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对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调研报告

对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2-09-14 15:0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对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调研报告

 

 关于静宁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中共静宁县委组织部调研组

 村级集体经济是指主要生产资料归村民共同所有, 共同劳动, 共享劳动成果的经济组织形式。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以及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等都离不开村级集体经济的有力支撑。

 我县是农业大县, 但非农业强县, 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不能仅仅依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更要依靠村级集体经济的大力发展。

 近日 , 调研组通过走访座谈、查阅资料、 问卷调查、 表格统计等多种形式, 深入部分村社,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了 详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静宁县现有 24 个乡 镇, 1 个街道办事处, 333 个行政村,总面积 2193 平方公里, 总人口 48. 25 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43. 79 万人。

 耕地面积 万亩, 其中集体耕地面积 万亩; 造林面积 万亩, 森林覆盖率 %, 其中集体林地 万亩; 机动地 亩, 撂荒地 亩, 空闲地 亩, 闲置的小学 所, 厂房 座。

 ( 一)

 村级集体经济资产情况 2012 年底, 全县 24 个乡 镇 333 个行政村共有集体资产总额

 万元。

 其中, 村集体资产总额在 5 万元以下

 个, 在

 5-10 万元之间

 个, 10 万元以上

 个, 10 万元以上的行政村的总资产占全县集体经济总资产的

 %。

 街道办事处集体资产 万元, 占全县集体经济总资产的

 %。

 ( 二)

 村级集体经济债务情况 2012 年底, 全县 333 个行政村共负债总额达

 万元。

 其中, 负债额在 10 万元以上

 个, 在 5-10 万元之间

 个, 在5 万元以下

 个, 负债额 10 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负 债总额占全县行政村负 债总额的

 %。

 街道办事处负 债额

 万元, 占全县集体经济债务总额的

 %。

 ( 三)

 村级集体经济经济收入 2012 年底, 全县集体经济总收入

 万元, 纯收入

 万元,平均纯收入

 万元。

 有纯收入的行政村

 个, 占 行政村数的

 %; 收支平衡的行政村

 个, 负 债的行政村

 个, 占行政村上的

 %。

 街道办事处收入

 万元, 纯收入

 万元。

 ( 四)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一是资源性收入。

 主要是利用村内的林、 地、 水等自 然资源和撂荒地、 空闲地、 机动地和集体林地, 通过建办种苗繁育基地、 引 资开发、 出让承包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

 二是资产性收入。

 主要是有效利用村内的闲置资产, 如村办小学、闲置厂房和生产设备等, 通过租赁、 出 售等方式创收。

 三是其他收入。

 主要是通过土地征收获得的补偿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认识不到位。

 一些基层干部对农村集体经济认识不准确, 认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已经过时, 谁发展集体经济谁就是思想不解放, 是历史的倒退。

 由于思想上认识不到位, 忽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许多行政村出现集体经济“空壳” 现象, 基层组织活动开展和村级公益事业发展得不到财力保障, 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举步维艰。

 村级集体经济的产权不明确。

 村级集体经济名 义上是归村内集体成员 所有, 但长期由村委会管理, 由于缺乏技术、管理不善等原因, 导致集体经济中的个体所占份额不明晰,在一定程度上出 现了 “人人都有, 人人没有” 的怪象, 严重影响了 广大群众参与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也影响了 村级组织的向心力、 凝聚力和号召 力, 影响了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发展不平衡, 收入来源单一。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各行政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 有些村的资源性优势明显,纯收入较高, 有些村的基础条件较差, 加上历史原因造成的债务, 集体经济负 债累累; 城郊村、 交通便利的行政村的集体经济状况普遍好于偏远、 交通落后的行政村。

 大部分行政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依赖政府补助和政策性补偿。

 由于管理方式粗放, 产业单一, 层次低、 规模小, 村级集体经济整体实力较弱, 竞争力不强, 很难适应市场化要求, 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产运营管理不规范。

 长期以来, 村级集体资产的运营控制权是由村干部掌握, 而财务公开、 民主理财等相关监督机制又不规范, 致使民主监督很难到位。

 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 一些村干部存在着“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 的心理, 怕作为, 不作为, 集体资产管理混乱, 严重阻碍了 集体经济做大做强; 一些村干部只 顾眼前、 不顾长远、 随意挥霍, 集体资产流失严重, 农民的权益无法保障。

 相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受环境因素、 自 然条件和发展理念的影响, 大部分行政村的资产收入主要是依靠财政拨款, 但受财政实力的影响, 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的投入严重不足。

 机关部门的结对帮扶大多只注重个体农户 , 往往忽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而项目 资金大多是专款专用 , 主要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 用 于发展集体经济的资金很少, 又没有相应政策的支持, 集体经济的实力无法增强, 长效增收机制无法建立。

 发展集体经济的人才匮乏。

 大部分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理念较弱, 思想保守, 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市场经济意识薄弱, 能力不强, 思路不清, 大多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 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主动性 不够, 面对新形势又束手无策,整体素质很难适应集体经济市场化发展的要求。

 加上大量的劳务输出 , 又造成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人才储备不足, 尤其是懂市场、 会经营、 素质高的管理型人才比较缺乏, 这些也成

 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障碍。

 三、对策及建议 提高认识, 明确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不仅关系 到农民的切实利益, 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大局, 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村级集体经济, 属于社会主义公有制范畴, 但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矛盾, 只有实现“统分结合, 双层经营” 的发展形式, 才能为实现农业、 农民和农村的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发挥重要作用。

 基层干部要提高认识, 增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明确只 有发展好农村集体经济, 才能为搞好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才能缩小城乡 差距, 实现城乡 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合理规划, 找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切入点。

 各乡( 镇)坚持因地制宜、 因村施策、 统一规划、 精心设计, 制定适合各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方案, 并根据形势发展及时完善。

 大力培植“一村一品”、 “一村一业”, 盘活村级集体资源, 逐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明晰集体经济产权, 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让他们广泛参与 , 为集体经济的发展献策献力。

 健全机制, 培育新的集体经济增长点。

 一是资源开发型。充分利用当 地的自 然禀赋, 挖掘和开发自 然资源,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开发集体林业资源, 有效利用空闲地、 机动地;开发沙石资源, 输送建筑材料; 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和潜力,

 扶持发展果园观光、 红色经典旅游景观带; 积极发展农家乐,完善提升旅游要素, 努力发展休闲旅游服务业。

 二是资产经营型。

 加快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份合作制改革, 通过拍卖、 出租、 承包、 入股等办法盘活现有农村集体资产, 增加集体资产收益。

 三是服务创收型。

 一些具有近郊、 近厂等区域优势和特色工业的行政村, 通过创办市场、 宾馆、 停车场等项目 ,发展第三产业, 增加集体收入。

 在效益农业明显的行政村,可通过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或创办农业龙头企业, 为农户 在生产、 加工、 销售等环节上提供管理和服务, 收取一定的中介费和服务费, 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加强监管, 规范集体资产的管理制度。

 对集体经济负 债村, 实行集体资产再清理, 通过变卖、 租赁和抵押等多种形式, 消除村级债务。

 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的收支预决算制度, 实行财务公开、 民主理财、 收益分配和一事一议制度,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监管, 规范经费开支, 提高经费利用的透明度, 厉行节约, 严防资产流失。

 倾斜政策, 加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灵活使用国家政策, 结合“联村联户 、 为民富民” 行动, 帮扶单位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 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县级财政安排相应的资金, 采取适当的形式, 重点发放给集体经济“空壳” 村, 发挥财政资金的引 导作用, 支持村级集体经济

 的发展。

 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村镇银行、 农村信用社要安排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 降低贷款的门槛, 专门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做好培训, 强化基层组织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

 创新村级领导班子建设, 扩大民主, 选用 一些懂经营管理, 有一定的理论素养, 乐于奉献、 敢于创新的优秀人才进入基层班子, 尤其要选好村党支部书记, 选好发展集体经济的带头人。

 二是选优配强干部队伍。

 充分利用“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 等政策优势, 大力引 进优秀大学生包村驻队, 充实基层组织队伍, 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

 通过专题培训、 集中培训和基地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 转变基层干部的思想观念, 增强驾驭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服务的水平, 切实提高他们服务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