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析小学生美术素养培养,供大家参考。
浅析小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
摘 要:基础教育是所有教育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近年来,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会在社会上生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良好品格,成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核心。当今,仍有一些学校、校外培训机构把美术教育单纯地看成技能技法的培训,培养的部分学生缺乏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审美的眼光。要让美术素养真正成为一种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适应社会,这需要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行动。
关键词:核心素养 能力 美术教育
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下,无论社会还是学校,都对美术教育慢慢重视起来,美术教育的地位得到提升。美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审美水平、道德情操。但是,目前还有一些学校把包括文化知识理解、审美观察、创新能力等的美术教育单纯地看成技能技法的训练,以教学生画出作品作为教育的目标。7 至 18 岁的少年儿童处在培养美术素养的关键时期,所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要从小学抓起。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美术核心素养,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何让美术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既能掌握美术知识又能适应社会,需要美术教
育工作者的行动,改变美术教育只是技法培训的模式。
美术核心素养在美术学科中真正得到落实,重点在于美术教育工作者全面理解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后将其融入教学。深刻了解以后,要付诸行动才能实现教育的意义,要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把美术素养变成能力。
一、把美术素养变成一种创新能力 以技法传授为主的单一美术课堂,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情境、环境,让学生喜欢美术,对绘画产生兴趣,不断在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使其在上完一节课后,能够用教师教的方法装饰生活或者美化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导入教学,创设能活跃课堂气氛和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开始上课就能喜欢美术,在喜欢的基础上将美术变成一种兴趣爱好。学生有兴趣才会在生活中不断尝试、实践,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创新。
二、把美术素养变成一种欣赏美的能力 美术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除了教学生欣赏图片之外,还要让学生互相评价,以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这对应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判断。美术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审美
的重要性,要从学生的角度提问,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技法的过程中,可以穿插着教学生从多方面理解作品,使其学会欣赏作品,感受艺术作品的风格。美术教育工作者在设置欣赏课程时,可以邀请书画家定期到校为学生上课,与学生交流。
生活在美的环境中,小学生才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画作只是表现美的一种方式,具备审美、鉴赏能力才能区分美丑。审美、鉴赏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课堂作业的评价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发现美的途径,可以自我评价为主要的方式,以他人评价、美术教育工作者评价作为次要方式。
三、把美术素养变成一种能提升 人文素养、完善人格的能力在人类社会早期,美术是记录信息的方式之一,如旧石器时代的岩画。美术始终存在于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要想真正了解美术作品,就要从文化的角度切入。
首先,美术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其不仅要在美术课堂上传授技能,还要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美术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其他方面的才能。
其次,在学校教育中,学校的文化建设可以美术活动的
形式开展,使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既培养了学生的感情,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美术素养,提升学生的品德,让学生在渗透着文化的美术学习中形成健康的人格。
四、把美术素养变成一种生存的能力 美术教育工作者要让学生带着在美术课堂上所掌握的能力步入社会,以独到的视角解决问题。所以在美术课堂上,美术教育工作者不能只是传授绘画技法,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归根结底,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是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能够掌握生存的技能,创造更好的生活空间。
结语 美育由美术与教育组合而成,两者密不可分,美术为教育提供内容,教育为美术提供方法和措施。教育是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形成能在社会中生存的综合能力。
美术素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教育工作者要从教育形式、课堂、教学方式、观念的提升和转变开始,让美术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创新、审美、生存的能力和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尹少淳,段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和教学指导:美术.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推荐访问:浅析小学生美术素养培养 浅析 素养 小学生