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乡度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乡2021年度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报告
2021年度,×乡党委以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焦意识形态领域突出风险,以抓好意识形态各项工作为牵引,积极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努力做到守一有责、守一尽责,现将2021年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2021年度工作总结
(一)高度重视,健全领导体制。我乡调整×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乡党委书记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对分管领域、辖区职责范围内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各党(总)支书记对所在党组织和党员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进一步压紧压实乡村两级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进一步加强和巩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二)突出主线,明确工作机制。紧紧围绕网络意识形态这一工作主线,按照全面清理不留死角、重点环节集中整治、狠抓典型、严厉查处、督导检查完善机制的思路,扎实做好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各项工作。各单位均明确1名联络员,定期收集、监测网上网下、微博微信等各类媒体平台的网络奥情,对异常网络意识形态舆情及早发现、及时上报,抓早抓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群众对于政府信息发布的认可度和信任度明显增强。
(三)狠抓落实,压实工作措施。我乡明确党委书记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 其它班子成员实行“一岗双责”责任制,定期召开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会,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建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舆情信息收集和分析研判机制,及时上报,防范和化解舆情危机。持续开展打击谣言和虚假信息、处理低俗庸俗信息等专项整治活动,深入净化网络空间。组建一支由1名专职信息员和3名网评员组成的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小组,适时回应网民关切的问题,对歪曲言论进行舆论引导。设置举报电话,畅通举报渠道,加强与网民互动,提高处置效率。
(四)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在舆论引导和对外宣传中,始终注重尊重舆论宣传规律,讲究舆论宣传艺术,提高舆论引导效果,为全乡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一是抓好队伍建设,健全体制机制。调整×乡通讯员和网评员队伍,进一步健全完善新闻发稿审核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搭建信息互通平台,确保信息报送保质保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心策划、聚力高端,全力展示×人民自立更生、感恩奋进的良好精神风貌。2021年全年共发布关于×乡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党的建设相关新闻报道233条,有效向内外宣传推介了×乡的社会风貌,树立了积极正面的舆论导向。二是统筹宣传载体,占领舆论阵地。在户外宣传方面,在乡政府及各村、主干道路沿线、居民聚居区等地设立工作宣传栏,对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基层党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安全生产、森林防火等内容进行统筹宣传;
在宣传媒体方面,积极向省市县各级新闻网等各大媒体投稿,同时,加强对乡村两级先锋网等媒体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统筹传播ד好声音”。
二、存在问题
一年来,我乡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县委的要求和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1、网络舆情反映较多,网络舆情监测及引导力度有待加强;
2、新闻宣传稿件数量不够多,外宣和网宣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3、新闻宣传的特色和亮点有待进一步挖掘,宣传对党委政府各项工作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4、宣传方式方法简单落后,思想宣传工作的方法、形式、途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思想宣传工作的影响力、战斗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2022年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
(一)树牢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定期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予以高度关注。加大网络舆情监测和引导力度,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解决群众诉求,极大减少网上负面舆情数量,坚决避免网络舆情失控问题发生,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域领导权和话语权。
(二)抓好舆论宣传,发出主流声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央及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和县委县政府年度工作要点,做到网上网下互联互通、内宣外宣同步发力,全力唱响舆论引导主旋律。着力宣传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突出成果,讲好本地故事,树立我乡良好形象。
(三)扩展宣传渠道,创新引导机制。充分利用各级新闻宣传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和宣传栏、图书室、党员活动室等室内室外公共场所,强化线上线下联动,进一步加大网络正面宣传力度。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应急处理机制,不断增强专职信息员和网评员的工作力度,对异常网络意识形态舆情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报告、迅速处置,及时消除负面影响,确保不发生重大网络舆情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