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XX市试点推行城市党建工作(范文推荐)

2023年度XX市试点推行城市党建工作(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2023-12-20 08:18: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XX市试点推行城市党建工作(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XX市试点推行城市党建工作(范文推荐)

XX市试点推行城市党建工作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座谈会精神,以全省城市大党建试点工作为契机,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推行城市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在XX区、XX区、XX县试点先行城市大党建工作。坚持“区域统筹、融合联动、共驻共建、协调发展”的思路,以此打通行政壁垒、拆除封闭藩篱,把各领域党组织和党员动员起来、力量整合起来、作用发挥出来,推动城市基层党建由上级发力向基层发力、由单兵作战向整体作战、由封闭运行向融合发展、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实现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

一、城市基层党建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截止2017年底,全市共有6831个基层党组织、155900名党员。其中,城市社区党组织317个(总支52个,支部265个),国有企业党组织104个(市属国有企业党组织65个,县属国有企业党组织49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420个(单独组建312个,联合组建108个),社会组织党组织201个(单独组建167个,联合组建34个)。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认真履行党建主体责任,城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不断增强,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持续加强。但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以及我市城市实际,还存在力量整合不到位、工作进展不平衡、作用发挥不理想、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在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我们认识到推进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共驻共建共享”,是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手段,是解决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今年,我们按照“区域统筹、融合联动、共驻共建、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从优化组织设置、加强党员管理、强化制度保障等方面着手,推动城市党建工作水平取得显著提升。

(一)构筑区域“大党建”,优化组织设置,夯实社会治理基础。市委、县(区)委、街道、社区开展“四级联创”,和驻区单位“多方共建”,构筑立体式的区域化党建格局。在市县(区)级层面,成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推行班子成员包抓社区联系点制度,建立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在街道层面,全面组建“大工委”,引导、协调和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做好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上来,转移到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公共环境上来。在社区层面,吸收区域内有关单位、各类组织的党组织负责人为委员,建立社区“大党委”。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在小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商务楼宇、商铺门店建立党组织,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至院落楼栋、居民家庭,形成了“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七里铺社区推行党建“契约化”共建模式,形成了拧成区域“一股绳”、织密社会治理“一张网”等“五个一”的大党建工作法。

(二)注重激活“红细胞”,严格党员管理,凝聚社会治理力量。针对城市居住群体复杂、主体多元、需求多样等特点,全面深化网格管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力量,将辖区内的党员全部纳入网格党支部,凝聚社区在职党员、驻区单位、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员力量,通过开展“一个网格一面旗、一名党员一盏灯”、“星级党员评定”、“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搭建多元共管平台。实行辖区党员分类管理办法,对在职党员,采取所在单位和报到社区双重管理机制,定期双向反馈志愿服务情况;
对离退休党员,社区党组织主动联系,动员其参加社区活动;
对流动党员实行“双联双管”(党组织与党员、党组织与党组织双向联系,流入地日常管理、流出地跟踪管理)。推行社区与驻区单位互派党员干部挂职锻炼机制,拓宽党员成长渠道,增强社区与驻区单位互信。突出针对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等重点群体,注重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设计党建载体,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宝塔区社区“大党委”全部开通微信公众号,建立网上党支部,各类党组织、在职党员、居民党员在公共平台上互动交流,使党组织的声音第一时间传达到各支部和广大党员,社区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传递到大党委成员单位,通过“线上”和“线下”、“键对键”和“面对面”的有机结合,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交流互动。

(三)着力打造“共同体”,建立健全机制,汇集社会治理合力。建立联席会议、述职评议、双向承诺等制度,定期研究部署辖区内党的建设、社会治理等工作。通过签订共建协议书、服务双向认领等,推动街道社区与辖区单位对接需求、资源共享。充分赋予街道党工委对驻区单位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赋予街道党工委对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的评先树优权。各行业主管部门对驻区单位进行年度考核、创佳评差、政风行风评议、精神文明创评,要有街道、社区党组织参与评价并出具意见。在驻区单位党员干部年度考核、民主评议、提拔使用时,由社区党组织出具进社区开展活动表现情况鉴定,对没有按时报到认领任务或消极应付的,一律暂缓提拔使用。街道党工委每年底组织辖区党组织开展抓党建和履行主体责任述职评议,排出名次,按照倒排10%的比例,对驻区单位党组织党建工作和参与街道社区共驻共建情况进行末位排序,并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将排名结果报市区两级组织部门备案。

(四)坚持突出“惠民生”,注重凝聚人心,创新便民服务载体。坚持以人为本,把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作为城市基层党建的价值取向,通过贴心周到的服务,团结群众,凝聚人心。街道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建立便民服务大厅,落实专人负责,做好民政、医疗、社保、卫生等服务事项。开展“全程代理零距离”便民服务活动,群众张嘴,干部跑腿,全方位服务社区居民群众。针对社区工作重点和服务对象不同的实际,提出“一社区一特色”的工作要求,打造主题鲜明、富有实效的社区党建工作特色。北苑社区充分挖掘辖区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抓实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服务文化、廉政文化,打造“文化型”社区;
向阳社区结合辖区下岗职工多、餐饮企业多的实际,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桥梁作用,建立就业动态信息指南,搭建就业平台,打造“就业服务型”社区。全市万名在职党员开展“圣地先锋”行动暨进社区包扶低收入户活动,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等形式,从助老、助残、助困、助业、助医、助学“六助”方面为城市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建立党员“爱心捐助站”,开展“组团式”服务和认领群众“微心愿”活动,激发党员创先争优意识,使社区成为在职党员践行“两学一做”的“大舞台”。开启了“一岗双助”新模式,通过政府出资购买公共服务,解决孤寡、空巢、残疾等老年人生活无人照顾的问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难题。“一岗双助”被国务院扶贫办信息中心等单位联合评为“2016民生示范工程”。

(五)强化统筹“推动力”,创新工作载体,提升社会治理成效。按照“区域统筹、集约共享、问题联解”原则,创新载体,搭建平台,充分激发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深化“问题墙+回音壁”制度。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难点问题,及时搬上“问题墙”,建立问题联办联解联评机制。坚持民事民议。依托四级组织体系,由各级党组织牵头建立民主议事会,鼓励引导驻区单位、社区居民等围绕党的建设、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等方面任务进行研究、解决和落实。开展“十个没有”系列创建活动。整合公安、安保等力量,指导建立党员志愿联防队,重点时段组织开展巡逻,排查安全和治安隐患。慧泽社区建立了“一月一事一议一公开”制度,针对辖区内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重点难点问题,集思广益、协商解决。社区大党委先后合力解决了“噪音扰民、车辆乱停、物业管理”等一系列关于居民生活和利益的棘手问题。兰家坪社区居民反映的辖区内多年来没有路灯、夜行不便的问题,由社区书记亲自认领,多次到城管部门协调,解决了积压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杜甫川社区创新了“子母问题墙”,在居民小区、网格内设置“子墙”,网格员能力范围内的问题由网格员自行解决,网格员不能解决报于社区“母墙”,既方便了群众提出问题,又加快了问题解决进度。

(六)凝聚合力“强基础”,多部门联动发力,提升基层基础保障。以“建强活动阵地、增强服务功能、配强人员力量、加强经费保障”为主要内容,联合发改、民政、财政、住建、规划五部门,在全市城市社区实施了“强基”工程。提升阵地标准。对全市48个城市社区进行了改造提升,服务活动和办公用房实现面积达标、位置便利、环境优美。完善服务功能。建立党群服务中心,为党员和居民提供党务办理、法律援助、社会保障、医疗保健等“一站式”便民服务;
建立日间照料中心或居家养老服务站,为社区老人提供托养、休闲、上门照护等服务;
配备电子信息终端设备,构建互联互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加强网上办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系统运用,推动智慧社区建设。配强人员力量。按照服务1000-3000户或3000-10000人标准,配备20-25名工作人员,服务对象每增加1000-1500人,相应配备2名工作人员的原则,有效充实社区工作力量。保障工作经费。宝塔区每年每个社区办公经费、党建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不少于40万元,其他区(县)每年每个社区不少于30万元,市级财政每年列支1000余万元。

二、取得的工作成效

聚焦体系、功能、机制、载体和队伍等要素,从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入手,打通行政隶属壁垒,拆除相互封闭藩篱,把各领域党组织动员起来、作用发挥出来,推动城市社区与辖区单位、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深度融合,逐步由上级发力转向基层发力、由单兵作战转向整体作战、由封闭运行转向融合发展、由粗放管理转向精细管理。

(一)强化了政治引领。通过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将党组织服务触角向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新兴领域延伸,拓宽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普遍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双向承诺制,全面推行街道党员代表会议制度,建立互联互动的组织体系和机制纽带,推动党员教育管理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解决了传统方式党建覆盖难、党员资源整合难、党员共同管理难的问题,实现了“三个融合、三个密切”的目的(融合社区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密切社区和驻区单位的关系;
融合社区党员与驻区单位党员,密切党员之间的关系;
融合党员与群众,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二)推进了社会治理。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通过组织纽带把各方紧密联系起来,驻区单位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共同谋划社区管理服务、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事宜。整合各种资源,每个街道建立“文明大课堂”,社区组建“道德大讲堂”,充分吸纳辖区各级党组织,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举办宣讲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居民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带头做现代文明城市人。东苑、南桥、凤凰山等社区,以在职党员自编自演的形式,举办广场文艺演出,倡导群众讲文明、树新风;
慧泽、王家坪等社区在居民群众中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评活动,杜甫川、东关街等社区组织开展“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使文明新风处处洋溢;
北苑、北关街、南桥等社区建立文化墙,宣传先进文化,教育辖区群众;
王家坪、杨家岭、枣园等社区利用辖区干部学院、XX大学、市区党校人文资源,组织教师进社区、进学校,进一步强化了社区文化的引领能力。

(三)促进了区域联动。采取村社、政社、企社、校社、景社联动等方式,激发各方优势,促进城市管理和服务工作大融合、大提升。宝塔山街道将辖区7个村与7个社区结成对子,强化互动融合,提升整体水平。积极探索动态开放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通过组织生活联过、支部活动联搞,加强不同领域之间交流和互补。王家坪、枣园、凤凰山等社区经常组织社区干部和在职党员到XX革命纪念馆服务游客,协助整治景区附近环境卫生和小商小贩;
景区党组织利用自身优势,定期深入到社区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活动,免费为社区提供文化活动广场,义务提供活动主持服务和举办“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实现互动共融。

(四)提升了服务水平。通过党组织资源的再分配、再组合、再优化,打破条块管理、单位行业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及时通报情况、交流信息。通过签订共建协议书、双向认领服务等,推动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之间相互提供服务。兰家坪社区积极与XX卷烟厂党支部之间沟通协调,增加停车位300多个,有效解决了辖区群众“停车难”的问题。桥沟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向辖区居民、单位之间开放活动阵地、会议场所,实现阵地共有、服务共做。

三、改进城市党建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结合试点工作,按照我市基层党建工作“四化”建设总体要求,我们认为,今后一个时期,在全面加强城市党的建设中要把握好这样一个重点、核心和方向,即加强城市党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服务发展、服务群众。

(一)在党建资源配置上,要积极探索社会化党建新思路。面对社会资源日趋多样和分散的趋势,积极挖掘共建资源,探索多元化的资源整合的有效形式,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将过去传统的以纵向控制为主要特征的行政化领导方式转变为更加注重横向联合互动的社会化领导方式,进一步转变活动模式和管理关系,努力实现各类党建资源共享,整体推进城市党建工作。

(二)在组织体系构架上,要积极探索区域性党建新体系。要按照“有利于实现全覆盖,有利于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原则,以“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服务联升、品牌联创”的五联共建新模式,建立区域性党组织,重点加强城市商贸活动区、大型商务楼宇、产业集聚区、专业市场、工业园区和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区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确立区域党组织为核心、区域内各类组织协同配合的组织领导机制,从而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式、网络化、全覆盖的城市党的基层组织新体系。

(三)在党建功能转型上,要积极探索服务型党建新途径。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服务网络,在区、街道、社区三级分别设立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创新服务载体、创新主题活动载体,吸纳辖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形成纵横交错、条块结合的服务网络,开辟畅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新途径。 

(四)在党建工作模式上,要积极探索“智慧党建”新体系。要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传感网等技术手段,对党的组织活动、党务管理、网络问政、公众服务等活动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构建起党建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一个具备实时感知、互联互通、智能分析、扁平管理等主要功能的全新的党建工作体系。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