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2022-09-12 11:0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 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教育。

 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论述: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再次阐明了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 也是人类智慧的核心, 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创新思维是指主动地、 独创地发现新的事物、 提出新的见解、 解决新的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如我国的万里长城、 古代四大发明、 秦兵马俑、 京剧等创造发明, 无不闪耀着古代劳动人民创新思维的光芒。

 语文进行的是母语教学, 是一门基础性、 工具性的学科, 语文教学理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创新思维的重任。

  新课改为培养创新思维创造了条件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凸显了培养创新精神这一目标。

 新的语文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开放性、 综合性、 实践性、 可变性, 为教育创新作了充分的准备, 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创造了 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

  语文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提出, 本次课改要“改变课程内容的‘繁、 难、 偏、 旧’ 和过于注重课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 现代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的联系”, 这是对我国课程现代化的纲领性表述。

 语文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不仅体现在选文的时代性和对老旧篇目的更新上, 而且体现在对文章的分析和处理的开放

 性上, 还体现在内容组织的现代化上。

 语文课程内容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体系, 更多的是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来编排, 增加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这里没有严格的文体序列, 也没有相应的知识序列, 一切为了适应学生的需要。

  语文课程内容的开放性、 综合性、 实践性、 可变性 语文课程内容的开放性、 综合性、 实践性、 可变性, 体现在内容的选择面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将教科书、 教学挂图、 工具书、 其它图书、 报刊、 电影、 电视、 广播、 网络、 报告会、 演讲会、 辩论会、 研讨会、 戏剧表演、 图书馆、 博物馆、 纪念馆、 展览馆、 布告栏、 报廊、 各种标牌广告以及自然风光、 文物古迹、 风俗民情、 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等都视为课程资源。

 新的语文课程还特别注重一线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权, 明确了学校、 教师都有权利, 而且应该自主选择教材或开发课程资源, 这不仅包括显性的资源, 还包括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等隐性内容。

 因此, 我们的课程内容既有统一性, 又有可选择性, 可以兼顾不同地区、 不同学校、 不同老师的不同教学需求, 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为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思维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必须更新教学观念

 更新观念, 就是要改变传统“接受性” 教学为“研究性” 教学, 变“灌输式” 教学为“启发式”“探究式” 教学, 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 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 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

 鼓励学生多动脑、 多质疑、 多发现,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这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

 实施课改, 推进创新教育, 就必须打破过去那种“理性的奴性教育”(莱格语)

 的被动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根本,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切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主, 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教学活动的基础, 让学习者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 培养创新意识。

 比如, 阅读一篇课文, 不要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 要多思考, 多琢磨, 多角度理解、 分析、 研究、 提炼,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

  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必须更新教学观念,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

 让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是合作的“伙伴”, 可以自由读书、 自由思考、 自由发言, 使学生有属于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 有进行创新活动的时间, 这样才能有效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提出:

 在实施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设计要有创新意识, 尽可能考虑利用教材的相关内容, 让学生动手、 动脑, 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重视质疑、 探究和实践, 鼓励学生的独特理解。

 课堂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 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为目标追求, 鼓励学生自主参与、 积极探索、 独立思考、 主动实践。

  依靠科学方法教学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谈论教学问题时, 摇着头说:

 “现在的学生真难教。前一天遇到‘拔’ 与‘拨’, 上课分析了 这两个字的间架结构, 讲清了 区别, 还分别组成词语, 抄写了 10 遍。

 第二天一听写, 竟然有十多位同学

 把‘拔河’ 写成了‘拨河’。

 没有办法, 当天的家庭作业只能再抄 10 遍,再过一天应该会写得出吧? ” 而另一位教师同样在教这两个字, 他形象地告诉学生:

 “ ‘拔河’ 时希望朋友多一点才能拔赢, 因此‘拔’ 的右边是友字多一点, 而‘拨开’ 指想拨开头发找虱子, 所以‘拨’ 的右边是个发字。你们以后写到‘拔河’ 时就想到朋友多一点会获胜, 写到‘拨开’ 时想到从头发里找虱子。” 学生们笑了 起来, 当然, 在这笑声中他们把这两个字的写法和用法都记住了。

 学生回家只要抄 3 遍, 就巩固得很好了。

  3 遍与 20 遍, 为了达到同样的效果, 学生所花的时间竟相差六七倍,怎不令人感慨、 教人深思。

 其实, 导致二者不同效果的原因就是教师使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前者用了 刻板、 低效的方法, 没有告诉学生如何记忆;后者用了 形象分析与创造思维, 学生当然很快就记住了。

 可见, 科学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培养创新思维, 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思维、 创新思想。

 科学的教学方法, 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

  在质疑中培养创新思维 “多想出智慧, 深思能创新。” 质疑, 是深思的结果。

 因此, 启发创新思维, 要引导学生质疑, 把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要求, 逐渐使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 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 在课堂上, 根据学生实际质疑让学生互相质疑, 启发学生多思,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如在学习《愚公移山》 时, 引导学生逆向思维, 提出对“移山与搬家”“移山与挖隧道” 的看法。

 通过讨论比较, 认为移山不如搬家, 但为什么课本写移山呢? 学生质疑后, 领悟到作者意在肯定愚公移山的精神, 使学生触类旁通、 解决疑难, 培养了其创新思维。

 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 才能产生创新冲动。

  在

 求异思维中培养创新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培养创新思维, 还要促进学生学、 思、 疑、 问、 悟的有机结合。

 鲁迅把学习比作蜜蜂采花酿蜜, 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身思维加工制作的过程。

 一个善教者正是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掌握知识。

 如在分析《我的叔叔于勒》 一文的主人公是谁时, 可引导学生发展求异思维:

 “一般小说标题中所涉及的人物就是主人公, 如《孔乙己》《骆驼祥子》《范进中举》 等, 但为什么《我的叔叔于勒》 中的于勒不是主人公? ”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分析、 比较, 教师从旁点拨、 引导, 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在教学中发展求异思维, 因势利导,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求同思维中培养创新思维 中学生积极求异, 自我意识较强, 虽能从不同角度提出许多创造性的设想和推测, 但往往是良莠并存。

 教学中必须设置一些具有争议性的焦点问题, 通过讨论争辩, 再适时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求同方向上, 使学生认清是非曲直, 统一认识, 培养创新思维。

 如学完《俭以养德》 课文后, 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 “本文证明总论点的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①三个分论点可以任意颠倒, 因为三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 ②第一个分论点和第二个分论点可以颠倒, 第三个则不能, 因为第三个分论点在含义上比前两个分论点深刻; ③都不能颠倒, 因为三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 问题提出后, 有学生说①对, 有说②对,有说③对。

 针对不同意见, 不同思维, 笔者把每种情况选一个代表, 让他们各自陈述自己的理由、 依据, 然后组织学生针对他们所说的理由、 依据进行分组讨论, 同学们各抒己见, 互不相让, 据理力争。

 最后, 笔者统一

 归纳, 总结出正确结论, 使学生的“主体作用” 和老师的“主导作用” 得到有机统一, 变异为同,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联想和想象中培养创新思维 亚里士多德认为,“想象力是发现、 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自己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构成新形象的过程, 其特点是具有生动的再造性或独特的创造性。

 在语文教学中, 再造想象是普遍存在的。

 比如说, 在教学文艺性的课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文章中描写的情境、 人物、 情节想象出来; 在教学说明性的课文时,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文章中说明的事物现象、 性质结构、过程等具体形象地想象出来; 在教学议论性的课文时,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想象与分析、 推理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凭借课文以及青少年形象思维发达和喜欢想象的特点, 引导学生大胆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让思维遨游太空, 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努力引导学生带着被课文所唤起的激情和想象、 理智及思考, 以学生鲜明的个性色彩和主动精神去积极发现知识, 甚至是一些隐藏在课文深处、 连作者自己也未曾认识到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大胆想象, 来补充课文情节上的空白, 意念上的省略, 或创新课文的内容, 延续课文的情节, 或对课文的某些观念进行提炼升华, 从课文中引出新的见解等。

 如学习《天上的街市》, 笔者先讲述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 然后朗读文章, 让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的训练。

 问:

 “天上有街市吗? ” 当学生回答“没有” 后, 再引导学生“这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怎样由联想到想象? 学生再朗读, 并进行小组讨论并找到答案“街灯――明星――街市”。

 在这样的引导下, 学生大都能凭借自己的想象力, 生动地再现、 灵活地填补、 大胆地延伸课文内容, 在头脑中展现出一幅幅崭新

 的现实画卷, 从而步入创新的境界, 得到创新思维的训练, 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在变革作业练习的形式中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学科的作业形式, 不能局限于抄写、 组词等简单的知识再认, 更不能搞题海战术, 那样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吃了 苦, “戏” 又不好看。

 因此, 作业也要体现创造性,让学生从小开始训练创造思维。

 如让学生做标点符号的练习, 大部分教师都是给学生布置题目来练习, 但特级教师宁鸿彬则采取了“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的练习方式, 重在让学生举一反三, 练一题管一类。

 宁老师只选了“他都会什么” 5 个字。

 他先把写有 5 个单字的 5 张卡片, 依次摆入板槽里, 让学生填标点。“他都会什么” ――学生填问号。“他都会什么” ――填句号。“什么, 他都会” ――填成叹号。“什么他都会” ――又填成问号和叹号两种。

 这种精炼不仅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减轻了学生负担, 创新思维也得到了 很好的训练。

  总之, 语文新课程改革为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思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又是新课程改革与时代的要求, 只要教育工作者更新观念, 采用科学的方法, 就一定能走出一条育人的光明大道。

推荐访问: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 创新思维 初中语文 培养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