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员管理制度(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党员管理制度 党员管理制度
党员管理是党组织按照党章和党内的有关规定, 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 使党员认真履行义务, 正确行使权利的活动。
其具体工作主要是:
根据党员数量、 分布和流动情况, 建立党的组织; 对党员进行教育、 审查和鉴定; 严格党员的组织生活, 加强监督和整顿纪律;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表彰优秀党员, 清除党内腐败分子, 严肃处置不合格党
员等。
一、 党员管理的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积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加强党员的教育、 管理、 监督, 全面提高党员素质, 增强党性,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 党员管理的基本任务
1.引导党员严格履行义务, 保障党员充分行使权利。
2.组织党员参加党的活动。
3.严格党员组织关系和党籍管理。
4.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三、 党员管理的基本原则
坚持从严治党的原则; 注重实效的原则; 制度规范的原则; 组织管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四、 党员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是党员必须编入党的一个组织的制度。
只有把党员编入党的一个支部、 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 并在其中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接受党组织的教育、 管理和党内外群众的监督, 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 才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才能保证基层党组织有坚强的战斗力。党员必须编入党的一个组织, 既是党员享有的基本权利, 也是党组织的重要职责。
二是党的组织生活制度。
通常是指党员参加所在支部的党员大会或党小组会, 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单独召开的党内民主生活会。
党员在组织生活会上, 应认真负责地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
这项制度是加强党员管理, 对党员进行批评监督, 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提高党的战斗力的一项组织保证。
三是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制度。
这项制度是党员接受党组织教育和监督的一种方式, 是党组织了解掌握党员思想和工作情况的一种途径, 是我们党内生活的优良传统之一。
四是党日制度。
是指党的组织和党员进行党的活动的专门时间的规定。
这一制度, 对于活跃党内民主生活, 增强党员党的观念, 增进党的团结,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具有重要意义。
五是党员交纳党费制度。
是指党员按照有关规定, 向党组织交纳用于开展党的活动的经费。
按期交纳党费, 是党员必须具备的一个起码条件, 是党员对党应尽的义务,是党员关心党的事业的具体表现。
党员交纳党费, 不仅仅是在经济上资助党, 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
党员交纳党费的标准, 按照中央组织部有关规定执行。
六是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是根据从严治党的方针, 把党员教育、 管理和监督融为一体, 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
七是转移党员组织关系制度。
党组织在党员变更工作单位或居住地点时, 按照有关规定将其党员组织关系由一个单位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单
位或地区。
八是党籍管理制度。
党籍指的是党员资格。
党籍管理是党员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申请入党的人被党组织批准后, 就算取得了党籍。
预备党员也有党籍。
党组织对党员党籍的处理必须采取十分严肃和慎重的态度。
九是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广泛, 外出务工经商和人才流动中的党员越来越多, 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使他们在流动中能够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接受党组织的教育、 管理和监督,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是党员管理的一个新课题, 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五、党员管理的方法途径
党员管理工作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 在新的历史时期, 广泛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和途径:
(1 )
“三会一课”。
“三会”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 支部委员会、 党小组会,“一课”指按时上好党课。
“三会一课”是党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 认真坚持“三会一课”, 对于健全党的组织生活, 严格党员管理, 加强党员教育, 提高党员素质, 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都有重要作用。
(2 )
党员领导干部的双重组织生活会。
根据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参加所在单位党支部、 党小组的组织生活会, 又要参加定期召开的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生活会。
双重组织生活, 对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 增进思想交流,加强民主监督, 改进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 )
“创先争优”活动。
“创先争优”主要是指党内创建先进党支部 , 争当优秀党员的活动。
这是近几年来在广大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而又行之有效的一种组织活动形式。这项活动要制定出既有先进性, 又切实可行的评选条件,努力在“争创”上下功夫, 定期评选表彰, 以激励党员奋发进取, 建功立业。
(4 )
党员目标管理。
党员目标管理是近年来各地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中广泛采用的一种管理方法。
这种管理方法要求
党组织按照党章的规定, 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和党员个人的实际情况, 提出和议定党员在一个时期内在履行党员义务、 发挥党员作用方面的具体目标, 通过定期检查、 考核, 来督促和激发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应不断总结和完善。
(5 )
党员联系户。
这是农村党员联系群众,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一种形式。具体内容是, 党的基层组织分配每个党员经常联系一户或几户非党群众, 向他们宣传党的方针、 政策, 了解他们的思想、 生产、 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帮助带动他们勤劳致富, 及时向党组织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6 )
党员责任区。
所谓党员责任区, 主要是企业党组织根据党员的不同工作岗位、 工作性质、 实际能力和活动范围, 把需要党员承担和完成的各种生产指标、 行政事务、 社会工作以及基层党组织分配的各项任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以责任制的形式落实到每个党员, 从而形成以一个或几个党员为主体, 以一定数量的群众为对象,以一定的区域为活动范围的党员责任区。
从而密切党员与群众的联系, 以发挥党员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7 )
党员主题实践活动。
党员主题实践活动是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中, 有目的、 有领导、 有计划地组织党员结合行业特点和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而开展的一系列旨在增强党员党性, 提高党员素质,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推动经济发展的党内活动。
这类活动把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方法融为一体, 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和经济建设之间架起了 一座桥梁, 为党员发挥模范作用提供了 广阔的舞台, 受到党员和群众的普遍欢迎。
(8 )
谈心活动。
同志之间比较深入地相互交谈, 是交流思想, 交换意见的一种有效方式。
谈心活动有集体谈心和个别谈心两种形式。
谈心的目的在于沟通思想, 统一认识, 解决矛盾, 互相帮助, 增强团结, 做好工作。
谈心一定要以诚相见, 以心换心, 还要有搞好团结、 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流动党员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
日趋广泛, 外出务工经商和人才流动中的党员越来越多, 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
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使他们在流动申能够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接受党组织的教育、 管理和监督,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是党员管理的一个新课题, 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指出, 党的组织部门要制定有效管理流动党员的措施。中央组织部在 1994 年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党员流动中组织关系管理的暂行规定》 和《关于试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的通知》, 明确提出了流动党员管理的基本规范。
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的转移
党员流动符合有关政策规定, 党组织应及时为他们转移组织关系。
其中外出时间较长(6 个月以上)、 地点比较固定的, 应转移党员正式组织关系,即开写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 转人所去地区、 单位的党组织。
外出时间较短(6 个月以内)或外出时间较长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 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
短期外出(6 个月以内)参加会议、 学习进修等, 应开具党员证明信, 交所去地区、 单位的党组织。
流动党员转移组织关系的基本要求是:党员所去单位党组织健全的, 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其所去单位的党组织。
党员所去单位党组织不健全的, 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其所去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党组织, 或转到其所去单位所在地的街道、 乡 镇党组织。
党员在流动中将人事关系和档案材料保存在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 这些机构的党组织如具备管理条件并经同级地方党委同意, 可以接收尚未落实工作单位或因某些原因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的组织关系。
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
根据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 中央组织部于 1994 年 12 月下发了《关于试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的通知兀决定从 1995 年 7 月 1 日起, 在全国范围内试行 《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
实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 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各地积极探索, 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一些地方采用外出党员管理证、 管理手册等办法, 取得了较好效果。
但是, 仅靠个别地方发放有关流动党员管理的证件, 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试行《流动党员活动证》 制度, 就是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客观要求。
试行这一制度, 有利于促进党员的合理流动, 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流动党员的作用。
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的主要内容是:《流动党员活动证》 由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党委组织部严格按照中央组织部制定的统一式样印制; 《流动党员活动证》 由流动党员原所在党组织按规定登记发放,作力流动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党的活动的凭证; 党员可持《流动党员活动证》 在外出所在地或单位的党组织(基层党委、 党总支或党支部一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交纳党费, 但不享有表决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制发
《流动党员活动证》 由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党委组织部严格按照中央组织部制定的统一式样, 定点印制, 并加强管理。
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印制。印制所需经费, 可从党费中开支, 不得向党员个人收取工本费和发证手续费。
《流动党员活动证》 由基层党委负责发放。
发放时, 要登记造册, 详细登记持证外出党员的姓名、所在支部、 发证时间、 外出原因、 外出地点、 外出时间等情况, 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
《流动党员活动证》 一般应贴本人近期免冠一寸照片, 并由发证的基层党委在照片上加盖印章。特殊情况末贴照片的, 应与本人的居民身份证同时使用。
流动党员活动证的使用
《流动党员活动证》 适用于短期外出(6 个月以内)或长期外出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
下列情况不能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
(1)短期(六个月以内)外出参加会议、 学习进修、 借调工作、 办理公务、 休假探亲的党员, 仍开具党员证明信。
(2)长期(六个月以上)外出务工经商且有固定地点的党员, 应转移正式组织关系。
(3)流动性较大, 无固定地点,但可以经常返回原所在单位的党员, 仍在原单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4)集体外出、 地点相对集中, 且有 3 名以上党员的, 可通过建立党支部(临时党支部)或党
组进行管理。
接收流动党员的党组织对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 的外来党员, 应于验证后及时接收并将其编入党支部、 党小组, 同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
对外来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交纳党费、 外出地点变更等情况, 应在《流动党员活动证》 上如实填写, 并由党支部负责人签名盖章。
在”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一栏内, 要简要地写明组织生活的内容及外来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在”流动地点变更情况”一栏内, 应注明党员同外出所在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及离开的时间;”备注栏”用于说明其他栏目 未尽事项, 包括外来党员的先进事迹或犯有错误等情况。
流动党员原所在单位党组织在党员外出后, 应通过适当方式与党员继续保持联系, 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 工作情况, 及时向外出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
党员返回后, 要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 记载的内容, 听取党员汇报外出期间的工作和思想情况, 详细了解他们外出期间的表现。
通常情况下, 党组织每年至少应查验一次外出党员所持的《流动党员活动证》, 使用满 3 年的, 应及时换发新证。
党员外出期间, 如无正当理由, 不按规定将《流动党员活动证》 交外出所在地或单位的党组织, 且连续 6 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或不交纳党费, 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 应按自行脱党处理。
党员私自填写《流动党员活动证》 或弄虚作假的, 一经发现, 要严肃处理。
出国、 出境党员的管理
1. 因私出国、 去港澳台或自费出国留学的党员组织关系的处理。
1)
短期请假出国或去港澳台探亲或办理私事的党员, 其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单位。
2)
出国或去港澳台长期定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