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南洲翁遗训(完整文档)

南洲翁遗训(完整文档)

发布时间:2022-09-28 15:0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洲翁遗训(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南洲翁遗训(完整文档)

 

 南洲翁遗训

  ——西乡隆盛 【遗训第一则】

 立庙堂为大政, 乃行天道, 不可些许挟私。

 秉公平, 踏正道, 广选贤人, 举能者执政柄,即天意也。

 是故, 确乎贤能者, 即让己职。

 于国有勋然不堪任者而赏其官职, 乃不善之最也。适者授官, 功者赏禄, 方惜才也。

 然,《尚书· 仲虺之诰》 有云:

 “德懋懋官, 功懋懋赏”,德官相适, 功赏相应, 即此意乎? 闻此言, 翁欣然应之。

 (释义)

 在政府中执国家之政是行天地自然之道。

 行事不应挟半点私心。

 所以不论何事都该秉持公平, 依循正道, 广举贤明之人, 让能忠实履行职务者执掌政权, 方为天意, 换言之, 就是遵循神灵的旨意。

 所以, 若有真正贤明且适任之人, 应该立即将自己的职位想让。

 由此而言,不论于国家有何等功勋, 若将官职授予不胜任者以表彰其功绩, 此为最大的不善。

 翁道:“应慎重选择适任之人授其官职, 有功绩之人则赏其俸禄, 乃惜才之举也。” 那么,《尚书》《仲虺(商汤王的贤相)

 之诰(任命官员的文书)》 中有言“德高者升官位, 功多者厚褒赏”, 这句话的意思是否指德行与官位相适配, 功绩与褒赏相对应, 听到有人这么问, 翁大喜, 回答道:

 “正如此言。”

 【遗训第二则】

 贤人汇集百官, 若不将政权归于一途, 不将国体定于一格, 纵纳人材、 开言路、 采众议,亦无所取舍, 事业驳杂难成也。

 朝令夕改, 皆统辖无所、 施政方针不定所致也。

 (释义)

 贤人将众多官吏汇集一堂, 但政权没有统一的方针, 国家缺乏统一的体制, 即使任用杰出人才, 广开言路、 博采众议, 因无判断与取舍的一致标准, 各项工作必成散沙一盘, 成功无望。

 而政府也朝令夕改, 变动无常。

 这些皆因政治方针未能确定, 政令无法统一之缘故。

 【遗训第三则】

 政之大体, 兴文、 振武、 励农三者。

 余百般事务皆助此三者之具也。

 三者中, 顺时因势施行先后之序有之, 不可此三者后而他者先。

 (释义)

 政治之根本为尽力做好这三件事:

 普及知识学问、 以振兴教育; 整饬军备、 以强化国家自卫能力; 奖励农业以保证生活安定。

 其他各项事宜皆为推动、 促进此三者之手段而已。

 三者之中, 因时代差异或趋势, 有何者为先, 何者暂缓的先后顺序, 然而决不可将此三者推后而其他政策优先。

 【遗训第四则】

 位万民之上者, 慎己, 正品行, 戒骄奢, 勉节俭, 勤职务, 为人民之楷模。

 下民若不怜其辛劳, 则政令难行。

 然草创之始, 华屋, 锦服, 关妾, 谋财, 维新之功业终难成也。

 今戊辰之义战既成营私之态, 念此, 无颜以对天下及战死者, 泪频催也。

 (释义)

 位居于众多国民之上者, 应努力做到时刻谨言慎行, 戒骄戒躁, 图节俭、 戒浪费, 谦恭朴实, 勤于本职, 精励图治, 成为民众的楷模。

 一般民众若不为领导者的勤奋工作和简朴生活所感动, 不对领导者起怜恤之心, 则政府命令难以得到执行。

 然而, 现今虽为维新之业始创, 有些人却将家里装饰得甚为奢华, 平日也锦衣玉食, 更为关妾相伴。

 而整日脑中盘旋的也只有敛财之道, 完全无法实现维新的真正目的。

 事到如今,戊辰之战这一正义的战争也俨然沦落为只图肥私、 利私欲之结果, 西乡念及此事, 深觉无颜

 面对国家, 面对战争中的牺牲者, 眼泪长流。

 【遗训第五则】

 曾做七绝以示:

 “几历辛酸志始坚, 丈夫玉碎愧砖全。

 一家遗事人知否, 不为儿孙买美田。” 西乡日 , 若有违, 言行不一, 则人尽可唾。

 (释义)

 曾经, 做汉诗七言绝句一首示人:

 “几历辛酸志始坚, 丈夫玉碎愧砖全。

 一家遗事人知否, 不为儿孙买美田。” 西乡说, 若违背此言, 言行不一, 则任何人尽可以唾弃他。

 【遗训第六则】

 用才, 苛辩君子小人太过, 反生害也。

 乃因自 天地开辟始, 世十之七八皆小人。

 善察小人之情, 取其长用以小职, 尽其才艺也。

 东湖先生所言之“小人具才艺者用, 且必用也。

 然居长官授重职, 必覆邦家, 故决不立于上” 也。

 (释义)

 任用人才之际, 若将君子与小人过于严格区分, 反倒会生出事端。

 其原因在于, 开天辟地以来, 世间十之七八均为小人, 应该善于体察小人的所思所想, 取其所长, 用做下属, 充分发挥其才能技艺。

 藤田东湖先生说:

 “小人具备才能与技艺, 应善于利用, 将其安排在合适的位置, 发挥所长。

 虽说如此, 若将小人委以重任, 占据领导职位, 则说不定会发生颠覆国家之恶性事件, 所以绝不能将其置于高位。”

 【遗训第七则】

 事无大小, 踏正道推至诚, 凡事不可使诈谋。

 人临障碍, 多爱用计, 一旦事畅, 后伺机而动。

 然计必生烦, 事必败矣。

 行正道, 目下迂远, 然先行则早成也。

 (释义)

 事情不论大小, 都应以至诚之心, 依循正道, 绝不可使用阴谋诡计。

 大多数人在遇到阻碍之时, 以为只要以计策将障碍一扫而空, 之后便可伺机而动。

 用计谋行事必会出现后患,长远看来此事定会失败。

 依正道而行, 似乎舍近求远绕了弯路, 但若先行一步。

 则也能早日成功。

 【遗训第八则】

 广采各国制度以进开明, 先知吾国之本体, 振风教, 后徐酌彼之长。

 否则任仿效, 国体衰颓, 风教萎靡, 匡然无救, 终为彼制。

 (释义)

 若想广泛采纳世界各国的制度之长, 以达到文明开化的目的, 首先必须明了本国的真实情况, 致力于风俗教化的振兴, 之后逐步吸取外国之所长。

 否则, 一味追随外国, 只知效仿,必定国体渐衰, 风俗教化式微, 挽救无望, 最终为外国所控制, 危害国家。

 【遗训第九则】

 忠孝仁爱教化之道, 乃政事之本, 亘万世通宇宙不易之要道也。

 道乃天地自然之物, 纵西洋亦无别。

 (释义)

 忠孝、 仁爱、 教化这三项道德为政治之根本, 是万世不变、 世界皆通的重要之道。

 所谓道, 为天地自然之物, 即便西洋也无二致。

 【遗训第十则】

 启人智, 即开爱忠孝之心。

 报国勤家之道明, 百般事业随进。

 或启耳目, 架电信、 铺铁道、 造蒸汽装置器械, 耸人耳目 。

 然何故电信铁道不可缺乎? 注目者无几。

 妄羡外国之盛大,不论利害得失, 房屋构造及至玩物, 一一仰外国, 长奢侈之风, 浪费财用。

 国力疲弊, 人心流于浮薄, 终无外乎本国溃也。

 (释义)

 开启人的智慧即为开启爱国之心、 忠孝之心。

 明了尽忠报国、 勤力为家的为人之道, 事业便会随之进步。

 或者开拓世间耳闻目睹之领域, 为此架设电信、 铺设铁路、 制造蒸汽机械,以惊动人的耳目 , 然而为何非有电信、 铁道不可? 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之物吗? 这些问题无人在意, 只一味艳羡外国的盛大, 不探讨利害得失, 从房屋构造到玩具制造一一仿效外国。不合身份、 不成体统的奢侈之风盛行, 浪费财物, 从而国力衰弱, 人心流于付钱轻薄, 结果必定是日本的衰亡。

 【遗训第十一则】

 文明, 赞道理遍行之语也, 非言宫室之庄严、 衣服之美丽、 外观之浮华。

 闻世人所倡,何为文明、 何为野蛮, 全然不解。

 予尝与人论, 回:

 “西洋野蛮。” 彼以“否!

 文明也” 争。予连驳之:“非也, 非也, 野蛮矣。” 彼惑:“何言至此? ” 答曰:“倘西洋实文明, 对未开化之国本慈爱、 恳说谕、 启其开明。

 然非如此, 对未开蒙昧之国行极残忍之事以利己, 此乃野蛮也。” 其人笑曰:

 “闭口无言矣。”

 (释义)

 文明一语是赞颂推广合乎道理之事, 绝不是指宫殿恢宏、 衣着华美或外观浮华。

 听世人的言论, 全然不懂何为文明、 何为野蛮。

 我曾经与某人就此进行过一番争论——我认为西洋野蛮, 而对方却争辩道:“不, 西洋是文明之地。” 我连连以野蛮驳斥他, 对方疑惑不解:“为何如此断言? ” 我答道:

 “若西洋果真文明, 对未开化之国就即应秉持仁慈之心谆谆教导,引导其文明开化。

 而现实并非如此, 对未开化、 知识贫乏、 不明事理之国做出极端残忍之事,以图自身利益, 这显然是野蛮之举。” 听闻此言, 对方笑道:“不愧是西乡, 我真是无无言以对啊。”

 【遗训第十二则】

 西洋刑法, 主惩戒、 戒苛酷, 重引人向善。

 故狱中罪人亦从宽, 与鉴戒之书, 因事许见亲族朋友。

 原圣人设刑, 以忠孝仁爱之心怜鳏寡孤独, 恤人之陷罪, 用心良苦。

 实果如今之西洋般周全否, 书籍未见载录。

 实感此乃文明也。

 (释义)

 西洋刑法主要以惩戒为根本精神, 避免苛酷对待, 注重将人引导向善。

 所以即便被逮捕入狱的犯人也从宽相待, 给予讲述训诫实例的书籍, 根据具体情况有时也允许与亲友见面。原本昔日圣人设下刑罚, 目的是以忠孝、 仁爱之心怜悯世上无所依靠之人, 深恐他们陷于罪孽之中。

 真可谓用心良苦。

 而当初的实际情况是否确如今日西洋制度一般周全, 书籍中并无记载, 无从知晓。

 这一点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西洋确实文明。

 【遗训第十三则】

 薄租税以裕民, 即养国力也。

 故纵国事繁杂苦财用之不足, 确守租税定制, 损上而不虐下也。

 试观古今之事, 道不明之世, 苦财用不足之时, 必用曲知小慧之俗吏, 巧聚敛, 以解一时之欠乏, 俨然擅理财之良臣, 以手段苛酷虐民, 人民不堪其苦, 欲避聚敛, 自趋谲诈狡猾。

 上下互欺, 官民敌仇, 终至分崩离析乎。

 (释义)

 减少税赋以富裕国民, 这才是培养国力。

 所以, 即便国事事务繁多, 苦于财政不足, 也应严守税收制度的规定, 上级阶层承受损失而不可虐待下层民众。

 试观古往今来的历史。

 在道理未被明确贯彻的社会中, 国家为财政所苦时, 必会利用行为偏执、 会耍小聪明的下层官吏, 以恶劣狠毒之手段征收赋税, 以填补一时的财政不足, 而且还会夸奖他们是擅长财政的好官。

 这类小官玩弄手段, 残酷虐待国民, 人们不堪重负试图逃避这些不当之税, 自然开始挖空心思编造谎言, 人性也随之变得狡诈阴险, 上层下层互相欺骗, 官吏与国民水火不容,最终将导致国家分崩离析。

 【遗训第十四则】

 会计出纳为制度之所倚, 百般事业皆有此生, 成经纶中枢要, 不可不慎也。

 大体言之,量入为出, 别无他法。

 一岁之入定百限, 统理会计者以身守制, 不可超限。

 否则制于时势,先出缓限以量入者, 无他, 榨民之膏血也。

 纵事业一时进步, 国力疲弊无可救矣。

 (释义)

 国家的会计出纳工作是全部制度的根本, 各项事业均由此而成立, 也是治国之要, 必须慎之又慎。

 会计出纳的大致方法为量入为出, 将一年的收入定为所有事业之限度,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管理会计者应全力以赴遵循守护此规定, 不得超过核定的预算。

 否则, 任随时代之势, 限度置后, 支出优先, 以此来衡量收入, 最后必定只能对国民课以重税。

 如真如此,那么即便事业看似暂时取得进展, 今后国力必将渐衰, 最终回天乏术。

 【遗训第十五则】

 常备兵数, 亦由会计所限, 决不可张虚势。

 鼓士气练精兵, 纵兵数寡, 折冲御侮皆足也。

 (释义)

 常备兵数, 即国防军事实力, 也应在国家会计的限定中行事, 绝不可扩张军备、 虚张声势。

 倘若振奋鼓舞士气, 训练优秀军队, 那么即使兵员数量少, 与外国交涉或抵御外侮时,也足以应对。

 【遗训第十六则】

 失节义廉耻决无持国之道, 西洋各国亦然。

 位于上者对下争利忘义, 下皆仿之, 人心忽趋财利, 卑吝之情日长, 失节义廉耻之志操, 父子兄弟之间亦争钱财, 至反目 也。

 长此以往,何以持国? 德川氏灭将士之猛心以治世, 然今较昔战国猛士犹勇之心若不奋起, 与万国对峙不得也。

 普法之战, 法佣兵三十万、 粮三月 然终降伏。

 人笑曰, 算盘过精之故也。

 (释义)

 倘若丧失节义、 廉耻之心, 那么国家将难以维系。

 即便西洋各国也不例外。

 位于上之领导者对下只知争夺一己之利, 忘却正道。

 继而, 下属竞相仿效, 人人皆为财欲奔忙, 卑劣吝啬之心日益蔓延, 节义廉耻之操守尽失, 父子兄弟间也为争夺财产而反目成仇。

 长此以往,国家何以维持? 德川氏抑制将士的勇猛之心来治世, 然而, 如今应当更胜于战国时的勇将,激发勇猛之精神, 才能与世界各国相抗衡。

 普法战争时, 法国坐拥三十万的兵力与三个月 的军粮仍不敌对手, 以投降告终。

 人们耻笑道, 这是因为金钱财物的如意算盘过于精明所导致。

 【遗训第十七则】

 行正道, 以国毙之精神, 方可与外国交际。

 畏彼之强大, 主圆滑, 曲从彼意, 则招轻侮,欲亲反裂, 终受彼之制矣。

 (释义)

 依循正道, 即使堵上国家前途也在所不惜。

 倘若无此精神, 则难以顺利与外国往来交涉。畏惧外国的强大而瑟缩不前, 圆滑行事, 曲意逢迎, 忍受屈辱, 以图亲善。

 最终反会导致关系决裂, 从而受到外国的压制。

 【遗训第十八则】

 谈及国事, 慨然曰:“当国凌辱, 纵令国毙, 践正道、 尽其义, 乃政府之本务也”。

 然听闻平日议金谷理财之事, 何等英雄豪杰。

 临流血之事, 头集一处, 惟谋目前之苟安。

 恐战字,堕政府之本务, 可谓商法支配所, 非政府也。

 (释义)

 一旦论及国事, 便慨然长叹:

 “国家若受外国之辱, 纵然整个国家有灭顶之灾也要坚持行正道、 尽道义, 此谓政府之责任。” 然而, 听到平日里议论金钱、 粮食以及财政之事, 不由得叹服他们颇具英雄豪杰之气概。

 然而, 临流血之事却聚众商议, 只图眼前苟且安稳。

 畏惧“战” 字, 推卸政府本来的职责。

 那便沦为商法管理局, 形同商界头目, 不能说是一国的政府。

 【遗训第十九则】

 自古, 君臣皆以已为足者, 非治功之世。

 知己不足, 则下言入耳也。

 已足, 人言已非即怒, 故贤人君子不助之。

 (释义)

 自古以来君主与下臣施行政治权力时, 若均认为自己完美无缺, 那么这样的时代绝非大治之世。

 只有清楚自己并非十全十美, 才能虚心听取下级的意见。

 若自认完人, 一旦别人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就会立即动怒。

 这样不可一世之人, 贤人或君子绝不会相助。

 【遗训第二十则】

 纵论制度方法, 非其人难行乎。

 人有而后方法行, 人乃第一至宝, 已成其人之念甚紧要也。

 (释义)

 即便对制度与方法侃侃而谈, 倘若谈论者自身非杰出之人, 则很难顺利执行。

 有杰出之人, 各种制度方法才能得以推行。

 人为...

推荐访问:南洲翁遗训 遗训 完整 文档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