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全面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

全面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

发布时间:2022-09-27 15:35: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面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供大家参考。

全面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

 

 全面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 为深入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及《四川省教育厅等 10 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 体系,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加强我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特制定以下工作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中小学各学段,贯穿 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乐山 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模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

 二、总体目标 全面构建以党政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社会全 方位支持的贯通一体、开放协同的劳动教育工作格局,建设体现 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全面发挥劳动教育育人功能,教育 引导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养勤俭、奋斗、创新、 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劳动能力,形成良好 劳动习惯,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1.开齐上好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课纳入必修课程,根据各学段课程设置方案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 的重要渠道,保障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 1 课时。中职学 校以实习实训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 16 学时。

 2.强化学科有机融合。坚持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积极推 进跨学科融合劳动教育,在语文、历史、思政等学科和德育教学 中渗透劳动观念内容,在科学、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地理、 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训练, 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团队活动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注重在校 园文化中强化劳动文化,通过社团活动、主题教育、劳动榜样任 务进校园等活动,感受并领悟劳动光荣、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3.分级设置课程内容。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 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

 小学低年级要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安全意识,使学生懂得人人都要劳动,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小学中高年级要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体会劳动光荣,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团结合作的态度;初中要兼顾

 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体会劳动创造价值,养成吃苦耐劳的劳动 品质和安全意识,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责任担当精神;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提升在劳动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劳动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自立自强,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中职学校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 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

 (二)广泛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4.充分发挥家庭基础作用。各中小学在教育过程中要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孩子成长观和成才观,当好孩子劳动教育的“第一任教师”,每年学会 1—2 项 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生活自理意识和能力,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参与家庭事务管理;引导孩子开展孝亲敬老爱幼劳动,与孩子一 起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学校要注重家庭教育指导,明确学生家庭劳动时间,合理布置家庭劳动作业,建立家务劳动清单。保障中小学每周课外劳动和家庭劳动时间,小学 1 至 2 年级不少于 2 小 时,其他年级不少于 3 小时。学生家务劳动等情况要记入学生综 合素质档案。将劳动教育纳入“家长大讲堂”内容,引导家长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养成做家务劳动 的良好习惯,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协助者。

 5.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各中小学校要切实承担实施劳动 教

 育的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 保证必要的劳动教育课时。要科学设计校内劳动项目,制定劳动 公约、每日劳动常规任务单及学期劳动任务单,明确每周校内劳 动实践时间。各地每学年可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或学校根据实际 设立劳动周,在学年内自主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各级各类学 校要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教育工作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 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 习等劳动实践。同时要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把劳动素养 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 和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6.切实加强校外劳动实践体验。要充分利用素质教育实践基 地、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旅行、 团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加强城乡学生 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如公益活动、 志愿服务、勤工俭学、岗位实践等,用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 或他人的需要。职业高中要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

 (三)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7.多渠道加强实践场所建设。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区域统筹”的原则,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 化劳动实践需求,全市力争建成 3 个可容纳 2000 人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各县(市、区)至少建设 1 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各地按照每所学

 校建立相对固定的劳动教育场所的思路,进一步完 善学校布局规划和办学条件,逐步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实训基地以及设施、工具的配备。

 8.多举措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 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为学校配备 必要的专兼职教师;把教师参与劳动教育情况纳入教师工作绩效, 作为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评优选先等方面的重要内 容;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聘请家长、校外活动场所指导教师、专 业技术人员、劳动模范等兼职劳动教育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 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 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 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积极推荐优秀劳动教育 教师申报省级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带动一批骨干教师。

 9.加强专业研究指导。各地要配备专兼职教研员,组织经常 性教研活动,指导教师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核心,对劳动 教育活动整合实施。研发一批劳动实践指导手册,遴选一批典型 案例,并积极推广和宣传。

 10.多方面强化活动安全保障。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 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 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 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各中小学要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教育 安全保障体系。

 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特别是辐射、疾病传染等,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 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 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11.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要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四、实施要求 12.加强组织协调。各地党委政府要把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 事日程,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建立健全实施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职能部门负责劳动教育,加强人员配备。各级各类学校要保障劳动教育时间、内容、师资的落实,确保劳动教育的组织开展。农业、经信、文旅、国资、体育、林业等部门要 推动所属企事业单位提供劳动实践场所和服务,妇联等单位要指 导和推动家庭开展好劳动教育,民政、工会、共青团等部门和单 位以及各类社会组织要支持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要

 结合自身职能,为劳动教育提供支撑保障。

 13.强化督导检查。把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 导内容,完善督导办法。定期开展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保障劳动教育情况的督导检查;对学校劳动教育制度建设、劳动教育开课率、劳动实践组织、劳动教学指导、保障措施等情况的督导检 查。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开,作为衡量区域管理或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作为对被督导地方、部门和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依据。开展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强化反馈、指导、整改。

 14.完善经费投入保障。统筹安排上级补助资金和市、县有关经费,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等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保障劳动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实施、场所建设、教师培训等需要。发挥政府购买服务等导向作用,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专业服务。

 15.加强氛围营造。大力宣传正确的劳动观念。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积极宣传学校、 家庭、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提供劳动教育服务的好做法,宣传推广劳动教育典型经验。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 为主题的优秀作品,推出形式多样的新闻报道和融媒体产品,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 育的良好氛围。遴选一批示范劳动教育基地,组织开展劳动教育 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 氛围。

推荐访问:全面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 劳动教育 中小学 若干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