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创新有效研训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完整)

创新有效研训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完整)

发布时间:2022-09-20 19:2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有效研训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完整),供大家参考。

创新有效研训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完整)

 

 创新有效研训机制,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而不研则浅, 研而不训则枯”。

 研训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面对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的问题, 用研训的方式加以解决, 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研训的立意要满足课改要求和教师发展需求, 要立足于解决问题。

 教研员要准确定位, 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研训工作要加强集体研究, 促进学校、 教师之间及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 沟通、协调与合作, 使学校、 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

 转变观念创新研训角色定位专业引领教师成长教育科研工作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教育战线全面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以来, 我市基层教研室一直围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中心, 积极创新教研机制, 努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我认为, 走研训一体化之路,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自己和学校管理的事, 也是教研室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如何, 取决于学校管理策略是否充满人性与智慧, 也取决于教研室的研训机制是否适应教改和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

 一、 转变观念,领导是关键 1. 领导转变观念, 是搞好研训工作的前提目前, 越是边远落后地区, 教科研工作越是落后。

 究其原因:

 其一, 教研队伍入口关把的不严,教研员自主发展意识不强, 教研室自身创新管理明显不足; 其二, 领导观念没有改变, 习惯上认为教研室是教育系统的“养老院”, 有的领导甚至不清楚教研室是干什么工作的。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 某些领导误把教研

 员当成了 总务后勤人员对待, 简直让人啼笑皆非。

 试想, 在如此背景之下,教研员的工作积极性如何发挥? 教研室的工作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难能可贵的是绝大多数教研室领导、 教研员识大体、 顾大局, 默默无闻地坚守在教科研第一线, 尽其所能、 无私奉献, 着实令人敬服。

 由此看来, 各级领导能否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教研室职能是否正常发挥。

 2. 教师转变观念, 是搞好研训工作的源泉“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传统的师本教育, 教师是教学的中心, 教师拥有教学的绝对权威。

 师本课堂是教师“一言堂”, 要求学生对教师及教学的绝对服从, 学生在教学中完全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

 近年来教育界提出“以生为本”, 倡导还学习给学生。

 在生本理念指导下, 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驱力, 组织学生自 主学习。

 先学后教、 少教多学, 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 只要学生能学会的, 就让学生去学; 只要学生能动手的, 就让学生去动手; 只要学生能思考的, 就让学生去思考; 只要学生能讨论的, 就让学生去讨论; 只要学生自己能得出结论的, 就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 然后教师再根据课堂反馈情况, 有的放矢点拔总结, 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享的过程, 从而构建和谐高效的理想课堂。

 二、 强化管理,制度是保障 1. 教研室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建立科学、 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是建立教研制度能否规范实施的首要保证。

 教研室要建立这几方面的制度:

 (1)

 建立教研室领导引领研训制度。

 要明确主任是教研室建立研训制度的第一责任人。(2)

 建立研训活动常规管理制度。

 教研室是地区研训工作的具体责任部门, 在实时开展研究活动的同时负责具体落实、 检查, 以

 保证研训效果。(3)

 建立学科中心教研组管理制度。

 要分学科设置中心教研组, 建立区域内校际间教研协作机制, 制订详细的工作任务要求, 建立一种促进学校合作、 教师合作、 发展共享的研训文化。

 2. 教研员教科研管理制度保障全体教研员进行的研训工作必须具有合法性, 从而使研训工作真正为教师教学服务, 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

 主要应包括理论学习制度、研训反思制度、 指导参与集体备课制度、 上下水课制度、 教培研评价与考试命题制度、 教学检测质量分析制度等。

 3. 课题规划及课题管理制度实施课题研究是解决实施新课程中问题的重要途径, 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确立课题进行研究。

 教研室要制订包括课题规划立项、 开题研究、 过程管理、 结题验收、 档案管理等内容在内的管理制度, 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三、 发挥优势, 创新是出路其一, 要不断实现研训管理的制度创新。

 重建研训制度是课程改革给教研室管理提出的崭新课题, 创新研训制度是对教研室管理提出的较高要求。

 教研室要围绕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结合各学校、 幼儿园的具体情况, 制订和逐步完善研训管理、区域教研、 中心教研组活动、 送教下乡 、 集体备课、 课例研讨、 反思教学、成果交流、 网络研训、 论文评选、 教学竞赛等方面系列化的相应制度, 并通过配套措施加以落实。

 其二, 要不断实现研训活动的形式创新。

 基层教研工作要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实际, 积极促进教师个性发展。

 其三, 要不断完善支撑研训的条件创新。

 教研室主任必须是建立研训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和身体力行者; 教研室要整合多方面力量, 形成开展地区研训工作的整体合力; 学校也要为研训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网络环境和经费保障; 旗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研训的激励机制, 激发和调动全体教

 研员和一线教师的积极性。

 四、 角色定位, 引领是支撑教研员要增强责任感、 紧迫感和危机感, 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 树立“研究、 指导、 服务”的意识; 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 不断“充电”“洗脑”; 提升四种能力:即课堂教学的评价能力、 有效研训活动的组织能力、 命题及评价能力、 课题研究能力。

 落实好教研员“十个一” 要求, 即引领一门学科教学方向;上好一节全方位体现课改理念的精品课; 创建个人工作室, 建立一个博客互助平台; 蹲点一个教研区域; 指导 40 节有效教学课; 承担一项教育科研课题; 组织一次大型研讨活动; 做好一场学科专题讲座; 发表一篇有价值论文; 建立一支优秀学科团队。

 教研室全体教研员要积极主动, 创造性开展学科研训工作, 要找出差距, 弥补不足, 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坚持以理论学习和同行交流指导为主的专业引领形式。

 在研训工作中, 要正确认识专业引领的角色定位, 尤其是课改理念的宣传者角色, 教研员必须对课改精神、 推动课改大面积工作的共同财富, 发挥教研员的成果引领作用。教科研专业引领是学校教研的关键和支撑:

 它包括教研员、 课改专家的引导, 更包括教育理论、 课改专著、 教育书刊的学习和同行的相互交流、 沟通和相互指导。

 我们积极要创造条件争取让教师能够得到专家、 教研员们的业务指导。

 同时, 要参与到学校研训活动之中, 进行学习交流, 还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 名师、 骨干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

 五、 教师发展, 研训是根本 1. 建立名师团队, 用好人力资源我们要根据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的实际进展情况, 以学科带头人、 教学能手、 骨干教师为主体,建立“名师团队”, 首先将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的各项学习内容分解为各名师团队成员的任务, 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落实。

 2. 深化校本教研, 打造精

 品课堂具体可以通过开展一人上课, 众人研讨(组内一课)、 多人上课,博采众长(同课异构)

 和群体对话, 共磨精品(共磨一课)

 的系列活动,提高研训实效, 促进教师成长。

 还要让课题组教师围绕研究的课题上研究课→反思→案例分析→总结→形成分析报告。

 使教育科研工作与课堂教学过程在基本思想与操作程序上达到一致。

 把教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 强调科研过程的规范性与日常教学过程优化的紧密结合。

 3. 通过教学反思, 树立发展意识自主发展意识和自 主发展能力依赖于内外自主发展环境的创设, 依赖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评价和自主发展模式的建构。

 为此, 教师要针对平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理论学习中的体会、 不断寻找改进策略,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后再上课、 再讨论, 教师的实践性智慧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指导和经验共享。

 4. 强化网络研训, 提高研训能力我们要将教师个人网络学习制度纳入到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制度, 对教师每月原创以及转载文章、 教案、 教学随笔、 优秀案例、 教育故事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

 使教师在网络学习中自主教研与自主培训能力得到了 强化, 对资源的选择能力以及利用意识进一步提高, 提高学习效率。

 5. 创设和谐氛围, 培养青年教师近年来, 学校有许多青年教师进涌入, 而青年教师的成长关系到学校的未来。

 为此, 我们要专门就青年教师的发展制定相关的策略:

 一要发挥教研组的团体力量, 带动青年教师在业务上不断进步; 二要优先提供学习机会, 在专家、 教研员的引领下, 促成青年教师的尽快成熟; 三要通过研训机制引导青年教师自主学习, 培养问题与研究意识, 提高教育教学反思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要实施“青蓝工程”, 以教学能力突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作为导师, 引导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 理论学习、

 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探索与实践活动, 多角度促进他们的成长; 五要宽严相济, 对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缺点, 我们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以期待的心态去引导。

 六、 结束语我国的教育正处于一个转型期, 素质教育的推行, 教育管理、 教育体制的不断创新, 以及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 都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 彻底改革传统的教研方式。

 在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下, 不断改进和创新研训制度和研训方式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创新研训引入的是一种理念, 更是一种行动, 所以要将创新研训当成“兴教工程”, 夯实基础, 规范运作, 要努力地将创新研训工作的重心摆到教育、 学校、 教师、 学生自身的发展上, 逐渐形成民主、 开放、 高效的研训机制。

推荐访问:创新有效研训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机制 完整 成长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