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科技部:“百城百园”助推创新驱动发展(完整文档)

2023年科技部:“百城百园”助推创新驱动发展(完整文档)

发布时间:2023-11-18 16:30: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科技部:“百城百园”助推创新驱动发展(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科技部:“百城百园”助推创新驱动发展(完整文档)

“百城百园”助推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

 

国家力量的核心支撑是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强则国运昌。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一直是国家命运所系。

今年3月,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实施百城百园行动,聚焦党中央国务院重大任务要求落实及地方创新发展需求,引导地方加快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们进入新发展阶段、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构建新发展格局、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

党中央历来重视创新。十九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进一步强化了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离不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01”的突破,这就需要发挥高校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调动各类科研院所的积极性,发挥人才济济、组织有序的优势,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要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和潜力。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结构性差异,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能力不足,尚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方面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集产业发展需求,集成各类创新资源,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科技供给;
另一方面,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融通的良好创新格局,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解决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问题。

二、加快布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一大批高质量、高价值的科技成果在高速列车、耐盐碱水稻、5G通信、C919大型客机、新冠疫苗等产业、产品中得到应用,在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其中最核心的是有效科技成果供给不足。总在别人的架构上做东西,就会被人家卡脖子。中国现在最缺的就是关键核心技术、好的技术。关键核心技术是怎么形成的?从规律上看都是从基础研究、原创成果开始的。

一方面,我国科技成果数量庞大但实际有效供给不足,适应市场和产业化需要的科技成果供给机制还不健全。在供给侧,科学家开展基础研究往往以发表论文为终点,高校院所由于指挥棒等原因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继续向创新链后端延伸。

另一方面,在需求侧,企业需要好的、能转化为产品的技术,但由于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等原因不愿意或者没有条件向创新链前端拓展。

从基础研究到形成企业可以转化的科技成果这个环节创新主体不明,高校院所不愿做,企业做不了,各方积极性不高,是创新链最薄弱的环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供给侧改革的领域。如何通过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弥补创新链的薄弱环节,把有用的原创成果变成好的技术、有竞争力的产业,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科技工作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2020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指出科技创新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科技部将一如既往按照总书记的要求,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新经济发展范式,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和系统部署,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模式,强化技术、资本、人才、服务等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与优化配置,强化中央和地方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形成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新动力,为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2050年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奋斗目标作出贡献。

在具体部署上,

一是深化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布局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升我国重点区域和关键领域技术创新能力,突破制约我国产业安全的关键技术瓶颈。

二是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包括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等。

三是建立科技和金融互动发展机制,包括推动制定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研究设立国家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和支持企业技术进步的专项贷款等。

四是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完善和细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交易、保护制度规则。

五是完善激励创新的需求政策,包括支持探索创新导向的政府采购规则,完善预留份额、定制采购、优先采购、远期采购等配套政策等。通过这些措施,努力打通关卡,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三、“百城百园”促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型城市(县市)、国家高新区等科技园区创新环境良好、创新资源相对富集、产业基础条件好,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方面负有先行和示范责任。

百城百园行动以支撑落实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稳定就业等重大任务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创新型城市(县市)、国家高新区等的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和产业基础优势,有针对性地支持这些创新载体。根据各地自身需求,支持一个城市优先解决一个主题问题,支持一个园区优先发展一个产业,有力推动一批先进技术成果落地应用。完善区域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有效调动科研人员转化科研成果、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培育经济增长点。

截至目前,共有92个创新型城市(县市)和126个科技园区参与百城百园行动。此次行动对支持和服务地方疫情防控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提升行动实效,科技部按照地方主体、中央引导、突出特色、服务大局的总体思想,在行动的主题设置、投入机制、考核机制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和探索。

一是把行动目标与地方当前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引导地方差异化创新发展。92个城市(县市)聚焦于智慧城市、卫生健康、智慧环境、科技扶贫、疫情防控等,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126个园区聚焦于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聚力全产业链环节技术转化应用。

二是创新中央资金引导、多级财政与社会资金联动投入方式,引导更多资源支持成果转化。2020年,引导资金落实5.48亿元,带动全国3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生产建设兵团安排省级财政资金66.55亿元、县市区财政资金193.14亿元、社会资金753.88亿元。

三是发挥地方主体作用与积极性,推动复工复产与稳定就业绩效指标落实落地。行动坚持结果导向、绩效考核,确定扶持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稳定就业等主要绩效指标,与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年度考核挂钩。此外,科技部还积极推动各地建立科技厅分管厅长主抓、园区和城市作为实施主体的落实机制。

为推动百城百园行动顺利开展,科技部在成果对接、企业上市融资等方面进行了部署。一是聚焦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完善纵向到底的区域成果转化工作架构,提升基层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为此,科技部建立了科技抗疫——先进科技成果共享服务平台,汇集6000余项科技成果,面向全社会开放推荐500余项先进技术成果。通过百城百园行动,正在推广应用1700项成果、培育600余家技术服务机构,推动形成纵向到底的工作组织体系。二是推动百城百园实施主体梳理本区域优质科技型企业名单,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创新服务,对接创业板、科创板,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

在行动实施期间,我们还将根据需要及时召开视频协调推进会,交流行动实施经验与问题。

四、激发地方科技成果转化主动性

为推动地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部先后开展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截至目前,科技部共支持10个省、78个城市(区)、52个县(市)提升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区域。开展百城百园行动也是激发地方创新发展积极性的重要举措。

总的来讲,地方抓科技创新,地方是主体和主角,科技部提供好支撑和服务。下一步,科技部将以推动形成央地联动科技创新共同体为目标、进一步转变职能为切入点,改革和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机制,强化对地方科技创新指导和服务,促进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推动地方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重点举措上,

一是完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机制,充分考虑地方重大科技需求,形成央地共同投入机制。

二是丰富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积极探索将符合条件的项目交由地方牵头组织实施的机制。

三是创新支持方式,根据地方需求和比较优势,强化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的空间布局。

2019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科技部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讲话精神,将引导地方走差异化创新发展道路作为区域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加强区域创新的空间布局研究,明确不同类别区域创新发展定位和路径模式,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引导和支持地方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发展水平等基础条件,探索差异化创新发展路径。二是构建既能体现区域创新发展共性要求,又能体现各地优势特色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发布监测评价报告,引导地方补齐短板、做强长板,走错位竞争、互补发展的道路。

当然,地方科技管理部门也要加快转变职能。首先是加强创新驱动背景下的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研究,准确研判本地创新发展的态势、优势和短板,找准突破口。其次是针对看准的方向,做好规划和顶层设计,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走各具特色的创新发展道路。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的复杂过程,同时也是一项风险性事业,没有政府作后盾,没有政府资助,单靠个人或企业很难做好。政府要加强引导和支持,强化普惠性和精准性的政策供给,强化创新公共服务,为各类创新主体松绑减负、清障搭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百城百园行动不仅仅是一次具体科技成果的转化行动,还是一次改革体制机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的良好契机。

任何创新资源都需要在地方落地。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资源都在地方。科技部做好科技工作,离不开地方的支持。要进一步丰富资源配置方式,拓宽地方参与中央科技工作的渠道,充分调动地方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在这方面,百城百园行动带了一个好头。下一步,科技部将推动形成部省联动科技创新共同体,央地一道共同推进科技强国建设。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