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浦江县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实施方案(2022-2025年),供大家参考。
- 1 -
浦江县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实施方案(2022-2025 年)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和《浙江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浙政办发〔2021〕78 号 )、深化“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推动我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结合浦江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决策部署,根据“扛旗争先、崛起浙中”要求,聚焦“12347”三年计划,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一体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总牵引,在市场主体准入、准营、运营、退出等环节,解决企业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二)主要目标。坚持高位推进,完善问题发现机制,迭代升级营商环境改革举措,不断提高市场主体满意度,
- 2 - 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参与营商环境,人人服务营商环境”浓厚氛围,打造“办事不求人、无事不受扰”浦江营商环境品牌,至 2023 年,打造一批单项指标省级优秀创新案例,至 2025 年,营商环境评价达到全省先进水平,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现“公平、公正、开放、便利、满意”总目标。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实施准入准营“一件事”改革和股权转让等变更“一件事”改革,探索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制。深化企业开办“一件事”改革,扩大“不见面审批”事项范围,创建“一窗受理、一次申请、一网办结、一站服务、一日办结”常态化企业开办服务模式,实现全流程零成本 1 日办结。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推动企业办事“一照通办”,实现高频领域电子营业执照深度应用。探索“一业一证”“多业一证”审批模式。深化告知承诺制改革,完善事后监管机制与信用监管机制。建立公共数据开放机制,制定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清单。(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行政服务中心、县司法局、县大数据发展中心)
(二)提升投资项目审批效能 深化“标准地+数字地图”改革扩面,除负面清单外,新批工业用地 100%按照“标准地”供地,完善“标准地”控制性指标体系并建立动态调整和上下浮动机制,建立覆
- 3 - 盖项目建设、竣工验收、达产复核、股权变更等环节的检查核查机制。推动工程建设现场管控应用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数据共享,完善多跨协同的全流程管理链条。深化测绘验收“多测合一”“多验合一”改革,完善“测验合一”机制。(牵头单位: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建设局)
(三)优化不动产登记服务 健全不动产登记责任保险制度,进一步推动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推广不动产权电子证书在政府、法院、金融机构、公用设施服务机构中的应用。提升不动产登记便民利企服务,迭代升级“不动产登记+融资抵押”、“企业不动产登记+纳税”、“不动产登记+司法协作”等多个“总对总”多跨场景应用,推进“不动产登记+公证”“总对总”多跨场景应用建设。(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
(四)优化公用设施接入服务 持续加强电网建设,提高供电质量,低压供电容量标准达到 160 千瓦,并根据省能源局和省电力公司部署逐步提升标准,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接入成本。对于 10 千伏高压客户,按照安全、经济和实用的原则,优先采用公用线路供电方式,就近就便接入电网。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在投资项目在线平台系统和报装系统,加快实现用水用气报装数据向省平台归集。推动用水“一证通办”,一天办结,一天通水,零收费。(牵头单位:县建设局、县城投集团、县供电公司)
- 4 - (五)强化惠企政策协同 增强惠企政策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充分听取市场主体、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建立重大惠企政策事前事后评估长效机制,健全惠企政策动态清理机制,完善新一轮精准扶持政策。优化惠企政策归口汇总机制,深化“企业码”应用,提高政策事项清单更新频次,让广大企业及时了解、平等享受惠企政策。制定年度企业家培训计划,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企业家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服务,每年培训场次不少于 12 场,培训企业家 800 人次以上。(牵头单位:县经济商务局)
(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 深化“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机制,进一步提升招投标、政府采购领域信息化程度,推进实现全程无纸化。畅通招标投标异议、投诉渠道,清理招标人在招标投标活动中设置的注册资本金、设立分支机构、特定行政区域、行业奖项等不合理投标条件。发挥信用在投标材料容缺受理、履约保证金减免中的基础性作用。降低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市场准入门槛,执行首台套产品和制造精品的政府首购制度政策。提高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对中小微企业的采购预留份额,加大价格评审优惠力度,对符合规定的小微企业报价按最高优惠幅度给予扣除。(牵头单位:县行政服务中心、县财政局)
(七)提升纳税便利化水平 迭代升级电子税务局,简化税费优惠政策适用程序,
- 5 - 利用大数据等技术甄别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缴费人,精准推送优惠政策信息,编制发布税费优惠政策指引,便利纳税人缴费人申请。推进“十税合一”,全面推行电子发票(票据),进一步提升网上综合办税率。到 2023 年,增值税发票电子化率达到 90%以上。(牵头单位:县税务局)
(八)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建立健全“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揭榜挂帅”,实施“百博入企”,每年开展科技对接高校院所 2 次以上,征集难题 50项以上,打造行业创新领军企业标杆,至 2025 年,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等省级企业研发机构达到 20家以上。加大科技创新政策扶持力度,科技财政投入年均增长 15%。建立科创平台考评激励机制,提升科创平台服务能力。推广应用企业研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零次跑、即时办”。(牵头单位:县科技局)
(九)强化人才要素保障 实施人才攻坚行动,聚焦“浦才回归”,强化人才排摸对接,优化人才支持政策,创新引才育才举措,建强人才发展平台,推进人才服务数字化改革,打造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生态。实施浦江工匠培育计划,建设不同层次技能大师工作室。加快推进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进程,每年新增 2 家以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至 2025 年,全县人才资源总量达到 10.6 万人,引入高层次人才 30 名,累计新增就业大学生 1.2 万名,助企建设 4 家以上省级博士后科研
- 6 - 工作站、引进 8 名以上博士后。(牵头单位:县委人才办、县人社局)
(十)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引导银行落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优惠政策,持续更新完善银行机构“三张清单”和信贷产品汇编,推动银行制定并落实贷款尽职免责标准和流程。推动财政贴息、奖补以及融资担保等支持政策落地见效。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用贷款产品,提升企业融资能力。利用好央行支农支小再贷款资金,推广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继续深入推广“好家风”“好商风”信用贷。提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数量和占比,创新符合中小企业轻资产、重智力特征的金融产品,推广“科创贷”等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碳账户金融、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牵头单位:县金融办、县人行)
(十一)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持续推进包容审慎监管,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探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首次免罚、“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等模式。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精准监管机制,深化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及其实施细则。规范涉企收费,严肃查处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征收标准、乱摊派等问题。(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管局)
- 7 - (十二)提升知识产权活力度 开展知识产权提升专项攻坚行动,从申报质量、有效转化、保护水平入手,全方面提升知识产权活力度。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完善专利奖励机制,推动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和战略性技术研发。推动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品字标”认定,打造一批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推动发明专利企业上线并应用“知识产权在线”,强化产业集群商标品牌、地理标志申请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建设,建立县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推进商标信息与企业名称信息联通,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等行为。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司法局、县法院)
(十三)提升营商环境法治保障水平 健全涉营商环境府院联动机制,促进营商环境指标的全面联动。构建破产办理一体化协同体系,提高破产案件办理质效。深化市场主体法律顾问网格化全覆盖工作,优化公证服务,全面推行公证材料清单化管理。加大中小企业融资贷款公证服务力度,推行“公证+不动产登记”延伸服务。进一步深化“合规不起诉”机制,加强对行政机关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和涉企行政审判、执行活动的监督,促进民营企业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加快多领域纠纷化解“一件事”改革,推进数字法院建设。(牵头单位: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县法院、县检察院)
三、保障机制
- 8 - 县委县政府成立浦江县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营商环境建设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组织推动、督查考评等工作,定期召开成员单位工作会议,统筹协调全县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研究讨论相关政策制定,部署重点改革任务。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体系,出台预警督办、难题协调、政企沟通、案例发布、绩效评价五大工作机制,夯实工作基础、完善内控管理、形成全程闭环,确保各项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落地、落实、落细。
(一)预警督办机制。建立“无感监测”指标预警督办机制,依托浙里营商“无感监测”数字化平台,开展监测指标“一月一通报、一季一分析”,压实“一指标一专班”工作责任,实行“清单管理、挂图作战”,逐项确定任务时限、责任单位,对工作落实不及时、不到位的单位进行通报,对屡次被通报的单位负责人、分管领导进行约谈,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优。
(二)难题协调机制。构建“1+3+X”的协调会议机制,针对涉及部门多、时间跨度大、企业反映集中等类型涉企难题,实行由县营商办牵头,县三服务办、县考评督查办、县司法局和其他相关涉企单位参与的协调会议模式。通过“1+3+X”协调会以点带面,实现“解决一个难题,破解一类问题”。
(三)政企沟通机制。构建多元化的政企沟通服务机制,主动听取市场主体、专业机构以及行业协会商会意见。全方位打造营商环境服务热线、营商环境线上沟通平
- 9 - 台、设立沟通服务中心、设置营商监督点等政企沟通服务载体,多渠道受理企业诉求和建议。开展县人大、县政协、县纪委监委、县工商联监督评议活动,聚焦企业痛点,形成助企合力。
(四)案例发布机制。建立案例发布机制,推动全县涉企单位靠前谋划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把握历史主动,在省级层面争取先行先试,定期开展晒拼,评选发布“优秀案例”,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改革措施和先进典型,扩大知晓率、覆盖面,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营商舆论氛围。
(五)绩效评价机制。建立优化营商环境绩效评价机制,对全县涉企单位、涉企科室开展营商环境工作绩效评价,生成“营商指数”并进行分类排名。评价结果直接与年度考核、干部提拔晋升、激励问责相结合,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切实发挥绩效评价“指挥棒”作用,推动全体干部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共识。
各单位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制约市场主体活力、社会创新力的深层次问题,主动对接省级相关业务部门,根据实施方案要求,逐年研究制定年度改革任务清单,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改革举措,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