全县带来了欣欣向荣的美好前景。
推荐访问:乡村 典型 案例 县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休闲农业典型案例材料 县建设美丽乡村 发展休闲农业典型案例材料 县建设美丽乡村 发展休闲农业典型案例材料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