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教师普通话培训(全文完整)

教师普通话培训(全文完整)

发布时间:2022-09-06 16:5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普通话培训(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教师普通话培训(全文完整)

 

 教师普通话培训 【教学目标】

 准确理解和掌握普通话的概念, 了解普通话的形成和重要性, 以及各方言的特点。

 【教学内容】

 ⒈普通话的概念

  ⒉普通话的形成

  ⒊各方言的特点

  【知识点】

 普通话的概念, 各方言区的划分。

 【重点】

 普通话的概念

  一、 普通话

  ⒈ 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⒉普通话语音的特点

  普通话有声母 21 个, 韵母 39 个, 声韵相拼形成四百多个音节。

 声调有四个,阴、 阳、 上、 去加上儿化韵的变化也不过一二千个。

 音节中双音节词占多数, 没有特别难发的音节, 和古代汉语及某些方言比较简单得多, 是较容易掌握的。

 普通话音节中元音占主导地位, 元音乐音成分多发音响亮、 悦耳。

 辅音中清音占优势, 四个声调中高音成分多, 变化明显, 使语言有抑扬顿挫的音乐色彩, 节奏感强, 而且普通话的双音节、 三音节、 四音节词有约定俗成的轻重格式, 节奏明朗, 富有韵律, 儿化也给语音带来柔美、 细腻的感觉。

 再加上双声、 叠韵、 叠音的一些词更显出普通话语音的音乐性。

  二、 普通话的形成

  汉代以前人们就使用着一种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的统一的书面语——文言文。

 唐宋时期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种接近口语的书面语——白话。

 宋元以来的白话文学使白话取得了书面语言的地位。

 随着白话小说、 戏曲、 话本等文

 学作品的流传, 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金朝以后, 元、 明、 清、 民国都曾建都北京, 北京成了政治、 经济、 文化的中心, 各民族的交往融合促进了北京话的完善和发展。

 从元朝开始, 北京话已作为“官话”在官方或非官方的交往中使用。

 到了明、 清, 由于政治力量的变化, 经济文化的发展, 白话小说、 戏曲受北京话的词汇和语法的影响很大, “官话”随着白话文传播到各地。

 至此, 北京话在整个社会交往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到 20 世纪初, 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 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高涨, 掀起了“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出现了 大量优秀的白话文文学作品。

 在口语上“国语”代替了“官话”。

 那时的国语实际上已经成为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汉民族的共同语。

 新中国建立以后, 各民族加强了团结和交往, 经济和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确立规范的民族共同语成了迫切的需要。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50 年代中后期正式确定了汉民族的共同语为普通话, 并颁布了方针和政策, 采取了一系列的步骤向全国推广普通话。

  三、 方言

  现代汉语有不同的方言, 各方言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音方面, 我国按区域大体分为七大方言区:

  ⒈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华北、 东北方言, 分布在京、 津两市, 河北、 河南、山东、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西北方言, 分布在山西、陕西、 甘肃等省和青海、 宁夏、 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

 西南方言, 分布在四川、 云南、 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 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

 江淮方言, 分布在安徽省、 江苏长江以北地区、 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⒉吴方言:

 分布在上海市、 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 南通的小部分和浙江大部分地区。

 典型的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

  ⒊湘方言: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 以长沙话为代表。

  ⒋赣方言:

 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 以南昌话为代表。

  ⒌客家方言:

 分布在广东、 福建、 台湾、 江西、 广西、 湖南、 四川等省, 其

 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 福建西部、 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⒍闽方言:

 现代闽方言主要分布区跨越六省, 包括福建和海南的大部分地区、广东东部潮汕地区、 雷州半岛部分地区、 浙江南部温州地区一部分、 广西的少数地区、 台湾的大部分汉人居住区。

 闽方言可分为闽东、 闽南、 闽北、 闽中、 莆仙五个次方言。

 其中最重要的是闽东方言。

 ⒎粤方言, 分布在广东中部、 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的约一百来个县, 以广州话为代表, 当地人叫“白话”。

推荐访问:教师普通话培训 普通话 完整 教师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