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对于“行动导向教学法”思考(完整文档)

对于“行动导向教学法”思考(完整文档)

发布时间:2022-09-21 10:5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于“行动导向教学法”思考(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对于“行动导向教学法”思考(完整文档)

 

 学习德国“项目教学法” 的理性思考 罗建新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 528225 摘要:

 本文介绍了我国职业学校学习德国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 的情况, 从教学设备、 教师、 学生、 教材和社会等几个方面, 分析了我国职业学校学习德国“项目教学法” 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我国职业学校学习德国“项目教学法” 应理性思考, 有理性的学习和借鉴, 不应照搬和滥用。

 关键词:

 行动导向

 项目

 教学法

 理性思考

 近几年来, 我国职业教育推出学习德国职业教育和澳洲职业教育, 特别是对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非常推崇。

 派出了不少专家、 学者、 教师等到德国去考察、 学习。

 专家、学者们对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非常肯定, 其中在教学方法方面, 对德国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 更是情有独钟。“项目教学法” 是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改革的新模式,它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 设计 出项目教学方案, 按行动导向设计教学思路, 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而且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

 德国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 是先进教育体系的体现, 是先进教育理念的体现, 这是不容质疑的。

 现在,我国部分省、 市不少职业学校尝试学习德国先进的教育理念, 采用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 组织教学。

 笔者经过考察和调查研究, 发现我国职业学校现行的学习德国“项目教学法” 存在着诸多问题。

 真正运用得比较好的学校可谓少之又少, 不少只是流于形式, 甚至出现“只有雷声, 没有雨点” 的现象。

 我想, 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但基于我国的国情, “项目教学法” 这一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但不能照搬和滥用。

 一、 教学设备不足, 束缚了“项目教学法” 的开展 职业学校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但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所依赖的是相对比较完善的教学设备。

 而德国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 则恰恰对教学设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没有足够多的设备, 学习德国“项目教学法” 也将只会流于形式。

 由于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投入很大, 对于一般的职业学校来说很难进行推广。

 例如:

 近几年, 国内许多职业学校为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企业用人的要求,纷纷开设了数控专业, 但由于数控专业的实训设备投资经费大, 一个较为先进的数控实训场室一般在百万元以上。

 因此, 有很多职业学校只有一两台数控设备, 但学习数控的学生则有好几百人。

 德国的职业教育采用的是“双元制” 职业教育模式, 其理念是使学生在两个地方受到教育, 一个是在学校里, 一个是在企业里。

 学生一般每周在企业里接受 3--4 天的教育, 在职业学校里接受 1--2 天的教育。

 因此, 德国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 所使用的设备相当多, 教学设备人均占有率非常高的。

 我国职业学校尽管在校内设有实训场室、 实习车间, 甚至有的学校还有校办工厂、 校办企业。

 但由于缺少了企业的支持, 与德国的职业学校比较, 差距是相当大的。

 教学设备不足, 成了我国大多职业学校开展“项目教学法” 的软穴。

 二、 教师方面的因素, 对“项目教学法” 的实施有重大影响 实施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 的另一难题是教师方面的因素, 表现为以下几点:

 1、 教师数量不足。

 我国职业学校的教师普遍不足, 特别是专业课教师。“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在教学中起主体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但这并不能减轻教师的任务。

 因为实施“项目教学法”, 教师不但要对所任专业各科目相当熟练, 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而且还要设计和制定项目、 创设学习的情景、 培养协作学习的气氛和学习的检查评估等。

 这样, 教师的任务反而加重了, 相应的教师数量也会显得更为紧缺。

 2、 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

 项目教学法是德国“双元制” 职业教育体制教学质量的法宝, 但这样的教学法对教师要求非常高, 要求教师至少有两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

 开展“项目教学法”,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以应对学生的各种未知问题, 使学生的行为能够在教师的控制之下。

 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完成项目所涉及到的所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就目前而言, 我国职业学校的师资质量不高, 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

 我国高校培养学生, 偏重于理论而少于实践, 不利于培养出真正的“双师型” 教师。即便有这样的人才, 他们也不想选择到职业学校教书, 尤其是那些设在小城市的职业学校。因此, 在很多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中, 不少教师是由从事相近, 甚至毫无联系的专业转行而来。

 3、 教师角色的转换还难于适应。

 项目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 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 转换角色。

 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 由“讲授” 转为“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咨询员、 伙伴、 朋友等角色出现,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教学法的真正实施。

 教师角色的转换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教师们以前接受的是传统的中国教育, 授课采用的也是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短时间内要适应项目教学法的需要谈何容易。

 可以说, 我国现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数量、 教学习惯和教学水平难以完全接受或胜任“项目教学法” 的这种大开放式教学。

 要在教学中真正实施“项目教学法”, 完成项目教学任务, 教师还得付出更多的心血。

 三、 学生情况直接影响“项目教学法” 的实施 1、“项目教学法” 适宜于小班教学。

 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 教学班采用小班化, 学生人数少, 一般不超过 20 人。

 但目前我国职业学校, 由于经费投入不足、 教师数量有限,班级人数一般有 40、 50 人, 不少班级人数达 60 人以上, 因此, 要开展“项目教学法” 存在着一定难度。

 2、“项目教学法” 中, 项目的实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因此一定要调动学生参与项目教学的积极性。

 如果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项目教学就没有办法进展下去, 教学效果可能还不如传统的教学方法。

 由于我国学生一直以来接触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 学生对项目教学的这一教学方式反而觉得不习惯, 难于调动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

 这样, 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项目教学也就没有创新和发展, 也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 采用“项目教学法” 组织教学, 由于是学生自主学习方式, 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但容易出现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 特别是学生合作学习中极易给一些喜欢偷懒的同学钻空子, 出现成绩较好学生包办、 代替成绩相对落后学生的现象, 使学习没能真正做到全面性。

 这是因为个别后进生, 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 容易产生依赖思想,无所事事。

  四、 现有教材不能适合“项目教学法” 的要求 职业学校开展“项目教学法”, 教材也是一个大问题。

 由于现行的教材基本根据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编写, 这样的知识体系已形成了的某种习惯和思维定势, 教师按照教材一章一节地讲授。

 教师实施项目教学法, 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 必须重点选好示范项目, 紧密结合教材内容, 只把教材作为学习的“参考书”, 不能够完全按照教材一章一节地讲授。

 因而现有教材适合于传统的知识传授的教学, 而不适合于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

 职业学校要开展“项目教学法”, 则要求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选用具体项目, 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合理计划、 组织教学内容, 自主开发项目教材。

 但是, 各专业的专业教师要开发项目教材有较大难度, 工件量也相当大。

 五、 社会实践的现实条件, 限制了项目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 最重要的就是实践技能, 不拿出相当一部分精力投身于一线的社

 会实践, 不从社会实践当中学到实践技能, 只靠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为“双元制”, 学生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企业学习。

 德国“项目教学法” 强调的就是教学的实践性, 非常重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 合作, 注意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互动,这为提高项目教学质量提供了 重要保证。

 反观我国的职业教育模式, 与德国的“双元制” 职业教育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我国的职业教育模式, 可说是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在职业学校学习。

 虽然教育管理部门提出“2+1” 或“2.5+0.5” 的职业教育模式, 要求学校组织学生最后一年或半年到企业顶岗实习。

 当然,顶岗实习的思路和出发点是好的, 但由于大多学校很难联系真正的顶岗实习企业, 三年制变向成了两年制或两年半制。

 后面一年或半年名义上说是顶岗实习, 但很大部分学生从事的工作同自己所学的专业相差较大, 实际上可说就是就业。

 在德国, 企业有义务承担职业学校学生的培训工作, 并受国家的法律保护。

 国家对承担职业学校学生培训工作的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优费, 因此企业也愿意担负起学生培训工作。

 不难看出, 在德国的“双元制” 职业培训模式下, 企业培训起着主导的作用, 职业学校的教育是服务于企业培训的。

 同时, 不但学生的社会实践非常重要, 教师自身的社会实践更加重要。

 教师需要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有尽可能多的感性认识, 才能上升到理论层面, 教给学生更多实用技术和知识。

 在德国, 进入职业学校任教的教师, 至少有两年到企业工作的经验, 并且不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

 而我国职业学校的教师, 则少有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

 总之, 德国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 推进了教学改革,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学习的良好环境, 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 的价值取向。

 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有其特定功能及运用范围, 也有其局限性, 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项目教学法同样如此。

 我国职业学校只有根据实际情况, 对“项目教学法” 有理性的学习和借鉴, 而不是盲目的照搬, 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组合、 正确运用, 才能发挥教学方法的作用。

 本文所述, 只是笔者的一点粗浅之见, 如有不当之处, 敬请职业教育专家、 职业学校的管理者和广大的职业教育教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及资料:

 [1]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4 [2]

 《教育发展研究》

  2002. 11 [3]

 《职教论坛》

  2002. 18 [4]

 《福建教育》

  2006. 6

推荐访问:对于“行动导向教学法”思考 教学法 导向 思考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