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亲情化结对帮扶”工作法(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亲情化结对帮扶”工作法
XXX离退休干部局XXX第二党支部现有老干部43人,党员41人,平均年龄75岁。针对离休干部和部分退休干部进入“双高期”,高龄鳏寡、空巢独居、体弱多病、失能失智和特殊困难人员不断增多,居家养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的情况,二支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总结支部同志之间、邻里之间自发互帮互助的感人事例和做法,提炼形成“亲情化结对帮扶”工作法,开展了以党支部为依托、党务干部为骨干、离退休干部党员广泛参与的帮扶结对工作,为老干部送去党组织家一般的关怀和温暖,传递正能量。
一、基本内涵
“亲情化结对帮扶”工作法的核心理念是,党员在支部建设中处于主体地位,既是党建工作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也是互帮互助的服务者和受益者。支部经过摸底、规划、动员,把推行亲情化结对帮扶模式与弘扬中华民族互助友爱优良传统、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把发挥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与关心服务老同志结合起来,做到老干部“平时有人问、难时有人帮,病时有人知、住院有人看,信息全覆盖、服务无死角”,确保居家养老安全。
二、主要做法
(一)从细微处入手,确保帮扶精准化
1.摸清底数,确定帮扶对象。开展老干部实际情况普查,统计近三年的体检结果,全面准确地掌握所有老干部身体健康状况、居住情况、子女家属情况以及应急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支部充分讨论,将高龄空巢、独居的,长期患病、卧床不起、不能参加活动的人群纳入帮扶范围,并进一步细化分类,将依靠自身力量难以保证居家养老安全且自愿接受帮扶的作为重点帮扶对象,集中力量将帮扶落实到真正需要的困难老干部身上。
2.牵线搭桥,结成帮扶对子。通过党总支扩大会议、党支部大会、党小组讨论会以及个别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形成“亲情化结对帮扶”实施方案。坚持党务干部带头,按照“就近自愿”原则,选择相对年轻、身体较好、有奉献精神的老干部作为帮扶人员或志愿者。党支部牵头,组织帮扶对接,将帮扶对象的困难情况、家庭情况等信息提供给帮扶人员,同时向帮扶对象介绍帮扶人员情况,在自愿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取得相互认可,结成帮扶对子。
3.完善信息,加强精细管理。在普查摸底的基础上,设计编印老干部信息爱心卡,填写老干部个人信息、工作处基本信息、帮扶人员与帮扶对象家属联系方式等,建立和完善帮扶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
(二)从机制上完善,实现帮扶规范化
1.建立工作机构。在局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支部成立了“亲情化结对帮扶”工作小组,研究制定主要职责和工作规则,包括工作程序、帮扶原则、帮扶范围、帮扶形式、特殊情况处置等。定期组织召开帮扶工作小组会,讨论、交流和总结帮扶工作。
2.形成帮扶网络。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况变化,采取动态化管理机制,对帮扶对象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党务干部带头,支部党员广泛参与,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多层次相互结对的方式,构建帮扶网络,实现“重点对象重点帮,特殊情况及时帮”,让帮扶工作真正落到人头、落到实处。
3.重在救急解困。明确帮扶内容,把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一是通过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与帮扶对象进行沟通,提供信息服务;
二是与帮扶对象聊天、拉家常,为他们提供精神慰藉和人文关怀;
三是在自愿适当的前提下,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是及时了解帮扶对象的困难信息并向党支部或者工作处反馈,做好日常帮扶记录。同时帮扶人员要充分尊重帮扶对象隐私,重点把握“三不”原则,即不代购物品、不代取工资,不涉及家庭财产等纠纷。
(三)从实践中探索,促进帮扶常态化
1.树立养老新风尚。积极倡导“今天我是服务者,明天就是被帮人”的互助理念,引领树立团结和谐、自我互助的养老新风尚。帮扶对象得到了精神慰藉、人文关怀,帮扶人员实现了自我价值、得到他人认可,帮扶工作实现了双赢。越来越多的老干部踊跃报名参与帮扶工作,促进了支部和谐,形成了良性循环。
2.确立帮扶新常态。对帮扶工作情况随时跟踪、检查评估,查找问题不足,总结积累经验,完善帮扶措施,离退休干部局在总结二支部试点的基础上,出台了《离退休干部局老同志相互帮扶工作指导意见》,2015年在全局8个活动站开展,2016年正在部系统推广,形成帮扶长效机制。
三、成效启示
“亲情化结对帮扶”工作法,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与老干部工作“两融合、两促进、两提高”的有益探索,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关心服务老干部的有效工作方法,取得了“三个有利于”的阶段性成效:一是有利于增强党支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积极作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许多老干部都把支部当成了自己的家,有的老干部说,别的会可以不参加,党支部的会一定要参加。二是有利于增进离退休干部局、工作处、党支部和离退休干部群体之间的沟通联系,形成帮扶合力,及时解决老干部面临的实际困难,让老干部居家安全养老、乐享晚年。三是有利于发挥老干部的资源优势和积极性,丰富精神文化养老、心理养老、安全养老的新模式,提高老干部工作科学化管理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