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2-09-13 08:1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几点思考,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讲座

  对待课程改革, 一要坚持, 二要反思, 三要深入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问题。

 导入新课的两种方式:

 复习导入与情境导入。

 两种导入方式的利弊:

 复习导入能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 扫除学习障碍, 打实知识基础, 使新知识的学习更加顺畅, 能够做到精讲多练, 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 单从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来说, 这种导入方式是好的; 但是这种导入方式没有给提供学生自主解说有用信息与的机会, 削弱了问题的挑战性, 暗示了解题思路, 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不利于学生开展有个性的思维活动。

 情境导入让学生自己搜集问题信息, 自己想方设法来解决问题, 使得问题具有挑战性, 使得学生有探索的热情, 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但是对于基础差的学生的探索无法进行, 交流低效, 情境中的非数学内容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可能会导致教学目标的偏移。

 权衡利弊, 我们一般情况下应该用情境导入。

 1、 数学情境:

 生活情境、 童话情境、 数学问题情境。

 生活情境:

 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既有学生亲身经历的学校与社会生活, 也有学生能够理解的生活, 还有提升的科学与社会常识。

 )

 能够使学生感到这样的数学学习有用。

 童话情境:

 学生感兴趣, 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心所欲地组织数学材料。

 数学问题情境:

 根据数学自身的需要来创设教学情境。

 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可以由三角板的内角和导入(计算三角板的内角和, 然后随手画出一个三角形, 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

 。

 还有复习旧知识可以将安排的着眼点放高一点, 而不是仅限于分解新知识, 降低新知识的难度上。

 2、 要分析教材提供的情境对一节课的数学教学发挥的作用。

 教材中创设的情境, 有的只是起了 引入新课的作用, 有的起了 引领全课的学习, 有的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考。

 引入作用的:

 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

 至于具体问题的解决, 情境不再提供支持, 只提供“敲门砖” 的作用。

 引领作用的:

 (看条件, 提问题的训练)

 培养根据已有知识提出问题的能力, 是学生综合思路的基本训练; 学生明白了 这节课的知识背景; 算式列出后引领了学生的全课学习,像线串起了 全课的学习, 使课堂紧凑。

 (问题意识的培养应该与新课的目标水乳交融, 而不能是油水分离)

 启发学生的思考:

 提供的直观材料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例如:

 三上 52÷2(52 个羽毛球分给两个班)

 , 能从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3、 要分析情境中的数学内容与非数学内容, 恰当地发挥非数学内容的作用, 突出数学内容。

 非数学内容(情节和画面里含有)

 反映了 事情的真实性,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吸引学生注意力。

 数学内容正是这节课的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数学思想方法。

 所以我们要分析哪些是数学内容, 哪些是非数学内容。

 例如田园风光图, 师问“你们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 ” 学生回答:

 小鸡, 兔子„„, 树林里可能有小鸟, 水里有小鱼, 小鸡是谁家的, 没有人看, 它不跑吗? 等等, 非数学内容就干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

 但是一师问:

 “在这美丽的田园里, 有兔子, 有小鸡, 你们看看, 兔子、 小鸡是几只几只的在一起的, 谁能这样几只几只地数一数小鸡? 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 三个 2 只我们怎么算? 从而开始了几个几的学习。

 让学生看小鸡几只几只在一起, 就突出了现实情境中加数相同这个特点。

 让学生说出这是 3 个 2 只, 4 个 3 只, 这就是把生活语言抽象成数学语言。

 为与乘法意义建立联系做了准备。

 将生活语言上升成数学语言, 再联系乘法意义进行思考, 正是解决简单问题的思路。

 让学生数一数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有几个, 又从形式上加深了几个几的联系。

 这一切都为乘法意义的教学做了准备。

 4、 要简洁明快, 不过多地占用数学学习的时间。

 导入毕竟是导入, 不要过多耗费过多的时间。

 有些不好创设情境, 就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

 例如倒数的导入就不好创设情境, 一师出示一幅画, 师将画倒过来, 老师又写了一个杏树的杏, 老师又写了一个 5 分之 4, 倒过来不一样吧, 一学生说, 老师你没有倒完全, 5的秤钩应该往上, 老师说, 我们就不要倒那么厉害吧„„(牵强附会地创设情境)

 师说即使这样也有两个好处吧, 1 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想像能力, 2 是促进了各科知识的融合----不要种了别人的田, 荒了 自己的园!

 我觉得应该从倒数含义的实质(乘积是 1)

 进行导入。

 (从形式上导入还是从数学内涵与思想上导入的区别)

 , 拓展: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往往反映了互逆的两个数量关系。

 二、 围绕教学重点组织‘数学’ 活动。

 是组织数学活动还是组织教学活动虽只有一字之差, 这就是新的地方。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说出了数学教学的本质。

 有数学内容, 能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能让学生得到数学发展的活动就是数学活动, 既包括肢体活动, 又包括心理活动, 既包括发现式学习的探索交流活动, 也包括接受式学习的 阅读、 听讲等活动。

 都要围绕教学重点。

 1、 要通览整个单元的例题, 要结合单元的知识安排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知识点)

 。

 (少数学生的顿悟掩盖了 多数学生的迷惑)

 新教材是分段来安排教学内容的,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

 还有一点是从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安排教材的。

 例如, 分数的计算比小数的计算难, 小数的计算就放在前面。但是认识小数需要认识分数做支撑, 因此, 分数的认识就放在小数认识的前面。

 1、 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数学知识的特点就是系统性强, 新知识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 多数新知识是可以学生借助旧知识探索的。

 例如:

 要让学生自己经历概念的建立过程, 经历算法的探讨过程, 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公式的推倒过程, 要让学生经历规律的发现归纳过程, 经历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总结反思的过程等等。

 2、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体验和感悟。

 学生是因为要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而学习新知识的, 因此着眼点放在问题怎样解决, 达成了 问题的解决他就认为完成了学习任务。

 但是, 我们的数学显然不只是让学生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而是借这个机会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老师就要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的思考, 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45+30 与 45+3, 有的学生通过摆小棒得到结果等等。

 师应该继续追问学生摆小棒的摆法(谁和谁摆在一起)

 , 从而体会数位(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合并的数学原理)

 的知识。

 从而理解了 数位为什么对齐? 体验和感悟是小学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与初中特别是高中不同。

 而多少的比较就要引导用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打动真情, 留下深刻印象。

 3、 要重视数学方法的优化、 总结和反思。

 优化:

 同一问题会提出不同的方法, 表现在学生思维的深度上, 老师不能仅仅让学生停留在自己喜欢的方法上, 老师不能将学生操作观察得到的结果等同于抽象思考得到的结果。

 操作通过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用物化的形式反映计算过程中的数与数的之间的关系, 这种操作能为学生理解算理提供形象方面的支撑, 是重要的, 但是不能停留在这个水平上。

 应该把这种直观的印象上升到以数的组成和四则运算的意义为基础的数学思考上。

 这样理解才能深刻。

 此外, 计算上的方法、 注意点等老师还要做清楚的说明与示范。

 -----有意义的接受是必要的。

 从整体上看, 小学生还是有意义的接受。

 有意义接受的大框架下的各种学习方式的组合。

 不是把简单问题交给学生瞎编!

 (计算法则)

 总结:

 自己经历总结的过程而不是总结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

 但是教师应该心中有数, 特别是年轻教师, 还要注意到其中的重点内容。

 反思:

 例如对每一步算式表示意义的思考与追问, 为什么先算这个的追问等等, 经历这个反思过程, 初步理解了分析问题的方法, 学生才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4、 要围绕教学重点组织练习。

 基本练习:

 突出教学重点的专项练习, 模仿例题的基本练习, 预防错误的改错练习, 保证提高正确率的检验练习, 简单的应用练习。

 有时还有新旧知识相联系的练习, 沟通联系的类比练习, 防止混淆的对比练习, 综合应用练习, 探索数学规律的练习, 为后新知学习做准备的铺垫练习。

 把练习题用到位!

 设计相关 问题加深理解。

 要防止随心所欲地设计练习。

 防止为了 使得课堂练习花样多, 把后面的练习拿到前面做的寅吃卯粮的做法。

 适当调整可以。

 不妨碍教师的创造性。

 可以使练习的形式活动一些, 不要安排只是追求热闹的练习。

 课堂作业的问题(公开课上没有安排)

 。

 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立作业能够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能够暴露学生的学习失误, 特别是老师能够发现学生没有意识到的学生的失误。

 作业要布置, 要认真批改。

 老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 以便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最后, 数学课堂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用一成不变的观点看待改革是不恰当的。

 但是, 对改革进行到每一个阶段后准确地描述现在的状态, 以及提出改进的措施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以上发言, 仅供参考!

  QSUWY!%*) + 13579be gikmoqsuwyBDFHJLNPRTWY#$ &(-02469bdfh jlnprtwyACEGIKMOQTVXZ!%* ) +1368acegik mortvxzBDFHJLOQSUWY#$&(- 13579bdfhjlo qsuwyACEGJLNPRTVXZ!%(-02 468acegjlnpr tvxzBDGIKMOQSUWY!%*) +135 79begikmoqsu wyBDFHJLNPRTVY#$&(-02469 bdfhjlnprtwy ACEGIKMOQTV X Z! %*) +1368ac egikm ortvxzB DFHJLOQSUWY # $&(-13579bdf hjloq suwyACE GILNPRTVXZ!%(-02468acegj lnprtv xzBDGI KMOQSUWY#%*) +13579begikm oqsuwy BDFHJL NPRTVY#$&(-02468bdfhjlnp rtwyAC EGIKMO QTVXZ! %*) +1368acegikmoqt vxzBDF HJLOQS UWY#$&(-1357 9bdfhjloqsuw yACEG ILNPRTV XZ!%(- 02468a cegjlnprtvx zBDGIKM OQSUW Y#%*) +13579b egikmoqsuwyB DFHJLNP RTVY# $&(-02468bdf h jlnprtvyACE GIKMOQT VXZ!% *) +1368acegi kmoqtvxzBDFH JLNQSUWY#$&( -13579bdfhjloqsuwyACEGIL NPRTVXZ!%*-0 2468acegjlnprtvxzBDGIKMO QSUWY# %*) +13 579bdgikmoqsuwyBDFHJLNPR TVY#$&( -0246 8bdfhjGIKNPRTVXZ! %*) 0246 8acegiknprtv xzBDFIKMOQSUWY#$*) +13579 bdfikmo qsuwy ACFHJLNPRTVX#$&(-02468ad fhjlnp rtvxAC EGIKMOQSUXZ!%*) +1358aceg ikmoqsvxzBDF HJLNPSUWY#$&(-02579bdfhj lnqsuwy ACEGI KNPRTVXZ! %*) 02468acegikn prtvxzB DFHKM OQSUWY#$*) +1 3579bdfikmoq suwyACFHJLNPRTVXZ$&(-02 4 68adfhjlnpr tvxACEG IKMOQ SUXZ!%*) +135 7acegikmoqsv xzBDFHJ LNPSU WY#$&(-02579 bdfhjlnpsuwy ACEGIKNPRTVX Z!%*) 02468ac egiknprtvxzB DFHKMOQSUWY# $*) +13579bdf ikmoqsuwyACF HJLNPRTV XZ$& (-02468acfhj lnprtvxACEGI KMOQSUX Z! %*) +1357acegikm o qsuxzBDFHJL NPSUWY# $&(-0 2579bdfhjlnp suwyACEGIKMP RTVXZ!%*) 024 68acegiknprt v xzBDFHKMOQS UWY#$&)+1357 9bdfikmoqsuw y ACFHJLNPRTV XZ$&(-02468a cfhjlnprtvxA C EGIKMOQSUXZ ! %*) +1357ace gikmoqsuxzBD F HJLNPRUWY#$ &(-02579bdfh jlnpsuwyACEG IKMPRTVXZ!%* ) +2468acegik nprtvxzBDFHK M OQSUW Y#$&) +13579bdf hkm oqsuwyACFHJL NP RTVXZ$&(-0 2468acfhjlnp rtvxzCEGIKMO QSUXZ!%*) +13 57acegikm oqs uxzBDFHJLNPR UWY #$&(-0257 9bdfhjlnpsuw yACEGIKMPRTV XZ !%*) +2468a cegikmpr tvxz BDFHKMOQSUWY #$&) +13579bd fhkmoqsu wyAC EHJLNPRTVXZ$ &( -02468acfhjlnprtvx zCEGIKMOQSUWZ!%*) +1357ac egikmoqsuxzB DFHJLNPRUWY# $&(-02479bdf hjlnp suwyACE GIKMPRTVXZ!%*) +2468acegi kmprtvxzBDFH KMOQSUWY#$&) +13579bdfhkm oqsuw yACEHJL NPRTVXZ$&(-02468acfhjlnp rtvxzC EGIKMO QSUWZ!%*) +13579cegikmoqs uxzBDF HJLNPR UWY#$&(-024 7 9bdfhjlnpruw yACEG IKMPRTV XZ!%hjlnprtv xzBEGIKMOQSU WY! %* ) +13579 begikmoqsuw y BDFHJLNPRTWY #$&(- 02469bd fhjlnprtwyA C EGIKMOQTVXZ! %*) +1468aceg ikmortvxzBD F HJLOQSUWY#$& (-13579bdfhj moqsuwyACEGJLNPRTVXZ!%(- 02468a cegjln prtvxzBEGIKMOQSUWY! %*) +1 3579begikmoq suwyBD FHJLNP RTWY#$&(-02 469bdfh jlnpr twyACEGIKMOQ T VXZ!%*) +136 8acegik mortv xzBDFHJLOQSU W Y#$&(-13579 bdfhjloqsuwy ACEGJLNPRTVXZ!%(-02468ac egjlnp rtvxzB DGIKMOQSUWY!%*) +13579beg ikmoqsuwyBDF HJLNPRTVY#$&(-02469bdfhj lnprtwy ACEGI KMOQTVXZ!%*) + 1368acegikm ortvxzB DFHJL OQSUWY#$&(-1 3579bdfhjloq suwyACEGJLNP RTVXZ! %(-02468acegjlnprt vxzBDG IKMOQS UWY#%*) +13579begikmoqsuw yBDFHJL NPRTV Y#$&(-02468bdfhjlnprtwyA CEGIKMO QTVXZ !%*) +1368acegikmoqtvxzBD FHJLOQSUWY#$ &(-13579bdfhjloqsuwyACEG ILNPRT VXZ! %( -02468acegjlnprtvxzBDGIK MOQSUWY#%*) +13579begikm o qsuwyBDFHJL NPRTVY# $&(-0 2468bdfhjlnp r tvyACEGIKMO QTVXZ!% *) +13 68acegikmoqt v xzBDFHJLNQS UWY#$&( -1357 9bdfhjloqsuw yA CEGILNPRTV XZ! %*-02468a cegjlnprtvxz B DGIKMOQSUWY #%*) +13579bd gikmoqsuwyBD F HJLNPRTVY#$ &(-02468bdfh jlnprtvyACEG IKM...

推荐访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 几点思考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