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教导处期末考试总结(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初中教导处期末考试总结
我校按教导处工作计划,于本学期的 7 月 x 日和 7 月 x日两天进行了 20xx-20xx 学年度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
一、本次考试的主要目的:
1、让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检验一下自己在后半段时间中的所学,以让老师、学生、学校做到心中有数。
2、对七、八两个年级的总体教学状况做一个摸底。
3、对我校教师的年级搭配及教学成果进行检测。
4、通过考试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并指导下一步工作,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试题情况 ?
这次考试我校征订的是河南省教研评估所的试题,试题全部采用密封的形式,通过我校曾经使用教研评估所的试题,大多数老师认为试题能够很好的结合生活的实际,在试题的设计上比较的规范,也与课本上的知识联系紧密,与学生的学情很符合,能够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和重视。不过教研评估所的试题在难度系数上比较的高,但由于考试前的准备还是较为的充分,故此这次期末考试还是很成功的。
三、考试过程 ?
本次考试前,教导处对全校师生进行了充分的考前动
员,并鼓励全校师生以真实的成绩对开学以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全面的检测。考试前,各班主任在教导处的指导下对学生做了较为深刻的思想动员,使得全校同学精神振奋,心态平和,抱着强有力的集体荣誉感投入到考试中。在整个考试过程中,秩序井然,纪律严明。自始至终没有作弊现象发生。
四、考试分析 ?
这次考试组织严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考试结果真实有效。为了及时对考试进行总结,我校文理科教研组召开会议,对本次考试作了全面地总结。对取得较好成绩的各班集体及同学进行了表奖,尤其对同学们严于律己,诚实守信、一丝不苟的考试作风进行了赞扬。
教导处在全校教师会上对本次考试也作了深入细致的总结,并要求各备课组写出学科考试分析。让教师根据对考试的分析及时调整下一步的教学工作。
从上交的学科考试分析来看,老师对本次考题比较满意。认为出题者作了较深入地研究才出题的。有一定的交流和参考价值。试题的难易程度大致相当,基本考察的是课本上的所学内容,但确跟课外实践知识结合较为紧密。
从考试的结果分析,七年级三个班的成绩基本相当,但总体成绩不容乐观,尤其是七年级 2 班的各科成绩都相比期中考试的较低。原因在于:
?
1、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的薄弱,对知识的巩固不是太扎实。
2、个别科目教师的缺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
另外,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还不够高,部分学生还停留在小学时的状态上。八年级三个班总体上一班和二班稍强于三班。(针对这一情况,教导处找到班主任老师,帮助他分析了原因,并建议班主任作认真的调查研究,通过班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并且学校领导为此召开各科教师分析会,深入细致的和各带课老师进行了交流,分析原因,查找问题。并再次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要求下一步一方面更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力度,加强课后辅导工作,特别是对潜能生的教育。二要促进教师工作态度的转变,完善考评机制,充分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希望能够在下一学期的工作和学习中通过各位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一个更好的成绩。
也希望各位领导在审阅了之后能够对我校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以促使我们更好的完善各项工作。
高阳初中教导处 ?
?
? ?
?第二篇:教导处期中考试总结 2600 字 ?
一、组织形式 ?
本次期中考试,我校能严格按教育组要求,使用教办统一提供的试卷,认真组织。考前,安排学生单人单桌,考试期间,由教导处统一安排教师进行监考(任课教师不监考自己所教的学科),教务处对考场进行不定期的巡视,做到了严肃考纪,考试结束后密封装订试卷。阅卷实行不同年级教师对换,密封流水批阅,成绩统计要求两位老师一读一记分等措施,所测出的各科成绩真实可信。现将具体质量情况分析如下:
二、成绩统计 ?
从成绩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我校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各年级基本上都存在不及格的现象,大多数科目的优秀率不高;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科之间成绩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
三、试题分析 ?
1、语文 ?
本次试卷在重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突出了学生全面分析、技能运用等方面综合能力的测试。阅读、习作题的检测比较灵活;试题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各年级均注重了课外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看拼音写词语,课文默写和据课文内容填空这几项,学生都掌握得比
较好,一般得分率都在 80%以上;而分析运用能力题即阅读分析、习作,学生的得分率低于 70%;有关课外知识的拓展得分率较低,以后各年级都要加强课外阅读。
2、数学 ?
本次试卷所出的试题能依据课标和教材,覆盖面广,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空间观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从卷面看,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尽可能地全面涵盖所学的数学知识,并综合应用。通过不同形式,从不同侧面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察的知识面多而广。尤其侧重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及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合理性和灵活性。本次试卷除四年级、六年级偏难外,其余年级试题难易适中。
3、英语 ?
试题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卷面内容新颖,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试题多重视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难易适中,注意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覆盖面广。
四、答卷分析 ?
(1)、语文得分率较高的有看拼音写词语等,这与教师平常要求多读多背多写密不可分。
(2)、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学
生对所学知识不能做到真正的内化。
(3)、学生的阅读面狭窄,课外书籍少,再者,农村的孩子,由于家庭经济、家长素质等因素,不可能也舍不得去买那么多的课外读物,只要孩子能把语文书学好就满足了。本次各个年级的试卷中考查课外知识的比例比较大,失分率也比较高 ?
(4)、试题相当灵活,重点考查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死记硬背的多,故此类题目失分较多。
(5)、学生语言组织的能力偏差,不能准确表达。阅读分析中的回答问题及习作得分率不够高。
2、数学 ?
(1)、基本概念,基本公式掌握较好,反映在填空题和选择题的解答上,正确率均在 90%以上。
(2)、大部分教师能把握住数学的特点,加强计算的教学,学生因计算丢失分不多,但中高年级对脱式计算的运算顺序及简便规律的使用上也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3)、操作题完成不太好。如:四、五年级也有不少同学因不理解题意或作图不精确而失分。
(4)、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较以前有进步,只有部分学生在书写数量关系上出现错误;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列式,但有些同学但失分失在计算上。
(5)、少数学生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只用口
算,不用竖式计算的现象还存在,造成计算出错,“粗心”仍是答题中的一大“顽敌”。
(6)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不强,衔接性比较强的题目,少数学生得分率偏底。
3、英语 ?
(1)、从两位英语教师的分析来看,听力部分中基础部分掌握比较牢固,情况较好,得分率都在 80%以上,失分的原因在于平时听的太少,尤其是听录音的时间太少。
(2)、 笔试部分:根据情境,选出合适的词句;翻译词组;交际语匹配和选词填空失分较多,失分率均在 60%以上。失分的原因在于学过的课文,单词并不理解其意思。
五、改进意见:
1、语文 ?
(1)、教师应当改进识字的教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低年级在抓好字词等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中高年级在加强书写指导上,不仅要求学生写正确,更要要求学生写美观、写规范、写入体。
(2)、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联系生活学语文。
教学每一篇课文,应当作一次阅读训练来要求学生,教师在教会学生读的同时要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教师要在每一堂课中,适当加入拓展训练,
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
(3)、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改进作文教学方法,先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进一步积累词汇,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4)、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5)、加强家校联系,关心后进生。注意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2、数学 ?
(1)、立足教材,扎根生活。认真钻研教材,从生活数学做起,努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兴趣。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把数学基础知识夯实,又要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2)、重视过程,培养能力。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问题,设计解决的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多做多练,重视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维,灵活的把知识转化成技能。
(3)、加强数理的教学,例如小数和小数部分是两个概念,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平时有部分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我们平时只是应该教会学生使用计算器,了解其功能,并不提倡作业中使用。
?
(4)、数学课堂也要提倡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加强训练说数学,有助于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信心和分析能力。
(5)、加强基础,强化习惯。经常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同时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审题、估算、验算、检验方法等。
3、英语。
(1)端正学生学英语的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读”英语,“说”英语,“用”英语,让学生在使用对话中掌握对话,不能仅满足于学生会读,会背。
(2)努力钻研教材,优化课堂教学,课堂上要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为学生学英语营造良好氛围,努力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3)重视基本语法的教学,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语法操练,切实做到“抓住话题,联系语境,确定语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4)因材施教,在帮助提高后学困生的工作上,多动脑筋运用科学的方法使他们更有效地提高英语水平。
潮阳区关埠河腰小学教导处 ?
20xx 年 x 月 x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