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财务人员应具备怎样素质(完整)

财务人员应具备怎样素质(完整)

发布时间:2022-09-19 08: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务人员应具备怎样素质(完整),供大家参考。

财务人员应具备怎样素质(完整)

 

 三, 财务人员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会计工作的质量。

 面向 21 世纪的新形势, 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胜任能力, 才能较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一、 影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胜任能力的因素 (一)

 影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的因素 人的大脑是一个信息系统, 系统从外界(环境)

 接收信息是系统的输入过程, 系统接收的信息量取决于外界对系统的传输方式和系统本身对信息的接收能力。

 因此, 影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的因素有两个, 一是环境, 二是会计人员自身的能力。

 环境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教育和实践经验。

 环境中的知识能通过扩散规律使会计人员获得专业知识。

 当会计人员处于知识离子浓度高的环境中时, 通过接触发生渗透作用, 使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从低水平向高水平靠拢。

 这种规律有三种表现形式:

 (1)

 “名师出高徒”。

 名师是一个“高渗体”, 接受名师的教育很容易使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到较高的水平。

 这就要求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既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 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既具有新理论、 新知识和新技能, 又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 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 原理和方法。

 因此, 管理职业教育的机构应选择具有较高专业水平、 懂得教育规律的教师任教。

 (2)

 “人才链现象”。

 如果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的学术(或学习)

 气氛浓, 平均水平高,必然能通过环境的作用, 加速会计人员学习专业知识。

 (3)

 “信息流效应”。

 知识信息、 文献资料、 图书情报等的质量和数量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也有重要的影响。

 这意味着会计人员的职业教育应注意教材、 文献资料的编写质量。

 (4)

 会计实践可以使会计人员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一方面可以检验所获得的专业知识是否真正弄懂, 促使将未弄懂的专业知识在会计实务中弄懂; 另一方面可以获得书本上难以获得的职业经验。

 此外, 会计人员通过完成会计工作及在完成会计工作时对会计问题的分析、 判断等也可以获得专业知识。

 因此, 职业(实践)

 经验是影响会

 计人员专业知识的重要因素之一。

 个人能力是指同样的教育和工作环境, 不同能力的会计人员获得的专业知识是不同的。因此, 会计人员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是影响其专业知识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

 影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业务胜任能力的因素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业务胜任能力是指会计人员顺利完成某项会计工作时在主观上所具有的一种心理特征。

 对实际的会计工作, 往往需要的不是一种能力, 而是多种能力的组合。能力包括在会计活动中的实务能力和认识能力。

 能力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 经过后天的培养和锻炼, 在会计工作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从脑科学的角度讲, 大脑是一部信息处理机器, 机器进行加工处理, 提供信息的能力取决于从环境中获得数据的质量、 数量和机器自身的性能。

 依据这一事实, 影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业务胜任能力的因素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会计人员自身 的先天素质, 二是会计人员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素质。

 先天素质影响着人的能力形成和智力发展。

 能力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 在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 经过后天的培养和锻炼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所以先天素质在能力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 会计人员的先天素质是影响会计人员业务胜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后天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社会环境:

 国家的法律、 法规和专业标准对会计人员的强制约束力、 社会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力, 迫使会计人员提高自己的业务胜任能力。

 因此, 社会环境是影响会计人员业务胜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2)

 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是会计人员获得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 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影响着会计人员的业务胜任能力。

 此外, 会计人员某些先天素质缺陷也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 从而发展他们在工作中所需要的业务胜任能力。

 因此, 教育环境是影响会计人员业务胜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3)

 会计实践:

 会计人员在会计实践中, 必然要遇到各种问题, 有些问题就会与自己的能力欠缺或薄弱发生矛盾。

 这种矛盾的产生和解决的过程就能形成会计人员的业务胜任

 能力或使业务胜任能力得到提高。

 此外, 会计人员的某些先天素质缺陷也可以通过会计实践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 从而发展他们在工作中所需要的业务胜任能力。

 因此, 会计实践是影响会计人员业务胜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

 专业知识和业务胜任能力与取得会计业绩的关系 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胜任能力与顺利完成会计工作, 取得会计业绩的关系如何呢? 一方面, 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为会计人员提供了会计实务操作时进行推理、 分析和制定具体会计流程的依据, 是取得会计业绩的必要因素之一。

 但另一方面,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经营管理系统, 有很多难以确定的因素, 会计人员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 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 对那些不确定因素做出合理的解释, 找出其中的原因, 确立采取的对策。反之, 若不能对会计工作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予以合理的解释, 意味着会计人员虽已获得了专业知识, 但没有能力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具有不同情况的会计工作中, 难以顺利地完成会计工作并取得会计业绩。

 因此, 对参与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 能依据所获得的专业知识予以合理的解释、 判断和推理所具有的能力也是取得会计业绩的必要因素之一。

 至此, 我们已经构造出了取得会计业绩的两个要素, 其中专业知识是思想, 能力是分析、 判断和推理出会计实务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原因。

 两个要素合并为整体, 共同决定会计人员的会计业绩, 或者说会计人员的会计业绩是由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共同决定的。

 二、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分析 (一)

 会计人员合理知识结构的需求分析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使全世界进入了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知识、 理论、 方法、 技术都在飞速发展, 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

 18 世纪时知识更新周期为 80~90 年, 19 世纪到 20 世纪初, 缩短为 30 年, 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 90 年代又缩短为 15 年, 20 世纪末缩短为 5~10 年, 21 世纪初预计为 3~5 年。

 同时, 由于各个专业学科的知识量愈来愈大, 因此, 要求受教育的时间不断延长, 每一具体课程的内容也不断地加深、 加宽和加重, 学校

 所设置的课程通常是比较成熟的学科, 不成熟的学科通常不能设置课程。

 这意味着大学生们在校攻读时有些课程还没有成熟, 是未引进人们重视的新知识, 但当他们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 这些知识很可能已经陈旧了, 甚至过时了, 又有更新的知识出现。

 国外有人统计,一个学生在校学习获得的知识 5%~10%是将来必须的, 而 90%~95%的知识是在工作以后的不断学习中获得的。

 因此, 现代科技知识和信息日益激增与会计人员接受信息的时间限度之间存在着矛盾; 专业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与会计人员生命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矛盾;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与会计人员受教育时间不断延长之间存在矛盾:

 专业知识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与现在学校所设专业研究方向越分越细, 以及各个专业之间缺乏横向联系的局面等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之一是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知识不在于多, 而在于合理。

 人们积累知识总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功能。

 为了实现这种特定功能, 必须形成与这种功能相应的知识结构。

 结构不同, 功能也不同。

 因此, 为了顺利地完成会计工作, 就必须建立与其相适应的、 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二)

 会计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结构的类型 专业知识主要是通过教育和实践经验获得的。

 会计人员通过教育主要获得的是会计的理论知识, 而我们知道, 会计理论研究会计的职能、 作用、 对象、 任务、 准则、 种类、 方法以及各种差错的弊端的规律性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

 因此, 会计理论为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提供一种基本思想, 它能帮助会计人员进行思维、 推理、 分析和判断, 具有指导作用和预言作用。

 思想具有通用性, 它是从大量的具体会计实务中抽象出来的。

 一个人只有获得了会计理论, 才能面向不同的企业进行科学的会计工作。

 因此, 扎实的会计理论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时进行推理、 分析和判断的理论基础, 是构成专业知识结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会计理论通常以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

 作为主要特征,它给出有关的事实、 定义和公式。

 例如, 短期借款是一种流动负债, 这个定义在通过财务比率分析, 如通过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等进行核算、 分析时是必须的, 因为流动负债是这些比率中的一个比例因子。

 实践经验是获得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实践经验主要获得的是过程式知识(Preocedural Konwledge)。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 技术性很强的科学, 会计理论只提供了进行会计工作的思想, 不是会计操作过程中的具体程序和具体方法(因为不同的企业, 其会计的具体程序和具体方法是不同的)。

 因此, 取得会计业绩通常与采用的具体会计程序密切相关, 与此有关的知识是过程式知识。

 过程式知识主要是由完成具体会计任务的规则或步骤构成, 它强调的是会计工作的过程, 通常该知识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积累出来。

 综上所述, 按影响专业知识的因素模型,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是由过程式知识和陈述性知识两部分构成的。

 (三)

 会计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结构的内容 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 无此专业知识, 就不可能成为会计人员。但是, 现代会计业务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综合性。

 这一特征又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只限于本专业, 而是既要有一定的深度, 又要有一定的广度, 需要做到深广结合。

 专业是分工的结果, 分工越细, 专业越精; 专精是需要的, 但专精不能孤立, 专业越精, 发生关系的方面也越多。

 如同建宝塔, 塔越高, 则塔的基础应越宽, 专精需要广博的知识, 专精的结果也扩大了知识, 也提高了专精的水平。

 因此, 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好比一座宝塔,塔尖部分是专业学科知识, 塔的中间部分是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 塔的下半部是应用专业性知识所需要的其他知识, 如数学、 外语、 逻辑学、 心理学等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础文化素质和修养。

 会计人员比较理想的知识结构应是以博促专, 以专取博, 专与博相结合。

 但要直接构造出会计人员的具体专业知识结构将是非常困难的。

 根据结构—功能的方法论, 事物内部的结构与外在的功能是联系在一起的, 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

 作为一个职称,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本身是一个“黑箱”, 我们无法直接通过直观感知找到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到底有哪些, 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在从事会计业务的活动中的外在表现, 即专业知识结构在从事会计活动中的功能和作用来把握专业知识的内容与结构。

 因此, 我们可以根据结构—功能方法中的“黑箱方法”, 即通过会计人员必须

 完成的任务和应具备的功能来间接反推出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

 会计人员在企事业单位中主要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 专业知识结构主要是满足其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内存需要。

 (四)

 会计人员获得专业知识的途径 根据上述分析, 专业知识由陈述性会计知识和过程式会计知识构成。

 其中会计人员的陈述性知识通常是通过接受教育获得, 获得该知识的质和量由学习时间的长短, 学习内容和接受教育的方式来决定。

 获得过程式知识的方式通常有三种:

 一是会计人员从自己亲身的会计实务过程中获得过程式知识; 二是会计人员可以从其他会计人员的会计实务资料中学得过程式知识, 因为我们知道, 会计实务的过程和会计实务的资料都是构成会计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程式知识的获得应与会计经验密切相关; 三是在一定条件下, 某些类型的教育或培训班也能使会计人员获得过程式知识。

 从过程式知识获得量的多少来考查, 通常从事专职会计实务的会计人员获得的过程式知识要比非职业会计人员(如只从事大学会计学教学的教师)

 多。

 因此, 可以认为, 过程式知识通常是在专职的会计实务中获得的。

 1、 会计教育在获得专业知识中的作用。

 如前所述, 会计人员通过接受教育获得陈述性知识, 通过会计实务获得过程式知识。

 因此, 获得陈述性的知识通常先于获得过程式知识,虽然通过会计教育的方式难以获得过程式的知识, 但在某些条件下, 也能促进过程式知识的获得。

 大学的教育类型、 教育方式很多, 但有两种教育类型值得注意:

 一类是传授怎样做的规则, 它主要讲授完成某项会计工作应遵守的步骤和程序, 几乎不对规则做出解释。

 但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 企业的环境、 状况不同, 所使用的规则不同,而这样学到的规则, 只是表面的, 没有学到规则的实质, 即学到的规则是死的, 难以进行推理, 难以对不同的会计对象灵活应用。

 因而学习怎样做的规则难以获得过程式知识。

 另一类是传授理解规则, 即讲授为什么要有这种规则。

 在教学中主要解释会计的步骤,说明为什么要执行这些步骤, 这些步骤之间是如何联系的。

 在会计实务工作中, 会计人员通常获得的是结论性的会计实务资料, 而不是解释性的会计实务资料。

 但由于在此之前,会计人员对资料中所用到...

推荐访问:财务人员应具备怎样素质 应具备 财务人员 素质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