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怎样引导学生学好数学【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怎样引导学生学好数学
我们可以看到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使数学由传统的 “文本课程”向“体验课程” 转变, 它强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即数学课程不再是特定数学知识的载体, 而是数学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成为数学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在这样一种新的课改理念下, 我们该如何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引导学生学好数学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老师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引导工作。
一、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1. 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 力所能及的问题” 的心理,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让学生“跳一跳, 就摘到桃子”, 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 使他们因兴趣而学, 而思维, 并提出新质疑, 自觉的去学习数学。
2. 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如:
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比赛、 晚会、 演说等等, 借助学生的聪明才智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 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 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3. 利用数学中的美、 教学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线条美、 色彩美等给学生最大的感知, 使他们充分体会数学给生活带来的美。
使他们产生创造美的欲望, 驱使他们学习, 维持长久的数学学习兴趣。
4. 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 典故、 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等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有趣的内容和活动总是吸引着他们, 即使这种活动需要克服较大的困难, 他们也乐意参加。
我们只有创造出教学中的各种美, 才能引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 激起学生智能的涟漪, 点燃学生激情的火花。
二、 培养分析解题过程的习惯, 提高解题能力
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学会解决问题, 而分析典型例题的解题过程是学会解题的有效途径。
善于作解题过程分析的学生才能很快形成一般解题能力。
教师要积极引导, 在定理公式教学中, 应充分显现其探索、发现过程, 每个定理公式的证明都是一种典型的解题方法, 必须认真对待, 在证明之后, 应分析解题的信息过程, 逻辑结构等。
在例题教学中, 解题前的分析和解题后的总结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解题前应分析题目的已知、 未知, 与定义、 定理、 公式等相联系, 找出解题途径, 解出之后, 应总结解题思想、 解题技巧、 解题步骤等。
许多问题还要从多个角度再分析, 这不仅能从本质上理解原解法, 而且常常能找出新解法, 再进行分析比较, 选出最佳解题方法。
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解题过程的分析, 让学生不断学习, 才能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有限道题的学习培养起解无限道题的数学机智。
三、培养规范的解题习惯
衡量一个学生会不会解决一个数学问题, 最终要落实到书面表达上。
表达过程要求合乎条理, 层次清楚, 符合逻辑, 准确规范地使用名词、 术语和符号。
在某种意义上讲, 写出规范的解题过程比较强的
自然语言理解能力, 在自然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形成数学语言能力, 并借助数学这个载体进行数学思维。
听力健全的人从小就受语言环境熏陶, 一般四至六岁的小孩都能理解和运用一些简单的词汇和关联词语,如:“多、 少、 大、 小、 一样多、 因为……所以……、 假如……、 如果……那么……”, 这对学习数学是很大帮助的, 而学生缺少这种语言能力的自然形成阶段, 致使学习数学时, 感到难以理解和运用。
小学阶段的数学问题大多是计算题, 格式也简单, 通过模仿训练逐渐形成习惯。但中学阶段就不同了, 不仅在思维的各种能力上是一个飞跃, 而且在解题过程的书写上也是一个飞跃, 大多数问题的解题过程不是只用几个算式能表达的, 往往需要用一些数学语言表率或进行一些逻辑推理,因此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难点。
所以, 教师过程一定要详细板书, 不轻易缩减解题步骤, 不随便省略数学语言, 做好数学语言之间的转换, 同时严格要求学生, 按照规范的格式写, 使学生在长期不断的学习过程中, 逐渐理解数学语言, 形成正确的数学习惯, 提高思维的综合能力、 概括能力。
四、 培养良好的改错习惯
根据人的认识规律, 一个概念的形成, 一种技能的提高, 都要经过反复的认识和实践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出错总是难免的。
但是,如何处理自己的错误, 其效果却大不相同。
有些同学把完成作业当作向老师“交差”, 对作业只看批语和分数, 不检查错误的原因, 更谈不上纠正。
有些较好的学生, 也往往是就错改错, 而不深究错误的原因,久而久之, 便养成不愿独立思考、 不会自我检查、 得过且过的坏毛病。
因此, 必须培养良好的改错习惯。
让学生按三个步骤做:
第一步“知错”。
让学生检查在哪里出了错, 对书写过程的题目, 自己应检查出错的步骤, 怎么错了, 遇到填空题和选择题, 应先找到自己的解题过程,而后进一步查出错误的步骤。
第二步“认错”。
让学生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 找到在哪个知识点出了错, 这是改错的最重要的环节, 是根除错误的重要保证, 也是容易忽略的地方, 许多学生往往把错误的原因归结为“粗心马虎”, 摸摸鼻子就算了。
实际上纯属马虎的问题是极少树, 大多数错误反映的是自己的知识弱点或缺陷, 那些由于粗心马虎而出错的步骤, 正是自己不太熟悉的知识点。
一但对知识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 就不会粗心、 马虎以至于出错了。
因此, 自己要进一步分析出哪个概念、 定理或法则还没达到相应的熟练程度。
第三步“改错”。
就是在认错的基础上, 把错题再做一遍, 若是填空或选择题, 改错时必须写出正确的计算或推理过程, 对正确的理论再次加深认识。
推荐访问:怎样引导学生学好数学 完整版 引导学生 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