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班级管理方法【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奉献一中, 做好班级管理 河间一中郭聚坡 美丽的校园, 需要正能量; 一中梦, 我们的责任。
在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中, 我们平静、单纯而幸福着。
我们需要正能量, 我们用心、 用爱去奉献, 实现一中梦, 实现中国梦。
我们生活在一中, 我们奉献自己的青春, 奉献给我们的学生, 让所有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我们努力着、 快乐着。
作为班主任的我, 努力创新、 大胆实践,做好班级管理, 奉献一中。
在班级管理中, 作为班主任的我摆正自己的位置, 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 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一. 班级管理 以“树立一种班级教育管理的理念, 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做为目 标。
作为班主任的我始终走在前面, 去思考学校交给我的班级, 我该如何去管理好, 建设好, 经营好它。
我知道要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首要条件是要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 接手班级之后, 我通过各种渠道, 采取各种方式、 途径来了解学生, 掌握大量一手的资料, 在此基础上, 指导学生结合班级实际共同制定班级的长远奋斗目标。
我们深入开展了“让全体学生忙起来, 把学习收获亮出来” 工作, “让全体学生忙起来” 即让全体学生有事做, 除常规学习外, 要求每个学生每天每科学会两个题; 每周坚持一篇英语短文书写、 一篇语文作文书写; 每月一期《班级月报》 和各科试卷分析。
“把学习收获亮出来”
即每天晚自习结束前, 把当天学习并掌握的知识总结到本子上, 每天总结, 不定时检查。
让每个同学每天都有进步, 都有收获。
让团队中的每个学生拥有共同观点、 感受方式、 信仰方式。
对于班级, 建设的核心是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因此, 每接一个班的时候, 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给他们一个切合实际的班训, 以让他们有更明确的目标。
形成一套班级教育管理的规范机制, 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 约束学生不良行为。
俗话说“没有规矩,成方圆”。
如何让班级管理更人性化, 更利于学生的发展, 这是每一个班主任接班时都要思考的问题。
而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 往往出现两个鲜明的对立面, —是由少数学生干部组成的管理层和由大部分学生组成的被管理层, 两个层面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 这种管理方式一方面造成大多数学生缺乏班级主人感, 常常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 缺乏管理和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另一方面使担任班干部的学生滋生优越感, 在教师面前和在学生面前两个样子, 对老师的负责意识强, 为学生服务的观念淡, 这都不是这个时代所需要培养的人才。
在现代班级体建设中, 作为班主任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尽可能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 善于做学生的助手, 这样, 不仅学生能力得以展现, 班主任还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 思考, 更好的提升自己。
为此, 采取“双轨运行, 素质评价, 团队管理, 岗位责任” 的方式对班级进行管理, 效果较好。
在班上设立常务班委会全面负责整个班级的正常运转, 而通过值周班委处理日常班级事务。另外, 还设立班级监察组, 让学生管理学生, 使学生的管理从人治到法治。
同时在学生评价方面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日常管理, 完善学生量化实施细则,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使学生常规管理与最终评价相一致。
从而使班风、 班貌有了很大改变。
打造一支班级管理的队伍, 发挥榜样模范带头作用。
品学兼优, 责任心强, 身体健康, 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 并根据他们性格、 能力的差异, 安排相应的工作, 尽心地进行培养和教育, 使之成为同学的榜样, 带动其他同学不断进取。
为此, 确定了班委、 团委, 在组建好班委、 团委班子后, 合理分工, 加强培训, 建立一支肯干、 能干的干部队伍。
继续实行“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的分工制度, 使班级中每个人都有事做, 班级中的每件事都有人负责, 班级中的事都由学生自己管理, 由班委成员主要负责, 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并提高他们的实际管理能力。
作为班主任, 要学会在不同的场合树立班干部的威信, 这是对班干部培养的最有效的方法, 其次,在日常的工作中, 要采取三步走的策略, 即“教会他、 引导他、 放手他”, 这样有利于班干部的快速成长。
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班干部, 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榜样作用, 以此影响, 感染其他学生。有一个好的班委会、 团支部, 就能成就一个班级根本性的转变。
营造一种班级文化氛围, 构建学生思想和灵魂的家园。
用班级文化去熏陶学生。
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 向上的学习、 生活、 心理环境, 无论对于班级、 学校都至关重要。
班级的管理必然要经过一从“人治” 到“法治” 再到“自治” 的过程, “自治” 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其核心力量就是班级文化。
魏书生崇尚与伟大心灵的对话, 崇尚学生的自主发展, 这是一种追求自信、自强与理智、 创新的文化; 李镇西致力于班规建设, 致力于师生对话, 这是一种追求民主、 博爱与法制、 规范的文化, 由此可见, 班级文化正作为一种重要的育人方式, 为广大教师所熟知。
对于一个班级来说,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 是一个班级的品格, 是每个班级特有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 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 言行、 情感, 甚至未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班级管理小妙招 特殊学生的教育必须融入一些必备的心理知识, 寻求教育方式, 手段的创新。
著名的荷兰画家梵高曾经说过“爱之花开放的地方, 生命便能欣欣向荣。”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重于关注学习, 没有一个良好的积极心态, 即便学习优秀, 走上社会也将难以适应。
现如今, 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纷纷削尖脑袋进名校, 选好班, 以为如此, 孩子的学习就一定很优秀, 自己在外人面前也面子实足。
殊不知, 这样的选择如果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 不仅会耽误孩子的学习, 更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先成人, 后成才。” 不歧视任何一名后进生, 总要学会在他身上发现闪光点。
对优生要严爱——因为如果不严格, 就会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 从而影响进步。
对中等生要关爱——因为这是一批最容易被老师忽略的群体, 稍加关爱, 对他而言就是一种很大的促动, 有利于他的成长与进步。
对特殊学生要厚爱——因为这样的学生不是你一天, 两天或者一次两次谈话能够教育好的, 多鼓励、 多谈心, 有利于他的成长和提高。
三. 班级管理中应该关注的八种心理效应 1.门槛效应 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 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 哪怕是一分钱也好, 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 这就是著名的门槛效应, 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 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
查尔迪尼分析认为, 对人们提出一个很简单的要求时, 人们很难拒绝, 否则怕别人认为自己不通人情。
当人们接受了简单的要求后, 再提出较高的要求, 人们为了保持认识上的统一和 给外界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 心理上就倾向于接受较高要求, 这一效应告诉我们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学生的心里接受能力, 应少一些, 小一些, 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2.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曾于 1927 年在《无声的中国》 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 折中的, 譬如你说, 这屋子太暗了, 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 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 但是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 他们就会来调和, 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 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
在心里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虽然这一效应在成年人生活中多见, 但也有不少学生学会了这些。
如有的学生犯了错误后离家出走, 班主任很着急, 过了几天学生安全回来后, 班主任反倒不再过多地去追究学生的错误了。
实际上在这里, 离家出走相当于拆屋, 犯错误相当于开天窗, 用的就是拆屋效应。
因此,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教育方法一定要恰当, 能被学生所接受, 同时, 对学生的不合理要求或不良的行为绝不能迁就, 特别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养成与班主任讨价还价的习惯。
3.链状效应 有一句俗话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链状效应, 它是指人在成长中的相互影响作用。
这种效应在年龄低的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就学生的链状效应看不是单方面的, 既表现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互相感染, 也在个性, 情绪, 兴趣, 能力等方面发生综合影响。
利用学生的链状效应,让步同性格的学生在一起可以取长补短。
因此作为班主任, 应有意识地优化学生周围的环境, 如让娇生惯养的学生与独立性较强的朋友做伴, 胆小畏怯的学生应和勇敢坚强的学生交友。
4.禁果效应 禁果一词源于《圣经》, 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 被贬到人间, 这种被禁果所吸引的逆反心理现象, 称之为禁果效应。
由于学生处在特殊的发育期, 好奇心强, 逆反心理重, 因此常出现禁果效应。
它给我们的启示有两个:
一是不要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禁果, 人为地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是要把学生不喜欢而又有价值的事情认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
5.鲶鱼效应 沙丁鱼捕捞后如果没有刺激和活动, 就会很快地死去, 挪威渔民每次从海上归来, 为了不使鱼在途中死去, 都在鱼舱里放几条鲶鱼, 以挑起 们和沙丁鱼之间的摩擦和争端, 使大量的沙丁鱼在紧张中不断地游动, 其结果不但避免了沙丁鱼窒息而死亡, 而且还能保持它们一条条活蹦乱跳地抵达港口。
这种现象后来被人们称之为鲶鱼效应。
她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在适度的紧张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能力。
因此, 班主任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度的紧张氛围, 并引导学生在紧张中学会适应。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过度的紧张应该避免, 以防止对学生身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②要充分利用好班级中的鲶鱼,
班级中常常有这样一些学生, 这些学生学习成绩一般, 但能量很大, 特别活跃, 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号召力,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班级的纪律和学习。
如果不好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则常常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在班干部的设置上若能将这些人提拔到是适当的领导岗位, 就会产生鲶鱼效应, 班级活动容易开展, 班集体建设更为顺利。
6.马太效应 《圣经》 中马太福音一章里有一句名言:
凡是有的, 还要加给他, 叫他有余。
没有的, 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美国著名哲学家罗伯特· 墨顿发现了同样的现象, 即荣誉越多的科学家, 授予他的荣誉就越多;而对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 对其作出的成绩往往不予承认。
他于 1973 年把这种现象命名 为马太效应。
在班级管理中, 就是好学生好对待, 差学生差对待, 而好与差的标 准主要还是学习成绩。
对于一些班主任心目中的好学生来说, 爱过剩的时候, 就会贬值, 他们对表扬就会变得麻木不仁,
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这种优越的社会环境会使他们在成长中变得非常脆弱, 经不起挫折。
而对另外一些学生仅仅因为分数不高, 就会长期处在被班主任的关爱遗忘的角落, 这中人为造成的恶劣的心里环境, 将会使他们情绪偏激, 行为带有触发性和冲动性, 这样必然导致学生个性的畸形发展, 引发学生的心里障碍。
7.空白效应 心里实验表明, 在演讲的过程中, 适当地留一些空白, 会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 这就是空白效应。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班主任要善于留白, 如在表达方面留白, 针对某些问题,
班主任不妨先不说出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去想, 去说, 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
在实践方面留白, 给学生一个锻炼和实践的机会,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思考方面留白, 班主任应给学生思考分析的机会, 让学生独立的思考, 判断和面对, 学生的分析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在批评方面留白, 批评之后, 留有学生自己思考, 自己去责备的时间。
这样学生就不会有一种穷追不舍之感, 反抗心理就会锐减。
8.南风效应 有一则寓言, 讲北风南风打赌, 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
北风使劲, 可越刮, 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 南风徐徐, 轻柔温暖, 使行人自觉地把大衣脱下。
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 就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 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
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 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里反应, 我们称之为南风效应。
在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一是要了解学生的特点, 采取符合学生实际和需要的管理方式。
二是管理措施要人性化, 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信心, 相信学生都有一颗向上, 向善的心,在情感上尊重人, 关心人, 在行为上激励人, 焕发人, 容忍学生的缺点, 客观, 理智, 科学地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四. 班级管理工作要做到“五不要”, “六要”
不要做“警察型” 的班主任——盯, 关, 跟, 招致学生反感。
不要做“说教型” 的班主任——空谈道理, 不切实际, 难以打动学生, 不能达到教育效果,
不要做“告状型” 的班主任——有问题就找家长, 学生会有抵触。
不要做“武断型” 的班主任——有问题老师的口头禅就是“我还不了解你? 绝对是你干的, 不是你干的还有谁干的? ”
不要做“法盲型” 的班主任——体罚, 限制自由, 不让上课, 不让进教室等等 要做“榜样型” 的班主任——自身的示范性 要做“预见型” 的班主任——提前告知, 防患未然(安全教育)
要做“民主型” 的班主任——民主决策, 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 各类评选,
重大问题以及活动 要做“指导型” 的班主任——从生活, 学习到为人处世都要予以指导, 而这种指导有些时候是在不经意间完成的。
要做“反思型” 的班主任——在反思中去创新求变, 只有这样才会有突破。
总之, 新的形势给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 只有审时度势,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